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0 KB
  • 2021-06-05 发布

2017-2018学年浙江诸暨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语文 Word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浙江诸暨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 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按规定将所有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挨饿(āi) 恓惶(xī) 复辟(bì) 供不应求(gòng)‎ B.拙劣(zhuó) 生肖(xiào) 搔痒(sào) 靡日不思(mǐ)‎ C.中意(zhòng) 顷刻(qǐng) 档次(dàng) 抛头露面(lù)‎ D.稍息(shǎo) 甄别 (zhēng) 仓廪 (lǐn) 上蹿下跳(cuān)‎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蜚短流长 集液成裘 舶来品 起迄 ‎ ‎ B.委曲求全 集思广益 座右铭 褶皱 ‎ C.食不裹腹 坚壁清野 爆冷门 融恰 ‎ D.休身养性 严惩不怠 坐月子 元凶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影片《芳华》讲述了军队文工团里一群青春男女在爱情萌蘖(niè)时的故事。片中战友对“活雷锋”式主人公刘峰的行为不乏揶(yē)揄之情。‎ B.我们希望美方摒(bìn)弃零和博奕的陈旧思维,同中方相向而行,求同存异,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要煞(shà)费苦心地设置障碍。‎ C.胡德夫伴着马頔的吉他唱起了那首《南山南》,逛了北京的胡同(tòng),吃了老北京涮(shuàn)羊肉,还第一次从背面看到了正对钟楼的鼓楼。‎ D.今年以来,文化类的综艺一档(dǎng)接一档,但最火热的当属将传统文化与综艺连接在一起,把严肃呆(dāi)板的博物馆变活的《国家宝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今天的社会发展太快,许多东西不经意间就丢了,并且丢了还往往不知。【甲】加之这个世界像决了堤的围堰,沉渣泛起,鱼龙混杂,想保住些好的有用的没那么容易。我们处于社会裂变的节点上,好坏优劣善恶往往都是共同而生,保持住好的不容易,增加些恶习稍不留神就既成事实。古人说,积善似垒土,纵恶如弯弓。积累善行如用锹垒土,一点一滴进行,形成的大山才会日久天长;而纵容恶行如同弦上之箭,思想稍稍放松一下,恶就是离弦之箭,一发不可收。【乙】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时间的检验,这“老”是文化的磨合,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古老的民族过去的规矩一定很老,老到无从追根溯源。【丙】“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告诫说。即使鲁班那样的好木匠,没有尺子和圆规也没有办法画出方形和圆形。继而我想,今天随处可见的这么多的好家具,它们的存在关键还在于曲尺和圆规最初制定了规矩。‎ ‎4.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意 B.一发不可收 C.告诫 D.继而 ‎ ‎5.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 B.乙 C.丙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作出的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决定引发了新一轮的暴力冲突,不仅严重威胁着区域和世界的和平,更破坏了解决矛盾的“两国方案”。‎ B.“墨子号”系列成果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标志着我国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实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 C.健康旅游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服务质量让游客满意,丰富旅游产业业态。‎ D.国家发改委将派出检查组对重点地区冬季采暖价格监管工作进行督查,以确保冬季采暖期间市场价格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拥有航母之后,更具大国的“形象和气质”。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与周边国家还存在海洋主权争端,航母的投入和使用无疑将增大中国有效解决问题的筹码和力度。‎ B.在学术大师寥若晨星、江湖“大师”不断涌现的时代,我们应该用独立的思想与科学的精神去收复曾被“大师”们侵蚀的领地,在变动的时代给精神一个寄托。‎ C.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应用的高速发展,社交媒体经历了“电视——电脑——手机”的发展过程,政务传播的渠道也从网站邮箱转移到微博和微信进行传播。‎ D.‎11月12日至14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夫妇对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了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     ,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 ‎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 ‎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 ‎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 ‎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 ‎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地体验 A.②③⑥④①⑤ B.②⑥③④⑤①‎ C.④①⑤②⑥③ D.④⑤①②③⑥‎ ‎9.下面语段是从哪四个角度来解说“物联网”的?请简要概括,每个角度不超过 5个字。(4分)‎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美国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智慧地球”的战略,从而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物联网的追捧。所谓物联网,就是把传感器装备到电网、道路、桥 梁、隧道、建筑、供水系统、家用电器等各种真实物体上,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运行特定的程序,从而达到远程控制的一种网络。它具有“网络化”“物联化”“自动化”“感知化”“智能化”等基本特征。要实现物联网,首先离不开射频识别技术,这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其次,传感器技术也是关键所在,它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除此之外,物联网还需要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的有力支持。‎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 (3)_______ (4)_________ ‎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共12分)‎ 我们知道中国从隋唐起就盛行科举制,谁科举成绩好,谁就可以当官。对这个制度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但实际上,科举制是相当奇怪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有点“特殊”,在世界别的国家,极少见到这样选拔官员的。‎ 即便在中国,在科举制产生之前也有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从最早的贵族、门客,到军功、推荐(察举、征辟、孝廉),最后是九品中正制,隋唐起,开启了科举制度。科举的出现,可以被视为国家治理复杂化与国家规模的超大化对现实政治的倒逼。‎ 如果我们把历史追溯到周朝,就会发现那个时候的社会和后来的宋元明清完全不同,在制度层面上,反倒更像《冰与火之歌》里的七大王国。和七大王国一样,西周也是一个封建制的贵族国家。这里所说的“封建制”指的是其本义,就是“封国土、建诸侯”的制度。它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而不是后来君权至上的扁平化社会。孟子对这个社会有过一个理想化的描述,“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天子也好,诸侯也好,虽然是君主,但他们和卿、大夫相去并不远,只是在等级树上高了一点点而己。‎ 在这样的社会里,选拔官员自然倾向于世袭制。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逻辑推理。世袭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人们得到一些好处后,会很自然地倾向于把这些好处传给后代。既然大家地位并没有本质区别,天子能世袭,诸侯能世袭,我们卿为什么就不能世袭?大夫为什么就不能世袭呢?‎ 因此,在西周主要采取世官制,这个制度到了春秋时期虽然开始有所松动,但依旧占据主流位置。我们翻翻《左传》就会发现,许多家族都是世世代代为卿,比如鲁国的三桓,郑国的七穆,齐国的高国,都是如此。这个时候也不太需要经常从外界选拔官员,让官员生官员就行了。‎ 世官制其实是个蛮稳定的制度,它具有可预测性,减少了贵族内部的摩擦,很适合一个静态的社会。但是它没有能够永久持续下去。在春秋中后期,它就出现了崩塌的征兆。问题出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周王朝不再能维持大一统局面,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静态社会变成动态社会,所有的政治实体都面临巨大压力。诸侯国必须追求军事和行政效率,内部也必须重新切割权力格局。最终的结果是权力越来越集中。而权力越集中,官职也就越不像贵族的固有权利,而越像是国君的额外赏赐。‎ 第二个变动来自民间。在西周的时候,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民间完全处于无知无识的状态,国君即使想从民间选拔官员也无从选起。但是到了春秋时期,知识开始普及,知识分子呈现爆炸式增长。一下子,官员潜在储备极大丰富。而且这些知识分子本身也渴望做官,学了一肚子当君子的学问,怎肯老实待在家里浇粪种地?孔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学而优则仕”的理论,给不甘心在家种地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条现实出路。而这种来自民间的求职压力也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化。‎ 到了战国时期,士官制度就整体性地崩溃了。‎ ‎(节选自《科举之前的选官史》,有删改)‎ ‎10.下列关于世官制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世袭是人类的本能,等级制度则给了天子、诸侯、大夫等阶层采取世袭制的借口。‎ B.世官制在春秋时期虽有所松动,但依然占据主流位置,这让平民百姓很难获得机会走上仕途。‎ C.世官制作为相对稳定的制度,具有可预测性,可以缓解贵族内部的矛盾,在政局稳定的社会,能够永久持续下去。‎ D.在各种原因影响下,到了战国时期,世官制度整体性崩溃了,官员世袭现象消失,而代之以察举制度。‎ ‎11.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从隋唐起盛行的科举制,是我国独有的“特殊”制度,可以看作是国家政治复杂化与囯家规模超大化倒逼现实政治的产物。‎ B.不同于宋元明淸等时期君权至上的扁平化社会,西周是一个封建制的贵族国家,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 C.孟子对理想化社会的描述,明确了不同的阶层在等级树上相去不远的地位,为世袭制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D.孔子“学而优则仕”的理论契合了当时知识分子“读书做官”的心理,给他们提供了一条现实出路,也推动了西周选官制度的改革。‎ ‎12. 简要概括世官制出现崩塌征兆的两点原因。要求每点不超过20字。(6分)‎ ‎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题。(共16分)‎ 舅爷 刘汀 ‎(1)到死为止,舅爷都只是个光棍儿。‎ ‎  (2)舅爷的大部分人生都在和羊打交道,他是我们村从业时间最长的羊倌,前后加起来差不多有二十年,而他去世时,也才五十几岁而已。在我的印象里,他始终是那个样子:高个子,面目黝黑,牙齿发黄,粗大的鼻孔和嘴巴,说话时总带着一种嗡嗡声。这样的容貌,按说在农村来说也不算多么难看,可舅爷一辈子没正经恋爱过,更没结过婚,孤老一生。‎ ‎(3)他只身到这儿来,没有户口也没有土地,是一个外人。在我家前面几十米,有一块空地,叔叔们在西边的荒地上脱了几千块黄土坯,晒干后运回村里,给舅爷盖了两间土坯房。大概就从这时候开始,舅爷才算真正进入了村里的生活秩序。‎ ‎(4)不知为何,这栋新盖起的小房,两年之后就变得很破旧。窗户没有玻璃,是用塑料布封着的,但很快就露出许多大大小小的洞。屋檐上的木桩缝隙,有鸟雀和燕子做了窝,把白色和灰色的大便拉在上面,风吹日晒之后,看上去就有了日月侵蚀的意思。  ‎ ‎(5)放羊回来,把各家的羊赶回去,天已经黑透了,他再一个人生火做饭。偶尔,家里蒸了馒头或豆包类的干粮,母亲会让我们叫舅爷来家吃,他总是歪着脖子说不去,似乎很生气的样子。我们回去回话,母亲就说不吃拉倒,但饭后还是会让我们把干粮给他送一些。我们走进阴暗的屋子,舅爷端坐在土炕上,面前摆着桌子,桌上有一些咸菜,看我们进来,又是很不高兴地说:“怎么才来,我都等半天了。”‎ ‎(6)他开始大口大口地吃饭,舅爷的饭量实在惊人,他一顿能吃七八个馒头。有一年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刚吃完午饭,舅爷突然笑眯眯地进了屋,从怀中掏出两块月饼给我和弟弟。母亲拦着说我们买了,你自己吃。舅爷说吃够了,这回吃够了,我买了四斤月饼,一口气吃了三斤半,实在吃不动了,这俩给他们吃。舅爷依旧抱起膀子,咧着嘴似笑非笑,看着我们啃食月饼,眼神里有一种温情。  ‎ ‎(7)九几年的时候,村里面的羊突然多起来,羊倌的放羊钱也水涨船高。那两年大概是舅爷生活最滋润的日子,他甚至找电工,从外面的电线上拉了一根线,给自己的小屋接了一盏十五瓦的电灯。舅爷还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但抱回去后却没有人影,一片雪花。一群孩子跑过去看电视,看了一会儿屏幕上的雪花,听了一会儿哗哗声,就厌了,四散而去。可舅爷竟然能大半宿大半宿地盯着雪花看,好像他能从那儿看出了天线接收不到的故事一样。‎ ‎  (8)牛羊越来越多,他的收入却越来越少,许多人家的羊群过百之后,感到雇一个羊倌太亏了,便两三家合伙,一家一天自己放羊。很快,那根从空中横拉出来的电线,因为没交电费又被收了回去,那栋越发破败的孤独的小屋,重归黑暗和荒寂。‎ ‎  (9)第二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去给他拜年。他的屋里冷极了,似乎好几天都没有生过火,我看见土炕上堆着两床露出棉絮的被子。炕的另一边,盆里有一坨冻僵的黑面团,另一个盆里是冻着冰碴的碎酸菜,看不到一点肉星儿;一个盖帘儿,放着十几个饺子。我们觉得自己身上新做的衣裳,和屋子里的气氛很不对劲儿,扭扭捏捏着转身要走。“等一下,”‎ 舅爷叫住我们,然后从炕席底下摸出一把钥匙,打开炕尾的一个小箱子,手在里面摸了半天,掏出一把块儿糖,给每个小孩两块,自己也剥开一块丢进嘴里,说:“吃吧,可甜了。” 说完又钻进被窝里,却没睡,眼睛盯着房顶。我们觉得无聊,赶紧出来。大街上,满是红红绿绿互相串门拜年的人,大家递着烟,说着祝福的吉祥话,偶尔有爆竹声从某家院子或小孩子的脚边响起,在空旷干冷的天空里灰飞烟灭。走出他的院子时,我心里酸酸的。‎ ‎(10)我不知道舅爷是哪一天死的,只是仿佛某一次放假回家,他那栋破旧的小房子换了主人。有人家买下了它,推倒,重新盖起砖房,垒高院墙,开辟菜园子,打下水井,又一户普普通通的农家院就此诞生。舅爷没了,他存在的痕迹也没了,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因为不属于家族的人,他的坟不能进祖坟,只能找一处偏远的山坡埋掉。他死了,我不觉得是死于身体上的病。我无法想象在离去的那一天晚上,躺在破旧的、满是土味和烟味以及腐烂的衣服味的炕上,舅爷想过什么;我也无法想象他是否流过眼泪,是否伤过心;我甚至无法想象他作为一个人该有怎样的悲欢离合……‎ ‎(11)他永远一个人面对着此起彼伏的群山和旷野,无论生前还是死后。‎ ‎(12)我越来越感到,他所面对的那些孤独,那些空落落,多多少少也是我们终将要面对的。 (有删改)‎ ‎13.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舅爷的形象。(5分)‎ ‎ ‎ ‎14.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5分)‎ ‎ ‎ ‎15.请探究文章结尾两段的作用。(6分)‎ ‎ ‎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呼召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子,方其少时,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6.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率百人而聚      率:大抵       ‎ B.出门而诳其父兄      诳:欺骗 C.以易新荐之品者  易:替换       ‎ D.通于《六经》之大指  指:指向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于死者恐不得知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归氏至于有光之生               不知东方之既白 C.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战败而亡,诚不得巳 D.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归有光幼年丧母,内心不能宽解,所以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常拉着长辈的衣服要他们讲自己的旧事。‎ B.归氏家族长期没有分家,家族人口众多,里面有一些贪鄙诈戾之徒,他们的行为甚至和禽兽无异。‎ C.归有光读了归氏家族留下的古籍后,为一些族人的种种劣行感到羞耻,认为他们不配做素节翁的后人。‎ D.归有光有志于学习圣人之道,生活清贫,未能取得一官半职,但他考察天下治乱、百姓利病,内心常有隐忧。‎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 ‎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0—21题。(9分)‎ ‎⑴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⑵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⑶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⑷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曲礼上》)‎ ‎20.结合上述材料概括“礼”的作用。(3分)‎ ‎ ‎ ‎21.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孔子提倡的“仁”和“礼”之间的关系。(6分)‎ ‎ ‎ ‎(三)古诗文默写。(10分)‎ ‎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论语》)‎ ‎⑵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________,________,亦曷故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⑶ ,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氓》) ‎ ‎⑷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⑸元嘉草草,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论语》)‎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60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与外界沟通,一方面任意展现喜悦悲伤,另一方面痛苦于信息铺天盖地、真假难辨;一方面浏览他人的微博、微信朋友圈了解信息,随意做出评价,另一方面又十分在意他人对自己微博、微信朋友圈内容的评价。‎ 这是可喜的时代,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媒体,时时都可表达,个个都能发声;这也是可悲的时代,每个人面对海量信息,时时都被淹没,人人都很脆弱。‎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评说。‎ 注意:‎ ‎(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2)标题自拟。‎ ‎(3)不得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套作。‎ 诸暨中学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3分)【答案】C ‎【解析】A.挨(ái)饿 供(gōng)不应求 B.拙(zhuō)劣 搔(sāo)痒 ‎ D.甄(zhēn)别 稍(shào)息 ‎2.(3分)【答案】B ‎【解析】A.集腋成裘 起讫 C.食不果腹 融洽 D.修身养性 严惩不贷 ‎3.(3分)【答案】C ‎【解析】 A.“揶”应读“yé”;B.“摒”应读“bìng”,“博奕”应为“博弈”;D.“档”应读“dàng”。‎ ‎4.(3分)【答案】B ‎【解析】一发不可收:含褒义,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既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一发不可收拾:常含贬义,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局面无法收拾。根据语境,此处应为“一发不可收拾”。‎ ‎5.(3分)【答案】C ‎【解析】引号内引用为完整引用,且语句到此结束,按规则“方圆”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6.(3分)【答案】D ‎ ‎【解析】A.语序不当,“不仅严重威胁着区域和世界的和平,更破坏了解决矛盾的‘两国方案’”可改为“不仅破坏了解决矛盾的‘两国方案’,更严重威胁着区域和世界的和平”;B.搭配不当,“实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应为“获得‘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C.句子杂糅,可删去“让游客满意”。‎ ‎7.(3分)【答案】B ‎ ‎【解析】 A项搭配不当,“力度”可以“增大”,但“筹码”只能“增加”;C项句式杂糅,“政务传播的渠道……进行传播”杂糅,可把“进行传播”删去或改为“政务也从网站邮箱转移到微博和微信进行传播”;D项不合逻辑,总书记可以当选,而总书记夫人不可能当选,应改为“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偕夫人”‎ ‎8.(3分)【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性。这段话应属于议论性文字,论述的中心是“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根据标点符号来看,所给的六个句子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作为两个部分的第一句,一般由主语,再根据横线前的内容,可以确定两个部分的第一句分别为④和②,再依据代词“它们”可以确定答案。‎ ‎9.(4分,每点1分)①产生背景(成因);②定义(概念、内涵);③基本特征;④技术支持。‎ ‎10.(3分)【答案】B ‎【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世官制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天子、诸侯”错,由原文第四段“既然大家地位并没有本质区别……大夫为什么就不能世袭呢”可知,没有包含天子、诸侯。C项,“政局稳定的社会,能够永久持续下去”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笫六段是“很适合―个静态的社会”。D项,“官员世袭现象消失,而代之以察举制度”无中生有。‎ ‎11.(3分)【答案】B ‎【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项,“独有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一段是“在世界别的国家,极少见到这样选拔官员的”,文中“极少”,并非没有。C项,“为世袭制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无中生有。D项,“也推动了西周选官制度的改革”错,原文第七段是“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化”。‎ ‎12.(6分,每点3分)‎ ‎(1)大一统局面破坏后权力集中致使官职不固定。‎ ‎(2)知识分子群体产生并渴望走上政治舞合。‎ ‎13.(5分)【答案示例】①生活贫困、艰难。如破败的小屋、露出棉絮的被子等;②孤独、寂寞。是个外乡人,没结过婚,孤老一生;③重视亲情、向往温情。如送月饼给我和弟弟、分块儿糖给小孩等;④内心空虚。大半宿大半宿地盯着雪花看;⑤安于现状、容易满足。比如一口气吃了三斤半月饼,笑眯眯地,说吃够了。(每点1分)‎ ‎14.(5分)【答案示例】①用一系列动词(动作描写),写农家院的诞生过程。(1分)②采用短句的形式,突出院落消失与出现这一更迭之干脆。(1分)③通过写舅爷存在的痕迹的消失,突出底层人的生命的卑微,也反映出了他人对此的漠然。(2分)寄寓了作者对舅爷的深切同情。(1分)‎ ‎15.(6分)【答案示例】①收束全文,照应开头,结构浑然一体。(2分)②“一个人”与“群山和旷野”形成强烈的对比,结合“无论生前还是死后”这一倒装,进一步强化了舅爷一生的孤苦,渲染了凄凉的氛围。(2分)③通过“我”的感受,从舅爷想到芸芸众生的“我们”,对生命的孤独进行了群体性反思,深化了文章的主旨。(2分) ‎ ‎【解析】探究,意味着多方寻求答案。从内容表达与表达形式上看,第(11)段通过对比、倒装等手法强化舅爷的孤苦,第(12)段通过“我”的感想来深化主旨。从结构上看,对舅爷的生前、死后进行了概括,有收束全文的作用,并与开头“到死为止,舅爷都只是个光棍儿”相照应。‎ ‎16.(3分)【答案】D  【解析】指,通“旨”,意思。‎ ‎17.(3分)【答案】C  【解析】A项都是介词,对于。B项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C项,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顺承,可不译。D项,都是连词,表承接,那么,就。‎ ‎18.(3分)【答案】A  【解析】“要他们的讲自己的旧事”错,原文说的是“问先世故事”,“先”在古代指去世的长辈,可见归有光询问的是去世的长辈的旧事。‎ ‎19.(6分)对贫穷的人却不知道救济,对愚笨的人却不知道教育;死了人不相互悼念,有了喜事不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 ‎20.(3分)①礼助人走向仁;②礼维护等级差别,使人各安其位;③礼使人自别于禽兽。(每点1分)‎ ‎21.(6分)①仁是礼的基础和内核,克己复礼就是一种仁。②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形式,像季氏因为没有仁,表现在礼上以不和规定的“八佾舞于庭”出现。③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每点2分)‎ ‎22.(10分)‎ ‎⑴则民无所错手足 ‎⑵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⑷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⑸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⑹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文言文参考译文】 ‎ 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于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们的事迹,对于活着的人恐怕不能侍奉他们,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 ‎ 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抵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时招待朋友,有时能破费千钱,但是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祭献祖先时,却谋划甚微。祭祀盛食物用的礼器、酒壶酒杯,很少有洁净美好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有因为请人观礼的缘故,改变将要举行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羹剩肴,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 ‎ 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书,慷慨激愤、叹息流泪地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父母是我们兄弟生命共同的来源;祖宗是我们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的情分:不能忘记啊。人生下子女,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亲人怀中呱呱哭泣,吃饱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这样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的情感。在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得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 ‎ 我每次侍奉父亲,一年里重要的节日跟着各位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须发皆白,暗中想我的各位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现在却常常不能同心,未尝不深深独自感伤。我学习圣人的道理,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旨意。虽然我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不被官府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治乱、老百姓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我看看自己的亲人,内心有所触动,打算寻求使族人凝聚的办法,而族人凝聚开始于家谱。所以我想要写归氏的家谱,不仅仅是记载,更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意义。‎ ‎23. 依据浙江省2017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审题立意参考角度:‎ ‎1.积极与外界沟通:顺应时代发展,更新交流方式;学会运用科学技术,打开心灵之窗:记录心路历程,展示个人风采;勇于向外界披露成败心迹;拥有强大内心,不受外界干扰。‎ ‎2.科学理性互动:正确处理个人的亲疏好恶,科学合理评价对方;理性认知,正确处理情感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传播伪劣当做格调,把消费苦难当作高尚,把践踏良知当作思想,与时代发展同步的,应该是我们思想的独立与成熟;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网络时代,更要时刻提醒自己擦亮眼睛,多看看,多想想,做思想的主人。‎ ‎3.最佳立意应辩证分析。‎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