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西省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梁卫卫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万物复苏,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嚇”等区别。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更进一步看,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字”,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
(选自盛玉雷《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人民日报》2019年4月3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美好的春色,人们的表达是不尽相同的,这与人们驾驭语言的能力有较大关系。
B. 时代在进步,互联网也发展迅猛,许多人在语言表达上更偏爱表达简洁的网络用语。
C. 语言折射的是人们的情感,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感情越丰富的人,语言越丰富。
D. 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笑”为例意在表达,汉语博大精深,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
B. “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及诗词的古音讨论,反映出如今语言生活的活跃和复杂。
C. 文章先指出语言表达贫乏这一现象,然后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D. 作者通过对比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得出语言表达贫乏的原因在于网络语言的冲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76.5%的国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表达时不会使用修辞,更不会引用或者是创作诗句。
B. 想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不能套用流行词汇,因为现在新词汇层出不穷,不合乎表达规范。
C. 虽然在表达时语言贫乏,但是从存量和增量上来看,词汇的数量都没有减少,而是增多了很多。
D. 一些固定句式或者夸张的语气词,纯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曲解文意,逻辑关系错误。“感情越丰富的人,语言越丰富”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所以,并不是“感情越丰富的人,语言越丰富”,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无中生有。论据和论证方法都说错。文章并没有对比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也没有得出语言表达贫乏的原因在于网络语言的冲击的结论。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曲解文意,所说对象的范围扩大了。“76.5%的国人”错,原文是“76.5%的受访者”。“国人”比“受访者”的范围大多了。B项,说法绝对,无中生有。“就不能套用流行词汇”说法绝对原文,“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由此可见,在表情达意时,能套用流行词汇。另外,选项中是“不合乎表达规范”无中生有。C项,错解文意。“增多了很多”不当。原文是“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原文只是说“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并不能理解为“增多了很多”。故选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8月23日,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英、美、日三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它通过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16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从而进行科学研究,在2017年8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并获得中子束流后,加速器运行稳定,首期三台中子谱仪已顺利完成样品实验,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中国散裂中子源性能全部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先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可以说是一个体积庞大的“超级显微镜”,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
与利用X光的同步辐射不同,中子是不带电荷的一种粒子,当中了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有些中子会直接穿过,有些会像弹珠一样打在原子核结构上,使飞行方向偏离,科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中的谱仪研究中子的飞行轨迹,就能反推出原子核的内部结构,从而进行科学研究。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降和生说:比如说可燃冰的研究,那么它需要模拟千米深水下的压力,需要很厚的容器壁,那么这一个只有散裂中子源的中子能够穿过,而且中子散射对碳、氢、氧、氮这些轻的元素敏感,所以它能够很清楚地分出这个可燃冰的结构。我们只有搞清楚了可燃冰的性质,我们才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可燃冰。
(选自2018年8月24日“央视网”)
材料二:
广东东莞大朗镇,是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一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基地。从2006年5月在这里选址,到2017年中子源首次打靶、顺利产生第一束中子,再到2018年启动首批实验……陈和生院士带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散裂中子源项目团队在这里奋斗了整整十二年。
1998年,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和生被任命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带领大家冲出低谷期,成为他上任后的当务之急。他提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BECII)方案。
同样让陈和生信心满怀的还有他领导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可以研究DNA、结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质的微观结构”,为诸多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提供最先进的大科学研究平台。
2006年5月,陈和生来广东为中国散裂中子源选址,最后选择了东莞,克服了重重困难,2011年10月中国散裂中子源终于奠基,陈和生担任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和工程经理。
2017年11月,在加速器、靶站和谱仪首轮联合调试中,中国散裂中子源实现了25Hz束流打靶运行,平均束流功率超过10kW,提前达到打靶束流功率的验收指标。
(选自2018年8月16日“央视网”)
材料三:
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当时,我国还没有研制过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25赫兹交流磁铁,我们向美国、日本研究所的专家请教,但他们只懂科学设计,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不能告诉我们。”傅世年说。
于是,科研人员与工厂技师咬紧牙关、联合攻关,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研制出合格的磁铁,研发团队还提出了谐振电源的波补偿方法,解决了多台磁铁之间的磁场同步问题,其效果优于日本散裂中子源。
不仅如此,陈和生介绍,散中了源的“眼”——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经过攻关,科研人员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各项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17年8月28日10点56分18秒,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打靶并输出了第一束中子,中国人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散裂中子源。
(摘自2018年8月29日《中国科学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裂中子源是一个体积庞大的“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B. 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和生带领大家冲出了低谷,后又克服了重重困难,使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东莞终于奠基。
C. 中国散裂中子源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性能达到了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先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D. 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被称为散裂中子源的“眼睛”,这项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我国科研人员刻苦攻关终于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性能达到国际水平。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裂中了源通过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16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
B. 当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有些会打在原子核结构上,使飞行方向偏离,科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中的谱仪研究中子的飞行轨迹,从而进行科学研究。
C. 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和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都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终于攻破难关,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D. 只有在可燃冰的研究模拟条件下,散裂中子源的中子才能够穿过,而且中子散射对碳、氢、氧、氮这些轻的元素敏感,所以它能够很清楚地分出这个可燃冰的结构。
6. 以上三则材料报道重点分别是什么?并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我国散裂中子源研制成功的原因。
【答案】4. C 5. D
6. (1)报道重点:①材料一侧重对散裂中子源这一科技成果的理论介绍和对中国的重要意义的说明。②材料二侧重报道陈和生及其团队在散裂中子源研制过程中的努力和贡献。③材料三侧重报道我国科研人员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的两大技术创新。(2)成功原因:①国家重视,确立为“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实验课题。②领导及团队长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③科研人员坚持攻坚创新。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C项,偷换概念。“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错,原文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领先”和“达到”这两个词的明显不是同一个概念。故选C。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D项,曲解文意,逻辑关系错误。“只有在可燃冰的研究模拟条件下,散裂中子源的中子才能够穿过”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比如说可燃冰的研究,……那么这一个只有散裂中子源的中子能够穿过,而且中子散射……”,所以,并不是“只有在可燃冰的研究模拟条件下,散裂中子源的中子才能够穿过”。故选D。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此题要求概括三则材料报道的重点,阅读所给三则材料,答题时要把题干中的两个小问分开来回答。回答第一个小问题,注意文中的重点在句子。材料一,“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英美、日三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所以,材料一侧重对散裂中子源这一科技成果的理论介绍和对中国的重要意义的说明。材料二,“作为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可以说是一个体积庞大的‘超级显微镜’,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1998年,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和生被任命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带领大家冲出低谷期,成为他上任后的当务之急。他提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BEPCI)方案”。所以,材料二侧重报道陈和生及其团队在散裂中子源研制过程中的努力和贡献。材料三,“科研人员与工厂技师咬紧牙关、联合攻关,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研制出合格的磁铁。研发团队还提出了谐振电源的谐波补偿方法,解决了多台磁铁之间的磁场同步问题,其效果优于日本散裂中子源”“不仅如此,陈和生介绍,散裂中子源的‘眼睛’——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经过攻关,科研人员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各项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2017年8月28日10点56分18秒,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打靶并输出了第一束中子,中国人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散裂中子源”。可见,材料三侧重报道我国科研人员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的两大技术创新。本题据此概括答题要点。回答第二个小问题,第二小题要求“概括我国散裂中子源研制成功的原因”,这是一个原因概括题,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介绍的侧重点,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一个是国家的重视,一个是领导及团队的正确态度,一个是科研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精神。本小题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②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等)。转化信息时,要紧扣题意,选择正确的句式作答,不可机械照抄原文的句子,也不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可以再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换一种表述方式(转侧面为正面)。④答题原则: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熟记一些常用的答题熟语,并合理利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
王剑冰
一
有哪一个县名,是和一个剧种连在一起的?只有弋阳。弋阳腔因弋阳立身,弋阳亦因弋阳腔扬名。“弋阳”二字本身就很有意味,那么,弋阳腔呢?
终于听到了,那是在一场雨中。很大的雨,似乎要先沐浴才能听曲。满街筒子都是雨水,哗哗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场地,场地里已有不少人等在那里。他们从弋阳的各个方位赶来,湿了鞋子,湿了衣衫,一个个却眼睛明亮,心志高昂,等着锣鼓开篇。戏是《珍珠记》,书生高文举与王金贞悲欢离合的故事。据说是百年老戏,2017年才由弋阳腔剧团复排出来。
雨的声音不时从门外传来,场内的观众却全然进入了戏中。八场戏环环相连,紧紧相扣,人们有时叫好,有时鼓掌,有时私下里帮腔,直到遭强权拆分的夫妻在包拯的主持下于公堂团圆,才舒心地出了一口气。演出结束了,还有不少人站着迟迟不走。
二
我来弋阳腔剧团的时候,部分人员正在排戏,排的是新挖掘出来的传统剧目《芦花絮》,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
我就和舞台总监杨典荣聊了起来。老杨75了,说话有些漏风,但吐音有力,精神矍铄。喜欢了大半辈子弋阳腔,人老了,还在团里操心。老杨说,弋阳腔是元末明初的时候,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入弋阳一带,结合当地乡语和民歌滋生出的一个全新地方腔调,后来,昆山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被称为“四大声腔”。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川剧、秦腔等四十多个剧种无不受到弋阳腔的影响。清康乾时代,内廷都以弋阳腔和昆曲为主要演出曲目,乾隆五十大寿,点的就是弋阳腔。
排练休息时,我见到了《珍珠记》中扮演王金贞的徐小芳,这位1987年生的鄱阳人,读初二的时候上饶艺校去招生,就进了艺校。四年后毕业,考到了新建的弋阳腔剧团。“这个团是新团,年轻人多,同学多,风气正,最重要的还是觉得弋阳腔有前途。”她说。她在这里认识了爱人操正。操正在《珍珠记》中扮花脸,扮相让人印象深刻。小芳说,团里的人现在说起来还年轻,可也都三十左右了,再有十年就四十上下,很快的。我想起演老仆的演员,她说她叫黄青南,才32呢。哦,演得真好,把一个善良的老奴演活了。
弋阳古戏台数量的众多,是我所想象不到的。一个个抱得十分紧密的村庄,竟然收藏着典雅精致的秘密,守护着村子长久的信仰。戏台多数是清代的,也有的从明代坚持到现在。
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
变化的时代,总会有一些不变的理想,那些同外婆的故事一样老的唱曲,还顽固地统治着农村的喜好。戏台与戏曲也是一种未尽的情缘,当锣鼓声从内里响起,一切都成了上天赐予的浪漫。有些戏台的墙上还留着当年演出的剧目,不仅有《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封神传》,还有《金貂记》《卖水记》《花蝴蝶》《借亲配》。看着那些戏台,你会觉得弋阳腔的调子已经渗入各个细部,在许多个夜晚翩衣舞袖,牵扯迷离的月光。
是的,那一个个戏台,总为一袭长衫虚席以待,敞亮的空间,也最适合装下青春的梦想。
三
信江舒展地流着,这是一条母亲河,无私地养育了弋阳。
远远地就看见了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戏楼,风风雨雨多少年,依然光彩屹立。村里的孩子几乎都集中到了这里,在戏台上疯耍疯闹,说词唱曲。
你会见到这种情景,饭盆汤碗在那里放着,戏装粉彩在那里摆着。弋阳腔一开唱,男女老少个个仰着脸笑着、呆着或恨着。听戏本身,也是一个美好的故事。风吹起来,场边的树枝在摇动,一颗果实掉落了,砸到地上有一种深刻的响,又一颗果实掉落了。竟然没有谁在意,他们在意着戏里的事,每个人都要从戏里去窥一窥自我。有的泪水挂在脸上,不擦也不抹,就那么随着戏,感同身受地将自己敞开在这个世界里。婆媳关系不好的,或许会在这一刻各自有了触动,夫妻关系有裂痕的,或许会从剧情里看到各自的毛病。失去的还会回来吗?错位的还会复原吗?
戏真好啊。那一场场戏,就这么看了下去,一直看到鬓霜须白,看到地老天荒。
明白了,弋阳腔就是弋阳永久的代言,是弋阳百姓永久的感念。此后再提到弋阳,就会想起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9月28号,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弋阳腔借弋阳县立身,弋阳县也因弋阳腔名声远扬。作者在首段运用了设问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引人注意,强调二者的相辅相成。
B. 文章中提到舞台总监杨典荣75岁了,说话有些漏风,但还是在剧团操心,这从某个方面表现了老杨对戏曲喜爱。
C. 文章写变化的时代总有一些老唱曲“顽固地统治着农村的喜好”,“顽固”一词作者贬词褒用,写出了农村人对地方戏曲的由衷喜爱。
D. 文章的题目“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描写形象,意蕴丰富。“牵曳阳光”,既联系了弋阳县,又蕴含弋阳腔富有发展前途的意思。
8. 请分析“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9. 文章中描绘的地方戏曲弋阳腔有哪些方面的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①含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老戏台比作花树,形象地反映了弋阳腔生命力顽强和在当地的普及程度。“安抚了生活”,写出了弋阳腔对人们生活的充实和滋养,“闪亮了历史”则写出了弋阳腔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②作用:总结上文,突出主旨。与前文写人们听戏及写弋阳腔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照应,形象表现了弋阳腔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9. ①历史悠久。弋阳腔元末明初形成,历经明代清代,至今不衰。②备受欢迎。弋阳腔的观众多,戏台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剧目多样。③剧情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剧目内容多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有的故事历经悲欢离合,常有团圆的结局。④高腔鼻祖,影响深远。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等四十多个合剧种受到弋阳腔影响。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散文类阅读的选择题,主要考核对文意、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理解,这些是命题者的设题点,做题时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尤其要注意分析备选答案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方面的表述是否得当,表达特色方面的判断是否恰当。本题中,A项,手法判断错误。错在“运用反问的手法”。第一节中“有哪一个县名,是和一个剧种连在一起的?只有弋阳”运用设问手法。“那么,弋阳腔呢”只是一般疑问句,没有运用反问手法。故选A。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内涵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分析精彩语句的含意和作用。“理解句子”包括三层意思: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首先回归文本,找到划线句子,看该句所写的对象,看有无使用技巧,圈出关键词语,然后结合具体的。做题时需要考生找到设题的区域,从修辞手法入手,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內涵,指出修辞手法,将该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本题使用了比喻手法,比喻句要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本体是“老戏台”,喻体是“花树”,这两者的相似点都是“固执地开放在乡野”,形象地反映了弋阳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普及程度。“安抚了生活”反映了弋阳腔对当地人的生活所起的作用,“闪亮了历史”,是从弋阳腔历史悠久,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回答重要句子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内容的作用要联系文章的主旨。这句话在内容上显然是表现了弋阳腔的感染力强和影响力大。结构上,前文“弋阳腔是元末明初的时候,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入弋阳一带,结合当地乡语和民歌滋生出的一个全新地方腔调,后来,昆山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被称为‘四大声腔’。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川剧、秦腔等四十多个剧种无不受到弋阳腔的影响。清康乾时代,内廷都以弋阳腔和昆曲为主要演出曲目,乾隆五十大寿,点的就是弋阳腔。”这是介绍弋阳腔悠久的历史以及对后人的影响,这和句中“闪亮了历史”形成前后照应。前文的“满街筒子都是雨水,哗哗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场地,场地里已有不少人等在那里。他们从弋阳的各个方位赶来,湿了鞋子,湿了衣衫,一个个却眼睛明亮,心志高昂,等着锣鼓开篇。”“雨的声音不时从门外传来,场内的观众却全然进入了戏中。八场戏环环相连,紧紧相扣,人们有时叫好,有时鼓掌,有时私下里帮腔,直到遭强权拆分的夫妻在包拯的主持下于公堂团圆,才舒心地出了一口气。演出结束了,还有不少人站着迟迟不走。”这里,描写了人们听戏时的情景,和句中的“安抚了生活”相照应。所以,这句话在内容表现了弋阳腔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结构上,与上文照应。本题据此答题。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阅读,提取或概括出阳腔在不同方面的特点。“弋阳腔是元末明初的时候,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入弋阳一带,结合当地乡语和民歌滋生出的一个全新地方腔调,后来,昆山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被称为‘四大声腔’。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川剧、秦腔等四十多个剧种无不受到弋阳腔的影响。”这是从历史、影响和剧种多样的角度介绍弋阳腔的。弋阳腔元末明初形成,历经明代清代,至今不衰。“村里的孩子几乎都集中到了这里,在戏台上疯耍疯闹,说词唱曲。你会见到这种情景,饭盆汤碗在那里放着,戏装粉彩在那里摆着。弋阳腔一开唱,男女老少个个仰着脸笑着、呆着或恨着。”“弋阳古戏台数量的众多,是我所想象不到的。……戏台多数是清代的,也有的从明代坚持到现在。”这是从受欢迎程度介绍弋阳腔的。“不仅有《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封神传》,还有《金貂记》《卖水记》《花蝴蝶》《借亲配》。”“婆媳关系不好的,或许会在这一刻各自有了触动,夫妻关系有裂痕的,或许会从剧情里看到各自的毛病。失去的还会回来吗?错位的还会复原吗?”这是从剧情的角度介绍弋阳腔的。剧目内容多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有的故事历经悲欢离合,常有团圆的结局。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综上,本文从历史、影响、剧种、剧情、受欢迎程度等多方面介绍了弋阳腔的特点。本题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其方法是:①摘录法。就是选摘原文原句来作答。②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③改写法。依据题目,将原文中的某个或几个句子,作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的要求。④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某些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⑤活译法。指含有比喻的句子,可有抓与喻体相似的方法。⑥分析法:对于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某个句子的作用和分析文章层次、分析某种写法的意义的试题,回答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拟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仁厚,初事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碹为营使。黄巢陷京师,天子出居成都。先是,京师有不肖子,持梃剽闾里,号“闲子”,京兆尹甫下车,辄杀尤者以怖其余。巢入京师,人多避难宝鸡,闲子掠之,吏不能制。仁厚素知状,下约入邑闾纵击,军入,闲子聚观嗤侮,于是杀数千人,自是闾里乃安。会邛州贼阡能众数万略诸县,列壁数十,倍州刺史韩秀升等乱峡中,诸将不能定。仁厚督兵四讨,电水安。阡能遣谍者入军中,吏执以献,谍自言父母妻子囚于贼,约不得军虚实且死,仁厚哀之,日“为我报贼,明日我且战,有能释甲迎我者,署乎背曰“归顺,皆得复农矣
。”纵谍去。贼设伏诈降,仁厚遣将不持兵入谕其众,皆真降,仁厚还,天子御楼劳军,敬碹与仁厚谋曰:“秀升未禽,公能破贼,当以东川待公,”仁厚许之,仁厚使游军逼贼,久不战,则夜以千卒持短刀、强弩直薄营,火而噪之。秀升率舟兵救火,仁厚遣人鹜没凿舟,皆沈,众惧,多溃。秀升斩溃兵,欲胁止之,众怒,执秀升以降。仁厚槛车送行在,斩于市,东川节度使杨师立初隶神策军,闻敬碹以仁厚代己,有望言,移檄言敬碹十罪,杀监军田绘,遣兵攻绵州,不克,帝乃下诏削宫爵、敬碹即表仁厚为东川节度留后,率兵二万讨之。师立遣大将张士安、郑君雄守鹿头关,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播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伏发,击走之。师立自督土,十战皆北,仁厚约城中斩首恶者赏,君雄呼于军曰:“天子所讨,反者耳,吾等何与?”乃与土安哗而进,以仁厚书示师立曰:“请以死谢众。”自沉于池死。君雄悉诛其家,献首天子,诏拜剑南东川节度使,乾宁中,追赠司徒。
(节选自《新唐书·仁厚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B. 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C. 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D. 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四里指乡里、民间,“闾左”泛指百姓,《滕王阁序序》中“闾阎扑地”形容房屋遍地。
B. 刺史在文中指州最高行政长官,《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中“刺史”指益州刺史荣。
C. 移檄在文中指的是发布檄文,檄是指古代官方或民间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D. 行在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在文中具体指皇帝避乱的成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仁厚惩恶制暴,维护社会安宁,百姓到宝鸡避难,到不良子弟抢掠,官吏不能制止,他约定军队进城后可击杀不良子弟,以维护社会的秩序。
B. 仁厚善于用兵,作战足智多谋。他派士兵骚扰韩秀升的军队,久不交战,却在夜里袭击韩秀升军营,在韩秀升率舟兵救火时,派人凿沉敌人的船只。
C. 仁厚仁善待敌,真诚劝敌归降。他审问探听情报的间谍,得知间谍的家人被叛军绑架,十分同情:敌人设伏诈降时,他也不携带兵器进入敌营劝降。
D.
仁厚平叛有方,重在惩治首恶。杨师立发动叛乱,他率军讨伐,多次取胜,并许诺斩杀首恶的人受到奖赏,得到郑君雄等响应,迫使师立投池自杀。
13. 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兆尹甫下车,辄杀尤者以怖其余。
(2)有能释甲迎我者,署乎背曰‘归顺’,皆得复农矣。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l)京兆尹刚到任,总要(就)杀死其中最恶劣的来使其他人震恐。
(2)如有能脱下甲胄迎接我的人,就在背上写上“归顺”,都可以返回务农了。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的意思是经历了四十天。杨师立在夜里派兵出城偷袭北栅。“夜”作状语,修饰“出兵扰北栅”,所以应在“夜”之前停顿,排除A、C项。“仁厚设两翼而伏”的意思是高仁厚在两翼设下伏兵。句中主语是“仁厚”。谓语是“设两翼而伏”,“伏”是“伏兵”的意思,作“设”的宾语,所以应在“伏”之后停顿,排除D项。故选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错在“檄是指古代官方或民间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檄”是古代官方的文书,不是民间的文书。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曲解文意,“他也不携带兵器进入敌营劝降”有误,原文是:谍自言父母妻子囚于贼,约不得军虚实且死,仁厚哀之,日“为我报贼,明日我且战,有能释甲迎我者,署乎背曰‘归顺,皆得复农矣。’”高仁厚说的这句话,意思是他派遣将领不携带兵器进入敌营劝降。是他派遣将领不携带兵器,而不是他也不携带兵器。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甫”:“刚”;“下车”:“官吏到任”;“辄”:“总是”;“尤”:“最恶劣”;“怖”:形容词使动用法,译为“使……害怕(恐惧)”。第二句关键点:“释”:“脱下”;“署”:“写上”;“乎”相当于“于”,译为“在”;“得”:“得以,可以、能够”;“农”:名词作动词,“务农”。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高仁厚,当初事奉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担任营使。黄巢攻陷京师,天子逃往成都。在这之前,京城有不良子弟,拿着棍子抢掠乡里,称作“闲子”。京兆尹刚到任,总要(就)杀死其中最恶劣的来震慑其他
人。黄巢进入京师,百姓大多在宝鸡避难,闲子抢掠百姓,官吏不能制止。高仁厚平时知道他们的恶行,暗中约定军队进城放手击杀。军队进城,闲子聚在一起观看,取笑侮辱军人,军队趁机杀数千闲子,从此乡里才安定。时逢邛州贼人阡能的数万部众进攻各县,扎下数十处营寨,涪州刺史韩秀升等在峡中作乱,诸将不能平定。高仁厚督兵四处讨伐,驻扎在永安。阡能派来的间谍混入军中,被官吏抓住后献给高仁厚,间谍自称父母妻儿都被贼人扣押,规定假如不能探明军中虚实,家人都要被处死。高仁厚同情他,说:“为我告诉贼兵,明日我将出战,如有能脱下甲胄迎接我的人,就在背上写上‘归顺’,都可以返回务农了。”就放走了间谍。贼兵设下埋伏,假装投降,他派遣将领不携带兵器进入敌营劝降。叛军都真心投降。
高仁厚返回,天子登楼慰劳军队。陈敬瑄与高仁厚商量说:“韩秀升还没有被擒获,你如能破贼,将用东川节度使来酬报你。”高仁厚答应了他。高仁厚派游兵逼近韩秀升的军队,久不交战,却在夜里派一千名士兵带着短刀、强弩袭击贼营,放火喧叫。韩秀升率水兵救火,高仁厚派人如鸭潜没水中凿叛军船底,叛军的船都沉没。韩秀升的部众畏惧,大多溃散。韩秀升斩杀逃兵,他的部众愤怒,抓住韩秀升然后投降高仁厚。高仁厚用囚车把他押送到成都,在市中处斩。东川节度使杨师立起初隶属于神策军,得知陈敬瑄以高仁厚来取代自己,颇有怨言,发布檄文说陈敬瑄有十条罪状,杀死监军田绘,派兵攻打绵州,没有攻下。皇帝于是下诏削去杨师立的官爵。陈敬瑄随即上表朝廷授予高仁厚为东川节度留后,率兵二万讨伐杨师立。杨师立派遣大将张士安、郑君雄据守鹿头关。高仁厚驻扎在汉州,前军在德阳接战。杨师立据城防守,经历了四十天。杨师立在夜里派兵出城偷袭北栅。高仁厚在两翼设下伏兵,打开栅门,点燃火炬,贼军不敢进入。伏兵杀出,打败了贼兵。杨师立亲自督战,十战皆败。高仁厚与城中约定斩杀首恶的人受赏,郑君雄在军中呼喊说:“天子讨伐的是反叛者的人罢了,我们为什么要与他守在一起呢?”于是与张士安喧哗前进,把高仁厚的书信展示给杨师立说:“请以死向众人谢罪。”杨师立投池自杀。郑君雄杀了他的全部家人,将杨师立的首级献给天子。朝廷下诏授予高仁厚剑南东川节度使。乾宁年间,追赠为司徒。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杜鹃花科。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尾联诗意婉转,韵味浓厚,其中“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
B. 颈联没有怨恨之情,只有诗人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C. 颔联“竞”写活了嫩笋争相溢生的蓬勃景象,“闲”解释出花儿清闲自得的意态。
D. 诗歌首联写出春山明净,春江空阔,寥寥几笔,描绘出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
15. 诗歌的前四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14. B 15. ①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第一联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并且第一句为远景;第二联则是两组近景特写。②色彩浓淡相宜。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深淡相宜,形象突出。③动静结合,以声衬静。山村是宁静的,但是猿的哀啼打破了宁静,反而更突出此处环境的幽静。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本题,B项,“颈联没有怨恨之情”说法不当。颈联写诗人自己不想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余生,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有无辜被贬、死不甘心的愤怨与悲愁,也有渴望回朝、再献忠诚的深情。故选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歌的写景特点,其实就是赏析诗歌在写景方面的表达技巧。首先指出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歌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点出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诗歌的前四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题干已经确定答题范围为诗歌的前四句,要赏析的表达技巧为景物描写特点。仔细阅读诗歌的前四句,首联,“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意思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诗人用寥寥数笔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还传递出种人烟稀少的空寂。这里的写景方法是用猿的啼叫声来衬托春山的寂静,以声衬静,淡淡几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山净江空水见沙”属于远景。接下来是两组近景镜头,“算笪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第笃,一种粗大的竹子。踯躅,植物名,即羊踯躅,开红黄色的花,生在山谷间,二月花发时,耀眼如火,月余不歇。这一联是说:粗大的第笃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可以说是作者为前面一联的冷落景象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气。上句的“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下句的“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托写出来。属于近景,具体写到“第笃”“嫩笋”“踯躅”。这四句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先写全景,再写局部景色,远近结合,点面结合,层次分明。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根据以上分析,具体作答时,可先指出前四句景物描写上的特点:远近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声衬静,色彩浓淡相宜,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诗歌前四句是如何运用这些描写描写技巧的,并点出运用这些描写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即可。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 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深》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醉翁”之号的由来是因为自己“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描写琵琶女当年在京城演奏后大家争相打赏的情景。
【答案】 (1). (1)桑之落矣 (2). 其黄而陨 (3). (2)饮少辄醉 (4). 而年又最高 (5). (3)五陵少年争缠头 (6). 一曲红绡不知数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陨”“辄”“陵”缠头“绡”,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的默写,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情景式默写比识记式默写难度大,是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性背诵是基础,背诵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不要死记硬背。要背得认真,记得准确,不要一知半解,似是而非。把握语境审好题是关键。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掌握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用从西方直接“拿来”的新奇概念和批评方法,导致中国本土文艺批评话语产生“失语”的焦虑。此类批评,( ),是明显的逻辑缪误。
中国文艺是中华民族生活思想、情感的经验书写和审美表达,任何脱离文艺现实土壤的文艺批评,只能是 ,文艺批评工作者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艺修养。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在世界功利的驱使下失去了真诚。有的为了市场需要, ,,捕风捉影,哗众取宠。文艺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艺作品,任何脱离对象本体的文艺批评都是空洞无力的。然而,当前一些文艺批评常常表现出脱离对象本体的空泛化倾向。这类文艺批评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从作品中某个不重要的细部出发,妄加演绎,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真正的文艺批评应该是及物的,紧紧围绕批评对象,在细读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文艺的特点与规律,进行美学的、历史的、客观的、科学的判断。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徒劳无功 望文生义 含糊其辞 以偏概全
B. 隔靴搔痒 望文生义 含糊其辞 掩耳盗铃
C. 隔靴搔痒 穿凿附会 不知所云 以偏概全
D. 徒劳无功 穿凿附会 不知所云 掩耳盗铃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从主观结论出发,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
B. 从主观结论出发,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的本体性,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
C. 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从主观结论出发,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违背了基木的逻辑规则
D. 从主观结论出发,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违背基本的逻辑规则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掌控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B. 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了中国的文艺批评,很大程度上支配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C. 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成为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D. 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了中国文艺的批评,影响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答案】17. C 18. B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关键在于两点:首先要明确近义成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徒劳无功:白费力气,没有成就或好处。语境的意思是脱离文艺现实土壤的文艺批评不得要领,应选“隔靴搔痒”。排除A、D项。穿凿附会:把无关的事情硬联系在一起,做牵强的解释。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根据后文“捕风捉影”的意思提示,应是“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主观的故意的行为,硬把无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所以应选“穿凿附会”。排除B项。不知所云: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含糊其辞:有意把话说得不清楚、不明确。前文说“离题万里”,意思是没说清楚,非主观行为,应选“不知所云”。以偏概全:用局部来概括全部。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据后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选“以偏概全”。故选C。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A项,语序不当,逻辑关系混乱。“采取主观……策略应紧接”“从主观结论出发”,“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应放在最后,与下文“是明显的逻辑谬误”衔接。C项,条件关系错,逻辑关系混乱。“从主观结论出发”是“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的前提。D项,语序不当,逻辑关系混乱。“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这两句应互换位置。故选B。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措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搭配不当,“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动宾搭配不当。C项,搭配不当,错在“掌握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掌握”和“方式”、“实践”动宾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错在“影响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应移到“很大程度上”之后。故选B。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 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建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或短语填在横线上。
“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严格的家教、良好的家风,如同无声的教诲,会在言传身教中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会在润物无声中助孩子立起人生坐标,让人终身受益。家风建设十分重要,时代发生多大变化,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①不仅 __②更 ____③也正因此_____ ④不论___ ⑤都___________
【答案】 (1). ①不仅会在言传身教 (2). ②更会在润物无声 (3). ③也正因此家风建设 (4). ④不论时代 (5). ⑤都要重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语使用的试题,考生要注意作答这类试题要关注文段的内容,仔细揣摩句子之间的关系,认真考虑句子间的意思。同时也要辨识和对比提供的词语,本题根据所给语境的前后文句的逻辑关系,是呈递进的关系,“言传身教”和“润物无声”是递进关系。后文是总结句,所以用“也因此”。最后根据句子间的前后关系,“时代发生多大变化”和“要重视家庭建设”是条件关系,所以用“不论——都”。
21.根据下面这段文字,请给“司法救济”下定义。要求不超过75个字。
司法救济是指当宪法和法律赋予人们的基本权利遭受侵害时,人民法院应当对这种侵害行为作有效的补救,对受害人给予必要和适当的补偿,以最大限度地救济他们的生活困境和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维护基于利益平衡的司法和谐。
【答案】司法救济是人民法院在受害人基本权利遭受侵害时,给予其必要和适当补偿,以最大限度救济其生活困境、保护其正当权益、维护司法和谐的一种措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下定义要记住一个公式: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 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概念。第二步:寻找种差。 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 。第三步:整合成单句。 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连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要注意这些属性组成的种差是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确定陈述语序,合理排序。确定陈述语序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所给种差的材料,寻找其中的陈述线索,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本题被定义概念是“司法救济”,临近属概念是“措施”,种差是“人民法院在受害人基本权利遭受侵害时,给予其必要和适当补偿,”和“以最大限度救济其生活困境、保护其正当权益、维护司法和谐”,然后按照顺序和字数要求来下定义。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屈原是谁?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传统不容亵渎,历史需要铭记
传统文化遗产是国家之瑰宝,历史文化名人民族之骄傲。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是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尊重历史文化名人的人肤浅而可悲。如漫画中的四个青少年,竟荒唐地认为:屈原是个歌手唱过《离骚》,是厨师发明了粽子,是个医生唤做大夫,是运动员跳过江……中国传统文化在乱炖中变了味,历史文化名人在恶搞丢了精气神,可叹,可悲!
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要一个民族灭亡,首要方法是让它自己践踏其民族历史,解构其民族文化,涤荡其民族自信,破坏其民族认同感。
在泛娱乐化的时代,影视节目毫无底线,网络恶搞如日中天:贾玲在《木兰从军》小品中“身穿古装,嘴啃烧鸡走上舞台,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唐代诗人杜甫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脑洞大开的网友纷纷为“杜甫”形象进行再创作,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杜甫的这一系列形象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历史是用来穿越的,雷锋是用来赶时髦的,黄河大合唱是用来出洋相的,荆轲是女的……
没有严肃,没有正经,没有是非,所有的所有都成了雷人的闹剧,这个被娱乐的时代,傻傻分不清楚。当浮躁的气息蔓延开来,当恶搞的风气如日中天,当颠覆历史传统的背后藏的全是国人扭曲的心理,何谈雄狮梦醒?何谈中国崛起?
宋玉《风赋》有言: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历史文化名人的尊重,我们要从日常入手,从细节做起。
写好方块字,记诵三字经,学好文言文,欣赏古诗词,深入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诸如此类举动都是在践行传统,传承文化,都是在向历史和历史文化名人致敬。
近年来,《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 《见字如面》、《朗读者》 、《中国民歌大会》、《国家宝藏》 等系列具有人文情怀的文化类节目集体走红,深受观众喜爱,掀起了一股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我们要从中汲取营养,并甘之如饴。
铃溪古镇的折子戏咿呀了千载,唱醉了晚归的灵魂;川西成都的皮影在夜幕中跳动,唤醒了倦怠的星空;蜀中自贡的龚扇伴随着历史的暑气,搅动了倾城的清新……孔丘、屈原、岳飞、鲁迅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个个栩栩如生,神采飞扬,从历史的深处正向我们走来。
时代的车轮缓缓向前,时而顺达,时而阻滞,执辔的车夫满脸从容——无言坚持,默默守候,传统不容亵渎,历史需要铭记,是对历史的致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漫画类材料作文的立意写作能力。对于漫画类材料作文,综合考查了考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联想能力、思辨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化积淀及社会关切。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仔细读漫画,弄明白漫画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漫画所表达意思,然后据此进行立意行文。本题是一道典型漫画材料作文,漫画是考生构思立意的基础。本题的漫画内容贴近高中生的生活和现实,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今天,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将升入大学的高中生对此有何认识,有何思考,有何责任,有何担当,是十分需要思考的。命题紧扣现实,符合立德树人的高考命题理念。漫画画面中有四个青少年(从发型和面相推知)在围绕“屈原是谁”这一话题在聊天。眼镜男孩(左一,估计是个电视迷,常看娱乐节目)兴奋地说:屈原是歌手,他唱过《离骚》;
口水男孩(左二,应该是个吃货)流着口水说:是厨子,他发明了粽子;三毛男孩(左三,看着年龄最小)很认真地说:是医生,大家都叫他大夫;成熟男孩(左四)露出略带狡黠的笑容,开玩笑似的说:是运动员,他跳过江。屈原是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然而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画面中这四个年轻人给出的答案竟匪夷所思。漫画揭示了年轻一代对历史文化名人和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现状,他们不知自己传统文化知识贫乏竟还洋洋自得,实在令人痛心。漫画中年轻人不知道“屈原是谁”,折射的是当下的一种现象,考生须立足这一基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探究本质,思考“传统文化”传承中出现如此尴尬的现状的原因,探究“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过度贫乏的原因。不能仅仅抓住画面内容中的“屈原是谁”不放,写作时忌表面化和浅显化。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四个年轻人的回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暗示考生审题立意时要有当下意识,要立足于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不可脱离当前时代来谈“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曲赋、民族音乐、地方戏曲、中医中药、刺绣服饰、曲艺评弹、书法国画、陶瓷玉雕等,只要和传统文化传承有关的内容,均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另外,从“年轻人”的角度来说,导致他们对传统文化漠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传统文化和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距离较远,传统文化本身晦涩难懂不易传播,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年轻人的浮躁心理,经济建设背景下生存压力过大导致年轻人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等。这就为考生的选材和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作文时,考生可以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谈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如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为何会遭遇如此尴尬的现状;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学校、家庭、社会各应该负什么责任;在外来文化和娱乐文化的冲击下,如何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等。也可以站在“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的角度,探究他们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原因,及如何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等。根据以上分析,具体作文时可以参考以下立意:①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②树立文化自信,传播传统文化;③弘扬传统文化,我们责无旁贷;④向年轻一代传播传统文化刻不容缓;⑤学校、家庭、社会应携起手来,营造传承传统;等等。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文章中心的标题——《传统不容亵渎,历史需要铭记》,然后由漫画内容谈起,指出传统文化遗产是国家之瑰宝,历史文化名人民族之骄傲,中国传统文化在乱炖中变了味,历史文化名人在恶搞丢了精气神,然后引用龚自珍的话“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指出这种现象的危害性。紧接着列举在泛娱乐化的时代,影视节目以及网络毫无底线地恶搞历史文化、文化名人现象,进一步分析这种现象背后藏是浮躁的气息,是国人扭曲的心理,指出这种心理的支配下的危害。然后引用宋玉的名言“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指出“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历史文化名人的尊重,我们要从日常入手,从细节做起”。接着指出写好方块字,记诵三字经,学好文言文等等举动都是在践行传统,传承文化,都是在向历史和历史文化名人致敬。进一步分析指出近年来诸如《朗读者》、《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一系列具有人文情怀的文化类节目集体走红,掀起了一股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人们在这类走红的文化类节目以及诸如折子戏、皮影戏等地方传统文化中了解走进历史文化名人,汲取历史的营养。最后进一步指出时代在向前发展,不亵渎传统,铭记历史,是对历史的尊敬。
相关素材积累:
1. 传统文化包括: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传统节日、中国戏剧、中国建筑、汉字汉语、传统中医、宗教哲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古玩器具、饮食厨艺、传说神话、中国对联等。
中华经典古文中承载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伦理观,品质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审美与审丑的过程中,使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塑造完美的人格,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尾生抱柱、曾子杀彘,留给我们一个个重诚守诺的典范;廉颇负荆请罪,顾全大局,与蔺相如冰释前嫌,团结一心,传下知错能改的佳话。
中国古代的文人,崇尚宇宙、敬畏自然、思考人生、关注心灵,因此在他们的文章中显现出深刻的哲学思辨色彩,引人深思、值得寻味。教材中有不少充满哲思的佳作。庄子《逍遥游》中“无所待”之后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无拘无束、绝对自由的逍遥境界,体现的正是道家哲学的本质内涵。《秋水》以神奇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描绘了河伯和海若的形象,告诫人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宏观地看待问题不做井底之蛙。《邹忌讽齐王纳谏》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由远及近,由小到大,层层深入,强调了类比联系、迂回推理的重要性。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借一次半途而返的游览生发开去,点明“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阐述了无论治学处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苏轼在《赤壁赋》中由水与月的消长盈虚之变生发出人生须臾、宇宙无穷的感慨,更由此阐明世间万物“变”与“不变”的哲理,传达一种旷达自适的处世哲学。这些朴素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民族性的内容,既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意识形态,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杜甫很忙”曾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关于他的涂鸦在微愽上疯传与评论。突然,杜甫身穿巫袍,骑着扫帚化身为杜版的哈利·波特,或是他骑着白马“冒充”唐僧,更离谱的是被画成手扛机枪准备随时作战的士兵,一夜之间,网络上形成“两派”——支持方与反对方。关于此现象,正方认为恶意丑化杜甫形象是低俗、浅薄的行为。然而,反方反驳说:“杜甫涂鸦是孩子们开发想像力所创造出来的搞笑图片,而且借此机会可以扩大杜甫在学生中的了解度,以及让成年人回想起杜甫的生平事迹,因此不必太严肃。”
也许众多人可能只是为了娱乐,所以出现了杜甫门事件。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与亵渎。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体现了这个民族的生命力,流传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一定有保留下来的原因与意义。从象形文字到现代的简体字,从古典的汉字到如今的衬衫,从颠簸的马车替换成宽敞舒适的私家车,中国人的衣、吃、住、行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大变化,过节的传统却一直延续着,这是因为这些特定的节日只有中国才有,它们象征着中国的发展史,是历史遗留下的珍贵的产物。作为一名华夏子孙,我们不应过度推崇外国的节日与活动,譬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彩蛋等等,这些节日是那些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的碎片,倘若我们将这碎片捡起放在我们的躯体上遮住了自身的灵魂,那么我们既体会不到外来文化真正带来的快乐,本国文化也会被遗忘。如此下去,我们的“灵魂”变像一个破旧不堪的娃娃,全身上下都是补丁与线头。
3. 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群"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孩子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现在,舒乙在北京创办了一家现代私塾馆,专门教授四书五经。
4.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中华文化所具有的特质。但是,在当今各种“变异”文化的冲击之下,人们开始亵渎文化,把文明积淀看作炒作的工具。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坚守文化的本真,守护心中那泓清泉迫在眉睫。
曾几何时,我们悄悄地淡忘了李白、杜甫,淡忘了那清新自然、沉郁顿挫的气质和风格。微博时代的我们,早已习惯了“蓝精灵体”,习惯了那句例行公事的套话:“元芳,你怎么看?”殊不知,在我们戏谑调侃之时,传统文化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半文半白的“甄嬛体”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不痛不痒、无病呻吟的“琼瑶体”居然号称能“医治心灵创伤”。这时的我们,情何以堪!
5. “曹操这厮,智商绝对在120以上,丫还学孙武、吴起,就这样还在南阳、乌巢、祁山、黎阳吃过大苦头,然后才夺得现有的地盘。叔就这么点本事,不冒险是不行的,娃娃你到底懂不懂啊?懂不懂啊?……”看到这一股子江湖气息的句子,谁能想到这竟是千古名篇《后出师表》的白话文注解。近日,这类雷人古文翻译正逐渐走红网络,恶搞古文、古诗的风气也似乎愈演愈烈。那么,写这类文章的作者,及追捧者的心态究竟怎样,是否会对成长中的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影响?
“这哪叫白话文,明明是黑话文。”面对一篇让人笑到肚子痛的恶搞版《后出师表》,众多网友纷纷惊叹不已。诸葛亮的原文本来文质彬彬、情真意切,可换了个说法却完全变味:“如今,百姓很穷,兄弟们很累,但是架是一定要打的。出去收拾别人和等着别人来收拾咱们,费用是相同的,不抓住机会出去干仗,却想在益州这烂地方和人家相持?实在是脑残到了无可救药!"
如此雷人文章,却受到众多网友们的追捧。有人戏称看到这篇白话版虽个别用语不够文明,但作者对原版中话语拿捏堪称精准,希望找范伟演绎一下才更妙!但对此类恶搞,也有网友提出了不同看法,网友“尊重文化骂”道:混账!皓首匹夫,一派胡言,有辱忠义之道。除了文言文,许多唐诗宋词也遭遇厄运:“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举头望明月,月亮也走光!”之类的恶搞古诗满天飞。公司职员王颖在自己11岁儿子的手机短信中发现这首诗时,哭笑不得,她无奈地对记者说:“比起恶搞的文言文翻译,这些古诗似乎更加过分。”
时下恶搞古文似乎成了一种趋势,目前在网上流传的,除了这篇惊世骇俗的《后出师表》,还有恶搞版的《病梅馆记》《将进酒》《扁鹊见蔡桓公》等,博眼球之余让众人狠狠地欢乐一把。
对这样恶搞古典文学的现象,文学评论家李星感到十分痛心,他觉得,这种行为把我们优秀文化精神产品给世俗化了。那些中国传统文学的名篇,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说一字千金。它们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脉,当代青年应该尊敬先人一样尊重这些名篇,绝不能以不严肃的态度来亵渎这些文化经典。如今的年轻一代,受了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思想影响,总想把庄严神圣的东西拉下神坛,以显示自己的智慧,他们无非是想寻找心灵上的的刺激和愉悦,这种思想很不可取。我们在教育下一代时,一定要抱着虔诚态度,不仅要学习那些文学名篇的文字技巧,更要学习其中的精神内涵,要像尊重父母祖先一样尊重它们。
6. 尊重传文化,发扬中华民族固有精神,让我们的“灵魂”屹立在世界的正中央散发饱含五千年的风霜雨雪的中华民族之光!
一个不懂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而不懂历史的人永远摆脱不了愚昧。历史是科学,历史题材的影视必须尊重科学。“戏说”历史,实则戏说我们这个民族。文艺家,特别是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家、编剧者,应当正确对待历史,多读点历史,去无知,忌浅薄,戒浮躁,对历史负责,对读者或观众负责,努力创作出精品来。
近20年来,我国以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可谓盛矣。其中,又以清史的影视剧独占鳌头。如《努尔哈赤》、《两宫皇太后》、《火烧圆明圆》、《宰相刘罗锅》、《戏说乾隆》、《雍正王朝》、《一代廉吏于成龙》、《康熙微服私访》、《天下粮仓》、《康熙王朝》等,都属清代重大题材而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些名目繁多的影视剧纷纷登上荧屏或银幕,走进千家万户,遂成铺天盖地之势,如一股股五彩缤纷的“历史大潮”,将沉寂的历史时空搅得热闹非凡,堪称是我国文化生活的一大奇观。
【点睛】漫画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和写作,一般要做到以下四个步骤:一是要读懂画意、画旨。考生在作文之前,要先仔细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和图中文字。二是要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三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揣摩画中之话和话外之音。联想和想象不但可以加深对画旨的理解,且能获得大量写作材料。四是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画旨,综合构思成文。考生要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一般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分析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