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50 KB
  • 2021-06-05 发布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寒假验收试题 高一语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各题。‎ 寻找恩人 文/韦名 建涛发誓,这辈子一定要找到女儿的救命恩人,给他恭恭敬敬地鞠个躬,道声谢。‎ 女儿描述的救命恩人是个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说话不卑不亢,眼睛不大不小,头发不长不短的中年男人。‎ 女儿说,那天上午,事情来得太过突然了:站在马路边等车的她发现一辆车疯了一样向自己狂奔过来。小嘴张得巨大的她,既说不出话,也挪不动身子,眼睁睁看着车子朝自己飞奔过来……就在车子要辗上她的刹那间,说时迟那时快,她被一个人扑倒在路边的绿化带上——疯狂的车子从女儿刚刚站着的地方呼啸而过。‎ 和女儿一起倒在绿化带上的中年男人扶起了脑子一片空白的女儿。女儿却站不稳,蹲在绿化带上,瑟瑟发抖。‎ ‎“没事了!”中年男人不卑不亢地安慰了女儿一句,再次扶起女儿。‎ 惊魂未定的女儿终于抬起了头,看到了中年男人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女儿连一声谢谢也没说,只呆呆地望着沾了一身泥水的中年男人,头也没回地消失在马路上。‎ 救了女儿一命,女儿却来不及对恩人道声谢,建涛心里不安,发誓这辈子一定要亲口向恩人道谢!‎ 为了心中这一声谢,多少年,只要一有空,建涛就四处寻找恩人。‎ 可除了女儿当初对恩人的简单描述,建涛对恩人一无所知。女儿当初描述的恩人,在芸芸众生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无异于稻仓中的一颗稻谷,找这样一个人,也无异于大海捞针。‎ 执着的建涛却不言弃,一直在寻找恩人。‎ 在寻找恩人的过程中,建涛也做了很多和恩人一样的好事,成了别人嘴里的恩人。‎ 女儿就在建涛不断寻找恩人的日子里逐渐长大,成了别人的女人——尽管建涛心里不大乐意女儿嫁给一个罪犯的儿子,一直对女婿很冷淡,可看到女儿后来又拥有了自己活泼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建涛认了。‎ 看到女儿的幸福,建涛寻找恩人的决心更加坚决。‎ 多年过去了,寻找恩人未果。建涛不仅不放弃,还在家里亲自给恩人画像,画眉心里有黑闪闪的痣,不胖不瘦、不高不矮的中年男人。‎ 建涛画了一张又一张,每一张都和大街上行色匆匆的人差不多。建涛画完就让女儿认,每一张画,女儿都说像又不像。‎ 画到后来,建涛便根据岁月的流逝,把中年恩人画成了老年恩人:皱纹加深了,头发变白了……当然,唯一不变的是眉心间的那颗痣。‎ 女儿说,除了那颗痣,父亲画的恩人怎么越看越像父亲自己。‎ 突然有一天,女儿告诉建涛,她想和男人带着女儿去遥远的地方看望从未谋面还在服刑的家公。‎ 建涛欣慰地点了点头。‎ 女儿一家去了遥远的地方,建涛继续画像和寻找恩人。‎ 女儿从遥远的地方一回来,就急匆匆地跑来告诉建涛,“爸!我找到了!找到了!”‎ ‎“找到了什么?”建涛一脸茫然。‎ ‎“恩人!”女儿说时,眼里闪着一丝亮光。‎ ‎“在哪?”建涛停下画像,盯着女儿,着急地问。‎ ‎“在遥远的地方!”女儿眼里的那丝亮光不见了。“家公眉心间就长着这么一颗我永远也忘不了的黑痣!”‎ ‎“……”建涛惊讶地张大嘴说不出话。‎ ‎“可他看着我们三个,听我激动地讲15年前的那一刻,始终不承认他曾救过我!”女儿有点灰心。‎ ‎“你确定?”建涛很久才回过神来。‎ ‎“爸,错不了,就是他。”女儿又激动起来,“可他为什么不承认这一切呢?”‎ ‎“谢谢你!”尽管一见面,亲家公和建涛画的像一点也不像,建涛还是隔着厚厚的玻璃深深地深深地给亲家公鞠了一躬。‎ ‎“谢谢你!”亲家公也深深地给建涛回了一鞠躬。‎ 建涛提醒亲家公:15年前的那天早上,一个人默默地沿着当时车少人稀的马路朝公安局走去……女儿就是那天那个时段在那段马路被一个眉心有痣的中年男人救起的!‎ 亲家公却一脸平静。 ‎ ‎“我女婿你儿子说,你那天出门的样子他永远忘不了!我女儿你儿媳说,你眉心间的黑痣她也永远忘不了!”建涛告诉亲家公。‎ 亲家公静静地听着,轻轻摇了摇头。‎ 看着平静如水般的亲家公,建涛没再继续说下去:来看望亲家公之前,他找到了当年接待亲家公自首的警官。警官说了一个细节,亲家公自首时衣服上一身泥水,十分狼狈。‎ 建涛又隔着厚厚的玻璃给亲家公深深鞠了个躬,离开了监狱会客室。‎ 建涛不再画像,却继续寻找恩人。 ‎ ‎(选自小小说选刊)‎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情节,也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悬念:如何寻找,结果如何。‎ B. 小说中前后有照应,如后文中提到的警官说的“衣服上一身泥水”的情节就照应了前文。‎ C. “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是救命恩人的标志,也是全文的行文线索,使结构更紧凑。‎ D. 小说使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在刻画恩人时使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2. 请概括小说中建涛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①知恩图报。女儿获救后借助点滴线索坚持寻找恩人。②坚持不懈,有毅力。多年寻找恩人未果,但他不断画像寻找恩人,从未放弃。③有善心,像恩人一样做好事,成为别人口中的恩人。④真诚。虽然恩人在坐牢,他也赶去见面并深深地鞠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内容与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时,把握小说大意,明确所用手法和主旨。C项,“也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分析错误,小说的行文线索应该是寻找恩人。“使结构更紧凑”分析也不准确。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需要分析人物形象,要采取概括+分析的形式。结合文中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述以及作者议论评价的语句来进行分析。小说的第一段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知恩图报、真诚善良的形象。文中一直围绕着建涛寻找恩人来展开,“执着的建涛却不言弃,一直在寻找恩人”、“建涛不仅不放弃,还在家里亲自给恩人画像”,可见他的坚持不懈精神。女儿说“除了那颗痣,父亲画的恩人怎么越看越像父亲自己”可以看出建涛在寻找恩人的过程中,自己也是坚持做好事,成为别人口中的恩人,以及文末写的他两次给恩人鞠躬,都体现了他的善良。‎ ‎【点睛】关于人物: 1、辨识小说的主人公。 最能表现小说主题的人物,是小说的主人公。 2、概括人物形象。 姓名+性格(品行)+身份(职业、评价) 3、指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地描写主人公。 小说对人进行了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 4、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a、抓人物的行动、语言、外貌、心理活动。 b、抓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c、抓人物的多个方面和不同表现。从一个方面一件事概括人物特点是不全面的,所以,在概括人物特点时,要从多个材料,多方面地分析人物的表现和变化来归纳人物的特点。‎ ‎(二)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各题。‎ 蕙兰芫荽 木莲 不喜欢芫荽,或者叫不重视芫荽,全因了那香。‎ 芫荽不像葱,爆锅时,细细地一股干香气窜出,长驱直入,进了肠胃;也不像姜,煮出的汤喝时平淡,不过数分钟,七窍全部打通,尽情地欢畅;甚至不像辣椒,噼里啪啦一阵拳打脚踢,一上场就将人打翻,那份火爆干脆利索,像海湾战争的地毯式轰炸,一点都不隐瞒,直率率逼得你泪水横飞。‎ 芫荽的香,浓重,烈性,怪异,鬼魅,阴沉,像捂在被窝里的汗气,借着热腾腾的食物,妖冶地上升。那香气,是芫荽嫩弱单纯的相貌无以承担的,太浓烈了,压了食物的原汁原味,显得歪门邪道。宗教信仰者忌讳食用浓烈气味的蔬菜,比如道家就忌韭菜、蒜、胡荽。胡荽即是芫荽,因了张骞从西域引进,汉人称作胡荽,道家不食它,认为它身上有荤气。《罗氏会约医镜》中有芫荽辟一切不正之气的说法。我倒以为它本身就不正气,何来辟了别人的不正气?‎ 单说芫荽,是餐桌上的配角,摆盘时的装饰材料,煲汤时的提味用料,它不单独成菜,豪放的师傅在做好的鱼汤里抓一大把芫荽撒下,厚厚的一层,虽然骇人,但即便再多,食客也明白,那不过是调料之一,顶多是个配菜而已。但,去除气味浓重,入口的怪异外,单作为植物的芫荽,我是欣赏的。‎ 周末,菜市场的芫荽青碧碧的,携带着夜里的露水,即使放在众多的蔬菜之中,它依旧是显眼的,它嫩,嫩的出水,它绿,绿成碧色,它看似细小,不占位子,却散发出一股股早春气息,使人爱怜。芫荽两个字,草字头,与草木关联,草木在新疆尤其珍贵,满目黄沙,苍凉大地,嶙峋山脊中忽然跳出个葱葱郁郁,大脑被绿波涤荡,整个身体都跟着鲜绿起来,人也变得阴柔起来,婉转起来。而芫荽两字,又不常见常用,偶尔遇见一次,像邂逅的梦中情人,心底一亮,想说的话太多,竟无从说起。这也是我欣赏作为植物的芫荽的一个理由。‎ 记得当年读三毛,读到结婚时,三毛说,找了一件淡蓝细麻布长衣衫,有一种朴实优雅的风味。穿凉鞋。头发放下来,戴一顶草编阔边帽子,没有花,去厨房拿了一把香菜别在帽子上。荷西打量着说,很好,田园风味,这么简单反而好看。他们锁了门,走进沙漠里。香菜就是芫荽,一把芫荽点缀的三毛,给荷西带来了一股田园风味,简单反而好看。芫荽作植物时,是有这个特点的,增辉添色,却不过分,适时又适宜,更何况是在沙漠里,在黄沙茫茫的天地间。‎ 我母亲读芫荽时,很动听,她把芫读做盐,我以为是方言的读法,后来查《植物图谱》得知,芫荽也叫盐荽,延荽,盐是北方发音,读的时候不如芫字委婉,像含在嘴里打了个转又出来,盐是把舌头摊一下,嘴型成一字,很朴素很厚道地吐出来。据此,每当她说,放点盐荽吧,我都学着她的样子,心里重复一遍盐荽,再看一眼质朴的她。她在出锅前的面条汤里撒上芫荽花,嘴里说,放点盐荽吧。手撒下去,像天上下了绿草,整个一碗面条都成了早春的颜色。‎ 青碧碧的芫荽入诗、入歌,才叫出神入化。‎ 早先听《斯卡波罗集市》,旋律幽婉,心动了好多年。一个苏格兰男子,借着象征爱情的欧芹、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四种植物,思念心中的女子。你去斯卡波罗集市吗?那遍布欧芹、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的小山坡,代我向那儿一位姑娘问好,他曾经是我的爱人,请叫她为我做件麻布衣衫。‎ 绝妙的译者,借了《诗经》的风格,译出蕙兰芫荽。歌词中那四种象征爱情的植物,并无芫荽,译者却生生地写出个芫荽来,并为题,是看中了芫荽的青碧,细嫩,还是草字头,要么是喜欢这两个组合在一起的汉字吧。‎ 问尔所之,是否如适?蕙兰芫荽,郁郁香芷。彼方淑女,凭君寄辞。伊人曾在,与我相知。嘱彼佳人,备我衣辎。竟有这般清雅的译者,坐在孤昏的油灯下,听着歌者声声倾述,顺手牵来一纸,饱蘸墨汁,提笔落案,问尔所之,是否如适?一字一字,字字珠玑,隽永的笔迹微微倾斜,一首千年后的诗经歌咏印到纸张上,她又加了诗名,不再是《斯卡波罗集市》,而是集市中常出现的蕙兰芫荽。‎ 后来,传唱,诵咏,译者隐没了自己。因为隐没,诗的美质在译的程度上再次被放大,更加地接近了《诗经》本身。而我脑海中的译者肖像该是:女性,清瘦,美目,蓄着齐眉刘海,穿棉布素色旗袍,对着手中的书,书中的诗,谦和地微笑着。‎ ‎(《新疆经济报》,有删改)‎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文章开头,使用浓墨重彩的语言,酣畅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葱、姜和辣椒给予我们的味觉体验,借以对比映衬芫荽那种浓重怪异的香气给人的强烈刺激。‎ B. 在描写了芫荽的颜色、香气之后,作者通过写三毛以芫荽作装饰和母亲对芫荽的特别读音,表现了作为植物的芫荽所具有的“适时又适宜”的“简单反而好看”的“田园风味”。‎ C. 本文对熟词的创造性使用别具特色。例如“直率率”、“青碧碧”,还有“嶙峋山脊中忽然跳出个葱葱郁郁”,除了叠字所具有的强调之意与音韵之美,也别有旧词翻新的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妙趣。‎ D. 不同民族文学的翻译有时甚至是一种不亚于原作的再创造,由《斯卡波罗集市》到《蕙兰芫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4. 欲扬先抑是散文写作的常见手法。请简要梳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具体解说欲扬先抑的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3. B 4. ①文章可分三层:首先写芫荽的香气浓烈怪异并不令我喜爱;然后写作为植物的芫荽令人欣赏;最后写芫荽入诗表现的诗意气质。‎ ‎②本文以芫荽为题,开篇却写“不喜欢芫荽,或者叫不重视芫荽”,对芫荽香味的描写也是“浓重、怪异、妖冶”,极度出乎读者意料,带给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第二层笔锋一转,写芫荽作为植物所具有的春天气息、田园风味和朴素本质,第三层更进一步让芫荽入诗,从而与第一层形成强烈对比,使芫荽的形象更为突出。‎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生答题时,信息筛选要遵循以下原则: ‎ 一、通读全文,确认信息所在的区间。二、审清题干,圈画承载信息的词句。 三,认真比较,对信息进行去伪存真。B项有两个错误,一是描写“香气”不是为了表现“田园风味”,二是写母亲对芫荽的特殊读法是为了体现芫荽的朴素。选择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阅读时,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段内各句群之间的层次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把握好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而对文章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注意把握首、句尾句、过渡句。第一段不喜欢芫荽,或者叫不重视芫荽,全因了那香。二、三、四段都是围绕第一段来写,所以一至四是一层芫荽的香气浓烈怪异并不令我喜爱;五、六、七段是写作为植物的芫荽令人欣赏;第八段青碧碧的芫荽入诗、入歌,才叫出神入化。它领起九、十、十一。写芫荽入诗表现的诗意气质。‎ ‎【点睛】欲扬先抑,是一种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本文第一层写“不喜欢芫荽,或者叫不重视芫荽”,第二层笔锋一转,写芫荽作为植物所具有的春天气息、田园风味和朴素本质,第三层更进一步让芫荽入诗,从而与第一层形成强烈对比,使芫荽的形象更为突出。‎ 二、古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剑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甲仗充牣矣。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天宝四年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当代称为名将。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又壮。迄于天宝末,战马蕃息。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B. 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C. 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D. 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也称宫禁。‎ B. 节度使,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因此称节度使。‎ C. 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所以将山西省西南部称为河东。‎ D. 卒,古代不同身份人的死亡有一些专有名词,如天子死曰崩,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忠嗣深受皇恩,刚毅寡言。皇上因为王忠嗣父亲的缘故,曾收养他并赐他姓名,他长大后十分刚毅。‎ B. 王忠嗣具有武略,深懂兵法。玄宗和他谈论兵法,他能自由应对,玄宗大感意外,认为他是一个将才。‎ C.‎ ‎ 王忠嗣治军有方,屡立战功。他把率军维护边疆稳定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他在军中一直享有很高威望。‎ D. 王忠嗣持事有远见,未雨绸缪。他在石堡城的事上做出准确的预判,在购买战马的事上取得预期效果。‎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 ‎(2)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 ‎【答案】5. C 6. D 7. C ‎ ‎8. (1)王忠嗣曾经说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的短处,于是被他们诬陷,王忠嗣被贬为东阳府左果毅。‎ ‎(2)每次到互市的时候,王忠嗣就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诸蕃,诸蕃听说这个消息,争着来卖马,他们只要来了,王忠嗣就买下。‎ ‎【解析】‎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即”是“就”的意思,只能和“各召”结合在一起,而不能和“出”相连,和前面相连不能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这样A项和D项不能选择。B项和C项区别的地方主要在“军罢却纳/若遗失”这里,“纳”是收上来的意思,和前面连在一起表示“战斗完后收回”,这样只能选择C。故选C。‎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错误。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故选D。‎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一直享有很高威望”不准确,原文中“望减于往日矣”可以看出这一点。故选C。‎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尝”,曾经;“短”原来是短处的意思,这里应该用作动词,翻译成“说某某成的短处”;“遂为所陷”(被动句);“贬东阳府左果毅”(被动句)。(2)这个句子没有主语,是省略句,应该补全主语“王忠嗣”;“高估”,抬高马的价格;“以”,连词,来,表目的;“之”,代词,诸蕃人;第二个“市”应该是动词,买卖;“之”,代词,指马。‎ ‎【点睛】参考译文:‎ 王忠嗣,太原祁人。原名训,由于父亲为朝廷身死缘故,赐名忠嗣,在禁宫中供养多年。等到长大,雄毅而少言,受人尊重有武略,玄宗因为他是兵家子弟,和他讨论兵法,应对纵横,皆出意料。玄宗对他说:“你今后必然为良将。”王忠嗣曾经说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的短处,于是被他们诬陷,王忠嗣被贬为东阳府左果毅。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划占领新城,有人说以忠嗣的才能足以完成,若要取胜,非他不可。希望随即上奏请求,皇上诏令忠嗣赴河西。攻下新城,忠嗣功绩显著,于是授予左威卫郎将,专管行军兵马。这年秋天,吐蕃大兵南下,以报复新城被占,清晨敌军逼近官军,官军寡不敌众,士兵们都感到害怕。忠嗣于是率领所部策马前进,左右冲杀,阻挡者无不躲开,冲出又折返,杀死数百人,贼兵开始混乱。三军从两翼攻击,吐蕃大败。忠嗣年少时以勇敢自负,到了身居将职,又以稳重守边为本职。曾对人说:“当国家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而已。我不想让中原的兵力疲敝,来捞取(求取)个人功名啊。”每次军队出战,便召集各将领交付兵器分发给士兵,虽然是一弓一箭,但都在上面记上用者的姓名,战斗完后收回。如果遗失,就验明其身份治罪。所以人人自勉,兵器充足。当初,王忠嗣在河东、朔方很长时间,对边疆的情况非常熟悉,很得士卒人心。到了河、陇,对当地风俗人情非常不习惯,又以功名富贵自傲,威望比往日降低。这年四月,坚持让位朔方、河东节度使职务,唐玄宗同意了。唐玄宗正在考虑攻占石堡城,下诏令征询攻战的方法,王忠嗣上奏说:"石堡城地势险要,吐蕃全力守卫它。如果以疲惫之师攻其坚固的城池,必将被敌杀死数万人,之后战事才能完成。我想所得的不如所失的,请休兵秣马,观察势态发展再夺取它,这是上策。"唐玄宗由此不高兴。李林甫特别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寻察他的过失。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唐玄宗大怒,召见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几乎被陷害致死。唐玄宗怒气才稍稍消释,不过仍将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天宝七年,经权衡后又转任为汉东郡太守。天宝八年,王忠嗣暴死,终年四十五岁。之后,哥舒翰大举进兵攻打石堡城,攻打下来后,死者过半,竟然真的如同王忠嗣所说的,当世人称他为名将。之前,王忠嗣在朔方,每次到互市的时候,就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诸蕃,诸蕃听说这个消息,争着来卖马,他们只要来了,王忠嗣就买下。因此诸蕃战马越来越少,而汉军更加壮大。等到他到了河、陇,他又奏请迁移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来充实实力,他的军队又更加壮大。到天宝末年,战马繁殖增多。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二)诗歌鉴赏(1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汴河亭①‎ 许浑②‎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③。‎ ‎【注】①隋场帝为东游广陵(今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一条运河。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②许浑,晚唐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③迷楼,隋炀帝所筑;景阳楼,南陈后主所筑。‎ ‎9.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中“广陵花盛”四字交待了隋炀帝东游的原因,不著一字褒贬,但已见讽刺之意。‎ B. 诗歌第二句写劈开昆仑山凿出一条运河,运用夸张手法,突出开凿运河工程之巨、耗费之大。‎ C. 诗歌颔联写骁勇的禁兵离京护驾,众多宫女登船随行,虽没有直接让隋炀帝出场,但其赫赫声威可想而知。‎ D. “四海义师”一句写隋炀帝荒淫无道导致义军纷起,最终由唐一统天下,其中也暗含着历史教训。‎ ‎10. 这首诗的颈联一向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谈谈其精妙之处。‎ ‎【答案】9. B 10.‎ ‎ ①想象(或者虚写)。描绘出当年隋炀帝游乐时极其热闹的情景:鼓声直上云霄,遏住行云,摇动星辰;旌旗招展水面,日月之影浮动。想象奇丽,描绘生动。②夸张。鼓声可以遏住行云、摇动星辰,极言鼓声之响,表达形象鲜明。③妙用动词。“动”和“浮”两个动词把震天的鼓声使星辰摇动、日月的倒影在水面浮动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富于动态美,且渲染了东游的盛大气势,用词精妙。④视听结合,描写了盛大的东游场面,含蓄地讽刺了隋炀帝的骄奢淫逸。‎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考查手法,其余选项均考查诗歌的内容,其中B项,诗歌第二句意为从昆仑山上流下来的黄河水被分引凿渠,修成一条运河,而非“劈开昆仑山凿出一条运河”,并且该句也没有运用夸张手法。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赏析诗句能力。要求回答颈联一向为人称道的原因,注意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的运用,意境的创设和情感的表达等角度分析,“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中从遣词造句看,“动”和“浮”两个动词把震天的鼓声使星辰摇动、日月的倒影在水面浮动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富于动态美,且渲染了东游的盛大气势,用词精妙。;从手法的角度看,运用想象的手法,描绘出当年隋炀帝游乐时极其热闹的情景,想象奇丽,描绘生动;运用视听结合,描写了盛大的东游场面,含蓄地讽刺了隋炀帝的骄奢淫逸;鼓声可以遏住行云、摇动星辰,极言鼓声之响,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形象鲜明。‎ ‎【点睛】鉴赏句子的表达效果,即鉴赏能够奠定诗词曲的感情基调、表现思想的句子。鉴赏句子的表达效果题主要是分析某个句子的妙处。‎ ‎1. 题型 ‎①请赏析某句。‎ ‎②请分析某句的妙处。‎ ‎③怎样理解某句?请简要分析。‎ ‎2. 答题技巧 ‎①着眼全篇,理解句子的表层义。回答此类题目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论某一个句子。‎ ‎②抓关键词赏析句子。对于主旨句或信息量较大的句子的赏析,要从抓关键词语入手,因为很多句子的含意往往通过一两个关键词传递出来。‎ ‎③判断句子的类型,从景、情、理三方面分析,揭示该句的句式特点或写作特点。三种类型:写景(景重、情浓、意淡);抒情(情重、景散、意明);言理(意重、情浓、景淡)。④分析作用,点明艺术效果。结合表达技巧分析该句在诗词曲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词上阕定点取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 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C. 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D. 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抒情质朴自然,语言生动清新。‎ ‎12. 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答案】11. C 12. ①通俗生动,朴素清新,质朴自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语,生动自然。写景如“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农家本色。②用词准确。“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倚”“徜徉”则写出词人怡然自得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轻快流畅。‎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不当,结合整首词内容,“豪兴”是说明词人游兴正浓,“徜徉”是闲庭信步,与下阕“偶然乘兴”相呼应,主要表现词人享受田园风光时内心的快意与轻畅。“意兴豪迈”“旷达洒脱”概括不准确。‎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要结合诗词大意感知诗歌的语言特点。先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点出,再结合诗句作具体实例。诗歌的语言特点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放笔婉约、简练生动、抑扬顿挫等。首先要明确鉴赏的角度,如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言特色等,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答题。如从用词上来看,“绕”字与“满”字显见春意之浓,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倚东风”二句承上而来,“东风”言明时令,“豪兴”点名心情,“徜徉”则写其怡然自得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而又充满生机,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用词极为准确。从语言特色的角度出发,这首词以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使朴质自然的村野春光随词人轻松的脚步得到展现,如全词下笔轾灵,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从句式的角度来看,这首词主要使用三、四字句式,句式整齐,轻快流畅。‎ ‎(三)名句默写(6分)‎ ‎13.名句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 ‎②兄弟不知,________________。‎ ‎③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⑤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佩缤纷其繁饰兮,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匪我愆期 (2). 咥其笑矣 (3). 言笑晏晏 (4). 忳郁邑余侘傺兮 (5). 忍尤而攘诟 (6). 芳菲菲其弥章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匪”“愆”“咥”“晏”“忳”“侘傺”“攘诟”“章”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3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前,网络文学作品的确存在质量 的现象。虽然有些作品具有独特的价值,但也不乏粗制滥造之作。如何鼓励作者不会出于功利目的一味地迎合读者口味而 ,并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创新, 向大众提供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俱佳的优质精品网络文学作品,成了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社会、公众以及传统的文学界,需要对十多年来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也需要对它的未来发展持续关注, 。它尚不成熟,( ),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应当是整个社会所关切的。‎ ‎2017年,国内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到130.2亿元,比2016年增长44.2%,并进一步规范化、精品化。同时,2018年知识付费迎来从高潮迈向洗牌的拐点,倒逼知识产品内容服务加速升级,也进一步加剧网络文学作品在竞争中的优胜劣汰。一些领先网站正在面临活跃用户增长瓶颈,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提高,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中文在线集团在2016年就提出了“超级IP”战略,以作品为驱动力,打通“原创平台+IP运营十影视十游戏”的垂直内部生态体系的搭建,来保证网络文学的IP项目高效落地,实现IP一体化衍生开发。‎ ‎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 A. 良莠不齐 随波逐流 进而 因势利导 B. 参差不齐 随波逐流 从而 因势利导 C. 良莠不齐 趋之若鹜 从而 顺水推舟 D. 参差不齐 趋之若鹜 进而 顺水推舟 ‎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生命力旺盛,也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 B. 因为生命力旺盛,也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 C. 但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生命力旺盛 D. 因为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生命力旺盛 ‎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拓展,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B. 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拓展,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C. 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提高,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D. 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扩充,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答案】14. B 15. A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诚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诚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题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第一处,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品质。此处是形容“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选用成语“参差不齐”。第二处,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只能随着潮流走。趋之如骛: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此处是说如何鼓励作者不出于功利目的而一味地词义去迎合作者,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如果用“趋之如骛”语意过重,故选“随波逐流”。第三处,从而:连词,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而:表递进关系。此处无递进,故选用词语“从而”。‎ 第四处,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顺水推舟:比喻顺应情势说话办事。此处是说对网络文学未来的发展要顺着其发展的趋势,向好的方面加以引导,所以选用成语“因势利导”。故选B。‎ ‎【15题详解】‎ 题干是“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是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根据前文“我们的社会、公众以及传统的文学界,需要……”说明对于网络文学作品整体上还是肯定的,因此“它尚不成熟”,后面应该跟一个转折性的句子,即说它还是有优点的,排除B、D两项;再根据句内的关系,应该是先说自身具有的特点,然后才能去与其他的做比较,排除C项。故选A。‎ ‎【16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目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仔细阅读划线的句子“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提高,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可发现“围绕……”或者“以……为目标”两个句式糅合在一起,二者任意保留其一,排除A、D两项;“概念”与“提高”搭配不当,可改为“概念拓展”或“概念扩充”,排除C项。故选B。‎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包括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词语(包括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词语(包括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词语(包括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词语(包括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词语(包括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词语(包括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词语(包括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网络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多元化时代,有人看厌了喧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 。‎ 网红可以说是“应时而生”,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边际与禁忌,重构了一个 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 。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 和干预,而应该留给市场进行调节,并在大众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网红自身的进步与成熟”。‎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B. 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C. 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欲望、臆想、娱乐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D. 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娱乐、欲望、审丑、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此,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B. 因为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所以网红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C. 不过,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网红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D. 不过,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吹毛求疵 颐指气使 B. 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求全责备 颐指气使 C. 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求全责备 横加指责 D. 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吹毛求疵 横加指责 ‎【答案】17. B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原句有三处语病:第一处是主谓搭配不当,句子中心意思是说网红走红的原因,所以应改为“网络的走红”,排除AC项,第二处“网络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是句式不当,应该是被动句;第三处是语序不当,“审美”与“审丑”结构一致,意义相对,应放在一起,“欲望”与“臆想”意义更接近,应放在一起,排除D项。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属于语句的补写。从题干来看,补写的句子在第一段,故考生要结合这处的前后语境进行选择。从“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看,该文段涉及网红的成与败,前面说了“成”,空缺处该说“败”;由“成”到“败”,是转折关系;另外,网红之“败”,根源在于“成”的途径。故选D。‎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哪组更否合乎语境。“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得到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游刃有余形容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本文语境是“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 ”,意思是得到了适合自己的环境,因此“如鱼得水”更符合这种语境。充满生机:充满了活力,蓬勃向上。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本题语境是“网红可以说是“应时而生”,重构了一个 的世界”,此处“充满生机”符合语境,“充耳不闻”不符合语境。求全责备意思是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吹毛求疵:故意挑别毛病,寻找差错;本句语境是“我们没有必要一味 ”,意思是不要追求完美,苛责别人,故求全责备使用正确。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者随意支使别人的傲慢神气,横加指责是指不讲道理地批评或挖苦别人,本题语境是“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 和干预” ,句中没有傲慢之意,“颐指气使”不符合语境,“横加指责”,更符合语境。故选C。‎ ‎2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不孚众望地突破了400亿元人民币大关,国产电影更是创下了票房的历史新高,但“口碑差票房高”现象依然存在。‎ B. 中朝有着很深的渊源,本是一丘之貉,理应通力合作,但是朝鲜却不顾中方意见,进行氢弹试验。‎ C.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 D. 中国官方正式承认正在建造第二艘航母,但是新航母的性能和美国航母相比只能望其项背 ‎,一时难以赶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明确了这些成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根据语境进行判断,即可选出答案。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应为不负众望。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尸位素餐:尸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一般用于否定句。‎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B. 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 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D. 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搭配不当。将原句压缩一下,就是“中心思想要求具有……能力”,主宾不搭配,可改为“概括中心思想要求具有……的能力”。B.语义重复。“堪称”就是可以称作的意思,删去“可说”。C.不合逻辑。须眉是指男子。封建传统歧视女性,所以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时,就叫巾帼不让须眉,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本项句子不是就男职工和女职工分开来说的,而是就年轻职工和老年职工分开来说的,老年职工中有男有女,可将“不让须眉”改为“老当益壮”。‎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 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 ‎ 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D.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的传承。‎ ‎【答案】A ‎【解析】‎ B项偷换主语,“成为”的主语不应该是作者,应在“成为”前加上“使之”。C项“是”的宾语残缺,在后面加上“的结果”,如果“呼唤”成为“是”的宾语,与主语“这”明显不一致。D项是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提笔忘字”只有一面,而“能否很好传承”是两面。‎ ‎23.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改革开放、励精图治、保温饱强经济,中国共产党是指引人民奔小康的向导。‎ 材料:‎ 先锋 旗帜 御强寇平内乱 勇创新争一流 夹缝求生 救亡图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答案】夹缝求生、救亡图存、御强寇平内乱,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人民自强的先锋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勇创新争一流,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人民自强的旗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然后分析例句,把握句式特点、内容特点,再分析所给材料,将材料进行归类。“改革开放、励精图治、保温饱强经济,中国共产党是指引人民奔小康的向导。‎ ‎”,前面三句是做法,第四句是对前面三句的概括,句式特点是“……(四字短语),……(四字短语),……(六字),中国共产党是……”,这是句式的特点。再看材料,与“先锋”相关的是“夹缝求生”“救亡图存”“御强寇平内乱”,‎ 与“旗帜”相关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创新争一流”,最后根据例句的句式进行拟写即可。‎ 四、写作(60分)‎ ‎24.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 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微信群:读客群 成员:我爱读书、只看经典、看云、随意 聊天节录:‎ 我爱读书:大家好!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看云:这家伙,装哲人呢!‎ 只看经典:不是装哲人,是学舌呢。这是杨绛老太太的话。‎ 随意:错啦,没看新闻辟谣吗?这是网友拼凑的,并非杨绛原话。‎ 我爱读书:我说几位,还是多看点书吧,否则真的就成了现代文盲了。‎ 只看经典:看样子你还真喜欢读书,名副其实啊!‎ 我爱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了,大脑的“库存”就会越来越丰富,言谈举止、‎ 待人接物就会越来越得体,人也会越来越有气质。对,就是我现在的样子!‎ 看云:吹吧。读书人可都是谦谦君子啊!‎ 随意:为看云兄点赞。‎ 只看经典:我觉得,读不读书,读什么书,只是个人的兴趣爱好。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读书的作用无限拔高,好像一读书,人立刻就能脱胎换骨,就像唐僧,在西天的水池子洗了个澡,立刻就修成正果了。‎ 看云:好,鼓掌。‎ 我爱读书:我觉得还是要多读书。读书就是能提高人的修养,尤其是读了古圣先贤的书 之后,关于人生、关于自我、关于生活的很多问题就能想通了。现在这个社会很浮躁,有些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都有些走火入魔了,这个时候,读书能降温祛火,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这样,生活就能常态化,自己就能做个正常人。‎ 只看经典:前些日子,杨绛老太太去世,很多人都在哀悼她。不论是真哀悼,还是凑热闹,我都觉得是好事,最起码人们还对文学、读书存有敬畏之心,至于以后能不能做到多读书,那是另一回事儿。‎ 随意:杨绛老太太100多岁了,修炼到很高的境界了,我们年轻人不可能有她那样的心态,有,就不正常了。‎ 我爱读书:对头。不是说读谁的书就要成为谁,“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心中有杆秤,人生不走样,大家共勉!‎ 随意:说得好,我也是这样想的。‎ 看云:其实,杨老太太在翻译及写作等万面的成就非常大,她对事业的追求还挺执着的。‎ 内心淡定从容与执着追求事业并不矛盾,对吧?‎ 随意:终于说了句还算正常的话!‎ 我爱读书:这就对了。这句话应该成为今天聊天的点睛之笔,这样的聊天,也是我们之间最曼妙的风景。‎ 只看经典:“曼妙”一般用来形容音乐、舞姿,杨老太太好像用错了。‎ 看云:你打住吧,再说下去就真的煞风景了!‎ ‎【解析】‎ ‎【详解】审题:本文为话题作文--我的青春阅读.根据提示可知,现代生活有很多阅读方式,考生需结合个人的体验及日常思考,来说一说自己对于阅读方式的选择与思考.文体不限,但结合要求,更适合写议论文,也可以发挥想象力,通过散文或小说的形式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表现出来,让读者领悟思索其中的道理.‎ 立意:‎ 立意一:坚持选择传统的阅读方式;‎ 立意二:在传统的阅读方式之外,使用互联网和新兴媒体,采用“碎片化”阅读等方式,多渠道获取信息;‎ 立意三(推荐):载体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的内容。这种内容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蕴含于其中的思想与观点。青年人除了从阅读中获取知识本身,更需要从中培养提取、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立意四:当代人阅读习惯的利与弊。‎ 素材: ‎ ‎1宋濂的读书经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代重臣,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一代礼乐,多由其裁定,著作宏富,主倏 《元史》、著有《宋学士文集》。他幼年家贫,常借书苦读。在其《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叙述了自己苦读的经历:他细时就爱读书,可是家贫买不起书。就经常到有藏书人家借书,一借到书,就日以继夜地赶抄,即使在数九寒天,砚水结冰,手指冻僵,也不亭笔。他借书守信,按期归还,有书的有家才肯不断借书给他。宋濂读书时,遇到疑难,自己不能解决时,他就长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寻访名师指教。逢严冬季节,他忍饥挨饿,顶风冒雪,穿过巨谷,爬上大山,两脚冻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继续寻访老师。宋濂十几年如一日刻苦读书,终于取得杰出成就。 2蔡元培六十年读书如一日 蔡元培,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工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知识界的卓越越先驱。编著有《蔡元培先集》。 蔡元培从少年时代起,就勤于读书,百般天蚊虫多,晚上读书时把一双脚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专心致志地读书。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争中,从未停止过读书。他晚年回顾说:“自十余岁起……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 由于他一生读书不辍,因此,他知识渊博,被誉为“学界泰斗”。 3三味书屋”的来历 鲁迅12岁进“三味书屋”私塾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先生后来曾著文《从百昔园到“三味书屋”》回忆这段经历。“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是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先生定的名。当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紧“三余”的时间攻读,董遇解释“三余”为:“冬者岁之余,认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寿峰岚先生据此为书屋定名,意在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勤奋读书。彭德怀书不离身 4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德怀,因在1959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上书批评1958年以来的左倾错误,坚持正确意见而遭批判和免职。他被罢官后从中南海搬出来,在清理东西时,把元帅服、狐皮大衣、地毯等统统上交。他说“凡是当老百姓用不着的东西,我都不要。但是书,一本也不能丢。”把收藏的二十多箱书都搬到北京郊外的新居。1965年,他到西南三线工作时,又把这二十多箱书带在身边。十年浩劫中,彭德怀身遭厄运,横遭迫害,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书。他对警卫参谋说:“我别的没有什么吩咐,就是惦记我那些书。”他工作之余就沉浸书海,桌上、床上、柜子上到处是书。他读书十分认真,他读过的书加满了批注。 5‎ 曹禺在澡盆里读书 我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曹禺,有这样一件趣闻:有一次曹禺的家人准备好澡盆热水,催正在读书的曹禺洗澡。他进内室以后,很长时间不见人出来,家人在内室外听听,房内不时传出水呼声。又过了好久,仍不见人出来。曹禺的夫人生疑,推门过去一看,嗨!原来曹禺坐在盆里,正读书入迷呢。他一手握着书本聚精会神地看着,另一只手拿着毛巾下意识地拍打着水面。他根本没洗,可水早冰凉了。 6爱迪生以书为枕,大名鼎鼎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近二千项,被誉为“发明大王”。这也与他勤非读书分不开的,他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查资料,困极了,他就以书当枕,在实验室躺一会儿。因此,有人风趣地说:“怪不得爱迪生有那么多的知识,原来他在睡梦中也还要从书本里吸取营养哩。” 7富兰克林和书 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驱,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 结构层次:可以针对身边的一些阅读现象和问题进行议论分析和理性阐发;也可写成记叙文或散文,从不同侧面再现阅读经历或故事,进而揭示“我”对阅读本质的认识与思考;还可以尝试杂文、剧本等其他文章样式,既要有当下各种阅读现象和问题的形象化呈现,又要注意体现“我”的体验与思考,并力求内容的丰富性,立意的深刻性.‎ 如果写成议论文,则要紧扣材料内涵,深入思考,正确认识,有理有据,层层论述,观点明确,语言准确,保证议论文论证严密;如果写成记叙文,则要选取恰当的切入角度,叙写自己或他人与材料中获得的主旨一致的经历或过程,进而引发自己的体会或感悟,保证记叙文要情真意切。写作时要尽量做到文体鲜明,主题突出,言辞优美,思想深刻。‎ 范文:“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微信群聊天节录 天津考生 微信群:读客群 成员:我爱读书、只看经典、看云、随意 聊天节录:‎ 我爱读书:大家好!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看云:这家伙,装哲人呢!‎ 只看经典:不是装哲人,是学舌呢。这是杨绛老太太的话。‎ 随意:错啦,没看新闻辟谣吗?这是网友拼凑的,并非杨绛原话。‎ 我爱读书:我说几位,还是多看点书吧,否则真的就成了现代文盲了。‎ 只看经典:看样子你还真喜欢读书,名副其实啊!‎ 我爱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了,大脑的“库存”就会越来越丰富,言谈举止、‎ 待人接物就会越来越得体,人也会越来越有气质。对,就是我现在的样子!‎ 看云:吹吧。读书人可都是谦谦君子啊!‎ 随意:为看云兄点赞。‎ 只看经典:我觉得,读不读书,读什么书,只是个人的兴趣爱好。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读书的作用无限拔高,好像一读书,人立刻就能脱胎换骨,就像唐僧,在西天的水池子洗了个澡,立刻就修成正果了。‎ 看云:好,鼓掌。‎ 我爱读书:我觉得还是要多读书。读书就是能提高人的修养,尤其是读了古圣先贤的书 之后,关于人生、关于自我、关于生活的很多问题就能想通了。现在这个社会很浮躁,有些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都有些走火入魔了,这个时候,读书能降温祛火,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这样,生活就能常态化,自己就能做个正常人。‎ 只看经典:前些日子,杨绛老太太去世,很多人都在哀悼她。不论是真哀悼,还是凑热闹,我都觉得是好事,最起码人们还对文学、读书存有敬畏之心,至于以后能不能做到多读书,那是另一回事儿。‎ 随意:杨绛老太太100多岁了,修炼到很高的境界了,我们年轻人不可能有她那样的心态,有,就不正常了。‎ 我爱读书:对头。不是说读谁的书就要成为谁,“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心中有杆秤,人生不走样,大家共勉!‎ 随意:说得好,我也是这样想的。‎ 看云:其实,杨老太太在翻译及写作等万面的成就非常大,她对事业的追求还挺执着的。‎ 内心淡定从容与执着追求事业并不矛盾,对吧?‎ 随意:终于说了句还算正常的话!‎ 我爱读书:这就对了。这句话应该成为今天聊天的点睛之笔,这样的聊天,也是我们之间最曼妙的风景。‎ 只看经典:“曼妙”一般用来形容音乐、舞姿,杨老太太好像用错了。‎ 看云:你打住吧,再说下去就真的煞风景了!‎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