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96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东山学校 2020 年高二 10 月月考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2 道小题。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 Richard Lehan 在其所著《文学中的城市》中,将“文学想象”作
为“城市演进”利弊得失之“编年史”来阅读。在他看来,城市建设和文学文本
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阅读城市也就成了另一种方式的文本阅读。
这种阅读还关系到理智的以及文化的历史:它既丰富了城市本身,也丰富了城市
被文学想象所描述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极力理解并欣然接受的“北
京”“上海”或“长安”,同样也是城市历史与文学想象的混合物。
讨论都市人口增长的曲线,或者供水及排污系统的设计,非我辈所长与所愿
﹔我们的兴趣是,在拥挤的人群中漫步,观察这座城市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
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保留想象与质疑的权利。关注的不是区域文化,而是都市生
活;不是纯粹的史地或经济,而是城与人的关系。如此兼及“历史”与“文学”,
当然是我辈学人的学科背景决定的。
关注“文学的城市”,必须兼及作家、作品、建筑、历史、世相、风物等,
在文化史与文学史的多重视野中展开论述。如此“关注”,自然不会局限于传统
的“风物记载”与“掌故之学”。对城市形态、历史、精神的把握,需要跨学科
的视野以及坚实的学术训练;因此,希望综合学者的严谨、文人的温情以及旅行
者好奇的目光,关注、体贴、描述、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这一个”城市。
谈到都市,我一再坚持,必须把“记忆”与“想象”带进来,这样,这座城
市才有生气,才可能真正“活起来”。把人的主观情感以及想象力带入都市研究,
这个时候,城市才有了喜怒哀乐,才可能既古老又新鲜。另一方面,当我们努力
用文字、用图像、用文化记忆来表现或阐释这座城市的前世与今生时,这座城市
的精灵,便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驰骋想象”,这个让历史学家深感头痛
的话题,很可能在文化史家那里如鱼得水——解读诸多关于北京的“不实之辞”,
在我看来,意味无穷。因为,关于城市的“集体记忆”,不管虚实真假,同样值
得尊重。
关于都市的论述,完全可以、而且必须有多种角度与方法。就像所有的回忆,
永远是不完整的,既可能无限接近目标,也可能渐行渐远——正是在这遗忘(误
解)与记忆(再创造)的巨大张力中,人类精神得以不断向前延伸。记忆不仅仅
是工具,也不仅仅是过程,它本身也可以成为舞台,甚至构成一种创造历史的力
量。
既然我们对于城市的“记忆”,可能凭借文字、图像、声音,乃至各种实物
形态,今人之谈论“都市想象”,尽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言的建筑、遥远的
记忆、严谨的实录、夸饰的漫画、怪诞的传说、歧义的诠释……所有这些,都值
得我们珍惜,并努力去寻幽探微深入辨析。
- 2 -
因而,在对都市的解读中,可以是正宗的“城市研究”,也可以是“文学中
的城市”﹔可以兼及古今,也可以比较中外;可以专注某一城市,也可以是城城
联姻或城乡对峙;可以阐释建筑与景观,也可以是舆论环境或文学生产;可以侧
重史学,也可以是艺术或文化。一句话,只要是对于“都市”的精彩解读,不讲
家法,无论流派。
(摘编自陈平原《文学的都市与都市的文学》)
材料二
城市文学研究,有一个学科归属问题亟待解决。我们是将它归入传统文学研
究,作为传统文学学科的一个分支,还是将它归入城市学这门学科?对于第一种做
法,我的看法是,因为它受到了文学研究之内各种规则的制约,并且缺乏一种对
等相通的经验上的把握,所以很难真正进入到文学价值评判领域,也难以与其他
学科发生对话关系。一种针对城市文学的外部研究可能要更为有效,因为它的视
野更大,也能够在时代精神的符号表征与文学形式之间看出隐秘的联系。城市学
范畴内的城市文学研究,使得叙事演变与精神历史的共鸣和互证得以成立。目前
我们对城市学本身的理解还存有一定的问题。城市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学子
嗣,换句话说,在传统学科里面增加一些城市视角,以此应付分散的文学中的城
市经验、社会学中的城市问题,以及历史学中的城市主题,这样的“城市学”可
能很难称之为一门自足的学科。真正的城市学有着它自己的问题域和方法论,并
且,唯有在这样一种问题域之内加以观照,在这样一种独有的方法论的统摄之下,
城市学才能够兼容其他传统学科,才能触及到这门学科所要处理的对象的本质。
在这一点上,将城市文学研究列为城市学的子题是没有疑义的。
中国文化有着强大的乡土文明传统,城市一直是被诅咒的对象,甚至是被删
除的对象。一种城市经验的出现,在文学这个范哮内,势必分裂为两种不同倾向,
对于作家来说,这种独特经验,是青年一代的写作者必须去关注的,因为他们恰
恰生活在此,像年长一代作家那样,本能地去书写乡土经验的东西,对年轻一代
作家来说,已经不再可能。
而对于城市学研究者来说,他们所要处理的对象就更为复杂,他们既要思考
诸种城市经验元素,以便将它向认知提升,还要面对已然被塑造了的文学中的城
市经验形态。经验走在前面,而判断总是滞后,但城市学的研究和城市学的评论
也不能过于滞后,它应该跟上来。
(摘编自张柠《城市经验和城市研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城市作为阅读对象也是城市建设的一种方式,研究者通过不断还原历史真
实,去除误解,从而丰富对城市的读解,也就丰富了城市本身。
B. 关注“文学的城市”,是在传统的文学史叙述中,加入新的元素,从关心文化
的整体发展,到关心区域文化,对国家东西南北的文学版图有细致的研究与挖
掘。
C. 通过跨学科研究,在诸如文学、历史、社会等传统学科里面增加城市视角,以
整合分散在各学科领域里的城市研究课题,是城市学得以成立的关键。
D. 中国文化有重乡土轻都市的传统,当代的城市学研究者既要思考自身的城市经
验,也要面对被传统塑造了的城市经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研究城市文学,可以借助政治、地理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用数据、图表进行科
学论证,但并非必需,研究成果一定要有对“人”的关切。
- 3 -
B. 传说明朝营建新都时,刘伯温为制服恶龙,将北京城设计成八臂哪吒的形状,
这可以作为解读北京的素材,应该为研究者珍视。
C. 城市文学研究不应作为传统文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是因为它的视野更大,突破
了文学研究内部各种规则的制约。
D. 青年一代作家生活在城市之中,出于本能地去书写乡土经验的作品、像传统一
般诅咒城市,已经不再可能。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城市文学研究对象的一项是( )
A. 张岱《陶庵梦忆》 B. 陶渊明《桃花源记》
C. 老舍《骆驼祥子》 D. 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 在材料一中,作者提到了将“记忆”“想象”带入城市研究具有哪些作用?(4
分)
5. 请根据材料内容,说一说城市学与城市文学研究的关系。(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父亲和我的时代(节选)
杨遥
①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
一下视频。我欣喜父亲终于有变化了,赶忙加上他的微信,打开发来的视频。父
亲在施肥,他穿着脏兮兮的蓝色中山装,头上脸上都是土,不多的头发被风扬起,
上面沾着碎草屑。他施的肥黑乎乎的,父亲捧着一捧,用我们老家的方言说;“这
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视频
中的父亲样子很认真,像背课文的小学生。因为他的认真,方言听起来特别生硬、
难听。
②原来父亲让我转发这样的内容。看架势,他要卖啥农产品了。
③现在父亲竟要做微商了,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想起微信圈里被我屏
蔽掉的那些卖东西的朋友,做微商一定很难,怎样能让别人信任你,买你的东西?
我们镇坐落在山西中北部,一半盆地,一半山丘。人们在盆地种些玉米、高梁等
大田作物,山坡上种谷子、荞麦、胡麦、豆类等小杂粮,没啥特别的东西,谁买
呢?而且想到父亲邋遢的样子,如果被朋友们看到……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
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他不适合干这个。
④没想到到了晚上,父亲在微信里问我:“怎么没有看到你转发的视频?”我
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父亲,便索性装作没看见他的信息。侥幸地想,父亲刚用微信,
大概不太熟悉它的功能,能糊弄过去;或者,他能猜测到我的想法,不再问。但
是第二天一早。刚打开手机,就窜出父亲的微信。他还是问怎么没有看到我转发
的视频。没办法搪塞了,想到父亲的执拗,便不情愿地转发了。
⑤到了傍晚,父亲的微信又来了,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这么频繁地联系
过。这次他是来批评我的,他说朋友圈要互动,你不回复别人的留言,人家就不
会给你点赞、留言了。
⑥过了几天,父亲又给我打来电话,很认真地说需要帮他一个忙。我对父亲
的电话已经有些头疼了,我情愿他问我要一些东西,哪怕贵些也不怕。现在他这
样认真和我说话,我预感不大好。果然,父亲说:“你在外面工作,认识的人多,
拉我进你的几个微信朋友群。那里面肯定有许多人需要绿色食品。”我一听头大了,
- 4 -
怎么能把父亲拉进我的微信朋友群呢?便回绝道:“拉不进来,进这些群都要群主
审核。”父亲不死心地问:“你和他们说一下不行吗?”我说:“人家都是搞文艺的。”
父亲叹口气,挂了电话。拒绝了父亲,我心里有些不安,想父亲这样着急是不是
缺钱?便给他微信转账发去个大红包。父亲打都没有打开,回复说他不缺钱,这些
年挣的钱连他死后打发也够用了,只是想让我多帮他做宣传,多帮他加一些微信
好友。
⑦芒种过后十多天,父亲又发来他的视频。他在锄草。这次他脱下长衫了,
却换了件穿过很多年的湖蓝色半袖衫,当初那鲜亮的湖蓝早已褪去,变得发灰,
像湖水被大面积污染了。
⑧父亲满脸的胡子和头发连在一起,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我
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总是让我转发他邋里邋遢的视频,便索
性关掉朋友圈。
⑨一日有同学问,乡下可有绿色农产品?忽然想到有次父亲好像谈到在种什么
“羊粪小米”,给他打电话。父亲的手机意外地占线,等了好长时间,才把电话打
进去。我问父亲能不能买下好小米。父亲大概没有想到我问小米,有些意外,马
上回答:“新米刚下来。今年咱家种的是羊粪小米,完全没污染,口感特别好。”
我找到父亲的微信朋友圈,让同学们看视频,但没有告诉他们这是我的父亲。
⑩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几天过去,谷
子已经冒出一截儿。然后父亲锄草、施肥,施的是羊粪肥。长出谷穗了,刚开始
手指头肚那么大,慢慢变成狗尾巴那么大。突然长出虫子了,父亲对着镜头说:“我
们不打农药。”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刷谷
穗的时候,父亲的脸拼命往上凑。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虫子。他抬
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谷子地一眼望不到尽头。
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那天帮
父亲卖了五十斤小米。第二天父亲告诉我已经快递发货了。他对我说:“你认识的
人不一样,以后有机会多给我介绍啊!”
⑪没几天,一位西藏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我有些诧异,他这么快就和我联
系?没想到他开口就说:“你介绍的米贵,熬上不好喝。”我心里咯噔一下,赶忙说
给他问一下。我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听完后说:“放心,我还能让你丢脸?”几天
后,西藏的朋友又打来电话,他说:“我错怪你介绍的那位卖米的大爷了,是我们
这儿的水有问题。以后我就吃他家的小米。”我不清楚父亲怎样处理的,忙去问。
父亲说“咱的米能有啥问题,我自已种的还不知道?肯定是他的水出了问题。我给
他又寄了三斤小米,同时寄了三瓶矿泉水。我告诉他说你熬的米不好喝,可能是
水的问题,这次你用矿泉水熬上,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
题。”父亲笑了一下:“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水土,他们那儿和咱们的水土不一
样。一用矿泉水熬上,他就告诉我好喝。”我心里叹服父亲能想到这么个点子。说
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父亲说:“我不光卖小米,还有核桃、蜂蜜、酸
枣、荞麦、胡油、土鸡蛋。需要啥有啥,质量绝对没问题。”
(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5 -
A.父亲要“我”加他微信,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帮他宣传农产品,这些情节暗示
父亲有变化了,懂得了用新媒体卖农产品的便利好处。
B.“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没转发的主要原因
是“我”推测父亲推销的农产品没有销路,转发也没用。
C.“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这既写出了父亲田间劳作时的“邋里邋
遢”形象,也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
D.文章写的虽是父亲推销农产品的小事,但微信朋友圈、视频转发、快递发货等新
事物的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反映了农村的新变化。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他不适合干这个”到“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形成叙事转折。
这变化的,背后,显示出“我”对父亲做微商的认可。
B.父亲发来的前两段视频,都是展现了他在忙活农活儿的情景,但文章描写侧重点
的选取有所不同,收到了“同中有异”的表达效果。
C.先写西藏的朋友怪“羊粪小米”不好喝,再写认可父亲的小米好喝,最后通过父
亲叙述交代背后原委,这种插叙有利于凸显父亲形象。
D.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既是文章中的叙述人,起到串联情节作用;又是
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对父亲形象起到重要衬托作用。
8.本文第四段细致描写了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的情景,有
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9.有人评论说本文中“父亲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新时代特色”,对此你是如何理
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
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
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
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
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
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
臣之辛苦,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愿陛
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
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
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
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
《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 6 -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
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
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
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 zhēng,淳厚。③谯周:人名。
10.下列各项中对原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具清慎/弗之劾也/密有オ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乃迁汉
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B.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オ/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
援/乃迁
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C.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乃迁汉
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D.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オ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乃迁汉
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始,是东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个年号,这也是东晋的第一个年号。
B.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
C.服阙,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阙。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
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出,为京官外调。《张衡传》中有“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
的门
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
职”;
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服丧期满后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
忠
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
上
告,司吏因为他在温县做官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 7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2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三十年前好用工
吴澄①
三十年前好用工,男儿何者为英雄?
世间有事皆当做,天下无坚不可攻。
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
拳拳相勉无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工。
(注)①吴澄(1249—1331),字幼清,江西崇仁人,元初学者。弟子甚多,
从学者不下数千百人,平时结草庐而居,人称草庐先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诗题源自孔子“三十而立”,诗人刚刚到三十岁,思想开始成熟,已具有独立的
见识。
B. 首联即开宗明义,并用设问的句式总起下面的诗句,设问的方式能引起读者的
深思。
C. 中间两联提到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培育积累,是绝难
办到的。
D. 全诗首尾照应,语言平实,态度真挚,表现出了老师对学生殷勤勖勉的深情。
15. 在诗人看来,成为英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 6 分)
16.(1)《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天色已晚,
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
节。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
是: , 。
(3)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陈情表》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
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一位西方学者总结说:“一部西方小说史,就是一部不断淡化英雄的历史。”
此话不仅对小说而言,也可以理解为对整个西方文学发展历程的总括:那正是一
- 8 -
个脱离圣雄豪杰的神话传奇、不断向平民生活靠拢的过程。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学
又何尝不是如此。明代“四大奇书”中,《西游记》说佛论道,离世俗生活甚远,
可以 。《三国演义》讲说纵横捭阖的帝王将相,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令
人不免脖子发酸。至《水浒传》讲说民间英雄豪杰的传奇,已经向市井读者大大
跨近了一步,不过打虎的武松、拔杨的鲁智深,到底还是身边难觅的超人。至世
情小说《金瓶梅》,则开长篇小说专写市井人物的 ,读者在书中常能发
现 的影子,却再难见割据的雄主、超凡的英雄——作者视点放得越低,文学
进步的脚步就越大。这可能就是学者把《金瓶梅》推为“白话小说 ”甚至是
“真正的小说”的重要原因吧。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按下不表 先例 下里巴人 分水岭
B. 存而不论 先河 左邻右舍 里程碑
C. 按下不表 先河 下里巴人 里程碑
D. 存而不论 先例 左邻右舍 分水岭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三国演义》讲说纵横捭阖的帝王将相,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不免脖子发
酸。
B. 《三国演义》讲说帝王将相的纵横捭阖,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不免脖子发
酸。
C. 《三国演义》讲说帝王将相的纵横捭阖,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令人不免脖
子发酸。
D. 《三国演义》讲说纵横捭阖的帝王将相,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令人不免脖子
发酸。
19.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可怜的妈妈,”箍桶匠说,“你不知道我多爱你。——还有你,我的儿!”
C.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乐园——除非
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D.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
——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植物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每个植物都具有全能性,整个植物体就是个松
散的联合体,不像动物那样①______________。所以,即使植物失去了大多数组
- 9 -
织后,②________________,所谓“枯木逢春”就是这个道理。理论上,只要有
一个植物细胞存活,③_________________,但这对环境条件要求非常高,必须让
这个细胞在试管里慢慢分裂,直到可以分化出根茎叶。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其中三个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
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6 分)
①目前,美国累计确诊人数和累计死亡人数都双双位居全球首位。②美国各
州都进入“重大灾难状态”。③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特朗普及其团队虽仍不时“甩
锅”,④但终究不得不正视“抗疫是一场艰难持久战”,⑤要将更多精力放在应对
疫情这件攸关亿万人性命的大事。⑥在这种情形下,集中精力认真防疫,淡化“甩
锅意识”和侥幸心理,⑦才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遏制疫情蔓延,减少伤亡和损失,
⑧并为最终找到彻底战胜疫情的方法,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今年国庆节和中秋节双节合一,万家团聚,普天同庆。利用这个难得的疫后
长假,人们返乡探亲,沐浴家风,感受亲情。
常言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
国家的“家”。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
身。”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 10 -
东山学校高二 10 月月考试卷语文参考答案
1.D A 项,“研究者通过不断还原历史真实,去除误解”错误,根据原文“关于城市的“集体
记忆”,不管虚实真假,同样值得尊重”“正是在这遗忘(误解)与记忆(再创造)的巨大张
力中,人类精神得以不断向前延伸”可知不一定要还原历史真实,去除误解,真假历史,存
在误解,更能丰富对城市的读解。B 项,“是在传统的文学史叙述中”错误,根据原文“自然
不会局限于传统的‘风物记载’与‘掌故之学’”可知关注“文学的城市”,不一定局限在传
统的文学史叙述中。C 项,“是城市学得以成立的关键”错误,根据原文“在传统学科里面增
加一些城市视角,以此应付分散的文学中的城市经验、社会学中的城市问题,以及历史学中
的城市主题,这样的‘城市学’可能很难称之为一门自足的学科”可知即使满足选项中的条
件,城市学也难以成立。
2.C C 项,“是因为它的视野更大,突破了文学研究内部各种规则的制约”错误。根据原文“因
为它受到了文学研究之内各种规则的制约,并且缺乏一种对等相通的经验上的把握,所以很
难真正进入到文学价值评判领域,也难以与其他学科发生对话关系”可知,将城市文学研究
不应归入传统文学研究是因为它受到了文学研究之内各种规则的制约。根据“一种针对城市
文学的外部研究可能要更为有效,因为它的视野更大,也能够在时代精神的符号表征与文学
形式之间看出隐秘的联系”可知,“它的视野更大”是针对城市文学的外部研究可能要更为有
效的一个原因。
3.B B 项,“陶渊明《桃花源记》”错误。根据原文“对于城市学研究者来说,他们所要处理的
对象就更为复杂,他们既要思考诸种城市经验元素,以便将它向认知提升,还要面对已然被
塑造了的文学中的城市经验形态”可知,城市文学研究对象以城市为核心,而陶渊明《桃花
源记》则虚构了一种美好的乡村生活。
4.①把“记忆”“想象”带进城市研究,就是把人的主观情感和想象力带入,这样才能发现城
市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看到城市的既古老又新鲜的样子。②“记忆”既是对历史的客观
承载,又在遗忘、误解的同时对城市的历史有着再创造,对这种都市“想象”的解读丰富了
城市的形象,延续了人类的精神。
5. ①城市学是一门以城市为研究对象,有自己的问题域和方法论的学科。②城市文学研究对
象是以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学作品,对此的描述与阐释有助于理解被文学
想象塑造的城市。③城市文学研究应作为城市学的子题。
6.C C 项“也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表述不正确,根据“我气愤给父亲买
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可知,作者要表达的是“我”对父亲邋里邋遢不顾形象的不满。
7. C C 项“这种插叙有利于凸显父亲形象”表述不正确,此处先写西藏朋友怪米不好喝,然后写
认可,最后写父亲的叙述,从叙述时间来看是顺叙,而不是插叙。
8.①既是对上文中父亲微信朋友圈的视频的详细介绍,又为下文西藏朋友打来电话做铺垫;②
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为下文展开“卖小米”的故事做好铺垫,推动故
事情节发展;③突出父亲种谷子时的认真细致,真实自然,不辞辛苦,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具
有典型性。(答出一点 2 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某个具体情节的作用,因此要从与情节相关的小说要素考虑。就本文来说,
结构上,本段中的描写既承接上文,又为下文做了铺垫;情节发展上,起到推动作用,而且更加突
出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人物方面,注重通过言行表现人物。
9. ①“父亲”具有新时代农民先进的意识和发展的理念。“父亲”种“羊粪小米”,卖各种地
- 11 -
方农产品,特色鲜明。②“父亲”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父亲”能够熟练使用微
信,展示小米的种植和优点,让“我”帮忙宣传,这都是积极学习的成果。③“父亲"更具有经营
智慧,重视经营服务。“父亲"用三瓶矿泉水解决了西藏朋友的“米不好喝”的问题,售后服务到
位。(答出一点得 2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点,需要先将小说中“新
时代特色”概括出来,然后结合具体事件进行分析。
10.A
11.A 晋武帝司马炎是西晋皇帝。
12. D “讨厌下属官吏。,而被上告说法与原文不符(上告,为上级告发),根据文意,应该是他
僧恨的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告发的。
13.(1)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的身旁,夜里不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
他总是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2)希望陛下怜悯我愚拙的诚心,准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或许能够使刘氏侥幸地寿终。
14.A 题中 A 项,“诗人刚刚三十岁”曲解文意。“三十年前好用工”意为“三十岁之前要
好好读书(做好创造英雄事业的准备)”。故选 A。
15.①对国家、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②面对困难毫不畏惧。③有踏实认真、
耐心探索的精神。④克制自己私心,不以恶小而为之。
【解析】此题考核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要求概括成为英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答题时注意
根据诗中的重点词句作答。诗句“世间有事皆当做,天下无坚不可攻”是说,作为一个有英
雄气概的男儿,他必须对国家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所以说“有事皆当做”,有
了这种责任感和献身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自然会“无坚不可攻”了。“万里行方由
足下”说明仅有觉悟和勇气还不够,更需要有踏实认真、耐心探索的精神,稳步向前,决不
可好大喜功,急躁冒进,正如行万里路要从脚底下起步一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
毫非莫入胸中”是值得深自警惕啊!这一句是从前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格言变化来的。
此题可根据诗中的“世间有事皆当做”概括第一点;根据“天下无坚不可攻”概括第二点;
根据“万里行方由足下”概括第三点;根据“一毫非莫入胸中”概括最后一点。
16.(1)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本图宦达 , 不矜名节
17.B 按下不表:先搁置下这些,暂且不说,通常用于结束上文另起下文之词。存而不论:
保留起来不加讨论。第二空:“先例”指已有的事例;“先河"指倡导在先的事物。此处是说从
《金瓶梅》开始出现了专写市井人物的小说,应用“先河”,排除 A、D 两项。再看第三空:“下
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左邻右舍”泛指邻居。“下里巴人”不合语境,此处
应用“左邻右舍”,排除 C 项。故选 B。
18.B “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不能修饰“帝王将相”,排
除 A、D 两项。“不免脖子发酸”的原因是前文的“仰视才见”,二者联系紧密,而“不免脖子
发酸”的主语是前文的“平民读者”,故应去掉“令人”,排除 C 项。故选 B。
19.C “视点放得越低,文学进步的脚步就越大”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A 项中的破
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B 项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话题的转换。C 项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
说明。D 项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总结上文。故选 C。
20. ①每个器官都有严格的分工(关键词:每个器官,分工,如答“是个紧密的联合体”给 1
分) ②遇到合适的条件仍可再生(关键词:合适的条件,再生) ③这个细胞就能变成一
个植株(这个细胞,植株)(每空 2 分,每个关键词各 1 分)
21. (每处 2 分,答对任意三处给满分。
①“都”“双双”重复赘余,保留一个。
④搭配不当,句末加“的现实”。
⑤成分残缺,句末加“上”。
⑥搭配不当,改为“淡化“甩锅意识’,摒弃侥幸心理”。
- 12 -
22.作文
这个家庭家风的主题和每个学生密切相关,相对贴近他们的生活,也更有现实意义,是
一个介于“大”和“小”之间的话题。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
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
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
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从个人角度讲,就是要以天下为己任,把个人梦、家庭梦、国家梦结合在一起。从国家
建设角度讲,就是要重视家庭建设,重视人民的幸福。把千千万万家庭都建设好了,我们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实现。
所以,习总书记用孟子的这段话,其实讲的就是家庭建设跟国家建设之间的关系,重点
落实在家庭建设上,落实在个人奋斗、家庭奋斗和国家梦想之间的关系上。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21-06-0513页
- 【名校解析】2017-2018学年山西省2021-06-0511页
- 江西省赣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2021-06-0512页
-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21-06-0514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二中学20202021-06-0511页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2021-06-0518页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8-2019学2021-06-0411页
- 山东省烟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2021-06-0411页
- 语文(理科创新班)卷·2019届湖南省衡2021-06-0411页
- 【语文】江苏省镇江市吕叔湘中学202021-06-04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