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1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第 04 课 新题
一、(安徽省合肥市 2017 年高三年级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别吴仲俊
吴锡畴
背人春事①水趋东,浅紫深缸次第空。
宿霭未干桑叶雨,薄罗初试棘花风。
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
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②老来同。
[注]①春事:春意,春天的景象。②作恶:指忧郁不快。
1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从离别之时的自然景象人笔,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B. 颔联中“未于”既指桑叶上的雨水未干,也指诗中的人物因为离别而整夜流泪、此时泪水未于的情
景。
C. 颈联从前两联对景物的描写中跳出,侧重写人,“微吟”“半醉”等词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
凸显人物情态。
D. 尾联虚实结合,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场景渲染得真切动人,同时最后一句中的“老来同”也暗示了
诗人的年龄。
E. 全诗在结构安排上富有章法,“起”“承”“转”“合”四部分层次清晰,其中第三联成功实现由
景到人的转换。
15. “背人春事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 BD
15. ①构思巧妙。由“春去”引出“人去”,渲染了友人间离别的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②手法精妙。
“背人”使用比拟手法,借春天的离去形象表达诗人的感伤。“浅紫”“深红”使用借代的手法,以“次
第空”写出繁花的凋零,营造了暮春时节感伤的氛围。③用词精妙。“空”字使用精妙,形象写出春天离
去的空寂之感。
二、(安徽省蚌埠市 2017 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巫山高
王融①
想象巫山高,薄暮阳台②曲。
烟霞乍舒卷,猿鸟时断续。
彼美如可期,寤③言纷在瞩。
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
【注】①王融:南齐文学家,东晋宰相王导的六世孙,少有大志,然家道中衰。②阳台:传说中巫出
神女所居之处。③寤:醒。
14. 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此篇首句即以“想象”二字点明下文所写巫山景象,均为诗人心之所想,而非目之所及。下文的想
象就集中围绕“阳台曲”这个美丽的传说展开。
B. 三四两句具体想象阳台的美好景象,从视觉角度着笔,动静结合,这种貌似绘景,实为暗示象征的
写法,暗寓想望、期待之意,自然引出下两句诗。
C. 诗人热望化梦为真,醒来产生了神女宛在眼前的幻觉。这是由热烈想望、殷切期待而产生的心理。
“纷在瞩”真切而生动地描绘出神女显现于眼前之情状。
D. 尽管诗人希望神女“寤言纷在瞩”,但毕竟只是一种虚无飘渺的愿望,诗人将赋中最富诗意的描写
想象加工,创造出极富文采之美的诗境,化赋为诗。
E. 全诗通过想象与对眼前景的幻觉式感受,写出诗人那种歆慕、期待而又怅惘的心理,也烘托出神女
缥缈的身姿面影。整个境界,迷离惝恍,空灵飘忽。
15. 诗歌以“秋风下庭绿”作结,有何好处,请结合全诗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 BC
15. 尾句以景结情,意味深长,含蓄隽永(手法答“虚实结合”也可)。诗人在怅然失意中独坐相思,但
见秋风飘然而至,吹动庭院中的绿枝。那“下庭绿”的秋风,宛若神女飘然而至的身影,实则不过是一时
的错觉而已。诗写到“秋风下庭绿”,悠然而止,极富韵外之致。
15. 依据试题要求,结合全诗赏析诗歌以“秋风下庭绿”作结有何好处,注意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景
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诗人在怅然失意中独坐相思,但见秋风飘然而至,吹动庭院中的绿枝。借景抒情、以
景结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答题时首先描述景物,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分析情感。
三、(安徽省黄山市 2017 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野 望①
杜甫
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
云山兼五岭,风壤带三苗②。
野树侵江阔,春蒲长雪消。
扁舟空老去,无补圣明朝。
【注释】①此诗作于大历四年,作者乘船行于湘中一带。②三苗:古代南方部落民族。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行行”有作者乘舟不停地前行之意,同时也暗示了湘中一带水途漫长。
B.“五岭”“三苗”写出了空间之广,“云山”、“风壤”写出了南方的环境风貌。
C.颈联上句是说江边的野树覆盖了宽阔的江面,“侵”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作者在写景时,既有概括,又有细描,颈联由远及近地对江边景物进行了细致描绘。
E.诗歌前三联紧扣标题“野望”来写,写所见之景,尾联则在此基础上抒情。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CD
15.(1)对时光流逝、年华空老的伤感,作者的感情主要是通过尾联表现出来的,“扁舟空老去”是说时
光流逝,自己已经老去,“空”表现出一种无奈和伤感;(2)于国无补、壮志难酬的无奈和遗憾,“无补
圣明朝”是说作者想要报国而不能,透露出一种于国无补的遗憾。
四、(安徽宣城市 2017 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秋 来
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①,衰灯络纬啼寒素②。
谁看青简一编书③,不遣花虫粉空蠹④。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⑤。
秩坟鬼唱鲍家诗⑥,恨血千年土中碧⑦。
【注释】①桐风:指吹过梧桐叶的秋风。壮士:诗人自称。②衰灯:暗淡的灯光。络纬:虫名,俗称
纺织娘,因秋天天气转凉而哀鸣,其声似纺线。③青简:青竹简。一编书:指诗人的一部诗集。竹简书久
无人读,蠹虫就在其中生长。④不遣:不让。花虫:蛀蚀器物、书籍的虫子。蠹(dù):蛀蚀。⑤香魂吊
书客:指前代诗人的魂魄来慰问诗人。书客:诗人自指。⑥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鲍照曾写过《行
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⑦“恨血”句:《庄子》中说:“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14.下列对本词的鉴赏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此诗以桐风、衰灯、寒索、冷香、秋坟、恨血等意象构成一幅冷凄悲凉的画面,不是为了抒发悲秋
之情,而为感叹命运不济、报国无门。
B.首句中的“惊心”说明诗人心里震动强烈。第二句“啼寒索”的“寒”字,既指岁寒,更指听到络
纬啼声时的心寒。
C.首句中的“苦”字给全诗定下了基调,笼罩以下六句;三、四句写诗人面对衰灯,耳听秋声,感慨
万端,发出所作诗篇又有谁来赏识的一声叹息。
D.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怀:前句说愁思把纡曲百结的心肠牵直,用语平白;后句又说鬼魂前来凭
吊他这个不幸的生者,更是奋笔直呼。
E.全诗寄情于物,用浪漫主义以幻写真的独特手法,在深远的悲愤和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间达到了和
谐的统一,体现了李贺诗歌诡谲凄异的风格。
15.请简要赏析本诗尾联的写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AD
15.尾联诗人借用典故通过奇谲的想象,说仿佛隐约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唱着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
他的“长恨”就像苌弘的碧血那样永远难以消释,实际上是借古抒怀,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来抒
发自己命运不济、报国无门的绵绵悲恨。
五、(安徽池州市 2017 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应召赴京道上有作
[明]方孝孺
摇落秋冬季,苍茫鄞越问。
青山欹枕过,白乌背人还。
问俗乡音异.消愁酒价悭。
虚名果何物,不使病夫闲。
【注】本诗作于洪武十五年(1382).为作者第二次奉诏入京时所作。十年前,方孝孺曾被荐召赴京师,
“太祖喜其举止端整”,然嫌其年轻,遣还。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点明写作时间、环境,草木零落的秋冬季节,野色苍茫的秋冬风物,为全诗定下了低沉的基
调。
B.颔联描写旅途景色。诗人坐在车上,目送两岸如枕般的青山在窗外向后移动,天边的白鸟渐行渐远。
C.颈联中“问俗”与“沽酒”是旅途中极其平常而典型的细节,出门之人几乎都经历过,非常富有
表现力。
D.尾联照应标题“应召赴京”,“虚名”二字耐人寻味,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此次赴京复杂而矛盾的
心理。
E.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进京的全部过程,语言精工,风格淳雅,结构严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诗学造
诣。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BE
15.被召进京,秋冬之际穿行鄞越的孤独与不安之情;离家愈远、身在异乡的思乡之情;借酒浇愁而酒钱
欠缺的惆怅之情;为虚名所累、拖着病体奔波的痛苦与无奈之情。
相关文档
-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2021-06-0514页
- 2022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文学2021-06-0586页
- 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2021-06-0516页
-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2021-06-056页
- 2018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2021-06-057页
- 高三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与名句默写2021-06-054页
- 2021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第三部2021-06-0524页
- 山东省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2021-06-0515页
- 河南省洛阳一高2021届高三语文9月2021-06-0510页
- 2021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第三部2021-06-0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