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1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5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文化新时代的到来。对互联网文化的变局,要有“正确打开方式”,
既要看到它释放出来的文化生产力目前还比较无序,也难免________,但也要看到它的成长
性与生命力。互联网作为一种________的文化载体,让过去只能________的平凡个体,有了
被历史记住的表情。文化多样性、分享精神等价值理想,是互联网带给这个时代的礼物。
( )。作家博尔赫斯说过,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可是,他也暗示过,让
一本书“消失”的最好方式,就是藏到图书馆里。事实上,尽管互联网有巨大的包容性,但
是它不会自动生长出多样性。很多披着时尚、互联网等外衣的文化作品,由于没有文化思维
的更新,只能给人时代错置、________的感觉。互联网时代带来虚拟的文化生活,更需要我
们从现实、历史、信仰等多个维度,去确认彼此的社会联系,让我们的文化感觉踏在现实的
大地上。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激活互联网文化强大的创造力,先得以建设性的主动融入并
寻求创造,培厚其“文化土层”。以新的姿态和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在各个层面展开对话,众
人拾柴,众星拱之,互联网时代才有机会孕育出孔子、但丁、莎士比亚那样的文化精神的“伟
大综述者”。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它既容易让人的主体性迷失,也给了每个人被时代注目的可能。
B.然而它既给了每个人被时代注目的可能,也容易让人的主体性迷失。
C.因此它既给了每个人被时代注目的可能,也容易让人的主体性迷失。
D.因此它既容易让人的主体性迷失,也给了每个人被时代注目的可能。
解析:选 B。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根据前后文内容可以看出,所填入的语句是一
个过渡句,前面说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后面说弊端。A 项和 D 项颠倒,C 项和 D 项用
“因此”构不成过渡关系。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泥沙俱下 水到渠成 鲜为人知 不伦不类
B.鱼目混珠 水到渠成 湮没无闻 不稂不莠
C.泥沙俱下 应运而生 湮没无闻 不伦不类
D.鱼目混珠 应运而生 鲜为人知 不稂不莠
解析:选 C。此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运用。“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
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
喻用假的冒充真的。根据语境,应用“泥沙俱下”。“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
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应运而生”, 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
时机而产生。应用“应运而生”。“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湮没无闻”, 名声被
埋没,没人知道。在此语境下,两个词语都合适。“不伦不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
形容不成样子或没有道理。“不稂不莠”,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只能用在人上,不能用
在“文化作品”上。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要想激活互联网文化强大的创造力,先得以建设性的主动融入并寻求创造,培厚其
“文化土层”。
B.激活互联网文化强大的创造力,先得以建设性的方式,主动融入并寻求创造,培厚
其“文化土层”。
C.激活互联网文化强大的创造力,培厚其“文化土层”,先得以建设性的主动融入并
寻求创造。
D.先得以建设性的主动融入并寻求创造,激活互联网文化强大的创造力,培厚其“文
化土层”。
解析:选 B。从文中画线的语句看,“先得以建设性的主动融入并寻求创造”句式杂糅。
“主动融入并寻求创造”是一个并列短语,没有问题。“以……主动融入并寻求创造”则搭
配不当;可修改为“以……的方式主动融入并寻求创造”即可。故选 B。
4.下面是从一封信中摘取的一段话,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红楼梦〉译注》我就笑纳了,看到这本书,我又忆及您对我
的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不胜感激。至于您托我为您的犬子联系学校一事,我定会鼎力相
助,请您放心。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您一件礼物,相信您会喜欢。
答:
答案:(示例)①“笑纳”改为“接受”;②“爱戴”改为“爱护”;③“您的犬子”改
为“令郎”;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⑤“惠赠”改为“敬赠”。
5.阅读下面的图表,写一段话,说明成交量(或价格)的态势,不超过 100 字。
答:
解析:作答本题,要善于观察图中的数字变化。图中两组数字的变化可以用“有升有降”
来概括,在总结出态势后,要围绕态势进行具体说明,努力做到语言简明扼要。
答案:(示例 1)某市第 6 至 13 周房屋成交量呈有升有降的态势。第 6 周房屋成交量为 7
套,第 7 周开始上升,到第 8 周升至 1 293 套,第 9 周开始下降,到第 10 周降至 579 套,
第 11 周重新开始缓升,到 12 周升至 860 套,第 13 周又降至 578 套。
(示例 2)某市第 6 至 13 周房屋价格呈有升有降的态势。每平方米的成交均价第 6 周为
17 939 元,第 7 周则升至 24 882 元,第 8 周开始下降,到第 10 周降至 20 921 元,第 11
周开始上升,到第 12 周升至最高点 27 372 元,第 13 周则降至 21 438 元。
相关文档
-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42021-06-053页
-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湖南卷)2021-06-0510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编知识专题突2021-06-0534页
- 2018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寒天冻雪2021-06-053页
- 2020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基础巩2021-06-054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021-06-056页
-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3小说常2021-06-0533页
-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配套练习题:复习2021-06-058页
- 高考语文考点37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2021-06-0520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必考点强化训练52021-06-0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