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00 KB
  • 2021-06-05 发布

【语文】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 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 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 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 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 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 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 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机器人新闻是使用算法自动从结构性数据中生成的新闻,这种依赖数据生成新闻的程序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高速生产出海量的内容。所谓机器新闻写作是一种自然语言生成引擎,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AI)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最后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由此可见,机器人新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自动化,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新闻。‎ 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备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器人新闻俨然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紧随着西方国家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成功实践,近几年来,把机器人撰写新闻稿件应用于新闻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 ‎(摘编自《机器人新闻:开启新闻生产模式新样态》)‎ 材料二:‎ 最先出现的腾讯梦幻写手,第一次将AI(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中;新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则是开启了央媒机器人写稿的先河;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让写稿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了2.0的时代。其它的如阿里巴巴与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等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利用机器人生产新闻过程的大潮中,并推出了自己的新闻机器人“DT稿王”和机器人“小南”。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促进传媒业传统思维的转化、采编流程的优化以及内容结构的深化,日渐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最佳触媒。‎ 人工智能在目前还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但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物联网时代的海量传感器可能使媒体面临更多的大数据挖掘报道,这将使机器人新闻的优势持续扩大。‎ 同时,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人工智能也能轻松地对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 那些重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比如初发地震、突发性洪涝灾害等专业新闻媒体可能无法实时记录的场景,对于机器人新闻来说并不值一提,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将被普遍应用》)‎ 材料三:‎ 目前的AI写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背后的潜力依然让“靠写字谋生”的笔者不能平静。如今,业内都在讨论AI的“奇点”,“奇点”‎ 可以理解为AI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变成强人工智能。李开复认为,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可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AI)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智慧)可能仅仅需要一天的时间。‎ 虽然当下,写作者还可以惴惴度日,但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奇点真的来临,作为写作者的人的价值真的毫无存在的必要了吗?‎ 雨果科幻文学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给出了她的思考:“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计算能力和文字转化,而是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你给AI再多次的训练,它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了。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 ‎(摘编自《机器人书写时代到来,营销行业将被彻底颠覆》)‎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机器人新闻起源于西方国家,广泛运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俨然成为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B.人工智能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的优势还将持续扩大,但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C.人工智能可充分利用其数据处理能力的优势,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从而生产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阅读产品。‎ D.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写作者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但写作者的人的价值依然存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机器人新闻,具有“多、快、好”的特点,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正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 B.人工智能不仅可将人从日常繁重的写作流水线上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以更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 C.“奇点”的来临虽然对写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它不理解“值”背后的含义,更缺乏写作者的个性化思考。‎ D.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写到了国内媒体对机器人新闻的重视,但前者重在介绍机器人新闻写作新样态,后者重在介绍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情况。‎ ‎6.机器人新闻有哪些优点和局限?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从自卑亭往上走 ‎①岳麓山脚有自卑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自卑”二字典出《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君子修身立德,好比长途跋涉,必须由近及远;又好比登临高山,必须自下而上。自卑亭原处登山要道,欲上岳麓必过此亭。‎ ‎②世人知有岳麓山的,必知岳麓书院;知有岳麓书院的,必知书院门联。湘人历来也颇好以此联夸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从自卑亭的谦恭笃实,到岳麓书院的踌躇满志,相距不过一箭之遥。湘人的狂傲,似乎不屑掩饰。又因外人对门联中的发语词“惟”字误读,似乎湘人真是自大。‎ ‎③湘楚自古固多狂士,而真狂士应是狂而不妄。那位“凤歌笑孔丘”的楚狂接舆藉贯本无详考,不妨把他认作湖湘第一位狂士。如此攀附先古颇有些牵强,听凭冬烘先生们笑骂去。不管是孔门圣经《论语》,还是颇有些抑孔的《庄子》,里面写到的这位狂人都可敬可爱。他看破世道沦落,方才隐而不仕,佯作狂狷,笑讽夫子。这位狂士孤高超尘,一直被有些史乘奥典尊为神仙。‎ ‎④楚狂接舆之后,湘楚大地代有狂士。只不过后来的狂士们,多不甘于林泉寂寞,而是抱负鸿鹄青云之志。同为楚地狂士,风骨襟怀颇为异殊,与自卑亭西的岳麓书院大概深有渊源。岳麓书院草创于唐而盛大于宋,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当年与之齐名的白鹿洞书院、嵩山书院、应天书院如今仅存残垣,只有岳麓书院仍薪火相承。一座文脉千年不绝的书院,自会出狷介高古的狂士。遍访岳麓书院旧联古碑,自会知晓历代诸多狂士的掌故。晚清与岳麓书院有关的狂士尤多,从陶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到王先谦、郭嵩焘,他们身上无不带有狂狷之风。孔子有道:“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这些狂狷湘人,虽讲究用行舍藏,可他们最重的心念却是行而不是藏。晚清以来家国天下多危难,容不得湖湘的真学子们扮隐士。近代登高振臂多湘人,应者影从遍天下。‎ ‎⑤岳麓书院虽地处湖湘一隅,而其学统流布超越三湘四水,气接华夏九州。正如清代山长罗典亲撰长联所言: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王闿运虽无岳麓书院游学经历,而此处与他曾经主持过的衡山书院实为气脉相通。岳麓书院有一名联趣闻,后人多把它附会在王闿运身上。说的是王闿运曾去江浙讲学,颇受当地读书人轻慢。江浙千古繁华,文人骚客向来自负。王闿运恰恰其貌不扬,苏杭士人仙裾飘逸,对他很有些不敬。于是,王闿运撰联高挂堂上: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江浙士子见了,再也不敢孟浪。咸丰年间,王闿运曾为权臣肃顺幕宾。一日咸丰读到肃顺的折子,惊叹其文采,问是何人所草。肃顺奏对:“湖南举人王闿运。”咸丰问:“为何不给他官做?”肃顺说:“此人非衣貂不肯仕。”咸丰说:“可以赏貂!”‎ 王闿运因会试不第仍是布衣,而依制只有入了翰林方可衣貂。只因皇上偶然宠幸而赐官,王闿运仍耻于出仕,傲骨可见一斑。袁世凯做了民国大总统,王闿运应邀出任国史馆长兼总统顾问,不久他便看出自己尴尬之境,作联道:顾我则笑,问道于盲。联嵌“顾问”二字,明里自嘲,实则狂傲。他调侃袁世凯的对联更是有趣:民犹此也,国犹此也;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袁世凯为独夫,而将“民国总统”暗嵌于联讥讽之,非王闿运这等狂士不敢为。后人多以王闿运助袁世凯称帝而诟病之,自然无人敢替他辩白。然而狂士谋国心鲁性直,书生用世难免迂阔,终不能笼统以一己之私而论之。‎ ‎⑥自岳麓书院援木依藤而上,沿路可见许多高冢大墓。从黄兴、蔡锷到陈天华、禹之谟,许多近代仁人志士都长眠于此。累累墓葬装订成册,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湘人之狂,狂在遇事多不惧死。埋葬于此的陈天华愤恨蹈海,只为警醒国人自救自强。陈天华之前欲以身死醒国人,还有葬在浏阳的谭嗣同。谭嗣同、陈天华他们在俗人看来,不但是狂,几近于癫和傻。禹之谟墓不太起眼,位于半山腰之小径旁,几乎快要没于芜草。这位湘人竟敢在清廷眼皮底下聚集长沙民众公祭反清志士陈天华,今人观之简直胆大包天!禹之谟之不畏死亦近于狂,而当时的长沙民众更是义薄云天。蔡锷之墓规模宏大,庄严肃穆,配享墓庐。蔡锷将军为了讨袁拔剑南天,以一隅而抗天下,自言明知无望,亦不为争胜利,只为争四万万同胞之人格。这等义举,非有狂气,断不敢为。‎ ‎⑦登岳麓山必经自卑亭,而自卑亭的精神实为岳麓山的根柢。岳麓书院固然有许多大气磅薄的联语,也更有诸如“实事求是”等朴真致性的箴言。自古湖湘狂士无不从“自卑”而入门径,又以“敢为人先”“经世致用”而纵横天地。没有狂气,不成湘人;只知狂傲,亦非真湘人。‎ ‎(选自王跃文散文集《拍手笑沙鸥》,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②段中岳麓书院的门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一方面彰显了岳麓书院对湘楚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也看出了湘人不加掩饰的狂傲。‎ B.第⑥段写自岳麓山沿路而上所见的高冢大墓,赞颂黄兴、蔡锷、陈天华、禹之谟等志士的警醒国人、自救自强、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精神。‎ C.本文显示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感,如“凤歌笑孔丘”“濂溪一脉”和蔡锷拔剑南天讨袁等就具有人文气息或历史的厚重。‎ D.③到⑥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借助湖南籍历史名人写出了湘楚狂士深厚的学问、孤高超尘和狷介狂妄的气质以及身死醒国的精神。‎ ‎8.文章第⑤段描写了王闿运的轶闻趣事,这些轶闻趣事写出了王闿运哪些特点?写这些轶闻趣事的作用是什么?(6分)‎ ‎9.试分析画线句“累累墓葬装订成册,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这句话的含义及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9分)‎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①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 ‎【注】①弓韣:弓袋。‎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文中的谥号还有“英宗”;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祖起兵,因为作战勇猛,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曾经升至总兵。‎ B.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责蒋贵。‎ C.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 D.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还派一百名骑兵登上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西部边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5分)‎ ‎(2)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共9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②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③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D.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 ‎15.诗题虽为“苏武庙”,但实际上诗中使用了大量的笔墨虚写苏武。请问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野哭千家闻战伐, 。(杜甫《阁夜》) ‎ ‎(3) ,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4) ,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5)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6)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这句诗是:“ ”。(李煜《虞美人》)‎ ‎(7) , 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美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 ‎17.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8.下列各项中,对所给诗句中“空”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让景物具有了浓厚的情感,在景语之中蕴含了令人寻味的“情语”,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内心的宁静,淡然。‎ B.“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空”字写尽了古之繁荣与今之萧条的对比,在写景的同时写出了“城”之变迁,也就写出了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字写出了年华已逝,报国无门,一切成空的悲凉,又衬托出下句衰鬓已斑的无奈之情。一个“空”字,沉痛至极。‎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空”字写出了山的空旷、静谧,渲染的是恬淡、清新的意境。‎ ‎19.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的纪年法主要有王公纪年,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年号纪年,如《琵琶行》中“元和十年;干支纪年,如《赤壁赋》中“壬戌之秋”;年号干支兼用纪年,如《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 B.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自由,不受格律束缚。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C.捣衣是古代妇女缝制衣服的一道工序,用具除了棒槌外,还需一个放置衣服的砧板,即“捣衣砧”。古时每当天气寒冷季,妇女便为亲人制作寒衣,所以阵阵的捣衣声中寄托了女子的情思,因而,“捣衣”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思念的意象。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就有“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诗句。‎ D.在中国古代,姓、名、字、号是分开的。姓由血缘决定,后来通常以父姓为姓;名和字是幼时由父母长辈所取。字往往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故又叫表字;如白居易,字乐天。号一般是自命以显示某种志趣,故号丰富个性。如欧阳修号醉翁,杜甫号少陵野老。‎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 记,         。         ,         。         ,        ,         ,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①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②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朗的点染 ‎③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④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 ‎⑤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⑥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A.②④⑤⑥①③ B.⑤①⑥②③④ C.④②③⑤⑥① D.①③②⑤④⑥‎ ‎21.下面是宗白华先生在《美的散步》中阐述的关于“美”的来源的框架图,请把该图转换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所有缺点中,最无可救药的是轻视我们自己。 ——(法国)蒙田 你越是放弃自我,相应地你也越变得伟大而又真实。 ——(德国)费尔巴哈 如果真的要写墓志铭,我会选择一直支持我每天充满斗志的一句话: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李嘉诚 ‎“我”,是每个人在面对具体问题乃至考虑整个人生时常常顾及的。对自我的强化和淡化,表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我们常常面对“有我”和“无我”的拷问。‎ 以上材料触发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A项,忽略了“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这一信息,表述绝对化。)‎ ‎2.C(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文中第三段看,“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一种“治国的原则”,而不是“美学思想”。)‎ ‎3.D(A项,强加因果,前后构不成因果关系。B项,曲解文意,文中重点强调庄子重视平淡 之美。C项,将“已然”当“未然”,原文是“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选项中是“将成为”。)‎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广泛运用”有误,根据“近几年来,把机器人撰写新闻稿件应用于新闻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可知,只是“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故选A。‎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它”应指人工智能。根据原文“它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了。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可知,“更缺乏写作者的个性化思考”说法错误。故选C。‎ ‎6.【答案】优点:①自动化程度高、写作效率高,发稿多快好。②可以用来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生产出定制化的新闻。③在地震等传统媒体无法实时直播的领域。能精准、有效、最快发布信息。‎ 局限:①无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力,目前只能报道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②机器人只能靠函数和概率,无法理解背后的含义,更无法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③机器人无法具备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筛选、概括、整合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本题题干是“机器人新闻有哪些优点和局限?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对题干的把握,考生可以从原材料中筛选出如下信息:“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备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器人新闻俨然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促进传媒业传统思维的转化、采编流程的优化以及内容结构的深化,日渐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最佳触媒”“人工智能在目前还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但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物联网时代的海量传感器可能使媒体面临更多的大数据挖掘报道,这将使机器人新闻的优势持续扩大”“同时,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人工智能也能轻松地对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它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了。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考生根据这些信息概括答案即可。‎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选项D,“狷介狂妄的气质以及身死醒国的精神”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湘楚自古固多狂士,而真狂士应是狂而不妄”“埋葬于此的陈天华愤恨蹈海,只为警醒国人自救自强”。故选D。‎ ‎8.【答案】在江浙讲学撰写对联写出了王闿运学问渊源深厚,并且自负;拒绝咸丰帝赏貂出仕,表现了王闿运的傲骨;作对联讥讽袁世凯写出了王闿运敢作敢为、心鲁性直。写王闿运的轶闻趣事证明了岳麓书院“学统流布超越三湘四水,气接华夏九州”。‎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及作用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考生根据对题干的把握,和对原文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内容中寻找人物的品质:说的是王闿运曾去江浙讲学,颇受当地读书人轻慢。江浙千古繁华,文人骚客向来自负。王闿运恰恰其貌不扬,苏杭士人仙裾飘逸,对他很有些不敬。咸丰年间,王闿运曾为权臣肃顺幕宾。一日咸丰读到肃顺的折子,惊叹其文采,问是何人所草。王闿运因会试不第仍是布衣,而依制只有入了翰林方可衣貂。只因皇上偶然宠幸而赐官,王闿运仍耻于出仕,傲骨可见一斑。联嵌“顾问”二字,明里自嘲,实则狂傲。以上原文内容的参考,考生可以从其性格的狂傲和才学的角度去概括其性格特点。本段中塑造这一人物旨在说明岳麓书院虽地处湖湘一隅,而其学统流布超越三湘四水,气接华夏九州。‎ ‎9.【答案】“累累”就是“众多”的意思,这句话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墓葬”代指死去的湘人们的英雄事迹,他们的事迹在近代史中有重大影响,构成了一部中国近代史。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做出了巨大牺牲,表达作者对他们的敬仰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句子含义的能力。探究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与分析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在答题方法上是相同的,都要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结构层次、表达特色并联系上下文。但是两者在选取句子上有所不同,前者一定选取最能涵盖全文主旨、情感或关涉文章的多数内容的句子作探究,不像后者可以选取一些关涉局部文字的句子。前者之所以叫探究,是因为它强调由浅入深、由表层到深层。题干问的是:试分析画线句“累累墓葬装订成册,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这句话的含义及作用。考生要注意把握关键词“累累”的含义,同时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含义,同时要注意把握文句在文中的情感,情感中要注意把握作者对仁人志士的仰慕之情。‎ ‎10.A ‎ ‎11.D (“英宗”是庙号,不是谥号。) ‎ ‎12.C(“英宗很生气”属于无中生有。)‎ ‎13.(1)(蒋贵)担任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招募向导,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充”“向导”“绝”“薄”及开头省略主语各1分)‎ ‎(2)(他)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韣,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间道”“方”“猝”“佚”及开头省略主语各1分)‎ 参考译文:‎ 蒋贵,字大富,作为燕山卫的士兵跟随成祖起兵,靠累积功劳升职到昌国卫指挥同知。跟随大军征讨交阯及沙漠,提拔为都指挥佥事,负责彭城卫的军务。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的少数民族叛乱,蒋贵担任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招募向导,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一天打了十多仗,大败叛军。升任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宣德七年,又任命为参将,帮助陈怀镇守松潘。次年,升任都督佥事,代理副总兵,帮助方政镇守松潘。又过了一年,各少数民族又叛乱,方政等人分路进兵讨伐。蒋贵率领兵力四千,攻破了任昌的大寨。会合都指挥赵得、宫聚的队伍,依次平定了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没法计算。捷报传到朝廷,升任都督同知,代理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替方政镇守松潘。 英宗即位以后,蒋贵因为所统领的地方都是非常偏远的边境地区,上奏请求增加军士每个月的粮食供应。正统元年,召蒋贵回到朝廷,任右都督。阿台侵犯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边疆的守将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蒋贵佩戴平虏将军的大印,统帅军队讨伐。叛军进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阵亡士卒一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弹劾蒋贵,朝廷开会讨论认为蒋贵刚选兵出发去甘州,势必来不及救援。而庄浪归徐晞所统率,追究徐晞推脱罪责的责任。把蒋贵的事情放在一边,不予追究。 ‎ ‎ 次年春天,谍报敌军驻扎在贺兰山的后面。皇帝下诏命令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向西,蒋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长城关口会合围剿。蒋贵到了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说前面的路上没有水草了,率兵返回。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上奏告状,尚书王骥出京负责处理边疆事务,斩了安敬,责令蒋贵立功免罪。蒋贵感动振奋。正好朵儿只伯害怕罪责被追究,接连派使者入京上贡,敌人的势头稍稍减弱。蒋贵率领轻骑兵在狼山击败叛军,追到石城。战斗停止了,听说朵儿只伯去到兀鲁乃地依附了阿台,蒋贵带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前往突袭。副将李安劝阻他,蒋贵拔剑厉声斥责李安说:“敢阻挡进军者死!”于是出了镇夷。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韣,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敌人失去了战马,带着弓箭,步行和明军战斗。蒋贵放开骑兵,践踏攻击,指挥毛哈阿奋勇冲入敌阵,大败敌军。又把兵分为两翼,另外派一百骑兵占领高地作为疑兵,边打边行八十里。正好任礼也追击敌人到了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带着几个骑兵远远地逃走了,西方边境都平定了。‎ 正统十四年正月,蒋贵去世,时年七十。朝廷追赠他为泾国公,谥号为武勇。‎ ‎14.【答案】C ‎【解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C项,“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赏析错误,应为从匈奴回国时与出使时。故选C。‎ ‎15.【答案】人物形象:①塑造了一个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②大量运用虚写,通过想象,“去时冠剑”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苏武出使时英气勃发的情景,颔联写苏武被扣留匈奴牧羊、思归的凄凉痛苦生活,颈联写回到汉朝后物非人也非、恍若隔世的感慨,以及尾联表现出的对汉武帝的无限追思。‎ 思想情感:①抒发了作者对坚贞不屈、具有民族气节的苏武的崇敬赞美之情。②对民族矛盾尖锐、国势衰颓的晚唐的担忧之情。‎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形象、理解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要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诗歌内容。抓住所写的景、物、人和事,分析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所抒发的思想情感。诗中,“苏武魂销汉使前”中,“魂销”字栩栩如生地描绘出苏武当时内心与外在的的的非常情态,深刻地显示出其思国若渴的爱国精神。“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描绘的是两幅画,是用逆挽法来追忆苏武生前的苦节壮举,怀念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去时冠剑是丁年”回想当年苏武戴冠佩剑,奉命出使的时候,苏武还正当壮盛之年,富有使命感,写出苏武出使时英气勃发的情景。“古祠高树”,写出苏武庙苍古肃穆,渲染出浓郁的历史气氛,写苏武庙中的建筑与古树本是无知物,它们都不知道苏武生前所历尽的千辛万苦,更不了解苏武坚贞不屈的价值,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感叹。透露出诗人崇敬追思之情。“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二句谓苏武历经生死苦难而不失汉节,回来后竟不得封侯,只能空向秋波悲叹年华已逝,表露出作者对刻薄寡恩的天子的深沉怨恨。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是时代的需要。‎ ‎16.略 ‎17.C【解析】意象组合: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用动词、虚词联结。‎ ‎18.A.诗人的情感应该是寂寞和苍凉的。‎ ‎19.【答案】D ‎ ‎【解析】《礼记·曲礼》言:“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20.【答案】B ‎【解析】语段介绍了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描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从空格后的“意境”和“风格”分析,前文应该写诗歌的具体特征,比如语言、内容、主题等。按照小排序分析,可以确定⑥在①的后面,因为从①到⑥,是从内容到情感的分析;同样,③在②的后面,因为②是写作方法,③是诗中表达的诗人情感等。‎ ‎21.【答案】“美”从哪里来?中西方哲学给出了不同的回答。由儒家和道家构成的中国哲学产生了“物我一体”的美学观,而由唯心论和唯物论构成的西方哲学则产生了“物我对立”的美学观。‎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简洁、通顺的能力。此题是一道流程图的语言表达题,作答流程图类试题,首先要找准流程图表述的中心主题,然后从流程图箭头的指向上去语言描述,最后是主题试题的要求。本题中心主题是:“美”从哪里来。考生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箭头的指向方向,本题要注意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两个角度来找寻“美”的来源。最后要注意“请把该图转换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的要求。字数的限定是最关键的,考生要注意语言的简洁。‎ ‎22.‎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以上材料触发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而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属于名言型多则材料任务驱动作文题目。考生立意前,需要厘清“有我”“无我”和“自我”三个概念。结合材料中的三句话,在这个作文的语境中,“有我”是指要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积极有为;不是指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利益,计较个人得失,一切行动为自己。“无我”是指淡化个人利益,超脱世俗追求,懂得功成隐退,活出高尚的人生境界;“无我”不等于丧失自我,更不等于佛系态度,而是在利益和荣誉面前,要淡泊名利,淡化自己,不居功自傲,不占为己有。“有我”和“无我”是从主体的情感状态和表达的显与隐来区分的,二者具有一定的辩证关系: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我”,“有我”才能干事创业,为社会多做贡献,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但在干事创业过程中又要舍身忘我,甘于奉献,如果时时想着自己的利益,很可能将一无所成;功成之后更要“无我”,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才能活得伟大而真实,被人认可,受人尊敬。深层的“无我”之中还是“有我”的,“有我”又是通往“无我”的必经之路。是选择“有我”,还是选择“无我”?题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涉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等关系,引导考生思考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在为人处世和谋划人生中正确把握对“自我”的定位,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既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又考查考生的做人准则、处世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非常契合“立德树人”的教育指导思想。参考立意:①做人不可迷失自我,要审视自我;②在利益面“无我”,方能成就大业;③欲建立功业,先建立自我;④建立自我,成就人生;⑤建立自我是为了追求“无我”;⑥无我之中有我——外在无我,内在有我;⑦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⑧创业要追求“有我”,功成要追求“无我”;等等。‎ ‎【参考例文】‎ 审视自我 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的系列画作《珍妮的画像》中的画中人都只有一只眼睛,许多人对此不解,对此,莫迪里阿尼解释说:“我们除了用以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更应该用另一只眼睛来审视自我。”‎ 对于这位近百年前的画家的艺术,我不禁感到一种由衷的赞叹。是的,审视自我,这是多么简单却又繁复的艺术,这短短四字,道尽了所有成功者的奥秘。‎ 很少有人知道卢梭——那个被18世纪全世界的人们背弃了,却仍旧坚守着自我良知的人——在幼年也一度迷惘过,撒谎,怠惰,调戏妇女,偷窃,种种都是当时卢梭的恶习,卢梭用《忏悔录》不停地审视自我,或许没有了那彻底的自我审视,如今的我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那专制、暴政的18世纪曾有一个如此执著而善良的声音。‎ 正是因为审视自我,才造就了后来的卢梭。‎ 审视自我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它需要抛开烦恼与顾虑,把心沉静。在一片炫目的色彩中寻觅一片洁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只有在心灵的安宁之中,我们才可以发现审视自我的价值,那就像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全身心得到了舒展,渐渐绽开,呈现出最真实,最原本的面貌。‎ 审视自我更是一个由打破自我到重塑自我的过程,多年的痼疾往往会使一个本就残破的身躯更显苍老,而心灵的上的痼疾更甚,它不但会一步步引诱人们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更会使其不断地在其中煎熬挣扎,永远不能脱离苦难。因而,我们需要常常审视自我,打破故旧,于其中重新创造一个崭新而完整的灵魂。‎ 世上最集万千宠爱的便是孩子,因为孩子的心灵永远是澄静而透明的,不含杂质,不似成人的世界中有着尔虞我诈,机巧万千。但当一个成人褪去了如日中天,就会又像孩子般向往着天真无知的时代。这实在是在告诉我们,金钱、权力、物欲或许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充满梦幻的色彩,值得如痴如醉,不知疲倦地追求,相反,只有当我们静心审视自我,才能发现我们所想要的。‎ 千年前,荀子曾在《劝学》中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也。”千年后,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孤独者》《一件小事》中字字珠玑,由内而外不断地渗透出作者严审自我的光芒。这其中的种种都在为我们鸣起审视自我的警钟,我们不该再如此沉沦下去了,唯有审视自我,才是华夏民族崛起的良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