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50 KB
  • 2021-06-05 发布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题 ‎2019.04‎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他区域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银行信贷依然快速增长的前提下,现行的楼市调控政策只能是 ▲ 。因为充盈的流动性正继续吹大楼价泡沫,开发商依然可以从银行那里源源不断地获取资金,这使得他们并无 ▲ 的资金链压力,从而也就有 ▲ 的资源长久与中央政府耗下去。因此,一道道“限购令”,充其量只是延后了房价的进一步上涨而已。‎ A.扬汤止沸 迫不及待 充沛 B.扬汤止沸 迫在眉睫 充足 C.推波助澜 迫在眉睫 充足 D.推波助澜 迫不及待 充沛 ‎2.下列语句描写的内容与使用场合对应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音乐室:阳春白雪虽然和寡,流水高山但觅知音。‎ ‎②科技馆:究古今往事之踪迹,昭人类社会之兴衰。‎ ‎③书画室:心驰山水一窗闲情,笔走龙蛇满室墨香。‎ ‎④档案室:纳百川之流成大海,通千古之典显文才。‎ ‎⑤实验室:纸上得来始终觉浅,绝知此事定要躬行。‎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们公司在投资界的口碑很好,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垂询,我们定会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包您满意。‎ B.在晨光出版社刚刚寄来的样书中,我清楚地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名,赵刚的名字居然也忝列其中。‎ C.他爱好广泛,尤其在文学方面表现特别突出,曾获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征文大赛一等奖,希望您能慧眼识金。‎ D.李院长,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院实习一事,因我有急事而恳请改期,具体时间再商定吧。‎ ‎4.根据诗中人物形象,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甲、迁客逐臣 乙、游子思妇 丙、戍卒征夫 ‎①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②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③解识行人今古恨,路边惟有短长亭。 ④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⑤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⑥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A.甲:①④ 乙:③⑤ 丙:②⑥ B.甲:①⑥ 乙:③④ 丙:②⑤‎ C.甲:③④ 乙:②⑤ 丙:①⑥ D.甲:③⑥ 乙:②④ 丙:①⑤‎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 ▲ ,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 ▲ ,所以又称之为“中和”, ▲ 。 ▲ ,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 ②“中”,恰当之谓也 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的对立统一 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③④⑤②①     B.④①②③⑤   C.④⑤③②①     D.③⑤①②④‎ ‎6.对下面这则小故事的寓意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渐渐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A.老人的智慧是孩子的宝贵财富。 B.换一个角度,也许你就看到了希望。‎ C.人生的遭际往往能决定人的心情好坏。 D.对待身边的人和物,要心怀悲悯。‎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①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②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 ‎。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①。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③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作者七人:语出《论语》,指七位避世的隐者。‎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以书逆遗之曰 逆:迎接 B.愿先生弘此远谟 愿:希望 C.争议朝堂,莫能抗夺 夺:争夺 D.如有不移,示以好恶 移:改悔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固写信给黄琼,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认为有志之士应当积极参政,救助百姓,施展自己的才智。‎ B.李固认为,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 C.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时,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一上任便对官府运作驾轻就熟,议政时无人能够驳倒他。‎ D.永建三年大旱,黄琼上书条陈政见,用鲁僖公的事例,劝皇上检查政事得失,改正不足之处,好让世人耳目一新。‎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4分)‎ ‎ ▲ ‎ ‎(2)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4分)‎ ‎ ▲ ‎ ‎10.文章第一段中,李固是从哪两个方面劝说黄琼的?(4分)‎ ‎ ▲ ‎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春夕旅怀 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唐代诗人,浙江人。公元888年举进士,终生飘泊,久在湘、鄂等地做官,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请谈谈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 ▲ ‎ ‎(2)颔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分析其中两种。(4分)‎ ‎ ▲ ‎ ‎(3)全诗除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4分)‎ ‎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固穷, ▲ 。(《孔子世家》)‎ ‎(2)桃李不言, ▲ 。(《李将军列传》)‎ ‎(3) ▲ ,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列传》)‎ ‎(4) ▲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高祖本纪》)‎ ‎(5)力拔山兮气盖世, ▲ 。(《项羽本纪》)‎ ‎(6)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高祖本纪》)‎ ‎(7)不愤不启, ▲ ,则弗复也。(《孔子世家》)‎ ‎(8)岁寒, ▲ 。(《论语》)‎ 五、 现代文阅读(一)(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5题。‎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加拿大】里柯克 ①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因此,我们决定把母亲节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成为全家的一个节日,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 ②‎ 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请母亲安排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在圣诞节她是经常干这些事情的。‎ ③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挺好看。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④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之外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一向是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因为我们只雇得起一个女佣人,在家里母亲几乎就得整天忙个不停。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驱车游逛几十里,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这对她来说可真会是莫大的享受。但是,就在当天早晨,父亲有了一个新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父亲说,出租汽车么,雇了一样得花钱,我们何不利用它又游玩又开到山上有溪流的地方去钓鱼哩。就像父亲说的,如果你要去钓鱼,前面就有个明确的目标,能提高你的兴致。我们大伙儿都感觉到,对母亲来说,有个明确的目标会更好些;再说,不管怎样,父亲昨天刚好又买了一根新钓竿,这就更自然而然地使他想起钓鱼来了。‎ ⑤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为了怕我们肚子饿,还准备了一顿便餐。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⑥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而且他相信他能利用这段时间在花园里干点活儿,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帮着女佣做中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准备饭菜上,却是一点忙也帮不上。‎ ⑦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他还说,他之所以想到出门去钓鱼,主要的是,这么一来就可以给母亲一点安静。他说年轻人很少能体会到,安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关于他自己,他总算还够硬朗,不过他很高兴能让母亲避免这一场折腾。‎ ⑧‎ 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到车后座的边上,他才说,他认为母亲再看不见我们了。‎ ⑨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父亲钓到了各式各样的大鱼,维尔和我也都钓了,不过我们钓的鱼都不及父亲钓的那么多。至于那两个姑娘呢,在我们乘车一路去的时候,她们碰到不少熟人,还遇到几个熟识的小伙子,便在一块儿聊起来。这一回,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⑩我们到家已经很晚,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在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 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这顿饭吃了好长的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13.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的标题“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主语是“我们”,隐含着“我们是怎么对待母亲的”的追问,该追问贯穿全文。‎ B. 孩子们向留下的母亲“欢呼了三次”,不乏天真烂漫。他们自私而不自知,还没学会真正为母亲着想。‎ C.“钓鱼”在小说中可谓作用多多,可以推进情节,可以塑造父亲的形象,可以间接揭示作品的主题。‎ D. 文章有不少小的场景,像留下母亲后,大家外出游玩的场景;归家后,全家人就餐的热闹场景,这些场景前后照应,意在表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14. 小说中出现了多次情节的逆转,请概述这些情节,并简要分析其作用。(7分)‎ ‎ ▲ ‎ ‎1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段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6分)‎ ‎ ▲ ‎ 六、现代文阅读(二)(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小题。‎ ‎①以“君子”为中国理想道德人格的典型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今天人们仍将“君子”作为人格美的典范。在孔子之先,君子主要指统治者,自孔子后才成为主要以道德为标志的理想人格。很多论著中都有这样的解释:儒家所推崇的君子,是指拥有高尚道德和理想人格的人。‎ ‎②《论语》中,君子是有着几乎完美人格的人,他们有着极高的内心修养,极好的行为准则。君子内心的人格修养来自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学习和思考是君子实现其人格理想、成为人格典范的前提和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拥有自立于世的能力,拥有洞穿宇宙人生的犀利眼光与广阔视野。孔子重视学习儒家典籍,强调在政治实践中贯彻礼乐教化的原则,以实现儒家的社会理想。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表明,《诗》在孔子时期是君子修身的重要项目。正是通过学《诗》,君子才更具有人生美学意义上的价值——仁义,知礼。‎ ‎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是精神化的人,他追求的不是物质和名利,而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感,其核心就是仁义。仁者,爱人;义者,宜也。但很多时候,人总要面临仁义与利益的选择。《里仁》篇对此表达了明确的看法:“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也就是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④君子知礼,以礼来处理人与自身、他人、社会的关系。《论语》中以君子衣食住用等方面的礼节来表明君子好礼的品质。日常生活中,对祭祀礼仪的推崇与尊重最能表现君子好礼的品质。在周礼几近消亡时,孔子的弟子问他是否可以结束一些祭祀仪式了,孔子表现得十分不舍。他难以割舍的不是礼的具体形式,而是礼所包含的精神导向作用。这不仅是对长幼有序、尊卑有法的留恋,更是对礼制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的不舍。‎ ‎⑤无论君子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君子”形象所承载的人生美学价值一直是几千年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格美的典范。君子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是理想形象:博学多识,仁义知礼,德行高尚:有治国安邦之能;处下位不馁,居上位不骄。在道德和行为上,君子由内而外的人格魅力始终令人神往。当今时代,作为有知识有理想的一代人,我们仍然向往君子式的人生。‎ ‎(摘编自杜晓丹《论语》中君子的人格之美》)‎ ‎16.下列关于“君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君子”要想实现自己的人格理想,成为人格典范,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借以提升内心的人格修养。‎ B.《论语》中的“君子”,不仅有着极高的内心修养,而且有着极好的行为准则,所以他们有着几近完美的人格。‎ C.中国一直以来都有把“君子”作为理想的道德人格典型的传统;即使在今天人们依然把它作为人格美的典范。‎ D.虽然“君子”曾经是指统治者,但根据诸多论著的解释可知,儒家所推崇的君子是指拥有高尚道和理想人格的人。‎ ‎1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孔子时期,《诗》是君子修身的重要内容。体现君子人生美学意义上价值的仁义和知礼,正是通过学《诗》获得的。‎ B.君子知礼好礼。日常生活中对祭祀礼仪的推崇与尊重最能表现君子好礼的品质。 ‎ C.只学习而不思考或者只思考而不学习都是不可取的,唯有二者结合,才能拥有自立于世的能力和洞穿宇宙人生的眼光与视野。 ‎ D.君子和小人对待“义利”的态度明显不同,君子追求的是一种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感,他们从不考虑物质和名利。‎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一些祭祀仪式的去留问题上,孔子并非难以割舍具体的形式,而是留恋长幼有序、尊卑有法,更不舍礼制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B.几千年来,“君子”形象承载的人生美学价值始终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人格美的典范,这与君子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关。‎ C.无论在道德上还是行为上,君子由内而外地不断散发着人格魅力。在当今时代,君子式的人生仍然让有知识、有理想的人为之神往。 ‎ D.富与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就不去享受,这是儒家在处理仁义与利益之间的矛盾时持有的鲜明态度。‎ 七、现代文阅读(三)(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材料一 ‎ 随着“无现金社会”的走近,传统商业银行纷纷发力移动支付,为了抢用户、夺回市场,银行等支付机构可谓倾尽全力、不惜重金。你搞一个支付满100减50元,我就来一个支付打五折;你送一个支付大礼包,我就给一个10倍积分好礼……‎ 当然,‎ 作为正常市场竞争行为,银行等支付机构为消费者派发“红包”并无不妥;作为移动支付的后起者,付出一些成本和代价争用户也不失为一种经营策略。真正值得思考的是,这种砸钱买用户的做法能持续多久?在努力抢夺用户的同时,银行等支付机构也要检视一下自己到底能不能留住用户、站稳市场,千万别陷入钱花光后就被用户遗忘的窘境。 ‎ 支付竞争要靠实惠,不能只想着坐地收钱。在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网络信用产品免息甚至贴息提供支付服务的情况下,不少商业银行却还在旱涝保收地赚着信用卡年费、短信通知费。 ‎ 支付竞争要靠便利,不能只顾着扩张地盘。这是一个各种新技术比拼的试验场,指纹支付、刷脸支付、声波支付都不算啥新鲜事了,而很多银行的移动支付产品,还在靠输密码、插U盾甚至填写个人信息完成支付,用户体验怎么可能好起来?失去了便利性和创新性,花再多钱跑马圈地也是白搭,很快会被消费者抛在脑后。 ‎ ‎(选自《支付竞争不能只靠“薅羊毛”》,有删节)‎ 材料二 ‎ 由于移动支付体现出来的便利性,单纯就商业社会发展的自然趋势而言,“无现金社会”无疑是一种趋势。不过,已经出现的趋势,并不能和“无现金社会”的真正到来画等号,而两者之间的距离,甚至是超出想象的。 ‎ 对于传统金融体系不尽完善的中国来说,移动支付的高速发展,让很多中国居民的现金消费一举跨过了信用卡时代乃至PC时代,然而,对于真正走向“无现金社会”,这种跨越实际上掩盖了一些障碍。首先,从普及的角度讲,相比移动支付对于智能手机存在依赖,信用卡作为一种差异化显著的支付载体,理论上自有其优势,因此,如果信用卡能够像移动支付一样得到充分发展,对于“无现金社会”的实现会是一种直接的推动。‎ 更为关键的是,信用卡之所以来在中国全面推广起来,不仅与移动支付的出现有关,更与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以及背后的金融体制有关,而发达的金融体系和网络、健全的信用社会,才是“无现金社会”落地的关键。 ‎ 就当下而言,在移动支付巨头的推动下、电商从线上走到线下的趋势之下,未来几年,一些重点城市可能会无限趋近于“无现金城市”。虽然“无现金社会”的理想足够遥远,但移动支付所引领的金融创新无疑正在缩短这一距离。更为乐观的一点是,至于实现百分百的“无现金社会”,则不仅需要传统金融体系的根本性变革,更需要全面补足经济社会的短板。 ‎ ‎(节选自《移动支付和“无现金社会”不能画等号》)‎ 材料三 ‎ 如今移 动支付越来越普及,“无现金社会”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如今菜市场小摊、路边小吃甚至乞讨的都挂出支付二维码,甚至有的商家为了方便只接受移动支付而干脆不收现金,这么做合适吗? ‎ 央行相关人士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商家拒收人民币现金属于违法行为,而拒绝银行卡、第三方支付等支付方式并不违法。在任何一个场景里,如果只有一种支付形式存在,一定是国家主权货币——人民币。 ‎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的门店就只接受移动支付而不接受现金,而且加入了“无现金联盟”,一度引发热议。但是,拒收人民币和拒收现金应该区分看待。商家如果收取欧元、美元,不收人民币,属于拒收人民币的行为,违反《人民银行法》,但是商家不收人民币现金,选择移动支付的结算方式,不等于不收人民币。 ‎ ‎(选自《快科技》《拒收现金只接受移动支付违法》,有删节) ‎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随着移动支付的勃兴,银行等支付机构可谓倾尽全力、不惜重金,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措施。 ‎ ‎ B.移动支付竞争要靠实惠,与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相比,传统银行仍然有坐地收钱之嫌。 ‎ C.由于移动支付的便利性,“无现金社会”无疑是一种趋势,但需要补足信用卡使用这一课。 ‎ D.根据相关法律,商家不得拒收人民币现金,但拒绝银行卡、第三方支付等方式并不违法。‎ ‎2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材料二,作者认为“无现金社会”和金融体制与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有关,健全的金融体系、网络体系、社会信用是“无现金社会”落地的关键。‎ B.移动支付就是一个新技术的比拼场,指纹支付、刷脸支付、声波支付都已付诸实施,而银行的移动支付,仍要输密码、插U盾完成。 ‎ C.根据材料一,银行等支付机构为消费者派发“红包”无可厚非,是银行等支付机构作为移动支付的后起者的一种经营策略和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 D.根据材料内容,尽管离“无现金社会”尚有距离,但凭借移动支付从线上到线下的拓展,凭借其引领的金融创新,“无现金社会”指日可待,很快就会实现。 ‎ ‎2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三则新闻时评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分)‎ ‎ ▲ ‎ ‎ 八、作文(7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方是矩,圆是规。‎ 方是坚持原则,是遵守规则,是按部就班……圆是善于变通,是相互包容,是周到完美……‎ ‎ ‎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题答案 ‎2019.04‎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B“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迫不及待”形容心情急切;‎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充沛”充足而旺盛;“充足”富足的,足够的。第一空根据语境“在银行信贷依然快速增长的前提下,现行的楼市调控政策…”形容现行的楼市调控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用“扬汤止沸”;第二空根据语境“开发商依然可以从银行那里源源不断地获取资金,”形容开发商没有急迫的资金链的压力,应该用“迫在眉睫”;第三空根据语境“资源长久与中央政府耗下去”形容足够的资源,应该是“充足”。 ‎ ‎2.C “阳春白雪”“流水高山”都是乐曲名,由此可知①恰当。由“古今往事”“人类社会之兴衰”可知,②应描写的是阅览室,而不是科技馆。有“山水”,符合画的特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据此可知③恰当。“纳百川”说明容纳的内容多,“千古之典”说明知识丰富,故④应是描写的是阅览室。“躬行”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符合实验室的特点,故⑤正确。 ‎ ‎3.C 解析:A.“鼎力”是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B.“忝列其中”是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用在这里谦敬失当。 D.“光临”是敬辞,应改为“到”或“去”。‎ ‎4.A ①出自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属于甲、迁客逐臣;②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属于丙,戍卒征夫;③选自宋代何应龙的《行人》,属于游子思归;④选自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从诗中“岭南”便可得知作者被贬谪,属于甲;⑤选自无名氏的《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从诗中“无消息”可以判断出该诗为思妇诗,属于乙;⑥ 选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属于丙,戍卒征夫。‎ ‎5. D.(③句的“和谐不是”与上文句尾“和谐”相接。⑤句中的“不强调”与下句“强调”衔接。只有④句能引出文段末句“孔子”例;由此推出前后衔接最恰当的排序是③⑤①②④)‎ ‎6. D(该选项只是摘取了故事的局部内容进行概括,未能整体把握)‎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7.C(夺:改变)‎ ‎8.A (“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错)‎ ‎9.(1)有官吏弹劾他对朝廷不敬,又有诏书到县里要求按礼节宽慰他并予以遣送,这才没有停止(上路)。(关键词:有司、慰遣、遂、已)‎ ‎(2)(朝廷)多次召见公卿,招揽接纳儒学之士,用政事来询问他们,让他们陈述得失利弊。(关键词:数、引纳、访、陈)‎ ‎10.①从圣贤立身之道:以伯夷、柳下惠引入话题,然后说若想归隐山林,如巢父、许由的无欲无求就罢了;如果有心参政救助百姓,现在正是时候。‎ ‎②从现实的角度: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使处士得了恶名。希望先生为处士洗雪恶名。‎ 参考翻译:‎ 黄琼字世英,江夏郡安陆县人。黄琼最初因父亲的关系而任太子舍人,他以有病为由没有就任。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五官署连年召请他为官,他都没有答应。‎ 永建年间,公卿都向朝廷推荐他,于是他和会稽郡的贺纯、广汉郡的杨厚一起都以公车征召进京。黄琼走到纶氏,又称病不再前进。有有官吏弹劾他对朝廷不敬,又有诏书到县里要求按礼节宽慰他并将他遣送至京城(或予以遣送),这才没有停止(上路)。这以前,朝廷召请的处士多名不符实,李固平日对黄琼就很钦佩,这时便写信迎接他说:“听说你已经渡过伊水和洛水,接近万岁亭,是不是很快就能任官服从王命呢?君子有言:伯夷太偏执,柳下惠太不恭敬,所以传书中说‘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折中而不偏激’。这可是圣贤处世立身所珍视的。如果确实想一辈子睡在深山住在深谷,追踪巢父、许由,这也就罢了;如果还有心参政救助百姓的话,现在正是时候。自古以来,清明的政治少而坏风俗多,一定要等到尧、舜出世,那这对于志士来说恐怕根本就没有机会了。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希望先生能有深远的谋略,作出令众人叹服的成绩,为处士洗雪恶名。”黄琼到京,当即被任命为议郎,稍后又改任尚书仆射。‎ 当初,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等到他居位任职,便对官府运作驾轻就熟,在朝堂上议政争论时,没有人能够驳倒改变他的观点。当时连着出现灾异,黄琼便上书顺帝说:“皇上应该打开石室,研读《河》和《洛》,同时命令史官整理史料,将皇上登位以前直至汉初所有灾异,与登位以来直到现在的灾异情况,一一登录上报,看看各个时期灾异发生的多少。并让近臣和儒生结合时政提出意见,经常引见公卿共议,检查政务得失。那些没有功绩德行的官僚应一律罢免。我看巴郡的黄错、汉阳的任棠,年岁在八九十岁,都是有名的隐逸高士。宜于引荐招纳,从而使其辅助陛下,实现大治理想。”于是下诏书征召黄错等人。‎ 永建三年,大旱。黄琼又上书条陈政见,说:“当年鲁僖公遇到了大旱灾,就从六个方面自我检查,躬行节俭,禁止女子干求请托,流放谗侫小人十三名,严惩搜刮百姓、贪污受贿的九个人,自己宿于南郊,老天立刻降下大雨。而今也应当检查政事,关注不足的地方,务必追求节俭朴实,让世人耳目一新。宫中所有地方,一律停止那些耗费巨大之事。明令近臣,必须遵守法纪,如有不肯改悔,就给以应得的处罚。常常会见公卿,招揽接纳儒学之士,询问政事,让他们陈述得失利弊。另外,狱中囚满为患,很多人死于狱中,这也触犯和气,招致灾旱。如能革除弊端从善如流,择用好的建议,那么就会灾消而福至了”奏章呈上后,皇帝在德阳殿接见了他,让中常侍责成掌管的人按黄琼奏章所列事项切实施行。‎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1.(1)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点明在异乡送春归的诗人形象(点明春归时节我身在异乡);引起下文诗人凄楚的情怀的抒发。(一点1分)‎ ‎(2)①虚实结合:上句写梦见自己回到万里之外的家园,是虚写;下句写梦醒之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是实写。虚实相生,更加触动思乡之情。 ‎ ‎②对比:梦中回乡的片刻欢娱与醒来子规啼唤的悲凉构成对比,一乐一悲,突出表现了诗人愁苦的思乡之情。 ‎ ‎③用典:运用了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的典故,写出了由思乡入梦境,梦醒还思乡,子规啼唤更让人愁上加愁,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 ‎④烘托、映衬: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相互烘托、映衬,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以景传情,表达作者的思乡之苦。 ‎ ‎(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 ‎ ‎(3)①诗人面对着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景色,表达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②“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表达了游子孤身漂泊异乡的思乡之情。‎ ‎③“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语,深刻地传达出诗人仕途坎坷、孤独飘零。(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略 ‎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13.D (“意在表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不对。表现的是家人的自私:他们在母亲节撇下母亲尽情玩乐,而回家后又尽情享受美食,让母亲忙前忙后。)‎ ‎14.(1)情节逆转:‎ 情节一,为了过节,姐妹俩买了新帽子,理应穿戴一新的母亲,却依然戴着那顶旧帽子。‎ 情节二,本来计划带母亲美滋滋地兜游一番,却突然修改,变成去钓鱼,让父亲去试用他新买的钓竿。‎ 情节三,母亲帮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收拾齐全,准备上车时,大家却决定把母亲留下来。‎ ‎(答对两点得4分)‎ ‎(2)作用:本想让母亲轻松愉悦的举措一个个地被“我们”否决,(1分)情节的逆转打破读者的预期,造成意料之外的效果。(1分)表现了我们冠冕堂皇的自私。(1分)‎ ‎15.(1)反讽。矮子们认为母亲最幸福的一天是他们给的。但他们保证了自己的郊游,却排斥了母亲。(或他们提出要让母亲休息、安静,却最终让母亲为他们忙碌操劳。)如此还觉得是对母亲的奉献,表象了孩子们习惯“被爱”的自私。(艺术手法1分,艺术效果2分,共3分,手法答“讽刺”也可)‎ ‎(2)对比。父亲、儿女的自私和母亲的无私形成鲜明的对比:母亲只要家人过得快活,就自然地、由衷地感到幸福,表现了母亲的“爱”的无私。(注:如果学生提到“反衬”,丈夫、儿子、女儿的自私反衬出母亲的无私,只要分析合理,也可得分)(艺术手法1分,艺术效果2分,共3分,手法答“反衬”、“衬托”也可)‎ 六、现代文阅读(二)(9分)‎ ‎16.B(3 分)强加因果。“极高的内心修养”和“极好的行为准则”都属于完美人格的一部分。也不存在递进关系。‎ ‎17.D(3 分)说法绝对。从文中“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可知,君子从不考虑的是不义之富与贵。‎ ‎18.B(3 分)曲解文意。由原文“无论君子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可知,“君子”形象与君子所扮演的角色无关。‎ 七、现代文阅读(三)(10分)‎ ‎19. C 解析 “但需要补足信用卡使用这一课”错,属于曲解文意,原文为“信用卡作为一种差异化显著的支付载体,理论上自有其优势,因此,如果信用卡能够像移动支付一样得到充分发展,对于‘无现金社会’的实现会是一种直接的推动”,只是讲的一种可能性。‎ ‎20. A 解析B项,“银行的移动支付,仍要输密码、插U盾完成”扩大范围,以偏概全,原文为“很多银行的移动支付产品,还在靠输密码、插U盾甚至填写个人信息完成支付”; C项,“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于文无据,原文为“付出一些成本和代价争用户也不失为一种经营策略”;D项,“‘无现金社会’指日可待,很快就会实现”错,主观臆断,原文为“无疑正在缩短这一距离”。‎ ‎21. 相同点:三则新闻时评材料均聚焦移动支付,探讨移动支付的相关话题。(1分)‎ 不同点:角度不同。材料一是从传统银行移动支付抢用户,夺回市场角度,评论传统银行移动支付与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新兴第三方支付的差距;材料二则从“无现金社会”的角度评论移动支付与“无现金社会”的关系;材料三则是从拒收现金角度评论应如何看待移动支付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分)‎ 八、作文(70分)‎ ‎(一、)审题与立意 这是一则哲理类材料作文题,是关于“方”与“圆”内涵及其关系的哲思。如何形象表达抽象的概念,将两者的关系具象化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第一句话化用“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的古训,表明方与圆的共同点在于两者都象征着某种规范、某种法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二句话则将方圆区别开来,指出二者的不同内涵。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将“方”阐释为“坚持原则,是遵守规则,是按部就班……”,将“圆”阐释为“善于变通,是相互包容,是周到完美……”运用了巧妙的联想,由形及质,由器入道。考生还可以自己赋予方与圆更多的涵义,只要与前几个涵义谐调一致即可。单看方与圆的内涵,自然是各有合理性,基本正确的。但是只说方而不提及圆,或是只说圆而不提及方,则不应算作紧扣材料。因为材料明显是将方与圆比照对举的。‎ 如果将方与圆合在一处,则出现了矛盾的情境:注重坚持原则、规则往往就不能变通、包容,而强调灵活、通达又常常无法坚守规矩。考生若用一个否定另一个,简单说方比圆优越,或是圆比方高端,都可以算作切题。‎ 人们往往想要奉行中庸之道,兼得鱼和熊掌,但总是事与愿违,常常偏于一端,将坚守原则异化为狷介古板、不近人情,将变通包容异化为乡愿贼德、蝇营狗苟。古人的“从经”和“从权”之争,今人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之辩,都与此“二律背反”有密切联系。所以,我们从二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展开思考,从“两难”的处境出发,论证如何将矛盾双方统一起来,或是阐发二者内在的本质融通之处,则容易把握材料的深刻内涵,写出精彩的文章。‎ 基于以上分析,考生可从下面的角度立意:‎ ‎ 1.非此即彼,二者选一,如:‎ 认为方比圆更重要,舍圆取方:坚持原则,刚正不阿是传统文化最主流的价值观,无论是儒家、法家还是墨家都奉行不易,既有雄健刚毅之骨,又有育德批草之风。尤其在现今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尘世,更有道理不讲人情,明辨是非,弘扬大义。‎ ‚认为圆比方更优越,舍方取圆:随机应变,宽容和谐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孔子称圣之时者,孟子有从权之说,周易含变通之义,老庄尚和合万物,佛法贵破执圆觉,凡人崇练达圆通。“方”的境界知易行难,曲高和寡,坦然而言,人们更倾向“圆”的智慧。‎ ‎2.整体融通,合二为一,如:‎ 方才能圆,方为圆之体。方是圆的存在基础,只有真正敢于坚了原则,才能真正地变通和谐。君子固穷是方,君子豹变是圆,穷而后工,自然之理也;木讷近乎仁是方,文言行之远是圆,蹇而能达,圣人之训也。斗争是方,团结是圆,以斗争求团结,方才能圆。铁面无情是方,利惠众生是圆,不讲人情就是最大的人情,方为圆之体。‎ ‚圆必含方,圆是方之用。圆是对方的一种积极超越,是方的最终目的,坚持原则、按部就班,其根本目的在于和谐万物,达到尽善尽美的圆融之境。这样完美的圆中,是必然要有和谐的、永恒的秩序的。沆瀣一气只会带来杂乱无章,而不是真正的包容变通。君子群而不党、周而不比、和而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无论哪个角度都不可脱离材料的范围。‎ ‎(二、)评分说明 ‎1. 判分原则 ‎①考生能抓住“方”和“圆”的关系,二者取一或者合二为一角度立意,都视为符合题意,没有优劣高下之分。‎ 其他立意角度,考生能不脱离材料,言之成理亦可。‎ ‎②特殊作文判分 ‎ 只谈“方”或“圆”,没有涉及二者关系,最高不超过四类判分;貌似只谈“方”或“圆”,其实隐含了二者关系,正常判分。……‎ ‎③评分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学生写作基本能力。不唯立意定高下,要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文体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评分。‎ ‎④议论类重在评判其见解、思辨和说理能力,用例能形象具体地体现二者的关系;记叙类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写作智慧,能在生活中体悟二者的关系。‎ ‎2.建议以49分为切入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