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50 KB
  • 2021-06-05 发布

新疆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疆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必修三)问卷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出卷人:邓春鸿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长期以来,学术界研究孔子,把《论语》视作唯一信得过的依据;并在有意无意之间把它当成了孔子乃至孔门思想的全面记录。而没有注意到《论语》编纂也是有重点的,也要遵循不与“六艺”“六经”重复的基本原则,遵循著书立说的一般规律。这就导致人们对《论语》产生误解。例如,现代所有的《论语》普及本,都把孔门所谓的“士”译作“读书人”,不少教育史论著认为孔门的教育内容只有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并以前者为重心。‎ 其实,春秋时代还没有常备军,官制文武不分职。各级官吏平日以理治民,农闲时节教民备战,战时出为带兵的将领。与此相应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也是文武兼备的。其中“射”是射箭,“御”是驾驭战车,即使平时演练也有“五射”“五御”等极为繁难的要求,属于早已规范化了的系统的军事教育科目。以历史的眼光看射、御,其专业化程度并不亚于现代射击与驾驶战车技术。借用现代术语来说:射、御这两项武艺,是每个受教育者必修的基础课,而不是可学可不学的选修课。‎ 至于孔子所办的私学,既然教育目的仍然是培养修己治人的“君子”,那就不能不受官学教育传统的影响,不能不以传统“六艺”为弟子必修的基础课;更不能不受当时社会需要的制约,致力于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不然的话,孔门弟子从政以后,怎么能够适应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孔子私学还会有什么吸引力?‎ 关于孔门的武艺传授,《礼记·射义》中有颇为生动具体的记述。从孔子带领弟子在“矍相之圃”演习“乡射礼”的情况来看,孔门射艺教学既有孔子亲自示范,又有对要领的口头讲解,还十分重视将德育贯穿其间。孔子做射箭示范时“观者如堵墙”,可见其射艺之精湛。至于孔子驾驭战车的技艺,《论语·子罕》中也有反映:达巷党人叹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即谓之学而不专、缺乏强项。孔子知道了,便与门下弟子商议,拟在射、御二艺中选一艺来展示所长。这说明在孔子及其同时代人的心目中,所谓的“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的“六艺”之学。孔子经过比较权衡,选定以“执御”来展示专长,可见其御艺亦相当娴熟,可能更优于射艺。由此窥测孔门之御艺传授及弟子驾驭战车的水平,应当也不会比射艺差。以往论者多将“御”混同于一般的赶马车。其实,赶马车称“仆”,如《论语·子路》中有“子适卫,冉有仆”;驾驭战车才称“御”,如《诗经·车攻》中有“徒御不惊”。特别是当“射”“御”并举时,“御”绝不可以混同于“仆”,而只能是指“六艺”中的这项武艺。‎ ‎1. 下列对“六艺”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六艺”在本文中主要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 B. 在孔子时代,“六艺”中的“射”“御”是受教育者必须学习的科目。‎ C. “六艺”教育体现文武兼备的原则,是由当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决定的。‎ D. “射”“御”被孔门重视,正源于孔门对社会需要的顺应和对教育传统的继承。‎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认为孔门教育内容只有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是人们误解《论语》的典型表现。‎ B. 不懂《论语》编纂有其重点,是学术界研究孔子只取信《论语》的重要原因。‎ C. 从重视“射”“御”的程度看,当时官学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军事,孔门也不例外。‎ D. 《论语》不与“六艺”“六经”重复的事实,是遵循著书立说的一般规律的结果。‎ ‎3. 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孔子时代各级官吏平日以理治民,农闲时节教民备战,战时出为带兵之将领,这与当时“三育”并举息息相关。‎ B. 孔子教育因为要扭转“博学而无所成名”的被动局面,所以加大了对生员“射”“御”技能的强度训练。‎ C. 孔子的射艺御艺都很精湛,孔门关于射艺御艺的教学方法也灵活多样,能更好地顺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D. 《诗经·车攻》中“徒御不惊”中的“御”也绝不可能混同于“仆”,因为“御”是驾驭战车的专称。‎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D项,“对教育传统的继承”错,原文第三节中是“那就不能不受官学教育传统的影响”。原文只是说“受到……的影响”,并不是选项中所说的“继承”。‎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C项,“当时官学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军事”错,无中生有。‎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所以加大了对……训练”有误,可参见原文第四段,“达巷党人叹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即谓之学而不专、缺乏强项。孔子知道了,便与门下弟子商议,拟在射、御二艺中选一艺来展示所长。”原文是说孔子打算在射、御二艺中选一艺来展示所长,并不是说孔子加大了对生员“射”“御”技能的强度训练。‎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解答时要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的道理。‎ B.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百工:各种工匠。‎ C.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句子的朗读。‎ D. 郯子之徒 徒:徒弟。‎ ‎5. 下列各句中,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 直不百步,是亦走也 D.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中心论点是“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第一段正面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 B. ‎ 第二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其子”习句读从师与“其身”惑而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相师分别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 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 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7. 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答案】4. B 5. B 6. C ‎ ‎7. (1)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不知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不解疑惑的)却不向老师学习。‎ ‎(2)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3)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解释错误,“师道”,从师的风尚;‎ C项解释错误,“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D项解释错误,“徒”,类。‎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等。‎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判断句。‎ A项,是判断句。‎ B项,介宾短语后置句。‎ C项,是判断句。‎ D项,是判断句。‎ 故选B。‎ ‎【6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 C项,引用孔子的范例,阐明的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句读之不知”:“不通晓句读”;“之”:助词,提宾的标志;“或”:“有的”;“师”:“从师学习”;“不”通“否”。第二句关键点:“卑”:“地位低下”;“官盛”:“以官位高的人(为师)”;“羞”:“觉得羞耻”。第三句关键点:“是故”:“因此”;“不必”:“不一定”;“贤于弟子”:“比学生贤能”;“术业”:“学问技艺”。‎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会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最终不能理解了。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听闻见识事情也本来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跟圣人相差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是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里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了解句读,疑惑就不能解开,有的向老师求解,有的却不向老师求解,小的方面去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向他人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聚集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高官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8. 这首诗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初夏时令特点?并具体描述前两句中的景色。‎ ‎9. 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8. 梅子,芭蕉。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 ‎9. 闲。闲居的诗人,在初夏长长的午睡之后,内心无所牵绊,在绿荫环抱的庭院,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格外舒畅。诗中用一个“闲”字,不仅把诗人心中的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意象、归纳内容要点能力。一共两个小问题,第一小问较为容易,要求准确判断诗前两句中表现初夏时令特点的意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注意意象要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回答。本题从诗句“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中可以归纳概括出答案是“梅子”“芭蕉”。第二问,要求具体描述前两句中的景色。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组织: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本题,第一句抓住“梅子”给诗人的感觉描写,第二句抓住“芭蕉”初夏的映在绿窗上的样子描绘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整首诗的情感,然后才能找到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的那个字。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心情格外舒畅闲适。所以,“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就是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的那个字。找到“闲”字后,再分析其理由。在回答理由时,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指出该字+解释该字的语境义+该字所在诗句的意思+使用的表达技巧(有就答,没有就不答)+表达效果,或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本题结合整首诗的意思分析“闲”的意思,所在诗句的句意和表达诗人的心中的那份舒畅、恬静、闲适之情。‎ ‎【点睛】‎ 诗歌炼字题的方法: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炼字(用词巧妙),风格特色,意境。“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炼数词,也可以炼副词,还可以活用词语。‎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 ‎(3)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 ‎(4)千呼万唤____________ 。 ‎ ‎(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 ‎(6)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 。‎ ‎(7)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 。‎ ‎(8)_____ ,潦倒新停浊酒杯。‎ ‎【答案】 (1). 群山万壑赴荆门 (2). 砯崖转石万壑雷 (3). 谨庠序之教 (4). 犹抱琵琶半遮面 (5).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6). 只是当时已惘然 (7). 金就砺则利 (8). 艰难苦恨繁霜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壑”“荆”“砯”“壑”“谨”“庠”“犹”“抱”“何”“惘”“砺”“艰”“繁霜鬓”,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偷来一片冬日阳光 罗 艳 苏菲的脸渐渐融入了起居室冬日的灰暗中。她在丈夫乔为他们结婚40周年纪念所买的扶手椅上打盹儿。屋子里温暖而宁静,窗外静静地飘着雪。‎ 一点一刻,邮差转个角来到艾伦大街上。他今天来晚了,并非因为这雪天,而是因为今天是情人节,邮件比往常多很多。‎ 一辆花店货车驶入艾伦大街。透过玻璃窗,苏菲眼盯着货车。货车行驶缓慢,停下两次,又开始行驶了。接着,司机在隔壁梅森太太家门前停了下来。谁会给梅森太太送花呢?苏菲默想着,是她在威斯康星州的女儿还是她弟弟?不,她弟弟病得很严重,应该是她女儿吧,她女儿真孝顺啊。‎ 鲜花令苏菲想起了乔。好一会儿,痛苦的回忆填满了苏菲的脑海。明天是15日,乔去世已经8个月了。‎ 送花人敲起梅森太太家的前门,他手拿一只长长的白绿色相间的盒子和一个签字板。似乎没人应门。当然了,今天是星期五,梅森太太每个星期五下午都会去教堂。送花人四周看了看,接着往苏菲家走来。‎ 苏菲忙从椅上起身,站到窗帘边。送花人敲起了门。苏菲用颤抖的双手捋了捋头发。敲第三下后,她来到前厅。‎ ‎“谁啊?”她说着,从打开的门缝里打量着门外。“下午好,夫人。”送花人大声说,“您可以帮您的邻居签收一下吗?”‎ ‎“好的。”苏菲答道,将门完全打开。“您希望我将这个放在哪儿?”送花人跨入室内时,很有礼貌地问道。‎ ‎“请放在厨房吧,放餐桌上。”在苏菲眼里,这人太高大了,她都看不清他绿色的帽子和大胡子之间的那张脸。还好,他马上就离开了。他一走,她又锁上了门。‎ 这盒子足有厨房餐桌那么长。苏菲凑近盒子,弯腰看了看盒子上的字“娜塔莉花店,一应俱全”。玫瑰馥郁的芳香淹没了苏菲。她闭上眼睛,舒缓呼吸,想象着黄色的玫瑰。乔就老选黄玫瑰。“送给我的阳光。”他会一边说,一边呈上超大的花束。他会爽朗地大声笑,亲吻她的额头,然后牵起她的手,对她唱道:“你是我的阳光。”‎ 梅森太太敲苏菲的前门时,正值下午五点整。苏菲仍在餐桌旁,鲜花盒打开着,她将玫瑰放在腿上,轻轻摇着,抚摸着娇嫩的黄色花瓣。梅森太太又敲了敲门,但苏菲没听见。不久,邻居就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苏菲起身,把花放在餐桌上,两颊羞红。她拖过一张梯子,站上去,从厨房最上面的角柜里取出一只白色瓷花瓶。她用水杯给花瓶灌上水,轻轻地将玫瑰和枝叶插入瓶中,将花瓶搬到起居室。‎ 走到起居室中间时,苏菲笑了。她轻轻一转身,开始倾斜着身子,慢慢转起小圈来。她轻轻地、优雅地绕着起居室转着,转到厨房里,转到大厅里,又转回来。她跳啊跳啊,跳到双膝酸软才罢。然后,她倒进摇椅里,睡着了。‎ 下午六点一刻,苏菲被响声惊醒了。这次是有人在敲后门,是梅森太太。‎ ‎“你好,苏菲。”梅森太太招呼道,“你好吗?我刚才敲过门。你没来开门,我有点担心。是不是在睡觉?”她一边说个不停,一边将靴子上的雪蹭到门口脚垫上,走进来。“我真讨厌下雪,你呢?广播说这雪到午夜要下到6英寸呢。不过你知道。广播不可信的。还记得去年冬季,他们预报说要下4英寸吗?结果下了21英寸呢。21英寸啊,他们还说今年冬天会很暖和。哈,我可觉得这天很冷。你知道不,我上个月的油费都达到263美元了?就我这个小房子。”‎ 苏菲漫不经心地听着。她忽然记起玫瑰花,脸因为羞愧涨了个通红。空空的鲜花盒子就在她身后的餐桌上。她该跟梅森太太怎么解释呢?‎ ‎“ 我都不知道还能付得起多久的账单了。如果艾尔弗雷德——上帝保佑他——能像你们家乔瑟夫那样勤俭就好了。乔瑟夫,噢,上帝啊。我差点忘了玫瑰花。”‎ 苏菲的两颊烧得通红。她结结巴巴地想道歉,让到一边让梅森太太看到空盒子。‎ ‎“噢,太好了。”梅森太太不等苏菲开口,“你把玫瑰花插起来了。你应该看到卡片了吧。希望你看到乔瑟夫的笔迹不要太吃惊。乔瑟夫要我在他去世后的第一年给你送玫瑰花,正是他让我这么做的。他不想打扰你。‘玫瑰信托’,我想他是这么称呼这个安排的吧。他去年四月份就跟花店安排好了。你们家乔瑟夫,多么好的一个人啊……”‎ 苏菲已经什么都听不进去了。她拾起之前未曾看到的那个白色小信封,心怦怦地跳。信封一直躺在鲜花盒子边。她用颤抖的双手取出卡片。‎ ‎“送给我的阳光。”卡片上写道,“我全心地爱着你。想起我时一定要快乐。爱你的,乔。”‎ ‎1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年妇女苏菲的丈夫乔去年去世,小说讲述了她在丈夫走后的第一个情人节里发生的故事。‎ B. ‎ 当送花人敲苏菲家的门时,她用“颤抖”的双手捋了捋头发,这说明她对邮差的意外造访感到恐慌。‎ C. 看到邮差给梅森太太送花,引起了她的猜想,这既为情节发展增加了波澜,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D. 从一点一刻到五点整,从五点整到六点一刻,作者如此详细地交待时间,对刻画人物形象有着独特的作用。‎ ‎12. 小说并未正面描写苏菲的丈夫乔瑟夫,但这一人物形象却非常鲜明,请简要概括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13. 将别人的花插在自家的花瓶里,情不自禁地在起居室里跳舞,这些看似不合常情的细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4. 小说的题目是“偷来一片冬日阳光”,你觉得这个题目贴切吗?如果不恰当,如何调换?请说明理由。‎ ‎【答案】11. B 12. 勤劳俭朴;热爱生活,有浪漫情调;忠于爱情,深爱妻子;乐观开朗,细心周到。 ‎ ‎13. 这些花引起了苏菲对过去的回忆,表明两人爱情生活的幸福甜蜜;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 ‎14. 贴切。“阳光”喻指苏菲和乔之间的爱情,在寂寞寒冷的冬日里,看到乔让人送来的黄玫瑰,让她倍感温暖。而最初苏菲又不知道这是乔预先安排的,未经梅森太太允许就插进了自家的花瓶,所以用“偷来”。‎ 不贴切。“偷来”一词与小说的赞美爱情的主题不谐,再说这也不是偷窃的行为。最好改为“冬日阳光”或“冬日,天堂寄来一片阳光”,这样更含蓄,富有想象空间。‎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B项,“这说明她对邮差的意外造访感到恐慌”说法不当。联系上文“鲜花令苏菲想起了乔”,下文“乔就老选黄玫瑰”理解,每年的情人节,乔都会给苏菲送上超大的花束。所以,当送花人敲苏菲家的门时,她用“颤抖”的双手捋了捋头发,这个细节描写表明苏菲当时是惊讶、激动的心情,而不是恐慌。‎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先审题,题目要求简要概括乔瑟夫的形象特点。人物形象的分析一般从人物身份职业及各种细节入手,要听其言观其行。本题则要从文中找到对他的侧面描写的事例,通过梅森太太的语言以及苏菲对丈夫的回忆概括。比如:他会爽朗地大声笑,亲吻她的额头,然后牵起她的手,对她唱道:“你是我的阳光。”“能像你们家乔瑟夫那样勤俭就好了。”“我全心地爱着你。想起我时一定要快乐。爱你的,乔。”“他去年四月份就跟花店安排好了。你们家乔瑟夫,多么好的一个人”,等等,可以看到,乔瑟夫是一个勤俭、乐观、浪漫、细心的人。本题先要概括出乔瑟夫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小说的内容,分点概括即可。‎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先审题,题目要求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深化主旨有重要作用。然后在文中找到这处细节描写,主要在文章的第十二、十三段。仔细阅读分析内容,回答作用要结合上下文,去分析苏菲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表现了苏菲怎样的形象,她过着怎样的生活。结合相关语句“苏菲凑近盒……玫瑰馥郁的芳香淹没了苏菲。她闭上眼睛,舒缓呼吸,想象着黄色的玫瑰。乔就老选黄玫瑰,送给我的阳光。他会边说,一边呈上超大的花束。他会爽朗地大声笑,亲吻她的额头,然后牵起她的手,对她唱道:‘你是我的阳光。’”“苏菲的两颊烧得通红。她结结巴巴地想道歉,让到一边让梅森太太看到空盒子。”“苏菲已经什么都听不进去了。她拾起之前未曾看到的那个白色小信封,心怦怦地跳。信封直躺在鲜花盒子边。她用颤抖的双手取出卡片。送给我的阳光卡片上写道,我全心地爱着你。想起我时一定要快乐。爱你的,乔。”可见,这黄玫瑰是苏菲从前每个情人节老会收到的花,可以看出两人爱情生活的幸福、甜蜜,正因如此,这代表阳光的花引起了苏菲对过去幸福生活的回忆,就自然有了题目中看似不台常情的插花跳舞的细节描写。本题回答时主要从人物和主题两方面进行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好的文题是好文章的一半,所以,我们在文题的拟定上总是会想尽办法,让它独一无二又尽得文章精华。回答本题时,首先要确定观点——小说的题目“偷来一片冬日阳光”贴切与否,再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分析其中的理由。比如,如果认为“偷来一片冬日阳光”这个题目贴切,就可以从内容和语言的角度,抓住“阳光”和“偷来”这两个关键词进行赏析。内容上:“偷来”这是讲苏菲没有经过梅森太太允许就拆开了玫瑰花盒并将花插到自家瓶子里;从语言角度:“一片冬日阳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阳光”比喻指苏菲和乔之间的爱情,在寂寞寒冷的冬日里,看到乔让人送来的黄玫瑰,让她倍感温暖。所以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总之,这个标题概括而又形象地揭示了小说的内容和主题。如果认为此标题不贴切,亚奥先回答“不贴切”,然后回答出理由。理由可以从“赞美爱情”这一主题考虑。最后还要自己给出一个更好的题目才行。‎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敕(chì)造 翠幄(wò) 宸(chén)翰 笑靥(yàn)‎ B. 炮烙(lào) 商贾(gǔ) 歆(xīn)享 栈(zhàn)道 C. 扪参(shēn) 猿猱(náo) 跬(kuǐ)步 迁谪(zhé)‎ D. 藩(pān)篱 蜕(tuì)皮 曳(yè)兵 鸡豚(tún)‎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笑靥yè,B项,炮烙luò,D项,藩篱fān。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如本题“敕”“栈”“谪”属于统读字,“藩”属于不能按形声字读半边的字,只能记忆。“贾”“烙”属于多音字,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如“烙”只在“炮烙”这个词中读luò,其余都读lào,可以记少不计多。‎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16.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残骇    桅杆    司马轻衫    咀嚼赏鉴 B. 寒喧    踌躇    惴惴不安    瘦消不堪 C. 洗漱    纳罕    孽根祸胎    懵懂顽童 D. 抚赝    缭倒    恬然自安    赴汤蹈火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 A项,“残骇”应为“残骸”,“司马轻衫”应为“司马青衫”;‎ B项,“寒喧”应为“寒暄”,“瘦消不堪”应为“瘦削不堪”;‎ D项,“抚赝”应为“抚膺”,“缭倒”应为“潦倒”。‎ 故选C。‎ ‎【点睛】字形题方法指点: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而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B. 警方搜集了歹徒所留下的线索,按图索骥,很快抓住犯罪嫌疑人,宣告案件告破。‎ C. 年轻律师与诸多租客共用一个厨房,他发现自己放在冰箱里的食物经常不胫而走。‎ D. 在今天的表彰大会上,主持人请一位劳动模范介绍自己的事迹,这位劳模却出言无状,脸憋得通红,只说了一句话:“其实很多同事干得比我更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 A项,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望文生义,此处的使用对象是“轰隆的巨响”,应该用“震耳欲聋”。‎ B项,按图索骥: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根据语境中“警方搜集了歹徒所留下的线索”“很快抓住犯罪嫌疑人,宣告案件告破”可知,使用合乎语境,正确。‎ C项,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多指消息等。此处说的对象是“食物”,所以应该用“不翼而飞”。‎ D项,出言无状:说话放肆,没有礼貌。语境是说这位劳模紧张说不出话来,并没有放肆的意思,所以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故选B。‎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阳光体育运动”工作自从实施以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纷纷行动起来,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B. 在泛娱乐化时代,芦山地震最美教师高玉华受到全社会明星般的关注,无疑证明了道德之真与人性之美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C. 陨石坠落事件中的幸存者回忆,他们看到陨石伴随着一道白光,极速滑行,坠落时发出数声巨响,其景象如同灾难大片。‎ D. “毒校服”事件发生后,上海方面立即回应,责成教育部门积极配合质监部门实行过程监管,发现问题严厉处罚,认真调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本题,‎ A项,中途易辙,应将“自从”放到句首。‎ C项,搭配不当,“看到”和“巨响”不搭配。‎ D项,语序不当,应先“认真调查”再“严厉处罚”‎ 故选B。‎ ‎【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9.下面是李明寄给某编辑的信件的内容,请找出四处不得体的词语并加以修改。‎ 编辑老师:‎ ‎ 您好!‎ ‎ 两个月前寄给贵刊的我的大作是否收到?该文虽属涂鸦,却是我数日辛苦的结果,曾被老师作为范文向全班推荐,很多同学拜读后,给予了好评。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又对文章进行了斧正,认为达到了发表水平,请您审阅后尽量选用。希望我这次垂询没有打扰您!‎ ‎ 李明 ‎ ××年×月×日 ‎(1)________改为________  (2)________改为________‎ ‎(3)________改为________  (4)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 (1). “大作” (2). “作品” (3). “拜读” (4). “阅读” (5). “斧正” (6). “修改” (7). “垂询” (8). “询问”‎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语言表达得体。本题涉及的主要问题是敬辞谦辞使用不当,如“大作”“斧正”“垂询”不能用到自己身上,“拜读”不能用到对方身上等。解题时,要多读几遍材料,先找出可能不得体的地方,然后再仔细推敲、辨别,明确不得体的根源所在,对症下药,给出修改方案。‎ 五、作文(6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成功,是人们一生追求的目标。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成功”人士呢?是十年寒窗后金榜题名,还是从一介布衣到位高权重?是从身无分文到亿万富翁,还是从默默无闻的草根成为举世闻名的明星?‎ 还有一些人,比如:为了正义事业壮烈牺牲的无名烈士;助人为乐,不图回报,终生清贫的爱心奉献者;奋力拼搏,从不放弃,一生平凡的普通百姓;……他们的人生是否也算得上“成功”?‎ 对此,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成功的含义 成功,是某项事物的最高境界吗?是人们所认为的顶峰吗?是受到万人敬仰吗?不是,成功只是一个人的自我的满足和自身的顶峰,是个人承受的一个极限。‎ 成功是一个梦想高度的实现,虽说梦想的高度,其实实际上就是要为自己定一个成功的目标,即便那个梦想的高度在别人眼里算不了什么,不在话下,但你要知道,一个人自身的成功并不是由众人来加以评价的,众人的观点和看法只能够代表自己对此事的一种议论,并不能将它看成是决定成败的一种衡量标准,标准的衡量高度是我们对自身实力的一种估测和推断,这必须是因人而异的,不是只有固定不变的成功。‎ 就如一个体育专题片中说的一样,攀登高峰的一名登山者,他艰辛的攀爬,努力地希望自己尽自己能力能够达到一定的梦想高度,就在他到了‎6400米的海拔的地方时,他放弃了,放弃了仅仅只剩‎100米的顶峰。最后别人采访他问:“不坚持,你马上就要成功了。”他说:“我的能力和精力只能达到这么高,我认为我已经成功了。尽力做到了最好,我只能达到这个高度。”‎ 在此,更加表明,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目标和现实的梦想高度都没有了,怎么能用固定的思维去思考发生在不同人身上的问题与成功,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成功的目标也需要通过对自身平时的了解和观察。为自己设定一个可行,切合实际的,自己能够努力、坚持完成的目标,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成功,这也为自己添上了几分自信,让人更加有上进心。‎ 对每个人而言,成功的高度不同,能力不同,就好比在学校生活中,差生和尖子生的不同。对于差生而言,读书能够考上一所普通的大学,就算是自己高中三年来的成功了。可如果把这个放在尖子生身上,那就截然不同了,他们认为高中三年的寒窗苦读,必然要考取名牌大学,那才不枉费三年的辛苦和努力,相反的,将考名牌大学的成功高度定于那些差生,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显得很遥远,虽然他们自己也很渴望,但要知道,这种目标是过高的,它不仅不能给你带来动力,反而会使你放弃自己,认为自己不行,所以,每一个人堆梦想高度和成功的定义是不同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让现在的梦想成为现实,兑现成功,让自己收获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 ‎【解析】‎ ‎【详解】本材料意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给成功一个合理的、积极的定义:通过个人奋斗,获得名利是一种成功;从零起步,一步步做到事业有成是一种成功;勇于奉献,坚持不懈,实现个人价值是一种成功;为人善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同样是一种成功。‎ 也可以从反面谈什么不是成功,如:出名并不是成功;财富不等于成功;获得权力不等于成功等。‎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