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0 KB
  • 2021-06-05 发布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小说阅读 作业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小说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回 乡 余显斌 将军离开的时候,才十八岁。那时,将军背着斗笠,戴着军帽,很精神,也很帅气。‎ 将军是跟着刘邓大军离开的。‎ 将军离开时说,自己会回来的。将军拉着张婶的手说:“大妈,你救了我,到时我会回来看你的。”将军红着眼眶又对吴哥说:“大哥,你等着,我一定会回来的。”‎ 将军挥着手走了。将军这一走啊,南北东西,就是几十年。‎ 几十年里,将军汇来东西,打来电话,问张婶好,问吴哥好,问乡亲们好。将军说,自己很想回来,可是,没有时间啊。将军说,自己一旦有时间,一定会回来,一定会看望乡亲们的。‎ 大家都说,将军还记得老家,还记得大家呢。‎ 张婶擦着眼睛说:“哎,孩子受苦了。”在张婶眼中,将军一直还是个孩子。‎ 吴哥也点着头,安慰道:“现在好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将军的电话慢慢少了。张婶有时会望着村口,自言自语道:“咋不回来啊,是不是忘了老家啊?”吴哥摇着头,想说什么又没说,只是叹一口气。‎ 两人就谈起当年的将军,那样年轻,就是营长了,就带着部队打仗,就受伤了,在张婶家养伤。那时,生活多苦啊,没啥好吃的,上顿红薯下顿红薯的。张婶说罢,长叹一声道:“难为了这孩子,也不怪把我给忘了。”‎ 吴哥仍不说话,咂吧着烟锅。那次,国军士兵听说一个解放军伤员在村里养伤,还是营长,就赶来抓。自己听到消息后,赶到张婶家,背起将军就跑,躲在山上三天三夜啊。国军士兵放火烧山。大火呼呼的,将一座山都烧秃了。自己和将军躲在一个水塘里,一人嘴里衔着一根芦苇管,这才躲过一劫。‎ 两个老人说着,仿佛再次回到了当年。‎ 终于,张婶没有等到将军回来,闭眼前告诉孙子周根,将军回来了,替自己告诉将军啊,当年,生活不好,受苦了啊。‎ 周根点头,默默无言。‎ 吴哥不久也走了,临走告诉儿子吴竹,将军回来了,告诉将军,老哥哥一直想着他呢,盼着他呢。‎ 吴竹也点着头,默无一言。‎ 两人都想,将军能回来吗,以老人们所说的年龄,将军现在也是花甲老人了。‎ 听村长说,将军身体一直不好。当年的那颗子弹一直没有取出,还在脑袋里。老人们临终的嘱托,能兑现吗?‎ 他们心中,就有了心结。‎ 他们没想到,将军真的就回来了。‎ 将军回来,是在一个深夜,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虫鸣唧唧。‎ 一辆车悄悄在夜色里来,又悄悄在夜色里离开。第二天,当村人听到消息后,都围着村长炸开了:“将军回来了,咋不告诉我们一声啊?”有人叹气:“哎,老家毕竟是山里啊。”‎ 周根咳了一声,这……这样,自己咋的告诉奶奶啊?奶奶听到这样的消息,会在地下瞑目吗?‎ 吴竹更是摇着头,一声不吭。‎ 村长低沉着声音告诉大家,车子走了,将军没走,留了下来。见大家都睁着眼睛,四处张望着。村长说,车子带回的不是将军,是将军的骨灰盒。将军十几年前枪伤就发作了,瘫痪在床上,记忆力已经模糊,啥也不知道了。临死前,将军竟然清醒过来,告诉家人,他要回家,要回到霍山去,那儿的乡亲在等着自己,张婶在等着自己,吴哥在等着自己,自己活着不能回去,死后也要回去。‎ 大家听了眼圈都红了,有人问:“葬……葬在哪儿啊?”村长说,将军死前吩咐,将自己骨灰带回来,悄悄葬在霍山的土地上,不要举行追悼会,不要起坟,不要立碑,不要让人发现墓地。‎ 周根急了道:“我们该去放一挂鞭炮啊。”‎ 吴竹点着头道:“对啊,清明了,也得去挂一串纸啊。”‎ 村长摇着头,因为,将军说,当年在这儿,自己受伤,连累了乡亲们。也连累了这儿的树木山林,遭到火烧,自己一想到就愧疚。如果,将来大家要祭奠自己,到了清明节,就栽一棵树吧。栽一棵树,就等于替自己报答了故乡一份情意。‎ 大家再次沉默着,久久无语。‎ 以后,每到清明,村子里的人都拿着树苗,在山上四处栽着。周根和吴竹栽的格外多,山前山后,河边坝上。他们说,这是替他们的奶奶和父亲栽的,奶奶和父亲是将军的老友,一定更想念将军。‎ 村子,于是就掩映在一片绿色里,一片花光中,一片鸟鸣里。‎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回乡”展开情节,主要写了乡亲们的“盼”和将军的“愿”,而这“盼”和“愿”之间留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 B.“时间,一天天过去,将军的电话慢慢少了”,这既暗示了当时将军的身体状况不佳,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C.“难为了这孩子,也不怪把我给忘了”,这句话写出了张婶对将军的理解,她认为将军现在生活好了,是不会回来的。‎ D.小说通过“村长”这一形象,交代了“将军”后半生的生活状况,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同时,也丰满了将军这一形象。‎ C [“她认为将军现在生活好了,是不会回来的”错。]‎ ‎2.小说中将军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答案 ①身经百战、作战勇敢,18岁当营长,脑袋里有未取出的子弹;②具有感恩情怀,没有忘记张婶、吴哥和霍山的乡亲,想着回馈霍山;③为人低调,仁爱善良,让人将骨灰悄悄葬在霍山,不惊动乡亲,对霍山的山林树木因自己受连累遭火烧而深感愧疚。‎ ‎3.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 答案 小说的结尾描绘了霍山绿树葱茏、鲜花盛开、山鸟鸣唱的美好景象,暗示了霍山乡亲不会忘记将军,永远纪念他,也暗示了今天的美好离不开先烈的奉献。以景结文,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个人的车站 朱秀海 那个夜晚,我们的军列轰隆隆地开进那座兵站。隆冬时节,虽是南方,却是一幅大雪将至的景象,厚重的云层如同翻卷的棉被,低得就要压到头上来。军列停稳后,在蒸汽机车的轰鸣声中,我们接到命令:全体下车,马上开饭,半小时后发车。回头就是一声长长的嘹亮得有点凄厉的哨子响,“呼啦一下”全师官兵下了军列,“呼啦一下”站台上的兵全都涌向了兵站的饭堂,又是“呼啦一下”,风卷残云一般把饭菜吃个精光。‎ 在这种“呼啦一下”的紧张气氛中,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站台上那座不大的售货亭。那天在临时集结地,作战科长说:“我们去四连,何志豪这小子又捅娄子了!他违反纪律,一个人到兵站售货亭去见马娟。”我问:“马娟是谁?”科长越发生气了:“他老婆!我军南下作战到现在为止还是保密行动,这小子没出息大家都忍住了,他就这么忍不住非要看一眼马娟?严肃说这就是泄密!上级要我们去问问!”途中我又问:“何连长结婚了?”科长说:“谈了好几年,马娟比他小好几岁,不到晚婚年龄,结什么!”又叹道:“去年马娟到部队看他,规定说未婚妻来队,住在招待所,男方去见面,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必须开着门谈话。可他就是要把门关上!批了他一顿。”我就是那天见到了何志豪,二十七八岁,却长了一脸胡子,显老,但身高体壮,雄武有力。他是科长带出来的。科长一见面就骂道:“这一仗万一你死了,马娟怎么办?人家将来怎么处对象?”骂了一顿,何志豪只是笑。‎ 何志豪牺牲在战斗打响的第一天。‎ ‎……‎ ‎36年后,科长和我们在北京相见,已很见老态的他抓住我的手说:“作家,我们要拜拜了,我要去见何志豪了。”才知道他患了癌,见面他就用这样的话来吓唬我们,却趾高气扬,好像得了奖一般。刚入席他又说起何志豪,说他的死就是因为他爱逞能。‎ ‎“第一天四连打二号高地,敌人居高临下,主攻排一时攻不上去,他就急了,抱着机枪噌噌噌爬上一棵树,对着敌人就开火。这一击扰乱了敌人,所有火力都冲着他来了,主攻排就趁着那一会儿攻了上去。他从树上‘呼啦一下’溜下来,军衣上钻了几个眼儿,有一个还冒着烟,他还冲着我龇牙笑!”事后科长没有忘记骂他:“万一把你打成筛子,马娟怎么办!”何志豪牺牲在四连进村去清剿残敌之时。“我们进了一所房子,搜了半天也没见一个敌人。可何志豪不放心,说要爬上去看看。他踩着梯子上去了,砰的一声他就倒下来了!楼上果然藏了一个敌人。那天我抱着他,舍不得让担架队抬他走,我还在骂他,你这小子为什么要逞能啊,我也觉得上头有情况,可是你这么上去,不是找着挨枪嘛!你死了,马娟怎么办哪!你让她怎么嫁人呢!”‎ 何志豪评了二等功。开始师里打算让科长和四连指导员去兵站,和马娟的领导谈何志豪的事,确认马娟是烈士遗孀,说万一将来她真有了孩子可以享受政府抚恤。“我老婆就骂我,说给一个没结婚的女孩子评烈士遗孀算怎么回事!马娟是否愿意?人家还有漫长的一生呢。”于是就决定等。但有人比科长还急,四连指导员何运水先去了那个兵站。最了不起的是马娟,她坚决拒绝任何人的帮助,拒绝任何人上门提亲——她长得确实漂亮,就是有了前情还是有不少人追求。就连何运水也被她赶出了家门。后来才知道,马娟真怀孕了,她下定决心要生下那个孩子。‎ ‎“后来呢?”我问。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没有后来。”科长说,后来她干脆从兵站调走了,再后来随着百万大裁军,兵站也撤销了。那地方成了一座新城市的一部分,到处都是楼群。何运水战前曾经对何志豪发过誓要照顾马娟和那个可能出生的孩子,可现在连马娟这个人也找不到了。何运水后来转业回广东,在深圳开了一家建材城,赚了些钱,36年了,他一年年地找马娟,想要完成自己的心愿,却没能实现。‎ 科长最后还是喝多了,眼里溢出泪花说:“我这次来北京的路上,特意去找那个兵站,没找到,只看到了一座新建的高铁车站。车站上有好几座崭新的售货亭,售货员都是女的,很年轻,个个都很漂亮,没有马娟,也没人听说过马娟和她的孩子。36年了,马娟也老了吧。”‎ 离开餐厅时科长又说:“我还要活下去呢。我真盼着哪一天那个孩子会来找我,他都35岁了呀,他会问我他父亲是怎么牺牲的,他父亲母亲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我会一一告诉他的。”‎ 科长最后把目光转向我:“作家,也许我到死都等不到这个孩子。万一是那样,就靠你了。”‎ 我说:“好。”‎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一个人的车站”为题,突出了军列兵站的不同之处,既表现了小说的独特历史背景,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未婚妻来队……男方去见面……必须开着门谈话。可他就是要把门关上!”这一情节具有时代印记,不仅无损于英雄形象,反而更具生活真实性。‎ C.小说多次写到“万一你死了,马娟怎么办”,科长责骂的语句里暗含着对马娟的体恤和担忧,表现了军人注重责任担当的优良品质。‎ D.何运水发誓要照顾马娟和那个可能出生的孩子,表现出了战友之间的深厚革命友谊,而“何运水也被她赶出了家门”暗示了何运水也爱慕追求马娟。‎ C [科长责骂的语句里隐藏着对何志豪生命的爱护和对其未来爱情、家庭生活的珍视,突出表现军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5.小说中女主人公“马娟”虽是简笔勾勒,但个性鲜明,形象感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①不重钱财,不图政府的抚恤,心地纯净;②对何志豪感情专一,拒绝他人追求,对爱情忠贞不渝;③摒弃世俗偏见,毅然决定生下英雄的孩子,勇于担当;④态度坚决,拒绝他人的帮助,坚强自尊;⑤调离兵站,自谋生路,自立自强;⑥隐身世外,不让他人知晓行踪,淡泊自守。‎ ‎6.小说主要以作战科长的口吻来叙说故事,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①视角独特,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每个链条,让读者自己去推理,丰富小说的故事情节,揣摩、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②第三人称叙述拉开了时空距离,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英雄形象,使作品更具艺术真实性;③突出科长真诚率直善良的性格,责骂腔调的背后折射出对何志豪的关心爱护,更能突出军人之间情义深重的小说主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