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章 考查频率最高的6个主题素材
(对应学生用书第223页)
主题素材1——信仰
话题导读: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催人奋进的动力。没有一个国家,离开恒定的价值后而长久强盛;没有一个社会,离开共同的信仰后而持久凝聚;没有一个人,离开内心的美好后而为人敬重。
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脱离各种恶的出路就是对理性的信仰;脱离各种虚伪的教训的出路就是对于真理的信仰。”这是信仰的力量,也是伟大的力量。生命极其弱小,我们要珍爱生命,不要总是浪费自己的生命、损害自己的生命,要让生命因信仰而得以延续。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人生印迹,历经岁月侵蚀而不朽,因为它蕴含着信仰。
[经典靓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地总结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和历史启示。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状元作文]
一朵芙蓉的信仰
◆ 海南一考生
①一朵芙蓉静默地开放着,它的花瓣微微地低垂,这是她放低了的姿态;它的清香无风也飘荡在这天地间,这是她无法隐藏的魅力;她的花蕊高昂着仿佛披着五彩之光,这是她永不倒下的信仰。湖南,这朵开在雄鸡胸膛上的芙蓉,正用她的信仰彰显着湖湘精神,高奏着中华乐章!
②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③你听,是谁在高呼:“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看,是谁峨冠博带,长袖飘扬,似踏莲花,从战国硝烟中昂然走来。是屈原,他高唱楚歌,将那一腔爱国深情响彻晴空;是他,这位华夏首位爱国诗人,他自比白莲,殊不知,却比那白莲皓上三分,傲上五倍。他痛苦,只因“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这位楚地神子,洁净到了骨子里,爱国深情已融于血液,命运多舛的他,终以身投江,以死明志,以己醒人。那幽幽的汨罗江畔,笛声仍然悠扬动听,一位名士的陨落无关江月,但他的信仰却深深刻在了湘楚的土地上,刻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④“人生七十古来稀”,本该是安享晚年的日子,本该是清闲无争的时光。有人此时就此拉下人生的帷幕,但有人却用这短暂的时光再次为自己的人生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就是左宗棠。他的人生无清风霁月,杨柳晓风不入他的心间,只有刀枪突鸣,只有祖国大义,他是铮铮的汉子,铁骨的英雄,晚年抬棺入新疆,不收回失地决不回家,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是什么让他放弃了京城的欢声笑语,是什么让他面临死亡的威胁还安然自若?是信仰,是时时刻刻跳动在他心间的对祖国无限热爱的信仰!这信仰融入了他的生命,照亮了他余生的时光,照亮了他的故乡湖南,也照亮了他的祖国——中国!
⑤芙蓉国里竞风流,楚湘大地人杰地灵,英雄辈出。这里有着谭嗣同以鲜血开维新道路的崇高节操;这里有以一省之军扬一国之威的湘军统帅曾国藩;这里有才高八斗,铮铮铁骨的痴情儒帅彭玉麟。当然,也是这里,是湖南孕育了一代伟人——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从古至今,这朵开在黄土地上的芙蓉,以其崇高的信仰,闪耀在华夏人民的心中,没有最爱国,只有更爱国。
⑥国家大义,这是一朵芙蓉的信仰,这亦是这片黄土地的信仰。
名师旁批:
第①段运用排比手法,歌颂芙蓉花的“姿态”“魅力”和“信仰”,顺势引出中心论点,巧妙而自然。
第②段用一句话单独成段,既是观点,也是过渡。
第③段作者以抒情的笔调表达出对湖南最具有代表性的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和歌颂之情。这段文字融情于文,文采斐然,读来清新自然,令人陶醉。
第④段作者善于化用词句而又不着痕迹,“清风霁月”“杨柳晓风”“刀枪突鸣”,这些经典用语句句有来处,可见作者的语言功力深厚。
第④段写左宗棠,主要着眼于他“对祖国无限热爱的信仰”,文段最后两句收笔工整,回扣开头观点。
第⑤段文字一改前两段举例的方法,连续列举了谭嗣同、曾国藩、彭玉麟、毛泽东等人的事例,增加了文章的丰富内涵。
第⑥段文末点题,紧扣“信仰”,彰显主题,升华主旨。
[佳作点睛] 这篇文章立意深刻,从“一朵芙蓉”的信仰到“黄土地”的信仰,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弘扬湖湘文化,歌颂爱国精神,可谓大情怀,大境界。构思新颖,用芙蓉来比喻湖南,比喻湖湘精神,形象生动,新颖别致。选材精当而丰富,列举屈原、左宗棠、谭嗣同、曾国藩、彭玉麟、毛泽东等湖湘伟人的事迹来阐释信仰的积极意义,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语句铿锵,句式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舒卷自如。善积累,精运用,堪称学以致用的典范。
[素材仓储]
1.名言名句
①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惠特曼
②有两件事是我最憎恨:没有信仰的博学多才和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穆罕默德
③一个人的信仰就是他经常地、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在实践着真理。——本·利明
④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纪伯伦
⑤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有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罗曼·罗兰
⑥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来,一共也只能喝两杯罢了——这是科学。——契诃夫
2.热点素材
赖亚文:中国女排的“五代元老”
带着一份对排球执着的爱,21年前选择了在球场上挥洒如歌的青春,因为那份难以割舍的排球情结,摘下国家队队长徽章之后,选择了留在中国女排执教,她是世界排坛仅有的两名国家队女教练之一,她就是赖亚文——一个嫁给排球的女人。从胡进,陈忠和,蔡斌,俞觉敏,再到郎平,赖亚文长期担任女排助教,堪称中国女排的“五代元老”。
旭日余晖依旧在,军中木兰化英雄
“有一种飞翔,叫永远在航;有一种鸟鸣,叫荆棘绝唱……”余旭,那个会飞的四川女孩走了,她的青春永远定格在30岁。
直面危险与牺牲,“天之骄子”不是不怕死,只是面对生死抉择,他们从不畏惧。因为,他们心中有伤痛,“中华民族的天空,曾经一片血色”;肩上有责任,“这是一份事业,国家需要我”;胸中有大志,为了长空澄碧,他们承载使命,勇毅前行。
牺牲从来挡不住英雄的脚步,奋进永远是勇者无悔的选择。“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在弥留之际曾留下嘱托:“吾死后,尔等勿因是失其进取之心。”一样的豪情,一样的悲壮。“你的战友们向你敬起了军礼,说让你放心,他们会继续替你保卫这一片天空,
还有生活在这片天空下的人。”一个余旭走了,无数个蓝天勇士强忍悲痛,毅然起飞,从南海岛礁到雪域高原,从东海防空识别区到西北大漠戈壁,用自己的壮美航迹,守护着祖国的领空边界。他们枕戈待旦,随时准备为人民的利益一跃而起;他们厉兵秣马,随时准备为民族的尊严赴汤蹈火。这是军人的肝胆与心肠,这是国家的臂膀与脊梁。
主题素材2——创新
话题导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然而生存的方式却有许多。翻开千年的历史,寻找着曾经的伟人,猛然发现,生存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哲学。
人人都需要拥有生存的智慧。用智,常常能以弱胜强,事半功倍;用智,常常可以出奇制胜,巧获成功;用智,也常常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和牺牲,顺利地达到理想的彼岸。法国怪杰拿破仑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威力,剑和智慧。从长远看,剑总是被智慧制服。”我们要不断努力,掌握知识,用我们聪慧的大脑,做一个智勇双全的新时代的英豪。
智慧来源于创新。如若说,在创新尚属于人类个体或群体中的个别杰出表现时,人们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尚可为时代所容,那么,在创新将成为人类赖以进行生存竞争的不可或缺的素质时,依然采用一种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则无异于一种自我溃败。
[经典靓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件创新产品并不需要每个功能都吸引消费者,只要有一个功能可以打动人心,就会有消费者使用,从而赢得市场,获得不断改良产品的机会。
个人电脑刚出现时,浑身都是缺点:长得不好看,也谈不上有什么商业价值,甚至看不出来能解决什么问题。许多公司都不看好个人电脑的发展前途。但不久,个人电脑就给用户带来冲击,并迅速风靡全球。个人电脑最终打动了消费者,并在不断迎合消费者体验的过程中提高了计算能力,丰富了应用的内容,成功颠覆了传统的大型主机。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状元作文]
为自己插上一双创新的翅膀
◆吉林一考生
①创新是清澈的泉水,浇灌我们日渐枯萎的心灵;创新是远处的山巅,激励我们不断勇攀高峰;创新是飞翔的翅膀,带领我们抵达理想的彼岸。我们每个人,因为有了创新才这么幸福、快乐。我们的民族,因为有了创新才这么繁荣昌盛;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创新才这么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只有为自己插上一双创新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②我国著名的画家齐白石,从小就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经过艰苦的自学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但成为“大家”的齐白石却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在不断地汲取名家的长处来填补自己的“空白”。60岁、70岁、80岁,齐白石的画风在不断地改变,水平也在一次次的改变中突飞猛进。他的一生五易画风,一次次的成功背后,是一次次的进取创新。齐白石的成功,得益于一次次的大胆创新。
③然而,也有因畏惧创新而延缓科学进程的教训。
④德国柏林大学著名教授普朗克,早在1900年,就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即普朗克公式。但他觉得自己的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生崇拜并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最终,他又宣布取消了自己的假设。他不知道,几十年后,爱因斯坦正是根据他的假设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普朗克的畏惧不仅使他个人失去成功的机会,而且也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⑤创新不仅可以使个人不断成长、不断进步,而且也可以使一个民族不断强大。
⑥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在由“中国制造”时代转变为“中国创造”时代。一字之差,显示了中国人靠创新来富强国家的梦想。我们在农业上,有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为核心的团队在不断创新,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在文化上,有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为代表的文化创作团队,来提高我国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在国防上,有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在不断提升我国国防力量。创新使我们的国家由弱变强,创新使我们的灵魂由自卑到自豪。
⑦创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必需的一种精神。有了创新,我们才可以乘坐神舟飞船,遨游“九天揽月”;有了创新,我们才可以搭载“蛟龙号”,直下“五洋捉鳖”。趁我们还年轻,为自己插上一双创新的翅膀吧!我们一定会展翅飞翔,搏击长空。
名师旁批:
第①段,作者将创新比作“泉水”“山巅”“翅膀”,新颖别致。此段观点的提出运用了因果复句,逻辑严谨。
第②段,作者对画家齐白石的分析,没有停留在成就表面,而是深入挖掘其“五易画风”的根本原因,即“得益于一次次的大胆创新”,这才是这段文章的核心,也是扣题的关键。
第③段“然而”一词,过渡自然,“也有因畏惧创新而延缓科学进程的教训”引出下文的例证。
第⑤段作者用一递进复句,由“个人”过渡到“民族”,指出“创新”对一个民族所具有的作用。
第⑥段既有“面”上的“中国创造”的例证,也有“点”上的袁隆平、莫言、钱学森的实例,点面结合,论证充分。
第⑦段在强调创新作用的同时,发出呼告,振聋发聩,催人奋进。
[佳作点睛] 这篇文章以排比句式开篇,颇具气势,以此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可让读者先明其要。在具体论证时,选取齐白石、普朗克、爱因斯坦、袁隆平、莫言、钱学森等人的事例为论据,广涉中外。而且作者在处理材料时,运用上既有较为具体的“点”的集中,也有广泛的“面”的展示,其中,作者精心选用了“绘画大师齐白石勇于创新”和“著名教授普朗克因畏惧创新而留下遗憾”两个事例进行对比,再用“普朗克的遗憾”和“爱因斯坦的成功”做比较,从而鲜明、透彻地阐述创新的巨大意义,在对比中使得说理透彻,主旨分明。
[素材仓储]
1.名言名句
①如果你要成功,你就应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约翰·D洛克菲勒
②天才的主要标记不是完美而是创造,天才能开创新的局面。——亚瑟·柯斯勒
③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宋叔和
④创新就是在生活中发现了古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李可染
⑤创新有两点:一是不要囿于前人的成见,二是不要怕犯错误,这两点都需要胆量。——杨振宁
⑥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2.热点素材
解勇:植物医生创始人
昨天下午,“中国广告长城奖·广告主奖”颁奖盛典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23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隆重举行。植物医生董事长解勇,凭借自身实力斩获“人物奖·年度品牌创新人物”!
植物医生创始人解勇立志成立世界级的中国品牌,在中国科学院昆植所科学家的协助下,找到了高山植物作为护肤品的全新品类。
解勇认为,“没有特点不叫品牌”。虽然植物医生旗下已有2400多家门店,但让解勇分外自豪的却不是品牌的规模,
而是植物医生对于产品质量与民族特色的坚持;它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度继承与对现代科技结晶的良好运用。他坚信,越是民族的,才越能走向世界。在他的带领下,植物医生自成立开始,就从未打过广告,看似省钱的口碑传播,其实消耗着更为宝贵的成本——时间。如今,植物医生已有340多万会员,这个巨大的数字象征着广大会员对植物医生的产品与服务的认可。
解勇是眼光长远、思路清晰的企业家。当要带领企业走向远方的时候,他会先确定方向,然后全心专注于这片领域。让我们一起见证植物医生在这片领域的茁壮成长吧!
马东:创业为追求角色自由
在爱奇艺当了988天首席内容官后,马东选择出来创业。在他看来,单干的目的是追求“角色自由”。
从体制内到体制外,马东的路越走越宽广,继相声大师马季之子、央视春晚导演、互联网高管、《奇葩说》出品人后,他最新的身份是——米未传媒创始人。
马东出来创业,带领的是一批由80、90后年轻人组成的《奇葩说》团队。在他看来,年轻团队不光体力好,干活不要命,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有理想主义色彩,他们追求的是自己对内容的兴趣。
“我大概是五、六月的时候开始计划创业。”对于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马东的解释是,“人有三种自由的追求,我不需要时间自由,我在爱奇艺绝对能实现财务自由,但我更追求角色自由”。“我希望未来的工作方向是更多的内容创作,少部分的管理,所以就换一个方式,换一个维度让自己生活”。
主题素材3——文化
话题导读:中华民族自从有了文化便拥有了做人的灵魂。铭记传统文化,点亮了我们前行道路上的明灯;传承传统文化,让她在悠悠浩瀚的历史的长河中翻腾;弘扬传统文化,让她在虎视眈眈的世界之争中奏响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英雄交响曲!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中的黄金时期。在当今物质丰富多彩、精神多元并进的经济飞速发展阶段,要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就需要营造一个正能量的环境,用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熏陶他们,用优秀的现代文化影响他们,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他们,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引他们。身处这样的成长环境,他们对文化、教育的接触、感悟不无深刻,因而对这一主题会有话可说。
[经典靓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新闻周刊》最新报道: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网民投票,评选出的21世纪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12大文化国家,居前两位的是美国和中国。代表美国文化的符号有华尔街、好莱坞、麦当劳、NBA、哈佛大学、感恩节、自由女神像,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有汉语、长城、孔子、唐帝国、丝绸、京剧、功夫。
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状元作文]
享文化之繁华
◆ 山东一考生
①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叶扁舟,来到历史的彼岸:与苏轼探讨人的渺茫与伟大,与陶潜共享带月荷锄归的美好,与李煜分担愁如东流水的感伤……用一指墨香,看尽文化之深邃与灵动。
②文化从那翻滚激荡的黄河开始,便根植于我们的心田,镌刻于基因。那寓意吉祥的中国结,那元宵佳节的灯谜,那雄伟的华夏庭院,无一不是珍贵的传统元素。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正因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发绚烂壮美。
③把文化作为生命的行囊,便让灵魂与文化一道,穿行在历史的音符与文字的墨香之间。
④文化,流淌在悠远的箫声中,诉说着哀怨与愁绪;文化,也弥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叹尽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转在琴瑟之间,
于轻拢慢捻中净化内心的污秽。本无生命的乐器与乐曲结合在一起,便成为文化的载体,寄托着心灵的世界,承载着厚重的文化。
⑤不仅仅在丝竹间,文化也在素净的宣纸上蔓延而来。张大千绘出的梦幻敦煌,诉说着千百年前人们的信仰;齐白石画出的自然风物,亦传达着生命的灵动;壮观的《清明上河图》,也刺激着美的神经。中国画中的水淡云轻,妙手丹青的一点一描,拓开的不仅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之魂由笔底传承。
⑥同样,龙飞凤舞的字亦为文化之腑脏:颜真卿规正而又洒脱的笔锋,王羲之隽秀玲珑的字体,张风子如带般拂过的清新之风,无一不是文化的符号。那挥洒自如之间掩盖不了中华文化之含蓄内敛,那笔锋回转之间亦彰显着文化之典雅深厚。亦深潭微澜,亦雪底苍松。
⑦文化如辽远的江海,包容着一切。既有张若虚的“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美好幽深,又有李白的“起舞弄清影”的缥缈烂漫。那篇篇诗词,字字珠玑,诗人惜字如金,落笔生花,留给世人一片芳华。
⑧文化之美常浮荡于我心间。那里有轩榭廊道,那里有至臻服饰的绣扣,那里更有吟唱千年的戏曲,那是中华之精髓,炎黄子孙之傲骨。它如枝头的梅花,傲吐芬芳。
⑨愿乘文化之舟,渡文化之沧海,享那份美好与真挚,低吟文化之妙语,歌吟一生,幸福一生。
⑩这样的行囊,希望我们共同拥有,共同打造,共享文化盛宴。
名师旁批:
第①段,文章起笔文学色彩浓厚,古色古香,“用一指墨香,看尽文化之深邃与灵动”,观点鲜明,点题巧妙。
第②段,作者选取最具特色的“中国结”“灯谜”和“华夏庭院”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第④段,“箫声”“二胡”“琴瑟”,这些古老的乐器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在这里,作者引领我们认识乐曲与文化的关系。
第⑤段紧承上文,巧妙地过渡到文化与绘画的关系。作者举出张大千、齐白石和《清明上河图》的实例,得出“文化之魂由笔底传承”这一看法。
第⑥段将文化与书法融为一体,“亦深潭微澜,亦雪底苍松”对仗工整,语言凝练,耐人寻味。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无处不在,接下来⑦⑧两段,作者从文化与诗词、文化与戏曲的关系继续分析文化的丰厚内涵。
结尾⑨⑩两段以诗一样的语言归纳观点,回扣题目和首段,首尾照应,结构完美。
[佳作点睛] 怎样才能享受文化之繁华?自然是将文化作为一生的行囊。这篇文章用丰厚的历史底蕴引出文化是生命的行囊这一话题,然后在音乐、美术、书法、诗词、建筑、戏曲、服饰等之间穿行,具化了文化的内容,写出了它们对于生命的意义。最后两段点题,照应题目。本文语言文采飞扬。文章一开篇就是诗意盎然的呈现,后面写音乐、美术、书法,无论是人物,还是艺术的表达,都充满诗情画意。在句式上,整散结合,语言铿锵有力,古色古香。
[素材仓储]
1.名言名句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余秋雨
②文化是人类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和自身的提升,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各种行为的成果的积淀总和。——王蒙
③中国文化应该有一种自信和从容,没有必要去声嘶力竭地辩解。——于丹
④人类在道德文化方面最高级的阶段,就是当我们认识到应当用理智控制思想时。——达尔文
⑤文化的视野超越机械,文化仇恨着仇恨;文化有一个伟大的激情,追求和美与光明的激情。——马大·安诺德
⑥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阿诺德
2.热点素材
文化自信的力量
文化是基石,一个民族的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个体组织的未来前程,最终必然受到组织文化的支配。而忽视了文化的力量,前进的方向就容易偏航,或者出现停滞,甚至要退回到很久以前。文化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力量本源。中国文化有几千年的传承,孔子周游列国,讲学论道,句句是经典,字字皆圭臬,他创立的儒学思想支撑了一个泱泱古国的文化骨骼。
中华文化既坚守根本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只有充分相信自己的文化,坚持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凝聚当前中国各方面的力量,加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南怀瑾:“长袍”的文化力量
90高龄的南怀瑾先生是人称“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国学大师。这位著作等身的老先生学养极其深厚,对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医卜天文、拳术剑道及儒释道等均有研习。昨天下午在一场题为“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的讲座中,南怀瑾与沪上学者共同探讨了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文化、传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多年来,南怀瑾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老先生笑言:“我这一生走南闯北,不管去哪里,总是一身长袍。”而这一身“中国标志”在关键时刻还帮了南怀瑾不少忙。据说他有次出访美国,在通过旧金山海关时,带的几大箱草药让海关官员产生了怀疑,但长袍在身的南怀瑾仪态慈祥,随行人员指着他对官员说:“这位先生被称为中国现代的孔子。”关检人员立即恭恭敬敬地将他们放行了。对此,南怀瑾感慨良深:“衣冠文物素来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代表日本文化的和服实际上是我们三国时从吴地传到日本去的,舶来品尚且成为他们的国粹,而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却在当今社会逐渐丢失。外国人来看我们的故宫会赞不绝口,但那是我们老祖宗创造出来的;他们若怀着对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憧憬再看国内一些城市往往又会失望,觉得到处都是西化的痕迹。我们现代人守住和创造的属于本民族特色的东西太少了。”
主题素材4——读书
话题导读:书,被人称之为第二生活,这足见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阅读,应当成为一种终身坚持的习惯,越早养成这样的习惯收益越多。对于中学生来说,大量阅读的好处不仅仅是为了写出一篇好文章来,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阅读中丰富知识、接收信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从书中我们领略到自然的娇姿,从书中我们品读到人文风俗,从书中我们学会坚韧强劲。书,给生活带来色彩。当你仔细咀嚼时,会尝到一丝丝的甘甜。
[经典靓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
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状元作文]
浅阅读与深阅读
◆ 河北一考生
①茫茫书海之中,如果深阅读是大海,那么浅阅读只能是小溪;如果深阅读是蓝天,那么浅阅读只能是浮云;如果深阅读是草原,那么浅阅读只能是草坪。
②大海,永远充斥着的,只是海水跌撞而来的“轰轰”涛声。有时表面上默默无闻,但那叫波澜不惊,不为外界所动;然而小溪,整日呜咽,用全身力气叫喊也只不过是“滴滴答答”的声音。那溪中的青蛙自以为是地亮着歌喉;再看那海中蛟龙,腾云而上,将一切美景尽收眼底。
③在大海般的深阅读中你可以做翱翔万里的蛟龙,在小溪般的浅阅读里你只能是无知的青蛙。
④蓝天,深邃旷远,雄鹰飞翔,奇山美景均在蓝天的臂膀之下。浮云,只会漂浮,居无定所。如果只追逐视觉的刺激,有的只是雾霭与你相伴,可之后呢?雾霭惹上一身污垢,你也会迷失自我。
⑤蓝天般浩瀚无穷、广阔辽远的深阅读可让你感受鹰击长空的洒脱与豪放;浮云般的浅阅读只能让你污垢染身,迷失自我。视觉的享受只不过是过眼烟云。
⑥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广袤无垠,骏马飞奔,鹏跃鸟鸣。草坪,只能在钢筋水泥间炫耀仅有的绿意,就好像蝌蚪进入泥潭之中,偶尔能引来蝶虫蚯蚓嬉闹。
⑦无垠的草原上,浩渺的深阅读中,你可成为飞驰的骏马。仅有数点绿意的草坪上,你只能成为泥潭蝌蚪般的蚯蚓。
⑧在浅阅读中你只能寻求到视觉的享受,快餐是好吃,但是没营养,有时甚至会吃坏脾胃,浅阅读中过多的视觉刺激很有可能让你迷失自我,找不到回去的路。
⑨深阅读中,你可以品味李后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愁;你可以体会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壮志未酬;你可以感悟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慕名利。
⑩深阅读如大海般稳健,如蓝天般深邃,如草原般辽阔。浅阅读只能与呜咽的小溪,嘶叫的青蛙,居无定所的浮云相比。
⑪到深阅读中去,感受大海带给你的威严,蓝天给你的旷远,草原给你的无垠!
名师旁批:
第①段,开篇比喻巧妙,作者将“深阅读”比作“大海”“蓝天”“草原”,而将“浅阅读”比作“小溪”“浮云”“草坪”,读来清新自然,具体可感。
第②③两段作者主要从第一个比喻出发来分析“深阅读”与“浅阅读”的区别所在。
第④⑤段分析第二个比喻,强调“深阅读”可以让你感受到“洒脱与豪放”,而“浅阅读”只能使你“迷失自我”。
第⑥⑦段重点解读第三个比喻,作者善于运用描绘的语言,通过典型的画面,让读者感知“深阅读”与“浅阅读”的巨大差异。
第⑧⑨段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一步深入分析浅阅读不能与深阅读相提并论,使文章观点更加鲜明。
第⑩⑪段总结上文,发出号召,首尾照应,令人耳目一新。
[佳作点睛] 本文紧扣题旨,采取对比论证的方法,对深浅阅读之利弊,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文章把深阅读比作“大海”“蓝天”“草原”,把浅阅读视为“小溪”“浮云”“草坪”,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条理清晰,
主旨鲜明,首尾呼应。另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素材仓储]
1.名言名句
①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②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③看书不能只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④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⑤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⑥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2.热点素材
多一些《朗读者》式的文化陪伴
社会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朗读者》的意义所在。在历经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的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朗读者》第二期的主题是“陪伴”。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父亲,支持、陪伴被学校开除的郑渊洁搞文学创作,他们父子两人深情朗读郑渊洁的作品《父与子》。著名播音员乔榛的夫人唐国妹,陪伴他度过心梗脑梗、罹患癌症等危难期,夫妻深情朗诵《我愿意是急流》。饲养员林兆铭一个人静心陪伴300多种动物,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他朗读的是《瓦尔登湖》……他们用真心的陪伴,诠释了情感的纯粹,让人泪流不止。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就应该多一些《朗读者》式的文化陪伴。
方文山:我歌词的养分来自阅读
方文山,华语乐坛颇具影响力的作词人,电影导演。方文山出身寒门,在进入音乐界之前,他曾送过外卖、做过推销员、管线工、外劳中介,为了圆梦而在台北奋斗。他毛遂自荐将自己创作的100多首歌词装订成册,邮寄给各大唱片公司,曾在杳无音讯的等待中绝望,人生“跌到谷底”。直到有一天被发掘出来,与歌手周杰伦成为乐坛的黄金搭档。
很多人对他持续创作的灵感很好奇,好奇他怎么会收集到那么丰富的资料。“这些创作的养分其实来自阅读”,他形容,“阅读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件事情”,前人做了大量调查研究,花了三五年时间写完的书,我们只用三五个小时就可以读完了,“我觉得这很划算”。如今已因《东风破》《菊花台》等引领乐坛“中国风”潮流的方文山能够从词稿中胜出,与他的写作天赋有关,也与他阅读的积淀密不可分。
他举例说,《爱在西元前》的开头就是“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方文山说,“同学们一定觉得这句话很酷”,但它其实只是叙述了一个时代和历史事件,它跟“唐太宗贞观元年黄河泛滥民不聊生”没有太大差别,都是历史的叙述。直到第二行写“你在橱窗前,凝视碑文的字眼,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张我深爱的脸”,自己才把时空和情绪都拉回来了。作词之前,他参观了反映两河流域古文明的美索不达米亚展览。他说,古文明虽然非常遥远,可是那些石碑、器皿、生活用品,隔着玻璃橱窗,跟完全陌生的国民之间,似乎有种历史的连接,因此他在这个时空背景下创作了一个爱情故事。
在他看来,情歌强调感情的共鸣与宣泄,必须能让大多数人认同。词作者需要寻找“情感的最大公约数”,最多数人遇到的情感状态,就最适合写成歌词。而精妙的歌词来自阅读的浸润。
主题素材5——分享
话题导读: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身边的美味,享受着父母的关爱,享受着成功的喜悦。但是,你会发现,即使再美好的事物,如果只是一个人独自享受,你也会感到有些失落。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与美好,细心感受与他人共享美好时光的快乐与美好,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分享快乐,分担风雨,人生的路上,我们才不会孤单。因为,快乐被分享,一份会变成两份甚至多份;痛苦被分担,一份会变成半份甚至很微小的一点。
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便明白了存在的意义。分享,它是一个精灵,把欢乐撒满人间;分享,它是一台复制机,把欢乐复制得到处都是;分享,还是润滑剂,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分享,又是黏合剂,使人与人的心越贴越近。朋友,还等什么,让我们一起学会分享吧!
[经典靓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夏天,枝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形成了美丽的绿色叶幔。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但感觉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
第二年,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时,发现有几株葡萄藤攀上了他的阳台。往下看,一个女孩正对着他微笑。楼下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状元作文]
学会分享,快乐和谐
◆ 河南一考生
①年轻人把紫藤花分享给邻居,邻居把葡萄藤分享给年轻人,邻里和谐,生活美好。学会分享,快乐和谐。
②百灵啼声婉转,麻雀扑打着翅膀,鸟儿在同一片蓝天飞翔;小草青葱,树木成阴,草木在同一片土地呼吸;行人匆匆,游人闲适,人们在同一片土地生活。分享——一个具有魔力的词语,给我们以无尽的财富与收获。
③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分享是一种大智慧。懂得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倍的快乐。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我便思索着如何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乐。”盖茨的确如其所言做到了分享:他与世人分享他最新的研发成果;他与社会分享自己的财富;他在分享中得到了人们的敬重,在敬重里获得了更多的快乐。不会分享的人只能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中自以为“幸福”地度过每一天。没有分享,便不能开阔心胸,而心胸狭隘如何能有真正的快乐?分享就似一种催化剂,有了它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④分享能够提升人生的情趣与境界,赢得人们的尊敬。竹林七贤徜徉在山水之间,在分享彼此的志趣之时升华了各自的情谊;苏轼与王安石虽然政见不同,却喜欢互相探讨诗词、分享各自的文学见解,因而他们的友情坚如磐石;居里夫妇毫不吝啬自己的一点一滴,无论是财富抑或是科研成果,他们都与世人同享,所以他们成为我们毕生爱戴尊敬的对象……因为分享,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渐渐消失;因为分享,他们收获了双倍的幸福;因为分享,他们得到了世人的尊敬。
⑤分享能使各种文化和谐相处,使国际关系更加融洽。世界是一个大家庭,
各国灿烂的文化需要世人共享。回想中国古代闭关锁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文化的趋同与单一会日益严重;再想想二战时期法西斯对于人、对于文化的肆意扼杀几乎将世界一步步推向衰败。现代社会需要和谐,我们应当学会分享。因为分享能让文化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分享能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国际大环境,分享将使世界这个大家庭更温暖!
⑥让我们懂得分享,让我们试着分享,让我们充分发挥分享的魔力,让分享这个神奇的词语在生活中熠熠生辉!
名师旁批:
第①段,作者由材料引出观点,开门见山,“学会分享,快乐和谐”,既是点题,又是在引起下文。
第②段,运用排比手法,整齐有力,最终归结到“分享”,不枝不蔓,论证自然。
第③段,作者以比尔·盖茨为例,重点解读他的分享所具有的意义。“分享就似一种催化剂,有了它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幸福与快乐”,作者善于思考,使得文章内容更为深刻。
第④段,这是文章的第二个分论点,作者先提出论点,再以竹林七贤、苏轼、居里夫妇分享的事例来说明他们是怎样赢得人们的尊重的,最后加以总结,回扣小分论点。
第⑤段,作者由个人上升到国家关系,拓宽了文章的空间,增加了内容的厚度。
第⑥段,作者以无比自信的语言呼吁大家:“让我们试着分享”。文章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滞涩之感。
[佳作点睛] 分享,对于自私的人来说,它是一个枷锁;对于乐善好施的人来说,它是通往幸福的桥梁。文章以年轻人把紫藤花分享给邻居,而邻居把葡萄藤分享给年轻人开篇,自然而巧妙地点题,使整篇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在内容上,文章以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的充实与快乐,分享能够提升人生的情趣与境界,分享能使各种文化和谐相处,使国际关系更加融洽为三个层次鲜明的论点,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素材仓储]
1.名言名句
①悲伤可以自行料理;然而欢乐的滋味如果要充分体会,就需要有人分享才行。——马克·吐温
②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尝,好机会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我们必须与他它生命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 ——雷切尔·卡森
③要在自身找到幸福是不容易的,要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则是不可能的。——里普利厄
④多数人意识不到我的幸福和满足感主要来自职业和工作,来自分享。——雷奥那多·R·塞尔斯
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与人分享就是幸福。——亚伯拉罕·林肯
2.热点素材
点子决定路子:《每日新闻》的“瓶纸”营销策略
安藤秀德是日本每日新闻社的发行部总监。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报纸销量锐减,为此他非常烦恼。
有一天,安藤到大街上做市场调研。他发现买报纸的年轻人非常少,但买矿泉水的却很多。他想:如果把报纸印在矿泉水瓶上,是不是会增加报纸的销量呢?第二天,安藤把自己的想法向上级作了汇报,报社决定拿出资金让他试一试。
于是,安藤找了家矿泉水厂,并达成协议:报社为厂家提供瓶身印刷内容和水瓶成本,厂家只要将每瓶水的售价由原来的120日元(1日元约合0.05元人民币)降到68日元即可。售价调低还可促进销量,厂家自然求之不得。
为了增强可读性,报社在第一个月连续推出了30多款包装,这样,即便忘带手机,也可以看到最新鲜的新闻。当然,想看到更多内容,还可用手机扫描瓶子上的二维码。“新闻矿泉水”一上市,《每日新闻》的销量就增加了不少。后来,
报社又推出了募捐瓶。募捐瓶有很多主题,每种主题水的销售所得都会捐给相应的慈善组织。《每日新闻》的知名度因此大大提升。
一个好点子就让一家报社走出困境,赢得了声誉。
公益“分享冰箱”
最近,上海街头出现了一种分享冰箱,里面的食物可以免费拿走。在上海市普陀区长寿社区,近日出现了两台特别的冰箱,里面不仅装满了食物,冰箱上还写着:“免费领取”。
这两台冰箱是由一个叫作“绿洲公益”的公益组织发起的,其中一台位于西康路上,是由一家饭店老板自发设置,里面的食品一部分来自店内多余的食物,另一部分是他自行联系的爱心企业,他们免费将一些即将临近保质期的食品放进冰箱。
而在普雄路上的分享冰箱,是由长寿社区基金会出资与该公益组织共同设立的,目前也是由志愿者在轮流进行管理。有需要的市民,只须填写登记表,留下姓名、地址、联系电话,便可以免费取走冰箱里的食物。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分享冰箱没有门槛,只要你有需求都可以拿。主要针对的就是小区的独居老人,一些困难的残疾人家庭,还有一些是外面社区的人来取食品。”
对于这些免费食品的安全问题,有关负责人表示,冰箱里的食品均是社区内有资质的饭店、超市提供的,都是检测合格的,并且还有很严格的全流程的登记制度和食物供应协议,确保食品安全的协议,以及领受人的登记。
主题素材6——规则
话题导读: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是一个充满规则的社会,遵守规则,讲究文明,自不待言。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每一个公民都要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认识社会,还要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态度,继承传统文化,进一步开拓创新,这才是我们正确的态度。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正如孔子所言,人到了七十,即使做事能称心如意,但也不能超越社会的行为准则。关于规则,最根本的规则就是我们不能没有规则。规则不仅在字里行间,规则还隐藏在每一个历史瞬间。规则不仅是尺度方圆,规则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创造可能。有可能才精彩,有可能才传奇。
[经典靓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同学甲:规则太重要了。运动员不守规则,裁判不公正执法,就不会有精彩的比赛!
同学乙:对!没规则不成。没有校规,没有交通规则,成吗?
同学丙:可有时不守规则的占了便宜,守规则的反倒吃了亏呢。
同学乙:那是另外一回事。
同学丁:不过规则也不是死的,要是不合适,就得改。现在许多“游戏”规则不都修改了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状元作文]
规则需遵守
◆ 陕西一考生
①虽然选择相互拥抱,双方都获得胜利,但这种打破规则的行为不免引起争议。胜利的喜悦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不过前行之路都有规则,我们必须遵守。有规则的游戏才会更有趣味,这样才会使游戏在竞争中得到公平。
②列宁,就是遵守规则的带头人。“同志,你做得对!”这句话,大家恐怕都非常耳熟,对,这就是《列宁和卫兵》中一句著名的话。列宁进克里姆林宫时,
卫兵洛班诺夫不认识他,一定要他按规定出示证件。与列宁一起来的那名留着小胡子的随从上前粗暴地说:“这是列宁同志,请你让开。”要卫兵立即放行,被列宁制止了。列宁掏出了证件,卫兵从证件上知道眼前这人就是列宁时,他脸红了,连声说“对不起”。列宁亲切地对他说:“同志,你做得对!任何人都要遵守制度。”规则有时似乎很死板,洛班诺夫说过要以革命的名义,为列宁守好岗。见了列宁却并不放行,也许正是有了这种坚持的精神,才有了我们稳定的生活。没有谁可以不受约束,简单的规则我们也一定要遵守。小事有准则,大事才有规矩。
③我国古代也有西汉时细柳营守军士兵恪守军令拒绝汉文帝入营的故事。汉文帝六年(前158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西汉著名军事家周亚夫受皇帝命令驻守细柳营,以防匈奴入侵。汉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在灞上和棘门两个军营都可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和他下面的官兵骑马迎进迎出。去细柳军营的时候,营中将士个个披坚执锐,刀出鞘,弓上弦,拉满弓,持战备状态。文帝的先导驱车门下,不得入。先导说:“皇帝就要到了!”守卫军门的都尉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等了不一会儿,文帝到了,又不得入营。于是文帝派使者手持符节诏告周亚夫将军:“我要入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令打开营门。守卫营门的士兵对皇帝随从人员交代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驰。”于是文帝的车便控着缰绳,慢慢走。汉文帝是规则的制定者,也是规则的守护者,真正的履行了“人人平等”的游戏规则。
④遵守规则其实很简单,现实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教导我们恪守诚实守信的规则,遵守诺言的规则。新鲜玩意总是小孩子爱不释手的玩具,小乔治拿起新斧子砍向樱桃树。面对父亲的责问,小乔治选择了承担,而不是用谎言来欺骗。在自己的错误面前选择改正,在诚信的规则下学会成长,获得谅解。宋濂是个好读书的孩子,与人约好时间从不失约。在微黄的灯光下、在母亲的劝慰下依然坚持深夜抄书。坚守规则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拜得名师。坚守与朋友的约定,在深夜时忙碌;坚守与老师的约定,在大雪纷飞之时前进。有人喜欢放弃,在困难面前总是退缩,总会找借口逃脱,却从不找理由前进。
⑤小时候,父母和老师总是说我是个顽皮的孩子,一点也没有“规矩”,喜欢刺激,春天时总喜欢跑到油菜地,无奈总是带着被蜜蜂蜇出的红斑。规则,在我小时便是枷锁,便是无数的不许做。但现在它是告诉我们如何去生存下去的准则。俗语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假如无人去遵守规则,那么一个家庭,一个国家,都将处于动乱之中。电闪雷鸣中风雨交加,再美的花朵都会凋零。规则让我们安宁,违反规则必定会受惩罚。红灯亮时多等一分钟就是平安,遵守交通规则就能获得安全保障。每个人都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我们要呼吁每个公民都要遵守社会规则,一起创建和谐的明天。
⑥规则不可破,准则不可缺。拾起丢掉的东西,记住所有规则,前行的道路才会畅通无阻。
名师旁批:
第①段针对规则要不要遵守,为了取得“胜利”可不可以打破规则这一现象,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论点,强调“有规则的游戏才会更有趣味”。
第②段以列宁带头“遵循规则”为例,充分证明规则的重要性。“小事有准则,大事才有规矩”,浅显易懂而又发人深思,大多数人虽懂得这一道理,却有很多人未能身体力行。
第③段以细柳营守军士兵恪守军令拒绝汉文帝入营的故事,既说明了周亚夫善于立规矩,也强调了汉文帝是规则的制定者和守护者。本材料与上段中列宁的材料均是从正面来说明规则必须遵守的重要意义。
第④段文字宕开一笔,从“诚实守信”这一点出发,举出小乔治和宋濂的例子,进一步分析他们是如何恪守规则,诚实守信的。文段句式多样,行文自然流畅,凸显出考生的文字功底。
第⑤段联系现实,从自我的角度写对规则的认识过程,郑重地强调“规则让我们安宁,违反规则必定会受惩罚”,并发出呼吁,号召每个公民都来遵守社会规则。
第⑥段,文末点题,首尾照应,极富感染力。这篇文章的论证既体现出层次感,也彰显了逻辑性。
[佳作点睛] 这篇文章能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规则”,详细分析了既然进行游戏,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否则游戏也就没有了意义。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三则材料典型准确、语言的流畅,为文章增色不少。整篇文章有情怀、有气度,讲道理、说大事,文脉清晰、朴素。文中旁征博引,纵横捭阖,既有鲜明的文学色彩,又有浓郁的思辨味道。
[素材仓储]
1.名言名句
①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淮南子
②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韩非子
③不以规矩不能成为方圆。——孟子
④那些仅仅循规蹈矩的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泰戈尔
⑤秩序就是正确的规则和事物永久的合理性。——菲尔丁
⑥如果无序是你必须遵守的法则,你就会因谋求秩序而受到惩罚。——瓦莱里
2.热点素材
让校规看守哈佛
当年,哈佛牧师立遗嘱时,把自己的一块地皮和20本古书,赠给当地的一所学院。哈佛大学一直把牧师的这批书籍珍藏在哈佛楼里的一个图书馆内,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带出馆外。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作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大火发生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定,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了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灾难过后,这本书成了稀世珍本。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情况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谢,并对他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赏罚分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对此,很多人表示用规则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让校规看守哈佛”的理念,也许是哈佛作为一所私立大学却创造无限辉煌而享誉全球的原因之一。规则是对所有人的,规则高于一切、大于一切。即使校长不想开除这个学生都不可能,因为校规有规定,所以这位校长没有网开一面,没有下不为例。这是对规则的敬畏,也是对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最好诠释。
美国认为仅能被中国挑战,中国应制定规则
“过去是美国制定规则,我们进入规则并且遵守规则,今天美国担心中国改写规则和规则竞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袁鹏12日在《环球时报》2016年年会上表示,国与国之间最低层次的较量是军事对抗,其次是吵架,高手过招才谈规则。今天中美关系发展到规则之争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全世界唯一能够全方位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在美国看来可能只有中国一家。
规则之争之所以现在成了一个事实,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美国“统治世界”的方式跟过去的帝国不同,它既靠军事也靠规则。如果颠覆它的规则,美国的霸权地位将会逐渐地丧失。最近,美国在几个方面对中国比较担心,一个是东海防空识别区,美国认为在东海地区形成中国军事规则会挑战美国在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地位。另外,虽然填海造岛本身是中国内政方面的问题,但美国担心的是中国挑战它所谓的游戏规则。特朗普强调不希望中国改写规则,它突显出美国的自信心在下降及对中国国力上升到战略性的焦虑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