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6.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课内素材
孔子的义利观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后人因此慨叹孔子之“重义轻利”,把 “义”摆在首要位置,而置“利”于不顾;孔子又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由此又有人认为孔子是肯定利,追求利与富贵的。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孔子并没有把义与利尖锐地对立起来,而是主张“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可见“义”能够成为兼济天下、成就功业的一项重要前提,孔子把讲义、重义、行义看成是修身养性、平家治国匡天下之重要根本。这足以看出孔子对义的高度重视。孔子在《里仁》篇中也曾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最能代表孔子的义利观的本质,孔子认为对于君子,对于通晓大理的人,重义先义,而后谈利,甚至可以为义而舍利。这种观点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运用角度
- 8 -
《史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追利求物,是人之本性。《论语》是一部讲伦理道德的经典著作,但是孔子并非不谈“货殖富贵”,并不回避“财富钱物”,并不反对人们追求名利富贵,而只是否定“不义而富且贵”而已。
孔子在要求人们重义行义的同时,并非要人人去做苦行僧,而应当是名正言顺大胆去追求里。《里仁》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贵即是利,是财物,是人们所共同追求的,追逐功利、追求财富是人们本性的组成部分,孔子把追求财富充分肯定为人的共性,可见孔子也充分看到“利”“物”的重要性,孔子再三告诫,对于被管理者在利益方面的态度,他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孔子的观点非常明确,就是人口众多了,应当“富之”,使国人富裕,使国人多得到物质利益,在富足的基础上才能教化,是富之为第一、为前提,教化为后续,两者有前有后,当然孔子为了充分肯定人们对于物质利益追求的执着性、合理性,甚至拿出自己来做比喻“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就是说,如果有机会能求得富贵,即使是做执鞭为别人服务的差役,我也去做。由此可见孔子对于利益的态度也非避而远之,敬而躲之的。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8 -
A. B.
C. D.
解析:都是介词,用。A项,即使/虽然;B项,如果/表修饰;D项,代词/主谓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答案:C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B.颠沛必于是
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D.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解析:成人:完美无缺的人;今义指人发育成熟,也指成年的人。
答案:C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B.饭疏食饮水
C.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D.无適也,无莫也
解析:“饭”,名词活用作动词,吃饭。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见义不为,无勇也 B.约我以礼
C.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 D.异乎三子者之撰
解析: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答案:A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
- 8 -
,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B.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C.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D.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解析:断句时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本句中,“方命”意为“逆先王之命”,“方命”中间不能断开;“为”表被动,从后文断开。
答案:C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巡狩”,《尧典》作“巡守”,意为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与“巡视”“视察”同义。
B.“述职”
- 8 -
,意为封疆的诸侯向天子汇报工作的完成情况,以评定其是否称职。与“汇报”同义,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C.“粮食”,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
D.“诸侯”,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为王,如商纣王、周武王;周朝分封王族子弟为公或侯,因此叫诸侯。
解析:应是“下级对上级的关系”。
答案:B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谈到国君不应自己沉溺于物欲享乐之中,而应乐民所乐,忧民所忧,这样才能天下归心。
B.本文写了孟子、晏子和齐宣王的对话,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
C.文章紧承齐宣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观点。
D.文章举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为例做进一步论证,在晏子的谈话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解析:是孟子引用了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
答案:B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乐、忧;省、不足、敛、不给。“乐”“忧”皆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以……为忧”。
- 8 -
答案:(1)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的忧苦为忧苦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苦为忧苦。
(2)春天视察耕种的情况,见百姓缺粮就补助他们;秋天视察收获的情况,见百姓歉收就救济他们。
【参考译文】
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国君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的忧苦为忧苦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苦为忧苦;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称王(使天下人归服),是没有过的。”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朝儛两座山去观光游览,然后沿着海岸向南行,一直到琅邪。我该怎样做才能够和古代圣贤君王的巡游相比呢?’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呀!天子到诸侯国家去叫作巡狩,巡狩就是巡视各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报告在他职责内的工作的意思。没有不和工作有关系的。春天视察耕种的情况,见百姓缺粮就补助他们;秋天视察收获的情况,见百姓歉收就救济他们。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游历,我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视察,我怎么能得到补助?一游历一视察,足以作为诸侯的法度。’现在可不是这样了
- 8 -
,国君一出游就兴师动众,索取粮食。饥饿的人得不到粮食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大家侧目而视,怨声载道,违法乱纪的事情也就做出来了。这种出游违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如同流水一样浪费。真是流连荒亡,连诸侯们都为此而忧虑。(什么叫流连荒亡呢?)从上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作流;从下游向上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作连;打猎不知厌倦叫作荒;嗜酒不加节制叫作亡。古代圣贤君王既无流连的享乐,也无荒亡的行为。至于大王您的行为,只有您自己选择了。’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非常高兴,先在都城内作了充分的准备,然后驻扎在郊外,打开仓库赈济贫困的人,又召集乐官说:‘给我创作一些君臣同乐的乐曲!’这就是《徵招》《角招》。其中的歌词说:‘畜君有什么不对呢?’畜君,就是热爱国君的意思。”
三、语言运用
9.下面是某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简易流程图”,请把这个预案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项目齐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观察流程图的内容,抓住中心事件,然后从中心事件出发,理顺流程图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及其层次,再按照事物的内在条理表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本流程图中事情要点之间的关系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还有斜向的,组织答案时除了要把内容要点表述全面之外,还要分清主次。
答案:
- 8 -
校园发生突发事件,首发现场教职工就是第一责任人,他要负责管控救助、保护现场、报告校保卫室。校保卫室要负责管控救助、保护现场并通知值班行政人员。值班行政人员要负责报告副校长、通知班主任并拨打110/119/120 报警或救助。副校长要报告校长,校长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班主任负责送往医院救治并通知家长。家长负责事后处理。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