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护动物,保护生态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为此,我们绝不做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之事。
B. 像长篇小说这样工程浩大的创作,其思想含量丰富,结构宏大,如何做到运斤成风,对作家是十分严峻的考验。
C. 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防止出现以邻为壑的倾向。
D. 陈墨翰当然不会同他的部队离心离德,事实上他已当仁不让地成了这支部队的主心骨。
【答案】A
【解析】A.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后以此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关系本应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此处指驱赶鱼、雀,望文生义。
B.运斤成风:楚国郢人在鼻尖抹了一层白粉,让一个名叫石的巧匠用斤(古代伐木的工具)把粉削去,石便挥动斤呼呼生风,削掉了白粉,郢人的鼻子却毫无损伤,后来用“运斤成风”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正确。
C.以邻为壑:壑,深沟,意为把邻国当成排洪水的沟壑,后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正确。
D.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正确。
故选:A。
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要熟记成语含义,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国际需求减弱等因素,导致不少金砖国家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B. 针对押金和预付金存管等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约谈了摩拜、ofo等7家共享单车企业负责人,建议尽可能采取免收押金的方式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
C. “江歌案”在日本审判依据属地管辖原则,对于在国外犯罪的中国公民,我们依据属人原则也有管辖权,但属地管辖比属人管辖更具有天然的优势无法比拟。
D. 今年适逢苏轼诞辰980周年,清华附小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不但六年级的几名学生用大数据分析了苏轼,他们还完成了《苏轼的朋友圈》等论文。
【答案】B
【解析】A.成分残缺,介词“由于”用错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删去“由于”或“导致”;
B.正确;
C.结构混乱,“但属地管辖比属人管辖更具有天然的优势无法比拟”结构混乱,应删去“无法比拟”;
D
.语序不当,前面分句的主语都是学生,当主语一致时,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放在主语的后面,应把“不但”和“六年级的几名学生”位置对调;
故选:B。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语序不当:口语里,语序的位置比较灵活,常常发生易位现象,但在书面语例,则比较固定。如果语序不当,就会造成结构混乱,句意含混。主要类型有:
(1)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2)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1.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王教授:
您好!我是╳╳杂志社的编辑,发邮件是想跟您预约一个访谈。收到你 ① 的大作,连夜 ② ,深为您深刻的思考、透辟的见解 ③所以想就您书中谈到的文化建设方面的话题作深入交流,恳请您 ④.冒昧打扰,敬请 ⑤.
4
②
③
④
5
A
赠阅
品读
感动
言无不尽
海涵
B
惠赠
捧读
触动
指点斧正
见谅
C
赠阅
赏读
叹服
万勿自谦
原谅
D
惠赠
拜读
折服
不吝赐教
谅解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赠阅:把自己的书刊赠送给别人;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根据语境可知,①处填“惠赠”,可排除AC。
感动: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叹服:称赞而且佩服;折服:信服,使人从心里屈服或服从,;触动:激起,打动。③处填指深刻的思考、透辟的见解让人从心里信服,“折服”更符合语境。排除B项。
故选:D。
考查辨析同义词,要理解词语含义,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辩析同义词方法指点
1 、辨析词义的轻重程度
“哀求”是哀告请求,“恳求”是恳切请求:“哀求”语意较重,“恳求”语意稍轻。“懊悔”指做错后,省悟到不该这样做,于是感到懊恼:“后悔”指在事后回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悔恨自己不该那样做。“懊悔”的语意比“后悔”重。
“悲痛”表示内心充满悲伤的情绪,侧重指内心的悲伤和痛苦,比“悲哀”的语意重些:“悲哀”侧重于内心的哀愁,语意稍轻。“妨碍”指对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
2 、相异的语素再如“协同、偕同”两个词,重点是区分“协”“偕”两个语素:协是协力的意思;偕是一起的意思。
3 、辨析词的感情色彩“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
4 、辨析词语的使用对象(语体)
“病人”是生活用语、口语,“患者”是医疗专业用语、书面语。“措施”是针对某种具体情况而采取的办法,多用于较大的事情,书面语:“办法”则指一般的方法,口语和书面语都用,但多用于口语。“表扬”可由上级组织提出,也可由个人提出,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表彰”只能由组织领导部门提出,多用于书面语,有庄重色彩。“吓唬”是口语,“恐吓”是书面语“黎明”是一般用语,“拂晓”是特殊军事用语。
5 、辨析词语的搭配关系
“爱好”可用于具体的事物,比如“集邮”,也可用于抽象的事物,比如“和平”;“喜爱”只能用于具体的事物。“摆脱”掉的可以是人和事,后面常与“状态”“羁绊”“灾难”等:“解脱”的只能是事,后面常和“苦难”“厄运”等表示抽象意义的词语搭配:“挣脱”掉的是物,后面常与“枷锁”“束缚”等表示禁锢、捆绑意义的词语搭配。“辨别”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鉴别”只用于物,不能用于人。“履行”与条约、合同、义务等词搭配:“执行”常与命令、任务、协定等词搭配。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只要心中有道义,即使是“______,______”的生活,也会乐在其中。(《论语•述而》)
(2)孔子关于人应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表述是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
(3)孟子认为做到______,______,天下就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答案】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解析】故答案为: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重点字:肱)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重点字:怨)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重点字:幼)
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论语》中的名句辑录: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平蔡州三首(其二)
刘禹锡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注】①蔡州,唐天宝时为汝南郡,安史之乱后,沦为叛军巢穴。②元和十二年,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活捉了割据抗命的淮西藩帅吴元济。③天宝:唐玄宗年号,被称为天平盛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首句用“汝南”而不用“蔡州”,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隐含官兵克复蔡州、百姓重见天日之意。
B.“城头鼓角”四字未正面描写战事,而是从侧面来写,与首句共同渲染出蔡州静寂紧张的气氛。
C.诗歌颔联说“路傍”而不说“路中”,暗示“路中”正有大队官兵在行进,表现百姓渴望军队撤出蔡州的急切心情。
D.“忆旧事”暗含对比,从“忆旧事”到“皆涕零”,深刻地揭示了百姓对于国家统一的强烈向往。
E.诗歌语言平白流畅而又言近旨远,用笔虽看似平易,却于浅易的诗意中融入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
(2)诗歌后四句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BC
【解析】(1)B.“渲染出蔡州静寂紧张的气氛”说法不恰当,应是“渲染出蔡州和平安宁的气氛。C.“表现百姓渴望军队撤出蔡州的急切心情”说法错误,应是“表现百姓对蔡州平定的欣慰”。
(2)“官军入城人不知”既点明李愬军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兵不血刃,平定了蔡州,也点明平定蔡州后军队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满蕴赞美之情。最后两句“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中的“忽惊”“重见”等词的运用以及“十二载”的具体释义,体现了百姓对蔡州平定的无比欣喜以及对国家重新走向繁荣的期望。
答案:
(1)BC
(2)①对李愬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军队破城后号令严明的赞美。②对蔡州平定的无比欣慰和对国家中兴的殷切希望。
译文:
汝南城的晨鸡喔喔地啼鸣,城头上军鼓号角气调和平。路旁老人回忆起当年往事,面对冠军一个个感激涕零。老人强止住眼泪上前致辞:冠军入城百姓们全然不知。忽然惊异在这元和十二年,重新看到天宝年间太平时。
赏析:
这首诗歌极力渲染蔡州凌晨雄鸡报晓、鼓角不悲的和平气氛,并用速描手法,表现人民对于平叛事业的拥护,盛赞李愬用兵如神。
(1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1. 下面内容表明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一些不同看法,你的观点是怎样的呢?请用问句的形式简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孔子说,父母死要守孝三年。
《弟子规》:“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有的学生对传统中的这种做法很不理解,说:“守孝时间三年,耽误时间太多,不吃肉,缺营养,太迂腐了。(10-30字)
【答案】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守孝三年,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是反对,应该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做父母生前最希望你做的事情,三年时间太长,浪费时间本身就是不孝;可以是赞成,从孝顺父母的角度分析,撒年时间和父母的养育之恩相比微不足道,根据题目要求用问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答案:示例一:守孝难道非得三年不可吗?
示例二:和父母养育我们所付出的艰辛相比,守孝三年又算得了什么呢?
【解析】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要紧密结合材料内容,观点要鲜明,符合题目要求的形式。
通读材料,准确选择问题的切入点,反对可以从时间长上切入,赞成可以从与父母的付出与三年的对比上切入,注意采用问句形式。
2. 学校筹办首届读书节活动,向同学征集宣传标语,请为本届读书节拟写一个宣传标语。要求:①采对对偶句式,且上下句分别含有“古之圣贤”和“今世文章”的字样;②每句字数在10-15字之间。
【答案】宣传语应突出读书的作用、意义,按照题目要求采用对偶,上下联中含有“古之圣贤”和“今世文章”的字样,语言要优美,有节奏感。
答案:读古之圣贤,修性养心心常乐;览今世文章,增才益智智渐多。
【解析】考查拟写宣传语,要突出宣传语的中心,严格按照题目要求。
宣传标语的拟写:语言简洁(控制字数),通俗易懂紧扣主题,切合语境语气委婉,内容生动,富有文采。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5.0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庄子看来,主宰人心、主宰万物的本源是自然,自然的力量是无穷与玄妙的。只有认识并保全自然,才能豁达心胸,随顺自然,才能不拘泥于私我、不执着于物论。否则便会迷妄,妄生是非和沉溺于追逐外物,便是很可哀伤的人生了。
庄子分析百家争鸣的根源,即“物论”产生原因:源于诸子依据自己的主观成见来判别是非。庄子认为是非判断难有定准,因为一切“物论”首先产生于“彼”、“此”对立,而“彼”“此”是相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相互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和标准。
根据庄子的理论,“有”与“无”、“有用”与“无用”、“入世”与“出世”都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对立的,只在于自身的取舍。而在这取舍之间,最重要的便是随顺自然,尊崇自己内心的想法。在生活中,也应学会在适当的时候退一步,舍弃一些东西,这样才能继续“轻装上阵”,若只是一味地向前冲,只会让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最后也许会因为不堪重负而倒下。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便是这个道理。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有用、无用是相对的,“因物为用”。有用、无用是会转化的,有用即无用,无用乃大用。
因此,在我看来,既然有用与无用是相对的,何不顺随自然,顺随自己的内心,舍去那些使我们疲惫、痛苦不堪的枷锁呢!在《达生》篇中,梓庆之所以能够雕刻出令人惊叹的、鬼斧神工的作品,正因为他专心构思制作的精巧而摒除外界影响,并且能够遵循林中树木自身的规律与天性。只有舍弃杂念,摒除外界的影响,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
在生活中,在许多的领域中,还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人,最终获得了成功。我们在看到其外表成功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内心的舍弃。同时也应该不断勉励自己,顺从自己的内心,不要为名利等物所累。被“外物”所驱使,也就不能避免俗事俗物的“牵累”。
庄子看似出世,实为入世。高尚而理想的生存之道,庄子认为应该是积极而自然的,驾驭万物而不是被万物所驱使,凡事都随着时运的变化而变化,时而进取,时而退却,以顺应自然为法则,从而“浮游乎万物之祖”,随心所欲地畅游于无为的道德境界。
(摘编自《庄子与生活哲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庄子认为是非判断没有定准,诸子依据自己的主观成见来判断是非,是百家争鸣的根源。
B.在生活中,要学会退一步,舍弃一些东西,懂得取舍,才会理解彼此之间不是绝对对立的。
C.有用、无用是相对的,但不是绝对对立的。有用可转化为无用,无用则能转化为大用。
D.生活中,我们应不断勉励自己,顺随自己的内心,应该抛弃所获得的名利、荣誉、地位等。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庄子认为认识并保全自然,才能豁达心胸,随顺自然。据此,拘泥于私我、执着于物论是因为没有认识并保全自然。
B.文章认为有用与无用是相对的,人应该顺随自然,顺随自己的内心,舍去那些使我们疲惫和痛苦不堪的枷锁。
C.文章以“彼”与“此”的相对性作为议论的中心,并结合生活实际,由繁化简地阐述了在生活中的哲学。
D.文章先从“万物的本源是自然”切入,接着分析人应该学会积极应对自然,最后得出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舍弃杂念,摒除外界的影响,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有所收获。
B.人应该顺从内心,不要被名利所累。如果被“外物”所驱使,就会被俗物所“牵累”。
C
.庄子认为,高尚而理想的生存之道应该是积极自然的心态。驾驭万物而不被万物所累。
D.人应该舍弃所有的对立和争论,力求无知无觉,无见无识,是非两忘而归于自然。
【答案】C;A;D
【解析】(1)A.信息来源于第二段“庄子认为是非判断难有定准”,选项说“没有定准”,故错。B.来源于第三段“也应学会在适当的时候退一步”,选项缺少限定语“在适当的时候”。D.“抛弃所获得的荣誉、地位”于文无据。或者,看文章倒数第二段,原文说的是“不要为名利等物所累”。
(2)A.“据此,拘泥于私我、执着于物论是因为没有认识并保全自然”错误,这里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原文第一段“只有认识并保全自然,才能豁达心胸,随顺自然,才能不拘泥于私我、不执着于物论”是一个表示必要条件关系的句子。当条件仅为“必要”条件而不“充分”时,结果未能实现的原因就不一定是这个必要条件了。
(3)D.“人应该舍弃所有的对立和争论,力求无知无觉、无见无识”说法绝对,文中并没有说要舍弃所有的对立和争论。
答案:
(1)C
(2)A
(3)D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3)本题考查推断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1. 文学类文本阅读
影青瓷
韦延才
纪项是铜城有名的收藏家,闲了没事就爱往乡下转悠转悠,几年下来,还真淘了不少宝贝。
这天,纪项来到凤庄,无意中看到一户人家里有一只宋代的影青瓷。那是一只小瓷碗,保管得很好,虽然不是什么大宝贝,但在铜城,这种东西已经很少见了。纪项就询问主人丁大爷,这个碗卖不卖?
丁大爷摇了摇头,不卖,这是咱家唯一的宝贝哩。纪项还是很想得到这件宝贝,开了3000元的价钱,丁大爷还是坚持不卖。纪项只好作罢,都说宝贝与有缘人为伴。如果有缘,用不了多少钱就能得到;若是无缘,即使煞费苦心你也与它擦肩而过。
纪项回来后,常常想起凤庄看到的那件影青瓷。按理说这样的一个小宝贝,纪项是不屑一顾的,他家里的藏品都有半屋子了。纪项之所以想得到这件影青瓷,是因为它另有一番深意。众所周知,铜城是个千年的瓷乡,据铜城志记载,铜城的岭垌村,宋代时有影青瓷窑一百多座。而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所独创,铜城这个与景德镇相距甚远的小地方,能生产出与之相姣美的影青瓷,可见当时铜城制瓷技艺之高超。这些影青瓷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丽洁净,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故有“假玉器”之称。可目前铜城所产的影青瓷存世极少了
不久,纪项没事儿又像往常一样去城南的古董街淘宝,看了几个古董店,都没相中什么宝贝,便准备打道回府。在街上没走几步,看到几个人围在一起,拿着一件东西谈论着它的真假与来历。纪项便凑了上去,一看,眼睛不禁亮了起来,那件东西不正是他在凤庄丁大爷家看到的影青瓷么?
卖主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人长得结实憨厚。看的人中也没几个识货的,价钱大概给得很低,小伙子有点激动和着急,他从一个中年人手中拿回瓷碗,说你们都不识货,别看了,人家可是给了3000块钱的,我爷爷还舍不得卖呢。
有人发出嘘声,一人说,给3000块,脑残了吧,300我还要考虑考虑呢。
纪项问,那你要多少钱呢。
小伙子说道,如果你中意,一口价,5000元。
纪项从小伙子手中取过瓷碗,细看了看,确实是那天他在丁大爷家看到的那件影青瓷,便说道,这瓷器是铜城岭垌窑的产品,值不了那么多。
小伙子看着他,说这是咱铜城的“土产”不假,但他与景德镇的影青瓷比,品质一点也不差。又说,如果不是爷爷病了急钱用,我还舍不得卖呢。纪项说,货物要以市场价格来衡量,你要的价确实过高了。
小伙子问纪项,那你能给多少?
纪项伸出三个手指头。围观的人中有人说道,300也高了。小伙子急了,300我拿回家去。纪项说,一口价3000. 小伙子看了看纪项,很久才点头成交。
小伙子拿了钱,急匆匆地向车站方向走。纪项看着焦急而又匆忙的小伙子,忙把他叫住了。小伙子回转头,不解地看着纪项。
纪项边迎上去边问,你在哪里工作呢?
小伙子说,没有呢。纪项就问他愿不愿意去做古董销售,铜城最大的古董店德宝坊是他朋友开的,正缺人手呢。
我对古董不在行,行么?小伙子诚惶诚恐地问道。
人,只要肯学肯吃苦,干什么都行,纪项说。就这样,在纪项的推荐下,小伙子去了德宝坊。
时光飞逝,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小伙子已经成为德宝坊最有名的古董鉴别师,认识他的人都不叫他的名字丁二根,也不叫他丁老师,而是叫他丁一眼。因为他对一件物品的鉴别,只要看上一眼,就能知道其真假,故此而得此名。
一天,丁一眼来到纪项家里,说纪老师,我想求你一件事情。
纪项说别说求不求的,有什么事情你说吧。
丁一眼道我爷爷快不行了……没等丁一眼说完,纪项拉着丁一眼的手,说,走,去看看你爷爷。
躺在病床上的丁大爷已经奄奄一息,见到纪项,呆滞无神的双眼亮起了一道光。看着气若游丝的爷爷,丁一眼说道,纪老师,我爷爷一生视为宝贝的那件影青瓷,十多年前我卖给您收藏了,今天,我想把它赎回,多少钱都行,我要让它陪着爷爷。
丁大爷向孙儿招了招手,似有什么话要说。丁一眼上前,把耳朵凑了过去。丁大爷声音低低地说,他卖了影青瓷没几天,纪项就把那件影青瓷还给了他,还给了他一笔钱治病……丁大爷还有很多话要说,但只看到他的嘴唇在动,说什么已经听不清楚了。
但丁一眼从爷爷变动的口型中能感受到爷爷想要对他说什么。爷爷说完后,丁一眼看着纪项,感慨万千地说,纪老师,谢谢您!
纪项拍了拍丁一眼的肩膀说,宝物,要留在真正爱宝的人那里。
原发:《华文小小说》2014年第1期,《小说选刊》2015年2期选载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小说写桐城志中记载影青瓷的内容,洋溢着无限的自豪感,既突出了铜城瓷器历史的久远,也说明了制造影青瓷技艺的高超。
B
.小伙子手中的影青瓷,正是纪项想向丁大爷买的宝贝,围观者的话衬托了纪项鉴宝的眼光,也说明众人不懂这影青瓷的真假。
C.“时光飞逝,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拒卖”等内容,又开启下文“得名”等内容。
D.小说结尾处才道出纪项早已把影青瓷送还丁大爷,这样写情节陡转,又合乎情理,更突显了纪项高贵的精神品质。
(2)小说在刻画纪项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都说宝贝与有缘人为伴”,小说中的“影青瓷”到底与丁大爷更“有缘”还是与纪项更“有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也说明众人不懂这影青瓷的真假”以偏概全,根据原文“有人发出嘘声。一人说,给三千,脑残了吧,三百我还要考虑考虑呢”可知,并不是所有人都不懂这影青瓷的真假。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他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本题是问“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是要求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因为他对一件物品的鉴别,只要看上一眼,就能知道其真假,故此而得此名”突出其鉴宝水平高超。“丁大爷声音低低地说,他卖了影青瓷没几天,纪项就把那件影青瓷还给了他,还给了他一笔钱治病”突出其乐于助人。“丁大爷还是坚持不卖。纪项只好作罢,都说宝贝与有缘人为伴。如果有缘,用不了多少钱就能得到;若是无缘,即使煞费苦心你也与它擦肩而过”突出其尊重他人,不夺人所好。
(3)本题考查学生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看法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查,答案虽然是开放的,但是组织答案时,一定要依据文本内容进行,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比如本题,要求结合文本分析“影青瓷”是和纪项有缘,还是和丁大爷有缘,陈述自己的看法。其实,二人之中,不论说“影青瓷”和谁更有缘,都是正确答案,只要能结合文本内容陈述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所以答题时,先点名自己认为“影青瓷”和谁更有缘,然后在文中找出此人和“影青瓷”相关联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陈述理由。比如认为“影青瓷”和丁大爷有缘,可以从丁大爷认为“影青瓷”是家中唯一宝贝,纪项出高价也不卖,临终前,孙子决定赎回“卖出”的“影青瓷”,让“影青瓷”陪着丁大爷,以及“影青瓷”表明被纪项买走,其实“影青瓷”始终没有离开丁大爷等角度组织答案。如果认为“影青瓷”和纪项更有缘,可以从纪项下乡转悠,看上了“影青瓷”,时时在心里挂念“影青瓷”,纪项是除了丁大爷之外为数不多的识得并稀罕此宝的人,还有丁大爷临终前未说完的话和丁二根的神态,暗示丁二根会将此物还给纪项等角度陈述理由。注意,陈述理由时,一定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
答案:
(1)B
(2)①鉴宝水平高超。小伙子手中的瓷碗,纪项一眼便识出是丁大爷家的那件宝贝。②乐于助人。当丁大爷生病急需要用钱时,纪项主动给他钱治病;还介绍小丁到朋友那儿工作。③尊重他人,不夺人所好。当丁大爷决意不卖宝贝时,他不强人所难;小丁无奈卖了影青瓷后,他偷偷把宝贝还给了丁大爷。
(3
)示例一:与丁大爷有缘。①丁大爷将影青瓷视为“家中唯一的宝贝”,即使纪项出价不菲,也不愿意卖。②丁大爷临终前,他的孙子丁二根决定赎回影青瓷,让宝贝陪着丁大爷。③纪项知悉丁大爷爱惜此宝,早将影青瓷送还丁大爷,影青瓷始终没有离开丁大爷。
示例二:与纪项有缘。①纪项是除了丁大爷之外为数不多的识得此宝的人,并愿意高价购买;②纪项更能理解宝物与有缘人之间的关系,他宁愿忍痛割爱将宝物还丁大爷。③丁大爷临终之前未说完的话和丁二根的神态,暗示了丁二根会将此物还给纪项。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看法能力。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312.8亿件,共消耗约32亿条编织袋、约68亿个塑料袋、37亿个包装箱以及3.3亿卷胶带。光是一年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的瓦楞纸箱原纸就多达4600万吨,相当于消耗了7200万棵树。
据了解,目前中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的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和胶带等最难降解,这些包装材料在自然界中,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大部分的快递纸箱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被丢弃,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并不多。而消费者对于包装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加大了回收的难度。为了保证货物能够完好无损地被送到消费者手中,多数商家选择用塑料胶带对包装进行加固。缠上塑料胶带的纸板箱被送到造纸厂打纸浆时,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从而造成机器损坏,所以回收时,缠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会被全部丢弃。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如果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被污染后无法再回收。消费者则表示,在快递站点或社区内,没有快递包装的回收点,导致快递包装大多进了垃圾箱。
(摘编自《快递包装垃圾成灾》《中国青年报》材料二
为解决快递包装产生的污染,近年来各方都开始积极行动。国家层面,《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范快递包装的使用。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也积极响应,从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到推行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都在力争减少快递包装污染的产生。但记者在走访北京多家快递站点后发现,大多数商家尚未使用这样的绿色包装。对于全国上千万小电商卖家来说,成本较高是他们不愿使用绿色包装的主要原因。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总工程师曲睿晶指出,包装物材料替代、点对点回收、建立绿色账户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包装物的回收率,但对于电商平台、快递公司及消费者来讲仅仅是开始,其示范性远远大于实际可操作性,离成为趋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三
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德国1991年、1997年先后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和《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强化对快递“绿色化”监管。在日本,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利用再生资源创收,可谓是一举多得。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快递包装问题确实到了必须立法予以解决的时候了”,足见快递绿色包装立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摘编自《推行快递绿色包装刻不容缓》,河北新闻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中国快递业中目前普遍存在包装物回收率低下的问题,纸板和塑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
B.快递业用来包装的塑料和胶带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氯乙烯,它们在自然界中极难降解。
C.2016年中国快递业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要的瓦楞纸箱原纸多达4600万吨,浪费极其严重。
D.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不能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以免被其他垃圾污染,影响回收。
(2)下列对材料相内空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从2013年到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急剧增加,由91.9亿件增长至312.8亿件,但逐年增长速度持续下降。
B.2016年全国快递业使用了3.3亿卷胶带,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造成机器损坏,严重影响纸板箱回收。
C.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响应国家政策,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以减少污染。
D.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快递“绿色化”监管,而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
(3)怎样才能有效减少快递业包装污染?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C;A
【解析】(1)C.“浪费极其严重”偷换概念,材料一第一段是说消耗巨大,并非强调浪费严重。
(2)A.“增长速度持续下降”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中的统计数图可知,从2015年到2016年,增长速度较以前有所上升。
(3)有效减少快递业包装污染的措施可以结合“而消费者对于包装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加大了回收的难度”“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范快递包装的使用。”“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在日本,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等内容进行概括。
答案:
(1)C
(2)A
(3)①消费者增强快递包装分类意识。②使用绿色包装,发展循环经济。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行业规范。④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
(1)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解答时,注意根据题目要求,缩小阅读范围,提取重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答题语言。
解答这类选择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8.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B.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C.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D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先秦诸侯国的官员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就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B.令尹是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C.“子男”即子爵和男爵,古代诸侯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和第五等。
D.六艺,含义有二,一是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是指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②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答案】C;B;B
【解析】(1)根据句意断句。“曰”代指人物要说话,在其后需要断句,排除BD;“然”表转折,其前需要断句,排除A,选C项。这段话翻译为:太史公说:《诗经》中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广的大路让人行走。”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内心非常向往他。我阅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到他的为人。
(2)B.“令尹是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的最高官衔”表述有误,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
(3)B.“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分析有误,据原文“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可知,颜回认为因为老师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采纳它,对此并没有表过遗憾。
(4)①“行”,动身或行动;“从者”,跟从的弟子;“病”指饿坏了;“莫”,没有人;“兴”,站起来。句子翻译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跟从的弟子饿坏了,没有人能够站起来。
②“有是哉”,是这样;“颜氏之子”,好小子或可译成颜家的小伙子;“使”,假使;“宰”,主管,这里指管家。句子翻译为:是这样啊,颜家的小伙子(!假使你有很多财产(要是你成了大富翁),我就当你的管家。
答案:
(1)C
(2)B
(3)B
(4)①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跟从的弟子饿坏了,没有人能够站起来。
②是这样啊,颜家的小伙子(!假使你有很多财产(要是你成了大富翁),我就当你的管家。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楚国派人去聘请孔子。陈国和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贤人,如今长久地停留在陈国和蔡国之间,众大夫的措施和作为都不合仲尼的想法。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派人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被楚国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在野外把孔子围困起来。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无法动身,粮食也断绝了。随行的弟子饿坏了,没人能站起来。孔子却还在给大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没有停下来。
孔子于是叫来弟子子路问道:“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想来大概是我们还未达到仁吧?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想来大概是我们还未达到智吧?所以人家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样的说法吗?仲由,假使达到仁的人一定能受到信任,怎么会有伯夷、叔齐(被饿死)?假使达到智的人就一定能推行学说,怎么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
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说:“回啊,我们的学说有什么错误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呢?”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容纳。如果我们不研修学说,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已经大力研修学说却不被采用,这是各国当权者的耻辱了。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孔子听了高兴地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颜家的小伙子(好小子)!假使你有很多财产,我就当你的管家。”
楚昭王调动军队来迎接孔子,想把有户籍的方圆七百里的土地封给孔子。楚国的令尹子西劝阻说:“我们楚国的祖先在受周天子分封时,封号是子男爵,封地方圆五十里。现在孔丘讲述三皇五帝的法度,阐明周公、召公 的功业,大王如果任用了他,那么楚国怎么能够世世代代拥有广大的方圆几千里的土地呢?当年周文王在丰邑,周武王在镐京,作为只有百里之地的国君,最终统治天下。现在假如让孔丘拥有土地,有德才兼备的弟子辅佐,这不是楚国的福音啊。”昭王于是打消了原来的想法。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唱道:“凤凰呀,凤凰呀,你的主张和道德为什么这么衰微?过去的不能再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补救啊!罢了,罢了!现在当政的人危险啊!”孔子下了车,想和他说话,他却快步走开了,没能跟他说话。
太史公说:《诗经》中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广的大路让人行走。”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内心非常向往他。我阅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到他的为人。到了鲁地,观看了孔子 的庙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旧居中演习礼仪。我徘徊流连不愿意离开。天下的君王达到贤人的很多了,他们生前都很荣耀,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流传十几代人,读书人仍然尊奉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讲习六经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作为衡量评判的标准,孔子称得上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②“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
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④“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中华文化异彩纷呈,但异中有同。读了上述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人要有家国情怀
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一份家国天下的生动践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处在安史之乱中的杜甫,忧虑着处在山东、河南这两个沦陷区的几个弟弟,他们是生还是死呀!颠沛流离中的他,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望着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之情。山河破碎,没有“国”哪有“家”啊!
杜甫心中有“家”,更有“国”。他漂泊四川成都,尽管自己处境艰难,茅屋为秋风所破,他仍向苍天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懂得推己及人,希望温暖能普照天下。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能将温暖与幸福惠及芸芸众生,这是一种大胸怀,这是一种大境界;“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这是一份坦荡,更是一份赤诚。
小家温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温暖幸福才是大家。有首歌唱得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与“国”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国之情。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汉,心中有国。卫律的威逼利诱,没能让他叛“汉”;李陵的软话攻心,没能让他仇“汉”;单于的漫长折磨,没有让他忘“汉”。朔风凛冽,无法冻硬他的爱国热肠;胡茄幽怨,无法软化他的爱国衷心。饮雪吞毡,就等归汉之日。就要回汉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是他的心中没有妻儿吗?不是,只不过,在他心中,“国”远比“家”重要。
“家国情怀”又表现为爱民之情。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情怀溢于言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昧平生,却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百姓为父母。
“家国情怀”还表现为恪尽兴国之责。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任”,范仲淹也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社会中的每一员,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献计出力,将个人之梦融入到中国的复兴之梦。
“家国情怀”不是要我们抛却小家,忘却亲人,而是要我们推己及人,由“家”到“国”,都捧出一颗爱心来。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解析】写作指导:所给的五则材料虽表述各异,但其共同点是均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小到修身,大到治国。从时间节点上看,具有传承性,表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脉相随、薪火相传。孟子的话是从个人修养与社会和谐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见解。桓宽讲的孝悌,行孝需务实,不能做表面文章。张载的话表明,作为一位有理想的人首先应彰明人间大道,然后思虑百姓疾苦,为人民谋幸福,再次是为古圣先贤传播圣贤学说,最终达到使天下太平的宏愿。这则材料含意丰富,可与另外四则材料任意组合。吕坤的话是讲做人的原则与爱国情怀。吴玉章的话表明了对下一代的期望,也是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期望。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有如下立意角度:
参考立意:
材料①②结合:忠孝礼义,民族的灵魂;
材料③④结合:家国情怀,我们永恒的信念;
材料③④⑤结合:文化,民族自信的根源;
材料③⑤结合: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己任,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