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00 KB
  • 2021-06-05 发布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 年级 语文 科目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共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2.请把选择题答案按顺序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请注意卷面的整洁和美观。‎ 第Ⅰ卷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16分,每小题2分)‎ ‎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遒(qiú)劲 遏(è)止 彷徨(huáng) 橘(jú)子洲 B. 彳亍(chì chù) 颓圮(tuí pǐ) 瓦菲(fēi) 逢孙(féng)‎ C. 惆怅(chàng) 稠(chóu)密 火钵(bō) 佚之狐(yì)‎ D. 凌侮(wǔ) 漂泊(bó) 峥嵘(róng) 笙箫(shēng)‎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把握查多音字、形声字、生僻字的读音的能力。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词语读音。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B项,“逢孙”的“逢”读音改为“páng”,逢孙,复姓。春秋有逢孙氏。‎ 故选B。‎ ‎【点睛】考查字音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万户候 祥和 寥廓 激扬 B. 漫朔 长篙 百舸 挥斥 C. 忤逆 榆荫 愁怅 斑澜 D. 火钵 保姆 凄婉 耀眼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A项,“万户候”改为“万户侯”;‎ B项,“漫朔”改为“漫溯”; ‎ C项,“斑澜”改为“斑斓”;“愁怅”改为“惆怅”。‎ 故选D。‎ ‎【点睛】形近字的区分:在平时学习中要观察偏旁,有些可以通过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形近字的偏旁、意义和读音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同音字,这是都是使用中经常混淆的字,要正确书写这些汉字,就要做到平时多留心,书写时仔细体会它们的差别。‎ ‎3. 对《再别康桥》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然别离时那富于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B. 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C. 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悠然的心境。‎ D. 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C诗人的心境并不是“静默、悠然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分析综合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 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 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 校庆在即,学院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此题用反选排除法去做。‎ B项,“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快乐的人性化服务”错误,搭配不当,“创造……人性化服务”不搭配,在“快乐”前加“提供”;‎ C项,“这种感冒新药……80%反映确实有疗效”错误,偷换主语,第一句“这种感冒新药”还未叙述结束,就换成“80%”作主语;此外,“80%”表意也不够明确。全句可改为“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的患者反映这种感冒新药确实有疗效”。‎ D项,“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错误,句式杂糅,可将最后一句改为“以使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故选A。‎ ‎【点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5. 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上华山的高峰后,游客们心情十分兴奋,他们居高临下,指点江山,赞美着眼前的大好风光。‎ B. 综观戴望舒的所有诗作,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诗风可谓迥然不同。‎ C. 徐志摩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的和谐融合,在《再别康桥》中,情与景结合得 如漆如胶。‎ D. 阅读诗歌、体味诗歌,对于提升人生的质量、丰富人生的内涵,无疑具有不可理喻的重要意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用错对象;如漆如胶:像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用错对象;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做这类题目,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建筑是凝固的诗: ; 。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 , 。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④③‎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这类题,注意理清各句之间内在逻辑关系。‎ ‎7.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且贰于楚也 贰:两次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伴 C.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略微 D. 越国以鄙远 鄙:以……为边邑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 A项,句意为: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贰:有二心。‎ B项,句意为:(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陪:增加。‎ C项,句意为: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微:假如没有。‎ D项,句意为:越过别的国家把远方当做边界。鄙:以……为边邑。‎ 故选D。‎ ‎【点睛】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一定要以熟悉课本为前提。课本的注释要认真看,课后的练习要认真做。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积累词语,并能举一反三,灵活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8.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B. 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 D.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C项,应解释为:况且君主(您)曾经被晋国国君施以恩惠。所以选C。‎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阅读理解 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下面题目。‎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9.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 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 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 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10. 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 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 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 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 项,“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错误,和“主动被动”无关,诗歌的内容是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由这层去理解的话,我们就能够发现这首诗中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道理,世间主客体本来就是相对的,宇宙万物原本就是互相依存,息息相关的。故选B。‎ ‎【10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A ‎ 项,“人生悲哀”错,表现了陌生人间因偶遇而产生的相知相惜的缘分。从叙事话语的角度看,诗中的人称是不定指的,它泛指对现实生活中的片段进行素描,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可贵情境。从叙事视角来看,叙事者所讲述的梦境则代表了失意境况中的希望。故选A。‎ ‎(二)文言文阅读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1. 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C.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D. 失其所与,不知     所与:结盟。‎ ‎12.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见:拜见。‎ B.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然而。‎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尝:曾经。‎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唯:只有。‎ ‎13. 下列各项中“子”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 A. 吾不能早用子 B. 子亦有不利焉 C. 子犯请击之 D.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14.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共其乏困 ‎ ‎(2)焉用亡郑以陪邻 ‎ ‎(3)秦伯说,与郑人盟 ‎【答案】11. D 12. D 13. C ‎ ‎14. (1)共同供,供给 (2)陪同倍,增加 (3)说同悦,高兴 ‎【解析】‎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D项,句意为:失去了自己同盟者,真是不明智。所与: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翻译为同盟者。‎ 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 D项,句意为: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唯:希望。‎ 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我们会遇到我们没见过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A项,子:你,您。‎ B项,子:你,您。‎ C项,子:狐偃(约公元前715年—公元前629年),姬姓,狐氏,字子犯。是晋文公的舅舅。‎ D项,子:你,您。‎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1)句意为:提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共:通“供”,供给。‎ ‎(2)句意为:哪里用的着消灭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陪:通“倍”,增加。‎ ‎(3)句意:秦穆公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说:通“悦”,高兴。‎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三)课外阅读 ‎ 山林之晨 雨,忽急忽缓、忽飘忽洒地下了一夜,终于在黎明即将来临的时候,悄然停了。就在这迷蒙的早晨,我信步踏上了家乡的小路。‎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芳香,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的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炼。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真可谓“      ”呀!‎ 山林中的小歌唱家——小鸟,倏地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上抖落了身上的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歌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或许是因为“       ”的缘故吧,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诗、如画、如幻。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一幅典雅清秀的山水画。‎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脸上白色的轻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脱去白色的纱裙,换上了橘黄色的缀着珍珠的衣裙。那珍珠太小了,又太多了,有的地方是亮晶晶的一片,折射着一抹阳光闪动着美丽的光泽。我不由自主地注目凝望,看着看着,群山已悄然无声地穿上了深绿色的长裙,霞光围绕着她美丽的身躯,为她镀上一圈金色的光晕……‎ 露珠也似乎惊诧于眼前的景色,悄悄地溜到别处游玩去了,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痕迹,湿湿的,润润的。透过枝叶的间隙,霞光执拗地照在我的脸上身上。此时,山林上空的晨雾已不见了,而山林之中,却流动着烟波。薄薄的一层,长长的一缕,浓浓的一团,我似乎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禁陶醉了。这时,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来,望着这阳光的恩赐,心里滴起一种压严、圣洁的感觉。恍惚之中,我似乎也成了花丛中的一朵,草中的一株,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空中自由飞翔。‎ 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之中,我感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欢呼。哦,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些呢?只要深深地吸一口这新鲜的空气并在心里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就足够了!‎ ‎15. 选择恰当的诗句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A.鸟鸣山更幽  B.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C.道狭草木长 朝露沾我衣 ‎16. 作者在这迷蒙的早晨欣赏了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作者___的感情。‎ ‎17. 本文语言优美,联想和想象也是一大特色,阅读第6自然段,把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句子画上“_______”,并写一写这样表达的好处。‎ ‎18. 作者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山林之晨的景物,全文洋溢着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真情实感。 ‎ ‎19. ‎ ‎“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之中,我感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欢呼。”作者想说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简单地写一写。 ‎ ‎【答案】15. CA 16. (1). 露珠 (2). 小鸟 (3). 晨雾 (4). 群山 (5). 对大自然无比喜爱 ‎ ‎17. 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把“庄严、圣洁的感觉”具体化了,写出了作者陶醉其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 ‎18. (1). 拟人 (2). 比喻 ‎ ‎19. “恍惚之中,我似乎也成了花丛中的一朵,草中的一株,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空中自由飞翔。”示例:在这如梦如幻的仙境中,我陶醉了,我就是一位仙人,我是这里的主人,我爱你,山林之晨。‎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文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题将诗文放在句子中考查诗文合不合语境,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弄清诗文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具体分析所引用诗文合不合语境。‎ C项,“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意思是“草木萋萋,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冷冷,打湿了我的粗布衣裳。”符合“那些圆圆的、亮亮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的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炼。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语境。‎ A项,“鸟鸣山更幽”,意思是“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符合“或许是因为……的缘故吧,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语境。‎ 故选C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那些圆圆的、亮亮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的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炼”,即露珠;“山林中的小歌唱家——‎ 小鸟,倏地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上抖落了身上的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歌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即小鸟;“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诗、如画、如幻。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一幅典雅清秀的山水画”,即晨雾;“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脸上白色的轻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脱去白色的纱裙,换上了橘黄色的缀着珍珠的衣裙……”,即群山。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家乡早晨的喜爱之情。‎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第六段联想想象的句子是“恍惚之中,我似乎也成了花丛中的一朵,草中的一株,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空中自由飞翔”,通过联想想象,“这时,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来,望着这阳光的恩赐,心里滴起一种压严、圣洁的感觉”,把此时庄严的感觉想象具体化,写出了作者陶醉家乡早晨山林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那些圆圆的、亮亮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的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烁”,比喻手法,把露珠比作“珍珠”“星斗”,形象生动的写出露珠的晶莹剔透;“山林中的小歌唱家——小鸟,倏地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上抖落了身上的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歌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拟人手法,把小鸟拟人化,比作“歌唱家”,写出小鸟鸣叫的婉转悦耳;“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脸上白色的轻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脱去白色的纱裙,换上了橘黄色的缀着珍珠的衣裙……”,拟人手法,把群山拟人化,比作“维吾尔族少女”,写出霞光退去群山的真面目。‎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这一考点主要考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之中,我感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欢呼。”作者对家乡早晨的露珠、小鸟、晨雾、群山、空气等等,满是赞美和喜爱,情不自禁要在美景如画的山林高歌,歌唱山林之美,歌唱心情的愉悦,可以围绕作者的情感和山林之景来续写。‎ ‎【点睛】关于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第Ⅱ卷 (共50分)‎ 三、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5分)‎ ‎20.《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鲁国史官______所作,又名___________,亦有人认为它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史书,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史散文的典范。‎ ‎【答案】 (1). 《左传》, (2). 春秋, (3). 左丘明, (4). 《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5). 编年体。‎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点睛】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四、原文默写(每空1分,共9分)  ‎ ‎21.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3)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 ‎(4)晋侯、秦伯围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___________,不仁;__________,不知;___________,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答案】 (1). 鱼翔浅底 (2). 万类霜天竞自由 (3). 到了颓圮的篱墙 (4).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5). 以其无礼于晋 (6). 且贰于楚也 (7). 因人之力而敝之 (8). 失其所与 (9). 以乱易整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竞”“颓圮”“篱”“笙箫”“敝”的书写。‎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五、文言文翻译(每句2分,共6分)‎ ‎2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 ‎(2)夫晋,何厌之有?‎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答案】(1)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一定很困难啊。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3)​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解析】‎ ‎【分析】‎ ‎​‎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 能力。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注意(1)“鄙”,意动用法,把……当做边界;“焉”,为什么;“陪”,增加。(2)“厌”,满足;“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有什么满足的呢。(3)“阙”,削弱;“唯”,希望;“图”,考虑。‎ ‎【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六、作文(3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痕 迹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 请以“成长的痕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和套作。‎ ‎【答案】【例文】‎ 回望成长的痕迹 一次放假回家,母亲正好还在外面上工,于是我就到她打工的地方要钥匙。母亲打工的地方是在一个介于船和岸之间的地方,母亲要做的就是从货船上挑卸东西。每天母亲都会来来往往于这两边,行走在只有一尺宽、几米长的桥板上。河边堆积了许多垃圾,在烈日的烘烤下,散发着阵阵的恶臭,再加上四周没有风,这种恶心的感觉使我有点吃不消。 ‎ 我用双手捂住鼻子,快速地向母亲的方向跑去,希望早点远离这龌龊、肮脏的地方。 ‎ 我看到了母亲,可是却停下了脚步,这就是我的母亲啊!我的心跳在加速!母亲正在把船上的东西往岸上挑。我发现母亲是其中唯一的女性。我真的不知道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 母亲每挑完一趟,就会到记账的人那里领一根筷子,作为担数的计算,每一根才一块钱。因为负载过重而压成了月牙形的扁担,压在母亲的肩头,一个为了儿子在外能好好生活,安心学习,宁愿自己在这个地方吃苦受罪的我的母亲的肩头。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但是我没有,我不想在这里让母亲看见我的眼泪。 ‎ 不过,谢谢您,我亲爱的母亲,是你让我在回望成长的酸甜苦痛中找到了奋发的动力;谢谢您,我可敬的母亲,是您让我在抚摩人世沧桑中懂得了努力的方向。此刻,那模糊却又熟悉的身影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印在了我的心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话题作文的能力。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 ‎【审题】首先,抓住关键——痕迹;其次,明确限制——成长,即以成长为背景;再次,选材——自己经历的事件或其他人对自己的人生影响,也就是这个或这些人事给自己的启示、影响,对自己人生指导等。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可以从个人的角度撷取生活的一朵浪花,写一个人或一件事对自己的影响。也可以放开视野,剪辑历史的点滴组接成一幅画卷。关键是要以成长过程为背景,紧扣“痕迹”,写出对自己心灵产生影响和启迪的人、事、物,写出你划过心底的印记。而这印记,将会伴随你成长,在你的生命中熠熠闪亮,它是前进的马达,是抚平你心灵褶皱的手掌。‎ ‎【立意】回望岁月的痕迹;难忘成长的痕迹;成长的痕迹之那一年、那个人;成长的烙印等等。‎ ‎【结构】标题切合题意《回望成长的痕迹》,记叙自己打母亲打工的地方拿钥匙的经历,自己嫌弃这个肮脏的地方,远远看到母亲,“母亲正在把船上的东西往岸上挑。我发现母亲是其中唯一的女性”,一瞬间对自己震撼很大,人的成长也许就是一瞬间懂事很多。最后强调对自己的影响“是你让我在回望成长的酸甜苦痛中找到了奋发的动力”“是您让我在抚摩人世沧桑中懂得了努力的方向”,这就是子女的奋斗动力吧。‎ ‎【素材】1.不知道为什么,我忘记了这个时候来这岸边的目的,静静地木讷地站立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母亲,心中的那股流泪的冲动越发的强烈。回望以前,每次放完假回校的时候,母亲都会从口袋中掏出许多褶皱的钱还有一些硬币塞给我,而我每次都会把那些“讨厌”的硬币悄悄地放在家里。 ‎ ‎2.想着想着,一股热流顺着我的脸颊慢慢地流了下来。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只剩下一个清晰的身影依旧在船与岸之间来回地走着。一下子我觉得自己太不懂事了,太对不起母亲了,太不了解母亲在家里的含辛茹苦了。想想自己对一角钱的鄙视,那不是在鄙视我可亲的母亲的劳动吗?母亲呀,请您原谅儿子的不懂事吧,原谅您的儿子在十七岁的生命书页上才真正地读懂了你,读懂了你的艰辛,读懂了你的世界。您在用生命和青春为儿子铺就一条通向未来的路,不计回报,不计得失,只求自己的儿子在外能有出息,学习成绩能好。而我?想想自己的可怜的成绩,我能保证完成她的期望吗?‎ ‎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看那些一角钱的硬币特别地碍眼,觉得那是身份低微的象征,是生活窘迫的暗示,总是固执地认为只有落魄、失意的乞丐才会看重这一角钱的价值。每次买完东西,口袋里总是会有一些一角的硬币,每次我都是随意的弃置一边,不理不顾。久而久之,那些硬币越积越多,正如我对它的厌恶和鄙视一样,越来越觉得一角钱太碍眼。在学校里我从来不用,每次放月假时就把它们如数带回家。‎ ‎4.母亲在长长的桥板上来回地挑着东西走着,没有发现我就站在岸边。她在那发着咯吱声的桥板上每走一步,伴随着她的轻微的哼声,桥板就会很有节奏地随之摆动,一上一下。我分明看见了母亲的汗珠,我分明看见了母亲的白发。这就是我的母亲,曾经年轻的母亲,在生活的重压下渐渐地老去,岁月的风刀在她的额头已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一刻才发现,在岁月的流逝中,母亲慢慢老了!‎ ‎【点睛】写话题作文的注意点: ‎ ‎1、话题作文范围宽泛,但不是无范围,在行文时如果扣话题不紧,或摒弃话题,另起话题,就是走题。 ‎ ‎2、确定主要内容,突出中心。如话题作文“成长”,可写成长中的喜悦,也可写成长中的烦恼,可以将一方面作为另一方面的衬托,但不能同时写两方面。如果侧重后一方面只写生活中喜悦、烦恼,而脱离了“成长”的主题,或是一部分写成长一部分写喜悦、烦恼,两者并重,就会造成两个中心,使中心不突出。 ‎ ‎3、以“××”为话题,“××”并不一定是题目。要可以根据所给话题,自己确立一个和主题有直接联系或间接联系的有特色的标题。 ‎ ‎4、不限文体,并不是没有文体。考生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要把文章写成这种文体,不能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 ‎5、复制话题(“克隆”原材料)。 ‎ 在写作中不能引发新的议论,展开新的联想,讲述新的故事,抒发新的感情,而只是在原处饶圈,列举与话题相同或十分相近的材料或事件,没有什么新的内容,不能写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原地徘徊”显然也是写作的大忌。 ‎ ‎6、思想感情格调低。话题作文虽不明确限制思想感情的发挥,但低调的、颓废的思想感情终是不好的。我们应像孔雀开屏一样,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当然也不是要求同学唱高调,这同样是不可取的。只是希望大家不要表达不正确、不健康的思想感情。‎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