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0级高中一年级10月月考
语文试卷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国情怀已经积淀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在品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练地概括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在中国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知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自觉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家国情怀是滋养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必然素质。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就在于通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回应所处时代最宏大最重要的问题,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我价值。这就需要深厚的家国情怀为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人类历史的实践也证明,那些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无不胸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甚至是为了家国理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我们矗立起了一座座广为传颂的精神丰碑。因此,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深邃渊博的学识素养、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更加需要将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
家国情怀是现代知识分子职业精神的内在要求。在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具有新的内涵。毋庸置疑,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精神追求的差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其他职业群体一样,知识分子是现代职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时代课题的转换也为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注入了新的价值元素。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知识分子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不应置社会影响于不顾,而应该将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结合。
家国情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丰厚精神养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任何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知识分子发挥建设性作用。钱学森、邓稼先,这些优秀知识分子的先进事迹已经表明,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知识分子发扬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精神。支撑起这种精神气质的强大动力在于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使得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向而行。家国情怀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涵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精神财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知识分子有责任拒绝精致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有义务为科技创新、理论创造、学术繁荣贡献力量,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光荣使命。
(摘编自《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的高贵品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知识分子强调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及彰显
内在品格的家国情怀。
B.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自觉地将个人追求与
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C.深厚的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精神动力,将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
便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D.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知识分子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而不应追求个人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其中第二段主要论述了家国情怀与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密切关系。
B.文章分四层论述了拥有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每层的第一句话都是全段的中心句。
C.文章前三段重点论述家国情怀对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最后一段重点论述家国情怀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的重要性。
D.文章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都是胸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拥有深厚家国情怀的人。
B.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以新的内涵,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C.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治理十分重要,具备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更是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向而行的保障。
D.现代社会,知识分子应认识家国情怀的新内涵,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自己的光荣使命。
(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诗代替了古诗,获得了新质,却也失去了很多东西。撮其大概有:张扬了理性思维,减少了直觉思维,偏重于语法,轻忽了词法,强化了模仿,忽视了表现,等等。此种得失的造成,与古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有直接关系。新诗的出现,固然与古诗有血脉渊源,但主要是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这样,新诗与古诗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断裂。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运用于诗歌写作,有着巨大的诗性差距。
(摘编自苗雨时《新诗向古诗学习什么》,
2017 年 8 月 27 日《扬子晚报》)
材料二 2017 年是中国新诗发展 100 年,“80 后”著名诗人、作家李成恩于当地时间 7 月 5
日,应邀出访拉美。她重点谈到了百年中国新诗所取得的成就,首先是诗歌的现代意识的觉醒,从人性的角度确立了诗的现代性,她认为诗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地域与民族的生活、诗歌语言与诗歌艺术的探索,世界诗歌呈现出不同的样貌。中国当代诗人与拉美诗人有共同之处,都对日常生活较为关注,多写人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体验。
她说中国现代诗与世界最好的诗歌处于同一个水准,中国现代诗建立了中国的传统,这是一个现代性的传统,从语言的开放到个体的想象,中国新诗百年到了当代,出现了一批可与世界对话的重量级诗人,并且正在反过来影响其他国家诗人的写作。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现代诗对外的翻译还要快步跟上,外国诗歌在中国的翻译总是快一步,我们庆幸能够很快读到世界上最好的诗歌,但我们最好的作品却要滞后被外国读者读到。这次来拉美,她发现拉美对中国优秀诗人了解得并不多,所以这次来得恰逢其时。
(摘编自《李成恩在拉美谈中国百年新诗》,
2017 年 8 月 29 日“凤凰网”)
材料三 近日,“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在北京颁奖,大赛顾问、著名
诗人谢冕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谈到了创意写作,也谈到了诗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说,在目前良好的写作状态中,一些诗人的作品看似个人表达,但概念化倾向很严重。
平时,出于研究需要,谢冕阅读过很多诗歌,但能让他眼前一亮的不多。谢冕说,基本都是大体相同,个性突出的诗人并没有出现,这是当前诗歌创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都写一条江,可能词句不同、结构不一,但思路都相同,读起来感受差不多。
什么才是个性独特的诗人?谢冕举了海子的例子:“想想他的诗有多独特?里面有这样的文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那都是他很独特的东西,别人无法模仿、重复。”
谢冕还提到,在目前的诗歌写作中,确实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过分口语化、缺乏节奏感,等等。他指出,现代诗歌接近口语是自然的,但要有节制,不能无边无界,像“今天我去找你,你妈说你不在”,类似的诗歌,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诗歌要有诗歌的内涵,它是文学皇冠上的珍珠,语言是文学体裁中最讲究的,要精练,过度口语化会使这些内涵丧失殆尽。”谢冕认为,艾青先生把“白话写诗”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口语化但有节制。现在很多人都在努力创作,但很少人能做到这么好。
除了语言不够精致外,谢冕认为,诗歌是音乐的文学,要讲究韵律,“徐志摩诗歌的格律感是很好的,句子长短一致,有的还押韵。没有节奏感,诗歌就会‘不好听’。”谢冕说。新诗发展到现在,有成就,但也要直面问题,只有这样,新诗才能够健康向前发展。
(摘编自《专访谢冕现代诗歌接近口语不能无边无界》,
2017 年 8 月 5 日“中国新闻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类似“今天我去找你,你妈说你不在”这样的诗歌语言,目前在我国的新诗创作中还能找
出许多,诗句过于口语化,缺乏节奏感,不可取。
B.“80 后”著名诗人和作家李成恩在我国新诗发展 100 年之际,受邀出访拉美,对于我国新诗在海外传播、扩大影响有着积极意义。
C.新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虽替代古诗,但与传统古诗相比,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直觉思维减弱、忽视词法、不重视表现等问题。
D.李成恩认为中国新诗最大的成就在于诗歌中现代意识的觉醒,而这正是中国诗歌的独特之处,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方诗歌的不同之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新诗虽然与古诗存在着血脉渊源,但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诗歌写作上存在着巨大的诗性差距,导致了新诗与古诗之间的断裂。
B.出于对现代诗歌的喜爱,诗人谢冕在平时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阅读大量的现代诗歌,从而发现了新诗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C.与新诗诞生之初主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不同,我国新诗历经百年,已建立起了自己的传统,也出现了一批可与世界对话的重量级诗人。
D.古代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使新诗发展成为可能,但在新诗的发展历史中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最终必会阻碍新诗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6.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当前我国新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5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卫兵与团长
林万华
新兵薛明抬起手臂,低头看了一眼手表,离大年初一还有一刻钟。
薛明站在警卫室外,眺望夜空,烟花绚烂,爆竹声不时传入耳中。触景生情,他心里不由得就想起老家、父母,眼里便泪花涌动,十八岁的他,这是第一次在外过年。
部队航油库,周边为田地,积雪覆盖着,白茫茫一片,单调、沉寂。库区内路灯朦胧,围墙顶上的钢丝网在积雪的映衬下寒光闪烁。
薛明双眼凝视门外,他忽然发现,通往库区的路上,影影绰绰有两个身影正朝这边走来,他警觉地握紧手中的枪,目光紧紧地盯住那两个移动的身影。除夕夜,谁会来库区?那两个身影,渐行渐近,一个稍胖,个头中等。另一个,身材健硕。再走近些,薛明看到,两人都穿着军装,稍胖的那个人,年龄约莫四十开外,他身旁那位,手提保温桶,看体形和走路的姿态,薛明觉得眼熟。
很快,二人已走到库区大门外,薛明看清楚了,是连长和一位不认识的首长。他惊喜、激动,
随后跨前一步,立正、敬礼,动作干净利索,报告词也清晰响亮。连长满意地转身对同行人说,报告团长,这是新兵薛明。随后,又对薛明说:“团长来库区看望值勤卫兵,和大家一起过年。”薛明一听,感动得又是一个立正,挺直腰板说道:“谢谢团长关心。”团长笑着说:“快进屋吧,让小薛趁热尝尝咱们包的饺子香不香。”
警卫室内,薛明吃着首长送来的热气腾腾的猪肉馅饺子,一股暖流涌入心田,泪水也随之涌满双眼。团长见状,哈哈一笑:“这兵,感情丰富啊。”说着,他从薛明手里拿过枪;“你慢慢吃,我去执勤。”薛明急忙放下碗筷,刚要跟出去,却被连长拦住了:“我去!”
薛明吃完饺子,团长和连长说要进库区检查安全,薛明先是一愣,随后,双手送上登记簿和签字笔:“请首长登记!”连长看了一眼团长,又盯了一眼薛明,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他接过登记簿,逐项填写,十分娴熟。待他填写完毕,薛明接过本子,转身又交给了团长。站在一旁的连长表情尴尬,心头呼地生起一股火,刚要发泄,见团长正认真填写,冲到嗓子眼的话只好咽了回去。他脸色铁青,心想,新兵!连长签字也不好使了。
签完字,连长说:“团长,咱们走吧。”话音未落,却被薛明拦住了去路,“两位首长,请接受检查。”先是连长,薛明请他摘下帽子,手套,而后从头到脚,一处不落地仔细检查了一遍。而后,薛明走到团长面前,连长忙说:“团长就不用了,”“报告连长,”薛明严肃地说,“遵照规定,任何人进入库区都要接受警卫人员的安全检查,否则,禁止入内!”连长万万没想到,薛明竟如此刻板,一时却无言以对。薛明转过身,面向团长;“团长,请您接受检查。”团长说:“好!”薛明一丝不苟,从头到脚,仔细认真地检查起来。发现裤兜里有只打火机,薛明说:“航油库,防火最重要,不能携带任何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请您取出放到桌上。”连长见状,一脸惊讶,团长从不吸烟,对库区安全管理规定也十分清楚,今天怎么会带打火机来呢?但不管怎样,这新兵,不该一点情面都不留,还给团长上了一课。连长心里忐忑不安,目光一直盯着团长,但团长一直微笑着,看不出一丝不悦。
团长和连长检查完库区安全,已是农历新年的黎明,在返回警卫连的路上,连长依然忧心忡忡,一路无语,他盘算着刚才发生的一切:新兵薛明,是自己带的兵,对团长,竟一点情面也不留,实在是令他难堪,回头得好好跟他谈谈,否则,说不定哪天惹出更大麻烦。为此,团长会不会……团长也在沉思,忽然团长打破了沉默,问:“今天执勤的那个新兵表现怎么样?”连长支支吾吾地说:“报告团长,这都是我的责任,回头我要找他好好谈谈,望您多多担待。”“担待什么?”团长突然提高了声音,神情严肃地说:“连长啊,这个新兵可是棵好苗子啊,传我命令,全连,不,全团官兵都要向他学习,面对规则,勇于捍卫,规则面前,一视同仁,绝无例外!”
“是,团长!”连长的立正敬礼规范,惊喜与自豪。 (有改动)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十八岁的薛明在爆竹声中坚守哨位,眼里泪花涌动,第一次在外过年,心里不由得想起老家、父母。
B.“积雪覆盖着,白茫茫一片,单调,沉寂”
,突出航油库周围环境的空旷,也为连长和团长的到来做铺垫。
C.小说明写团长除夕之夜慰问值勤哨兵之事,暗写团长精于治军,善于发现并积极培育好苗子的精神风貌。
D.连长对薛明的态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他是薛明事迹的见证者和肯定者,更是军队正气的弘扬者。
8.小说是如何塑造新兵薛明的形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结尾说“连长的立正敬礼规范,惊喜与自豪”,请结合文本,解读连长这个敬礼的深层含意。(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4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萧何传(节选)
萧相囯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①为沛主吏掾②。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③,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④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而何之勋烂焉。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无害:无比,无人能胜。②主吏掾:官名。秦县令属吏,主管群吏进退。③厄塞:险要之地。④转漕:转运粮饷。古时陆运称“转”,水运称“漕”。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
上必益信君。
B.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
上必益信君。
C.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D.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
上必益信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高祖,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庙号全称为“汉太祖高
皇帝”。司马迁《史记》作《高祖本纪》,首称刘邦为高祖。
B.布衣,指麻布衣服,古代衣服的质料主要是丝与麻,丝织品价格昂贵,富贵人家才能穿用,平民百姓一般只能穿麻布衣服,因此布衣借指平民百姓。
C.酇侯,汉代分封的爵位名。—般认为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般是需要由贡献的,比如扶保刘邦的酇侯萧何。
D.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它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但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 分)
A.萧何擅长文书,无人能比,曾经是沛县的官吏。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就多次凭借官吏的职权保护他。
B.沛公进入咸阳以后,任凭将领争抢瓜分珍宝钱财,唯独命萧何把秦朝丞相和御史保管的法律文献收藏起来。
C.平定了天下,论功行赏。群臣争功,汉高祖封萧何为酇侯,给予的食邑很多,其他功臣不服。高祖以猎人与猎狗打比方,以及追随自己打天下的人数来说服其他功臣。
D.司马迁对萧何做了评价,认为萧何在秦时充当刀笔吏,表现平平,“未有奇节”;到“汉兴”之时,萧何才施展抱负,大有建树,堪称“勋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10 分,每小题 5 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 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
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虚实结合,并以“风”“云”和“晴”象征政治风波刚刚过去。
B.颔联“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
C.“平”字描述水苹的整齐,与“铺”字合用,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苹的茂盛。
D.颈联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而“白”“黄”色彩对比鲜明。
15.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故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的两句
是: , 。
(2)在《再别康桥》中,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
是: , 。
(3) 《 论 语 》 中 记 载 了 孔 子 对 “ 学 ” 与 “ 思 ” 二 者 关 系 的 辩 证 论 述 , 他 认 为“ , ”,这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可或
缺,是不能被割裂的。
第II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请一定别忘记诗歌!诗是会飞的,会把你带向神秘、自由和解放的语境,带向语言乌托邦。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纯粹区域,其追求与音乐很像。青春应是读诗的旺季,这时候的你,内心清澈、葱茏、轻盈,没有繁复的 ,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禁忌,( ),美能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 跟她走。
诗是用来“读”的。和“看”不同,“读”是声音的仪表,是心灵的容颜,是一种爱情式的表白。“读”,把文字变成了情书,变成了光芒,变成了激动和战栗……往往读诗者,是最热爱生活的,是灵魂端庄而优雅的人,是幸福感强烈而稳定的人,是血液藏着酒精火焰的人。诗歌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向生命 的方式。这是一种古老的方式,也应成为一种年轻的方式。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人情世故 坚定不移 五体投地
B.人情冷暖 心甘情愿 虔诚膜拜
C.人情世故 心甘情愿 虔诚膜拜
D.人情冷暖 坚定不移 五体投地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
B.你的灵魂与诗歌的精神体质是吻合的
C.诗歌的灵魂与你的精神体质是吻合的
D.诗歌的精神体质是与你的灵魂吻合的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往往读诗者,是最热爱生活的人
B.读诗者,往往是最热爱生活的
C.读诗者,往往是最热爱生活的人
D.读诗者,是往往最热爱生活的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選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6 分)
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① 。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升空后不到一个月,就与太空中的火箭残骸相撞而报废。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也会② 。因此,③ ,应是人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
来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
③
四、写作(60分)
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 800 字。(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20级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 项,“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说法错误,原文第一段“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知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并未说“内圣外王”是儒家文化。另外“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所不同。C 项,“将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便可以实现人生价值”说法过于绝对。D 项,“不应追求个人利益”错误,原文第三段“知识分子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
2.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D 项“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说法有误,文中没有正反对比论证。
3.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 项,“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错误,原文第三段是“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可见是“内化”而不是“取代”。
4.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D 项,“最大的成就”表述错误,材料二是“成就,首先是诗歌的现代意识的觉醒”。且“这正是中国诗歌的独特之处,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方诗歌的不同之处”于文无据。
5.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A 项,“导致了新诗与古诗之间的断裂”说法错误,材料一中是说“一定程度的断裂”。B 项,“出于对现代诗歌的喜爱”说法错误,材料三中是说“平时,出于研究需要,谢冕阅读过很多诗歌”。D 项,“最终必会阻碍新诗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说法太过绝对。
6.答案 (1)中国现代诗对外翻译、传播速度慢,优秀诗人及作品被外国了解得很少。(2)诗
歌创作概念化倾向严重,缺乏个性独特的诗人。(3)诗歌内涵不够,语言太过口语化,表达无节制,不够精炼。(4)诗歌语言没有节奏感,缺少诗歌文学应有的韵律美。(答出三点即可得 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分析、筛选、整合。材料二中李成恩说“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现代诗对外的翻译还要快步跟上,外国诗歌在中国的翻译总是快一步,我们庆幸能够很快读到世界上最好的诗歌,但我们最好的作品却要滞后被外国读者读到。这次来拉美,她发现拉美对中国优秀诗人了解得并不多”,由此可以概括本题第一个要点;材料三中,谢冕说“……一些诗人的作品看似个人表达,但概念化倾向很严重……能让他眼前一亮的不多……基本都是大体相同,个性突出的诗人并没有出现,这是当前诗歌创作应该注意的问题”,由此概括出第二个要点;材料三中,“过分口语化、缺乏节奏感,等等。他指出,现代诗歌接近口语是自然的,但要有节制,不能无边无界”,由此概括出第三、四个要点。综上,可以概括当前我国新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7. D D 项,“他是薛明事迹的见证者和肯定者,更是军队正气的弘扬者”理解有误,根据对
小说文本的理解,“薛明事迹的见证者和肯定者,更是军队正气的弘扬者”不是连长,而是团长。故选 D。
8. 正面描写。小说通过薛明的典型言行,从正面直接塑造其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的军人形象。侧面描写。小说通过连长和团长的相关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从侧面对薛明的形象进行塑造。环境烘托。小说描写除夕之夜油库周边的自然环境,有力地烘托了薛明全神贯注、高度警惕的形象特点。
9. 薛明的行为规范和团长的规范要求使连长感到治军必须从点滴做起,坚守原则。本以为受到责怪的薛明却受到团长的大力肯定,所以,敬礼中凝聚着连长的无比惊喜。连长为自己连队里出了“全团官兵都要向他学习”的薛明感到无比自豪,也为自己身处军纪严明的团队之中感到自豪。
10. C 试题分析:“数”是“多次”的意思,修饰第一个“使”(派遣),句子主语承前
省,“数”前断句,排除 A、B;“能胜兵者”为定语后置,修饰“子孙昆弟”,其前不可断,排除D.句子翻译为:君王在外,风餐露宿,却屡屡派人来慰劳您,这是起了怀疑您的心思.为您打算,您不如把自己子孙兄弟中能够作战的都派到前线军队中去,这样君王一定会更信任您.
11. D 试题分析:D “但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错,应该是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12. B 试题分析:B “唯独命萧何”错,原文为“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并不是高帝的命令,而是,萧何自己主动接受秦朝丞相府御史府的法律文献,并把它收藏起来。
13.(1)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来代替整编,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2)汉三年,汉王与项羽在京县、索城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遣使者慰劳丞相萧何。
试题分析:得分点(1)因,依靠;蔽,损害;与,结交,亲附;其,还是。(2)距:抵抗;
使使:派遣使者;劳苦:慰劳。
文言文 参考译文:
萧相国何是沛县丰邑人.因为他通晓律令,执法公平,没有别人能比得上,所以被任命为沛县的主吏掾.高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屡次利用自己县吏的职权保护他.高祖担任亭长,萧何又经常给他帮助.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
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
汉二年(前 205),汉王与各路诸侯攻打楚军,萧何守卫关中.萧何在关中管理户籍人口,征集粮草运送给前方军队.汉王多次弃军败逃而去,萧何常常征发关中士卒,补充军队的缺额.汉王因此专门委任萧何处理关中政事.
汉王三年(前 204 年),汉王与项羽两支军队在京索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遣使者到关中去慰劳丞相.鲍生对丞相说:“君王在外,风餐露宿,却屡屡派人来慰劳您,这是起了怀疑您的心思,为您打算,您不如把自己子孙兄弟中能够作战的都派到前线军队中去,这样君王一定会更信任您。”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汉王大为高兴.
汉王五年(前 202 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又问:“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答道:“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太史公说:萧相国在秦朝的时候是一个文牍小吏,平平庸庸,无所作为,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等到大汉兴起,他(追随高祖,)依靠日月余光的照耀,(才名显天下.)
14.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A 项,“虚实结合”有误,首联都是实景,没有虚景。
15.答案: 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要求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分析诗人情感,回答本题要立足诗的内容分析: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这首诗运用了表达技巧中的反衬,具体是以乐景写哀情,罗列前六句的欢快意象,概括意境,和尾联的两句形成反衬,同时这也是诗人忧郁情绪的表达。
16.(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3)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17.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人情冷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第一空是说青春时期的人内心澄澈、干净,还不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因此应用“人情世故”。②心甘情愿:形容完全出于自愿,不是别人强求的,一点也不勉强。坚定不移:不放弃,不改变自己的想法。文中“跟她走”强调的不是“想法”,故应选“心甘情愿”。③五体投地:比喻佩服到了极点,现多含有诙谐或讽刺的意味。虔诚膜拜:合掌加额,长跪而拜;表示尊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语境是说诗歌是一种向生命表达敬意的形式。因此选用“虔诚膜拜”。故选 C。
18.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结合前文“这时候的你”与后文的“美能轻易地诱惑你”来判断,应先说“你”,再说“诗歌”,故排除 C、D 两项。“灵魂”在句中是指诗歌的思想境界,故排除 B。
19.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画线句中,“往往”作状语,应在动词“是”的前面,语序
不当。因此排除 A、D。根据语境分析,后面的句子是“是灵魂端庄而优雅的人”,结合 B、C 的内容,可推知,画线句子与后面句式要一致,应是“是„„的人”,因此排除 B,选 C。
20. 【答案】①都变成了太空垃圾 ②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 ③如何清理太空垃圾
解析:本段成熟的话题是“太空垃圾”,5 个句子,第一句应该为引出话题,陈述太空垃圾的来源,第二句话讲太空垃圾对航天活动的威胁。第三句,是对第二句的举例阐释。第四句阐述太空垃圾对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第五句得出结论,如何处理太空垃圾。文段按照“来源——危害——怎么办”的层次安排语段。根据语段机构和上下文关系,围绕语段话题,不难得出答案。答案要注意字数要求。
21.答案: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③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四、写作( 60 分)
范文:
我想握住你的手
李典
老屋已是破败不堪。
瓜藤攀上支架,叶子爬满墙壁,墙壁长满青苔,荒凉这般肆无忌惮地顺势蔓延着,石灰糊的墙面已残缺不全,裸露的红龇牙咧嘴的笑着,木质的大门早已千疮百孔,门把手上布满的蜘蛛网,杂乱交错,门上张贴的“门神”却依稀可见,只是没有了原来光鲜的色泽,微风吹过,那褪色的红纸顺势飘落,像秋叶,散发着濒死的味道,无声无息地躺在地上。
我缓缓地推开木门,一声刺耳的“嘎吱——”划破了静止的空气,门后的景象,仿佛跨越了五十多个年头向我招手,我下意识的伸出手,可却握不住这尘封的岁月。
我,是在老屋长大的。
年少时,这里曾是我的乐园。那时,地上郁葱的青草,瓜蔓上成串的瓜果,而我最喜欢的事就是追着鸡鸭们到处跑,我常常在它们啄食野果时,大叫一声,冲出去,伴随着一阵“咯咯咯”“嘎——”
的声音,鸡鸭们便一哄而散,鸡儿扑腾着翅膀,鸭儿哼哧地扭动,我咧开了嘴,欢快地笑着。一阵痛感,耳朵被奶奶拧住,笑声戛然而止,在声声数落中,我眨巴着眼睛,满脸委屈的频频点头。可等奶奶走远了,我的游戏又“登场”了,鸡鸭飞快地窜着,我放肆地笑着。毕竟,这可是免费的快乐。
天公不会常作美,可当天上下雨时,这便又是我的另一番天地了。雨珠大颗大颗落下,溅起尘土,人们都匆匆地往家里赶着,收衣服,收谷物,而我却奋不顾身地冲进雨里,将全身重量重重地落在水坑里,看着雨水像花朵一样在我的四周散开。我自顾自地踩着,踏着,跑着,任凭雨水打在身上,脸上。水雾弥漫的天地间,只有肆意地欢笑声飘荡着。
经历五十多个年头后,终于,老屋拆了,一个满载回忆的地方,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一堆瓦砾,老屋从泥土中来,又以一种更加散乱的形式回归到泥土中去。从那以后,爷爷常常念叨:“老屋就是我的根,没有了老屋的人就没有了根„„”
触摸着老屋,指尖划过历史;触摸老屋,感受它的跳动。它像一位老者,看着世事变迁,见证人事变化,用宽厚的身躯捍卫着黑夜里最后一丝温暖,留给我们回忆、踏实、更是寄托。
它的每一片瓦片上都诉说着童年的纯真,成长的痛楚,大家族的温暖和欢欣。
老屋啊!若你能伸出你的手,我想紧紧握住,尽我所能,永不放手。
相关文档
-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2021-06-0523页
-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2021-06-0511页
-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21-06-059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2021-06-0512页
-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2021-06-0513页
- 2018-2019学年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2021-06-059页
-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2021-06-0511页
- 广西靖西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2021-06-0416页
- 2018-2019学年重庆市铜梁一中高一12021-06-0414页
-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12021-06-04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