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0 KB
  • 2021-06-05 发布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半月考(双周)语文试题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半月考(双周)‎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漆器源自中国。早在史前时代,我们的先民已经发现漆的神奇,并开始大量在生活器物中应用。中华先民曾在不断试错中发现漆的胶粘、防腐等功能。自禹起,在祭器上用漆作为髹饰,并进行彩绘,漆的功用开始超越了材料属性,进入到审美创造的文化之旅。‎ 漆艺术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刻的精神追求。但是,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它因材料的特殊性和制作的周期性,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式微甚至缺位;而化学材料聚酯漆的广泛使用,似乎替代了人们对天然漆的认知,以致概念混淆到“漆”好像就是指“聚酯漆”,人们对天然大漆的认识甚至需要重新启蒙。‎ 可以说,传承漆工艺、重续漆文化已经成为当下重要的文化命题。‎ 传统漆工艺,是现代漆艺术的源头和基础。自2006年,全国各级文化部门通过非遗项目申报、非遗传承人培训等,全方位对大漆传统工艺进行保护与推广,形成了多种传承与传播的方式,如非遗传承人“师带徒”,非遗传承人走进高校开展技艺教学,非遗传承人进高校学习、进修等,这些都增强了传统手艺人对个人身份的认同感和对行业、对技艺传承的信心。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持续开展非遗传承人研培的基础上,设立了非遗保护基金,主办了展览等系列活动,与各国、各地不同技法的传承人进行交流与合作,从漆树种植与材料应用、行业发展与工艺振兴、漆艺教学与非遗传承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传统漆工艺生产、创作、交流的学术生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们以各自的文化视角和技法实践对传统漆艺术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我们从近年来的展览中可以发现不少成功实践。如湖北举办的“时序-2016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福建举办的“新时代新漆境-2018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等。艺术家们在尝试运用当代艺术的策展路数,为漆艺术的当代发展探索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对漆语言回到材料本身进行实践检验,希望用国际化的视野引导和推进漆艺术的当代化进程。‎ 当然,漆艺术在当下的重新唤醒,与水墨画的当代实验或西洋油画的中国化是迥然不同的,它不仅是在传统媒材上寻找当代表达、拓展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力,而且呈现出了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家们从自身的学养出发,对传统艺术风格、美学思想展开的实验性探索。而这正源于这些艺术家们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如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以博大的胸怀和恢宏的气度,指明中华文化在同世界各种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应该秉持的态度和发展的基本路径。‎ 毫无疑问,“漆”‎ 不单单是一种工艺材料,它已经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一种东方精神的传达。当代跨界艺术家对漆材质美感的认知与髹漆过程中漫长等待而升华出的对“道”的体悟,已经从艺术层面触碰到“形而上”的哲学层面,正如唐诗对“佛”与“道”的参悟,他们正日臻“脱胎换骨”的艺术境界。‎ ‎                                     (摘编自邱志军《脱胎换骨:漆艺术的当代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漆器源自中国,漆的应用较早。漆的功用经历了利用其材料胶粘、防腐的属性到进行审美创造的过程。‎ ‎ B.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漆在人们生活中开始式微甚至缺位,于是人们广泛使用化学材料聚酯漆。‎ ‎ C.漆工艺的多种传承与传播的方式,能增强传统手艺人对个人身份的认同感和对行业、对技艺传承的信心。‎ ‎ D.部分艺术家们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漆艺术传统艺术风格、美学思想展开了实验性探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介绍了漆器和漆艺术的悠久历史、文化价值,再介绍了传统漆艺术在当代的境况,引出后文的议论。‎ B.文章举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例子,论证了一种良性的传统漆工艺生产、创作、交流的学术生态的可能形式。‎ C.文章将漆艺术与水墨画、西洋油画进行对比,是为了证明当下漆艺术家们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D.文章由漆艺术的现状谈到保护推广,再谈到创新探索、中外交流等,体现出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代人对漆的概念模糊不清,对天然大漆的认识没有启蒙,使漆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式微甚至缺位。‎ ‎ B.我国近年来的漆艺术展览,是艺术家们在尝试运用当代艺术的策展路数,为漆艺术的当代发展进行的一种有价值的探索。‎ C.漆艺术在当下的重新唤醒与水墨画的当代实验、西洋油画的中国化不同,因而在与外国文化交流时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D.从艺术层面触碰到“形而上”的哲学层面,就会了解漆这种工艺材料,认识到它已经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一种东方精神的传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上世纪80年代是文学的辉煌岁月,也是文学期刊的灿烂时光,《当代》、《收获》、《十月》都曾是千千万万文学青少年的必备读物。“我们经历过文学的盛大节日,但现在我们也要面对文学边缘化的现状,这其实是个大趋势。”程永新说。‎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代表纯文学的文学期刊正在日益被边缘化。据不完全统计,半数以上的文学期刊运营上入不敷出,处于亏损状态,包括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文学期刊也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得不停刊。但我们不能对文学期刊的发展失去信心,认为文学期刊走向了没落,被时代所淘汰。文学期刊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组成部分,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水平,也曾经帮助很多文学青年圆了“作家梦”,我们要坚信文学期刊所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能够坦然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勇于创新,文学期刊的春天就一定会来临。‎ ‎(熊上斐《文学期刊要做永立时代的“弄潮儿”》,中国文明网2016年10月28日)‎ 材料二:‎ ‎  面对纯文学期刊发展的问题,不少人持悲观态度,比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晓峰曾表示,新技术、新媒体为不看书提供了种种理由,阅读逐渐成为一种盲目的跟风。不过,《作家》主编宗仁发依然认为纯文学杂志对文学口味的高标准要求不可取代。‎ 为了抓住年轻读者,纯文学杂志也没停止过想办法。去年《收获》用秋冬专号和第四、五期3本刊物推出“青年作家小说专辑”,刊载20位青年作家的新作。他们还在多媒体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做了一些短的电子书。程永新说:“中国很大,纯文学期刊还是有人会看,读者与我们的交流还是挺多的。我相信,纯文学作品不会消失,纯文学期刊只要内容好,通过其他媒介载体也不会消失。”‎ ‎  《当代》也推出了几位年轻北漂生活作家的作品。“我们面向大学也有赠刊,也在寻找目标读者。”孔令燕说,“纯文学期刊的发展问题,是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但是无论经济如何发展,人们的精神还是需要缓解。所以优秀的纯文学期刊像文学的塔尖一样,我们必须当精品来做。”‎ ‎  有人说过去和现在的文学青年都还在,只是分散成为一个个群落。在搜索网站上,你依然能看到有粉丝执着地在问:如何给这些纯文学杂志投稿?也依然有粉丝热情地回答和支招。想做纯文学的人,和想看纯文学的人,其实一直都在互相找寻着对方。‎ ‎(刘慧《今天,你还看纯文学期刊吗?》,《华商报》2015年2月3日)‎ 材料三:‎ ‎  稿酬的提高对于我国文学期刊的发展能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千字千元”时代是否就会带来文学期刊的复兴?业内人士对此态度却并不是那么乐观。‎ ‎  首先,这样的收入标准较之作家付出的心血和其他艺术类行业,其实仍属于较低水平。著名作家毕飞宇透露,1991年他的中篇处女作《孤岛》稿酬约为1700元,相当于他当时3‎ 年的工资;而近年稿酬提高后,发表一个中篇大概能拿到万把块,却仅相当于现在一两个月的工资,缩水十分严重。《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表示,与网络作家、编剧和畅销书作家的收入相比,文学期刊支付给纯文学作家的稿费还是太低了,很多作者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或改善生活而改行了。‎ 其次,文学期刊提高稿酬大多是因有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的财政扶持。如《人民文学》此次涨稿酬是得益于主管部门的一笔专项经费,去年《上海文学》和《收获》提高稿酬标准也是基于上海市相关部门提供的“文学发展基金”专项资助。‎ 有业内人士总结称:“在过去文学繁荣的时代,文学期刊的稿费也不高,但佳作频出,那是因为文学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很神圣,能够在文学期刊上发表自己的作品是一种荣耀。现在除了国家财政和政策扶持、杂志社多出精品力作之外,文学期刊的复兴还得依靠社会大环境的改善,只有喜欢纯文学阅读的人越来越多,文学期刊才可能重现辉煌。”‎ ‎  (崔巍《文学期刊稿酬进入“千字千元”时代》,《北京青年报》2017年2月18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去文学期刊的稿费并不高,但依然有不少佳作,那是因为能够在文学期刊上发表作品是光荣的事。‎ B.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纯文学日渐式微,文学期刊也已走向了没落。‎ C.尽管纯文学期刊正面临发展危机,但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标准决不能降低,应严把质量关,做出精品。‎ D.“千字千元”的收入标准,比起作家付出的心血和其他艺术类行业的收入,其实仍然属于较低水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技术、新媒体为不看书提供了种种理由,阅读逐渐成为一种盲目的跟风,以致纯文学期刊被边缘化。‎ B.文学期刊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组成部分,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水平,所以不会被时代淘汰掉。‎ C.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文学青年一直都在,只是现在分散成一个个群落,纯文学期刊要去寻找目标读者。‎ D.提高稿费对于文学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千字千元”并不一定就会带来文学期刊的复兴与辉煌。‎ ‎6.关于发展纯文学,你有哪些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6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打完这盘台球 ‎(法国)都德 仗已经打了两天。‎ 这些兵士是在倾盆大雨之下,背上背着背包度过这一宵的,因此都疲惫不堪。可是你看已经长长的三个钟点了,就任凭他们手扶着枪,在大道的积水滩里,被雨水渗透的田野烂泥里挨受着入骨的寒气。‎ 那几尊大炮,炮口向着丛林,好象在窥视什么东西;掩蔽起来的机枪牢牢瞄着天际,一切都准备齐全,只待进攻。总司令部却迟迟不下命令。‎ 总司令部并不远。就是这座路易十三式的古堡,被雨洗过的红砖在半山坡的矮树丛中闪闪发着光,平整的绿色浅草地夹在两行盛开的盆花之间;小水池像面镜子似的展开着,天鹅在里面游泳;一个极大的飞檐翘角的家禽窝的顶下,金黄色的野鸡和孔雀向树叶发着尖锐的鸣声,扑打着翅膀,开了屏;马在马厩里憩着。几个传令官或马弁穿着军便服在厨房附近摆来摆去,穿着红裤子的园丁拿着耙子在大庭院里安闲地松散沙土。‎ 饭厅的窗户都面临大门石阶开着,从窗口望进去,可以看见杯盘狼藉的饭桌:拔去塞子的酒瓶,暗淡无光的空酒杯,都憔悴地留在弄皱了的台布上。在隔壁屋子里,发出说话的语声、笑声、台球的滚动声、互相碰杯声。原来元帅正在打他那盘台球,元帅一打上台球,天塌下来他都不管,世上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他把这盘球打完。‎ 打台球嘛!‎ 这是这位伟大军人的癖好。他站在那里,严肃得跟身临战场一样,穿着军礼服,胸前挂满了勋章,眼睛冒火,两颧通红;宴会、赌兴、酒意都催得他劲头十足。他的副官们众星捧月似地围着他,殷勤恭顺,他每打一球,他们便钦佩叹赏得五体投地。‎ 跟元帅打台球的对手是一位参谋本部的矮小的大尉,他是打台球的第一把能手,能够把世界上的所有元帅打个落花流水,可是他懂得和他的长官之间应该保持一种表示敬意的距离,他留着神不要打赢,可也不要输得太容易。他正是一位人们称为有前途的军官。“留神!小伙子!元帅已有了十五分,你是十分。应该照这样对付到底,对你的晋级来说,这比在外边跟那些人一起,让淹没大地的泉涌似的雨水浇着,用处大得多。”这大尉就这样心里默念着。‎ 这盘球打得真精彩。象牙球滚来滚去,互相挨身擦过,两色交错着。突然,天上闪过一发炮弹的火光。一阵隆隆的响声震得玻璃颤动。大家都吓了一跳,焦虑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有元帅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他哈腰歪在台子上,正在琢磨一杆子“嘬球”的绝妙效果。这是他的拿手好戏,嘬球的效果!……‎ 看!又是一片火光,紧跟着又是一片。大炮一发跟着一发,一发比一发快。副官们都奔到窗口。莫非普鲁士人真的进攻了?‎ ‎“让他们攻吧!”元帅拿粉块擦着球杆头说,“该你啦,大尉。”‎ 这时候骚乱更厉害了。大炮的震撼声中,还夹杂着机枪的哒哒声,排枪的连续不断的响声。从一片一片的浅草地里,升起一大片镶着黑边的红云。花园的尽头全部被照得通红,孔雀、野鸡害了怕,在窝里大声鸣叫;那些阿拉伯马闻着了火药味,在马厩尽头直尥蹶子。总司令部里开始惊慌起来。传令兵骑着马如飞地跑来。大家都要求见元帅。可元帅是见不着的。我不是对你们说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他打完他那盘球吗?‎ ‎“该你了,大尉。”‎ 不过大尉有点心不在焉了。到底还是年纪太轻!你看他忘记了他玩的花样,连着打了两杆子好球,几乎要赢这盘球。这回,元帅可怒不可遏了,脸上显出惊奇和愤怒。正在这时,一匹跑得四蹄翻飞的马奔到了院子里。一个满身是泥的副官不顾卫兵的拦阻,一跳闯上了石阶:“元帅!元帅!……”‎ 元帅无名火有八丈高,脸红得跟鸡冠一样,出现在窗口,手里还拿着球杆:“有什么事?……这成何体统?……难道这儿没有卫兵了?”“可是,元帅啊……”“好吧……回头再说……等我的命令,真他妈的!”窗子又使劲地关上了。等他的命令!‎ 那些可怜人,正是在等候啊!没有人明白为什么待在那里毫无动作。一点办法没有。他们在等候命令……不过,死是无须等候命令的,于是这些人就整百整百地死去。从他们张开的伤口里,不声不响地流着法国的忠贞之血……台球室里,也异常紧张:元帅又领了先,可是那个小个儿大尉像狮子似地抵抗着。‎ 十七分!十八分!十九分!‎ 几乎来不及记分了。战争的声音越来越近。元帅只差一分了。炮弹已打到花园里。有一颗竟在水池上空爆炸了。镜面似的水四分五裂,一只天鹅在卷成漩涡的一大堆带血的羽毛里慌慌张张地游着。这是最后一声炮。‎ 现在是一片沉寂。没有别的声响,只有雨点落在灌木上的声音,小土山下隐约的鼓声;在渗透雨水的路上还有一种有如羊群狂奔的踏步声……军队是完全垮了。‎ 元帅打赢了他那盘球。‎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头采用比喻手法描写大炮和机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法军军队的严阵以待,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战前氛围,和司令部的轻松享乐氛围构成鲜明对比。‎ B. 士兵们整装待发却得不到命令,指挥官们本应指挥作战却在举行宴会、纵情娱乐,小说多处设置对比,揭示出法军失败的根本原因,表达了作者的愤恨之情。‎ C. 大尉也是一个典型化的人物。他陪着元帅打台球,他的技术很好但他留着神不要打赢,可也不要输的太容易,因为这对他的晋级来说比取得战功更有用。作者将法军军官的钻营投机等丑行集中体现在了大尉这个人物身上。‎ D. 小说使用了全知视角,采用第三人称来讲述故事,这使得叙述故事不受时空限制并能够深入小说人物内心,拉开了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更显客观。‎ ‎8. 小说以“打完这盘台球”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 小说多次写到天鹅、野鸡、孔雀、马等动物,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统和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萧韩家奴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的男子。‎ B. 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 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 D. 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如武丁庙号为高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用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担心别人会受到损害,便退钱领回了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却不忘规讽。‎ B. 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 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引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地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 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4~15题。‎ 捣衣诗 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 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 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窗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 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15. 《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月出之后江面的景色是“白露横江, ”;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一句,作者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2)《登高》中,杜甫在描绘了寥廓萧瑟的秋景之后,不禁生发出“ , ”的漂泊他乡寂寞孤苦之叹。‎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发生了一起公交车坠江事件,15条鲜活生命瞬间消逝。如此极端恶性的案件并非个例,类似的摩擦________:高铁霸座,因航班延误而大闹机场,因诊疗分歧痛殴甚至砍杀医生……剧情之夸张,烈度之大,总会让人________。四十年来,(    )有网友说,反腐败让干部作风为之一变,今天,我们社会也需要一场“文明革命”,所言极是。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以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规范规则意识,增进法制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另一方面,我们依然需要不断唤醒我们古已有之的善意与良知,用德治荡涤社会风气、推进社会文明,让身边多一些美德的“继承者”与“发扬者”。‎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________。“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的国家,其人格层面的养成、精神层面的蜕变,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恐怕比GDP的增长更为困难。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英格尔斯的一本书在中国________,书名就是“人的现代化”。今天,在“仓廪实”之后,我们或许尤其需要思考“人的现代化”这一课题,以一场文明的革命,构建起与我们不断提升的物质文明相适应、与我们大国身份相匹配的精神文明。‎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我们需要通过以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规范规则意识,增进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 B. 我们需要通过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规范规则意识,提升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 C. 我们需要通过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规范规则意识,增进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 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 D. 我们需要通过诸如诚信黑名单等规范规则意识,提升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但物质文明提升却依然有很大空间。‎ B. 我们国家的物质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但国人的精神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C. 我们国家的物质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但精神文明水平却依然有提升空间。‎ D. 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但国人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屡见不鲜     大跌眼镜     一日千里     风行一时 B. 层出不穷     大跌眼镜     日新月异     盛极一时 C. 屡见不鲜     叹为观止     一日千里     风行一时 D. 层出无穷     叹为观止     日新月异     盛极一时 ‎20.下面是某班班长的班会总结发言,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班风,我们坐在一起商量对策。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发奋努力,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班风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 ‎2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提出五年多来,已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成果请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关于“一带一路”的对联(每副开头已经给定)。‎ 要求:语意连贯,符合对联的基本特点,所给短语全部用上,不得重复使用。(6分)‎ 互信互惠   百国百族   共荣共赢   中欧班列   万里海疆 东往西来   经贸巨轮   引领潮流   创新局面   风驰电掣 第一幅:‎ 一带一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副:‎ 千年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等等,呼唤英雄成了那些时代的声音。当今社会,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荆州中学2018级5月 高一语文答案 ‎1. B(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和漆的式微,与广泛使用化学漆无先后、因果关系。)‎ ‎2. C(①不是将这三种艺术样式对比,②不是为了证明当代漆艺术家具有自觉自信,是为了证明漆艺术在当下的重新唤醒与后两者有不同方式。)‎ ‎3. B(A.因果关系不成立;C.“态度截然不同”有误。有相同之处,如博大的胸怀和恢宏的气度是都需要的;D.“了解漆这种工艺材料”不属于“形而上”的范畴。)‎ ‎4. B(曲解文意。“文学期刊也已走向了没落”错。原文说的是“代表纯文学的文学期刊正在日益被边缘化……但我们不能对文学期刊的发展失去信心,认为文学期刊走向了没落”。)‎ ‎5.D(A项,强加因果。《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晓峰对纯文学期刊发展持悲观态度,说“新技术、新媒体为不看书提供了种种理由,阅读逐渐成为一种盲目的跟风”,但这并非“纯文学期刊被边缘化”的原因。材料一中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代表纯文学的文学期刊正在日益被边缘化”。B项,强加因果。“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是作者的美好愿望,并非文学期刊发展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有的文学期刊已经停办了。C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有人说过去和现在的文学青年都还在,只是分散成为一个个群落”。)‎ ‎6.示例:①从文学创作者角度:纯文学作者要坦然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勇于创新;②从出版社角度:纯文学期刊社、出版社应多出精品力作,并积极探索其他媒介载体;③从政府的角度: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财政扶持;④从社会环境的角度:依靠社会大环境的改善,积极营造纯文学的学习氛围,培育文学爱好者。(大意如此,答对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7. A(不是比喻是拟人)‎ ‎8. ①标题交代了小说的主要事件,情节的发展、主题的表现都与元帅打台球有关;②标题与小说开篇描写战争场景形成反差,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标题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元帅在敌人疯狂进攻时仍执意打完台球,表现出法军元帅沉溺享乐、玩忽职守的特点;④标题蕴含着强烈的讽刺意味,元帅赢了台球却输了战争,小说充满强烈的讽刺意味。   ‎ ‎9. ①第一次写鹅、野鸡、孔雀、马这些美丽可爱的动物,营造了和平宁静的氛围,和前线的紧张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司令部大战前的安逸享乐;②第二次写敌人进攻后动物们的表现,它们受到炮火惊吓而焦躁不安,显示战火已经迫近,从侧面表现出形势更为紧迫,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③最后借动物们的悲惨命运凸显了战争的惨烈,预示了法军的惨败结局;作者借此对昏庸无能的法军指挥阶层进行了无情地批判,揭示了主题。‎ ‎10. C    (“内省嗜欲”与“外罢游幸”结构对称,中间断句,“幸”后断句,排除A、B、D。故选C ‎。句子翻译为:盗贼之所以滋生,是因为无限制地征收赋税,以致民不聊生。现在我在内节制嗜欲,在外停止巡游,使天下安静,那么盗贼自然就没有了。)‎ ‎11. B (在古代,“廪”指官府储备粮食的仓库。“帑”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12. D(D选项“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说法错误,由原文为“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可知皇上命他删去,他先是删了,出宫之后又记录了下来。)‎ ‎13. (1)向人借贷,就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致有人出卖子女、割让田地,都不能偿还。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就用年轻力壮之人补充。(假,借;鬻,卖;逋,逃;物故,死去)‎ ‎(2)穆宗虽然凶狠残暴,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这次秋山狩猎的死伤之数。(暴虐,凶狠残暴。终,总计。戮,杀。过,超过)‎ 翻译:‎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萧安抟之孙。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通晓辽、汉文字。统和十四年(996)开始出任官职。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其奴仆得到好价钱将它卖了。韩家奴说:“自己得利,让别人受害,我不能这么做.”便退了钱取回了牛。‎ 二十八年(1010),为右通进,主管南京栗园。重熙初年,同知三司使事。四年(1035),迁天成军节度使,徙为彰愍宫使。皇上跟他交谈,觉得他有才,让他做个诗友。曾经从容地问他“:你在京外做官有特别的见闻吗?”韩家奴说:“臣仅仅只知炒栗子:小的熟了,那么大的一定是生的;大的熟了,则小的一定焦了。要让大栗小栗都熟,这才是尽善尽美。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曾掌管栗园,所以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大笑。诏令做《四时逸乐赋》,皇上夸奖他做的好。‎ ‎ 当时诏令天下陈说治国之道的关键,制问:“徭役不曾比从前增加,征伐之事也不常有,谷子丰收了,府库仓廪也充实了,然而百姓受到重重困扰,难道是做官的怠慢疏忽,做百姓的懒惰吗?现在的徭役哪一种最重?哪一种尤其烦苦?将哪一项减省则能得益?用什么办法可以恢复补役之法?用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盗贼的蠹害?”韩家奴回答说:“臣伏见近年以来,高丽不曾宾服,阻卜仍然强大,备战防守之举,实在不能停止。前者选派富民防边,自备粮草。道路甚远,又多险阻,动辄积年累月;等到到达屯所,费用已用去过半;一头牛一驾车,只见人去,很少有回来的。没有男丁的家庭,要用两倍的耗费去雇人租车,人们都害怕劳苦,半途逃亡,所以戍卒的军粮多数不能得到供应。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的利息之高,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者。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以少壮之人补充。在鸭绿江以东,戍役情况大抵如此。况且又有渤海、女真、高丽的合纵连横,以至于不时要去征讨。富家从军,贫穷的人当探子。加上又有水灾旱灾,大豆和谷子歉收,百姓因此日益困苦。这大概要算是外部条件造成他们这样的了。”‎ ‎ 提升为翰林都林牙、兼修国史。又下诏晓谕之:“文辞之职,乃是国家之荣耀,非才子不得担任。以你的文才学识,堪称一时大儒,所以我将翰林之职授予你。我的起居状况,都要据实记录。”‎ 从此日见亲信,每当入内侍候,都要侍坐。遇到节庆之日,皇上同他一起饮酒赋诗,相互敬酒,君臣之互相投合为人所不及。韩家奴知无不言,即使是诙谐戏谑之言,也不忘做规劝讽谏之语。‎ ‎ 韩家奴每次见到皇上出猎,没有一次不加以劝谏的。适逢有司上奏,皇上狩猎于秋山,熊、虎致伤致死数十人。韩家奴将此事记于史册上,皇上见到,命他去掉.韩家奴出宫之后,又记了下来。后来一日,皇上见到了,说“史笔就该是这样。”皇上问韩家奴:“我们国家创业以来谁可以算是贤主?”韩家奴回答说是穆宗,皇上奇怪,问:“穆宗贪酒,喜怒无常,将人命视如草芥,你为什么说他贤明呢?”韩家奴回答说:“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皇上无言以对。‎ ‎14. D (D项,“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错误。“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故选D。)‎ ‎15. ①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②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③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 ‎16.(1)水光接天 卷起千堆雪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 ‎(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7. B  ( A项,句式杂糅且搭配不当,“通过以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的方式”句式杂糅,“增进”和“思维”搭配不当。C项,搭配不当,“增进”和“思维”搭配不当。D项,“通过……等”缺少宾语中心词“制度”。故选B。)‎ ‎ 18. B  ( 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要注意语意的上下衔接。根据前后文内容来看,把国家的发展与国民的素养并举,把陈述的对象由国家过渡到国民,使下文的重点落在国民的素养提高上。各个备选答案的选项都是转折关系的复句,但是A、D项的重点不是落在国民的素养提高上,应排除这两项。C项的陈述的对象由国家过渡到精神文明水平,而不是过渡到国民的精神文明素养,所以排除项C项。故选B。)‎ ‎ 19. A (屡见不鲜:意思是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强调并不少见。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语境说的是“如此极端恶性的案件并非个例,类似的摩擦”并不少见,出现的频率高,而不是说这样的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所以选用“屡见不鲜”。大跌眼镜: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是褒义词。语境中列举的“高铁霸座,因航班延误而大闹机场,因诊疗分歧痛殴甚至砍杀医生……”的这些事情不是让人赞美而是让人惊叹这些事情的不可思议,所以应选用“大跌眼镜”。一日千里:意思是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后比喻事物的进展快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快。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前者强调快,后者强调新。语境强调的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句话强调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之快,所以选用“一日千里”。风行一时:像刮风一样流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盛行。盛极一时: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后者比前者程度中。语境说的是“美国学者英格尔斯的一本书”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盛行。所以选用“风行一时”。故选A。) 20.(1)“抛砖引玉”改为“踊跃发言”; (2)“给予高度评价”改为“感到十分高兴”; (3)“学习成绩差”改为“学习成绩不太理想”; (4)“殷切期望”改为“希望”; (5)“目前的当务之急”改为“当务之急”。‎ ‎(6)“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改为“再接再厉”‎ ‎【详解】 “抛砖引玉”,意思是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分析,用于别人身上,使用错误,改为“踊跃发言”。结合“我对此”“班长”班会总结发言分析,把“给予高度评价”改为“感到十分高兴”。“学习成绩差”,太直接了,不利于保护同学的自尊,改为“学习成绩暂时不太理想”。“殷切期望”,深厚而迫切的对人或事物的未来有所期待和希望,不符合“班长”的身份,改为“希望”。“当务之急”,意思是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目前”与“当务”重复,去掉“目前的”。‎ ‎21.(1)第一副: 一带一路引领潮流互信互惠    百国百族创新局面共荣共赢 或:一带一路共荣共赢创新局面    百国百族互信互惠引领潮流 ‎ ‎    (2)第二副:千年丝路中欧班列风驰电掣   万里海疆经贸巨轮东往西来 ‎22、【立意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谈论的是对“英雄”的看法。阅读材料时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两种说法即两种观点。“当今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限定作文谈论的对象是“当今时代的英雄”。不是古代的英雄,也不是历史的英雄。由此可以立意为:①在时代的洪流中追寻英雄的价值与情怀,反思现实中对英雄的态度,在新时代传承英雄精神;②‎ 时代的英雄精神不应该由所谓的偶像明星来担当,主流价值观始终要回归到为国家、社会和时代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行文中注意先明确自已的观点,然后再论述。如果选择第一种立意,可以分析当代英雄的特质、内涵到底是什么,和平年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英雄,新时代怎样继续传承和发扬英雄精神等。如果选择第二种立意,可以针对现实中的现象进行反思,如:偶像在聚光灯下接受万人崇拜。英雄却在民间默默无闻,时代发展不应该让英雄被遗忘,我们应该把崇拜的目光投到身边的英雄身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