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9.50 KB
  • 2021-06-05 发布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中国画是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和艺术表率。国家的文化形象和艺术表率必须最集中、 最典型地具备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诸多要素。中国画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鲜明性、独特性,能 阅读出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中国画从形式到理论都自成体系,独一无二地呈 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构成了中国画的独特价值体系,从而区别于世界其他造 型艺术。。 ②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画这一民族绘画,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画的理论基础, 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以意象、兴象为理念的审美观、创作观,这是中国传统绘画矗立于世界 艺术之廉、蕴含着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传承了数千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 ③我们民族的传统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装饰纹样、物体造型等。传统的文学作 品、诗词歌赋、戏曲、建筑、园林……甚至中国汉字都具有意象、兴象理念的艺术特征。意 象、兴象理念体现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许多方面。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民族的象征与精 神,龙与传统吉祥物凤凰、麒麟等都是典型兴象理念的杰出作品。意象、兴象理念是中国传 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思想意识形态,是传统文化艺术延续贯穿始终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审美 观、创作观。 ④中国画是注重主观意识的绘画形式,画家以手中笔墨,抒发胸中逸气,作品倾注着作 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国画通过形象、意象、兴象而达到寄物移情言志的目的。绝似物象的绘 画、绝不似物象的绘画都不是真正的艺术,唯有有感而发的“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兴象 作品才为上乘之作。如果中国画偏离了以情感为基础的意象、兴象理念的表述,中国画就失 去了生命。齐白石精辟地指出中国画意象、兴象的意义,“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 媚俗,不似为欺世”“古人作画,不似之似,天趣自然,因曰神品”。由于中国画是强调主 观意识的绘画,山水画需要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合,需要思想情感与山水灵性的结合, 意象、兴象理念赋予中国山水画抒情诗的意境。画家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观审视大 自然,山水非眼中之山水,山水就是“我”;画不是单纯摹写自然,画即是“我”。意象、 兴象理念赋予中国山水画内美性格,作品就是画家自我精神的真实写照,画家借山水形象抒 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与美学理想。 ⑤传统中国画的程式体系,以意象、兴象理念为基础,笔法线条为基本造型手法。主观 意识超越于自然物象,笔墨表现力高于自然物象的形态结构,神在形似之外。“妙在似与不 似之间”是中国画“应物象形”的造型审美法则。“知白守黑”“计白当黑”“虚实相 生”“动静相依”“刚柔相济”是中国画“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主要表现方式。以中国画的 有法之法演变为“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创作自由境界,形成自我绘画风格。“以形写神” 突出气韵,讲究“气韵生动”。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观,用笔墨形式,寄情于物、 借物言志,将自我精神与客观世界融合统一,达到“澄怀味象”“以形媚道”。“志于道, 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通过中国画这一一艺术形式而达到人生修为的立本之源。“成 教化,助人伦”是中国画的社会教育功能。 (节选自陈云《弘扬中国画的传统精神》,有删改) 1. 根据原文意思,下列说法不符合中国画的民族传统的一项是( ) A.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B. “澄怀味象”“以形媚道” C. “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 D. “坚强者莫能守,而柔弱者长存焉” 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画有别于世界其他造型艺术,就是因为它独一无二地呈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 特色,构成了中国画的独特价值体系。 B. 中国传统绘画能矗立于世界艺术之巅,是因其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而形成了以 意象、兴象为理念的审美观、创作观。 C. 中国画是重主观意识的绘画形式,画家借笔墨抒发胸中逸气,画作倾注作者思想和精神, 以形象、意象、兴象来寄物移情言志。 D. 中国画不但是可让画家通过这一艺术形式来达到增进个人的人生修为的源泉,同时也具有 “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教育功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象、兴象理念体现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许多方面。如龙与凤凰、麒麟等传统吉样物都 是典型兴象理念的杰出作品。 B. 意象、兴象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思想意识形态,中国画如果脱离这种理念的表 述,就将失去其艺术生命力。 C. 齐白石指出中国画意象、兴象的意义,主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强调主观意识、 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合。 D. 意象、兴象理念赋予了中国山水画抒情诗的意境,还赋予了它内美的性格,画家的自我精 神在作品中得到了真实写照。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意思,下列说法不符合中国画的民族传统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 子,最后进行辨析。原文说中国画“刚柔相济”,而 D 项意为“刚强者不能持守,柔弱者可 保长存”,强调的是“柔”的一面,对“刚”是否定的。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 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选 项 D 属于曲解文意。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 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就是因为”错,原文除“独一无二地呈现民族文化、精神和特色”“构成了中国画的独 特价值体系”之外,还包括“从形式到理论都自成体系”,选项表述不全面。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强调主观 意识”“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合”不是齐白石的意思。且“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 合”是山水画的要求,并非指整个“中国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张尚洁 (1)“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2)她望着妈妈房里的表,时针和分针在凌晨两点的空气中纠缠,模糊不清。 (3)床上没有一丝温度,被夜晚的风吹得冰凉。她看看空空的床,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 却只传来忙音。借着手机屏上微弱的光,环视房间一周,精致的装饰品褪去了白天的招摇, 隐在黑暗中,只剩下一个黑乎乎的影子。妈妈又走了,还是没有回来?工作越来越忙,应酬 越来越多,妈妈已经很少回家,剩下她一个人,过着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 (4)她滑坐在地板上,眼泪突然就落了下来。生活什么时候开始起了变化呢?自从爸爸 去世,妈妈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从前温婉的小城姑娘突然变成了叱咤风云的女强人,支撑 起了只剩两人的家庭,让房子越变越大,却让温暖越来越少。 (5)她想起了小时候,房子不足五十平方米,晚上三个人只能挤在一张床上,中间挂着 一块软软的棉布,她和妈妈睡在这头,爸爸睡在那头,她躺在妈妈温柔的臂窝里,听着棉布 那头爸爸讲的故事睡去,心里是安稳的。而现在,妈妈很少回家,她们之间好像只是靠着每 月信用卡上不断增加的数字来维持关系,让她还能感受到妈妈的存在。 (6)“嘭——”她望向门口,是妈妈进了家门。看见她坐在地上,妈妈吃了一惊:“还 不睡?”说着便走到镜子前卸妆,一下一下,露出了深深的疲惫。“学校最近还好吗?有没 有什么费用要交的?”见她迟迟不出声,妈妈回过头来。“没有,我……”话音刚起,镜子 前的新款三星手机闪烁起来,妈妈神情严肃地接起电话,“嗯”了几声,便抓起口红开始补 妆。她望着妈妈,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地感觉到距离的存在感。“我走了,你自己……好好的。” 妈妈深深地看她一眼,拿起衣服匆匆地、却又恋恋不舍地走出家门。 (7)又剩了她一个人。 (8)凌晨两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9)“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10)她望着机场的落地钟,时针与分针在下午三点的空气中分离,依依不舍。 (11)一排排金属座椅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明亮得让人无法直视。她低头看看自己的 机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她又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上面毋庸置疑地印 着“墨尔本,下午两点”。她闭上眼睛,没有记忆中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12)她想起了小时候,学校开家长会,她孤独地在校门口等着妈妈的到来,却只看见 一双双高跟鞋从看起来很高档的车上下来,从两边走过。她始终寻不到属于妈妈的自行车与 老布鞋。正当她灰心想回教室,身后却响起了锁自行车的声音和急促的脚步声,转头,妈妈 已在身前冲她温柔地笑。长大以后,自行车与老布鞋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鸣 笛声与“哒哒”的高跟鞋的声音,没有一丝温暖。 (13)这时,一条新信息传进她的手机。 (14)“妈妈在开会,你自己……好好的。” (15)少年时的场景又一次袭来,冰冷的门撞上门框的声音似乎还回荡在耳边。尽管是 午后,阳光温暖地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但她依然觉得寒冷,刺骨的寒冷。 (16)她猛地站起身,撕碎了机票,将碎屑狠狠地扔进垃圾桶。“两点飞往墨尔本的航 班马上就要停止登机……”大厅中传来航班信息,却被她抛在脑后。 (17)从来没有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工作,努力到连家都不顾。生活可以漂 泊,可以孤独,但心灵必须有所归依,难道家不是最好的依靠吗?明明是最亲的人,为什么 还会有这么遥远的心的距离呢? (18)她冲出机场,拦下一辆出租车,在后座上泪水决堤。 (19)又剩了她一个人。 (20)下午三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21)“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22)她望着家门口超市的表,时针与分针在傍晚四点的空气中告别,清晰可见。 (23)楼道里安静得很,只有她的行李箱行走在地上的声音。她看看家门,给妈妈打了 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妈妈一定还在工作吧,她苦笑了一下。良久,她掏出钥匙轻轻插 进锁眼,门“咔嗒”一声,开了。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回来,回到这个没有温暖的、似 乎不值得留恋的家。她靠近妈妈的房间,房间里没有一丝声音。走进去,却看见妈妈蜷缩在 床头,泪水簌簌地落着,在被单上印下深色的痕迹。 (24)远处,是被摔碎的手机。 (25)她蓦地愣了,心里竟泛起一丝久违的温暖。 (26)“妈,我不走了。”开口时是微颤的声音。妈妈抬起红肿的双眼,惊讶又惊喜地 望向她。她突然懂了,妈妈是有多爱她,尽管这爱是走的另一条路,但她们依然是最亲近的 人。 (27)她们两个人相拥在一起。 (选自《当代小说》2012 年 10 期)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机场,“她闭上眼睛,没有记忆中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句中“急促”表明母亲生活的 忙碌和迟到的着急以及“她”想要远离母亲的急切。 B. “自行车与老布鞋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鸣笛声与‘哒哒’的高跟鞋的声 音”一句,表明“她”对过去简单却幸福生活的怀念。 C. 文章几处环境描写都渲染了温暖的气氛,正面烘托人物形象,使得人物形象鲜活;几处时 钟的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表明“她”不忍离去。 D. 文章通过三处精细的场景描写,表现代沟的普遍与可怕的主题;对妈妈的动作心理神态等 的生动描写,有力地刻画了妈妈关机的无奈和痛苦。 5. 标题“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文中划线句子“生活可以漂泊,可以孤独,但心灵必须有所归依,难道家不是最好的依靠 吗?明明是最亲的人,为什么还会有这么遥远的心的距离呢”传达了作者对于亲情的怎样的 体验? 【答案】4. B 5. 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联起三个生动的场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 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②具有象征意义,暗示小说的主题,小说巧借电话的语音提示象 征生活的忙碌或亲情的隔阂,暗示电话可能因某种原因而关机,但亲情永不关机,爱的表达 方式有多种,陪伴是爱的表达,奔波忙碌也是爱的表达,亲人之间要予以理解、宽容、懂得 且好好珍惜。 6. ①现实的重压和生活的忙碌常让我们忽略了亲情;②沟通的缺乏拉开了亲人之间心与心的 距离;③在忙碌生活中,家是亲人的心灵归依,家是亲人最好的依靠。 【解析】 4. 试题分析:A 项中“‘她’想要远离母亲的急切”错误,原文表明“她”对母亲出现的期 盼,而非想要远离母亲的急切。C 项错在不是所有的环境描写都正面烘托了人物形象,比如在 机场时“阳光温暖地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但她依然觉得寒冷,刺骨的寒冷”,此处描写应该 是用阳光的温暖来反衬“她”内心的孤寂和凄冷及对温暖的渴盼。只有第二场面表现他 “她”不忍离去。D 项的主题表述错误,文章应有力地赞扬了传统文化中孝亲文化之美与亲情 的可贵等深刻主题。刻画妈妈,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 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 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 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 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 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 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 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 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 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 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本 题从情节结构(线索)的作用和主题的作用作答。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注意立足根据文本理解文意, 首先要将所给的句子放在文本中去理解,根据理解可以得知:现实的重压和生活的忙碌常让 我们忽略了亲情;沟通的缺乏拉开了亲人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在忙碌生活中,家是亲人的心 灵归依,家是亲人最好的依靠。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从 2017 年 9 月 1 日的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审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 文、历史三科教材,将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 ②教育部相关专家介绍,对统编三科教材要从根本上把好“三关”——政治关、理念关 和科学关。审查教材的思想性,以保证教材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审查教材是否注重学思结 合,是否注重知行合一,是否注重以学生为本;审查教材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内容是否 准确,容量是否适当,难度是否适宜,选材是否符合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最基本内容和社会 发展的新成果,编排是否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 (据《中国之声》2017 年 8 月报道) 材料二 图一:语文教材古诗文篇目数量变化 图二:语文教材阅读要求变化 (图一、图二根据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答记者问绘制) 材料三 在强化革命传统教育方面,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 《黄河颂》《我爱这土地》等文章。教材中既有叙写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领袖的文章, 也有描绘江姐、雷锋等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以及记录钱学森、邓稼先等为新中国建设做出 巨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的篇章,还有鲁迅、茅盾等著名文学家的作品。历史教材系统讲述中 国共产党建立、发展,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涉及老一辈革命家 40 多位; 完整介绍了中国抗战 14 年的史实。道德与法治教材讲述了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等具有代表性 的内容,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中新网北京 8 月 28 日,记者阚枫) 材料四 ①从 2012 年开始,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 2017 年上半年完成了全部的编审工作。 ②为什么要统编三科教材?第一,统编三科教材是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第二,这是立德 树人的重要举措。第三,统编三科教材是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③三科教材的编写原则:一是要坚持德育为先,以德塑魂;二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易教 利学;三是坚持继承发展,守正创新。 ④教育部有序推进教材的编审工作:第一,组建编写团队。通过推荐、评审,在全国范 围内遴选政治立场坚定、学术造诣精深的一流专家担任三科教材总主编。同时,调集全国知 名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建了一个 140 多人的编写团队,主编领衔,集体创 作。第二,精心组织编写的四个环节:研制大纲-编写样章-撰写初稿-修改完善。教材编写完 成之后,还要强化实践检验,在 10 多个省 300 多所学校开展了试教试用。第三,广泛征求意 见。充分考虑这些征求意见的机构、专家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再一个,注重听取一线的意见, 组织了东中西 9 个省份的特级教师对教材进行精细审读,每科教材请了 100 多位一线教师进 行审读。最后是严格审查把关。按照编审分离原则,专门有一部分专家进行审查,实行四审 (思想政治审查、学科审查、专题审查、综合审查)制度,严把“三关”,最后报国家教材 委员会审查通过投入使用。 (摘编自教育部网站 8 月 28 日《义务教育三科教材有关情况》)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从 2017 年秋季学期幵始,由教育部统一新编的三科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将在全国所有地区 的各个初始年级投入使用。 B. 新编语文教材古诗文数量小学阶段大幅增加,初中只是略有增加,可见,新教材更注重小 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 C. 由图二可知,统编语文教材变精读几乎一统课堂为精读、略读和课外自读三分天下的情况, 强调阅读形式多样化。 D. 根据材料二的数据分析,统编语文教材整体上突出了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面,同时 引导师生更加重视阅读。 E. 统编语文教材收录大量革命传统篇目,像历史和道德与法治教材一样强化革命传统教育, 难免会冲淡其文学属性。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三部义务教育阶段教材耗时五年才最终编定的原因。 【答案】7. D 8. CD 9. ①目标要求高,关系重大,落实慎重:要把好“三关”,坚持编写三原则;②教材编写流 程严密、精细,审查把关严格。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D 项,“依据样章撰写初稿”的表述不准确, 应该是“依据大纲,参考样章撰写初稿”才符合文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认真辨 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A“各个初始年级”的表述不准确,扩大了 教材的使用范围,应是“义务教育阶段相应的初始年级”。B“教材更注重小学阶段的传统文 化教育”的说法理由不充分。E“难免会冲淡其文学属性”的结论不能成立,革命传统篇目多 不意味着它们的文学性不强。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题目要求概括说明三部义务教育阶段教材耗 时五年才最终编定的原因。材料一“教育部相关专家介绍,对统编三科教材要从根本上把好 “三关”——政治关、理念关和科学关”,这说明教材编写目标要求高,关系重大,落实慎 重。材料四“教育部有序推进教材的编审工作”,“最后是严格审查把关。按照编审分离原 则,专门有一部分专家进行审查,实行四审(思想政治审查、学科审查、专题审查、综合审 查)制度,严把‘三关’。最后,报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投入使用”,这说明教材编写 流程严密、精细,审查把关严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少为县吏,折节读书。大平兴国二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 通判洪州,恕以乡里辞。改澧州。澧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恕尽擿发其 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会契丹引去,召入为户部郎中、户部副使,迁右谏议大夫、 知澶州。驿召为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大宗谕以农战之旨,恕对曰:“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 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 矣”。太宗曰:“卿第行,朕思之。”恕行数日,果有诏,止令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 营田之议遂寝。俄知代州,入判吏部..选事,拜盐铁使。恕有心计,厘去宿弊,太宗深器之, 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恕每便殿奏事,大宗或未深察,必形诮让。恕敛板蹴缩,退至 殿壁负立,若无所容。俟意稍解复进,悫执前奏,终不改易,如是或至三四。太宗以其忠, 多从之。迁礼部侍郎。真宗即位,加户部,命条具中外钱谷以闻。恕久不进,屡趣之,恕曰: “陛下富于春秋,若知府库充实,恐生侈心,臣是以不敢进。”真宗嘉之。咸平二年,帝北 巡,充行在转运使。俄以母老求解,拜吏部侍郎。五年,知贡举。恕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 贡士悉被黜退。又援贡举非其人之条,故所取甚少,而所取以王曾为首,及廷试糊名考校, 曾复得甲科,时议称之。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茹,遂至赢瘠。起复..视事,迁 尚书左丞、权知开封府。恕已病,犹勉强亲职.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 真宗曰:“卿求一人可代者,听卿去。”是时寇准罢枢密使,恕即荐以自代,遂以准为三司 使,恕为集贤学士、判院事。准即检寻恕前后改革兴立之事,类以为册,及以所出榜,别用 新板,躬至恕第请判押。恕亦不让,一一押之,自是计使无不循其旧贯。 (节选自《宋史·陈恕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 /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B. 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 /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C. 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 /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D. 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 /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县官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是男子 20 岁举行加冠礼、女子 15 岁举行及笄礼时所取,以供长辈称呼。 B. 解褐..,是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即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C. 吏部..,古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 起复..,又称夺情,指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守丧尚未满期而应召赴任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恕为官清廉,精于吏治。他辞去洪州通判之职之后,改任澧州通判,到任后就揭发澧州 官吏利用账簿欺上瞒下,投机图利的所有弊端。 B. 陈恕性格直爽,公忠体国。真宗曾责令他奏报国库情况他因为皇上年轻,如知府库充实, 会生奢侈之心而迟报,此举颇受真宗赞许。 C. 陈恕非常孝顺,事母尽心。母亲年老,他曾请求解官回家服侍,未被批准。当母亲死后, 他又因过度哀伤,不吃荤腥,以至于痩弱不堪。 D. 陈恕擅长识才,举贤任能。他为集贤殿学士、判院事时,就推荐当时被罢枢密使之职的宼 准,举荐他代替自己,真宗就任寇准为三司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恕行数日,果有诏,止令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己,营田之议遂寝。 (2)恕已病,犹勉强亲职,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陈恕走了好几天,果然有诏书,只让士兵修缮完善城堡、开通疏导防护沟渠罢了, 屯田的提议就搁置了。 (2)陈恕已经生病了,还勉强亲自处理政事,几个月后病情加剧,上表请求任馆殿里的闲职, 用获得的俸禄来解决家贫之急。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 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无”“寇”“今”“若使”“万一 生变”。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 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以供长辈称呼”错,名供长辈呼 唤,字是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 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对原文理解“是时寇准罢枢密使,恕即荐以自代,遂以准为三司 使,恕为集贤学士、判院事。”D.陈恕担任集贤殿学士、判院事是在他荐寇准之后。 13.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 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 “止” 只、“修完”修缮完善、“寝”搁置。(2) “亲职”亲自处理政事“表”上表“奉”俸禄。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 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 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 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 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 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阵恕,字仲言,是洪州南昌人。小时候做过县史,改变旧习,发愤读书。太平兴国二年考中 进士,担任大理评事、洪州通判,陈恕以自已家在洪州辞官(各朝几乎都有规定不得在家乡 为官)。改任澧州通判。澧州自唐末起就是节度使兼管,官吏多凭借登记财物的张簿侵吞财物。 陈怒揭发其中的所有弊端,郡中都称赞他精明强干,以做官有才闻名于世。正好赶上契丹撖 军,召入朝廷为户部郎中,户部副使,升为右谏议大夫、澶州知州。在上任的路上又奉圣旨 任河北东路营田制罝使。宋太宗问他农业和作战的关系,陈恕回答说:“古时候兵从百姓中 临时征集,没有军情就种地,敌寇来了就当兵打仗,现在的战士都是招募来的,补给都要依 靠官府,如果让他们冬天持兵器抵御敌寇,春天拿着锄头种田,万一有什么变故,后悔都来 不及啊。“太宗说:“那你先去上任吧,我再想想。”陈恕走了好几天,果然有诏书,只让 士兵修缮完善城堡、开通疏导防护沟渠罢了,屯田的提议就搁置了。不久做了代州知州,可 以参与吏部举士考选,选拔职官,授予盐铁使。陈恕有心計,将积久的弊政清理一空,太宗 极其器重他。亲笔在殿柱上題词“真盐铁陈恕”。陈恕每次在偏殿奏亊,太宗有时没有深察, 常提出责问。他就收回手板恭敬不安地不断后退,一直退到大殿墙边站立,好像无处容身。 等皇帝气消了一点后,又恭谨地上前奏事,不改变自己立场,像这样有时会有三四次。太宗 因为他的忠心,大多都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提升至礼部侍郎。真宗即位,加户部郎中,命令 他整理列举京师内外的钱粮情况上报。陈恕许久不报,皇帝催促多次,陈恕说:“陛下年轻, 如果知道府库充实,恐怕生出奢侈之心,臣因此不敢上报。”真宗很赞许他。咸平二年,真 宗北巡,让陈恕担任行在转运使。不久陈恕以母亲老了为曲请求解任,真宗任命他为吏部侍 郎。咸平五年,负责科举考试。陈恕因为自已是洪州人避嫌,凡是江南的贡士都被清退。又 援引“贡举非其人“(就是“推举的人不合格”)的律条,所以取士很少,而所取的举人以 王曾为首,等到廷试糊名考试,王曾又考了第一等,当时人们都称赞陈恕所举得人。陈恕对 母亲很孝顺,母亲亡故,过度哀伤思慕,不吃荤腥,以至于瘦弱不堪。服丧期没满而起用, 升为尚书左丞、代理开封府知府。陈恕已经生病了,还勉强亲自处理政事,凡个月后病情加 剧,上表请求任馆殿里的闲职,用获得的俸禄来解决家贫之急。真宗说:“你找一个可以代 替你的人;就听任你离开。”当时寇准被罢枢密使一职,陈恕就举荐他代替自己,真宗就任 寇准为三司使,陈恕为集贤殿学士、判院事。寇准就收检搜寻陈恕前后改革兴立的事务,分 类成册,加上陈恕出的榜文,重新刻印,亲自到陈恕家请陈恕决断签署。陈恕也不谦让,一 一进行签署,从此担任三司主管的官员都遵循他的旧制。 (二)古代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①无想山作 【宋】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 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②,飘流瀚海③,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 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②社燕:于春社时 飞,秋社时归去,故称。③翰海:沙漠。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地方。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 B. 乌鸢乐、溪水响,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C. “黄芦苦竹”两句是说遍地黄芦苦竹,仿佛自己像遭贬的柳宗元泛舟九江边。 D.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 E. “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 15. 这首词的下片和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下片都写了“燕”,请分析这两首 词分别借“燕”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案】14. CE 15. ①周邦彦的词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或类比、托物寄情、借物抒情等) 将自己比作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的社燕,传达出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感。 ②晏殊的词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或比喻等)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联想到周围人事的变 化,产生物是人非、世事无常的感慨。(或晏殊的词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燕归”比喻美好 事物的出现,落花去了,燕子回归,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一定会有另一种美好事物的诞生, 表达词人因逝去恰恰能带来了美好的新生的豁然心态。) 【解析】 14. 试题分析:C. “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句是说遍地黄芦苦竹,仿佛自己像遭贬的柳宗 元泛舟九江边。“仿佛自己像遭贬的柳宗元泛舟九江边。”理解有误。E. “歌筵畔”三句, 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渴望归隐理解有误。 15.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对比阅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题干的问题作答,分别从手法和 情感上对比,①周邦彦的词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或类比、托物寄情、借物抒情等)将自己比 作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的社燕,传达出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感。或周邦 彦的词运用了托物寄情的手法,借社燕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等特点,寄托了自己对长期宦海 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生涯的感慨。②晏殊的词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或比喻等)燕 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当诗人词人们看到一年又一年的燕子, 联想到周围人事的变化,不 由得产生物是人非、世事无常的感慨。或晏殊的词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燕归”比喻美好 事物的出现,落花去了,燕子回归,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一定会有另外一种美好事物的诞 生,表达词人不必为逝去的美好而伤感,它的逝去恰恰带来了美好的新生的豁然心态。(答案 不是唯一,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 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 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 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 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本题注意从手法和情感两方面作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达了对宇宙、人生 的思考,奏出时代最强音。 (2)李白中《梦游天妓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由梦境醒来的过 度句。 (3)李白在《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自我才华的看重, 对金钱的鄙视。 (4)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运用夸张,通过音乐 声震破女祸补过的天,表现箜篌声音之响,突出李凭技艺之高超。 (5)周邦彦在《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词把荷花写得出神入化。 【答案】 (1). (1)人生代代无穷已 (2). 江月年年望相似 (3). (2)忽魂悸以 魄动, (4). 恍惊起而长嗟。 (5). (3)天生我材必有用 (6). 千金散尽还复来 (7). (4)女娲炼石补天处 (8). 石破天惊逗秋雨 (9). (5)水面清圆, (10). 一 一风荷举。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 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悸”“材”。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 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错误。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企业在推进“一带一路”囯家倡议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多种方式促使项目落 地,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浅尝辄止....。 ②已经分别二十多年的同窗好友在学术交流会上一见面就坐在一起,谈笑风生....,相互述说着 各自的家庭情况和学术研究方向。 ③时间如行云流水....,到去年 I2 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满 15 年,根据入世协议,西方 国家应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④习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可谓提纲挈领....,表明将与香港各界一道, 以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⑤很多学生在暑假期间去泰山攀登十八盘时,都感到此处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在崖壁 边,似天门云梯,真是扣人心弦....。 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政务的宗旨,不忘初心,不能因干出点成绩就伐功.. 矜能..,甚至认为有理由贪污腐败。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正确。②谈笑风 生: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望文生义。③行云流水:比喻诗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 比喻无足轻重。没有注意成语使用对象。④提纲挈领: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⑤扣人心 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没有注意成语使用对象。⑥伐功矜能: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 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鉴于目前我国南海方面的复杂局势,我军某艇队紧紧围绕以联合作战能力提升为中心,针 对重点问题,集智攻关、专攻专练。 B. 驻皖部队官兵积极投身安徽改革发展稳定,在抢险救灾、脱贫攻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 效的工作,谱写新时期军民鱼水情。 C. 新规定虽然提髙了银行卡每日的取现金额,但大家仍要注意,办卡时要了解手续费标准, 以免在取款时被扣除过高的手续费。 D. 国家启动了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全面整合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 【答案】D 19.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还书用语:大作拜读完毕,兹原物璧还。 B. 请柬用语:元月 16 日是小女满月之喜,本人略备菲酌,敬请各位光临…… C. 情景对话:“令郎贵庚?”“犬子今年 17 岁。” D. 回函用语:如不出意外,本人届时定当拨冗出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冗,繁忙。释义:具有文言色彩的 客套话,意思是说,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 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 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此题主要是 谦敬失当,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福州晚报》报道,一民警遇见老人摔倒在地上,上前询问伤情,没想到老人一口咬定是因 避让警车才摔伤的,幸好监控拍下事发经过。之后,老人被“放行”。“放行”讹人老人的 理由比较简单;①_____________。国人自古就有尊老传统,但是,对于“讹人老人”, ②_____________。 “尊老”不能以牺牲无辜者和见义勇为者的基本权利为代价。而且,部分老人说人, ③_____________。我们已经看到,在每一次“扶不起”的“榜样”效应下,都会有真正需要 扶助的老人,因为“不敢扶”而失去应有的救助。 【答案】 (1). ①这么大岁数了,不必与之计较 (2). ②不能无原则地尊老敬老 (3). ③也是对老人这个群体的伤害(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第一个横线处是“放行”讹人老人的理 由,因其后有“尊老传统”的说法,所以此处填写的句子应表现出体恤老人的意思。第二个 横线前面有“但是”,与前文“尊老”的意思形成转折,其后是“不能以牺牲无辜者和见义 勇为者的基本权利为代价”,可见此处填写的句子应表现出不可无原则地尊老这样的意思。 第三个横线处后面说的是许多真正需要扶助的老人因为“不敢扶”而失去应有的救助,这种 结果显然是“讹人老人”造成的,所以此处填写的句子应表现出“讹人老人”对老人这个群 体造成伤害之类的意思。 21. 下图是 020(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图,请根据图表信息,对 020 模式下定义。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答案】020 模式是一种实体门店将服务、打折等信息提供到网络平台,消费者可以在网络平 台上进行挑选并下单,之后凭借平台给出的订单凭证,到实体门店提取商品或享受服务的商 业模式。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采用图表分析的形式,旨在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图文转换能力。图表 分析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来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提取、挖掘其中隐含的 信息,进而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其特点在于将抽象的数据通过图形和表格转成直观的信 息,以展示某种变化,进行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解答此类题,首先应该看懂图表, 总结图表中传递出来的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作深入地思考。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诗书中华》是东方卫视全新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偌大的舞台上,一条“清溪” 蜿蜒而过,42 组家庭沿溪盘腿而坐,两侧帷幕影影绰绰,羽觞顺流而下,缓缓停在一组家庭 的面前,一对稚气未脱的混血兄妹携手登台,拱手作揖,以此开始了他们的诗书挑战之旅。 有人评论道,该节目在展现诗文之美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浸润在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家规、 家训。而也有人说,这又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文化作秀。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看《诗书中华》,感受诗文之美 最近的一档节目,东方卫视的《诗书中华》深深吸引了我,每周五晚的 22:00,我会准时打开 电视,收看此节目,有时还会看重播几次。 看到他们不管年纪大小,出自农村还是城市,他们都饱读诗书,用古诗文来解读名画意境。 而节目更是让竞赛的题目与现实生活所结合起来应用,从观众感兴趣点出发,趣味性的进行 点评同时也对大众进行知识普及。这么一档全新打造的文化类节目自然少不了受到了众多观 众的关注和热议。该节目旨在致敬经典、节目以家庭为参赛条件,邀请来了一批批有正确家 庭教育观念且有着积极向上的家风的家庭来参加竞争,名组热爱诗文的家庭将会在节目现场 上展开比拼,向观众诠释中华优秀传统的家风和家训等优良传统。 背诵不是主要的,《诗书中华》是让大家理解美学和精神,表达感情。几岁的小孩在妈妈生日 时会说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就是意义。古诗文在《诗书中华》的节目中是 “活”的,因为“活”,才在公共流行中获得了蓬勃的生命力。节目所主张的“诗入寻常百 姓家”的最大意义皆在于此。 《诗书中华》第四集,在最后一轮比赛中,来自滑县的李丹凤、李龙凤姐妹,外表淡定却深 藏不漏,大战强敌北大博士生、硕士生,最终获得本期实时擂主,观众直呼太意外! 姐妹俩从小喜欢古诗文,在地里干活儿或者劳动之余,也可以听一听,读一读。正如钱文忠 老师所说:“热爱没有早晚,也没有学历限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每个人都一样,任何时 候都可以”。农民姐妹花因为看电视喜欢上古诗文,凭借这份热爱与自身的实力,两姐妹一 鼓作气挑战北大硕博姐妹花。文化传播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古诗文的热不分时间,而这种热 爱会收获丰富的文化成果。诗文也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学历只有初中二年级的李丹凤现在应 聘了一名私塾的老师,主要教小朋友读国学,其励志经历让不少观众感叹。 《诗书中华》是东方卫视全新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致敬经典,但用“曲水流觞” 的雅集形式,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热爱诗文的家庭进行竞赛。 从这档节目中,让我深深的体会,读书有用,也不分时间早晚,只要有一颗坚持的心,无论 做什么,咱们都会越走越远。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所给材料,抓 住材料的中心进行审题立意。材料中对《诗书中华》文化栏目进行了描述,从栏目的形式上 看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忆,从栏目的实质内涵上看是对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一种行动, 所以考生可以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角度进行立意。结合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内心的浮 躁我们可以在作文中写一写如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考生要注意下面两种人 对这个栏目的截然不同的看法,从两种人的看法上打开我们对材料的理解和挖掘。从节目的 现场布置一条“清溪”蜿蜒而过,42 组家庭沿溪盘腿而坐,两侧帷幕影影绰绰,羽觞顺流而 下,缓缓停在一组家庭的面前,这档节目在弘扬传统文化上已经做到了极致,作为节目的观 众的我们无可厚非,所以考生最好是选取赞同节目的做法的角度。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