• 469.00 KB
  • 2021-06-05 发布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写作

  • 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写作 【高考目标导航】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运用 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 1 字,重复的不计)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基础知识梳理】 一、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和以往的材料作文有所区别,提供的材料将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他 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 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 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它提供 的材料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新材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 2 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 新材料作文能够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又不会失之宽泛,在具有特定环境规定下的考 生作文,才具有更大的真实性与检测性。这种情景,其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 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 避免了话题作文过“宽”的弊端。另外,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标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有 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他们提炼主题的能力。这种作文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审读材料至关重要! 写好新材料作文,举一反三,也能写好话题作文。 二、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 1. 命题作文特点 (1).从命题内容上来看 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 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从形式上来看 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 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二是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 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 2.写作方法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 写出更好的作文。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 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 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 环。 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 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 3 的感悟。 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 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三、话题作文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 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 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 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 大。 1.写作特点 (1)相关性 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 (2)自由性 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题目自由。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生可以自拟题目。但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 (2) 选材自由。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写,都有效。 (3) 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考生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等 文体。 (4) 想象自由。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也使考生有了更广阔的想 象空间。但要注意想象深度。总之,话题作文缩小了对考生的限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 考生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发扬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3)形象性 “话题”式作文就是要让学生驰骋于形象思维的空间,表现中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因为“话 题”式作文更有利于形象思维的涌动,学生尽可以放开手脚,海阔天空,任意翱翔。他们可以充分展示自 己的想象的空间,也可以任意展开联想的翅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4)审题 把握好题目的关键所在于审清话题的限制,确定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其次要审内涵,搞清话题的引申义. 最后要审提示语,因为提示语是引出话题的材料 2.写作方法 4 (1)、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 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 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 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 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 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 (2)、缩小范围 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 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 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 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 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3)、拟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 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4)、善于联想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善于多方位地展 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比如话题 “风”,你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 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你还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你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 的流行时尚:金庸热、韩寒热等等;你甚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等等。 (5)、写出新意 话题作文既然是应试作文,总得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感觉,得—个好的分数。因此,写出特色、写出 新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立意上要有独特的感悟,不 人云亦云;选材上要有独到的眼光,不陈题旧话;构思上要独具匠心,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语气上要有 独到的魅力,不平铺直叙泛泛而谈。拟题技巧 。 近几年,给材料自拟题作文,成为高、中考的一种重要的命题方式。可是有许多同学由于平时缺乏锻 炼,考场上拟不出也拟不好作文题目,因而就写不出成功的文章。 那么,怎样才能拟好考试作文题呢?除平时多读多练外,掌握一定自拟作文题目的技巧技法,也是很 重要的。现介绍五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借、仿、拼、抽、代。 “借”,就是从古今中外名文佳作或身边生活中借现成的题目,巧妙地运用到符合自己要求的文章上 5 来。如高尔基的《母亲》,鲁迅的《故乡》,他们前后都有人用。你“借”我也 “借”,越“借”越好,真 可谓同题不同文,神韵别具。在考场思绪紧张时用此法最好。 “仿”,就是按别人用过的文题的格式,仿造一个符合自己所需要的作文题目。 “抽”,就是从所给材料中,抽取关键的词语或短句作为作文题。 “代”,就是在时间紧,拟不出满意的题目的情况下,可先拟一个代替,待全文写完后再确定,或者 在写作过程中因灵感触发而突然想出一个好题目。如“谈……”“记……”“介绍……”等。 当然,以上五种方法在考场上往往不是单独使用,而常常是综合运用,那样会拟得更快,拟得更好。 3. 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区别 ①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所供题目仅仅起提示内容指向的作用。而命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写作 内容的中心(当然命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 ②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 ③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命题作文。 ④话题作文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命题作文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要点名师透析】 一、审题立意 所谓审题准确,就是审题时应该符合题意,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准确、全面 地理解它们的含意,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主要是理解试题所要求 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 1.命题作文的审题,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审明概念。题目或题干中的文字是命题者给你设置的限制,题目中的概念是考试作文内容取向的 依据,如果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明,常常会失之千里。 如:我所见到的另一种真实生活。“我”限制了人物,“所见到的”限制了方式,“另一种”“真实” 限制了取材范围。 (2)审明主旨。文有文眼,题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的表达重点或主旨所在。题眼不明,就会 造成文章中心不明。 如:“北京的符号”题眼就是“符号”两字,而你可据此挖掘它深层的含义再找到与之匹配的代表性 事物。 (3)审明关系。许多命题中往往有两个或多个概念,或事理、事物并存,这时,就必须辨明它们之间 的相互关系,才能正确理解题意,才能保证文章结构详略得当。 如:“书籍·阅读·阳光”这三者之间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层层深入,阳光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 6 西。 (4)审明题材。为了防止“移花接木”,高考命题一般都会对取材范围有所限制。脱离限制,就会有 “不符合题意”之失。命题对取材范围的限制,一般体现在时间、空间、数量、人称以及材料的性质、类 别、范畴等方面。 (5)审明体裁。作文考题都会对文章体裁做或明或暗的要求或提示,按理说,仅以高中毕业生所具有 的感性认识,辨明文体当是不成问题的,但几乎每年都有因“文体不符”而严重失分的考生。“文体不符” 的出现,恐怕主要还是缺乏审题过程中审清体裁的意识。 (6)审明其他要求。作文考题除了题目或材料、提示的部分外,还有一个要求部分。要求部分常以“要 求”“注意”“按下面的题目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等形式出现。 说白了命题作文的审题,就是要对题目“咬文嚼字”,特别要注意词语包含的意义范围。 2.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1)结构词性分析法——找题眼 分析题目的短语结构和词性特点,明确思考的重点和方向。 偏正短语的题目: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 往往就是题眼。 “人生的通行证”,写作对象是通行证,然而这三个字表面实而意义深,限制词是“人生的”,它就 引导你去思考,在你眼中,必须具备怎样一些品质,才能让我们的人生通行无阻,闯过道道难关?动宾短 语的题目: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 主谓短语的题目:谓语部分常常是写作的重点,它也往往就是题眼。 如“听,花开有声”:“开”“有声”就是题眼,“开”意味着“绽放”,花开的常态是无声音的, 而谓语“开”的结果是“有声”,这就要求你审清楚“有声”的内涵。“听”是文脉,行文要时时扣题、 紧紧扣题。文章表面写花,其实要关乎人情、事理、志趣。 (2)词语比较法 与别的近义词或话题比较,准确把握话题的中心概念。 如,2005 年高考天津卷的“留给明天”,把它与“展望明天”“创造明天”等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 “展望”是一种构想,“创造”是一种奋斗,而“留给”是一种远见卓识的表现,它是把资源、财富、好 的环境、美好传统、民族精神等想方设法保留给“明天”的人。 (3)语素分析法 分析话题的每个语素,然后整合理解题目的意义。如 2005 年高考辽宁卷“跑的体验”,对“跑”“体 验”三个语素的意义进行分析:“跑”即“奔跑”,狭隘意义的跑指具体的“跑”的动作,挖掘潜力有限, 宽泛意义的“奔跑”,是一种实践活动,鸟儿学飞是“跑”,去了某地可以说“跑一趟”,读一本书可以 7 说目光“奔跑”,思考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说思想的野马在“奔跑”等等,挖掘潜力很大。“体”即“亲 身经验”“体察”,“验”即“检查”“查看”,两者整合指“亲身实践”或“通过实践认识事物”。综 合起来可理解“跑的体验”就是指“亲身实践的体验或认识”。 (二)、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1.审题步骤 第一步是审内容,就是仔细分析材料在某方面的倾向性。 (1)材料的强调重点。 (2)材料的主要对象。 (3)材料中给你最主要的印象在哪里。 (4)材料中的人物是正面形象还是反面形象。 (5)材料中展示了命题者的态度、主张的词语是什么。 (6)由材料能引起你的哪些联想。 第二步是审主题。抓住最集中的态度、主张、观点,抓住最富有关键性的词语来确定。一言以蔽之, 抓住主要矛盾、主要方面、要害问题。 2.审题方法 (1)抓关键句法——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 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 功倍。 例如: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 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 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 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 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它的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 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立意进行写作:上面材料的主旨是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从鸟的传说方面可这样立意:①超脱出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②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 的荆棘;③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 从材料中的议论部分可这样立意:①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②以生命作为代价, 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爱。准确理解材料的含意,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和思 想认识确定作文立意,即可构思作文。 8 (2)以果溯因法(因果分析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 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 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 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 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 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 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呀!”分析原因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 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3)辩证关系法——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事物间的关系主要 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 等。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如: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 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 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 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 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 的长处”;从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理论 要联系实际”; 从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 战”;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 (4)联系实际法——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 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思路往往是由物及人(社会)。 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调查显示,约有 60%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 9 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现实生活中,亲子之间存在隔阂的现象并 不鲜见,怎样才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无法沟通的难题呢? 请你以一位高中学生的身份给报社撰稿,参加讨论,发表你的看法。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 这篇文章要求就“怎样才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无法沟通的难题”“参加讨论”和“发表看法”,所 以写作的重点应该落在“解决问题”上。联系自己或他人的实际,一定要“分析问题”,以此作为“解决 问题”的前提和条件。此外,“以一位高中学生的身份”,是作文时需要注意的重要信息。 (三)、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往往是“材料话题”式,给一个材料。话题作文怎样审题呢?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 ①材料中的人或事映射到生活中的人或事。 ②材料的主题。 ③材料的思想倾向: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④话题与材料的关系。 ⑤话题涉及的内容,涉及的关系。 ⑥在生活中、学习中、历史中有无类似的事例。 二、文体 一些考生将高考作文的“文体自选”误解为“淡化文体”或“不要求讲究文体”,这是错误的。这种 认识是出现文体不清、文体错杂等问题的原因。而有些考生缺乏文体知识,不知道所写的是属于什么文体, 这需要补充相关知识。 (一)、记叙文文体特征鲜明要诀 1.形象丰满,个性突出 写作记叙文,首要的一条就是刻画形象,要使记叙文文体特征鲜明,必须做到“形象丰满,个性突出”。 这里所说的“形象”,主要是指文中的主人公形象;所谓“丰满”,就是生动完整、具体可感,能浮现于 读者的眼前,激发读者的情感; “个性突出”,是指人物的言行举止都具有独特的个性,不能概念化、脸谱化地只写高、大、全或假、 恶、丑,而要写出人物的复杂性,写出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写作记叙文,把人物描绘得形象鲜明,个性 突出,才能真正感染人、打动人。 2.抓住关键,浓墨特写 生动形象,以情动人,是记叙文的本质特征,而“抓住关键,浓墨特写”能够最充分地体现这一本质 特征,从而更好地刻画人物,表情达意。这里所说的“抓住关键,浓墨特写”,是指要善于抓住关键细节, 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主旨情感至关重要的细节,艺术性地放慢镜头,浓墨重彩地加以描绘,以求形象生动, 深切感人。 10 3.议论抒情,精妙点化 记叙文要求文体特征鲜明,并不意味着不能运用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 化。写作记叙文,没有议论、抒情的精妙点化,人物形象就不会足够丰满、感人,文章主旨就不会足够鲜 明深刻。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记叙文中运用议论、抒情,一是前面要有丰厚的记叙描写来铺垫,二是 议论、抒情既要文采浓郁,又要精要洗练,切不可长篇大论,拖泥带水,致使文体特征不鲜明。 4.融情于景,诗情画意 记叙文体的特征就是生动形象,以情感人。考生写作记叙性文学散文时,可以借助绘画艺术的灵性, 融情于景,描绘出富有诗意的画面,这是突出记叙文特征的重要艺术手段。 (二)、议论文文体特征鲜明要诀 议论文体的本质特征就是议论说理。考生如果选写议论文,就一定就要在“议论”上下工夫。“议”, 要议得实在,不能光说空话、套话;要议得合理,要讲究方法,或举例,或对比,或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 法;要议得辩证,切忌简单化、绝对化,不要忘记事物的发展、变化。 “议论”无非是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应注意:(1)事例不能多,一至两个即可,但要典型。 (2)对所举的事例不能具体描写,只能评述、分析。(3)用例要新,尽量不选用已经失去新鲜感的名人轶事 或眼下最“热”、人人都熟知的新闻材料,防止跟其他考生“撞车”。 “讲道理”要注意:(1)在说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两点论,不仅要看到正面的道理,还要看到隐含的、 从侧面或反面才能发现的道理。(2)努力增强文章的理论色彩,可以运用高中政治课本中学到的有关辩证 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展开辩证分析,努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坚持用联系、发 展、一分为二的眼光分析问题。 当然,原理和观点要活用、巧用,不能生搬硬套。(3)论述不能牵强附会,人为拔高。唱高调、说大 话,反而会使文章内容空洞,显得矫揉造作。 写作议论文,讲求文体特征鲜明,要注意以下方略要诀: 1.旗帜鲜明,“理”贯全篇 写作议论文,考生首先要在心目中确立全文的主旨,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摒弃什么,一 定要做到旗帜鲜明,并将其贯串于写作的全过程,命定文题、开篇起头、主体论述、结论归纳,都要紧扣 主旨,突出“议论说理”的行文主线。 2.例证洗练,观点突出 一般来说,写作议论文离不开例证,而恰恰是在例证的运用方面,许多考生容易出现“文体不明”的 问题,把例证写成记叙文片段,致使作文档次大大滑落。在这里要提醒考生,议论文的例证不是以形象感 人,而是以理服人,列举的是人和事,证明的是文中理。因此,例证的行文一定要特别简练,绝不可枝枝 11 蔓蔓;例证一定要瞄准主要观点或分论点展开,行文要与需要证明的观点相吻合。 3.概念思辨,因果分析 这里的“概念”指的是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对 中心论点进行分解。比如写“说‘面子’”,有篇文章论证的中心是“维护国家人民尊严‘面子’的思想不 可丢,太看重个人‘面子’的思想不可留”。要论述这个中心,需分两层展开:一是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 尊严;二是不要太注重个人的虚荣。概念思辨,可以大大拓展议论的深度,强化议论文的论辩特征。 “因果分析”,这里的“因”指分论点,“果”指中心论点。在明确中心论点(果)之后,再来分析形 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比如要论证“青年时代是一生的黄金时代”,可列出下面几个分论点:①青年时代体 力充沛、精力旺盛;②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③青年时代是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时代。 这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证明中心论点。如此层层深入,因果推论,便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思辨 色彩。 4.设疑问难,辩证说理 设疑问难,即运用逻辑推论法则,对论题提出一系列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由 此列出分论点,然后再进行筛选。比如以“谈风度”为题写议论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风度是一 种美德,一种富于教养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可以增进友 谊,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怎么办)。 辩证分析包括两个方面:①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照的分析。比如要证明“实践出真知”,可以从正 反两个方面立论:a.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b.不进行实践,不从实际出发, 就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正反对比,就可进一步明确“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②对中心论点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比如要论证“成才的关键不在于逆境”,便应一分为二地分析: a.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古今中外有许多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b.并非所有的逆境都能造就人才。 设疑问难,辩证说理,可以使得文体特征鲜明,议论新颖深刻,从而在“发展等级”评卷中脱颖而出。 (三)、创新文体也要符合文体要求 近年来,部分考生大胆地改造应用文体或移植专业文体,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新体裁。这类作文大多充 满“鲜活”之气,阅卷老师每每见到这样的文章,总会争相传阅,交口称赞。 1.改造应用文体 运用最多的是日记体和书信体,其他应用文也不乏其例。比如 2009 年海南/宁夏卷,有同学就以“守 住生命中的善良”为题,用书信体写作,以心灵沟通与交流的方式,称颂大爱真情,批评冷漠无情的世俗 风气,真情涌动,写得十分感人。 在这里,要提醒考生的是,文体的选择可以打破常规,不写大众化的记叙文、议论文,但是考生一旦 选择了日记体或书信体,就一定要按照其格式行文,突出其基本特征。 12 2.移植新颖专业文体 比如模拟电视访谈直播的形式作文,开头多为主持人的开场白,结尾是主持人的总结,中间是围绕一 个中心展开的讨论。利用这种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三、开头结尾 (一)、靓丽开头——未成曲调先有情 浔阳江边的琵琶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用的是“先声夺人”之法,一开始就展 示出自己的才华与个性,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明朝诗人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清 代戏曲理论家李渔也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由此可见,文章的开 头是相当重要的。写文章应精心设计好“凤头”,达到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效果。 怎样开头才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呢?下面结合高考优秀作文,介绍几种精彩的开头方 式: 1.以新颖形象的比喻入题,快速扣题 示例 1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书,它让我明白我所追求的不是如烟的缥缈、如梦的虚无、如戏的 虚假,而是一种纯真和淡泊。(《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评析:考场作文要学会“化题为象”,即善于借助“象形想象”,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情达意,力 避概念化话题。这篇作文的作者深谙此道,开篇就把“书”化为“翅膀”这个生动的形象,入题表述既生 动形象,又为文章定向,亮明了文章的观点。 示例 2 剪水为衣,辑山为钵,山水的衣钵让人动容。 叩山为钟鸣,抚水成琴弦,山水的清音让人陶醉。 山是千折百绕的旋转图,水是顺流而读或逆流而读的回文诗,山水的诗情让人惊叹。(《感受乡村》) 评析:为写乡村的美好,作者以新奇的想象构建诗意的比喻,把乡村的山水比喻为让人动容的衣钵, 能发出令人陶醉的清音的钟琴,千折百绕的旋转图和顺读逆读的回文诗。一连串的比喻诱发人们对乡村的 向往,构思奇特,令人称赞。 2.以精彩深刻的设问入题,启人深思 示例 1 俺没啥文化,可俺认得字,俺平时就爱看个名人传啥的。觉的那些名人也没啥了不起的,可 人家后来为啥就出了名呢?俺一直闹不明白,同样是爹妈生的,差别咋就那么大呢?(《差别咋就这么大 呢》) 评析:起笔借幽默的闲侃设下疑问:“那些名人……可人家后来为啥就出了名呢?”由此将读者的思 维引向对“人才与常识”问题的思索,文章寓庄于谐,立意深刻。 示例 2 初春时节,绵绵的细雨纷纷扬扬地洒落人间,飘零的花瓣也悄然地零落成泥。细雨湿衣看 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一切真的归于沉寂了吗?君不见细雨过后万物滋长,一片生机盎然;君不见闲 13 花飘零馨香满天,化作春泥更护花。(《雨润万物,馨香满天》) 评析:作者先发问:“这一切真的归于沉寂了吗?”然后以两个“君不见”加以否定,结合了自己读 唐诗名句的体会:“细雨”虽无声无息,但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盎然生机;“闲花”虽悄然飘零,但馨 香满天,化作春泥更护花。文章立意明确,作者的感受与诗句自然融合。这样的入题方式,将设问的修辞 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表达简洁而分量十足。 3.以优美的排比句式入题,引人注意 示例 1 大厦能巍然屹立,是因为有房梁的支撑,常识便是生活的支柱;航船能乘风破浪,是因为有 罗盘指引方向,常识便是生活的罗盘;列车能奔驰千里,是因为有轨道的导引,常识便是生命的轨道。 评析:此文采用排比句式,由恢弘壮观的人文景象起兴,提出“常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观点。 示例 2 如果说生命是山,则坚强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如果说生命是海,则坚强为帆, 扬帆入海,方知海之壮阔;如果说生命是歌,那么坚强如曲,依歌和曲,方知歌之美妙; 如果说生命如 云,那么坚强为风,风起云涌,彰显云之洒脱……(《坚强使生命更加美丽》) 评析:以排比句开篇,引起阅卷教师的注意,似乎已成高考作文的一种模式、一种套路,某种程度上 对作文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则可作为一个正面的例子,它让我们看到:形式与内容一定要很好地结 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作者把比喻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用四个比喻句将生命与坚强的关系从多个角度来说明,强调了“坚 强”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令人坚信坚强能够使生命更加美丽,入题很快,且冲击力强。 4.以诗文歌谣入题,富有韵味 示例 1 有一首校园之歌唱道:“微笑,恰如淌过的溪流,柔和恬静;微笑,恰似那悬挂的一弯新月, 皎洁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苍松,积蓄着万般能量……”校园之歌,婉转唱来,道出了一个哲理: 微笑——也是一种力量。 评析:文章开篇借用一首校园之歌,巧妙地引出全文的主旨。一连串的歌词,为全文谈论微笑的魅力 打造了一个美妙的开端,颇有先声夺人之美。 示例 2 “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带我去睇龙船……”很旧的歌谣了,但我却喜欢 这种古老的味道。外面下着雨,打湿了的石板街,落入了水珠,朦胧了荔枝湾,敲响了竹叶……但这种气 息,究竟能传递多少代呢?它能生生不息吗?(《五月粽香传》) 评析:巧妙地用一曲童谣入文,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令人如闻其声,如归故里。在读者浮想联翩、 荡起情感涟漪之际,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思考:“这种气息,究竟能传递多少代呢?它能生生不息吗?” 扣题很准且发人深思。 5.以对比手法入题,表明立场 示例 永恒,不只是时间从洪荒而来的脚步;也不只是风声从亘古而至的呢喃。一个瞬间,往往也能 14 成就永恒。昙花从不为它鲜艳的短暂而暗自哀怜,因为它将自己怒放的那一刻写进了天地的长卷,万物无 一不记得这瞬间但永恒的娇美; 朝露从不为它光华的短促而顾影悲叹,因为它用自己闪耀的那一秒照亮了世界的一隅,众生无一不怀 想这瞬间而永恒的清丽。(《这也是一种永恒》) 评析:本文开篇把亘古而至的洪荒世界,与昙花一现的瞬间娇美、朝露瞬间的清丽作对比,得出了一 个独到的结论,短暂的生命亦能够成就永恒的美丽。这样的开篇不同凡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6.以美妙的意境入题,渲染铺垫 示例 1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转的,是清风明月、梧桐细雨、西 窗红烛。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摇动的浓愁与长情。站在文学的门口,我能 听到门里的笙箫,门里的叹息,门里的牧笛,门里的美妙。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心中摇曳着的思索,已化 作一江春水,流入门内的世界。 站在文学的门口,我用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听那些高贵灵魂的歌吟,去驻足观看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 精神之花,去收获一份灿若朝阳的理想与对于崇高的向往。 评析:青山绿水、清风明月、梧桐细雨、西窗红烛的诗意画面,为“站在文学的门口”营造了美妙的 意境。如此开篇,不能不让人钦佩考生丰厚的文学素养。 示例 2 浩浩的江水托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是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 的天空映衬着鸽子飞翔的双翅,然而家的方向是如此清晰。正如那江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 念,当一个熟悉的名词在脑际浮现,心中总有些悸动。 曾经是如此惊诧于叶落的壮美,感怀于那极致的美丽。枝杈与土地仅有几米的距离,然而叶儿依然挣 脱,任风翻飞,任车将它压得粉碎,它依然高歌,向着根的方向飞旋着动容的美丽。我问落叶,落叶不语, 那该是由内散发的情愫,慢慢体会。(《脉脉乡情》) 评析:阅读以上文字,眼前仿佛掠过一系列画面:浩浩江水,船儿远征;湛蓝天空,白鸽飞翔;秋高 气爽,风吹落叶……这一幅幅流转的画面,使读者对文章产生美好的印象,而以“脉脉乡情”为主旨情感 的叙事美文也自然而然地铺展开来。 (二)、精彩的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 古人作文很重视结尾,把好的结尾比喻为“豹尾”,要求收尾简明有力,“如截奔马”;且留有余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成功的作文,结尾总能给读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阅读体验。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一些实用的考场作文结尾方法: 1.首尾呼应,突出主旨 这是最实用的技法之一,一般是开门见山点明主旨,然后在结尾处照应开篇,加以强化。 示例 (开头)内心深处,怀藏着善良。善良是一滴清湛的甘露,滋润着干涸的心灵;善良是一抹秀美 15 的春色,装点着生活的希望;善良是一缕轻柔的微风,携来心田里荷花的馨香。 (结尾)善良是一抹秀美的春色,善良是一缕轻柔的微风。心怀善良,让我们用一颗怜爱天下生灵的纯 美之心,在人生的荷塘里,摇桨荡橹,永远呼吸着荷花的馨香。(《善良是一种心境》) 评析:首段由“心怀善良”的一组排比句开启全篇,引出歌咏善良友爱的主旨,结尾又以“心怀善良” 作结,与开头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手法使文章浑然一体,极具结构美。 2.抒发情怀,呼唤号召 “至情出美文”,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考生要抒写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恶丑的鞭挞。可在 结尾发出呼吁,号召大家一起追寻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示例 21 世纪是“90 后”的年代,压在我们肩上的是整个社会的期望。是的,我们热情,有创造力, 有前途,但我们也应承认,我们仍有不足。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不断地改进、克服自身缺点,“90 后” 的我们一定会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未来在我们手中! 坚信,“90 后”的背后,是整个崛起的新世纪,新中国!(《我说 90 后》) 评析:此文的主旨是盛赞“90 后”热情奔放、奋发进取的风采,经过一番论述,最后议论抒怀,呼唤、 勉励“90 后”为中华之崛起而昂扬进取,努力拼搏,让青春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从而使主旨情感更鲜明, 更突出,更鼓舞人心。 3.融情于景,深化主旨 通过融情于景、渲染氛围等手法彰显美感与韵味,也是考场作文重要的结尾方法。 示例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白雪飘零的情愫不知能与谁共。落花悄然成了芬芳的泥土,抚慰了刚 出芽的嫩柳,那细细的情思便成了文学的归宿。(《站在文学的门口》) 评析:这个结尾景物烘托的作用十分明显。作者以“落花”“泥土”“嫩柳”等景物营造一种诗意的 意境,烘托出作者内心对文学的浓浓情思,情与景有机地融为一体,效果很好。 4.巧妙发问,余味无穷 一篇好文章要有理趣,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如同欣赏美妙的乐曲,曲虽终而余音缭绕。结尾 巧妙发问,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不失为一种绝妙的方略。 示例 看着那圆明园被盗走的文物图片,看着流拍的新闻视频,我又想起了红柯所说的“一个软弱的 民族,一个血气不足的民族,你不能光指望它长个子”。什么时候,我们能让信仰回归,让灵魂在场,让 民族重塑血气?我依旧心存困惑。(《其行可赞,其为可叹》) 评析:这个结尾非常精彩,不仅将前文有关兽首拍卖问题的讨论推向深入,而且探询的发问、流畅的 语言富有社会针对性、启发性,读来令人掩卷深思。 5.引用佳句,增辉添彩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结尾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更具迷人的光彩。 16 示例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来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 之,如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进步。(《常识——生活之本》) 评析:示例中“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对古文名句恰到好处的引用,片言居要,表现出作者丰 富的文学积淀和机智的文思,给人以很强烈的阅读美感。 6.回应文题,精彩亮丽 示例 1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是的, 书就是一双隐形的翅膀,它开阔了我的眼界,指引了我的人生方向,带我飞向成功的彼岸。书,我隐形的 翅膀!(《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示例 2 坚强就是不畏尘埃遮住双眼,不惧狂风吹散信念。纵然我的努力化作今秋露水,我的鲜花靠 在他人的情怀,我仍然坚持着,坚强着。 坚强,总使生命灿烂辉煌!(《坚强,让生命辉煌》) 评析:示例 1、示例 2 这两篇高考满分作文的结尾在艺术方面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篇末回应文 题,与文题巧妙吻合,这种结尾艺术颇受阅卷者的青睐。 以上是几种主要的结尾方式,写作时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和文体特点灵活运用。 四、选材 内容是文章价值的决定因素,材料是内容的基本载体。在积累了较丰富的素材的基础上,要写好考场 作文,还必须在选择材料上独具慧眼,学会带露折花的本领,用精美的材料打造光彩照人的文章。 下面,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素材选用技法: 1.取材当代,引领新潮 有些同学写起作文来,喜欢罗列“光荣榜”“古典榜”,举例太过陈腐,这样的文章往往缺乏鲜活的 时代气息。其实,现实生活是最丰富多彩的,当今社会,新鲜事物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信息、 新现象、新问题出现,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 比如要求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来写作。有位考生写自己对都市生活的亲身感受,表达 现代儿童对生活环境问题的一种思考,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想借一双造物的灵巧手,把少年宫 的平顶捏成四角飞檐;想在街心花园的小坛里种上灿灿的杨梅树;想把小区的高墙统统推倒,换成蜂飞蝶 戏的花栅栏…… 城东的石桥,留住,留住,让它静候流水的安谧;道旁古树,莫砍,莫砍,让它尽散甜蜜的芬芳,都 市可以有七彩霓虹,也请留住这不一样的灵秀。”这段话,尽管采用诗化的语言写就,但作者对现实的细 致观察和深刻思考更为可贵,作者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环境中发现了现实问题,从孩子的眼光来看,也确实 很新颖,提出的梦想是值得思考的。 2.一材多用,多维推论 17 大多数同学在写议论文时总是苦于无材料可用。其实,大家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不少材料,但为什么还 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呢?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同学不善于一材多用,多维推论。由于事物 本身的丰富多彩,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角度不同, 立意的角度便会有所不同,因此,往往可以从同一则材料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 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就可以多角度切入:①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烛之武就是块“金子”,年 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被埋没了几十年。到了晚年,国难当头,才被委于重任,出使秦军,救国家 于危难之中。②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千里马就是烛之武,伯乐就是佚之狐。如果没有佚之狐对 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和极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③顾全大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烛之武年轻时未被重用,难免怀有委屈和不满,但国难当头,他不计个人恩怨,毅然出使秦军,挽救了国 家。④责己恕人。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而是深深自责,连说“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⑤烛之武善于辞令,值得我们学习。与战国时代纵横家的危言耸听不一样, 烛之武的外交辞令委婉曲折,柔中有刚,弦外有音。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人际交往日益重要,不善 辞令的人,将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材可以多用,但首先得有分析的头脑,才可能从同一材料中发现蕴藏着的不同的意义。同时,运用 材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应根据不同观点的需要,作一定的取舍,在叙述时要突出和强化与观点相关 的地方,其他无关内容可一笔带过。如果我们能做到一材多用,一则材料就可论证几个不同的观点,可说 明几个不同的问题,那么同学们头脑中库存的材料就会成倍增加,又何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 再如,关于当前的金融危机这个素材,我们就可进行以下多个角度的分析:①危机与机遇共存。②面 对危机人们有不同心态,不同心态必将决定不同的命运,人如此,国家亦如此。③合作共赢。这是一场全 球性的经济危机,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要想渡过危机,只有依靠各国的共同努力,团结合作。 此外,还可以有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等不同的立意。 3.组合排比,横向铺陈 素材应用中的“组合排比”不是指一般的修辞手法,而是一种运用素材的方法,也可以称做“多料合 用”。这里所说的“多料合用”不是指一般的连续使用甚至堆砌同类材料,而是指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的 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说明同一论点。其好处是使文章材料充实,说理充分,可以取得良好的修 辞效果。 4.故事新编,意趣横生 话题作文允许编故事,利用古典名著等进行“故事新编”近年来比较受欢迎。从严格意义上讲,“故 事新编”是对一个材料的另类的使用方法。它并不是一种新的文体,属于小说范畴。其写法是根据表现主 题的需要选取人物、情节进行改造,形成新的故事情节,但人物形象则改变不大,大致保持原作风貌,由 于新元素的注入,可使故事增加许多趣味性,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18 5.谨慎选材,力避“危险” “危险”性题材的文章,至少包括三类: (1)思想“禁区”类。比如《语文学习》曾登载过湖北中学生李煜晖的《逮老鼠》,该文描写的是自己 用两只鼠夹捕捉老鼠的事。当两只小老鼠在厨房偷嘴时,被夹住了,叫声引来了老老鼠,它拼命撕咬鼠夹 上的铁丝,但被另一只鼠夹夹住了。听着老鼠“吱——吱——”的“诉说”声,“我”不由产生了恻隐之 心。对丑陋的东西有了同情的倾向,这似乎是立场问题,但几十位教授、作家、名师却异口同声予以赞扬, 认为文章既“写出了人对一切生命的感动”,又让读者“看到了作者的个性,作者的真情实感,还有作者 那自由飞翔的心灵”。 (2)情感“禁区”类。比如高中女生刘莉娜的《风里密码》,写的是文中主人公对生物老师的一段恋情。 中学生是严禁恋爱的,更何况是与老师恋爱!一点儿情感苗头都是“罪过”,可本文却直入恋爱题材,且 得到了高度评价。 (3)道德“禁区”类。比如贵阳中学生陈弋弋的《春日,我来到你的墓前》,写的是面对死去的同桌, “我”把自己曾经做错的事情——为逃避批评而欺负同桌——“抖搂”出来。 写“危险”性题材的文章要注意些什么呢?江苏省特级教师赵宪宇认为,要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情 感和理智的关系,即既要注入真挚的感情,又要充分展示自己理智的一面,把握好两者的分寸。如前面提 到的《风里密码》,作者通过自己的理智控制(想到对方是自己的老师,且大自己 15 岁,又想到了老师的 妻子和家庭,“我”还是止步了)更显感情的真挚,使文章透出特殊的魅力。 二是“消极”和“积极”的关系。像“同情老鼠”“欺负弱小者”等题材本身是被否定的,常被归为 “消极”一类。但中学生作文,不可能都写美好的事物,只要在文章中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只要通过 辩证的反思得到人生真谛,就值得肯定。 【感悟高考真题】 1.(201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 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 800 个字(含标点 符号)。 【写作提示】首先要审准材料,“大千世界”告诉考生思维要放得开,写作范围无所不包;“无所不在” 是指考生要选准一个切入点,然后材料从四个方面对“原点”做了阐释和引导,可作以下理解:道路的起 点——空间的;长河的源头——时间的;坐标的中心——时空的、多维的、正反的;事物的根本——事理 的、哲学的、价值观的,如植物的生命由生到死,月亮东升西落引发潮汐等等。 w 19 这样材料至少提供了如下可写的角度:人生事业学业方面,回到原点,重新出发;企业团体民族方 面,回归原点,重头再来;面对成功,淡然处之,以再回原点的勇气,争取更大的胜利;面对灾难,挺起 脊梁,不怕回到原点,来个凤凰涅槃式重生…… 运用造句法也可以拟出以下主旨观点:回到原点,我的事业(学业)我做主;回到原点,你的未来不 是梦;回到原点,谁说他们不能成功?回到原点,少些私欲,少些索取,少些核能,多用可再生能源,低 碳生活,高尚人生!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得出以下观点:从是什么,论证类别和性 质方面的问题,得出——回到原点,敢闯敢干,是开创大业的基石;从为什么,论证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 题,得出——回到原点,重头再来,要有高瞻远瞩的大智慧;从怎么样,会怎样,论证方法和途径、结果 和效能方面的问题,得出——回到原点,就能够找回信心,重塑新我…… 因此,文章立意的角度很多,人性回归本真,道德回归真善美,生命、成长、青春、奋斗、环境、心 灵、诚信、公德等等,都是文章立意的重点。 最佳的立意在于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效性,以及选取的一个角度:一个家庭的矛盾冲突、一段友情 的回归、一段成长道路的自我反思。这些都是考生最熟悉的生活,可以信手拈来。 2.(2011·江西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 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 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 700 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提示】(1)审题。 材料中说“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前一句话 是说我们“应当”赋予“三乐”以时代的新意;后一句的重点是“选择”,即暗示我们作文不应该选择其 他快乐来阐述。 这段话告诉我们,“君子三乐”指的是这样的三种人生乐趣:父母都健在,兄弟也都没有什么灾病事 故,从而得以躬行孝悌,这是第一乐;为人处事合乎道义,上不愧对于天,下不羞对于人,对得起自己的 良心,因而获得内心的安宁,这是第二乐;第三乐是君子传道、育人所获得的快乐,即能得到天下的优秀 人才并对他们进行教育,从而使君子之道遍传天下、造福社会。君子的快乐,也是那么简单实在,与金钱 地位的悬殊无关,与治理天下也没有关系。 20 总之,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然,三乐教书育人。朱熹《集注》引林氏的话说:“此三乐者,一 系于天,一系于人,其可以自致者,惟不愧不作而已。”也就是说,一乐取决于天意,三乐取决于他人, 只有第二种快乐才完全取决于自身。 (2)角度提示。 议论文——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到,孟子的“君子三乐”,体现了人生追求实在而高远的境界。因此, 孟子认为,君子如怀有这三大快乐,就会得到比当帝王还要多的快乐。孟子的“君子三乐”,应该是所有 生活的人们所追求的简单快乐,所应该求索的人生目标。 以孟子的“君子三乐”来对照,便觉得我们的言行和思想格外空虚浮躁。以孟子的平实,来反衬出今 人的浮泛;以孟子的伟大,映出了今人内心的渺小;以孟子的胸襟宽广,窥见今人的狭隘;通过吸收孟子 的思想,来丰润自己精神的田地,从而获得人生快乐都是我们可以议论的角度。 第一乐可以提炼出的观点有:健康是福,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生命的重要性,要珍惜生命。与人 相处,和谐社会。而此观点正好可以反思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子女结婚后不少都不愿与父母一起住,子 女不懂得感恩,人情淡薄了许多。 第二乐可以写如何磨砺自己,使自己向着无愧于天地的完美人格发展。人们要凭良心做事,要诚信做 事,要正直做事,做事要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如果人人行事都能诚信正直,那整个世间就充满了温馨和 谐。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 瓜”“药家鑫杀人”等恶性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这些人愧 对于天,愧对于人的罪恶下场正可以反衬诚信做事,正直做人者的快乐。 第三乐是希望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来教育。这也正好与近年许多高校自主招生,争抢优秀生源的事件 不谋而合。而“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教育公平原则也正合广大群众的共同要求和高等教育界“得天下 英才而教之”的迫切希望。对于教育的话题,学生应该有话可说的。如北大、清华对教育资源的争夺;忽 视对人生“三乐”的教育,而只注重知识的传递等。 记叙文——写关于父母兄弟都健康平安、没有事故,从而得以享受天伦之乐的故事;写关于诚信、为 人坦荡之乐的故事;写得到天下英才,启发他们的心智,解答他们心中的各种疑惑,传授给他们知识,看 到他们茁壮成长,并通过他们把真理遍传天下,为社会所用,泽惠百姓之乐的故事等。 (3)注意事项。 不应该把文章写成以“平安”“诚信、坦荡”“教育”为话题的作文,而应该以“平安”“诚信、坦 荡”“教育”会带来的“快乐”为重点写作。只能选一乐写,不能写两乐或三乐。记叙文要求真情实感, 写出真实的心理和生活,避免那些矫揉造作的文字。议论文要求说理深刻,论证观点做到有理有据,充分 的、合理的展示自我。 3. (2011·山东卷)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1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关键,就是要弄清楚题目中的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确定立意。“这世界需要你”这个题目很显然讲的是“这世界”和“你”的关系,审 题时要对题目中的关键词分别解读。 “这世界”指什么?从这个角度思考,“这世界”可以是个人家庭小范围的世界,也可以是国家民族 大范围的世界;可以是物质的世界,也可以是精神的世界。 “需要你”中的“你”指谁?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可以指单个的人,也可以指我 们大家。 那么“需要你”做什么呢?孩子需要你的疼爱,父母需要你的关心,家庭需要你的责任,朋友需要你 的友谊;社会需要你的爱心,和平需要你的贡献,发展需要你的力量,创新需要你的智慧,绿色需要你的 呵护等。 总之,“这世界需要你”,可以写需要人们的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感;也可以写你很重要,你是社会不可 或缺的一份子,你有自己的特长,你能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以唤起人们的自豪感,让人们焕发斗志;还可 以写不论你是谁,不能你地位高低,不论你干什么,不论你原来怎么样,社会都需要你,你都可以存在、 发光、发热,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以倡导和谐、包容,共生共存。 此题最佳立意:社会责任、你很重要、你不可或缺。文体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宜。 4. (201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是认识 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镜将我们的视线引向 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 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深 邃,心灵更加明澈。 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 800 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本题属于给材料自命题作文,主题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清自我、看清世界、看清人生 的问题,适合写作议论文。作文以镜子为话题写作,其象征意义非常明显,若从深处挖掘,每一种镜子都 可以看做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每一种镜子都有着自己的象征意义,都可以赋予人生不同的色彩,主要看考 生是否能读懂,读懂之后如何取舍。比如哈哈镜可以对应乐观积极与多变,望远镜可以对应人生长远的规 划以及眼光,显微镜可以对应细致与精益求精、三棱镜可以折射人生不同的闪光点、反光镜可以让你认清 22 自己也看到别人等,只要寓意明确有理,都能有话可说。当然,镜子除了可以寓意人生之外,还能从中看 到很多其他的东西,也需要考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只要想象合理,发挥得当,其作文必定会有闪光点。单 用哪一种镜子都能达到特定的效果,但是却都看得不完整。所以,要看清自我、世界和人生,就要学会使 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从不同的角度(途径)去观察和分析。本文题目要求选用两种以上的镜子展开论述,也正 是要求学生学会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自我和人生,而绝非静止孤立地看待事物。此外,本文在写作时必定 要注意文章的整体连贯性,注意前后照应,不能前后脱节。 5.(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 21 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 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 75 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 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 3 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 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 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①此高考作文生活气息较浓,联系现实紧密,要求考生积极关注和深入思考社会问题, 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固定套路,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从命题人的角度来看,无意 在审题上设置难度,主题导向明确,材料提示清楚明了,“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让考生阐述“所见所闻”, 抒发“所思所感”。小原点,大辐射。虽是命意作文,但主题高屋建瓴,开放性很强,可以立足题眼往四 面八方写,给考生创设了富有弹性和张力的写作空间,有利于真情实感的表达和写作水平的发挥。写作的 空间大,使每名考生都有话可说,但是作文虽然容易入手,要写出很好的文章则不是很容易,要从小处切 入,防止面面俱到,平淡肤浅。作文时,既可通过身边事物的变迁、某些领域的变化,以小见大地反映整 个社会的巨大发展,正面讴歌党的执政能力和人民的创造能力;也可从反面思考巨变后隐藏的一些问题, 比如可持续发展、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等。 ②本作文题目犹如古代的策论考试,紧扣社会现实,显得大气而具有时代特质。需要考生拥有时代视 角,关注历史文化,在时代和历史的大背景下展开作文。正确认识“腾飞”,讴歌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 同时也可以写忧患意识,我们不能被评述冲昏头脑,要紧贴现实,具有承担意识、责任意识,以魄力和能 力承担未来祖国的建设重任,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我们的人民更加富裕。这样的作文对于只读书,不 关注现实生活的考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给所有教师的启示是不能再“教死书”,应充分引导学生阅读, 关注社会现实,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当然,这也是新课改倡导的思想。 ③“中国崛起”作文既暗含中国社会热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又是当前 23 世界范围内的热点,这是关注社会现实的作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应该说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没 有难度,立意的角度还是材料限定的范围,第一段陈述事实“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 位”,第二段提出问题“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第三段提出要求“请根据 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根据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一般方法,我们可以抓关键词和关键句: 中国崛起、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作文只要围绕“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 注的特点”这个中心,结合“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和开放程度”这六 个方面来写作都是符合题意的。理性地看待中国崛起,一分为二地分析中国崛起,这是对中学生思维认识 的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辩证地看问题,学会理性思考。 6.(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 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 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均匀地流逝,而 人生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 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提示】今年的作文命题明确要求“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足见读懂材料的“含义”至关重要。 从两段文字看,前一段重在提供写作的“社会背景”,也隐含着“钱学森”等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而他们自觉的生命意识和执著的人生追求则是“可以复制”的等内在意蕴。后一段则重在界定“时间”, 关键一句是“……不在……而是……”,正面提示考生,“我的时间”不是“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 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这里的“自己”可以指“自我本人”,也可以是某个真实或虚拟 的个体,并非限定于写作者(考生)。 7. (2011·安徽卷)请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抓住三个关键词:“时间”“在”和“流逝”。“时间在流 24 逝”这类命题作文很抽象,写作过程中必须将之落到实处,可以从“惜时”角度展开,写一篇议论文。可 以叙述某件人命关天的事,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写一篇记叙文。 当然,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还可将“时间”这类命题转化成“生命”类命题,毕竟“时间”与“生 命”是一对孪生兄弟,“时间”与“生命”关联类素材很多,这就将写作立意上升到“生命价值”的高度。 也就是说审题不难,时间是人类思考的最古老的话题之一,无论年纪大小都有关于时间的经历与感 受,于是所谓写作背景、审题难度、知识储备等等,就像时间老人给每个人每天的 24 小时一样公平;特 别一加上“在流逝”,就一下子把考生带入一个情境、一种思考,思考时间、人生、成长、生命、理想等 等,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或者是某类情绪抒发的触发点上,实际上,也就是把考生带到或记叙、或议论、 或抒情的写作状态,剩下的就是考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8. (2011·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10 年 9 月 12 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 1 024 元的复式足球彩 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 533 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 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 500 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 么做?”调查引来 16 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 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 28.1 ﹪的人选择 “把 500 万元留给自己”;有 22.1﹪的人选择“把 500 万元给对方”;还有 19.9﹪的人没做选 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对于新材料作文,审好题是第一步,没有准确完整地理解所给材料,就无法确定材料的 指向。这则材料的指向是当下社会的“诚信”问题。目前社会“诚信”缺乏,已经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 步。所以,这道题目这样设计,有着当下社会深刻的现实背景。 新材料作文有一个不成文规定,就是要求选择角度行文。其实,有的材料没有多少角度,或者干脆只 有一个角度,这道题目就是这种情况。你说你能从材料中分析出几个角度?材料的指向就是“要诚信”, 而不能有其他的任何意思(如“平分”“留给自己”“不表态”,这些都不是材料指向的“要诚信”)。审题 时,一定要注意这种材料,不要分不出来几个角度却要硬分。我们可以在理解材料(包括图画)的基础上, 把题型转化为话题作文,比如这道题就完全可以转化为话题作文“诚信”。转化之后,理解起来就容易多 了。但是无论如何,理解材料的本质,抓住材料的核心,找准关键词(或概括出关键词),是审题的基础。 而这一点与平时的阅读理解水平紧密关联,所以要把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 这道题的立意由于角度唯一,显得比较简单,只能呼唤诚信,不用多说。但是选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选择什么体裁,要按照自己的所长去选择,这是一个原则。对于这道题,既可以选择议论文,又可以 25 选择记叙文(小小说)和说明文,还可以选择散文(议论性散文、叙事性散文、杂文),当然还可以选择 创新性文体——小品、戏剧、相声、书信等。但哪一种更为适合,就看自己的爱好与兴趣,更要看自己的 能力了。最后还要明白,语言表达就是语体,而语体与文体相辅相成。 9. (20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 “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 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提示】湖南省今年高考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以这种形式出现,可以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 理之中。湖南省从 2009 年的“踮起脚尖”到 2010 年的“早”,命题形式都属于命题作文,按道理说 2011 年还会考命题作文,但是考了新材料作文,此属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因为此题可以说是对 2008 年湖南 省高考作文题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根据“材料”(诗意)写作文的回归。2008 年材料作 文后,老师们对这种形式都应该做过比较详细的指导,学生也比较熟悉这种命题形式,做起来轻车熟路。 再者,命题形式的变化突出了湖南人命题力求每年创新的宗旨,凸显了“敢为人先”的精神。从命题方式 上来看,选取某歌手的出场话语的变化引导学生走出书斋,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社会现象,不仅具有现实 性和直观性,更具有深刻性和影响性。 作文题主要由材料和要求两个部分组成。材料通俗而又深刻,既具有导向性,又有启发性:某歌手第 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这句话通俗 易懂,但蕴含深意——“大家好,我来了” 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这就不仅仅是话语的变化,更 重要的是观念、态度的变化,我们应该赋予其积极的意义:歌手由以自我为中心变为以他人为中心,由趾 高气扬变为俯下身子,由人人为我变为我为人人,由高高在上变为谦逊感恩。推而广之,可联想到我国的 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种田由纳税变为有奖赏……这是当今社会的呼唤——如果人人都换位思考,世界将 会变得更美好!我们应该依据材料进行理性的思考,并联系生活的实际予以表达。 材料很新鲜,与当前国人大都以自我为中心(90 后的独生子尤其如此),只注重自我的利益,忽视他 人存在,凡事先替自己着想,后替别人打算等现状相呼应。我们写作时一定要从歌手生发开去,要联系自 己生活周围的人和事,甚至社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材料的理解:想到医生,还有为官者,为商者, 为师者,甚至为人长者,为人幼者等,都要改变观念、改变作风,谱写和谐之歌。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立意角度: (1)从歌手的改变角度考虑,谈谈多一点考虑别人。我很重要,并不意味着我最重要。为自己考虑 的同时是否也想到为别人考虑呢?考虑别人,打破以我为中心的自私与狭隘,为你我他之间注入温情,拉 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26 (2)针对 90 后的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感受的现象来写,指出过分以自我为中 心会导致社会的灾难,分析其成因,指出根除的方法。 10.(2011·江苏卷)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 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该作文题目仍然保持了江苏一贯的传统,内容上关心学生身心的发 展和成长;题型为带有材料的命题作文,且文体自选。既有限制,又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考生的写作特长。 题目“拒绝平庸”是一个动宾短语,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面对的一个问题。绝大多数考生可能早就 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看到这个题目不会感到恐惧,有些考生可能还觉得有些亲切。但要真正写得出彩, 还得下番工夫。 材料已经给出了论点:不避平凡,不可平庸。可以从正面立意,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述拒绝平庸的理 由、方法、结果等;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写自己或他人在成长过程中是如何拒绝平庸的,有怎样的感悟。 也可从反面立意,但一定要注意切入的角度,完全拒绝平庸会有怎样的不快,在某些方面适当地来点平庸 会有怎样的好处。文体上仍然可以写成议论文和记叙文两种。 【考点模拟演练】 1. (2011·襄阳市第一次统考)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引出一个话题,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 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 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当时一头牛价格昂贵,类似现在的一辆豪华摩托车。大家 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 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 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 们都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而高兴,反而非常生气,很严厉地批评 了他一顿,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 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 + 自定话题”的作文题,关键在于审题,应认真阅读材料,归纳概括出材料的 主旨,然后围绕材料主旨,确定一个积极的健康的话题。值得注意的是,概括出来的多则材料的主旨必须 涵盖每一则材料。前面作文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 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 27 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私人掏腰包得到 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这里会产生一个 疑问: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它 涉及到利益与道德。 2. 有一家英国报纸以“世界上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为题,作有奖征答。获奖的三个答案是: (一)一位艺术家殚精竭虑完成了一件作品,望着作品吹口哨; (二)小孩在沙滩上忙了一天,用砂石筑成一座堡垒; (三)外科医生完成了一个历经 8 小时的手术,终于救活了一条命。 看了这些答案,你有何感想呢?请全面理解材料,从三个答案的共性中选取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快乐 的理解。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 700 字。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快乐,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边,只要抓住“快乐”这个话题,去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人和 事,便能扣题。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具备正确的、高品位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要写无聊、庸俗、低级 趣味的快乐;其次,要有具体的、切实的事例作支撑,不能流于空洞。写记叙文,就要想一想,在自己的 生活中,哪一些事、哪一些经历是自己感到最快乐的?写议论文就要想一想: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快乐来 源于什么?怎样才能得到快乐?有了立意,有了材料,就可以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进行构思,组织材料 写作了。(生活中到处都有欢乐的音符,只要有欢乐的心情,生活便是欢乐的海洋。 劳动是欢乐。世界是劳动的艺术品,没有劳动,就没有世界,人只有劳动才有价值,才能得到回报, 才能找到欢乐的源泉。 创造是欢乐。欢乐就在创新的生活中,当人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用于创新生活的时候,欢乐之 神就会光临。 追求是欢乐。没有追求就没有进步,没有追求就没有成功,在追求中释放生命的能量,在追求中展示 生命的精彩,追求的每一时刻,都会变成欢乐的时光。 奉献是欢乐。世界上真正的欢乐是奉献而不是索取,把自己的智慧奉献给别人,让别人分享,无疑是 最大的欢乐。) 3. 依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 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 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 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要求:读懂关键语句的寓意,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联系生活实 28 际,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写作提示】这个故事让人明白:欲无必有,欲有必无。那么,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这 必须经过选择.鉴别和心灵的"巷战",才会让一个退出,另一个占据。提示"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 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此类题目 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如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 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 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自己 的心灵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4. 依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 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 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 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要求:读懂关键语句的寓意,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联系生活实 际,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写作提示】这个故事让人明白:欲无必有,欲有必无。那么,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这 必须经过选择.鉴别和心灵的"巷战",才会让一个退出,另一个占据。提示"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 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此类题目 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如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 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 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自己 的心灵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5.(2011·于都中学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议论文。 【写作提示】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小诗,作者抓住露珠这个意象来观照和反映人生,次要的意象是 枫叶和荷花。 29 首先来鉴赏一下这首小诗:露珠所存在的位置有两个,一个是在枫叶上,一个是在荷花上。早晨的露 珠,是晶莹而透明的,秋天的枫叶是深红的,那荷花,显然是白色的。当晶莹的露珠落在火红的枫叶上的 时候,露珠因为吸收了枫叶红彤彤的色彩,穿透自身,折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华;而当露珠落在白色娇媚的 荷花之上,珠花一色,露珠尽管仍然剔透,却再也不能放射白色的光,只留下忧伤的苍白。 小诗用“闪烁”和“苍白”来表现露珠在不同的位置上的感受,“闪烁”一词,把露珠的特点展现得 鲜明突出,也凸显了露珠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那种自豪和成就感;“苍白”一词,却体现了露珠湮没在 浑然一色之下默默无闻的忧伤。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因为枫叶颜色的映衬而“红红的闪烁”,露珠是快 乐的;诗歌描写荷叶上的露珠“苍白的透明”,还用了一个比喻:“泪滴似”,“泪滴”这个喻体透露了露珠 的沮丧、悲伤情绪。如果露珠在这种情况下是快乐的,喻体肯定不会用“泪滴”。由此可见,短诗是用对 比的手法,呈现了处于不同境况下的露珠悲喜态度不同。 审题立意: 1、从露珠的角度立意 立意①: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或:人要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闪光点,张扬个性,在 不同的岗位做出不同的贡献。)以露珠观照人生,如果你是一滴露珠,你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应该选择 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尽显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的理想。定位准确,看准自己的特长,充 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 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 立意②:借助了枫叶、荷花,露珠显现出不同的色彩——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 立意③:“露珠本无色,何故染红尘”——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从反面 立意) 2、从枫叶、荷花的角度立意 枫叶、荷花合起来代表环境,环境可能影响改变造就对象。立意④: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思想、品 性,环境影响人的成长 / 环境改变人生(包括写家庭教育、社会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可以)/不同 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 3、从露珠与枫叶、荷花的关系角度立意 立意⑤: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 成才是需要条件的,在大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那“枫叶”就是人才成长的环境 和土壤,这是关于社会环境和人才之间的辨证关系,只有社会尽可能提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快 地促进人才的“闪光”,这个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和谐;反之,人才的成长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之下,才能 发挥自身的价值。 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人才》 30 6.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痴迷” 痴迷:深深地迷恋。(《现代汉语词典》) 试以“痴迷”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痴迷”:深深地迷恋——深深地喜欢,为之迷,为之狂,为之痴。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喜爱、兴趣。作文时要能体现出“迷”“痴”的程度,以示与一般意义上的“喜欢”“兴趣”的区别。 作为只有一个词语的命题,“痴迷”给了学生广阔的写作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素材掌握 情况,对题目作适度的拓展,组织成有着观点性质的短语或句子。可以从这些方面打开思路:“痴迷”什 么,怎样“痴迷”,为什么“痴迷”,“痴迷”的作用、效果怎样等等。当然还可以考虑到“痴迷”是个中 性词,对不同性质事物的“痴迷”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 7. (2011·豫南九校第二次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许多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个人做其中的 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的知识大厦之中。 ——卢瑟福 独立性是天才的基本特征。 ——歌德 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的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 ——罗曼·罗兰 一粒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 ——王杰 以上的话启发我们把事情做好是有一定条件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 【写作提示】本则材料,审题时应抓住材料中的最后一句,“把事情做好是有一定条件的”,依此作 为本次作文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另一方面,构成整个材料的四句话,又把主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可 以让考生有话可说并言之有物,不至于让考生无的放矢,无从下笔。换言之,也就是整篇作文必须在“要 把事情做好是有一定条件的”这句话的统摄之下,同时,“一定条件”的具体内容隐含在材料之中——即 四句话传达出的哲理。卢瑟福和王杰的话体现的哲理是,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歌德和罗曼·罗兰的话则侧 重在独立自主。可以把两方面结合起来写,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方面来写。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31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发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 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 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 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 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写作提示】1、对材料的审题要侧重在不同材料或同一材料各元素之间关系的理解,(全面理解材 料)如年轻人与沉香、木炭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切题的关键。 2、①从年轻人的角度,如做事不能轻浮;不能急功近利;要有信念,应该坚持;做事不能墨守陈规, 思想僵化;要舍得放弃等。 ②从沉香的角度,如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 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现实生活中, 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 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下面提供几种参考构思: (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 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2)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 闪闪发光。 (4)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 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9. (2011·皖南八校联考)请以“我想懂得你”为题目,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题目中的两个关键词为“我”和“你”.而连接这两个关键词的纽带是“想懂得”.写作 时可以从敞开自己的心灵.关注他人的内心世界入手;也可以从当初不理解对方到感受到对方的好进而想 要更加懂得对方.以期反思自我或更好回报对方入手。题中的“你”可以是特定的某个人,也可以是某个 特定的群体.甚至可以是某种文化现象;可以来自现实生活.也可以来自历史或文学作品。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仙女在森林中散步。天气非常好,树枝触摸着天空,树叶在清风中摇曳,花儿绽放着多彩的笑颜, 鸟儿在欢快的歌唱,仙女感到陶醉。 走了一小段路后,仙女看到了一株哭泣的玫瑰。仙女问:“我的孩子,你为何哭泣?” 32 玫瑰回答:“上苍没有像爱其他植物一样来爱我。” 仙女继续问:“你为什么会这样想,漂亮的孩子?” 玫瑰说:“上苍给了我刺。” 仙女说:“上苍没有给你刺。你身上的刺是与生俱来的。上苍给了你美丽的花朵、甜蜜的芳香。你要 知道,作为爱的象征,你一被人们牢记于心。虽然 上苍让你的美丽与刺同在,但人们一提起你,他们只 会想到你的美丽。”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 这则寓言材料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材料中的仙女如一位心理医生,为玫瑰医治心里的创伤。仙女循 循善诱,语重心长,言语中多有褒扬,使玫瑰易于接受,心情舒畅。 人总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生也总有不如意的地方,每个人都不会是完美的。一个人如果一味地只 看到自己的短处,整天为自己的短处而悲伤苦恼,那么他将一事无成;一个人只有克服自己的短处,充分 发挥自己的长处,带着自信上路,那么,他将会有一路的收获,他将拥有明媚的阳光和美丽的春天。 基于此,文章的写作角度可定为: 1、用你的长处享受人生 2、而不要整天为弱点烦恼 3、带着自信上路 4、发挥你的长处 5、要用恰当的方法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