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2.00 KB
  • 2021-06-05 发布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第16课赏析示例种树郭槖驼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第 16 课 赏析示例 种树郭槖驼传 记一记 1.字音 (1)橐.驼( ) (2)窥伺.( ) (3)孳.( ) (4)莳.( ) (5)鸡豚.( ) (6)偻.( ) (7)勖.( ) (8..)缫.( ) (9)徙.( ) (10)硕.( ) (11)饔.( ) (12)飧.( ) 答案:(1)tuó (2)sì (3)zī (4)shì (5)tún (6)lóu (7)xù (8)sāo (9)xǐ (10)shuò (11)yōnɡ (12)sūn 2.通假字 (1)早缫而.绪: (2)既然已.: 答案:(1)“而”通“尔”,你们 (2)“已”通“矣”,了 辨一辨 1.一词多义 (1)业 ①驼业.种树( ) 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③武陵人捕鱼为业.( )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⑤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 ) (2)且 - 2 - 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 ②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 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④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 答案:(1)①动词,以……为职业、从事于 ②名词,功业,事业 ③名词,职业 ④名 词,学业 ⑤名词,产业 (2)①连词,又……又…… ②尚且 ③副词,将近,约 ④暂时,姑且 ⑤将要,立即 2.词类活用 (1)而木之性日.以离: (2)名.我固当: (3)驼业.种树: (4)且硕茂,早实.以蕃: (5)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6)非有能硕茂..之也: (7)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8)鸣鼓而聚.之: (9)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答案:(1)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2)名词活用作动词,起名 (3)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业 (4)名词活用作动词,结果 (5)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指甲划破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 (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结实早;使……结实多 (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 (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繁衍生息 3.古今异义 (1)故乡人...号之“驼” 古义: 今义:指出生或长期居住在一起的人,家乡人 (2)既然..已,勿动勿虑 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先提出前提,然后加以推论 (3)不抑耗其实..而已 - 3 - 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4)若不过..焉则不及 古义: 今义:连词,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对上半句加以限制或修正,跟“只是”相 同 (5)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 今义:指人格卑鄙的人 答案:(1)两个词,故,所以;乡人,乡里的人 (2)已经这样 (3)它的果实 (4)不是过多 (5)小民 4.特殊句式 (1)理,非吾业也: (2)然吾居乡: (3)移其事以为官戒: (4)故不我若也: (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答案:(1)判断句,“……也”表判断 (2)省略句,“居”后省略“于” (3)省略句,“以”后省略“之” (4)宾语前置句,应为“故不若我也” (5)宾语前置句,应为“又以何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填一填 1.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 年),字 ,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人,世称 。 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刺史,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 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世称柳柳州。“ ”之一。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 ,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一生创作 600 多篇 作品,有诗有文,如《 》《 》《黔之驴》《愚溪诗序》《捕蛇者说》《渔翁》等, 著有《柳河东集》。 答案:子厚 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 古文运动 小石潭记 江雪 2.写作背景 - 4 - 中唐时期, 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 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本文就是针对 当时 的现象而言的。 答案:豪强地主兼并并掠夺土地 官吏繁政扰民 3.文化常识 【传】 “传”是一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也称“传记”。一般是由别人记述或自述生平 的。可分为两类:(1)历史性传记。是以叙述历史事实为主,包括史传、纪传、传略和年谱等, 属于历史性和文学性的专著。其中有一些富于浓厚的文学色彩。比如《史记》的纪传,有许 多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2) 传记。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形象化的艺术手法,而 非抽象概念的叙述,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刻画出生动的个性鲜明的 形象,从而如实地再现人物的经历。它具有的价值,一方面是史料性的,同时又富于艺术感 染力。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 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 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 理之作。 答案:文学性 讽谕性极强 理一理 1.思路归纳 第一部分 (第 1、2 段) 介绍传主郭橐驼 姓名、特征 第二部分(第 3 段)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正面) 他植者则不然(反面) 第三部分(第 4、5 段) 揭示文章主旨 “吏治不善”的表现(反 面) “吾问养树,得养人 术”(正面) 答案:籍贯、职业、特异技能 郭橐驼介绍种树经验 - 5 - 2.主题提炼 这是一篇传记,也是一篇 。文章通过记述郭橐驼的两段话,反映了当 时官吏政乱令繁、骚扰百姓、使之不能安生的现实。并且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即像郭橐 驼种树那样,不妨碍它们自然生长;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 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答案:寓言式的说理文 想一想 1.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至柳州刺 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 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柳宗元则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 学过他的《捕蛇者说》。 C.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 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 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D.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 能“好烦其令”,指责中唐吏治扰民伤民,思想情感直露,体现出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 问题的一贯风格。 解析:D 项,“思想情感直露”说法错误,应是“婉约而多讽”。 答案:D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译文: (2)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译文: (3)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译文: 答案:(1)虽然说这是担心它,其实是仇视它:所以他们种的树不如我种的树。 (2)大家看到郭橐驼栽种的树,即或移植的,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硕大茂盛,结果早 而且结得多。 - 6 - (3)我们小民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们,尚且不得空闲,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 们的身家性命呢? 【文本细读】 一、整体感知 1.在柳宗元笔下,郭橐驼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请结合文章简析其特点。 答: 答案:郭橐驼是一个身带残疾而拥有绝技,形貌丑陋却见识过人的人。他本名无从知晓, 因驼背而被称为“橐驼”,他也欣然接受。他性格豁达,充满自信。他在种树方面非常有经 验,技术高超。他能从种树理论中得出衡量官吏的道理,得出了繁政扰民如勤虑害树的结论, 也不妨说他见识过人,有着政治观察家的眼光。 二、细节探究 2.原文哪几句话总结了郭橐驼的种树方法?郭橐驼认为种完后正确的态度是什么? 答: 答案:“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如故,其筑欲密。其莳也若子。”是 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他认为种完后应采取“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置也若弃”的态度。 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 的理想效果。 3.郭橐驼不仅树种得好,而且还懂得为政之道,说一说,他是如何将植树之道移之官理 的? 答: - 7 - 答案:①将自己植树和他植者植树进行对比。自己种树:“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他植 者植树:“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②将他植者植树和官吏为政的表现类比。与他植者植树相似的官吏为政的表现:“旦暮来而 呼”“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 之,击木而召之”。 4.养树术和养人术分别是什么?“养树”和“养人”相通之处在哪? 答: 答案:养树术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养人术是“顺民之性以养其民”。“养树”和 “养人”相通之处是:错误的做法,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正确的做 法,顺其天性。 5.本文名为传记,其实与一般传记不同。试总结本文体裁及文章特点。 答: 答案:橐驼种树的事迹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名为传,实际上 是个讽谕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古代文人向帝王或统治者提意见的 传统做法。文章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 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繁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 的主张。这种以寓言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讽谏,就决定了文章“委婉含蓄”的特点。 三、思维发散 6.文章从郭橐驼身上,得出了种树与围观的道理,联系生活,你还能从中总结出哪些深 刻的哲理吗? 答: 答案:①做事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违背规律;②凡事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 ③做事要注重过程与方法;④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⑤做事不能流于形式。 【技法指导】 一、技法讲解 - 8 - 文言文阅读之分析与综合 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题,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1)筛选并整合文 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查时, 这三项大多数情况是结合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区分开。三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 合的过程。在高考试卷中,表现为一个综合分析判断类单项选择题。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 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需要重视。这类题常常以选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 置,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类型及规律,进而掌握应对方法,提高辨别判断能力, 大有益处。 解题技巧 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类型: 1.时序错乱(比对时间) 命题者常把事件发生的时间故意颠倒、搞错。答题时,要善于抓住表时间的词语,注意 敏感的时间顺序以及“已然”和“未然”的情况,避开“时序错乱”的陷阱。 例: 原文内容: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 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 无兵予甫,听其召募。 选项表述: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 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试题分析:本题从时序错位角度设误,原文是“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臣 不才,愿以死自效”后,“遂立授甫为京营副总兵”,据此可知,应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 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即“感动在先,授官 在后”。 2.地点不合(比对地点) 答题时,要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避开“地点不合” 的陷阱。 例: 原文内容: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 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 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 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累迁右 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 选项表述: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为治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下薪实土”法, 以保堤岸坚固持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黄河决口,又筑防护长堤,并沿汾水筑 - 9 - 堤植柳,消除水灾。 试题分析:本题从地点混乱角度设误,从原文看,“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不 是在“滑州”,而是在“并州”。 3.张冠李戴(比对人物) 文言文材料中,除记叙的中心人物外,还会写到次要人物。命题人往往将“彼”强接在 “此”上,张冠李戴。答题时,应抓住“何人,何时,何地,何言语,何行为,何结果”等 信息,尤其注意陈述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例: 原文内容:“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无肯承其事者”,“杀二宦者, 将首级送至金营”。 选项表述: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 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试题分析:原文是“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误伤太子之人”并非宦者,而是“都 人”。 4.曲解文意(比对细节) 命题者对原文关键细节(关键字、词、句)故意错解以迷惑考生。这是考查时的主要陷阱。 因为错误点极其细微,所以要非常认真、细心比对。 例: 原文内容: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今王室至 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选项表述: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 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试题分析:该项“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说法 错误,因果关系不存在,原文是宇文化及谋反,而且此时的隋炀帝已经“被执”。 5.无中生有(比对添加) “添加”就是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辨析时,应将原材料中未涉及的 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避开“无中生有”的陷阱。 例: 原文内容:“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 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 选项表述: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试题分析:文中“卢象昇只是上疏请求援救,没有获得皇帝准许”并没有“卢象昇赶去 救援”之说。 - 10 - 6.因果混乱(比对因果关系) 选项往往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硬说成是因果关系,或者颠倒了“因”和“果”两者之 间的关系。答题时,要特别注意“因此”“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 例: 原文内容:晚年以非罪陷缧绁。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 见其案上皆程、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然敬恒卒以贫死。其平生但事 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 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选项表述:姚敬恒品学兼优,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 试题分析:本题从强加因果的角度设误。原文是“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 选项将“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作为姚敬恒名声未彰的原因,属于强加因果。 7.以偏概全(比对范围、程度) 选项故意缩小(或扩大)原文有关信息的范围(凡,全,都,只,所有,部分等)、数量(少 数,部分,几个,大多数等)、频率(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程度(特别,十分,稍微 等)等,或者断章取义,概括不完整。答题时要重点关注。 例: 原文内容:(欧阳行周)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 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 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之饥氓也。 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 选项表述: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 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试题分析:以偏概全。“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中的“都”太绝对化,因为也有“乡人 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而“皆贺之”。 二、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祖父淑,朗陵令,在当时很有名,知名当世。彧父绲,济 南相。叔父爽,司空。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 拜守宫令。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 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先是,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 嘉。太祖以彧为知人,诸所进达皆称职,唯严象为扬州,韦康为凉州,后败亡。绍既并河朔.., 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 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 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 11 - 彧曰:“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 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 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 绍以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 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 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 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 (选自《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科举考试,明清时期“孝廉”是对举人的雅称。 B.“河朔”中“河”指黄河。“河朔”在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C.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的去世。 D.“谥”,即谥号,一般是评价其人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的一种或褒或贬的称号。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 项,“‘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科举考试” 说法错误。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而科举考试是隋唐及明清时代 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故选 A 项。 答案:A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彧才能卓异,受人看重。他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颙就认为他不同于一般人,有辅佐 君王的才能,很看重他。追随曹操后,曹操更是夸他是自己的张良。 B.荀彧善于谋略,知人善任。他深得太祖信任,太祖征战在外,军国大事都要与荀彧商 量。荀彧推荐的人都得到了重用,而且事实证明这些人都是称职的。 C.荀彧目光敏锐,洞察人心。太祖被张绣打败后,看了袁绍的信很生气,行为举止与平 素不同。众人认为是因为败于张绣,他则认为太祖有更深的忧虑。 D.荀彧明辨时局,见识过人。他将太祖与袁绍进行比较,认为太祖具有度量、谋略、武 力、仁德等优势,只要用好这四大优势来辅佐天子,扶义征伐,必获他人追随。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分析综合的能力。B 项,“荀彧推荐的人都得到了重用,而且 事实证明这些人都是称职的”说法错误。原文是“太祖以彧为知人,诸所进达皆称职,唯严 象为扬州,韦康为凉州,后败亡”,意思是“太祖认为荀彧知人善任,所推荐的人是称职的, 只有严象为扬州刺史,韦康为凉州刺史,兵败逃亡”,可见“都是称职的”错误。故选 B 项。 答案:B 【参考译文】 - 12 -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氏。祖父荀淑任朗陵令,在当时很有名。荀彧父亲荀绲,任济 南相。叔父荀爽,担任司空。荀彧小时候,南阳何颙感到荀彧与众不同,说:“此小孩是辅 佐君王的人才。”永汉元年,荀彧被推举为孝廉,授予守宫令。初平二年,荀彧离开袁绍跟 从太祖。太祖大喜说:“荀彧是我的张子房啊。” 太祖虽然在外征战,军国大事都与荀彧筹谋。当初,荀彧举荐谋士,推荐了戏志才。志 才死后,又推荐郭嘉。太祖认为荀彧知人善任,所推荐的人都称职,只有严象为扬州刺史, 韦康为凉州刺史,兵败逃亡。袁绍已经吞并黄河以北地区,天下都畏惧袁绍强大。太祖正在 东担忧吕布,往南抵抗张绣,而张绣在宛城打败太祖大军。袁绍更加骄横,写信给太祖,其 言辞怠慢无礼。太祖大怒,出入举止失于常态,大家都认为是被张绣打败的缘故。荀彧说: “曹公是聪明人,必是不会追查往事,可能是为其他事忧愁。”于是就去见太祖,太祖于是 把袁绍书信给荀彧看,说:“如今我将要讨伐不义之师,而力量不敌,怎么办?”荀彧说: “现在与您争夺天下的,只有袁绍。袁绍表面上看似宽容而内心妒忌,任用人才而怀疑其心, 您明理通达不拘小节,唯才是举,这是以度量取胜。袁绍优柔寡断,往往错失良机,您能决 断大事,应变任何变化,这是以谋略取胜。袁绍统帅大军松弛不严,法令没有执行,士兵虽 然众多,实际上难以发挥作用,您法令严明,赏罚必定执行,士兵虽然少,却都争先拼命效 力,这是以武力取胜。袁绍依靠祖上的资历,依靠仪表扮演聪明,沽名钓誉,所以那些能力 差不懂装懂的人大多归依了袁绍,您以最仁义的态度对待人,推心置腹不讲虚情假意,以身 作则谨慎俭朴,而在奖励有功之人时无所吝惜,所以天下忠勇正义的人都愿意为您真心效力, 这是以仁德取胜。用此四种优势辅佐天子,匡扶正义征讨不义之师,谁敢不追随呢?袁绍的 强大又有什么用呢!”太祖大喜。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进爵封为魏公,得到九锡的最高礼遇,以表彰太祖特 殊功勋,暗自咨询荀彧。荀彧认为太祖本是兴举义兵以匡扶朝政使国家得到安宁,秉承忠贞 的心理,保持退让的真诚;君子用仁政爱人,不应该这样。太祖于是心中不太舒服。太祖大 军到了濡须,荀彧生病了,留在寿春,因忧郁而死,当时年龄有五十岁,追封谥号为敬侯。 语言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 13 - 今天,改革精神更饱满,改革士气更 。40 年改革开放,为亿万中国人烙下鲜明 的精神印记,成为当代中国昭彰的精神标识。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我们有发展 的心气,有奋斗的劲头,有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必须以少年心气、青春姿态,坚定改 革激情、唤起改革壮志、激发改革决心,闯难关、啃硬骨头、蹚险滩,在实践中求真知,推 动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今天,改革价值更笃定,改革力量更 。“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 可能取得成功。”40 年来,( )。过去 6 年多,中国的改革用一项项 的举措,回 应百姓呼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它们让公平可及、让群众受益。新时代改革开放,让创 造活力不断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改革开放 40 周年的时间节点,交汇着历史与未来,影响着中国与世界。今天的中国,国 家的现代化与民族伟大复兴 ,走的是一条改革开放之路。未来,中国仍然要靠“关 键一招”赢得明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顽强 雄伟 掷地有声 众彩纷呈 B.振奋 澎湃 掷地有声 交相辉映 C.振奋 雄伟 铿锵有力 众彩纷呈 D.顽强 澎湃 铿锵有力 交相辉映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振奋,是指精神振作奋发。 顽强,一般指强硬或坚强、不屈服。根据前文“精神饱满”、后文“继续推动”“推向”等 词语,应选用“振奋”。第二处,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雄伟,雄壮而 伟大。根据后文“活力”“源泉”“涌流”等词语,应选用“澎湃”。第三处,掷地有声, 扔在地下能发出声响,多形容话语豪迈有力,也可形容落实力度大。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 亮而有节奏。语境是形容“举措”落实得好,应选用“掷地有声”。第四处,众彩纷呈,形 容事物缤纷多彩。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形容美好的景象。语境强调 “现代化”和“伟大复兴”互相促进、互相映照。应选用“交相辉映”。故选 B 项。 答案:B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激发改革激情、坚定改革壮志、唤起改革决心,啃硬骨头、闯难关、蹚险滩,在实践 中求真知,推动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B.唤起改革激情、坚定改革壮志、激发改革决心,蹚险滩、啃硬骨头、闯难关,在实践 中求真知,推动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C.唤起改革激情、激发改革壮志、坚定改革决心,闯难关、蹚险滩、啃硬骨头,在实践 中求真知,推动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D.坚定改革激情、激发改革壮志、唤起改革决心,闯难关、啃硬骨头、蹚险滩,在实践 - 14 - 中求真知,推动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唤起激情、激发壮志、坚定决心”动宾搭配 最合理,“唤起”“激发”与“坚定”存在由轻到重递进的逻辑关系。“闯难关、蹚险滩、 啃硬骨头”中,“难”与“险”有语意轻重的区别,并且“闯难关”“蹚险滩”意思接近, 应放在一起。“啃硬骨头”从语意看应在最后,且习惯上多重短语一般字数多的放后面。故 选 C 项。 答案:C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无数劳动者渴望美好明天,用双手推动改革的进程,更书写下自己精彩的人生。 B.无数渴望美好明天的劳动者用双手推动改革的进程,也书写下自己人生的精彩。 C.无数渴望美好明天的劳动者书写下自己精彩的人生,也用双手推动改革的进程。 D.无数劳动者渴望美好明天,书写下自己人生的精彩,也用双手推动改革的进程。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 合理等。通读文本可知,语段意在强调劳动者对改革的助推作用,不是强调“渴望美好明天”, 排除 A、D 两项。“书写下自己精彩的人生”应在“推动改革的进程”后面,用“也”表补充。 排除 C 项。故选 B 项。 答案:B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6 分) 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的地震事先发出通告, ① 地震发生时,首先出现的是无破坏性的上下震动的 P 波,要经过大约 10 秒到 1 分 钟的时间差,水平运动的 S 波才会到来,造成严重破坏。地震预警系统通过探测地震 P 波, 发出警报,利用② 为人们避险提供更多时间。这一系统的特点是高度集成、实时监 控、迅速响应。这三个特点中,③ ,因为地震预警其实就是在和地震波赛跑,多跑 赢一秒,就能多获得一秒的应对时间。 ① ② ③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时,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①处, 结合“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的地震事先发出通 告”分析,此处应是对“地震预警”的定义阐述,结合“地震预警系统通过探测地震 P 波, 发出警报”分析阐述即可;②处,结合“首先出现的是无破坏性的上下震动的 P 波,要经过 大约 10 秒到 1 分钟的时间差,水平运动的 S 波才会到来”分析,此处主要讲利用 P 波与 S 波 之间的时间差为人们避险提供更多时间;③处,结合“高度集成、实时监控、迅速响应”“其 - 15 - 实就是在和地震波赛跑,多跑赢一秒,就能多获得一秒的应对时间”分析,三个特点中,迅 速响应至关重要。 答案:①地震预警则是对已经发生的地震及时发出警报 ②P 波与 S 波之间的时间差 ③迅速响应至关重要 5.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5 分) 柳宗元的寓言,在我国寓言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柳宗元不仅继承了先秦以来 寓言的优良传统,而且也借鉴了佛教寓言以及六朝杂文和小说的某些写作技巧,创造性地把 寓言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完美的、更富有文学意味和斗争精神的文体。更为重要的是,柳 宗元创作的寓言大多都被赋予了时代特色,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 内涵。 答: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在准确理解文段 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概括时只 能用词或短语。 答案:继承 借鉴 创造性 时代特色 伦理道德 文本巩固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 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 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 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 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 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B.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 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C.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 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 16 - D.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 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解析:“则”前停顿,排除 B、D 两项。“已去”,是已经离开的意思,不能断开,排除 A 项。文段标点: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答案:C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寿:长寿,活得长久。 B.不抑耗其实..而已 其实:它的果实。 C.既然..已 既然:连词,表示先提出前提。 D.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爱:爱护。 解析:C 项,既然:已经这样。既:已经。然:这样。 答案:C 8.下列对于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虽名为“传”,但并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从内容上看, 它是一篇借“传”立说的讽谕性寓言。 B.文章由事及理,以小见大,极富哲理,通过贴切的比喻、鲜明的对比和恰当的类比, 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作者围绕“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之纲,分述“己植”和“他植”。“己植”部分说明 树木的本性,再说明郭橐驼如何按照树木的本性去栽培,做到“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 “他植”部分则分述两种违背树木本性发展的做法,然后归结到“他植”不如“己植”,由 此显示郭橐驼种树之道的正确。行文简洁,对比鲜明。 D.作者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次从管理的善与不善作比较。郭橐驼对种树经验的 陈述,为下文作者明确总结提出治民须“顺木之天”的道理作铺垫。 解析:D 项,“作者明确总结提出治民……道理”说法错误,应是“委婉地表达……的道 理”。 答案:D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译文: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 17 - 译文: 解析:(1)关键词:“莳”,移栽;“天”,天性;“全”,得以保全。(2)关键词:“其 实”,这实际上;“仇”,仇视;“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句,应是“故不若我也”。 答案:(1)树木移栽的时候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精心细致,栽好后置于一旁要像抛弃了它们 一样,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本性就得到了自由发展。 (2)虽说本心是爱它,而实际上是伤害它;虽说是担心它,而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 种树都不如我。 二、课外探究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 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 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 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 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 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扺掌谈语岁 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 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 “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 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 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 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 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 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②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③即为孙叔敖/衣冠扺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 ④即为孙叔敖衣冠/扺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 -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第一句中,“请以人君礼葬之”意思是“请以安葬君 王的礼节来安葬它吧”,不能断开,排除②句,也就排除 C、D 两项;第二句中,“即为孙叔 敖衣冠”是“于是他穿戴起孙叔敖的衣冠”的意思,不能分开,可排除③句,从而排除选项 A, 故选 B 项。 答案: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优孟:优是伶人,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优孟”就是一个名叫孟的伶人。 B.讽谏:以讽刺的方式直言规劝君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一成功的讽谏例子。 C.霸:称霸。楚庄王在孙叔敖的辅佐下成就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D.列传:《史记》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列传”为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 项,“以讽刺的方式直言规劝”说法错误。 讽谏是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有委婉陈词、旁敲侧击的意思。故选 B 项。 答案: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优孟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 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 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 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 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C 项,“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 说法错误,当时优孟的回答是“请让我回去同妻子商量,三天之后回复吧”。故选 C 项。 答案: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译文: (2)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关键点:(1)病肥:患肥胖病。病,名词作动词, 可译为患病;丧:为动用法,为……治丧;以:用;左右:指左右群臣;争:直言规劝。(2) - 19 - 持廉:坚守廉洁;方今:如今;妻子:妻子儿女;穷困:处境困窘;不足:不值得。 答案:(1)马患肥胖症而死,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群 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 (2)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参考译文】 优孟,是楚国的乐工。身高八尺,能言善辩,常以谈笑的方式对君王进行讽谏。楚庄王 时,庄王有匹心爱的马,给它穿上锦绣衣服,安置在华美的房屋中,睡在没有帷帐的床上, 用枣脯喂养它。马患肥胖症而死,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 群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楚庄王下令说:“如果有敢对葬马的事进谏的,一律处死。” 优孟听说了,进了宫殿的大门,便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的 心爱之物,楚国地大物博,有什么东西是得不到的呢?而只用大夫的礼节来安葬它,太寒薄 了,请以安葬君王的礼节来安葬它吧。”庄王说:“我的过错竟然到了这种地步!”于是庄 王便将马交给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地议论这件事。楚相孙叔敖知道他是贤德的人,便好好 地对待他。孙叔敖病重将死时,嘱咐他的儿子说:“我死之后,你会贫困。那时你可以前去 见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几年后,孙叔敖的儿子果然穷困到要背柴卖来谋生, 一次碰到优孟,对他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临死时嘱咐我贫困时就前去见你。”优 孟说:“你不要远行到别的地方去。”于是他穿戴起孙叔敖的衣冠,模仿孙叔敖的举止言谈。 一年多后,学得酷似孙叔敖,连楚王的左右大臣也无法分辨。一次楚庄王设宴,优孟上前敬 酒,庄王见了大为吃惊,以为孙叔敖复活了,要任命他为楚相。优孟说:“请让我回去和妻 子商议一下,三天后我再回来担任相职。”庄王答应了。三天后,优孟又来了。庄王问:“你 妻子怎么说?”优孟说:“妻子说千万不要这样做,楚相不值得当。像孙叔敖担任楚相,竭 诚尽忠,廉洁奉公,以此来治理楚国,楚王得以称霸。如今死了,他儿子却没有安身之地, 穷得卖柴谋生。要是像孙叔敖那样,还不如自杀。”于是唱道:“居山耕田太辛苦,难以得 食物。出仕去当官,贪婪卑鄙的才能有余财,全然不顾耻辱。一想要身后家室富,又怕受贿 枉法,干坏事犯大罪,身遭杀戮家随灭。贪官怎可做!要想做个清廉吏,奉法守职,至死不 敢胡作非为,廉吏又怎能做?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 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于是庄王向优孟道歉,随即召来孙叔敖的儿子,将寝丘的四百户 分封给他,用来祭祀孙叔敖。以后十世一直不曾断绝祭祀。 备考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 题。 蔡徵,字希祥,侍中、中抚军将军景历子也。幼聪敏,精识强记。七岁,丁母忧,居丧 如成人礼。继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徵供侍益谨,初无怨色。徵本名览,景历以为有 - 20 - 王祥之性,更名徵,字希祥。 梁承圣初,高祖为南徐州刺史,召补迎主簿。寻授太学博士。天嘉初,迁.始兴王府法曹 行参军,历外兵参军事、尚书主客郎,所居以干理称。至德二年,迁廷尉卿,寻为吏部郎。 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掌诏诰。寻授左民尚书,与仆射江总知撰五礼事。后主..器其材干, 任寄日重,迁吏部..尚书、安右将军,每十日一往东宫,于太子前论述古今得丧及当时政务。 又敕以廷尉寺狱,事无大小,取徵议决。俄有敕遣徵收募兵士,自为部曲,徵善抚恤,得物 情,旬月之间,众近一万。徵住望既重,兼声势熏灼,物议咸忌惮之。寻徙为中书令,将军 如故。中令清简无事,或云徵有怨言,事闻后主,后主大怒,收夺人马,将诛之,有固谏者 获免。祯明三年,隋军济江,后主以徵有干用,权知中领军。徵日夜勤苦,备尽心力,后主 嘉焉,谓曰“事宁有以相报”。及决战于钟山南岗,敕徵守宫城西北大营,寻令督众军战事。 城陷,随例入关。 徵美容仪,有口辩,多所详究。至于士流官宦,皇家戚属,及当朝制度,宪章仪轨,户 口风俗,山川土地,问无不对。然性颇便佞进取,不能以退素自业。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 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 所启拜讫即追还徵不修廉隅,皆此类也。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会旨,然累年不 调,久之,除太常丞。历尚书民部仪曹郎,转给事郎,卒,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蔡徵传》)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 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B.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 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C.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 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D.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 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拜”,“(被)授予”,后面应是官职,即“吏 部尚书”,应在“尚书”后断开,排除 A、D 两项;“乃授”的主语是有功者,“蔡徵”是“不 自量揆”的主语,这是两个独立的句子,且如断成“有功乃授蔡徵”,则说明蔡徵有功劳, 这与下面的“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矛盾,故应在“授”和“蔡徵”之间断开,排除 C 项。 故选 B 项。 答案:B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右迁”“陟”表示晋升;“左迁”“迁谪”表示降职。 - 21 - B.后主在本文指陈朝的末代君王。我们熟知的“后主”还有蜀汉的刘禅、南唐的李煜等。 C.吏部,官制六部之一,主管武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D.隋文帝,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解析:此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 项,“吏部,官制六部之一,主管武官的任 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说法错误,“武官”解说不当,应是“文官”。故选 C 项。 答案:C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蔡徵孝顺父母,笃守孝悌之道。七岁时,母亲去世,他就按成人礼节为母亲服丧;他 的父亲认为蔡徵有孝子王祥的品行,替蔡徵改名。 B.蔡徵政务娴熟,办事能干老练。陈后主诏令蔡徵决断廷尉寺狱大小事情,蔡徵受命招 募兵士,十天到一个月之间,招募兵士将近一万人。 C.蔡徵位高权重,险些遭遇不测。蔡徵担任中书令时,有人说他有怨言,陈后主听闻后 大怒,想杀蔡徵,幸亏有人极力谏诤,才免于一死。 D.蔡徵历官三朝,颇受皇帝器重。梁高祖征召他为主簿;陈后主让他给太子讲述古今得 失和当时政务;隋文帝召他咨询,授予太常丞。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 项,“梁高祖征召他为主簿”说 法错误,文章第二段说“梁承圣初,高祖为南徐州刺史,召补迎主簿”,此处的“高祖”应 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蔡徵历官三朝,颇受皇帝器重……隋文帝召他咨询,授予太常丞” 说法错误,文中说“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授予太常丞”不能说明隋文帝对他 器重。故选 D 项。 答案:D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继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徵供侍益谨,初无怨色。 译文: (2)隋军济江,后主以徵有干用,权知中领军。 译文: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得分点:(1)中,“悍忌”,凶悍妒忌;“视”,对待, “不以道”,不按照常理,“视之不以道”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不以道视之”;“初无”, 从来没有。(2)中,“济”,渡过;“以”,认为;“干用”,才干;“权知”,使动用法, 让……暂时代任。 答案:(1)继母刘氏性格凶悍妒忌(蛮横猜忌),不按常理对待他,蔡徵供奉侍候更加谨慎, 从来没有怨恨的神色。 - 22 - (2)隋军渡江,后主认为蔡徵有才干,让他暂时代任中领军。 【参考译文】 蔡徵,字希祥,侍中、中抚军将军蔡景历的儿子。幼年聪敏,精于识字,强于记忆。七 岁,母亲去世,蔡徵按成年人的礼节服丧。继母刘氏性格凶悍妒忌(蛮横猜忌),不按常理对 待他,蔡徵供奉侍候(她)更加谨慎,从来没有怨恨的神色。蔡徵本名蔡览,蔡景历认为他有 王祥的品性,替他改名蔡徵,字希祥。 梁朝承圣初年,(陈)高祖担任南徐州刺史,征召蔡徵补任迎主簿。不久,授予太学博士 一职;天嘉初年,改任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历任外兵参军事、尚书主客郎,任职期间以办 事干练为人所称道。至德二年,改任廷尉卿,不久担任吏部郎。改任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 掌管诏诰。不久被授予左民尚书,与仆射江总负责编撰五礼事宜。后主器重他的才干,任用 寄望日趋加重,改任吏部尚书、安右将军,每十天去东宫一次,在太子面前论述古今得失和 当时的政务。又诏令廷尉寺狱,事无大小,都采纳蔡徵的议论决断。不久有诏令派蔡徵收募 兵士,自为编制,蔡徵善于安抚体恤士兵,很得人心,十天到一个月之间,士兵已近一万。 蔡徵地位威望已经很高,加上声势逼人,众人议论都妒忌惧怕他。不久转为中书令,将军照 旧。中书令清简无事,有人说蔡徵有怨言,此事传到后主耳中,后主大怒,收夺他的人马, 将要杀他,有人极力谏诤,使他获免。祯明三年,隋军渡江,后主认为(因为)蔡徵有才干,(让 他)暂时代任中领军。蔡徵不分昼夜辛勤劳苦,尽心尽力,后主嘉奖他,说道:“事情平定后 一定有报答。”到了在钟山南岗决战,命蔡徵守卫宫城西北大营,不久命令他统领众军作战。 城被攻陷,按通例入关。 蔡徵容貌仪态很美,有口才,(对许多事情)都有深入研究。诸如士流官宦、皇家戚属, 以及当朝制度、宪章礼仪、户口风俗、山川土地,凡问无所不能对答。然而生性颇会阿谀逢 迎进取,不能以谦退淡泊自守。起初被授予吏部尚书,启奏后主借用鼓吹军乐,后主对主管 官员说:“鼓吹军乐,有功者才能授予,蔡徵不自量力,扰乱我的朝廷章法,然而他的父亲 蔡景历有着缔造之功,应暂且如他所启奏,授官完毕就把它追讨回来。”蔡徵不注重廉洁自 律,大都像这样。隋文帝听说蔡徵聪敏能干,召见他咨询,言谈中他总能领会旨意,但多年 没有获得调任,过了很久,才被任命为太常丞。历任尚书民部仪曹郎,转任给事郎,六十七 岁时去世。 写作训练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朋友发来一条微信,链接后附有留言:亲,孩子在参加比赛,请去点个赞。我点开了链 接,看见一个小孩身着汉服,在优美的古曲中朗诵《伯牙绝弦》。说实话,水平确实不敢恭维, 除了基本的断句存在瑕疵,就连普通话都不甚标准。再看点赞数,已达到五千多,名次已位 - 23 - 列第二,让我不禁咋舌。 我没有给朋友的孩子点赞,因为他的水平还远没有达到让我点赞的程度。我甚至想,这 五千多赞,有多少人是真正观看了视频后点的?我敢断定,这里面有不少的“秒赞”。 “你考虑赞不赞的时间,也足够点好几个赞了。”另一位朋友说。 “给朋友帮个忙,哪有这么多原则?”有人附和。 对上面的材料,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解析: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围绕是否该为朋友圈里孩子比赛点赞的事展开的,材 料中“我”的态度是:“水平确实不敢恭维”,拒绝点赞;而很多人却不看视频直接“秒赞”, 还有一些人怪“我”过于较真,太有原则。写作时,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①认为不能给 小孩点赞,争第一不靠实力而靠人气,这样会误导小孩。可立意为:无原则的点赞,可能会 毁掉一个人的成长。②认为可给小孩点赞,这是为了激励他。可立意为:点一个赞,可能成 就一个人才。③认为“我”不点赞的决定是值得点赞的。可立意为:坚持原则是对他人的负 责,也是对社会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