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2.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贵州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测试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在中国的“乡治”传统中,乡规民约占据重要地位。北宋就有益田《吕氏乡约》,后经朱熹编考增损,历代沿袭。明代出现了乡约讲读制度,不只讲枯燥的律令,还辅之以道德事迹、格言谚语,使民众喜闻乐见。清代沿用乡约讲读的方式,虽然基层推行中不免形式化,但仍有不少村民受到教化。
传统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能发挥独特作用,是因为自《吕氏乡约》以来,它就主要是民间性的,是村民共同约定的规范,它虽然也不乏惩罚务款,但重主要是“德治”规范,它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价值,是乡村社会普遍认同的;明清时的讲读制度,也都诉诸道德教化,过内化的道德影响众人,并形成舆论等制约机制,使人们大多能自发遵从。当然,在社会经济层面,小农经济、儒家伦理及宗族影响力,也是其发挥效力的重要保障。
乡村治,则国家安。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乡规民约“全覆盖”。因此,各地出现了制定或修订乡规民约的热潮,但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这些公约既无法接续乡规民约的乡治文化传统,又无法与当下乡村治理有效配合,村民不关注,村干部用不上。一些村庄,乡规民约流于形式,或仅用于宣传。有村民反映,乡规民约也就是挂在村委会墙上的摆设,村里有些矛盾或纠纷,还是靠风俗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解决。乡规民约与乡村治理缺乏有机连接,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等无关,这些导致它不被重视,治理实效缺失。
当下,中国乡村变迁巨大,已迥异于百年前。渗透着儒家伦理的乡规民约不可能“复活”。但是,乡规民约蕴含的传统乡治文化机理,有着超越时空的贯通性;传统乡规民约的人民性、乡土性,以及民间自治道德与法文化氛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乡规民约的制定必须运用民主方式,要体现村民意愿。只要民主参与制定的乡规民约不违背国家法律,就应该受到鼓励。在乡村治理中,基层党支部可以先形成建议,由“村两委”形成乡规民约初稿,然后会开征集意见,组织村民代表讨论,进行修改,再经过党群议事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审议通过。
- 24 -
乡规民约对于村民而言,无疑是“准法律”,其制定者需要做的,可能恰恰是找到并总结潜藏于乡村生活的“既存的法律”,不能完全脱离乡土习俗,不能违背人情习惯。作为一种自治性规范,乡规民约也可以说是村落的“习惯法”。乡村社会,真正的法律应该是长久沿袭生成的,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良善民俗。乡规民约既是民间自治法律,要发挥实效,其内容就要更加贴近乡土的良善习俗。如此,乡规民约才能重新获得生机,在村风文明、乡村秩序构建中发挥实效。
(摘编自韩伟《乡规民约如何重获新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乡规民约能够有助于中国的乡村治理,也得益于后世对乡约讲读制度的沿袭。
B. 乡规民约的乡治文化传统能否得到继承,直接影响其在乡村治理中实际效能的发挥。
C. 乡规民约建设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需要,民主方式在其中起关键作用。
D. 乡规民约虽有超越时空的文化机理。但经历了十国乡村的百年巨变,不可能复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述乡规民约的地位、作用和建设,探索使它重获生机的办法,有现实针对性。
B. 文章论述乡规民约的发展变化,以一些村庄为例子,重在论述乡规民约的建设方法。
C. 文中使用“准法律”一词,有助于更好地阐述乡规民约的重要性、乡土性和自治性。
D. 文章从民间性和德治功能等方面,论述了乡规民约在乡治中发挥独特作用的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规民约作为民间自治法律,多能体现村民意愿,是当今社会法治的有机组成部分。
B. 传统乡规民约诉诸道德教化,具有人民性、乡土性,一定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扬光大。
C. 乡规民约来源于长久沿袭的良善民俗习惯,自律性与制约性相统一才更能发挥实效。
D. 随着小农经济及宗法制的解体和儒家伦理的式微,乡规民约要存在就必须彻底变革。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D项,“乡规民约虽有超越时空的文化机理。但经历了十国乡村的百年巨变,不可能复活”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当下,中国乡村变迁巨大,已迥异于百年前。渗透着儒家伦理的乡规民约不可能‘复活’。但是,乡规民约蕴含的传统乡治文化机理,有着超越时空的贯通性”,选项叙述将原文内容颠倒,原文意思是乡规民约蕴含的传统乡治文化机理,有着超越时空的贯通性。所以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故选D。
- 24 -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B项,“以一些村庄为例子,重在论述乡规民约建设方法”错误。根据原文“因此,各地出现了制定或修订乡规民约的热潮,但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这些公约既无法接续乡规民约的乡治文化传统,又无法与当下乡村治理有效配合,村民不关注,村干部用不上”可见,以一些村庄为例子,是想论述制定或修订乡规民约中存在的问题。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是当今社会法治的有机组成部分”错误。乡规民约不属于社会法治。
B项,“一定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扬光大”错误,原文写“乡规民约既是民间自治法律,要发挥实效,其内容就要更加贴近乡土的良善习俗。如此,乡规民约才能重新获得生机,在村风文明、乡村秩序构建中发挥实效”,并没有说一定能发扬光大,只是提到有重获生机的可能。
D项,“乡规民约要存在就必须彻底变革”错误。根据“乡规民约既是民间自治法律,要发挥实效,其内容就要更加贴近乡土的良善习俗。如此,乡规民约才能重新获得生机,在村风文明、乡村秩序构建中发挥实效”可见不需要彻底变革,要更加贴近乡土的良善习俗。
故选C。
【点睛】选择题做题技巧:
1、圈划选项信息源。
在作答过程中先用铅笔在原文找出选项信息源,并做标记。
2、将选项与选项信息源做比较。
比较点多为:
(1)句意逻辑是否一致。
(2)表意范围是否发生扩大或缩小。
- 24 -
(3)是否发生张冠李戴。
(4)是否绝对。
(5)是否无中生有。
3、有效利用排除法,由易到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微软团队开发的机器人小冰近日在《华西都市报》开设专栏“小冰的诗”,引发读者关注和议论。清华走学语音与语言实验中心去年宣布,他们的作诗机器人“薇薇”经社科院等唐诗专家评定,通过了“图灵测试”。所谓“图灵测试”,指在非面对面的情况下,通过语言和作品分辨其是人类还是机器。当然,从结果上看,机器人的诗已经能够蒙骗大部分人,但机器人并不明白写诗的原理和意义,它只是堆砌词句的表达,却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写,又包含了什么样的情感,实际上,机器人在计算,记忆等脑力方面,目前确实超越了人类,但在两个方面还无法突破,一是创造,二是情感。以小冰为例,它写诗是综合了519位中国现代诗人的风格,自己不能凭空创造。而人类写诗,一定是感受到了某种情绪,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进行创造性劳动。
(摘编自张涨《机器人开专栏写诗我们该怎么办?》)
材料二:
人工智能写作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类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写作已经穷途末路。人工智能写作在倒逼人类写作,除非人类写出更好更有原创性的作品,否则被取代和淘汰是迟早的事。我在情感和价值上并不太愿意承认人工智能的主体性,但是我的理智又判断人工智能最后会成为超越人类的新物种。我深陷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认为万物皆备于人,而人工智能可能不过是人类的又一个造物(玩偶)而已。也许人真的不过是尼采所言的“过渡物”,是通向“超人”的桥。毕竟,在“永恒轮回”的阴影和厌倦中,如果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物种,并能够与人类抗衡,也许是“未来千年备忘录”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有一天,也许我们既能得见人工智能的背,也能得见它的面,并在交互的爱意中获得新的世界。
(摘编自杨庆祥《人工智能写作是一面镜子》)
材料三:
- 24 -
也许你会质疑,类似灵感、价值、欲望,情感等所谓属于人类诗意的原创造力,机器不能跨越这样的鸿沟,过去,我也这样认为。可是今天,神经网络技术,基因科技,量子科学和人工智能都在呈现数量级的跨越发展。基因可剪辑,物质可改造,五官和大脑的信息可人工控制和传递等,令传统信念动摇。
当人工智能的机器写作平台变得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强大和廉价好用,人们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懒,总是依靠机器来帮自己写诗,包括给女朋友写情诗也请机器帮忙,那很可能会导致人类自身的诗性功能退化,这才是我特别担心的景象。正如苹果公司CEO库克所言:“我不担心人工智能赋予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问题的能力,我担心人类像计算机那样思考问题。”机器写诗亦然,能够导致人类失去诗性的肯定不是机器诗人,而是诗人对诗歌的信仰和追求,以及这一趋势将由此往何处延伸。
(摘编自陈跃红《能让人类失去诗性的不是机器人》)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薇薇”通过了“图灵测试”,表明人们如果只看作品,已很难分辨该作品是人所写还是机器人“薇薇”所写。
B. 人工智能机器人虽然在计算、记忆等方面超越了人类,但因缺乏情感还不能受某种情绪的触动创造性地工作。
C. 机器人小冰的诗综合中国诗人的特点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足以说明机器人在文学创作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D. 目前,机器人自身没有创作诗歌的灵感,也不知道写诗的原因,只是被动地根据人们的指令完成其写作任务。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人工智能面前,人类已意识到自己写作的困境,如果不能写出更好的原创性作品,人类写作早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B. 人工智能主体性并不基于情感和价值来判断,如果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人工智能可能成为超越人类的崭新物种。
C. 当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到与人类同样高度时,人类对人工智能将会有一种新认知,并在和平友好相处中穷尽未知世界。
D. 随着基因科技、神经网络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拥有人类所独有的诗意原创造力并非完全不可能。
6. 人工智能写作可能会带来哪些利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C
6.
- 24 -
(1)利①倒逼人类写出更好的原创性作品:②让人类在交互的爱意中获得新的认知。(2)弊:①大们将缺乏诗歌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变得越来越偷懒;②导致人类自身的诗性功能退化,丧失对诗歌的信仰和追求。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C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足以说明机器人在文学创作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错误。根据原文“实际上,机器人在计算,记忆等脑力方面,目前确实超越了人类,但在两个方面还无法突破,一是创造,二是情感。以小冰为例,它写诗是综合了519位中国现代诗人的风格,自己不能凭空创造”可见,小冰只是综合了519位中国现代诗人的风格,自己不能凭空创造,并未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举小冰的例子也是为了论证机器人有无法突破之处,并不是说明机器人在文学创作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并在和平友好相处中穷尽未知世界”错误。根据材料二“人工智能写作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类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写作已经穷途末路。人工智能写作在倒逼人类写作,除非人类写出更好更有原创性的作品,否则被取代和淘汰是迟早的事。”可知,人类的作品可能被取代和淘汰,而不是和平友好相处。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人工智能写作可能会带来哪些利弊?”然后定位相关语句,找出利弊,注意分点作答。
- 24 -
利主要集中在材料二中,根据材料二“人工智能写作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类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写作已经穷途末路。人工智能写作在倒逼人类写作,除非人类写出更好更有原创性的作品,否则被取代和淘汰是迟早的事。”可概括出“倒逼人类写出更好的原创性作品”。根据“有一天,也许我们既能得见人工智能的背,也能得见它的面,并在交互的爱意中获得新的世界。”可以概括为“让人类在交互的爱意中获得新的认知。”弊端主要集中在材料三,根据材料三第二段“人工智能的机器写作平台变得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强大和廉价好用,人们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懒,总是依靠机器来帮自己写诗,包括给女朋友写情诗也请机器帮忙,那很可能会导致人类自身的诗性功能退化,这才是我特别担心的景象。”可概括为“大们将缺乏诗歌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变得越来越偷懒”。根据“机器写诗亦然,能够导致人类失去诗性的肯定不是机器诗人,而是诗人对诗歌的信仰和追求,以及这一趋势将由此往何处延伸。”可概括为“导致人类自身的诗性功能退化,丧失对诗歌的信仰和追求。”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取挑丝色浅深
江岚
“并头菡萏双飞翼,记取挑丝色浅深”,每次读到这句古诗,总会让我想到湘绣。
“五彩备,谓之绣”。
我从小喜欢小姑姑那个大大的针线盒,只记得里面放满了五色彩线,冷暖色调深深浅浅都齐备。姑姑的绣花绷子也是太小不一,我有一条白色的短裙子,姑姑在每一片的裙摆处都绣上一大朵朱槿花,浅粉,正红的丝线渐次均匀过渡。那时候,市面上的面料不多,几乎所有人的衣服都款式陈旧。颜色单调,便显得我的新衣服总是特别漂亮。
- 24 -
再长大一点儿,我也开始学做女红。拧紧了竹绷子,才懂得一针一线,千针万线的刺绣绝不只是穿针引线那么简单。我还记得自己绣出来的第一幅牵牛花,从绣绷上一拆下采熨半天也铺不平,除了针脚勉强算整齐之外,简直乏善可陈。
所以,在三舅奶奶家见到那一对靠枕的时候,我才会那么震惊。寡居的三舅奶奶的家,是在一家大店铺楼上租的一个不过六七平米见方的房间,门一推开,室内所有物件一览无余,那一对靠枕放在窗下一张竹制的圈椅上,黑色贡缎双绲边,绣着红梅报春。映着窗外斜斜的一缕阳光,在这个小小蜗居的简陋里华丽得十分突兀。
我径直走过去抱起来看。靠枕上的红梅怒放的姿势栩栩如生,花蕊间隐隐迸有闪光。
绣工精细得不得了,我忍不住用手指轻轻去摸,惊叹:“太漂亮了!”
“这是有名的绣品,如今也不大见得到了,叫做湘绣。”三舅奶奶笑着说,“看这朵梅花瓣!用老头小针绣出来的,每一种颜色的丝线连接相搭都不能过长,起针落针都藏在线下面,针脚不露痕迹,颜色自然掺和。这种绣法叫做‘掺针’。”竹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湘绣”这个词,那么精美、那么讲究的一种手工艺品,三舅奶奶和我们家一样,都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辗转到桂林落脚的。兵荒马乱中逃难,生死只在一线之间。随军的三舅公下落不明,她一个无儿无女的中年寡妇只身长途跋涉,能保得住自己一条命已是万幸,等闲的身外之物哪里还能顾得上?偏偏这一对靠枕竟然好端端地跟着她一路从四川到了桂林!
可惜等我懂事,三舅奶奶已经辞世。那两对巧夺天工的红梅落到何处报喜去了?不过“湘绣”这个词并没有随着这一对靠枕的消失而湮没。我继续跟小姑姑学绣,学会了把丝线劈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用珠针,离缝针……包括一点点掺针的皮毛。
五色丝线在光阴的缝隙里游走。夏天吊楼前的柚子花开了,又落了,没几年我出嫁,旋即出国。嫁妆里有两张湘绣的交织软缎被面。一张墨绿底子绣“五百图”,一张银灰底子绣“四喜图”。每年拆拆缝缝,一展开来是大大的两方五彩锦绣,整整30年不变,细细密密是亲人的祝福。盖在异邦滴水成冰的冬夜,温暖度过一年又一年与家乡与故国暌违天涯的岁月。
不过选两张被面虽庄重,绣工到底与当年三舅奶奶的靠垫不能相提并论。某一天,我去听梅葆玖先生的《贵妃醉酒》。一坐下来,立刻看见前排一位女士身上的披肩,这是一张秋香色细软缎的披肩。绣百蝶穿花。那设色鲜明的翅脉,分明就是掺针技艺高超的刺缀运针。我几乎立刻就可以肯定,这是一幅上好的湘绣。到终场,我也顾不得冒昧,央求她给我看一眼整幅的披肩,她就好脾气地笑了,把披肩拿下来抖开,构图的虚实相生,加上用色总体的斯文清雅,实在不是寻常能见到的。我问她:“这是在哪里买的?”“不是买的”,她回答,“我祖母年轻时候到中国的长沙去,带回来3件披肩,这一件留给了我。”
- 24 -
果然是湘绣。这一件披肩和我三舅奶奶的靠垫,应该是差不多同时代的东西,我把披肩还给她,感慨:“这样的东西,如今在中国只怕轻易也见不到。”
“嗯,老的艺术品总不会越来越多”,她不无得意。
当然,用不着解释,真正的好东西有目共睹,走遍全世界都如此,据说湘绣总共有5大类72种针法体系,还有双面全异绣。去年秋天好不容易有机会到了长沙,见到两幅私人藏品,一幅兰草,一幅荷花,都两足见方,运针的疾徐轻重与画稿的点线疏密水乳交融,被主人珍而重之地镶在相框里,挂在墙上,绣品这一类东西与别的艺术品不同,总带着女性指尖的温度,袖底的脂粉气,带着她们聚精会神的思量与小心翼翼的希望。仰着头看是另一回事,与拿在手里细细端详无法同日而语,于是心里多少有些悻悻然。
不过好歹通过主人了解到已经名列“世界非物质支化遗产”的湘绣技艺并不乏传人。
中国女性千百年玉指飞针,低头牵引着杂乱的五色丝线,调配出对生活细腻温厚的气味。
无论我是否触摸得到,总会与世间珍视它们的人深情相遇。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古诗句为题,生动贴切,意蕴丰富,引入入胜,“记取”二字就蕴含了浓郁的乡情,“挑丝色浅深”则明确了文章所记述的内容。
B. 作者认为,精美的绣品不仅体现了中国女性的匠心与聪慧,在穿针引线中,还凝结着她们对生活的思考,寄托了她们对生活的期待。
C. 文章没有大段直抒胸臆式的情感抒发,而是在叙说与评议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情感,体现了散文记叙、议论与抒情三者相融合的特点。
D. 文章穿插叙述了自己学习女红的过程,全文正是以此为线索,把自己儿时的经历、对三舅奶奶的记忆和海外的生活有机地连缀成一体。
8. 文章多次提到三舅奶奶家的一对靠枕,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9. 作者说:“乡愁是我最大的写作动力。”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围绕乡愁抒发的情感。
【答案】7. D 8. ①与自己的绣品作对比,引出下文。②通过这一对靠枕说明了湘绣的精美与考究,抒发了对湘绣的赞美之情。③借此追述三舅奶奶的经历,突出了三舅奶奶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9. ①对祖国和亲人故乡的怀念。②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珍视与自豪。③对中国女性精湛技艺的赞美。④对传统湘绣技艺不乏传人的欣慰。
【解析】
- 24 -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文章穿插叙述了自己学习女红的过程,全文正是以此为线索”错误。文章应该是以“湘绣”为线索。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物象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结合作品中的物象所涉及的人物及情感进行分析。例如,需要结合这对靠枕涉及的具体人物以及在作者感情和文章结构来分析。
从文章结构方面,这对绣枕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与作者的绣枕相对比。在抒发作者情感方面,作者以湘绣贯穿全文,将全文的情感串联起来,原文中作者对这对靠枕进行了细致描写,如“靠枕上的红梅怒放的姿势栩栩如生,花蕊间隐隐迸有闪光”“那一对靠枕放在窗下一张竹制的圈椅上,黑色贡缎双绲边,绣着红梅报春”通过细致描写表达对湘绣的赞美之情,而这靠枕更是引发作者情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物品,通过这个靠枕展现了湘绣的精美与考究。根据原文“兵荒马乱中逃难,生死只在一线之间。随军的三舅公下落不明,她一个无儿无女的中年寡妇只身长途跋涉,能保得住自己一条命已是万幸,等闲的身外之物哪里还能顾得上?偏偏这一对靠枕竟然好端端地跟着她一路从四川到了桂林!”作者通过叙述这一对靠枕在兵荒马乱的逃亡中竟然好端端地跟着她一路从四川到了桂林来展现她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作者围绕乡愁抒发的情感。”然后找到相关语句,根据原文中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注意湘绣在情感抒发中所发挥的作用。
- 24 -
根据原文“中国女性千百年玉指飞针,低头牵引着杂乱的五色丝线,调配出对生活细腻温厚的气味”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女性精湛技艺的赞美,将中国女性刺绣的动作写作“玉指飞针”。根据原文“不过好歹通过主人了解到已经名列‘世界非物质支化遗产’的湘绣技艺并不乏传人”“好歹”二字体现出作者了解到湘绣技艺并不乏传人的欣慰之情。根据原文,可惜等我懂事,三舅奶奶已经辞世。那两对巧夺天工的红梅落到何处报喜去了?可见作者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珍视。根据原文“当然,用不着解释,真正的好东西有目共睹,走遍全世界都如此,据说湘绣总共有5大类72种针法体系,还有双面全异绣”体现出作者心中因湘绣而产生的自豪感。作者出国后,嫁妆里有两张湘绣的交织软缎被面。每年拆拆缝缝,一展开来是大大的两方五彩锦绣,整整30年不变,细细密密是亲人的祝福。盖在异邦滴水成冰的冬夜,温暖度过一年又一年与家乡与故国暌违天涯的岁月。体现了对祖国和亲人故乡的怀念。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荦,字牧仲,河南商丘人,权子。顺治四年,荦年十四,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逾岁,试授通判。康熙三年,授湖广黄州通判,以母忧去,十六年,授理藩院院判,迁刑部员外郎,榷赣关,还迁郎中。二十二年,授直隶通永道。二十六年,迁山东接察使。再迁江苏市政使,察司库亏三十六万有奇,荦揭报督抚,责前布政使刘鼎、章钦文分偿。户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厘荦以江苏不产钢采自他省值昂过半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下部议改视各关例斤一钱。二十七年,擢江西巡抚。湖广叛卒夏逢龙为乱,征江西兵赴剿,次九江,挟饷缺几哗变。荤行次彭泽,闻报,檄发湖口库帑先行粮,兵乃进。至南昌受事,旧栽督标兵李美玉、袁大相纠三千余人,谋劫仓库,应逢龙以叛。荤诇知之,捕得美玉、大相,众恂恂,荦令即斩以徇,谕众受煽惑者皆贷不问,众乃定,江西采竹木,饶州供紫竹,南康、九江供檀、楠诸木,通省派供猫竹,名虽官捐,实为民累,荦疏请动支正帑采买。三十一年,调江苏巡抚。苏州滨海各县遇飓,上元、六合诸县发山水,淮,扬,徐属县河溢。疏请视被灾轻重,蠲减如倒,发江宁、风阳仓储米麦散赈。别疏请除太湖傍坍地赋额,户部以地逾千亩,令详察,肇再疏上陈,上特丸之。荤在江苏,三遗上南巡,嘉荦居官安静,迭蒙赏赉,以荦年逾七十,书“福” “寿”字以赐,四十四年,擢吏部尚书,四十七年,以者乞罢,濒行,赐以诗。五十三年,诣京师祝圣寿,加太子少师,夏踢以诗,还里,卒,年八十,赐祭葬。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六十一》)
10. 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厘/荦以江苏不产/铜采自他省/值昂过半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下都议改视各关例/斤一钱/
B. 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厘/荦以江苏不产铜/采自他省/值昂过半/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下部议/改视各关例/斤一钱/
- 24 -
C. 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厘/荦以江苏不产铜/采自他省值昂过半/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下部议/改视各关例/斤一钱/
D. 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厦/荦以江苏不产/铜采自他省/值昂过半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下部议/改视各荧例/斤一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侍卫,古代官名,清代选拔各族勋戚子弟及武进士担任,又在其中特选御前侍卫。
B. 母忧,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遇母亲去世一般停职守丧三年,期间不婚娶不赴宴。
C. 刑部,主管刑罚,最高官员为刑部尚书,在清代与都察院,大理寺合称“三法司”。
D. 直隶,即直接隶属,清入关不久成立直隶省,包括今北京郊区、河北、天津等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辈少年出仕,官运亨通。他十四岁时以大臣儿子的身份入仕,先后任黄州通判、理藩院判、刑部员外郎、山东按察使等,在吏部尚书任上退休。
B. 宋荦为官清正,严惩腐败。他担任江苏布政使之时,发现官库亏损了三十六万多,于是他将此情况上报总督巡抚,责令以前的布政使偿还亏损的钱财。
C. 宋荦平定叛乱,坚决果断。他任江西巡抚时,湖广叛卒夏逢龙旧部李美玉、袁大相纠集三千多人,响应叛乱,宋荦杀掉他们示众,很快稳定了局势。
D. 宋荦致绩卓著,多次受赏。他年老退职后,皇帝两次以诗赏赐,被加封为太子少师,去世后,皇帝在祭葬上予以赏赐,可见皇帝对他十分赏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荦行次彭泽,闻报,檄发湖口库帑充行粮,兵乃进。
(2)疏请视被灾轻重,蠲减如例,发江宁、风阳仓储米麦散赈。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宋荤行军驻扎彭泽,听到报告,传令征用湖口国库物资充当军粮,军队才前进。
(2)(宋荤)上奏请求根据受灾的轻重,按照惯例减免赋税,发放江宁、风阳国库储存的粮食赈灾。
【解析】
【10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荦以江苏不产铜”这句话的含义为:宋荤因为江苏不出产铜。“铜”作为句子的宾语,其前不应该断开,故排除AD。“牒巡抚田雯”职位和姓名之间不应断开,排除C。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清代选拔各族勋戚子弟及武进士担任”错误。清代选满蒙勋戚子弟及武进士为侍卫。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C项,“他任江西巡抚时,湖广叛卒夏逢龙旧部李美玉、袁大相纠集三千多人”错误。原文“至南昌受事,旧栽督标兵李美玉、袁大相纠三千余人”句意为:宋荦到达南昌府署接受任命。不到一个月,原两江总督亲兵李美玉、袁大相纠集三千人作乱。时间错误,不是他任江西巡抚时,而是到达南昌府署接受任命,不到一个月时。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1)行:行军;次:驻扎;彭泽,闻报,库帑:国库物资;兵:军队。
(2)疏:上奏;蠲:免除;赈:赈灾。
【点睛】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有着特殊的阅读规律和方法。
- 24 -
一、以表明时间的词语为纲绳,去串起人物的一生经历。
二、以表明官职的升贬为轴心,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以问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以及事件经过为切口,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四、以传记的写作特点为楔子,去把握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观点。
参考译文:
宋荦,字牧仲,河南商丘人,宋权的儿子。顺治四年时,宋荦十四岁,应诏以大臣子弟的身份入充侍卫。过了一年,做了通判。康熙三年,又被授予官职做了湖广黄州通判,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康熙十六年,任职理藩院院判,升任刑部员外郎,出任赣州榷关,又升任郎中。康熙二十二年,授予官职直隶通永道。康熙二十六年,升迁至山东接察使。再次迁任江苏市政使,监察到官库亏三十六万多银两,宋荦揭发举报督抚,责罚前布政使刘鼎、章钦文分别偿还。户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厘,宋荦以江苏不产铜、朝廷所开铜价和运输费用不对等为由,向雯请求停止采铜。朝廷经过部议后决定,提升铜价从每斤六分到一钱。康熙二十七年,升任江西巡抚。原湖广总督亲兵夏逢龙作乱,朝廷征召江西兵前往剿灭叛军。军队到了九江后,因为粮饷不足几近哗变。宋荦到达南昌府署接受任命。不到一个月,原两江总督亲兵李美玉、袁大相纠集三千人作乱,谋劫仓库,响应夏逢龙起事。宋荦得知后,当机立断,连夜用计捕得李美玉、袁大相。次日就斩首示众,并下谕其他受到二人煽动起事的人责任概不追究,于是叛军作鸟兽散,叛乱平定。当时江西省要准备竹木,饶州府提供紫竹,南康、九江供檀、柟诸木,通省派供猫竹,名义上是官方筹办,实际上还要加征民税。请求请动用国库里的钱财采买。康熙三十一年,宋荦升任江苏巡抚。当时,苏州滨海各县遇飓风,上元、六合诸县山洪爆发,淮、扬、徐下属各县河水漫涨。宋荦一方面上疏请求康熙帝按照江苏境内各地区受灾轻重豁减当地的赋税,一方面发放江宁、凤阳仓库里储存的粮食赈灾。宋荦还另请免除太湖边上的洼地应纳的赋税,户部以地域宽广为由命宋荦仔细考察,宋荦再次上疏,康熙帝例外答应了宋荦的请求。正值康熙皇帝三次南巡,康熙皇帝嘉赞宋荦居官安静,赏赐丰厚,康熙皇帝以宋荦年过七十岁,书“福”、“寿”字以赐。康熙五十三年,宋荦奉诣入京师为康熙皇帝贺寿,被加官为太子少师,复赐以诗,回到家乡商丘。同年九月十六日,卒,享年八十岁。康熙皇帝下旨赐祭葬于其家乡商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 雨
- 24 -
于谦
赤日行空暑气浮,炎风簸土几时休?
云霓九渴斯民望,廊庙当分圣主忧。
旱魃①剿除消暑气,神龙鼓舞起是湫②,
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
【注】①魃,神话中的旱鬼,②灵湫:深潭,大水池。
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写烈日当头,署气浮动,热风扬起灰尘,极为燥热,为后文创设情景。
B. 颔联写土地严重干旱,百姓久盼甘霖,众臣应当为君王分忧,密切扣台诗题。
C. 颈联描写想象中的场景,旱鬼被除,燥热的暑气消散,神龙从深潭跃起舞动。
D. 全诗由无雨到望雨降雨最后到颂雨,脉络分明。境界宏阔,展示了悲悯情怀。
15.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答案】14. D 15. 诗歌塑道了忠君爱民的良臣形象。①面对炎热干旱,他体察百姓盼雨之心,关心民瘼,②他深知朝廷职责是为君主分忧,忠心耿耿,尽职尽责。③他想象引来银河之水化价;九州甘霖,有福泽苍生的博爱情怀。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全诗由无雨到望雨降雨最后到颂雨”错误。没有写降雨和颂雨,仅仅写了望雨。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 24 -
“赤日行空暑气浮,炎风簸土几时休?”通过这一问句展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关心,“云霓九渴斯民望,廊庙当分圣主忧。”人民都盼望着降雨,廊庙之神应该为君主分忧降雨啊,这句体现了一个忠君的臣子形象。“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最后想象着银河化作雨水降落下来滋润着九州大地,体现着他关爱天下百姓的博爱情怀。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寒冷的秋雨之夜,一床温暖完好的被子特别宝贵,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自家的被子是“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写任凭小船飘在江面,表现了夜游赤壁的自在洒脱。
(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两句,表现了琵琶女弹奏的乐曲变得更加悲凄、催人泪下的感染力。
【答案】 (1). 布衾多年冷似铁 (2). 娇儿恶卧踏里裂 (3). 纵一苇之所如 (4). 凌万顷之茫然 (5). 凄凄不似向前声 (6). 满座重闻皆掩泣
【解析】
- 24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衾、踏、苇、顷、凄、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12月29日,武汉市首批不明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多年从事传染病防治的职业 让张定字第一时间判断:这不是普通的传染病。( ),自己穿上防护服,进隔离区查看症状,分析研判。今年1月8日,国家卫健委套布,初步确认“新型冠状病毒”为此次疫情的病原,通过一场疫情,九省通衢的武汉因而一夜间成为波及全球的“风暴眼”。紧张中伴随着 ,金银潭医院病区内,呼叫医务服务的铃声 ,与楼外疏落的人影形成强烈的反差。
疫情冲击着每一个人。力战疫魔,金银潭医院动起来了,武汉动起来了,全中国动起来了。金银潭医院240多名党员在张定宇等院领导的带领下,顶上去了,没有一人迟疑,退缩,全部挺在患难隆重岗位! 600多名职工全部坚守岗位,从未有入主动要下“火线”!1月31日下午,20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集体出院,这是疫情发生以来金银潭医院同时出院人数最多的一次。人类与重大疾病斗争史上,未知和恐惧从来都____,清醒和果敢也相生相伴。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敏感 骚动 此起被伏 如影随形
B. 敏锐 波动 此消彼长 如影随形
C. 敏感 骚动 此消彼长 难解难分
D. 敏锐 波动 此起彼伏 难解难分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些病人经过他果断决策,被迅速集中到隔离病房
B. 他果断决策,将这些病人迅速集中到隔离病房
C. 这些病人迅速集中到隔离病房是他果断决策的结果
- 24 -
D. 他果断决策,这些病人被迅速集中到隔离病房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为九省通衢的武汉经一场疫情成为“风暴眼”一夜间波及全球
B. 因为一场疫情,使九省通衢的武汉一夜间成了波及全球的“风暴眼”
C. 一场疫情致使作为九省通衙的武汉一夜间成为“风暴眼”波及全球”
D. 作为九省通衢的武汉一夜间成为一场波及全球疫情的“风暴眼”
【答案】17. A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敏感”, 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敏锐”, 指反应灵敏,目光尖锐。语段中后文说让张定字第一时间判断:这不是普通的传染病。这应该是出于医生对疾病的快速反应,所以此处填写敏感比较合适。
第二处,“骚动”, 受某种原因或情绪感染,在人群中或人的心里产生的不安定的波动。 “波动”, 比喻不安定;起伏不定:情绪波动。根据语段,金银潭医院病区内铃声不断,在人群中或人的心里产生的不安定的波动,所以用骚动。波动侧重个体情绪起伏,骚动侧重于人群。
第三处,“此起彼伏”也说此起彼落、此伏彼起。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地起落。“此消彼长” 是指这个下降,那个上升。引申为不要太过于在乎此时的失去,别的方面会有长进。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或者多面性。这里用来形容医院铃声不断,应该用此起彼伏合适。
第四处,“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常在一起,十分亲密。
“难解难分”指双方争执、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 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根据后半句“清醒和果敢也相生相伴。”可知应该填写和相伴相生的近义成语,所以此处用如影随形比较合适。
故选A。
【18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前句“让张定字第一时间判断:这不是普通的传染病。”所以下句的开头应该也是以张定字做主语,所以排除AC。而D项的后半句偷换主语,又变成了这些病人。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原句主语缺失,可将通过一场疫情删去,让“作为九省通衢武汉”做句子的主语,故排除BC。一夜间波及全球应该作为“风暴眼”的定语。
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非盐胁迫条件下,蓝细菌在胞内基础性表达蔗糖合成关键酶SPS;而当细胞遭遇高盐逆境时,_______,SPS酶活性被迅速澈活,细胞开始快速合成并积累蔗糖,以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平衡:_________,胞内离子浓度降低,SPS重新恢复到低活性状态,蔗糖合成也随之减弱。有趣的是,负责蔗糖降解代谢的关键酶INV,其酶活调控方式与SPS正好相反,即高离子浓度抑制其活性, _______。这样,蓝细菌细胞内动态变化的离子浓度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调控着蔗糖合成和降解,从而实现对环境盐度变化的动态响应。
【答案】 (1). ①胞内离子浓度迅速升高 (2). ②而当环境盐度降低后 (3). ③低离子浓度促进其活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这段文字前后句有较强的联系性,可以根据前后句的相反关系进行推断。
- 24 -
根据后文“胞内离子浓度降低”可知此处应该写“胞内离子浓度迅速升高 ”根据“当细胞遭遇高盐逆境时”可知第二处应该写“而当环境盐度降低后”。根据“有趣的是,负责蔗糖降解代谢的关键酶INV,其酶活调控方式与SPS正好相反”以及“高离子浓度抑制其活性”可以推断出第三处应该是与前一句正好相反,故填写“低离子浓度促进其活性”。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20年1月19日,全国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冠军赛在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金龙山滑雪场圆满落幕.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6支代表队的40名参赛选手经过预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来自黑龙江省的董明魏以总分57. 66分的成绩夺得男子个人第一名,来自黑龙江省的石松昊和来自吉林省长春市的王皓冉分获第二、第三名。来自吉林省长眷市的李楠px芯分56. 76分的成绩夺得士子个人第一名,来自吉林省的张婷婷,马卓妮分获第二,第三名.
【答案】关键信息:①2020年1月19日(时间):②全国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冠军赛在内蒙古目治区扎兰屯市金龙山滑雪场圆满落幕(事件):③黑龙江董明魏和吉林李楠分获男女冠军(结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通读语段,把握语段中心内容,给语段分层,明确每层的层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对于新闻报道文字进行压缩,需要保留新闻中的关键信息,例如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2020年1月19日”,还要保留主要新闻事件“全国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冠军赛在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金龙山滑雪场圆满落幕”最后还要将事件的主要结果公布于众“黑龙江董明魏和吉林李楠分获男女冠军”对于次要人物以及次要结果可以省略。仅仅保留关键信息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24 -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岁月静好,负重前行
所谓岁月之静好,并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有人挺身而出,负重前行。
战争时期,敌人入侵我们国家,烧杀掳掠,企图占领我国。战士们勇猛地抵抗,为保卫国家而拼尽全力,即使还剩最后一口气,也要把敌人赶出中国大地。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挺身而出。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敌人枪口,为冲锋部队开辟了道路。现如今的地震,同样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力物力的损失。武文斌,他在地震带发生后,积极要求参加抗震救灾,只要看到受困群众,就不顾生命危险设法营救,是抗震救灾中的英雄战士。
正是战士们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才换回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医院,一个充满消毒水味的地方,那里有一支庞大、精干的白衣队伍,在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治疗的关键时期,他们面对病毒,面对疫情,毫不退缩,迎难而上,与病毒展开一场特殊的战役。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医护人员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担当作为,尽职尽责,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是疫情面前最美的“逆行者”。钟南山,84岁高龄院士,武汉疫情危难,告诉我们没事别去武汉,待在家中就是最好的抗疫,自己却向武汉“逆行”,全身心投入治疗肺炎疫情,为14亿中国人民造福。我想,待到春花烂漫时,最美医生,等待着他的将是最美的“春天”。
在疫情面前,崇左市人民医院有四名最美逆行巾帼英雄也奔赴了武汉“战场”。她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为岁月静好,必先负重前行!
- 24 -
全面奔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2020年底要实现的奋斗目标。实行精准扶贫,实现共同富裕,人人为此奋斗。时代楷模黄文秀,读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自愿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然而,在2019年6月17日凌晨,因山洪暴发不幸牺牲,黄文秀的生命在扶贫路上定格。黄文秀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甘于奉献,有她这样的英雄,脱贫攻坚战一定会打赢。
一个又一个英雄的事迹走进我们的心中,他们都是为了我们的民族可以“岁月静好”而“负重前行”。今天,我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这都是我们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在最美芳华,我也应该不辱使命,更加努力奋斗!
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因为你们的辛苦付出,你们的负重前行,让我们拥有今天的岁月静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你们的负重前行致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漫画材料作文。考生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画面特征与构图要素之间的关系,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从特征中找画面“主题”,在关系中找“内在关联”,从而准确画面的显性主题或内在寓意。
审题:
漫画显示的是一个快乐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向前走,在她的身后是他的父亲一只手打着伞为她遮挡坠物,另一只手扶住肩上的两袋重物。文字概括了这幅图显示的寓意:所有的岁月静好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立意:
漫画中显示女孩的岁月静好是因为由父亲再为她负重前行,据此可以写个人的岁月静好离不开父母的负重前行,也可以写我们民族的岁月静好离不开为国献出生命的英雄们。
行文结构:
开门见山,亮明自己的观点及漫画的寓意“所谓岁月之静好,并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有人挺身而出,负重前行。”然后举例论证,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疫情期间的医生护士,黄文秀的事例进一步论证。最后进行总结。
素材:
- 24 -
1、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又想起高晓松的话: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然而,我想说的是,是那些替我们负重前行的人为我们构画了美丽的诗与美丽的远方。言及于此,我想说,我们,既然作为教育工作者,既然作为孔子的传人,那么,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后代,便成为我们双肩上所担负起来的鲜活生命。而且,我们还是那种经常对着我们的学生述说英雄史诗的人,那就更加必须承担起一份属于我们的使命,为我们的学生描画出灿烂前程、诗和远方……
2、在和平的年代,我们也有着和平年代的英雄,独当大任,为民先驱,以一腔热血,报国情怀,谱写了平凡时代的英雄壮歌。半个多世纪,我们这个国家,从积贫积弱中走到现在,从战争的废墟中一步步崛起,从一穷二白到现在走向伟大复兴,中国人在这70年里作出了怎样的努力与付出,实实在在是我们现在生活在物质年代的一代人无法想象的。然而,恰恰是这一代,让我们感动。他们首先有着我们这一代人以及过去的几代人所不具有的高度与境界。
3、突然间,我想起我的父母,我的父母跟这些叔叔阿姨一样,没有学历没有技术的他们,只能跟村里人打零工,也许,在某一条马路边上坐的一群人里,就有我的父母。回想起我的叛逆期,我总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跟父母要钱,他们从来没有拒绝过,我从来不知道父母给我那几张破旧的纸,他们要搬多少砖,要流多少汗,我也从来不知道,他们那双粗糙的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很内疚。有句话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是的,我们的父母替我负重,让我们轻松前行。同事叫我,问我怎么了,我没说话,我怕眼泪会掉下来。
【点睛】分析漫画的时候,我们虽然是一个一个漫画地看(只有一幅的漫画除外)。在看的时候,我们要仔细分析一下这个漫画的前后的联系是什么,它们在在讲述同一个事件,还是涉及了不同的事件。如果是同一个事件,那么他们想告诉看漫画的人什么意思。如果是不同的事件的话,那么不同事件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漫画分析了后,我们就要开始找一些相应的关联事件。例如,与漫画相类似的你所经历过的事情,或者是历史事件,然后把这些事件有效地融入到这些漫画的说明中去。漫画的关联是很重要的,因为人在看文章的时候,希望能找到引起他共鸣的地方。所以,如果你只是在简单地描述漫画的过程的话,就没有实际意义了。所以,找关联最好的就是找你熟悉的范围内的关联,例如你生活过的,你听说过的。
- 24 -
- 24 -
相关文档
-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515页
- 2019-2020学年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2021-06-056页
- 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2021-06-0517页
-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6-0527页
- 语文卷·2018届贵州省都匀第一中学2021-06-0519页
- 语文卷·2020届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2021-06-0519页
- 2019-2020学年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2021-06-0524页
-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6-0525页
- 贵州省百所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2021-06-0524页
-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6-05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