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杭西高 2019 年 10 月考高二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51 分,每小题 3 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相.夫子(xiāng) 悄.无言(qiǎo) 渐.(jiàn)车帷裳 扈.江离(hù)
B. 磨牙吮.血(shǔn) 霓裳.(shāng) 槛.菊愁烟(jiàn) 勾.当(gōu)
C. 卓.越(zhuó) 伺.候(cì) 靡.费(mí) 芜.杂(wú))
D. 饿殍.(piǎo) 嫉.恨(jí) 汗涔.涔(jín) 估量.(liàn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 级。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
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且与所学的教材贴近,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
特点,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复习字音时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
成,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A 项,“渐(jiàn)车帷裳”中的“渐(jiàn)”的读音错误,应改为“渐(jiān)”。A 有错误。
B 项,“勾当(gōu)”中的“勾(gōu)”的读音错误,应改为“勾(gòu)”。B 有错误。
C 项,全部正确。
D 项,“汗涔涔(jín)”中的“涔(jín)”的读音错误,应改为“涔(cén)” ;“估量(liànɡ)”
中的“量(liànɡ)”的读音错误,应改为“量( liang)”。D 有错误。
故选 C。
【点睛】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字音题考核
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形似字要按
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音
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悼词 殒落 催毁 缄口不语 当仁不让
B. 脉搏 贤惠 缔造 义愤填赝 穷兵黩武
C. 愧怍 震憾 发轫 磐竹难书 惴惴不安
D. 家具 本份 缅怀 良晨美景 委屈求全
【答案】D
【解析】
- 2 -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
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
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
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A 项,“催毁”中的“催”错误,应改为“摧”;“殒落”中的“殒”错误,应改为“陨”。
A 有两个错别字。
B 项,“义愤填赝”中的“赝”错误,应改为“膺”。B 有一个错别字。
C 项,“震憾”中的“憾”错误,应改为“撼”;“磐竹难书”中的“磐”错误,应改为“罄”。
C 有两个错别字。
D 项,“本份”中的“份”错误,应改为“分”;“良晨美景”中的“晨”错误,应改为“辰”;
“委屈求全”中的“屈”错误,应改为“曲”。D 有三个错别字。
故选 D。
【点睛】解答此类题可以用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
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
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
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
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
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3.下列句中,加横线字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不与秦塞通人烟通人烟:相互往来。自我徂尔 徂:往
B. 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洲。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爽快。
C. 欲寄彩笺兼尺素尺素:书信的代称。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
D. 肇锡余以嘉名 肇:开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贸:贸易。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
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
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B、爽:差错。
C、将息:养息;休息。
- 3 -
D、贸,换。
故选 A。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三天 就学会了游泳。
②学习或者工作不顺心时,要学会调整自己 的心情。
③研究认为,青少年每天发短信超过一百次会让人变得 ,过分关注自我并且更爱钱。
④随着调查的深入,波士顿爆炸案这一 的事件得到了持续报道,关于两名嫌犯信息被
不断公之于众。
A. 工夫 黯淡 肤浅 骇人听闻
B. 功夫 暗淡 浮浅 骇人听闻
C. 功夫 暗淡 肤浅 耸人听闻
D. 工夫 黯淡 浮浅 耸人听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
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
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工夫,指时间和精力;功夫,身怀武术技能,同时也可指本领。此处和“三天”连
用应选用“工夫”。第二空,黯淡,心情阴沉;昏暗。比喻没有希望,不美好。暗淡,(光线)
昏暗;不明亮;色彩不鲜明。此处修饰“心情”用“黯淡”。第三空,肤浅,(学识)浅;(理
解)不深。浮浅,浮在表面,不切实际。此处否定青少年的做法,用“肤浅”。第四空,骇
人听闻是真有其事,让人听了害怕;耸人听闻是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到了感到震惊。此
处“波士顿爆炸案”是真事,故用“骇人听闻”。
故选 A。
5.下列各项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天如期而至,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本报诚邀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晚报植树节”活动,
参与者将在省会绿化基地栽培各种树苗,为省会绿化添枝加叶。
B. 我把读书看做一种学习,有时候读完一本书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像打开了另一
扇门,有一些事情也能想通了。
C. 任何一个重大决策、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必然带来一定的社会稳定风险,如果因此瞻前
- 4 -
顾后、浅尝辄止、望洋兴叹,就会丧失发展良机。
D. 日本大地震后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坊间传言辐射会污染海水,海水盐也会受到辐射污染,
于是人们杯弓蛇影,我国许多地区发生了疯狂抢购碘盐的现象。
【答案】A
【解析】
A 项,望文生义。添枝加叶: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B 项,使用正确。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C 项,使
用正确。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D 项,使用正确。杯弓蛇影:比
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
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B. 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
得统一配备。
C. 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D. 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
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
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
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
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要仔细琢磨,推敲。
A 项,否定不当,“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即“被我漏举的很少”之意,但是根据前后句意,
应该是“被我漏举的很多”的意思,造成前后不合逻辑,应该删去“没”。A 错误。
B 项,并列不当,“生活用品”中包含了“床上用品”,所以“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不
能并列。B 错误。
C 项,语序不当,“甚至”表递进关系,因为“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应该是“两年”比“五
年”更加递进一层,所以应该改为“五年以后,甚至两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C
错误。
- 5 -
D 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
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
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
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
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
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
方法是拆字组词。
7. 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乘:登上。
B. 则修文德以来之 修:修治,修养。
C.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总角:指青年时代。
D.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东蒙主:主管祭祀蒙山的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总角:指童年时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8.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 是社稷之臣也。
B. 无乃尔是过与?
C.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 恐年岁之不吾与?
【答案】B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两项是”,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
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A 项,判断句,“是……也”表判断,意思为:这是国家的臣属。
B 项,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无乃是过尔与”,意思为:
- 6 -
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C 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而于邦内谋动干戈”,意思为:想要在国家内发动战争。
D 项,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恐年岁之不与吾”,意思
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B、D 均为宾语前置句。
故选 BD。
【点睛】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与现代汉语存在较
大差异的句式,就叫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含以下内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
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和固定句式。
9.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把每一选项和
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题干要求,小心比对,看是否符合题干。此类题适合用排除法来
做,排除不符合要求的小项,即可得出准确答案。
题干关键词是体现“治国安邦”原则,内容出自于课本《季氏将伐颛臾》,①是孔子批评冉有
的话。意思为: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
法。据此排除①。⑤指出“季孙之忧”的本质所在。意思为: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
而是在鲁国内部。据此排除⑤。②③④均出自文中孔子陈述治国安邦主张的段落,表达了孔
子希望采用仁、义、礼、乐的方式解决问题,反映出孔子的反战思想。
故选 B。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7 -
A. 且尔言过.矣 过:错,犯错
B.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相:辅佐
C.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颠:颠覆
D.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讨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
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
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
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
C 项,“颠:颠覆”错误,应改为“颠:跌倒”。句子翻译: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不去扶持,
跌倒了不去搀扶。C 有错误。
故选 C。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
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
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
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答案】B
【解析】
A 项,“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的程度;引出另一话题。B 项,“往”,
古今义均为“去,到(某地)”。C 项,“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D 项,“雨雪”,
古义:下雪。今义:雨和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散文创作中值得的注意问题(节选)
古耜
- 8 -
①为数不少的作家在文人心态和意趣的挥洒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了对社会下层普通
劳动者历史命运和现实生存的关注与描写,并因此而导致了在新的社会矛盾面前的回避与缺
席,这是近年来散文创作值得注意的问题之一。
②纵观中国散文史,西方式的人道主义精神或许相对稀薄,但发源于儒家民本思想的对
社会下层广大劳动人民的关注、同情乃至赞美,却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从晁错的《论贵粟疏》
至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再到郑板桥的《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一直到鲁迅的《一件
小事》、巴金的《一个女佣》,属于不同时代,拥有不同思想的作家们,都在一方面亮出了灵
魂中的至善。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广大劳动人民命运的改变和地位的提高,众多作家更是在
他们身上投注了空前充沛的热情和异常饱满的笔墨。显而易见,对于这样一种散文传统,如
果我们不做过于偏执和绝对的理解,那么就应当承认,它为中国散文增添了难能可贵的人民
性,并藉此而将散文同最广大的读者长久地、跨时空地联系在了一起。
③毋庸讳言,历史走到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规模的、
激烈的阶级冲突已经不复存在;政治的、经济的利益关系及至整个社会结构日趋多元复杂;
人们整体的生活水平有了程度不同的提高……面对那些情形,文学,特别是文学中极具个体
精神与情感色彩的散文,还要不要坚持和强调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注与表现?我的回答是肯定
的,其个中理由也并不出常识和经验面:迄今为止,经历着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依然是普
通劳动者占据着人口绝大多数,而这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在因为注重效率而难免
忽视公平的历史进程中,分明又一次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正面临着种种困惑与艰难,承受
着远比其他阶层和团体大得多的生存压力……他们需要各方面的关怀,其中自然包括散文家
道义的支持与心灵的抚慰。
④然而,近些年来的散文创作却在这一方面陷入了大面积的失语状态。在我们的视线之
内,尽管还有张承志、梁晓声、肖复兴等作家,不时捧出一些闪耀着平民之光的散文篇章,
但更多的散文家,特别是其中的职业和准职业写作者,却随着生存条件的改观和文学环境的
宽松,而逐渐沉溺于文人角色的自恋与自赏,满足于一己心态的表露与挥洒。这时,他们笔
下呈现的,每每是湖光山色的流连,书里卷外的遐思,生命哲理的体味,艺术情趣的张扬,
甚至草木虫鱼的观赏,美食雅苑的把玩……而明显缺少的便是对现实生活里普通劳动者生存
状态的描绘与揭示。创作主体对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的关切目光与悲悯情怀,是一种博大而
深沉的人道主义的力量。当然,时下的文人散文倒是不乏精英层面的人文启蒙与终极关怀。
但所有这些又常因内容的过于抽象或深奥,而远离了普通劳动者的现实痛苦和接受能力,所
以并不能真正进入社会下层,无怪乎余杰要发出“我们离底层有多远”的询问和感喟。
- 9 -
⑤我不是说散文不应当表达文人的意识和意趣,也不是说表达了文人意识和意趣的散文
都不是好散文,更不是故意倡扬散文的“民粹主义”倾向。既成的事实是,一批书卷气很浓,
知识性很强,文化味很足的文人散文,恰恰成了世纪之交散文领域里抢眼的风景。它们对于
提升散文创作的整体品位,起到了有目共睹的积极作用。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如果旷远开
阔的散文世界,仅仅以文人自己的生活和意趣为主流、为风尚,特别是用它挤掉和取代了对
普通劳动者生存现实的关注与再现,那么这个散文世界,便不只是单调的、倾斜的,而且是
退缩的、软弱的:它在无形中回避着现实,回避着矛盾,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自己守护
人类良知、呼唤社会正义的责任以及应有的批判精神。而一个倾斜的、软弱的散文世界、究
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同时又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真实风貌呢?
12. 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当前散文创作中,许多作家满足于一己心态的表露与挥洒,放弃了对社会下层普通劳动者
历史命运和现实生存的关注与描写。
B. 中国现代散文在发展过程中,西方式的人道主义精神或许相对稀薄,却有发源于儒家民本
思想的,对下层劳动人民关注的传统。
C.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包括散文家道义的支持与心灵
的抚慰在内的各方面的关怀。
D. 一个回避现实、回避矛盾的倾斜而软弱的散文世界,无法真正地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也
无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真实风貌。
13. 近些年来散文创作在反映现实方面陷入了大面积的失语状态,下列不属于其“表现”的
一项是( )
A. 虽有部分作者不时捧出一些闪耀着平民之光的散文篇章,但更多的散文家沉溺于文人角色
的自恋与自赏之中。
B. 时下一些散文缺少对现实生活中普通劳动者生存状态的描绘与揭示,远离普通劳动者的现
实痛苦和接受能力。
C. 一些作者无形中回避现实与矛盾,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守护人类良知、呼唤社会正义的责任
及应有的批判精神。
D. 面对现实,文学特别是文学中极具个体精神与情感色彩的散文,应该坚持和强调对普通劳
动者的关注与表现。
【答案】12. B 13. D
【解析】
- 10 -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
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
出错等。
B 项,“中国现代散文在发展过程中”错误,由原文“纵观中国散文史,西方式的人道主义精
神或许相对稀薄”可知,应表述为“中国整个散文的发展过程中”,而不是“中国现代散文
在发展过程中”。 可见,缩小了范围。B 项有错误。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此题没有像常题那样考查推断,而是考查“下列不属于其
“表现”的一项是”,所以重点关注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D 项谈的是当代散文创作
应有的社会责任,而非“表现”。因此,D 项不属于“表现”的范畴。
故选 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
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
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
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
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
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
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1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王好战..,请以战喻
B.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C.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纫秋兰以为..佩
【答案】A
【解析】
- 11 -
【详解】本题是考查的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
是古今异义。判断句子有没有古今异义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要结合古文中的上下文,平时一
定要多积累东西,可以说考试里的古今异义凭借平时的课文和做过的题,都可以答出来的。
A 项,好战:古义、今义相同,表示喜欢打仗。
B 项,三岁:古义,三年;今义,年龄为三。
C 项,然而:古义,这样做之后;今义,用作表示转折的连词。
D 项,以为:古义,把……当做;今义,认为。
故选 A。
【点睛】对古今异义词的词义的判定,主要采用如下方法:①因文定义,也就是依据具体的
语言环境,根据其前后词语的含义,通过相关或相似联想拟用某一具体意义,最终通过比较
其是否符合事理来确定其准确含义。②代入分析,在判断古今异义词时,还可以按照古汉语
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放入语境进行分析。③课文迁移,一般
情况下,在中学阶段要学近百篇传世佳作,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是阅读浅易文言
文的一笔重要财富。如果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含义进行灵活迁移,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
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
15.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
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
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A 项,鼓,名词作动词,“击鼓”的意思。
B 项,胜,“尽、完”的意思。无词类的活用。
C 项,树,名词作动词,“种植”的意思。
D 项,罪,名词作动词,“归罪于”的意思。
- 12 -
故选 B。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
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
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
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填然鼓之.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
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虚词的用法,是指该字在句子中的词性。
A 项,两个“以”,都是介词,相当于“把、用”。
B 项,第一个“于”,介词,相当于“比”;第二个“于”,介词,“和、同”的意思。
C 项,两个“则”,都是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那么”。
D 项,两个“之”,都是衬音助词,凑足音节,一般不译。
故选 B。
【点睛】文言虚词是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而
后看虚词的功能。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浯;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
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
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
17.对《寡人之于国也》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先描述发展生产的措施及其效果,然后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陈,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
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
B. 最后一段文字集中体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具体地说,包含以下几层意思:减轻劳役,
发展生产,关心民生,兴办教育,招贤纳士,广开言路。
C. 孟子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时环环相扣,层层紧逼,用墨不多,用人人关心、人人盼望的“养
- 13 -
生丧死”等事作具体的说明,明白晓畅,易于为人接受。
D. 课文的最后一段多次运用排比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体现了孟子文章善
于雄辩、气势磅礴、笔墨酣畅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清题干要求“不正
确的一项是”,一定要通读文章,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B 项,“最后一段文字集中体现……招贤纳士,广开言路。”错误,最后一段中“五亩之宅……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也”表达了减轻劳役,发展生产的主张;“谨庠序之教……”表达了关心
民生,兴办教育的主张;并未涉及选项中“招贤纳士,广开言路”的主张。
故选 B。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1)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训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人
也就不会头顶着、背负着重物件在路上行走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
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
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
得分的关键词,比如:
(1)疾,厌恶;夫,那些;舍,放弃;辞,推托,可译为找借口。
(2)谨,认真从事;申,反复陈述;“申之以孝悌之义”为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以孝
悌之义申之”;颁,通假字,通“斑”;焚,烧;茅茷,乱草;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
头。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
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
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
- 14 -
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
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
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
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
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二、语言综合运用
19.阅读下面的文字,从中找出能概括《寒江独钓图》主要特点的三个词语。
我在那副《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蓬舟……
想起明人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了柳
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世界,玩味透彻了。
原来,画中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那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
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的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空旷,方能
凸显生命的温热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国画中的留白。
【答案】枯寂、活力、留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是一种压
缩信息类的题型,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提取之前审清题干要求,先概括语段内容、
提炼文章观点;然后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关键词选定后,可将
几个词语稍稍连缀,如能大体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即可敲定。
本题可用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词句。题干要求为“概括《寒江独
钓图》主要特点”,根据语段划分层次,从“一下子就点化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
力……,”可得出特点:活力;据“原来,画中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 可得出特点:枯
寂;据文末“那片苍茫空阔,……而是国画中的留白” 可得出特点:留白。据此可以概括出
《寒江独钓图》的三个主要特点为:枯寂、活力、留白。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
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
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
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20.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最美的感觉当然就在这深巷里。我喜欢它两边各式各样的古屋和老墙, 我尤其
- 15 -
喜欢站在这任意横斜的深巷里失去方向的感觉。
A. 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
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B. 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
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C. 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
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D. 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
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答案】C
【解析】
先明确选项中的“它们”指的是“古屋和老墙”,所以第一个句号后的句子应以“它们”为
陈述对象,排除 A、B 两项;然后按“坡度——路面——花朵”的由上到下的描写顺序来写,
故应选 C 项。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文意,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分句句式协调一致,匀整
对称。
谍战悬疑剧《风声》与史诗正剧《大地震》风靡神州大地。但观众个性迥异,需求不同,
自然喜好与偏爱也各具特色。有人喜爱田园牧歌般的抒情散文;有人青眯摄魂惊魄的悬疑剧
本;情天恨海的言情小说有人迷恋;惊涛骇浪似的骁勇檄文有人痴迷。不同的观众,有人沉
醉静水流深,有人偏好荡气回肠。
【答案】有人喜爱田园牧歌般的抒情散文;有人痴迷惊涛骇浪似的骁勇檄文;有人迷恋情天
恨海的言情小说;有人青睐摄魂惊魄的悬疑剧本。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题干要
求“做到各分句句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并“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根据这一要求要认
真观察画线句子的结构特点,从句式角度进行调整,可以“有人喜爱田园牧歌般的抒情散文”
为句式范本,修改其他句子,使四个句子结构特点相同,形成排比。调整“情天恨海的言情
小说有人迷恋”为“有人迷恋情天恨海的言情小说”,“惊涛骇浪似的骁勇檄文有人痴迷”
调整为“有人痴迷惊涛骇浪似的骁勇檄文”。根据后文“不同的观众,有人沉醉静水流深,
有人偏好荡气回肠”,可以把内容分为两大类别;并根据文体特征可知,散文与檄文属于真
- 16 -
情实感;小说与剧本可以虚构的,据此分门别类,所以调整顺序为“有人喜爱田园牧歌般的
抒情散文;有人痴迷惊涛骇浪似的骁勇檄文;有人迷恋情天恨海的言情小说;有人青睐摄魂
惊魄的悬疑剧本。”
2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
(2)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4)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
(5)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
(6)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
(8)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 。
(9)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
(11)及尔偕老,老使我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抱布贸丝。
【答案】 (1). 数罟不入洿池 (2). 江州司马青衫湿 (3). 无边落木萧萧下
(4). 万里悲秋常作客 (5). 暮霭沉沉楚天阔 (6). 可以横绝峨眉巅 (7). 千呼万
唤始出来 (8). 犹抱琵琶半遮面 (9). 今宵酒醒何处 (10). 畏途巉岩不可攀
(11). 雕栏玉砌应犹在 (12).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3). 淇则有岸 (14). 隰则有
泮 (15). 氓之蚩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别 字形 。注 意 重点 字的 写 法, “数 罟”“ 洿 池”“ 萧 萧”“ 作 客”“ 暮 霭”“ 峨 眉
巅”“始”“巉岩” “砌”“涂”“饿莩”“隰”“泮”“蚩”。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
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 17 -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诗歌鉴赏
2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乡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天涯”一词在前两句中反复出现,请说出两个“天涯”各指什么。
(2)古诗中有“无理而妙”的评论语,请结合三、四两句作简析。
【答案】(1)首句的“天涯”即落日的地方;第二句的“天涯”则是游子寻望故乡的方向
(2)“碧山”的阻隔,“暮云”的遮拦,都是自然的景物,无辜的景物,却招来诗人的怨恨,
从理性看,这是无理的;但正是因为这种无理,却能更加真切的流露出诗人非常强烈的思乡
之情,恰是本诗的妙处。
【解析】
(1)试题分析:诗前两句写望,但从望的感受上落笔,不具体写望见些什么。诗人远望时正
当黄昏,夕阳西坠,他遥望故乡,故乡不见,远在天涯。这时候,他看到了落日,又想到落
日之处就是天涯,然而明明白白地看得见落日,却仍然望不到故乡。这两句,把思家的愁苦
表现得很深刻。诗先以落日处即天涯作衬,使后句望不见故乡的失望更重更深,在表现时却
不直说,而是通过两个“天涯”的反复吟咏比较,让人从中体会出来。以落日喻天涯,是从
《世说新语·夙惠》中得到启发。《世说新语》载:晋元帝曾问明帝:“长安与太阳谁远。”
明帝起先回答太阳远,因为没见过有人从太阳那儿来。后来又改口说太阳近,因为“举目见
日,不见长安”。后来人们常用这典故,以天涯太阳比喻远。如唐岑参《忆长安曲》云:“东
望望长安,正值日初出。长安不可见,喜见长安日。”就是在所忆之处与太阳上做文章。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试题分析:落日终于西沉了,暮色从天际酒来,把诗人的视野压迫到近前碧山。三四句
即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已恨”句转折巧妙,既承接上句,补充说明
“不见家”之由,又“暗度陈仓”,由前二句着眼于空间的距离转到着眼于空间的阻隔。故
乡不可见,不仅因为距离遥远,还因为路途阻隔,所以通出一个“恨”字来。第三句用“已
- 18 -
恨”二字领起,无限感慨已在其中。第四句再递进一层,故乡为碧山阻隔,已令人恨恨不已,
何况眼下碧山又被暮云遮掩。诗用“还被”二字唤起,障碍重重,恨重重。再说,山本可用
青、绿形容,用青更符合诗的平仄要求,可是诗人却用碧字,大约是因为青、绿较为轻、明,
碧较为重、暗,不仅更符合等色苍茫中山的色彩,而且能唤起凝童情绪。而当苍茫的暮色遮
掩住碧山,凝重压抑感也就更加强烈。诗至结尾,随着时间的冉冉推移,诗人的视野由远而
近、由大而小的逐步收缩,色调的由明而暗的变化,结构上的层层递进,那乡思也就愈来愈
浓郁,以致浓得化不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四、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一句
名言:“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并经常用这句名言来教育他的
学生,培育出了许多非常优秀的学生。
你心中的“水仙花”是什么?请根据这句名言,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换一朵水仙花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面包,即物质;水仙花,则寓指精神。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应该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溢满书香的水仙花。高尔基幼时家庭
贫困,他做学徒时,收入很低,可他仍不忘用这些钱去买书、阅读、求知,用有限的“面包”
去换溢满书香的“水仙花”。日复一日,他把自己埋在芬芳的“水仙花”堆中,“水仙花”
的香气熏陶了他,使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应该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远离世俗的水仙花。“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看透了东晋社会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虚伪。“误
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毅然抛弃功名利禄,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官场这个是非之地,只
因它污染了自己心中的“水仙花”,而回到他向往的田园生活《桃花源记》就是他远离世俗,
淡泊名利的精神世界的见证。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而你却不愿意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那你不如一无所有。
一个人,拥有了足够的财富,而精神世界却是空虚的,那么这个人还能被称为一个人吗。就
如同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葛朗台。他用他的贪欲、手段,换取了足够的“面包”后,却
- 19 -
变得更加自私,以至于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了沉痛的灾难。又如台湾的陈水扁,执政期间就涉
嫌机密外交款案等,卸任后又涉嫌贪污洗钱案,最终落案,不得好下场。试想,如果他们当
初都懂得用面包去换取水仙花,或许,结局将不是如此沉痛。
当今世上,物欲横流,纸醉金迷,太多的人像被吹散的蒲公英,浮躁的弥漫凡尘。为
何不捧一本书静静的感悟呢?让心情在人声鼎沸中平静,让生命远离浮躁,何尝不是一种独
特的感受?倘若整个社会一味追求面包,而弃水仙于脑后,那么这个社会还会发展,还会进
步吗。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更应该注重水仙花的追求,让整个社会溢满花香。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愿意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吗?
我愿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命题指向非常明确,即告诉读者你心中的水仙花是什么。材料中“ 假使你有两块
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是一个比喻,富有深意。
“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
“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
①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这说明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
②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水仙,这说明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
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写作时,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应该落到“面包”即物质生活﹑“水仙花”即精神生活上。
立意:
(1)水仙花的力量
(2)面包诚可贵,“水仙”价更高
(3)心中那朵水仙花
(4)水仙花开正当时
素材:
(1)巴金说过:“人不单单是为了吃米而活着。”水仙失去了阳光的照耀,就不能绽放;鸟
翼上沾了黄金,就不能飞翔;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少了精神力量又怎能茁壮成长?所以,我
们应该在自己的心灵深处种下一朵“水仙花”。
(2)水仙花可以是周敦颐的夏荷,可以是陶渊明醉心的秋菊,可以是林逋痴情的梅林,可以
- 20 -
是梵·高痴迷的向日葵,可以是贝多芬奏响的交响乐,可以是外卖小哥雷海为热爱的古典诗
词,可以是农民工王邦雄 45 年苦练的书法,可以是耄耋奶奶薛敏修执着的大学梦……
(3)也许没有《中国诗词大会》,雷海为就是一位无名的外卖小哥,也许夺冠后,他依旧是
一位普通的外卖小哥。我更相信,雷海为热爱诗词不是为了诗词大会,是为了自己那颗真正
热爱的心。因为他觉得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灵魂和精神。和那些将物质和名列
视为人生所有价值和全部追求的人相比,他能透过一切繁华绚烂,透过一切世态炎凉,寻找
到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向阳绽放的最美丽的水仙花和一种诗意栖居的人生。
(4)三毛说: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而我说,何不种上一株水仙花——淡香
沉静出凡尘,清姿终不污泥沙。无惧晓寒侵皓素,自是凌波第一花。它,是精神上最美的花!
结构层次:文章开篇由材料所给的名言点出面包和水仙花的含义,并引出观点:假使你有两
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对比结构阐明观点:假
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应该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溢满书香的水仙花;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应
该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远离世俗的水仙花;假如你有两块面包,而你却不愿意用其中一块去
换一朵水仙花,那你不如一无所有。结尾联系现实进一步表明更应该注重水仙花的追求。最
后以设问收束全文,结构严谨。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
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
示的中心来写作。
- 21 -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蠡县中学高二12021-06-0516页
- 语文卷·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2021-06-0521页
- 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2021-06-056页
-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中学2019-2020学2021-06-0523页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21-06-0515页
-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2021-06-0527页
- 【语文】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1-06-0521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2021-06-0516页
-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9-2020学2021-06-0526页
- 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2019-20202021-06-0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