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00 KB
  • 2021-06-05 发布

【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重走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同步,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居民相互之间协作,协作的过程就会有更多公共的事务需要大家去参与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乡村的各种制度。比如现在许多村庄制定有村规民约,这就是处理村庄公共事务的手段,但是要避免为了制定村规民约而制定村规民约。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乡风文明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是相通的,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摘编自王晓毅《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 材料二:‎ ‎“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在参加河南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扭住乡村振兴这个“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就能为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画上句号,为举世瞩目的中国梦写下惊叹号。‎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秉纲张目,执本未从,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才能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 ‎(摘编自《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河南日报》‎2019年3月15日)‎ 材料三:‎ 近年来,新疆哈密市五堡镇坚持以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基本形成环境因乡村旅游更美丽、产业因乡村旅游更兴旺、百姓因乡村旅游更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态势。‎ 近日,在伊州区五堡镇吐格曼博依村,一场中式面点培训课程正在村委会进行,这场培训是五堡镇为镇里旅游业发展培训后备餐饮人才。吐格曼博依村村民阿木提参加了这次培训。阿木提原是吐格曼博依村的贫困户,2016年五堡镇举办了首届桑葚节,大批外地游客蜂拥而至,吃饭、住宿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阿木提由此找到了商机,开办起农家乐,第一年就盈利8万元,2018年收入达到10余万元。‎ 旅游业发展也促进了五堡镇生活环境的改变。为了吸引游客,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五堡镇加大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并制定各项制度改善乡村卫生环境。如今,走进五堡镇,现代感十足的街道,整洁美观的院落,美丽的新农村景象跃然眼中,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摘编自《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央广网‎2019年3月17日)‎ 材料四:‎ ‎2018年10月12日‎,四川美术学院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该研究院下设乡村建筑与环境研创中心、艺术与社会创新中心,将以具体实践案例和项目为载体,积极促进理论和研创成果落地,以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美术学院整合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介美术创作实验室、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西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高校创新工程中心等校内外资源,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汇聚中外艺术与乡村研究人才,构建跨学科的学术团队,搭建跨文化的学术平台,开展在地性的学术探讨。‎ 长期以来,学校在乡村民居营建、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文化生态调查、当代艺术走入乡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摘编自《植根乡土振兴乡村四川美术学院成立重庆首个艺术与乡村研究院》中新网重庆新闻‎2018年10月12日)‎ ‎1.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村文化能使乡村充满生机活力,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B.节日文化具有联通意义,可使乡村中的个体连成整体,人与自然成为共同体。‎ C.在维持乡村良好秩序和实现乡村和谐有序发展上,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D.乡村振兴必须经历一个先物质、经济层面,再到精神、制度等层面的过程。‎ ‎2.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从乡村文化在乡村社会的核心地位说起,引出振兴乡村文化这一论题。‎ B.本文从生活意义、社会秩序和振兴基础三方面论述乡村文化对乡村的作用。‎ C.本文通过东西方对乡村不同态度的比较,意在揭示东西方乡村文化的不同。‎ D.本文在论证中,以不少篇幅阐述在乡村振兴中应如何践行文化先行的做法。 ‎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就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秉纲张目,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B.乡村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的全面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是必要的制度保障。‎ C.新疆哈密市五堡镇环境美丽,产业兴旺,百姓富裕,使得五堡镇的乡村旅游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D.乡村民居营建、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文化生态调查等方面的案例和项目,是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概括分析。(4分)‎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哪些方面共同努力?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述各方面所起的作用。(6分)‎ ‎(二)现代文本阅读二(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丢失的脚步 王开岭 大,正让城市削掉双足,脚步日渐枯萎。点与点之间的遥远,让我们望而却步,不得不折叠起双足,换之以轮胎和轨道。现代人的日常身份,不再是“行人”,而是“乘客”。‎ 北京城,已套上了第6个大呼拉圈,且环距越来越大。‎ 没人再敢把城市当棋秤、视自己为棋子了。城市的态势只能用涟漪来形容,且是巨石“扑嗵”激起的那种。面对急剧的放扩,没人敢吹嘘熟悉每一条波纹了,连的士司机都像片警那样,专挑熟悉的“片”跑。‎ 由于太大,任何人都只能消费极小一部分,无法从整体上参与它、拥有它。‎ 这是一盘谁也下不完的棋。人只能在上面流浪,胡乱移动。某种意义上,已无真正的“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无边无际、日夜更新的城市,所有人都变成了它的陌生客。据说,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访问了几座中国城市后感叹:“它们太大了,每一次进入我都忍不住发抖。”‎ 在无界的大面前,脚力是渺小的,所有的腿都会恐惧、自卑、抽搐。‎ 由于“脚”和“历程”之间的逻辑驰散了,“人生脚步”一词,正丧失其象征性。城市无法用脚来丈量,人生也不再用脚来记录。我的办公室同事,人均每日乘车3小时,那是一种天天出差的感觉。一家伙恶狠狠道:“天天三小时!三小时!他妈的……”‎ 是的,我们最有效的生命时间,虚掷在了路上。‎ 而且,这是纯物理、纯机械的“赶路”,绝无精神活动和审美可能:堵、挤、抢、操、刮擦、焦灼、噪音、污染……整个一皱眉和不断骂娘的过程。‎ 我一直深以为——‎ 美好的地方一定是养脚的地方。诗意的城市应该是漫步的城市。‎ 在一座美好之城里,道路系统应在细节上处处体现对行人的体恤,人行道应享有特殊的荣誉和尊严。‎ 那天,我要到马路对面去,一个外地来的朋友正拼命挥手,可附近既无天桥亦无路口,我想了半天,也不知如何跨越几十米天蜇,最后招了辆车,到一桥底再绕回来,跋涉了几公里,才和朋友握上手,真可谓咫尺天涯。‎ 丹尼贝尔说:城市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选择一座城市,就是投奔一种生活。‎ 规划一座城市,就是设计一种生活。‎ 柳永有过一篇《望海潮》,写宋朝杭州市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读罢,我真有股冲动,恨不得即刻动身,奔赴那座伟大的城池。那样的户外,你想不挪步都难,会觉得呆屋里是犯罪,走得太急也是犯罪。‎ 不可否认,长安街乃京城最伟大的街。但真正对漫步发出邀请的是胡同。其一砖一木都有体温,元素鲜活、细节密集,最具酵母气息和微生物色彩,所遇之人也有趣……重要的是,你能与它对话,一副门礅、春联,一棵槐树和一窝喜鹊,一丛墙头草或一只流浪猫,都是一个有趣的信息体。而长安街,你就没法交流,它根本不打算和你平等。那些威风凛凛的建筑体,阴郁僵冷,拒绝握手,拒绝攀谈,只接受瞻仰、服从。‎ 胡同街区的枯萎、市井活性的夭折、“步行街”的出世,皆意味着漫步文化渐行渐远。‎ ‎“这样的城市非常乏味,它显示的是技术能量,没有灵魂。”皮埃尔·卡蓝默说。‎ 给双足一块有力量的落点吧。‎ 脚,是要用来走路的。否则,从肉体到精神皆有“失足”感。‎ 那年,崔永元拉一帮人去搞“新长征”,红旗飘飘,走了趟物非人非的老路。央视栏目做了期纪录片,讲这群好事者如何折磨自己,如何痛并快乐着。还发明了个词:“精神足疗”。在我看来,不过是一帮废足已久、萎靡不振的现代人做了次“足底按摩”罢了。‎ 据说疗效不错,很多脚激动得热泪盈眶。足底穴位那么多,通着那么多的经络和神经元,不治百病才怪呢。‎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访问中国城市后发出的“忍不住发抖”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城市不断扩建、无边无际的否定。‎ B.作者从“同事的抱怨”“和朋友咫尺无法相聚”等生活琐事人手,反思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由表及里,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C.作者写到《望海潮》描绘的情景和北京胡同的一砖一木,表现了向往、回味之情和作者对“漫步文化渐行渐远”的痛惜之情。‎ D.对所谓的“精神足疗”法,作者认为其精神价值实际上相当有限,不过是一帮废足已久、萎靡不振的现代人为自己所做的“足底按摩”。‎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失去的脚步”一语双关,意在告诉人们,城市的扩大不仅让人们失去了漫步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丢掉了城市的灵魂。‎ B.“巨石激起的涟漪”比喻了城市猛烈扩张的态势;“威风凛凛的建筑体,阴郁僵冷,拒绝握手,拒绝攀谈……”比拟出长安街建筑的高大和傲慢。‎ C.作者在文中写到“在无界的大面前,脚力是渺小的”、“咫尺天涯”、“长安街”与“胡同”等,对比鲜明,发人深思。‎ D.本文语言辛辣诙谐,直指盲目扩大城市所存在的弊端——失去了城市的灵魂,不能让忙碌的人们获得心灵的安慰。‎ ‎8.文中倒数第三段画线句中“失足”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9.有人认为,文章的最后两段应该删掉,你是否同意?请阐述理由。(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费宏,字子充,铅山人。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五年进尚书。‎ 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宏持重识大体,明习国家故事,数劝帝①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委任甚至。‎ 宏为人和易,好推毂后进。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而是时席书、张璁、桂萼用事。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尝御平台,特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宠。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萼遂与璁毁宏于帝,言宏纳郎中陈九川所盗天方贡玉,受尚书邓璋赇谋起用,并及其居乡事。宏上书乞休,不允。‎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宏亦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书污故大学士廷和等,并诬宏。宏竟致仕去。时六年二月也。十月,璁遂以尚书、大学士入直内阁。间一岁萼亦入矣。‎ 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赐银章曰“旧辅元臣”。数有咨问,宏亦竭诚无隐。承璁、萼操切之后,易以宽和,朝士皆慕乐之。未几,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赙恤加等,赠太保,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一》)‎ ‎【注】①帝:指明世宗嘉靖皇帝。明武宗无后;由堂弟兴献王朱祐杭之次子朱厚熜继承大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胞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B.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C.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D.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冠:刚刚加冠。冠礼,是中国古代男性20岁的成年礼,古人在冠礼之后不是必须取字。‎ B.首辅:即首席大学士。明典制有明文规定其名,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 C.御制:指古代帝王所作之诗文书画等。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常冠以“御”字。‎ D.乞休:自请辞去官职。亦作“乞免”。古代官员提前请求致仕被称之为“乞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费宏行事持重-恪尽职守。当皇帝耽于安逸享乐时,他极力劝谏,曾多次劝嘉靖皇帝革弊政,对皇帝的询问竭诚尽力。无所隐藏。‎ B.和蔼宽厚的费宏在“大礼”之争中,和其他大臣一样极力谏诤,并坚决不依附权势而背离道义。‎ C.张璁和桂萼使劲弹劾费宏,费宏接连上疏请求退休。皇帝未斥责张璁和桂萼,只下褒奖诏书安慰挽留费宏。‎ D.在桂萼去世、张璁离职后,皇帝派使者到费宏家里起用他仍任原职,从此费宏得到的眷顾待遇更为丰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 ‎⑵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 ‎14.结合原文,概述张璁,桂萼嫉妒并打压费宏理由。(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 秋思赠远二首①‎ 王涯 其一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其二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②边人不见,拂云堆③畔战初酣。‎ ‎【注】①这两首诗是作者思念妻子之作;②‎ 暗用张敞画眉的故事,用来形容夫妻间的恩爱之情,或用来形容女子的秀眉; ③拂云堆,在朔方,代征战之地。‎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第二句写诗人在梦里历尽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但醒来两人仍处在别离之中,写梦幻兼诉情思,表现出诗人思念妻子的深情。‎ B.柳有“惜别怀远”之意,第二首诗首句“厌”字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诗人欲摆脱离思愁苦,自然厌之有理。‎ C.芙蕖者,荷花也,第二首诗次句写碧潭中荷花开放,诗人悠闲于潭边,欣赏着清新明丽的景色,心情渐悦,不同于以乐衬哀的手法。‎ D.第二首诗第三句用张敞为妻子画眉之典,而诗人的妻子却不在身边,倍感伤怀;末句写边关多事,应以国事为重,极力摆脱思恋,恰恰表现思念之深。‎ ‎16.第一首诗的末句“唯看新月吐蛾眉”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7.按要求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 , ”。‎ ‎⑵《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 , ”。‎ ‎⑶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 , ”两句写一众女子打扮得花枝招展,笑语盈盈地去参加元宵盛会,为下文写与众不同的“那人”作了反衬。‎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昆曲,是起源于江苏昆山一带的传统戏曲声腔和剧种。昆曲历史久远,明初已具    ,后经改革,更显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昆曲起源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尽管几度兴衰,饱经沧桑,但它却能薪火相传,    。昆曲在历史的发展中名家辈出,留下了大量的经典的    。而在18世纪的后期,一方面地方戏兴起,另一方面昆曲自身由于文辞过于文雅和繁难,(    ),昆曲便呈衰落趋势。在当代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我们不仅仅需要保留前人的文化遗产,还要把它们丰富起来。由于“昆曲义工”白先勇成功地运用“移步不换形”原则将传统昆曲《牡丹亭》整理改编成青春版《牡丹亭》,使得昆曲重新得到发展并深受人们所喜爱。它    的美不仅在国内轰动,还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18.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雏形 危如累卵 传世之作 激动人心 B.模型 不绝如缕 扛鼎之作 震撼人心 C.雏形 不绝如缕 传世之作 震撼人心 D.模型 危如累卵 扛鼎之作 激动人心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创作也日益脱离群众 B.外来戏曲的冲击 C.群众离昆曲越来越远 D.老百姓缺乏戏曲基础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昆曲义工”白先勇成功地运用“移步不换形”原则将传统昆曲《牡丹亭》整理改编成青春版《牡丹亭》,使得昆曲又重新得到发展并深受人们所喜爱。‎ B.“昆曲义工”白先勇成功地运用“移步不换形”原则将传统昆曲《牡丹亭》整理改编成青春版《牡丹亭》,使得昆曲又重新得到发展并深受人们喜爱。‎ C.由于“昆曲义工”白先勇成功地运用“移步不换形”原则将传统昆曲《牡丹亭》整理改编成青春版《牡丹亭》,使得昆曲又重新得到发展并深受人们喜爱。‎ D.由于“昆曲义工”白先勇成功地运用“移步不换形”原则将传统昆曲《牡丹亭》整理改编成青春版《牡丹亭》,昆曲又重新得到发展并深受人们所喜爱 ‎21.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因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22.下面关于《三国演义》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知道自己死后魏延必反,因此秘授赵云锦囊妙计,假意对魏延忠心,待魏延真反、大喊三声“谁敢杀我”之时,断其首级,以保蜀国稳定。‎ B.“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写的开篇词。‎ C.《三国演义》中写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曹胜袁败主要原因是袁绍不听荀攸袭击许昌的建议,致使荀攸投奔曹操,曹操采纳了荀攸的建议,烧了袁绍囤积在鸟巢的粮草。‎ D.《三国演义》是我国很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对其语言的最好概括。‎ ‎23.请根据所给条件推断小王、小张、小赵三人的职业分别是什么,并把他们的职业写在后面的横线上。(5分)‎ 小王、小张、小赵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中间其中一个人下海经商,一个人考上了重点大学,一个人参军了。此外关于他们还知道以下条件: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 小王: ‎ 小张: ‎ 小赵: ‎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 材料二 央视2019《主持人大赛》总决赛第二轮,选手根据现场抽取的图片内容,并通过图片上的全新信息,进行即兴论述。上图(材料一)是选手王嘉宁所抽题图。评委董卿在点评选手王嘉宁时说:“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必须经历”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文中说的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而不是“必须经历”。)‎ ‎2.C(C项,“意在揭示东西方乡村文化的不同”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作者意在说明“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3.C(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这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C.选项因果关系倒置。使得“五堡镇的乡村旅游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错误。根据原文“基本形成环境因乡村旅游更美丽、产业因乡村旅游更兴旺、百姓因乡村旅游更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态势”可知,“乡村旅游”是原因。故选C。)‎ ‎4.(1)例证法:如第一段中“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 ‎(2)对比论证法:如第二段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对待乡村文化的不同态度。(各2分)‎ ‎5.【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秉纲张目,执本末从,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才能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可知,国家应制定政策,统筹谋划;由原文“2016年五堡镇举办了首届桑葚节,大批外地游客蜂拥而至,吃饭、住宿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阿木提由此找到了商机,开办起农家乐”可知乡村应积极寻找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途径;由原文“研究院下设乡村建筑与环境研创中心、艺术与社会创新中心,将以具体实践案例和项目为载体,积极促进理论和研创成果落地,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可知社会力量应发挥自身优势,以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 答案:①国家层面:制定政策,统筹谋划;②乡村层面:积极寻找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途径;③社会力量:发挥自身优势,以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6分)‎ ‎6.A(“表达了自己对城市不断扩建、无边无际的否定”分析错误)‎ ‎7.D(“语言诙谐”不准确)‎ ‎8.第一问:引号表示有特殊含义,“失足”在此特指“失去双脚”,有“失落”“失去支撑”的含义(2分)。第二问:本句强调路对于有意义的行走的价值(2分)。如果双足缺乏有力量的落点,亦即所走的道路没有价值,那么不但肉体会退化(1分);精神也无法通过行走而找到依托(1分)。‎ ‎9.不同意。看似多余,实则凸显了主题;用事实说话,让人们直观感受丢失了脚步的窘境;有反讽的效果,直击现实问题,引起反思。‎ 同意。这是“闲笔”,不能起到卒章显志的效果;行文拖沓,破坏了文章结构的严谨性;带有调侃讽刺之嫌,破坏了文章的严肃性。(表明观点2分,阐述理由合理4分)‎ ‎10.A(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比较选项断句异同处,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动词、虚词、特殊句式和句间逻辑关系来断句。‎ 这个语段的意思是:等到张璁官居兵部,费宏想启用新宁伯谭纶掌管奋武营,张璁于是弹劾费宏企图控制府部。不久,又因为费宏的儿子费懋良获罪下交司法官,(二人)攻击费宏更加尽力,又抄录前后弹劾费宏的奏疏上奏皇帝。费宏也接连上疏请求退休。句子“新宁伯”和“谭纶”是身份与姓名的互指关系,指的是同一个人,故“新宁伯谭纶”之间不能断开,故排除BC;“无何”文言固定搭配,表时间,不久,往往独立成句,据此排除CD;依据“又因”和“复录前后劾疏上之”可知,这是张璁又一次弹劾费宏,故“攻之益力”的人是张璁,而不是“下吏”,故“下吏”不能与“攻之益力”断在一句,故排除CD。)‎ ‎11.B(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B项,“明典制有明文规定其名,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错误,明典制未有明文规定“首席大学士”其名,但惯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 ‎12.B(本题考查归纳情节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B项,“和其他大臣一样极力谏诤”错误,依据第三段“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他“大礼”之争中(虽然)不能极力谏诤,也没有依附权势而背离道义。可知,费宏没有极力谏诤,故B项曲解原意。)‎ ‎13.⑴张璁、桂萼从郎署进入翰林,突然官至詹事,满朝大臣都厌恶他们。费宏常常表现出(对他们的)制裁抑制,张璁,桂萼也大为怨恨。(骤:突然;举:满,全部;恶:厌恶;示:表现出;裁抑:制裁抑制;大怨:非常怨愤。)‎ ‎⑵桂萼说:“作诗写文章属于小才能,不足以烦劳圣心。并且由此使得费宏得以凭借恩宠光耀,欺凌打压朝廷其他官员。”皇帝置之不理。(言:说;诗文小技:省略句,作诗写文章(属于)小才能,劳:烦劳;冯:通“凭”,凭借;宠灵:恩宠光耀;置不省:省略句,置(之)不省,置之不理。)‎ ‎14.①费宏没有依附权势背离道义。②常常制裁并抑制张璁、桂萼。③深得皇帝的至高尊崇礼遇。‎ 参考译文:‎ 费宏,字子充,铅山县人。刚成年,就考中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官修撰。弘治年间,擢升为左赞善,在东宫中担任直讲,晋升为左谕德。武宗即位,擢升为太常少卿,正德二年被授予礼部右侍郎,不久转任左侍郎。正德五年进升尚书。‎ 正德皇帝沉湎于安逸享乐,早朝、日讲一并废除。费宏请求(皇帝)勤政、务学、纳谏,皇帝批复已知晓。费宏行事慎重,顾全大局,通晓熟知国家旧事,多次劝嘉靖皇帝革除武宗时的弊政。“大礼”之争中,各位大臣与嘉靖帝据理力争,嘉靖帝不能忍受。费宏很能揣摩皇帝心意,只在公疏上署名,不曾另外劝谏,因此皇帝很欣赏他。等到杨廷和等离开内阁,费宏担任内阁首辅。加封少师兼任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信任到了极致。‎ 费宏为人和蔼平易,喜欢荐举后进。他在“大礼”之争中(虽然)不能极力谏诤,也没有依附权势背离道义。而这时候席书、张璁、桂萼掌权。席书的弟弟检讨官席春,原来是从其他部门改用过来的。等到《武宗实录》修成,费宏提议让他来担任佥事,席书因此怨恨费宏。张璁、桂萼从郎署进入翰林,突然官至詹事,满朝大臣都厌恶他们。费宏常常表现出(对他们的)制裁抑制。张璁、桂萼也大为怨恨。嘉靖皇帝曾经驾临平台,特意赐下七言诗一首,命令辑录倡和诗集,署其官衔为“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他受到的尊崇礼遇,在这之前没有人有过。张璁、桂萼更加嫉妒费宏的受宠。桂萼说:“作诗写文章属于小才能,不足以烦劳圣心,并且由此使得费宏凭借恩宠光耀,欺凌打压朝廷其他官员。”皇帝置之不理。桂萼于是与张璁在皇帝面前诽谤费宏,说费宏收纳郎中陈九川所盗窃的天方贡玉,接受尚书邓璋的财物谋划重新起用他,并提到他居住在家乡时发生的事。费宏上书请求退休,(皇帝)不允。‎ 等到张璁官居兵部,费宏想启用新宁伯谭纶掌管奋武营,张璁于是弹劾费宏企图控制府部。不久,又因为费宏的儿子费懋良获罪下交司法官,(二人)攻击费宏更加尽力,又抄录前后弹劾费宏的奏疏上奏皇帝。费宏也接连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便下褒美嘉奖的诏书安慰挽留,却始终不因此斥责张璁、桂萼。于是奸人王邦奇受张璁、桂萼的指使,上书诬告原大学士杨廷和等,并诬告费宏。费宏最终辞职离去。当时是嘉靖六年二月。嘉靖六年十月,张璁凭借着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的身份入值内阁。隔一年,桂萼也进入内阁。‎ 嘉靖十四年,桂萼已经死在前面,张璁也离职了,皇帝开始追念费宏。又派使者到费宏家里起用他仍任原职。从此费宏得到的眷顾待遇更为丰厚。费宏与李时一起被皇帝召见进入无逸殿,(皇帝)和(他们)遍览殿堂,谈笑自然,过了好一会儿才出去。赐给他银质勋章“旧辅元臣”。(皇帝)多次咨询(他),费宏也竭诚回复,无所隐藏。在张璁、桂萼严苛执政之后,改用宽厚平和的执政措施,朝廷官员都仰慕相悦。不久,去世,年龄六十八岁。皇帝哀叹悼念,抚恤助丧都增加等级,追赐太子太保称号,谥号文宪。‎ ‎15.C(本句是乐景哀情,写出了离愁的懊恼缠人。)‎ ‎16. ①乡书不见,唯见新月,诗人对月怀人,寄托对妻子的思念;‎ ②诗人浮想联翩,那弯弯新月就象娇妻的蛾眉,写出诗人的情深意笃;‎ ③一个“唯”字,写出了诗人不见亲人、无可奈何的怅惘,更加突出诗人思恋的愁苦;‎ ④‎ 本句以景结情,更给人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艺术美感。(每点2分,答对3点满分)‎ ‎17.⑴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⑵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⑶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18.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雏形:侧重于事物初具的规模,尚未定型的形式。模型:则指按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此处应用“雏形”形容昆曲到明初已具初步规模。第二空,不绝如缕:多形容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或用来形容局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极容易倒塌打碎。此处语境强调的是昆曲“尽管几度兴衰,饱经沧桑,但它却能薪火相传”,得以艰难传承。故此处用“不绝如缕”恰当。第三空,扛鼎之作:指作者所有作品中,最有分量的、影响力最大的作品,比喻作品(多指文学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广大,意义深远。传世之作:形容一幅作品非常好,可以流传百世。此处语境强调的是昆曲在历史的发展中名家辈出,留下了大量的经典的可以流传百世的作品。故此处用“传世之作”恰当。第四空,震撼人心: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激动人心:使人兴奋感动,多用于场面。此处语境强调的是昆曲的“美”对人们的内心震动很大。故此处用“震撼人心”恰当。)‎ ‎19.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题中,需要填空的前一句是“昆曲自身由于文辞过于文雅和繁难”,后一句是“昆曲便呈衰落趋势”,根据叙述主体一致的原则,这个句子表述的是昆曲自身衰落的原因。A项在阐释(昆曲)“创作也日益脱离群众”,句子的主语是“昆曲”,与前后一致;B项的陈述对象是“外来戏曲”;C项的陈述对象是“群众”;D项的陈述对象是“老百姓”。)‎ ‎20.B(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由于”和“使得”连用,导致句子没主语,可以去掉“由于”,故排除C项;二是“深受……所”结构混乱,可以去掉“所”,故排除A、D两项。)‎ ‎21.D(根据语体,可排除 A、C,此处不宜用“通知”或“奉告”;另外A中,拨冗指的是请对方推开繁忙的事物,抽出一些时间。是具有文言文色彩的客气话,形容对别人尊敬的一种说法。用错了。 B、光临是敬称他人的来访,敬辞。)‎ ‎22.D(A项“赵云”应为“马岱”。B项开篇词是明代杨慎所写。C项,应为许攸。)‎ ‎23.小王:士兵 小张:商人 小赵:大学生(推出一个给1分,两个3分,三个5分)‎ ‎24.材料一中图一是在广袤的草地上蓝天的映衬下,一只凶猛的熊虎视眈眈地看着朝它举起枪的猎人;图二是这只凶猛的熊和举着枪的猎人同时处在跷跷板的两端。很显然,这张图是表达人类与动物的统一对立的关系。这是我们人类极需反思的问题,杀死动物吃掉它们,我们不但征服不了自然,反而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自然法则告诉我们人类和动物应当和谐共处。这幅图片是借图呼吁人类唤醒内心的良知。‎ 材料二是针对以上两幅图主持人精彩的点评--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在毁灭自己。即便你占尽了优势,也不可能是为所欲为的。一切都在追求一种平衡,健康在于平衡,发展在于平衡,对抗有时候也是一种平衡,不仅仅人和熊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大自然生物圈的变化时刻提醒着人类需要克制自己的无限欲望,万物的发展都是处在平衡状态。所以,请人类放下手中的猎枪,收起那不该有的欲望,人类和自然的平衡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维持。推而广之,人与世界、人与自我的平衡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维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