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写作3(24)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的这个夏天,一位即将进入北大的学子所写的一篇文章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文章中写道:“尽管贫穷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感谢贫穷,你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很多人认为这篇文章很励志,很正能量,让人看到了直面人生苦难的态度,看到了一个看似软弱的人为挣脱苦难的不懈奋斗与努力,显示出了人的尊严。但也有很多人对此难以理解,甚至口诛笔伐,毕竟像贫穷、疾病等人生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毁灭了多少沸腾的灵魂,制造了多少人间悲剧,感谢苦难不过是麻痹人们的“鸡汤”。
人的一生难免遭受苦难,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感谢我们所遭受的人生苦难?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条在微信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了;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人的价值有时也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散发的,稻草不要以攀龙附凤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体,它孕育的米香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赵州桥建于隋朝,巍然挺立,气势雄浑,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港珠澳大桥已正或开通,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中国人心中有座鹊桥,传说农历每年七月初七夜晚,牛郎、织女相会,喜鹊群集银河,相衔成桥,以渡织女。
20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桥梁,也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交流的和平友谊桥粱。
从历史到现实,从传说到梦想,中国桥的内涵在发展变化。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在一次模拟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不少的仪式,如成人仪式、结婚庆典、校庆典礼等。有人说仪式是需要的,仪式感使人摆脱了日常的平庸琐碎,获得了庄严神圣的体验。也有人认为现有的不少仪式裹挟着各种利益,沦为了形式主义,缺乏应有的内涵。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观点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孔子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见。
——洪应明《菜根谭》
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梁启超《志未酬》
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习近平
20
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莎士比亚
孔子曾经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面对人生的不同阶段,孔子自己有不同的期待。
你即将成年,面对将来的不同人生阶段,你对自己有什么期待?请结合材料,任选两三个句子进行思考,把你的想法写给未来的自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导演卫铁跨出国门拍摄完电影纪录片后,深有感触地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当你转身离开家乡时,家乡就在你身后。当你走得再远点,祖国就在你身后。当你回望家乡和祖国、再转头向前看的时候,强大的祖国就在身后支持你。这种幸福感、骄傲感,让每一个人都心潮澎湃。”
或许你第一次走出家乡,或许你第一次跨出国门,当你回望家乡,眺望祖国时,你内心肯定会极不平静。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此时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等我从那条弯路走出来后,已是伤痕累累。但我不停的走,终于走过来了。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路走不得。”
他不信。现在,我明白了,其实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
近年来,许多大城市的居民或在阳台,或在楼顶,或是走出小区到江边滩涂、绿地边角甚至建筑废地,辟地种菜,过起了都市农夫的生活。这些都市农夫,有的是闲居老人,有的是办公室白领,有的是携妻将子的一家人。都市种菜,俨然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
有网友调侃,国家正在推行城镇化,而都市人却想做农夫,这世界真的有点怪。
上述事件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书信到微信,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意的传达。《论语》《道德经》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改变,不变的是先贤智慧的润泽。从“出国热”到“归国潮”,逐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
透过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也看到其背后不变的底色。面对这些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参考例文】
感谢苦难的给予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题记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给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们的征服世界最重的——苦难!
生命对于任何人都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教授人生所有的课程。但是,每个顿悟、每个觉醒、每个天才,都伴随着一份不可忽视的苦难,而只有不被苦难摧毁的人,才能享受获取智慧的美妙感觉。
20
帕格尼尼就是从苦难的沼泽中爬出来的天才人物。4岁时出麻疹,险些丧命;7岁时患肺炎,又几近夭折;46岁的牙齿全部掉光;47岁时视力急剧下降,几乎失明;50岁时又成了哑巴;50岁以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炎等多种疾病疯狂地吞噬着他的生命,可是也造就了一个天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3岁学琴,即显天分;8岁时已小有名气;12岁时举办首次音乐会,即获大成功。他的琴声几乎遍及世界,拥有无数的崇拜者。在那四根琴弦中包含着多少苦难,然而天才就藏在酸涩的苦难里。他终生把苦难拥抱得那么热烈和悲壮。感谢上帝给予他的苦难。
弗朗西斯•培根说过:“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中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在厄运中被显示的。”世界上不少成功之士在成名前都曾经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遭受挫折。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39岁时瘫痪,然而,之后他却成为美国最受爱戴及最具影响力的领袖。
洪战辉,当生活的灾难无情的查封他幸福的家时,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的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即辛中自强。他从来就是个强者,苦难让他成熟。
生活就是这样,给予苦难,造就人才。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上帝给予我们的人生苦难和责任,就像江河绿地、日月经天那样正常自然。既然如此,就让它来来吧,我们已经开始成人,用微笑和勇气拥抱自己的人生!
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感谢它给予我们苦难,微笑着,唱生活的歌谣,创自己的未来!
解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所给材料是一则实事新闻,讲的是一位即将进入北大的学子发文感谢苦难引发热议的事。题干要求考生谈出自己对苦难的看法。材料中已经给出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直面苦难,面对苦难不懈奋斗与努力,就会获得应有的尊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苦难磨钝了人的心灵,制造了人间悲剧,苦难不值得感谢。考生写作中可以从材料所给观点中选择一种作为自己的观点,立意成文,也可以谈要客观地面对苦难。总之,只要能够围绕如何面对苦难,谈出自己的看法,都是符合要求的。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可以结合古今的典型事例,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立意参考】直面苦难,成就人生;客观地看待苦难;苦难不值得感谢;莫把苦难当“鸡汤”;等。
20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环境与价值
一位渴望成功的青年一直在寻求获得成功的捷径,但一直未能如愿。一天,一位老婆婆拿了一块石头,让年轻人拿去菜市场门口卖,结果无人问津。年轻人很无奈地拿着石头来问老婆婆,说石头一文不值;老婆婆让他拿到珠宝店门口去卖,结果有人出价30块钱,年轻人没卖;又拿着石头再去问老婆婆,老婆婆说明天你再拿到外国人经常出入的文物商店门口去卖,结果一个日本游客愿意出价300块买这块石头。
年轻人突然醒悟,原来同样一块石头,放在不同的环境产生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故事……
荀子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可见环境对事物的影响不可低估。人取得成功的要素很多,一般分为天时、地利、人和,要其内涵,除了自身的能力优势外,他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其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譬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它甚至会决定孩子一生的价值取向,左右孩子对人生观、幸福观的评判标准。一个在父母的争吵打骂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她)的家庭观念会很淡泊,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也会很偏激,对家庭、对社会缺乏责任感,而在一个温馨宽松的家庭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对家庭充满依恋、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宽厚而平和,从而有更多的机会走向成功。
错综复杂的社会大熔炉,可以锻造一个君子,也可以成就一个小人,而这善与恶的标准取决于我们自身的价值取向,而这种价值取向的形成又取决于我们身处的环境和接触的人和事,因为人都有可塑性,这种可塑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会凸显出来,一个正直的好人,在龌龊的圈子里呆久了,也会改变自己最初的观念,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也。
“孟母三迁”的故事之所以广泛流传,原因也即在此。
一个遍地谎言、推委扯皮、充满争斗的圈子毒害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群人,在一个乌烟瘴气、暗流涌动的环境里,人们的心思不是用在工作上,而是挖空心思地去沽名钓誉,去设下圈套、乱箭穿心而后快,长此以往,再好的人也会慢慢中毒。而在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充满友爱的圈子里,人们会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得到的评价与自身的表现竟截然不同,原因何在?答案不言自喻。
20
常言到:“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又云“于君子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正因如此, 我们才应该扬善惩恶,才应该在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下,打造一个个和谐的小环境,如此,我们心灵的绿荫才更繁茂,我们工作的热情才更高涨,我们对事物的分析才更入理,也更透彻。
解析:材料介绍了“稻草定律”和人们对“稻草定律”的看法。“稻草定律”的内涵是人的价值与自身无关,就看与谁在一起。但有人对“稻草定律”存在看法,即稻草本身有着自己的特长,稻草没有必要攀附别人。从“稻草定律”的角度分析,立意有:①环境决定事物(人)的价值;②如何增加人的附加值。
从稻草能够卖到螃蟹价格但不具有螃蟹的价值的角度分析,立意有:
①看问题要看本质;
②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从有的人的看法的角度分析,立意有:
①依附他人不可取;
②人的价值取决于自我的品质。
从综合的角度分析,立意有:
①什么是价值;
②人的价值由什么决定;
③人的价值怎样体现。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共建和平友谊之桥
尊敬的各位国际友人: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的代表。今天,我要向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共建和平友谊之桥”。说到桥,我不由想起如今依然巍然屹立在东方的我们国家的赵州桥,它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桥梁史上的骄傲,一直鼓励中国人民在后来的桥梁建设中精益求精,力求更好。
20
不久前开通的港珠澳大桥,再一次表明中国人的智慧是惊人的。从美观到质量无不让人称赞。上天好像有意检测桥的质量,刚开通不久就来了一场十多级的台风,仿佛要吹垮它,来让人怀疑中国人的智慧。事实证明,各位尊敬的友人也见证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再一次向世人提供了一张举世瞩目的美丽名片。
这座桥更好地连通了我国两岸三地,也必将会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腾飞。中国有句众所周知的话: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在各位国际友人惊叹中国的发展速度时,我国中央领导也希望能携同各位邻邦齐头并进,共建美好生活。“一带一路”的实施,便是这种理念的体现。它同样是一座桥梁,是一座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的桥梁。也正是“一带一路”的开展,沿路国家的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经济有了很好的发展。我们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信任,更多的交流和友谊。我,各位在座的国际友人,我和我的祖国,您和您的祖国,我们都在共同描绘一幅繁荣的图景。尽管我们住在不同的国家,但我们仍然可以乘坐中国特有的名片“高铁”和各位欢聚在一起。这“一带一路”,这一辆辆高铁何尝不像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鹊桥一年一次相见,今天,我们随时都可以相见,我们比牛郎织女拥有更甜蜜的幸福。
尊敬的各位国际友人,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舞台上的主角。美好的图景已经绘就,和平的生活就在眼前。中国是个有故事的国家,有桥的故事,有美的传说。中国人愿意伸出友谊的手和各位,和各位的祖国的手紧紧相握,团结在一起,反对单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共同搭建和平友谊的桥梁,共同拥有和平祥和的美景。
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桥,也是如此。站在这温馨的年代,我想起了一战、二战的残酷。历史是人类前进的镜子,我们仍需警醒历史的重演。中国是礼仪之邦,是和平的乐土。我们反对战争,我们憎恶战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爱的各位国际友人,让我们共同来建设这座和平友谊之桥吧。
我们中国人在建设桥梁方面有独到的经验,有世人瞩目的智慧。赵州桥,港珠澳大桥,有形的桥我们能够建好;一带一路,和平友谊,无形的桥我们更有决心建好。我们有信心,也相信各位国际友人及您的祖国对和平的执着信念和追求,相信和平友谊的桥梁一定会永远屹立在我和您的生活中,一定会永远屹立在我的国家和您的国家间!来,让我们出发!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各位国际朋友!
20
解析:【写作提示】材料列举了与中国有关的四座“桥”,它们分别是古代的赵州桥、当代的港珠澳大桥、传说中的“鹊桥”以及“一带一路”的象征桥。桥的内涵异常丰富,不断发展变化,桥可以是一种建筑和生活,可以是一种精神和梦想,也可以是一种理想和文化,还可以是一种连接和共享;桥是生活发展的见证,也是美好梦想的寄托;桥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交通之桥,也有文化之桥。总之,不管哪一种内涵的桥,都与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提示语部分概括了“中国桥的内涵在发展变化”这一材料主旨,考生应当依据材料聚焦“桥与中国”的内涵来写作。题目设置了“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写作情境,明确“中国代表”的写作身份,暗含了写作的对象和基本任务,有利于考生结合材料主旨,进行任务驱动写作。综合来看,题目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兼顾了时代特点,既立足国家,又着眼世界,人人都可以有话说。
4答案及解析:
答案:
给仪式一点空间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的清明仍在眼前:长辈们恭谨地洒下纸钱,淋上黄酒,将甘蔗整齐码在坟头,孩子们在烛光前虔诚地叙述思念…
“繁琐”的仪式,我们一步也不肯落下,那牵引出来丝丝缕缕情意与悠悠中华文化,令人动容.快节奏的生活,我们该慢下来守护仪式,守护一种习惯,守护背后深情与文化,守护一种认真生活的态度.
“爆竹声声一岁除”,年初一,各家各户总要点上红火的鞭炮,并且进行祭祖仪式,这种仪式随着历史长河流传至今,成为一种习惯,不易改变.仪式成为习惯后不易改变,也不必大费周章去改变.复旦大学教授严复锋说:“习惯的意义在于维持生活的安稳感.”仪式流传千年,已经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若强行改变,会给人多大的不适感?人生活不安稳,社会又如何安定?所以,应该给仪式一点空间,维持生活的常态,而不轻易改变.
不改变仪式,亦在于对它背后的人情与中华文化的珍视;这些情,这些文化,纵世事百变,依旧动人.广东婚礼仪式中有一环节是新娘梳头.“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母亲在待嫁女儿身旁一下下梳着,这古朴的仪式中,蕴含了多少美好祝愿与不舍.这正是仪式的意义所在,无论是清明祭祖还是春节仪式,都源于人与人之间温热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除此以外,还是一份对中华文化的守护.在婚礼上,按仪式,新娘都要给老爷、婆婆递上“媳妇茶”,这是中华孝道的体现.而在希腊,婚礼仪式上他们会跳圆圈舞,这与希腊的热情一脉相承.中华文明蕴藏在种种仪式中,也正是这些仪式,让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
20
而仪式,也是现代人表达感情,给每一天制造不同的惊喜感觉的手段,是一种乐活的生活态度.和郑重写下一行字相似,收藏家在接收心仪收藏品前总要进行净身仪式,这净身里,道尽了多少欢喜与爱惜.没错,生活节奏是很快,但我们不能一味的快,应该偶尔慢慢下来,在小小仪式之间,觅到丝丝缕缕的快乐,从一种愉悦的状态出发,重新上路,怎知不会更快?给仪式留一点空间吧.仪式既成习惯不易改变,不如留下,收获心安;仪式背后的深情也不会因落伍沦落到抛弃地步;仪式带来的乐活态度也足以让我们在快节奏中收获喜悦.如此,为何要改?
愿你我在仪式之间,收获幸福与温情。
解析:
此则材料的关键词是“仪式”,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仪式,我们该如何看待?材料列举了正反两个观点:有人认为需要,有人认为沦为了形式主义.写作时首先要有自己的观点,可以是正面的肯定,也可以是反面的否定,也可以正反结合加以论证.
参考立意:
给仪式一点空间;
让仪式与时代携手同行;
仪式要进行改变。
5答案及解析:
答案:
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意很好理解,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绿色;可当人们走近时,却发现绿色淡了,甚至肉眼都看不到。从文学的角度评价,韩愈的诗句是美的;但我觉得,退之先生的这两句诗用来概括生活中的某现象也是再恰当不过的。
人们都崇拜英雄,希望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刻,英雄能挺身而出。但失望的时候多,英雄似乎只出现在遥远的地方。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广为流传。在呼啸的汽车冲向学生的一刹那,她用纤弱却有力的身躯搭起一个安全的岗亭;“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感动千家万户,在铁片击中血肉之躯后的76秒,他以美到极致的动作完成了由凶险到平安的摆渡。人们仰望张丽莉,因为在这个“个人至上”的年代,她的奋臂挥手形象地诠释了师德的最高境界;人们钦敬吴斌,因为在这个道德与责任日渐稀薄的年代,他忍痛减速泊车的镜头是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最好说明。“最美”二字,是对他们的最高奖赏,更是对无疆大爱彻底回归的呼唤。
20
有时人们也会生发这样的慨叹,为什么英雄只在远方?我的生活中何日英雄突现?心情可以理解,但认识不能说没有偏差。很多人认为,只有作出做出惊天动地大事的人才是英雄,只有媒体铺天盖地宣传的人才是英雄。用狭隘与拔高的标准衡量,真正称得上英雄的屈指可数。实际上,“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百姓。设问一下,如果张丽莉没有遭遇车祸,如果吴斌没有遭遇夺命的铁片,这两个人是不是可以称为“英雄”?很难回答。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进步到,可以把一个不在“编制”内的教师,把一个平凡的司机和英雄联系在一起,哪怕你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是一个行车十年无事故的优秀员工。
罗曼·罗兰说:“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借用来评价张丽莉、吴斌很贴切。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张丽莉和吴斌,只是因为他们离我们太近,就如初春雨中的小草,被方方面面忽视了。英雄就在身边,可我们却一直在呼唤英雄,寻找英雄!多有意思的悖论!
“水到底是什么东西?”小鱼的发问是天真的,所以不可笑;“英雄在哪里”,成人的发问是愚蠢的,当然就是可笑的,而且可笑之极。
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通过一则小寓言——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不同感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如何从身边平凡的生活中体味到丰富的情感,如何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
材料中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对话,令人想起西方的一句名言“鱼儿对于它始终生活在其中的水却感之不多”。其实我们人亦如此。我们往往对身边朝夕相处的人、昼夜相伴的环境熟视无睹,无所动于衷,其实他们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庄子“涸辙之鲋”的寓言中说:“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意思是说一旦离开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就难以生存下去了。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空气、阳光、水……人间至真无上的亲情。由此可知,本题的寓言提醒我们多去关注身边的那些平凡中的伟大、那些琐事中的感动。其实,生活中从来不缺少感动,缺少的只是发现而已。最近大江南北涌现出的那些“最美妈妈”“最美女孩”“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不都是实证吗?根据提示内容,写作对象可限定为:
1、常见的不可或缺容易被忽视的而实际上不该忽视东西。材料中相对应的东西是存在其中的对于鱼的生存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又被鱼所忽视的水。
2、看似简单实际上不简单的事情。材料中相对应的事情是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3、对上面两项内容中的一项或两项引发的思考的相关内容。材料中对应的是小鱼在老鱼的提示下开始思考“水是什么东西”。
6答案及解析:
20
答案:略
解析:本题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不同的几句话,第一句话强调要有张有弛,即人的生活节奏要保持适度。第二句话,取苏轼的词,强调要保持淡然的心境,面对人生的风雨,从容坦然,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第三句话《菜根谭》,强调人需要怡情养性,既不能太闲,也不能太忙,要过得充实,还有会忙里偷闲。第四句话是梁启超的话,强调好男人儿志在四方,人要有大志向,大抱负,要有远见,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要矢志不移,保持前进的方向,直到实现目标为止。第五句话是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强调人要努力奋进,奋勇开拓,乐于奉献,关键词是奋进,开拓,奉献。第六句话是英国诗人莎士比亚说的,强调人要做自己的主宰者,做自己的主人,凡事要主动,积极争取,不要被动接受。考生在理解上述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人生期待。抓住其中任两句或三句立意即可。
参考立意:
①从孔子和《菜根谭》角度立意,生命要有张有弛,要怡情养性,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活得充实有意义。
②从苏轼和莎士比亚角度谈,可以立意为要保持淡然的心境,从容面对人生的风雨;身处逆境,也要成为支配自己命运的强者,笑傲人生。
③从梁启超和习近平角度谈,可立意为人要有远大的理想,要矢志不渝追求理想;怀抱理想,努力奋进,奋勇开拓,乐于奉献等。
7答案及解析:
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
材料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的话题涉及家乡和祖国,也就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话题,重在“情”,如对家乡的思念、感恩之情;对祖国的眷念、热爱之情;强大的祖国对国民支持,带给国民的幸福、骄傲之情。这些情怀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在深入表现家乡面貌变化或歌颂祖国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来抒发。家国情怀的抒发,要联系“家”“国”两方面,不能只就某一个方面来展开。体裁上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不能是诗歌。
立意提示①青春梦想尽在家国情怀;②在文化传承中彰显家国情怀;③爱家爱国,中国形象就完美了;④家国情怀映照民族自信;⑤理性爱国是一种广阔的胸襟。
参考素材
(1)理论素材
①爱国应该和爱自己的家一样。为了国家,不仅要牺牲财产,就是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报国的大义。——福泽谕吉
20
②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习近平
③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
④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季羡林
⑤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拿破仑
⑥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歌德
⑦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苏步青
(2)事实素材
①黄素梅:让西方人直面南京大屠杀。
2017年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在距中国万里之遥的加拿大安大略省,自由党议员黄素梅奔走呼吁,推动安大略省议会通过了把每年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 的提议。黄素梅也因此成了“2017全球华侨华人新闻人物”。
②黄旭华:将一生与祖国命运绑在一起。
2017年12月26日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47周年纪念日,如今,第一艘核潜艇已经退役,但年逾九旬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仍在“服役”。黄旭华说:“这辈子没有虚度,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祖国在黄旭华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国家利益是他隐姓埋名、全力以赴的支点,是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国家利益是他理性对待亲情的依凭,是他正确对待人生的坐标。
③国旗哨兵张自轩:有国有家更有情。
2010年,张自轩参军入伍,随后入选国旗护卫队,成为一名擎旗手。从此,他每天肩扛35斤重的国旗和旗杆,风雨无阻地迎接每一个日出。由于职业特殊,他进行了更加艰苦的强化训练:贴墙根站立,负重奔跑,踢坏了一双双皮鞋,身体脱水也咬牙坚持……由于工作需要,他入伍7年没有陪父母过过一次年。在一次国旗哨执勤中,来北京看望他的父亲向他招手,他强忍内心的激动和欣喜,没有理睬父亲,他知道国旗哨位上的自己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的每个动作都代表国家形象,下哨后回到营区,张自轩终于见到了父母,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
8答案及解析:
20
答案:
走弯路,奔成功
雄鹰搏击长空,方显生命的壮丽;鱼儿游弋水底,方显生命的自由;骏马驰骋草原,方显生命的不羁;而我们在非走不可的弯路上成长,方显生命的珍贵。
每个人的脚下并不都是一条落英缤纷的路,我们要披荆斩棘,历经坎坷,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回眸处,我们弯曲的成长路上也会开出淡淡的花儿,这些花儿会见证我们成长途中所经历的磨难,所走过的非走不可的弯路。在摔跟斗、碰壁走过一段非走不可的弯路后,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更快地走向成功。
回首历史长河,哪一个名人不曾走过非走不可的弯路?而在一段非走不可的弯路后,我看见了他们不一般的成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举一杯清酒独饮,官场的钩心斗角、阿谀奉承使他成了与政坛格格不入的人,他四处漂泊,历经坎坷,可这一段非走不可的弯路,却让他成了文坛的宠儿。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激荡着他的自信与博大;“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励着他昂扬的斗志。在人生非走不可的弯路上,他创造了文学上的辉煌!假如没有这段非走不可的弯路,我们能看到诗坛上自信、洒脱的诗仙吗?这一段非走不可的弯路,让李白更自信,更豁达,在中国文学上留下了永恒的烙印。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吟着词在失落中悔恨。曾经的奢靡,曾经的辉煌,刹那间烟消云散,留下他一人独自叹息。在历经磨难后,他逐渐懂得了人生的辛酸。不止一次,他低吟“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那是怎样的感伤啊!走过这一段对于李煜来说非走不可的弯路,才使他如此成熟。倘若没有走过这一段非走不可的弯路,他仍是那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君王,又怎能知道人生的无奈与辛酸?又怎会在无奈和痛苦中成熟?又怎会在彷徨与失落时写出一首首佳作呢?这一段非走不可的弯路,让李煜更成熟,让他懂得了生命的无奈,让他成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
记得有人说过,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最美的绝唱。是的,只有在人生的旅途中经受考验,走过这一段段非走不可的弯路,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这一段段非走不可的弯路让我们走向成熟,走向坚强!
解析:这个材料,立意的重点在最后的“点睛句”上:“其实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先抓住关键词——“年轻”,再寻找另一个关键词-一“非走不可”,整合出立意为:“青春的弯路非走不可。”“走弯路是成长的一部分”“走弯路会让我们更成熟” 等。
20
此外,材料中母亲劝说我和我以自己的经历要制止那个年轻人,说明过来人应该学会放手,大胆地让年轻人去走弯路。可整合出立意为:“学会放手”
1.研读材料,把握其思想观点。(1)材料的性质、写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格)(2)材料的主要内容。要素:人,物,言,事。(3)材料的关键词语、句子。(4)材料思想观点:青春的弯路非走不可。
2.以材料的主要思想观点为中心,观照当下的生活,确定文章的主题(论点)。一般正向思考,有时则反向思考。
3.认真拟好标题:要注意切合材料。例如:“在弯路中成长”、“弯路过后见成熟”、“年轻不怕走弯路”、“成长的弯路非走不可”、“莫让弯路遮望眼”、“走过的弯路,是一笔财富”,为了保险,最好在标题中写上关键的词。
4.避免在论述过程中出现三种跑偏的现象:(1)浅——只说“什么是弯路”,不谈“为什么”和“怎样做”,即只说青春要走弯路,但缺乏对弯路意义价值的挖掘分析。(2)偏——重点谈“弯路怎样走过”,如态度、勇敢、坚持、信念、无悔等。(3)大——变成以“青春”为话题了,空泛谈青春如何,重点没有落在非走不可的弯路上!
9答案及解析:
答案:
在心中修篱
辟一畦菜地于阳台、楼顶,也许不必隐居于山林田园间,也能于钢筋水泥间悠然自乐。
古代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每每让人油然而生向往之情,诗人们多抛下世俗纷扰,隐居于山林或田园中,纵然无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却可享淡然清幽。字里行间,他们的淡然悠逸流露无遗,无论是在空山之中,静听花落泉流,还是在绿草白鹅村里,听蛙声一片,抑或在淡月巯梅间,邀月与影共饮,远离喧嚣风尘,心自宁静淡泊。不知有多少人常希望自己也能在一处清幽之地定居,有修竹傍依,绿荷叠倚,昼观荷花开 遍清圆水面,夜枕淙淙流水声入眠。若有好友微雨中来访,携手共看雨落闲庭,愜哉!
可惜,身为城市中人,无法结庐在这般清静场地。如今山顶亦不如往昔,非可以自由居住处,所以人们只能在高楼大厦间,透过窗看一幢幢高楼大厦被防盗网割成的碎影。
然而,也有人仍能于此之间,享一份田园间的悠然自乐。不必在乡间小路上“带月荷锄归”
20
,只需在自家阳台上辟地种菜,为灰色的高楼添一份清新绿意。躬耕陇亩,何必非在南山下,采菽播种,亦可于钢筋水泥间。每日提水浇菜,看着自己种的菜于狭窄的阳台间茁壮成长,这样的喜悦一样不亚于在田间。看棵棵蔬菜在泥土中长得精神水灵,翠绿欲滴,连翩翱蝴蝶都被菜花钓上了高楼,沉闷的灰色大楼也因此有了生气。
身处樊笼之中,不得回归自然,那便在自己的心间留下一块净地。 受种种条件限制,不能餐英饮露,与自然亲近,确实无奈,然而,正如林徽因所说:“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不能看朱櫻青豆,杏花微雨,不能听空山松子落,秋水日潺湲,不能赏日出日落,行于佳木繁荫中,嗅野花幽香,那也无妨,在喧嚣凡尘中,心中仍留下一块净地,茂林修竹,柳浪风荷,自在其间。在城市之间做一个自在农夫,看状若蝴蝶的豌豆花在枝头上轻颤,听饱满的豆荚“啪”的一声绽开,嗅瓜果清香,触空心菜梗叶间凉丝丝的朝露,在月光的清辉下浇水,在这急快的城市节奏中,也能静享一份安然。
不必刻意去抵制世间的喧闹繁华,躁动的心即便在幽静山中也无法平静,在心中修篱,一任外界烟云过眼,心不纳半分浊尘,自然澄澈丰 盈,宁静悠然。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从材料最后一句话“都市人却想做农夫,这世界真的有点怪”来看,探索“种菜”成为都市一道风景的原因应是重点。有人种菜是因为闲来无事,种菜可以打发时间;有人种菜是因为节俭,种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有些人种菜是为了让小孩认识、亲近自然;有些人种菜是为缓解城市快节奏带来的压力。当然,往更深层想,对土地的热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情愫,对自然田园的回归是人性本能的反应,“自耕自作自收获”是人的—种自我实现。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
让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
从图书馆里的著作琳琅,到家庭书橱中的墨蕴飘香,阅读场景变了,对先贤哲思的追求没变。新时代的我倍感喜悦,因为我从中看到了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美好局面。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
20
《盐铁论》中一言正是说明,社会发展中的我们是明智的,因为我们随时代而变。《诗经》与《论语》不再高悬于图书馆的书架间,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家中读物。一方面,这有利于对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国学著作若脱离日常生活,遥不可及,即使可贵也无价值可言,而若在家中能随时取阅,潜移默化中便会受益匪浅。就如融合了3D技术的打铁花表演一般,当民间艺术碰上高新科技,走近普通人的生活,传统文化终能大放光彩,走近家庭书橱的国学定能更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想。另一方面,这正是我们生活在改善、时代在进步的鲜明体现,因为渴望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我们热衷于先贤哲思的程度更深。这一种“变化”,实在是太为宝贵,值得点赞。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句中“源头”二字,正是我们在变化背后不变的坚守——对先贤哲思的追求。时代固然在变化,而经历千百年能沉淀下来的著作拥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与不被时光黯淡的光芒,我们流转在变化的阅读场景中,内心坚守着对先贤的学习、欣赏与景仰,这体现了中国民族血液中流淌着的传承精神,表现了乐于学习,向先贤学习的正确价值观,更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在时代发展中有着坚守精神,守得根本,方得始终。这“不变”透露出来的“坚守”,值得发扬。
站在新时代潮头的我,作为新青年的我,看到这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美好局面,心生喜悦与触动。《中庸》有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时代还会向前发展,而变化与坚守并行的局面亦不能停留在当代。因此,身为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我认为青年们都应投入到这变化与坚守之中。陈独秀说“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也许阅读场景还会变,但我们对哲思的追求不能变,若青年能将此思想贯彻一生,新时代之火轮,必定能转得更快。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青年,正是行动时。
于时代的变化中,坚守不变的底色。手捧《论语》,我愿以新青年的姿态,投入到这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大势之中。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材料作文,首先应通读材料内容,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意思,如有多则材料,则需要比较材料的异同,归纳出最本质的意思;其次,根据材料的中心意思,思考立意的角度;最后,确定立意,谋篇布局,写出文章。
【审题】三则材料紧扣时代的“变”与“不变”,分别从交流方式、阅读场景和逐梦方向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三个方面很有社会代表性和价值启示性,交流方式的发展折射出科技的强大,阅读场景的改变反映出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逐梦方向的变化体现出国家实力的壮大。而时代之“变”蕴含着“不变”的底色。该如何坚守“不变”的底色?这为考生提供一定的写作空间。总之,要辩证性地理解关键词“变”与“不变”,也不能空洞地谈“变”与“不变”,而应该从这三则材料出发来理解关键词。引导语帮助考生降低阅读难度,在审题上不设置障碍,“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进一步强调写作内容为“变与不变”。
20
任务提示明确了写作主体,厘清了作文的写作范围。“面对这些时代的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何思考和联想?”再次圈定写作内容,并强调写作主体是“新时代青年”。“请选好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是该作文题最值得玩味的一句话,按照其话语指向,此处的“方面”指作文材料的论述角度,“选好一个方面”也就是从交流方式、阅读场景和逐梦方向这三个方面中选择一个来写。
立意角度:
1、无论自己的人生怎么变,美好的人格(道德、公德心、真诚、做人的原则等)不能变。
2、不管生活怎么变,自己那对“真善美的追求”不能变。
3、我们要积极改变人生,但一定不能改变美好的人格(道德、公德心、真诚、做人的原则等)。
4、我们要应时而变,但不能改变“对社会尽有的一份责任心”。
5、“变”是一种态度,“不变”是一种深度。观念要变,心境不要变。方法、手段可以变,但追求不能变。
6、对做人而言,既要有变的进取心,又要有不变的操守。(变,才能感受人生的奥妙,追求生命的灿烂;不变,才能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彰显品格和修为。)
7、我们应时而变,就是为了坚守美好的人格(节操、梦想、品质……)。
8、不改变(坚守) ……才能让自已变得更好。
9、以“不变”应“万变” (世间唯一不会改变的就是变化。财富名利,荣辱得失,不过镜花水月,随时会变。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坚守高洁的品质,才能在各种变化中把持自己,完善自我)。
素材准备:
上世纪初开始的出国潮,是在百废待兴的时代下,追求个人发展更大天空的勇敢之举。彼时,国内各学科研究尚未建立开展,研究资料极其有限,于是一大批青年走出国门,寻找个人发展的机会。其中,有杨振宁、李政道等赴美深造,勇摘诺贝尔物理学奖;有张首晟海外创业、投资,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他们不甘平庸,闯出一片天地,走进更大世界,这是他们的追梦之路。
如今的归国潮,是中国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支援祖国建设的爱国之举。且看颜宁、施一公告别普林斯顿大学,回国参与生物学科研究拓展工作;且看杜聪放弃华尔街优渥工作,回国帮助久被忽视的艾滋孤儿;亦或是秦鹏飞婉拒挽留,投身祖国乡村复兴,是快速崛起的中国和日益开放的祖国,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回国。他们回国浸润时代雨露,分享发展红利,这是新时代他们的逐梦之路。
20
时代潮流浩浩汤汤,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万花筒前,有一种内核始终不变。在忙碌的生活奔波中,有一种声音也始终在耳旁响起。实现一个人的价值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以个人价值推动国家发展,才能收获更大的价值实现。看!无论是入籍美国的张纯如收集南京大屠杀史料,还是伍诗婷写下亚裔困境;无论是坚守在祖国的科学家,还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无论身居何方,无论个人梦是大是小,都在为中国添砖加瓦,都在守护祖国,实现中国梦。
孔子席不正不坐,肉不正不食,困于陈蔡,不改礼乐,这是孔子不变的操守。孔子坚守这些品质,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其道一以贯之。而其一生坎坷,四处求学,周游列国,到了晚年则教化子弟,这是他的变化,然而如若使他丧失原则,为了致仕蝇营狗苟,他也不可能有日后的成就。历史上因时势而改节操者甚多,相传明朝奸相严嵩少时有志于开创太平,耻与人合污,然而入仕之后,数逢挫折,一旦苟且,而为权势迷心,终究不得尽忠良之份。汉奸汪精卫令人唾骂,但他少时曾写出一句诗话“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谁能想到他日后的卑鄙?因此,时过境迁而志不可易。若不坚守心志,终究会使人日益堕落,欲成大业,反作小人。
山,若遇上春风,则换上嫩绿的新装;若沐浴夏雨,就变成葱郁的模样;若披上冬雪,就着上了素裹的银装。山在变,山亦不变,变的是颜色,不变的是沉稳。
水,跌入山谷就变成了小溪流,路遇悬崖就成了一帘如烟的瀑布,奔腾到了入海口,就欢快地融入了海洋。水在变,水亦不变,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灵动。
结构设想:
本题属于哲理性材料的材料作文,适合于写成议论文。审题后,从多种立意中快速确定一种立意,给文章拟一个明确的标题。如:让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中引出论题,表明自己的观点,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围绕材料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论证过程中需要注意“变”与“不变”这一对对立统一的词汇,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进行分析阐述。结构上宜采用对照式结构。论证中需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谈自己“什么可以变”,“什么不能变”。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观点。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要点: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20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题目明确提示我们要选择其一来写,要体现权衡与选择,因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笼统写交际的艺术、细节决定交际等;也不能均衡笔力论述每一个细节道理而不体现权衡后的选择。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