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50 KB
  • 2021-06-05 发布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复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复学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 8 页。‎ ‎2.请把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把综合题的答案用 0.5mm 黑色中性 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的框内。‎ ‎3.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新基建”投资不是简单的以铁路公路建设为主的“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式的投资,而是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的新型基建投资。比如,5G的意义不仅仅是网速更快,而是通过毫秒级时延和超高密度连接有效支持海量物联网设备接入,实现机器间大规模的相互通信,为研究成果创造更多走向现实应用的可能。‎ ‎“新基建”着眼长远,但当前的疫情确实赋予其更多责任。要想尽快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恢复正常轨道,需要通过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给予总需求一个回弹力,进而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随着疫情全球蔓延,今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外需增长有可能遇到更多困难。这样的背景下,更要依靠内需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一定意义上,“新基建”是为疫情后中国经济恢复打下的一针强心剂,更是未雨绸缪为未来发展铺下的一条路。‎ ‎(摘编自邹蕴涵《加快“新基建”对中国经济有长远意义》)‎ 材料二:‎ 要用好“新基建”,使其成为化解疫情影响,撬动经济的有力杠杆,关键还要把握好这个“新”字。‎ - 27 -‎ ‎“新基建”之“新”,首先新在发展理念。不可否认,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相当可观的投资。有机构曾测算,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 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在线办公助力恢复生产运行,远程教育实现“停课不停学”,智能制造对冲了负面影响……疫情发生以来,经济社会没有因物理“隔离”而“停摆”,离不开“新基建”的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更需要“新基建”的给力。‎ ‎“新基建”之“新”, 也新在模式与空间。研究表明, 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新基建”不单纯指向具体的工程项目,更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 有了高速泛在的网络,就会加速诸多创新应用;有了算法与算力的支撑,就会催生大量新场景;有了坚实的数字基础,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等就具备有利条件……也许从建设规模看,“新基建”难与传统基建比肩,但通过对各个领域和产业的渗透融合,所产生的经济拉动作用却是巨大的。这是从打造一条“路”到培育一个生态的转变。‎ 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必须加快布局的领域,关系着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加快5G网络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普及、丰富人工智能应用……“新基建”之“新”,更是瞄向新的未来。‎ ‎(摘编自张辛欣《“新基建”贵在念好“新”字诀》)‎ 材料三:‎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相比,“新基建”为5G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研发等提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拉动相关投资。同时,也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专家预计,2020年是5G基站大规模建设期,预计将部署超过60万个5G基站,年底有望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在此基础上加快5C商用步伐,加上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发展,将会有效推动产业升级。此外,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改造传统基础设施,不但会带动投资规模的扩大,而且会更好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将“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将有助于克服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增强经济韧性、释放发展潜力。‎ - 27 -‎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答好转换经济发展动力的课题,中国具有巨大优势。中国将5G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和智能技术与强大的制造业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形成新的更大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5G网络、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就是要为我国信息和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转换发展动力创造条件,实现国民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有序推动“新基建”,需要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实现我国经济数字化、智能化提供有力保障。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引领作用,有规划有步骤推动“新基建”发展,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项目的监管和调控,防止盲目上马,确保供给与需求结构基本适应。还应发挥好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支撑作用,一方面精准支持“新基建”项目,降低融资成本,广泛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大专项债券发行力度,优化投向、确保资金投入。‎ 推动“新基建”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让国有企业在“新基建”中发挥应有作用,积极吸收非公经济成分参与发展,充分发挥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同时,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厚植“新基建”的发展动力,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关系,从而使“新基建”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摘编自何自力《“新基建”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基建”是相对于“铁公基”等传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而言的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B. 狠抓“新基建”,内需外需齐发力,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可以尽快减少疫情压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C. 加快“新基建”可有力拉动投资,通过拉动更多的大规模投资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从而带动社会发展。‎ D. “新基建”既指单纯的工程项目,也指新的产业增长支柱和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新的服务与消费。‎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基建”通过对各个领域和产业的渗透融合,产生经济拉动作用,从而培育新的经济生态。‎ B. “新基建”能够拉动投资、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改造传统基础设施,成为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 C. 加快“新基建”,促进信息、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通过这些技术与制造业结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 27 -‎ D. “新基建”发展需要国家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支持,所以,发挥好政府作用,“新基建”就能够健康发展。‎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 将新老基建融合,以新基建带动老基建的发展,科学研判、理性投资,切忌盲目跟风。‎ B. 加快“新基建”推进步伐的支点在于创新投融资方式,有效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C. 我国加快“新基建”具有供给侧的良好发展基础,在需求侧则有巨大市场潜力。‎ D. 行业也需防范5G发展风险,要用市场机制真正建成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网”。‎ ‎4. 三则材料在论证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 ‎5. 你认为“新基建”之“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概括 ‎【答案】1. A 2. D 3. C ‎ ‎4. 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将“新基建”与传统基建进行对比,阐述“新基建”的特点;都采用了例证法,都以“新基建”的核心领域之一——5G网络建设为例,阐述新基建的发展态势。 ‎ ‎5. ①新在科技。“新基建”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领域;②新在理念。“新基建”主要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③新在模式与空间。“新基建”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④新在指向未来。“新基建”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发掘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题干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项,“狠抓‘新基建’”错误。原文表述为“要想尽快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恢复正常轨道,需要通过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给予总需求一个回弹力,进而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可见选项缩小了范围,应该是狠抓“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 - 27 -‎ C项,“通过拉动更多的大规模投资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从而带动社会发展”错误。原文信息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相当可观的投资”“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可见选项杂糅混淆了信息,偷换了概念,并非通过拉动投资,而是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 D项,“‘新基建’既指……,也指新的产业增长支柱和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新的服务与消费”错误。原文表述为“‘新基建’不单纯指向具体的工程项目,更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可见选项曲解了文意,“不单纯指向……”,不等于“指……”。‎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中相关信息进行理解和推断能力。这类题选项信息一般会超越文本,也就是可能在材料中找不到可对照的语句,需要考生联想生活或者运用头脑中的自我储备加以判断。还有一种设题角度可能是对原文相关语句进行合理而巧妙的变通,即一句话百样说,出题者没有照搬原文信息,变通说法后让考生来推断,这样的其实就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总之这样的题需要处置灵活一些,不拘泥于提取、筛选能力。‎ D项,“所以,发挥好政府作用,‘新基建’就能够健康发展”错误。原文信息是“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厚植“新基建”的发展动力,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见选项得出的结论太绝对,遗漏了信息,“新基建”健康发展的条件有很多,不仅是发挥好政府作用这一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观点的提取筛选整合能力。题干要求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要做好此题首先是回归材料找观点“推动新基建的条件”或者怎样推动新基建发展。然后看选项信息是否与这个中心思想中对应,能对应就可以作为论据起支撑作用。‎ ABD三项都是在论证怎样推动新基建发展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的观点。‎ C项,“我国加快‘新基建’具有供给侧的良好发展基础,在需求侧则有巨大市场潜力”说明的是新基建发展的优势,材料三没有论及需求侧的市场潜力。可见不能作为材料三的论据。‎ 故选C。‎ ‎【4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对论证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本题问“三则材料在论证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答题模式为,从论证结构和方法两方面加以总结,并举出例子简要说明。‎ ‎(1)举例论证:材料一中“比如,5G的意义不仅仅是网速更快,而是通过毫秒级时延和超高密度连接有效支持海量物联网设备接入,实现机器间大规模的相互通信,为研究成果创造更多走向现实应用的可能”,材料二中“在线办公助力恢复生产运行,远程教育实现“停课不停学”,智能制造对冲了负面影响”,材料三“中国将5G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和智能技术与强大的制造业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形成新的更大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5G网络、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就是要为我国信息和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转换发展动力创造条件”等关于事例,论据新颖典型,论证充分有力,阐述新基建的发展态势。‎ ‎(2)对比论证:材料一中“‘新基建’投资不是简单的以铁路公路建设为主的‘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式的投资,而是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的新型基建投资”,材料二中“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材料三中“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相比”等处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观点——阐述“新基建”的特点。‎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题干为“你认为‘新基建’之‘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概括”。解答本题主要看材料一、二的内容,找出“新”的表现。答题模式:明确方面+例析。‎ 先概括说明角度和侧面:①新在科技,②新在理念,③新在模式与空间,④新在指向未来。‎ - 27 -‎ 然后简单分析:材料一中第一段有“新基建”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领域;第二段说“新基建”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发掘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材料二中前三段有②“新基建”主要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材料二后三段说“新基建”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 ‎【点睛】阅读题目设干扰项的方法有:‎ ‎1.故意将“未然”表述或推断为“已然”。‎ ‎2.故意将“主要的”(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主要原因)和“次要的”(次要矛盾、次要方面、次要原因)倒置。‎ ‎3.故意将“部分”(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整体”(对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4.故意将“前期”和“后期”顺序颠倒。‎ ‎5.故意将“选择”(具备其中一个原因或条件即可)表述为“兼备”(必须同时具备多个原因或条件)。‎ ‎6.故意将“肯定”和“否定”颠倒。‎ ‎7.故意将“原因”和“结果”颠倒,或强加因果。‎ ‎8.故意将“此”和“彼”颠倒。‎ ‎9.故意凭空捏造,将“无据”表述成“有据”。‎ ‎10.故意将客观的内容进行夸大。夸大其功能和效用。‎ 以上“十个注意”要在具体的阅读训练中多加留意。‎ ‎(二)现代文阅读 I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疫·爱情 王忆 这天早晨九十点钟的阳光大好,透过玻璃窗直射在地毯上,司琪走到窗前,这么好的天儿,他们应该是要手牵手去长江大桥上的。不过眼看每天徐文天都给她传来身体慢慢恢复的好消息,她就觉得离和他在阳光里牵手的日子不远了。她想等他出院回来了,他们就去大桥上好好走一走,看看美丽的日落。她下定决心,以后就算遇到再大的事,自己绝对不会对徐文天耍小孩子牌气,他说什么她都会听。她甚至想到多少年后,当他们再来武汉,今天正在经历的一切都将是难忘的回忆。‎ - 27 -‎ 中午时分,约定的视频如期而至。每天相见,她都要问上一些必备的问题。徐文天反而时常岔开这些话题。今天刚巧是司琪二十五岁的生日,如果不是因为碰上这样的病毒,徐文天早就想好了怎么给司琪安排特别的一天。可是现在隔屏相望的两人只能遥遇对视。司琪翻出房间里仅有的一桶方便面,按徐文天说的给自己泡上热气腾腾的生日面。坐在视频面前,看着徐文天脸色发黄,声音有些虚弱地对她说,委屈你了,等我回来一定给你补过生日……然后他说话的力气就接不上来了,两个全副武装的医生冲进病房,徐文天的手机从手中滑落,画面里瞬间黑屏。那一瞬间,晴朗的天空突然黑下来,司琪在崩溃茫然中冲着手机呼叫徐文天之后也昏厥倒地。‎ 司琪醒来的时候,她已经躺在床上了,旁边坐着酒店一个服务人员。她猛然翻腾坐起,脑海里全是徐文天在视频里奄奄一息的样子。事实上,徐文天的身体状况一直比她在视频里看到的还要差,在他住院的第三天就已经转为重症,在这过程中好几次都面临呼吸衰竭的危险,呼吸罩是必须戴上的“续命器”。只不过他实在不忍心让司琪担心,每回视频的时候,他都得背着医生悄悄把呼吸罩摘下来,强装出自己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的模样。司琪越想越绝望,她连滚带爬滚下床,嚎啕大哭开门直冲出去。守在她身边的服务人员追着喊着将她拉了回来,边拉边劝着她:孩子,你冷静一些,冷静一些,我在这儿陪你。司琪克制不住崩溃绝望的情绪,蓬头垢面地哭吼着:徐文天,我去找你,我去找你,你不能死,不能死……‎ 司琪不哭了,整个人如同呆掉一般坐在那里。不一会儿,躺在床头的手机又发出了响,她骤然惊醒一个猛子冲过去,一把抓起手机慌乱点开。这次传来的不是视频,也不是徐文天手机打来的电话,是一封定时发送来的邮件。邮件的内容也并不是写给司琪的,而是徐文天写给另一个男人的:‎ 你好!‎ 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你,也不知道你是哪里人,做什么样的职业。但我希望你是一个只对司琪一生挚爱的人,我相信你是这样的人,你也必须是。真的要恭喜你能遇到这么好的一个姑娘,也许你的这辈子会让我羡慕嫉妒,但我没有恨,我只有请求和感谢。好吧,兄弟,在这样特殊情况下,我就长话短说了。有些话我要交代给你:‎ 司琪是一个内心十分简单的女孩,她不懂得算计,常常心里有话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她有时候是有点任性,爱耍小脾气,但是等她冷静下来,一切就都好了。前提是,你必须要包容她、将就她,无条件的那种。最重要的是,你不能让她哭,因为她哭多半是舍不得你。这一点我做得不够好,但愿你能做到。‎ - 27 -‎ 司琪有严重的颈椎病,你要记得经常提醒她,不要保持一种姿势很久不动,要时常带她出去做做运动,必要的时候给她捏一捏。我想到时候,你应该会知道,她不喜欢阴雨天出去,因为她就是这样一个阳光的、多愁的女孩。说到这儿,我得先跟你道个歉。可能因为我的关系,她今后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完全淡忘过去和我离去带给她的伤痛,拜托你多给她一点时间,往后余生为她创造更多新的记忆。‎ 爱上一个人不容易,作为一个曾经和你一样爱她的人,真心地祝福你们!‎ 徐文天 ‎2020.1.23‎ 这是徐文天在意识到自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情况下写的。他一直都在坚强支撑着,为的就是陪司琪度过她二十五岁生日。那天,徐文天在视频里问过她:假如,我说的只是假如。假如我这次一不小心得了阎王的“召唤”,她要怎么办?她当时气得直拍手机骂他乌鸦嘴!还警告他,你要是回不来,我就像电视剧里的黄雨萱去找王全胜那样穿越时空去找你,然后花几辈子时间折磨你,反正你休想甩了我!‎ 十几天之后,隔离酒店被解封。酒店大门顷刻间被敞开,远处传来江汉关大楼整点钟声,一束明媚阳光刺破了黎明后的天际。‎ 司琪梳洗干净,面色苍白,两手各拖着一个行李箱一步一步走出酒店。路边停了一排接人出隔离酒店的出租车,司机帮她把行李搬上后备箱。他们戴着口罩,始终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司机问她去哪儿?在地身后冒出一个声音:去长江大桥!司琪闻声落泪。一转身,这个被口罩遮住一半脸,依然满眼笑意的男人,举着戒指向她问好说:你好!我是从另一个时空穿越回来的徐文天,你愿意让我成为你这座桥上一生的风景吗?‎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琪从早晨的阳光想到和徐文天在阳光里牵手,又想到美丽的日落和要改变自己的脾气,写出了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B. 司琪给自己泡生日面的情节,写出隔离初期物资暂时短缺的现实困境,也写出两人在生日仪式感追求中不离不弃的真情。‎ C. 徐文天把死亡说成阎王的“召唤”,是为了用乐观幽默的语言调动司琪情绪,更为了向司琪传递有爱就能战胜死亡的信念。‎ D. 司琪拍手机骂徐文天乌鸦嘴,还说要花几辈子时间折磨他,是用看似蛮不讲理的态度和语言表达爱意,鼓励徐文天战胜病魔。‎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7 -‎ A. 小说刻画人物心理的手法多样,“司琪不哭了,整个人如同呆掉一般坐在那里”,则是通过神态描写表现司琪绝望的内心世界。‎ B. “远处传来江汉关大楼整点钟声,一束明媚阳光刺破了黎明后的天际”,以声衬静,以景写情,逐层铺叙,写活了司琪内心的痛苦。‎ C. 这篇小说剪裁得当,作者善于捕捉和把握生活中的典型场面,抓住细节和剪辑生活中的片断来塑造人物,讲述感人故事。‎ D. “你愿意让我成为你这座桥上-一生的风景吗?”通过比喻手法写出了徐文天对司琪爱情的真挚专一,“一生的风景”的喻体强化了这种情感表达。‎ ‎8. 徐文天写给另一个男人的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 ‎9. 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大团圆式的结尾消解了这篇小说的价值,你赞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6. C 7. B ‎ ‎8. ①是承载爱意的载体,展现徐文天在生命垂危时刻细腻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美好的道德境界。②表现徐文天对司琪的了解,使司琪形象丰满立体,传达爱一个人就要让她更幸福的理念。③巧妙转化叙述视角,从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扩大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让情节富有波澜。④通过时间落款,明确了故事的疫情背景,增强了可信度。 ‎ ‎9. 不赞同。①结尾与前文司琪唤起徐文天求生意识相照应,符合生活真实,引发读者思考爱的力量,有艺术价值。②结尾符合疫情可控可治的客观现实,能增强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使故事意蕴更丰富,有社会价值。③结尾符合大众期待,读者、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整体,能用艺术真实弥补人们的现实缺憾,化解悲伤,凸显人性美好,有审美价值。④结尾富有象征意义,说明痛苦终将过去、有情人定成眷属,符合以“中和”为美的民族心理,有文化价值。‎ ‎ 赞同。①小说前面写徐文天病情加重,而且还写信把司琪托付给另一个男人,结尾写他死亡才更符合生活真实,有艺术价值。②悲剧结尾更能引发人们的同情心,帮助读者净化心灵,感悟生命美好,有社会价值。③生和死能在艺术作品中产生无可替代的矛盾冲突,作家能借助死亡叙事表现对个体的生命关怀,有审美价值。④悲剧结局产生的不完美以及人物和不完美命运的抗争,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有文化价值。‎ ‎【解析】‎ ‎【6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内涵,判断运用的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艺术特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处的手法进行分析和概括。‎ C项,“更为了向司琪传递有爱就能战胜死亡的信念”过度解读。他这样说是为了用轻松的语调让司琪有个心理准备,以免他真的去世了司琪接受不了。‎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以声衬静”“写活了司琪内心的痛苦”分析不当,这两句一是写听觉一是写视觉,表现了生活的真实和美好,为后文大团圆的结局做了暗示和铺垫。‎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物象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物象在小说情节中往往起到串联情节的线索作用;也会起到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另外物象往往是情感的载体,因而对小说情感和主题也会有作用。‎ 首先看徐文天写给另一个男人的信都说了些什么。其中有“我希望你是一个只对司琪一生挚爱的人”“我没有恨,我只有请求和感谢”“你不能让她哭,因为她哭多半是舍不得你”“司琪有严重的颈椎病,你要记得经常提醒她,不要保持一种姿势很久不动,要时常带她出去做做运动,必要的时候给她捏一捏”等,通过这些表达,我们可以看出徐文天是多么爱司琪,他是一个感情细腻、真挚、专一的人,这封信展现了他在生命垂危时刻细腻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美好的道德境界;这封信是承载他爱意的载体。同时这些内容也传达了小说的主题,爱一个人就要让她更幸福。另外文中还有对司琪的形象补充,如“司琪是一个内心十分简单的女孩,她不懂得算计,常常心里有话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她有时候是有点任性,爱耍小脾气,但是等她冷静下来,一切就都好了”“她就是这样一个阳光的、多愁的女孩”,表现徐文天对司琪的了解,使司琪形象丰满立体。另外信末尾的落款“2020.1.23” 明确了故事的疫情背景,增强了可信度。从叙述角度来看,借这封信,巧妙地从第三人称转化为第一人称,扩大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让情节富有波澜。‎ ‎【9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及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判断属于哪类结尾,如果认同,从对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分析这样结尾的作用,有时还需要分析结尾本身的艺术效果。如不认同,也要从这些角度给出理由。答题时要联系文本内容具体回答,不能只答套话。‎ 如不赞同,可分析,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尾,从情节上看,能够与前文司琪“她想等他出院回来了,他们就去大桥上好好走一走,看看美丽的日落”,徐文天求生意志的坚强“他一直都在坚强支撑着”相呼应,符合生活真实,有艺术价值;从主题上看,这样结尾符合疫情可控可治的客观现实,能增强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使故事意蕴更丰富,有社会价值;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是如此美好,这样结尾符合大众期待,用艺术真实弥补现实的缺憾,突显人性的美好,有审美价值;这样写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富有象征意义,说明痛苦终将过去、有情人定成眷属,有文化价值。 ‎ 如赞同,可结合前文写徐文天病重的情节分析,“徐文天脸色发黄,声音有些虚弱地对她说”“在他住院的第三天就已经转为重症,在这过程中好几次都面临呼吸衰竭的危险,呼吸罩是必须戴上的‘续命器’”“然后他说话的力气就接不上来了,两个全副武装的医生冲进病房,徐文天的手机从手中滑落,画面里瞬间黑屏”,甚至徐文天发出了那封信,这些情节都暗示,结尾写他死亡才更符合生活真实,有艺术价值;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结局更能激发人们的同情心,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让人们更加珍惜美好的感情和生活,有社会价值;在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中思考人性和生命,有审美价值;悲剧结局产生的不完美以及人物和不完美命运的抗争,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有文化价值。‎ ‎【点睛】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理由。情节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 ‎ ‎(一)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人也。祖资,魏骠骑将军。父宏,南阳太守。楚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多所陵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劲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楚既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初至,长揖 - 27 -‎ 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因此而嫌隙遂构。苞奏楚与吴人孙世山共讪毁时政,楚亦抗表自理,纷纭经年,事未判,又与乡人郭奕念争。武帝虽不显明其罪,然以少贱受责,遂湮废积年。初,参军不敬府主,禁既轻苞,遂制施敬,自楚始也。征西将军,扶风王骏与楚旧好,起为参军。转梁令,迁卫将军司马,时龙见武库井中,群臣将上贺,楚上言曰:“顷闻武库井中有二龙,群臣或有谓之祯祥而称贺者,或有谓之非祥无所贺者,可谓楚既失之,而齐亦未为得也。夫龙或俯鳞潜于重泉,或仰攀云汉游乎苍昊,而今蟠于坎井,同于蛙虾者,岂独管库之士或有隐伏,厮役之贤没于行伍?故龙见光景,有所感悟。愿陛下赦小过,举贤才,垂梦于傅岩①,望想于渭滨②,修学官,起淹滞,申命公卿,举独行君子可惇风厉俗者,又举亮拔秀异之才可以拨烦理难矫世抗言者,无系世族,必先逸贱。夫战胜攻取之势,并兼混一之威,五伯之事,韩、白之功耳;至于制礼作乐,阐扬道化,甫是士人出筋力之秋也。伏愿陛下择狂夫之言。”惠帝初,为冯翊太守。元康三年卒。初,楚与同郡王济友善,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铨邑人品状,至楚,济曰:“此人非卿所能目,吾自为之。”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楚少所推服,惟雅敬济。楚少时欲隐居,谓济曰:“当欲枕石漱流。”误云“漱石枕流”。济曰:“流非可枕,石非可漱。”楚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厉其齿。”初,楚除妇服,作诗以示济,济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释:①傅岩:古地名。相传商代贤士傅说为奴隶时版筑于此,故称。后因以泛指栖隐之处或隐逸之士。②渭滨:代指姜子牙。《韩非子·喻老》:“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后因以“渭滨”指太公望吕尚。‎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 B. 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 C. 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 D. 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揖,古代汉族交际礼仪,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上古时开始流行,长幼尊 - 27 -‎ ‎ 卑都可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 B. 经年,经过一年。此处的“经年”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此去经年,应是 良辰好景虚设”中的“经年”词义不太相同。‎ C. 世族,原指先世有功之官族,后泛称世家大族和书香门第为世族。如,韩愈《卢氏 墓志铭》中有“夫人本宗,世族之后”可谓佐证。‎ D. 五伯,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楚出身官宦世家,其才学文章无与伦比,且性情爽朗超逸,但却常有凌侮他人居 高自傲的言行,故在当地缺少美誉。‎ B. 孙楚自负才气过人,对待上司、同僚、同乡态度均十分轻慢,武帝虽然对其非常欣赏,也不得不公布其罪状,将其停职处理。‎ C. 孙楚见识高远,不同流俗。当时“龙见武库井中”,他认为大臣们的看法均属错误,朝廷应从这种自然现象中得到感悟和启发。‎ D. 孙楚才思敏捷,重情重义。好友王济对其颇为推崇,称赞其才识突出,对孙楚悼念妻子诗作大加赞赏,认为诗作情意深重,令人感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岂独管库之士或有隐伏,厮役之贤没于行伍?故龙见光景,有所感悟。‎ ‎(2)楚少所推服,惟雅敬济。楚少时欲隐居,谓济曰:“当欲枕石漱流。”‎ ‎【答案】10. B 11. C 12. B ‎ ‎13. (1)难道预兆着管库房的人中或者有英才隐藏潜伏,服劳役的人中有贤者埋没在行伍里?所以龙出现这种情况,应令人有所感悟。‎ ‎(2)孙楚很少有所推崇佩服的,仅很敬重王济一人。孙楚年轻时想隐居,对王济说:“想以山石为枕以江水洗漱。”‎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A - 27 -‎ 项,“孙皓”是人名,作“遗”的宾语,意思是“给孙皓”,是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C项,“吴”是“吴国”,作“使”的宾语。意思是“出使吴国”,是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D项,“楚”是指“孙楚”,人名,作“迁佐著作郎”的主语,“迁”为谓语动词,“佐著作郎”为宾语,意思是“孙楚后来迁任佐著作郎”,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前后断开,排除D项。‎ 再结合句子意思“文帝派符劭、孙郁出使吴国,将军石苞叫孙楚写信给孙皓。符劭等人到吴国,不敢通报此信。孙楚后来迁任佐著作郎,又参与石苞骠骑军务”,句子可以断开为: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后泛称世家大族和书香门第为世族”错,“书香门第”不是“世族”。‎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项,“也不得不公布其罪状”错,由原文“武帝虽不显明其罪,然以少贱受责,遂湮废积年(武帝虽然不张扬他的罪过,但因他年少又轻贱而受人指责,于是被停职埋没多年)”可知并未张扬公布其罪过。‎ 故选B。‎ 原文只是说“楚既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可见只是对石苞很是轻视简慢;“武帝虽不显明其罪”,可见。‎ ‎【13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岂独”,难道只;“隐伏”,隐藏潜伏;“厮役”,服劳役的人;“没”,埋没;“见”,通“现”,出现;“光景”,情况。(2)中“少”,很少;“推服”,推崇佩服;“惟”,仅,只;“雅敬”,很敬重,尊崇;“枕”,以……为枕;“漱”,以……洗漱;“枕石漱流”,以山石为枕以江水洗漱。‎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27 -‎ 孙楚字子荆,是太原中都人。祖父孙资,曾是魏骠骑将军。父孙宏,曾任南阳太守。孙楚的才学文章(当时的人)无与伦比,爽朗超逸高于同辈,多有凌侮他人居高自傲的言行,在当地缺少美誉。年纪到了四十多岁,才开始参与镇东将军的事务。文帝派符劭、孙郁出使吴国,将军石苞叫孙楚写信给孙皓。符劭等人到吴国,不敢通报此信。孙楚后来迁任佐著作郎,又参与石苞骠骑军务。孙楚既然自负其才气,对石苞很是轻视简慢,刚来到时,拱拱手说:“天子叫我参谋你的军务。”因此两人从此有了隔阂。石苞启奏孙楚与吴国人孙世山一起诋毁朝廷大政,孙楚也上表申述论理,纷争混乱了一年,事情尚未判明,又和同乡人郭奕因事愤怒相争。武帝虽然不张扬他的罪过,但因他年少又轻贱而受人指责,于是被停职埋没多年。初时,参军多不尊敬其上司,孙楚既已轻慢石苞,于是制订了参军要尊敬上司的规定,这是从孙楚开始的。征西将军、扶风王司马骏和孙楚旧时友好,起用他为参军。转任梁县县令,迁任卫将军司马。这时有龙出现于武库水井中,群臣将要上表称贺,孙楚上奏道:“最近听说武座的水井中出现了两条龙,众臣中有人认为是吉祥之兆而称贺,也有人认为并非吉祥面没什么可贺的,可以说是楚人已错,而齐人也不算对。龙有时俯身潜藏于深泉,有时高入云端游于苍天,然而现在盘伏在坑穴水井中,与青蛙小虾同伍,难道预兆着管库房的人中或者有英才隐伏,服劳役的人中有贤者埋没在行伍里?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应令人有所感悟。希望陛下赦免犯有小过错的人,举用贤才,也托梦给在傅岩筑墙为奴的奇才,仰慕吕尚那样的高人、修建学校,起用有才德者而久沦下位的人,明令三公九卿,推荐可使风俗淳朴而激励世俗的君子,并举荐明达事理,才能出众且优异特出的人才,且能够处理繁忙的政务疑难、纠正世俗高声而言的人,不要拘泥于世袭贵族,而一定要优先从隐逸之士或普通人中选拔。事实上,百战百胜的大势,兼并统一的威风,那是(春秋)五伯和韩信、白起所建的功勋;至于制定礼乐,阐明和弘扬道德教化,正是士人出力的时候。谨望陛下择用我这个狂人的意见。”惠帝初年,任冯翊太守。元康三年去世。当初,孙楚和同郡的王济友好,王济为本州大中正,访找考察乡邑人士的品行表现,访问到孙楚时,王济对同僚说:“这人不是你所能了解的,我自己来办。于是就评述孙楚道:“天才博识,格外突出,超出一般人。”孙楚很少有所推崇佩服的,仅尊崇王济一人。孙楚年轻时想隐居,对王济说:“想以山石为枕以江水洗漱。”误说是“以山石洗漱以江流为枕”。王济说:“江流不能枕,山石不能洗。”孙楚说:“所以说以江流为枕,是想洗净耳朵;所以说用山石洗漱,是想磨砺牙齿。”当初,孙楚在因妻死服丧期满除去丧服后,写诗给王济看,王济说:“我不明白文生于情,还是情生于文,但读此诗很令我伤感,增加了夫妇间的相互敬重。”‎ ‎(二)古代诗歌阅读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 送窦七 王昌龄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窦七》中“江边明月为君留”,运用拟人,含蓄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 B. 《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武冈”一句,富有深意,暗含了与友人心心相通之意。‎ C. 两首诗均写送友人离开,而且送别的时间、地点、场景、方式均有很多相似之处。‎ D. 两首诗在情感格调上截然不同,《送窦七》悲伤凄切而《送柴侍御》却豁达乐观。‎ ‎15. 《送柴侍御》的三四两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为人激赏,你认为妙在何处?‎ ‎【答案】14. D 15. (1)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2)用丰富的想象创造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3)语意新颖, 出人意料,亦在情理之中,蕴涵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 - 27 -‎ 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D项,“在情感格调上截然不同”过于绝对。《送柴侍御》也含蓄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立足诗的三四两句分析,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本题,“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意思是,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同受雨露润泽,你看到的那个月亮正是我看到,虽然分隔两地,但“千里共婵娟”,心意是相通的。这句诗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用丰富的想象创造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用来寄给远方的好友,以解相思之情,希望远方的朋友不要因为地理原因而对自己的感情有所淡忘,蕴涵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家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______,______。‎ ‎(3)《红楼梦》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行酒令时,黛玉由于怕被罚酒,而不小心说漏嘴了《牡丹亭·游园》的诗句。这句诗的完整两句应当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戎马关山北 (2). 凭轩涕泗流 (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 ‎ - 27 -‎ 敢以烦执事 (5). 良辰美景奈何天, (6). 赏心乐事谁家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型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戎、泗、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晚来风急。有一串花朵在窗外 。我不知道,这一串花朵是怎么开在我的额头上方的, 地。我快闪脑补了一下它的身世。也许应该是这样:大风吹来一些尘土,入了女儿墙的裂缝里。鸟儿随风起舞,( ① ),不小心落进了那一 薄土里。再有几个雨星子落下来,一粒种子就有了生发的空间。长成一株植物,还开出一串花朵。这生命的奇迹就在我的额头上方悄然生发了。楼下的香樟和桂树正在大幅度摇摆。‎ ‎( ② )。有大滴大滴的雨敲打着玻璃,视线中的物什渐渐模糊起来。心尖儿上,牵挂着那一串花朵的去向,像心疼一个身世飘摇的同类。顷刻之间,狂风肆意,高楼呼啸。雨声渐疏时,我 地开了窗。正好有两朵花落下,我说不清应该描述为惊艳的舞蹈,还是绝望的告别。可我似乎听见,它们呼啦啦地喊了几声母土的魂,就恓惶地扑向楼下的土地,碾作泥尘,护花;或是被另一阵风吹走。‎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乱舞 悄无人声 堆 慢慢 B 摇曳 悄无人声 堆 急急 C. 摇曳 悄无声息 撮 慢慢 D. 乱舞 悄无声息 撮 急急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它们追随母土而去,落在楼下的土地上,碾作泥尘,护花;或是一阵风儿把它吹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9. 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17. D 18. ①原文运用拟人手法,更能表现花儿与土地的亲密关系。②承接上文“听见”,前后呼应,语意连贯。③原文运用一系列拟声词、动词、形容词,描写生动,表达效果更好。④原文最后一句采用被动句式,表述主体一致,逻辑严密。 ‎ - 27 -‎ ‎19. ①衔来一粒种子 ②暴雨像是马上就要来了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本题中,第(1)空,乱舞:随风肆意舞动。摇曳:轻轻地摆荡,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也指优游自得的样子。根据语境“晚来风急”和后文说“楼下的香樟和桂树正在大幅度摇摆”,可知这里应选用“乱舞”。第(2)空,悄无人声:指没有人的声音,非常寂静。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这里形容的是一串花朵静静地开放,故应选用“悄无声息”。第(3)空,一堆:重重叠叠地放置着的许多东西或挤在一起的一群人。一撮:用两三个手指所能撮取者。形容微少。这里修饰的是“薄土”,故应选用“一撮”。第(4)空,慢慢:缓慢。急急:急切貌。这里的语境是看着雨景的我“心尖儿上,牵挂着那一串花朵的去向”,由此可见我对它是担忧的,是急切地想知道它的命运的,故应选用“急急”。‎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句中短语、字词的衔接、呼应;其次是要确定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本题中,要从赏析语言艺术的角度来对原文和题干中给出的句子进行比较。首先从炼字的角度看,原文中画线句明显使用了动词“喊”“扑”,形容词“恓惶”,拟声词“呼啦啦”,这些词语,既将花朵不堪风雨的冲刷,从枝头坠下的猝不及防写得生动传神,又能够体现作者细致的观察力,传递出作者对落花命运的怜惜之情,表达效果更好。其次,从修辞的角度讲,原文画线句更多地使用了拟人手法,语言表达更准确、鲜明,能够传递出作者目睹花朵掉落时的真挚情感,也更能表现花儿与土地的亲密关系。再次,从句式的角度看,承接上文“听见”,前后呼应,语意连贯;原文最后一句采用被动句式,表述主体一致,逻辑严密。而题干中的句子虽然语意相同,但是表述主体变了,对上文的“听见”没有照应,也缺少文学色彩。‎ ‎【19题详解】‎ - 27 -‎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本题中,第①处,前文说的是“大风吹来一些尘土,入了女儿墙的裂缝里”,后文说的是“不小心落进了那一撮薄土里。再有几个雨星子落下来,一粒种子就有了生发的空间”,可见这里是“它的身世”的过程:先有泥土,再有种子,最后有雨水。因此,这里应填“衔来一粒种子”。第②处,第一自然段的景物环境是“晚来风急”,②后的句子又是“有大滴大滴的雨敲打着玻璃”,再根据后文“顷刻之间,狂风肆意,高楼呼啸”,可知这是描写雨前到雨中的过程,因此此处应填“暴雨像是马上就要来了”。‎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随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使科技伦理监管的真空地带越来越多。②一些案例表明,体 制内监管的不完备和体制外监管的缺失,③很可能会导致科技伦理领域的“灰犀牛”事件和“黑天鹅”事 件。④因此,有必要构建体系严整的科技伦理监管制度,⑤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强化监管机构的横向联系, 不断扩大监管覆盖面;⑥完成伦理规制和监管程序,使监管过程有理有据、有机衔接。⑦应改进科技伦理 监管制度,实现对新技术从产业应用到基础研发的全过程监管,⑧实现对科研工作者伦理问题的终身追责, ⑨有效防范违反科技伦理的事件不再发生。‎ ‎【答案】第①句,“使”改为删掉;第③句,“和”改为“或”第⑥句,“完成”改为“完善”第⑦句,“从产业应用到基础研发”改为“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应用”第⑨句,“不再”改为删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 27 -‎ 本题,第①句,“随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使科技伦理监管的真空地带越来越多”,无主句,可删除“使”。‎ 第③句,“很可能会导致科技伦理领域的‘灰犀牛’事件和‘黑天鹅’事件”中的“‘灰犀牛’事件和‘黑天鹅’事件”并别不当,应是选择关系,所以应把“和”改为“或”。‎ 第⑥句,“完成伦理规制和监管程序”搭配不当,把“完成”改为“完善”。‎ 第⑦句,“从产业应用到基础研发”语序不当,应把“从产业应用到基础研发”改为“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应用”。‎ 第⑨句,“有效防范违反科技伦理的事件不再发生”否定不当,应删掉“不再”。‎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1.蒋勋在《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中写道:“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可以包容每一个书中即使最卑微的角色。” 他设身处地地对这些卑微的存在进行打量,认为这些人物都是“正邪两赋”之人,没有截然的好,也没有截然的坏,所以不必苛求。请选择《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结合相关情节,阐述这种“正邪两赋”的具体表现。‎ 要求:写出人物名字,结合人物言行事迹加以分析,语句通顺,100字以上。‎ ‎【答案】示例一:‎ 贾府的仆役焦大。他跟过太爷打仗,曾经救过太爷的命,在贾府劳苦功高,让人敬重。但他靠着曾有过的功劳无视主子,因怕被人遗忘而过度努力。耍酒疯,说疯话,总想办法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终归让人讨厌。‎ 示例二:‎ 刘姥姥。她身居山野,孤陋寡闻,有些爱占小便宜,初进荣国荣,将自己作为笑料,供贾府众人玩乐;同时她有计有谋,知恩图报,受王熙凤托付,义无反顾拯救巧姐。‎ ‎【解析】‎ ‎【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本题中,要求分析《红楼梦》中一个小人物“正邪两赋”的具体表现。依据题干中对“正邪两赋”的阐释,可知要同时写出这个小人物“正”的言行事迹和“邪”的言行事迹,不能只写一面。《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都具有这样的特征,答题时,可以挑选自己熟悉的人物进行分析,要注意字数的限制。例如挑选尤二姐这个人物来阐释“正邪两赋”,就要找到她“邪”的表现:少年时期不太检点,名声很不好;但同时也要看到,她在遇到贾琏后,真心改过,表现出了温柔敦厚、善良隐忍的性格特点,对自己的过往抱有愧意,对他人的冷落不作计较。这些都是她身上“正”的一面。又如选择焦大这个人物,他“正”的一面表现在他跟过太爷打仗,在贾府劳苦功高,让人敬重;但他“邪”的一面却是他靠着曾有过的功劳无视主子,总想办法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终归让人讨厌。‎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水者。‎ 材料二“大眼睛”姑娘苏明娟是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在求学、成长的过程中,曾得到好多好心人的帮助;长大后,她将爱心传递。2005年参加工作后,她将人生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之后每年定期捐款,从未间断。‎ 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爆发后,世界上多个国家向中国伸出援手;疫情爆发成为全球态势后,中国用时向多国提供援助。‎ ‎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除诗歌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要得作。‎ ‎【答案】例文:‎ 给善举发“红包”,给爱一份奖励 昨天我们赞美无私奉献,现在我们要歌颂回报和传递爱。无论是溺者、“大眼睛”还是疫情中的中国,都是获得帮助的一方,同时也是回报善意传递爱的一方。面对善意,我们需要接受和回馈;面对爱,我们需要奖励和传递。 ‎ - 27 -‎ 回报善良和奖励爱,是为了给“完成时”的善举与爱留下痕迹。善良和爱不应该成为道德枷锁下的囚徒。每逢灾难,多少名人和普通人受到逼捐,甚器的舆论和异样的眼光压迫着人。现在大多数的人眼里,为母则刚,能者多劳,科学家就得安贫乐道。可是凭什么?其实并不是善良在功利化,而是人的观念在道德化。我们看到的善意越来越少,而对善意的指摘越来越多;我们习惯了收缩和隐藏自己的善意,却习惯了挑剔和非议别人的善意。有人没捐款不是因为他不爱国,可能是他已经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这样想来,那些用自己的方式善良着和用自己方式爱其他人的人,是不是比道德绑架的人值得尊重呢。 ‎ 回报善良和奖励爱,是为了让“现在进行时”的善良和爱被看见,被保护,被尊重。对善良和爱的回报是给它们鼓励,也是给它们动力。有一位经济学教授曾经说:“发红包”就是为了让做好事,规范有保障。现在社会上绝大部分的工作都是服务型工作,他们的工作其实也是在为我们做好事。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所有的善意都不需要回报,我们就不会存在物质的交换,甚至不需要交流,那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还能够正常生存和生活吗?其实不去回报善意,也会有人去做好事;但是回报善意和奖励爱会让更多的人加入这个温暖的群体。 ‎ 回报善良和奖励爱,是为了给“将来时”的善良与爱埋下种子。回报善良和奖励爱一方面是促进善意和爱的传递,而另一方面则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都说大人在做,孩子在看。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人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出门在外留个心眼,别太老实,容易被骗。因为有太多太多的善举都是单方向付出,甚至真诚行善反遭议论。孩子是真正的未来,当他们从小知道了“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道理,他们学会了爱与被爱,当他们的思想境界取得了进步,这个世界才会得到真正的进步。 ‎ 人是有超越物质追求的,我说要奖励善良和鼓励爱,并不是局限于物质回报,一句“谢谢”和一个友善的微笑,对一个理想主义者来说也是最大的回报和奖励。给善举发“红包”,给爱一份奖励,给人类一个光明的未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由多则材料组合而成的,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六则材料的契合点。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审题】该作文的原材料由三则材料组成。‎ 材料一是个文言小片段,在材料作文中加入文言文,2019年江苏卷出现过,显得厚重有底蕴。这则名为“子路拯溺”的小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察微》。意在鼓励乐于助人的人。此处意在倡导善有善报,付出就应该得到回报。第一则:善行需要激励,行善者当有善报。‎ - 27 -‎ 材料二的主人公苏明娟是中国希望工程标志性人物,她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当年无数人为她献爱心,成就了她如今的锦鲤人生,她心怀感恩,并力尽所能将爱心传递下去。第二则:善行需要传递,受善者理应扬善。‎ 材料三和2020年最大事件“抗疫”有关,“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中国疫情爆发,世界援助中国。中国的上半场,世界的下半场。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稳定,中国心怀感恩开始海外支援,用"中国温度"温暖世界。第三则:善行不分民族国界,世界需要爱与感谢 三则材料综合来看,无论古代、现代,不管国内国外,从个人到集体都推崇善行,践行善举。正所谓,岁月不居,善道永存;灾难不止,爱心不灭;善是古今社会最温暖的砝码,爱是人类世界都通用的语言……‎ 作文的情境限制和驱动是“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并未要求综合立意,可以从一则材料立意也可以综合考量,自由空间比较大。优秀标题举例《爱出者爱返》《拥抱爱勇敢爱》《善行需要激励》《受善者理应扬善》《世界需要爱与感谢》《岁月不居善道永存》《人类不歇爱心不灭》《善是社会最暖的砝码》《爱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参考立意: ‎ ‎(1)受善者理应扬善; ‎ ‎(2)爱出者爱返,“爱心”需要回报和传递; ‎ ‎(3)善是社会最暖的砝码; ‎ ‎(4)投桃报李,让爱心延续。‎ 参考素材:‎ ‎1.倘若世界是一间小屋,那么爱心就是温暖小屋的火炉;倘若世界是一棵大树, 那么爱心就是滋润大树的养料;倘若世界是一根蜡烛, 那么爱心就是点亮蜡烛的火柴。‎ ‎2.爱心是困难中不求回报的一点帮助;爱心是痛苦中情意浓浓的一声安慰;爱心是病痛中无微不至的一点照顾。当别人遇到困难需要金钱帮助,你若不能借出,那么你给予她一个微笑, 给予她一点希望,让她振作起来,那何尝不是一种爱心? 你若不能给予她帮助,那么你在心中默默祈祷,那何尝不是一种爱心?‎ ‎3.爱心的定义不仅是你要付出多少,而是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都可以让别人感受到爱,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爱心的定义不是你付出了多少就要得到多少回报,而是不求回报、无私的付出。‎ ‎4.我想,假如你给予别人爱心,那么你自己的内心也会非常充实、非常幸福的。捐款是为了奉献爱心,你捐不了数额多的钱,那你所捐的一块钱也是一份心意, 倘若每个人捐1元钱,那全校就又捐出多少钱?所以团结起来的爱心更有力量!‎ ‎5.爱心,使冰消融化,爱心是画中绚丽的色彩。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心,‎ - 27 -‎ ‎ 那么世界将会变得多美好?让爱从这里起航吧!传递爱心!‎ ‎6.世上有样东西,不染纤尘而又熠熠生辉;世上有样东西,玲珑剔透而又等量齐观。那就是爱心。爱心是人间最美的传递,是彼此依偎的暖意。传递爱心,奏一曲人间绝唱,让我神州大地,铺上阳光的金亮。‎ ‎7.这位白手起家的富翁并非贪名好利之辈。虽然出身贫寒,却愿意捐赠;虽然家财万贯,却愿意施舍。因为他从贫寒中来,知晓人间疾苦,更愿意用自己的财富,传递彼此的爱心。‎ ‎8.是谁不忍村民病苦,上山采药编纂医书? 是谁不惧前途艰险,毅然从医施药传递爱心?纵使高山的巍峨磨破了他的草鞋,纵使枝叶的交错纵横了他单薄的衣襟。为了村民,试问他如何能够放弃?李时珍, -代医师,成就一本《本草纲目》,传递救死扶伤的爱心,将医师仁爱之美德,弘扬于世,奏人间之绝唱。‎ ‎9.是谁献血筹钱,为孩子们提供学习的殿堂?是谁舍己为人,情愿用不被磨蚀的热情,传递世间最美的爱心?他是郭明义,他触碰了中国人心中最柔软的琴弦。‎ ‎10.是谁开着保时捷风光无限地在都市中穿梭?是谁一腔热血, 在烈火中救援十数人而献出年轻的生命?他是年仅25岁的周江疆,被人视作“富二代”的人物。可是,他用最质朴的爱心,在狰狞的火活间创造了最美的奇迹,人间绝唱。‎ ‎11.孔子曾说“仁者爱人”,是的,一个怀着仁爱之心的人当然愿意给予,愿意传递自己的爱心。这句话跨越千年而光芒不减,纵跃滚滚红尘却屡试不爽。是的,我们需要一个彼此给与, 彼此传递爱心的世界,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正能量间找到自己的存在。‎ ‎12.反观当下,这物欲横流的世界存在多少难能可贵的爱心? “良心油条哥”刘洪安的走红,却侧面揭露了社会冷漠的本质。“我不过是做了 大家都该做的事”。刘洪安的淡然令人汗颜。一系列的“最美”令人咋舌,最美这个,最美那个,却都是许多人性的基本美啊! “最美”,其实不需要 ‎13.仰视,它就在你周围,就在你心间。拷问自己,你的爱心还有多少,你还愿意给予多少,传递多少?传递爱心,有时只是一-张纸的厚度, 那是给予。传递爱心,有时仅是一句话的内容,那是关怀。传递爱心,人人有责,莫让“不以恶小而为之”成为底线,要将传递爱心的上线提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便是- -曲荡气回肠的人间绝唱了。‎ ‎14.爱心,传递,它是人间最美的祝福。或许我们没有富翁腰缠万贯的家产,但是只要我们愿意,我们所能传递的爱,还有很多。‎ 结构层次: ‎ - 27 -‎ 文章开篇总揽材料,提出中心论点“面对善意,我们需要接受和回馈;面对爱,我们需要奖励和传递。”然后从社会现象入手,罗列种种与自己观点相反的意见,再予以驳斥,既对第一段中心论点给予有力支撑,又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接下来,作者以“时态”为出发点提出分论点,列举世俗同类的系列例子,引发议论,既联系现实,又着眼未来。然后以事例佐证“回报善良和奖励爱”的合理性,再以精神超越物质来论证“回报善良和奖励爱”的必要性。最后收束全文,发出号召,回应中心论点,简洁有力。‎ ‎【点睛】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1)相同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3)相对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4)递进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5)综合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