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0 KB
  • 2021-06-05 发布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度 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 ‎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汉字产生之前,人们只能通过一些出土的文物了解中国文化。但我们如果要真正详尽地去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还是只能依靠文字。汉字作为中国文化历史传承的载体,跟其他文明的语言文字载体具有质的差异。‎ 世界上的文字到目前为止可分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汉字这种文字被描述为构意文字,因为它的形体是按照它所表达的意义来构造的,汉字的形体跟汉字的意义密切相关,而拼音文字只是用不同符号去对应不同音节。‎ 汉字是承载中国文化最具象也最细节化的单元,与别国的文字对比,会发现汉字具有非常独特的一面。它既有跟西方其他古老文字相通的一面,也有独特的一面。古埃及文字同样属于象形文字,这种文字中的“水”字描写的是埃及人所生活的那个地域的一条大河——尼罗河。但是,尼罗河和黄河相比落差其实非常大,中国人看到的水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所以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古中国文字中的水是截然不同的形式与方向,中国的水字不会出现古埃及的写法,古埃及也不会出现中国水字的构造。再以“男”字为例,中国自古是一个农耕社会,从有文字开始,男性是耕地的农夫,所以中国是田力为男;而古埃及的男人都是猎户,所以他们的“男”字又是另一种构造的表达。可见不同民族的文字往往带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不同文化对相似的概念会有其个体化的表达方式。‎ 再来看“门可罗雀”的“罗”字。在古代汉字中,“罗”表示捕捉,而捕捉不同猎物时的写法是不一样的,捕大象、捕野猪……捕什么猎物都要写成对应的形式。但是现代汉字就不能如此复杂,每一种捕获物都有对应的汉字,所以就要从中选择一个代表,最终因为鸟类是最常见的,所以汉字中的“罗”选择了追鸟的构造。比如“尽”的概念,在古汉字中是下面一个器皿,上面一只手,表示一个人在洗锅,而这个动作意味着饭吃完了。古人就是通过如此具象化的场景表述了这样一个抽象的含义,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先人在造字时付出的努力和令人惊叹的智慧。‎ 除了社会生活的概念,自然生活的概念也在汉字中有场景化的表达。比如代表早上的“朝”字,由一堆草和太阳、月亮来构造。太阳在东边的草丛里,月亮在西边的草丛里面,这是只有早上才会出现的特定场景,所以这就是“朝”字。这些东西都充分体现了汉字的人文性。汉字除了人文性,还具有充分的艺术性。在中国古代,把“上善若水”“龙飞凤舞”等汉字概念形态融入艺术器皿设计当中。如此,只有把古汉字的元素融到我们现代的建筑、用具等设计当中,去挖掘古汉字的文化艺术特质,才会使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汉字文化的气息,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品质,更有格调,也更美好。‎ ‎(摘编自王立军《汉字载体的人文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只能依靠文字,汉字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B.汉字与古埃及文字均属象形文字,但汉字更有个性,是中国文化个性化的表达。‎ C.汉字的人文性体现在汉字将社会、自然的生活概念通过具体的场景来加以表述。‎ D.现代人将古汉字的元素运用到各种设计中,使现代生活充满了汉字文化气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分析表意、表音文字的区别,点明了汉字跟其他语言文字的本质区别。‎ B.文章第三段列举“水”“男”二字,论证汉字承载着独特的中国文化,形象可感。‎ C.文章第五段第一句话为过渡句,自然地连接了两个并列的段落,增强了文章逻辑性。‎ D.文章紧紧围绕“汉字载体的人文特质”来组织材料分析论证,有理有据,说理性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拼音文字是用不同符号去对应不同音节,所以叫作表音文字。‎ B.古埃及和古中国文字截然不同,可见两国人的思维方式相异。‎ C.“尽”字通过具象化场景表述了抽象的含义,体现了先人的智慧。‎ D.中国古人把汉字概念形态融入艺术设计中,表明汉字具有艺术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征 服 陈忠实 夜已深,天很黑,田野悄悄静静。使人透不过气来的闷热散开了。南葫芦攥着一柄钢叉,死死盯着那个贼。 那贼正蹲在菜园地里。南葫芦渐渐看分明了,那是南红卫。高中毕业生,把书念到狗肚里去了。你在南村扯旗造反,整南恒的二爸……南恒今年当了队长,有你好受的,等着!‎ ‎ 只见南红卫拔了一堆葱正往外转移。南葫芦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举着钢叉。南红卫一惊,接着摆出一副随便咋办的架势。 ‎ 南葫芦把钢叉收回,呵斥说:“走!见队长!”倒霉透咧!南红卫边走边想。队长南恒是他的对头。看你南恒怎么揉搓我吧。“文革”中,我整了南恒二爸又怎么样呢?南恒二爸在“四清”运动中,把我南红卫的老子整得还不惨吗?那年正好我高中毕业,考大学分数够了,政审通不过。 ‎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队长南恒惊醒了。他披上布衫,出来开门。问:“啥事?”‎ ‎“光彩事!”是葫芦的得意的调门。南恒明白了:南红卫偷了南葫芦承包的大葱。 ‎ 黑暗中,这十二张嘴也辩不倒的南村文化最高的农民站在那里,把脸摆到另一边,任南葫芦挖损。 ‎ ‎“哈呀!葫芦叔——”南恒习惯地用食指顶顶鼻头,笑了,“红卫是我派去的……” ‎ ‎“你说啥?”南葫芦打断他的话。 ‎ ‎“我派他去拔葱的。”南恒肯定地说。 ‎ ‎“你……”南葫芦张着嘴,合不拢了。 ‎ ‎“我想看你到底负不负责任。”南恒仍然平静地说,简直跟真的一样。 ‎ ‎“噢!这……”南葫芦一下泄了气。南红卫转过脸,发出两声尴尬的笑声。 ‎ 三人散后的好一会儿,南恒又听到有人敲门。南恒拉开门闩,一眼瞅见门口站着南红卫,忙问:“你还没睡?” ‎ ‎“睡不着……” ‎ ‎“好,咱俩扯扯。”南恒热情地说。于是俩人走到街巷里。 ‎ ‎“刚才那事,你下一步……准备咋办呢?” ‎ ‎“没有下一步。”村巷里只有他俩的脚步声。 ‎ 田野里比村巷里亮多了,清凉的带着湿漉漉的水气的夜风,吹得人心胸里好舒畅,河滩里无名水鸟单调的叫声,更显出田野的寂静。两人在大路边坐下。 ‎ ‎“你为啥不整我呢?”南红卫突然转过头问。 ‎ ‎“我不想整任何人。我今年当队长,能不能把南村的事办好,是另一回事” ‎ ‎“你刚一上台,把你堂哥整惨了,”南红卫说,“对我,你咋这么客气?” ‎ ‎“我堂哥挪用公款,不能不整!你呢?我想拉你进队委会,把你的面皮扒光了,就不好用了。” “把我拉进你的班子?你是怯那些在“四清”运动中挨了整的人,是不是?”南红卫反问。 ‎ ‎“对。”南恒承认了。 ‎ 南红卫得意起来:“我早就看穿了你。” ‎ ‎“你先别得意,”南恒说,“你只说对了一半。” ‎ ‎“那一半是啥?”南红卫问。 ‎ ‎“你有文化,有本事,对村里有用处。”南恒说,“你当队长那几年,队里烂了,穷了,也有当时社会的原因。你有几件事办得好,比如办秦川牛场、办砖场……” ‎ ‎“甭提了!”南红卫叹了口气,“一样也没成。” ‎ ‎“不成的原因,关键就在你只依靠你的那一股势力,把另外几股势力当敌人。”南恒说。‎ 南红卫沉吟半晌,不得不承认。 ‎ ‎“你宁可南村继续烂下去,也不能容忍我南恒当队长!”南恒毫不回避。‎ ‎ 既然谈开了,就索性说个明白。“痛快!我承认。”南红卫激动地站起来,“我今晚来找你,就是想听你说句实话。”‎ ‎ 南恒也站起来,“不整你,就是这原因。” ‎ ‎“我这号人……吃软不吃硬,”南红卫表白说,“其实,真正厉害的,是你老弟这号人!” ‎ ‎“甭勾心斗角了!老哥!”南恒也诚恳地说,“斗了十几年了,斗得大家碗里一天比一天稀!” “南村不是没能人!”南红卫说,“却把本事花到钩心斗角上去了。” 南恒扶一下眼镜,高兴地叫起来:“这才是一句实扎扎的话。再往下说呀!” ‎ ‎“完了。”南红卫说,“我睡不着。你包庇我,比罚我更叫人羞愧。我找你,就是想说这句话……” ‎ ‎“好了,不说这事,”南恒说,“告诉你吧,我准备重办秦川牛繁殖场,这是独门生意。你准备一下,县里物资交流会就要开了,你去给咱物色几头纯种秦川牛回来。” ‎ ‎“那没问题!”南红卫说,“我研究过秦川牛!” ‎ ‎“咱俩可要共事了……”南恒说。 ‎ ‎“要共事就共到底……”南红卫说。 ‎ 繁星在不知不觉中隐匿起来了,湛蓝的天幕上,只有几颗很大的星儿,发着红蜡头似的光,晨风轻轻掠过田野,黎明了。   ‎ ‎【注】“四清”运动是指1963年至1966年开展的教育运动。初期在农村“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后期在城乡“清思想、清政治和清经济”。   ‎ 4、 小说三处画横线的环境描写颇显作者的匠心,请结合内容,分析其艺术效果。(6分) ‎ ‎    ‎ 5、 小说在刻画南恒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 ‎ ‎ 魔 笛 朗风站在考场中间,周围坐满了老师。他操着笛子向大家鞠了个躬,不等口令就开始吹起来。朗风是个不太守规矩的孩子,在梁老师家里,他也总是操起笛子就吹。‎ 朗风吹的是《乌苏里船歌》,这是他特别喜欢的一首曲子。这曲子很甜,第一次听梁老师吹奏时,朗风就感受到那条大河在初春破冰,感受到渔民喜悦的心情。朗风的银笛晃动着,舌尖一下子欢快起来,梁老师为这首曲子加了不少修饰音,依附着甜美的旋律跳跃着,朗风反反复复地吹奏着船歌一段,像舞台上最鲜艳的红绸子不断翻舞着相同的花。‎ 吹着吹着朗风忽然就停下来,怯生生地问:“老师,还没让我吹吧?”‎ 大家一下子都笑了。刚才看这小孩冲进考场,大家就想笑,他太有个性了,棉袄上系了根红围巾,头发跟鸟窝一样。可大家都不敢笑,这孩子一定是自己从大老远来的,别一笑把孩子笑毛了。‎ ‎“你接着吹吧,孩子”,大个子老师说,“还有什么曲子?”‎ ‎“我想吹一下我老师的一部作品,《森林舞曲》。”朗风说。他操起笛子演奏起来。这是第一乐章《夏末林中》,朗风用花舌和颤音不断模仿着各种鸟的声音,从一只小雏燕欢蹦乱跳,到一群乌鸦用翅膀扑打着落叶,再后来是一群大雁从蓝天上飞过。梁老师写的这段曲子,明快而顺畅。朗风想起梁老师带他去听林中漂亮的雉鸡叽叽咕咕地叫,告诉他这嗓音非常自然,是凭着本能随心发出来,然后用笛音来解释它的发音技巧。‎ 第二乐章叫作《年儿》,这一段旋律太欢快了,连朗风家的黄狗听到都会摇晃尾巴。朗风想起,他这大山里的孩子第一次听到梁老师的笛声,不由入神地痴呆着,然后用口哨把刚才的曲子吹了出来,梁老师吃惊地看着他,嘴里更快更拐弯地又吹出一段,朗风又用口哨把这段吹了出来。后来,梁老师主动教朗风吹笛子,爸爸不明白梁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他坚信梁老师是真正的艺术家。他学吹笛子时,梁老师总是一遍遍地吹给他听,让他感受曲子的每一个细节。长笛是有魔力的乐器,气息的着落点会构成不同的音色,但开始时他总是拿不准,有点想放弃了,可梁老师不厌其烦的示范、鼓励的眼神,让他终究没有放下长笛。朗风吹着吹着,旋律变得激昂起来,随后秧歌调就扭了进来。朗风记得,过年的时候,梁老师把那条红色长围巾系在腰上,和全村男女老少都对扭了一遍,嘴里念念有词,哼着什么调,后来他把这些都变成这段音乐。‎ 第三部分《农忙》,那是梁老师在雪夜里点着油灯写的,在夏天看着河畔开满的野花写的。朗风想起春耕的时候,刚下放到农场的梁老师学开拖拉机,但他开的那辆车总是歪歪扭扭,不能犁出笔直的麦道。大家都在笑。休息时,梁老师吹响这根银笛,笛声悠扬,像从很古远的时候传过来的,也像一阵阵夏日里的微风。梁老师教给他,学音乐要听,当音符被演奏者变成声音时,它们就有了生命,用心听懂这些声音比什么都重要。‎ 第四部分是《无言曲》,朗风记得梁老师说,每个音乐家都有自己的一首《无言曲》,那是奏给自己听的。梁老师独自一人时,会对着山峰和森林吹奏,笛声平静、清澈,梁老师告诉朗风,就像落叶在水面上漂浮着一样,有时候最简单的声音能吹出最丰富的心灵。朗风的笛声飞扬着,自由地变化,就像梁老师那样,他用笛子感觉自己内在的心思,感觉那些扑面而来的隐在情感。在他的演奏中,《无言曲》越来越远离当初他记录下来的样子,更像是随风而逝的记忆。一会儿,山林呼啸,那尘封的年代,从卡车上下来的那么多戴眼镜的人,梁老师瘦小单薄的身板,脖子上红色的围巾。一会儿,山谷里飘来春天的气息,梁老师给他重新起的名字,晴朗的朗,像风一样自由自在。一会儿,山风浩荡,他想起梁老师和他一起重奏这段音乐,彼此的呼应像一问一答,也像相互的问候。一会儿,山间大雪弥漫,梁老师没能挺过漫长的严冬,草场边的河滩上,大家为他建了个“家”,这是他的遗愿,他希望留在这里,每年听到春暖花开、冰雪融化的声音。从此,朗风经常来这里,他为梁老师吹笛子,再也没有人指点他,但站在这里,他觉得很多难题会迎刃而解。‎ 老师们沉默着,大个子老师摘下眼镜,擦了擦,拿过朗风的笛子,端详着,然后递给其他老师,他们传看着。最后笛子被小心地送回到朗风手里。“是把好笛子,孩子。它原来的主人这里很多人都认识,他是个很好的笛师。”‎ 朗风的眼睛有点红,低下头,他想起梁老师生前不止一次对他说的话:“有一天,你会站在音乐学院的乐台上的。”‎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标题“魔笛”中的“魔”形象生动,既点出梁老师、朗风师徒二人吹奏技巧的出神入化,隐含着他们对音乐的痴迷,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中的朗风是个“不太守规矩”的孩子,他未经允许就吹奏,演奏《无言曲》时即兴发挥,因为他想成为梁老师希望的“风一样自由自在”的人。‎ C.小说中老师们开始想笑又不敢笑,后来“一下子都笑了”,这些细节描写既丰富了朗风的形象,又表现了老师们对考生的尊重、对朗风的喜爱。‎ D.小说结尾部分用老师们传看笛子的举动和梁老师的话暗示朗风能够考取音乐学院,突出了优秀音乐家梁老师在艰苦条件下培育人才、传承艺术的形象。‎ ‎7.小说运用多种手法把音乐描写的具体可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8.小说在描述朗风考场吹奏乐曲的同时,用大量篇幅写他对梁老师的回忆,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 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 ‎ 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今之叔孙通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惧,顿首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世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帝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曰,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一》) ‎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 B.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共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 C.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 D.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顿首,是古代一种礼节,以头叩地而拜,也常用于书信表奏,表示致敬的客套语。 ‎ B.外戚,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文中窦氏家族在汉朝和后魏都贵为外戚。 ‎ C.凤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文中代指后宫,与“归去风池夸”中的意思相同。‎ D.关东,在古代说法不一,通常指函谷关以东地区,近现代主要指山海关以东地区。 ‎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窦威偏好文史,通晓礼仪。他喜爱文史,被讥为“书痴”,著有文集十卷;他参与制定朝廷典制,被称为“今之叔孙通”。 ‎ B.窦威行事执着,坚守原则。虽然个人做法受到兄长们质疑,但他却笑而不答;杨秀征召他,他因杨秀常不讲礼仪称病归田。 ‎ C.窦威位高权重,深受宠信。他贵为皇亲国戚,官至内史令;博学多识,奏事时仪态大方,多引古事,高祖常与其促膝而谈。 ‎ D.窦威为官谨慎,深享哀荣。因外戚身份,他小心为官;在他患病时,高祖亲临探视,去世后,高祖让太子及百官前去送葬。‎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 ‎(2)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14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月②。‎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②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磧西经过此地。‎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B. 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 C.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 D. 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耳目一新。‎ ‎14. 诗歌从哪些方面写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鹏之巨大。‎ ‎(2)《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3)在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与庄子的“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有相同意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北京时间2018年10月16日21点,华为在英国伦敦正式向全球宣布:华为年度最强手机Mate20系列正式来袭!发布会现场________,手机一经公布,顿时________了整个欧洲!华为手机部门CEO余承东亲自站台,演示华为最强手机。手机采用的麒麟980芯片,占有六项世界第一的能力,是市面上目前顶级的手机芯片。华为Mate20的充电技术更是让全场________,它的充电速度是苹果iPhoneX的4倍,还具有无线反向充电功能,也就是说华为手机还可以作为一个“充电宝”‎ ‎,无论机型,只要把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和华为Mate20的背面靠在一起,就能随时充电!这是目前三星、苹果都没有掌握的最新科技!华为还有独创的散热系统:Mate20采用了全球首个石墨烯+液冷散热系统组合,从此以后不管玩游戏还是看电影,手机都不再发热。‎ 不仅科技含量巨大,华为Mate20的售价更是出人意料:Mate20系列欧洲售价最低为799欧元,最高2095欧元,( ),完全颠覆了大家心目中只有苹果、三星等外国手机才能卖天价的印象。手机一经发布,迅速引爆了伦敦。紧接着德国、法国等欧洲数十个国家的主流媒体全部都在头版头条重点报道!________的“中国智造”正在吸引着世界的眼光。‎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座无虚席 沸腾 惊艳 独树一帜 B. 高朋满座 沸腾 惊艳 异军突起 C. 座无虚席 惊艳 沸腾 异军突起 D. 高朋满座 惊艳 沸腾 独树一帜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手机选用的麒麟980芯片,具备六项世界第一的能力,是目前市面上顶级的手机。‎ B. 手机选用的麒麟980芯片,占有六项世界第一的能力,是目前市面上顶级的手机芯片。‎ C. 手机采用的麒麟980芯片,具有六项世界第一的能力,是市面上目前顶级的手机。‎ D. 手机采用的麒麟980芯片,具备六项世界第一的能力,是目前市面上顶级的手机芯片。‎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苹果手机最顶尖的配置12800元售价还不如它高 B. 比苹果手机最顶尖配置12800元的售价还要高 C. 比最顶尖配置的苹果手机12800元的售价还要高 D. 最顶尖配置的苹果手机12800元售价还不如它高 ‎1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二维码的用途越来越广泛,扫码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①__________。二维码提供者可能会借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比如把信息卖给不法分子进行电信诈骗。另一个更大的风险是,很多二维码链接是木马链接,只要扫了,②__________,包括手机银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您的资金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转走。因此,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会潜藏很大的风险,③__________。‎ ‎20. 下面是一条微信的主要内容,其中至少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我很高兴地笑纳了您寄来的土特产,我深深感受到了您千里送鹅毛的深情厚谊,有空我一定莅临府上当面感谢。您让我为令郎介绍对象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不会让您失望。过几天我将托人送您一些我近期的大作,请惠存。‎ ‎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报新闻报道:近两日杭州大批钟点工受雇于某些学校的学生家长,去学校给孩子所在班的教室搞卫生。因为新学期伊始,学校教室卫生需要打扫,老师征集家长志愿者,可家长们大多也要上班,只好花钱雇了钟点工。此事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议论。‎ 对于这则新闻报到的事情,你有怎样的看法?理由是什么?‎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C【解析】A 项,以偏概全,“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只能依靠文字”错误。原文说,汉字产生之前,人们通过一些出土的文物了解中国文化,要真正详尽地去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只能依靠文字。B 项,“但汉字更有个性”在文中并未体现。D 项,混淆时态,原文说的是“只有把古汉字的元素……才会使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汉字文化的气息”,这是还未实现的设想、推测,不是既成事实。‎ ‎2.A【解析】A 项,“点明了汉字跟其他语言文字的本质区别”错误,应该是“点明了汉字跟拼音文字的本质区别”。‎ ‎3.B【解析】B 项,“可见两国人的思维方式相异”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两国文化不同,并未提及两国人的思维方式。‎ ‎4、 ①三处环境描写构成小说的时间线索,夜深——繁星——黎明,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②第一处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营造出南葫芦抓偷菜贼时的紧张氛围。③第二处烘托南恒与南红卫深夜畅谈解开心结后的畅快心情。④第三处暗示着南恒与南红卫将齐心把村子建设得更加美好。【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 ‎5、①胸襟广阔,不计前嫌。曾经整过南恒二爸的南红卫被南葫芦抓住后,南恒为南红卫解围。②尽心尽职,关心村里的生计。当上队长后,打算办秦川牛繁殖场,为村里办实事。③讲原则又有灵活性。南恒处理了挪用公款的堂哥,但对偷大葱的南红卫因故网开一面。【每点2分】 ‎ ‎6.B(朗风“不太守规矩”,不是因为“他想成为梁老师希望的‘风一样自由自在’的人”。)‎ ‎7.①比喻。将反复吹奏船歌段比作舞台上最鲜艳的红绸子不断翻舞着相同的花,形象生动突出吹奏者技艺高超。②联想。朗风听梁老师吹奏《乌苏里船歌》时,联想到“大河在初春破冰”和“渔民开心的心情”,突显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③侧面描写:写《年儿》段旋律太欢快,连朗风家的黄狗听到都会摇晃尾巴。④拟人。写旋律跳跃着,富有人的情态,突出欢快的心情。⑤通感。“曲子很甜”,听觉与味觉相通,形象生动。(每点2分,三点即可得满分,分析部分举例正确即可。)‎ ‎8.①丰富小说情节。通过现实与回忆的交织,写出朗风的考试经历和梁老师对他的悉心教导,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②突出人物形象。既突出了梁老师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又塑造了他循循善诱的师长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③深化了小说主题。表达了朗风对梁老师的尊敬与怀念之情,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9.C ‎ ‎10.C(凤池,这里代指朝廷) ‎ ‎11.B(“不讲礼仪”错,“行事多不法”是指“做事不遵守法纪”) ‎ ‎12.(1)窦威任期届满后应当升迁,他却坚守原职不愿调任,任秘书郎一职十多年,他的学问更加广博。(5分。秩满、迁、固守、广各1分,语意通顺1分) ‎ ‎(2)窦威几经升迁至内史舍人,因为多次陈述朝廷得失违背了皇上的旨意,被改任为考功郎中,后来因事获罪免职,返回京城。(5分。累迁、数、忤、坐事各1分,语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是太穆皇后的堂兄。父亲窦炽,是隋朝的太傅。窦威家世代都是功臣显贵,几位兄弟都崇尚武艺,而窦威专心研习文史,意志专一,自我坚守。兄长们都嘲笑他,称他是“书痴”。‎ 隋内史令李德林主持科举,他参加秀异科考试,考中甲科,被授予秘书郎的官职。窦威任期满后应当升迁,他却坚守原职不愿调任,任秘书郎一职有十多年,他的学业更加精进。当时各位兄长都因军功官运通达显贵,交往结识豪门权贵,宾客很多,但窦威的官职仍是闲散官。各位兄长又对窦威说“过去孔子积累学问成了圣人,在当时仍然生活窘迫,漂泊失意到那样的地步,你效仿这种做法,又想追求什么呢?功名地位不显达,原本也应该是这样了。”窦威笑笑没有回答。‎ 过了很久,蜀王(杨)秀征召他担任记室一职,因杨秀做事大多不守法,窦威自称有病返回乡里。等到杨秀被废位放逐后,他幕府中的官吏大多获罪,只有窦威因为有先见之明而得到保全。大业四年,窦威多次升迁官职至內史舍人,因为多次陈述朝廷得失违背了皇上的旨意,被改任为考功郎中,后来因事获罪免职,返回京城。后高祖进入关中,征召窦成补任大丞相府司录参军一职。‎ 当时军队刚刚建立,五礼(指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被荒疏废弃。窦威博学多识,很熟悉以往的礼仪,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都是他制定的,禅让继位的文书他也大多参与起草。高祖常对裴寂说:“叔孙通也不能超过窦威呀。”武德元年,窦威担任内史令一职。窦威奏议时仪态文雅,多引用古事说明,高祖很亲近器重他,有时将窦威领到卧室,常常与他促膝而谈。又曾经对他说:“过去周朝(北周)有八柱国的贵位,我的家人和您的家人都担任过八柱国这一职位。现在我已是天子,您任内史令一职,我们其实是同一本源,只是衍生出来的末流不同而己,竟这样不平等了。”窦威拜谢说:“臣的家以前在汉朝时做过两次外戚,到了后魏,三次是外戚,陛下您成为皇上,我家又出了皇后。臣又攀附为外戚,愧居中书省,自认为很惭愧,早晚都很谨慎害怕。”高祖笑着说:“近来见关东人和崔氏、卢氏结亲,还自我夸耀,您家世代为帝王亲戚,不也是很高贵吗!”等到窦威卧病时,高祖亲自前去探望。不久后窦威就去世了,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遗言让家人简单安葬他。谥号称靖,追赠同州刺史,加封为延安郡公。下葬那天,高祖下诏让太子及百官一起去为他送葬。‎ ‎13. B ‎ ‎14. ①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写旅程艰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②李副使经历非凡。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脑后。③李副使志向远大。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每个选项对应一联,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悲伤的惜别之情”错,整首诗感情豪迈,虽写送别,但从“岂能愁见”“真是英雄一丈夫”等可以看出并没有悲伤之情。‎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注意审题,明确答题方向。本题考生可以围绕李副使“英雄”的特点去原文一句句找,关注意象还有关键词。如首联“火山”、“赤亭”这样的意象暗示旅程艰苦。也表明李副使不畏艰险、毅然前行的豪迈。颔联“月”的意象,“惯度”“岂能愁”这样的关键字眼可见他经常出入边地,早已置乡愁于脑后。尾联“功名只向马上取”表现他志向远大,希望立功扬名。‎ ‎15、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6. C ‎ 17. D ‎ 18. C 19、 ‎(1). 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风险(隐患) (2). 就会泄露许多(相关)个人信息 (3). 切莫轻易(胡乱)去扫 ‎20、(1)“ 笑纳”改为“收到”;(2)去掉“千里送鹅毛”;(3)“莅临”改为“到”;(4)“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5) “ 大作”改为“拙作”;(6)“ 惠存”改为“指教”;‎ ‎21、作文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时评类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过于家长雇佣钟点工给孩子搞教室卫生的事件,要求提出自己的看法,时评类作文要抓住材料的中心,寻找合适的立意角度,此题注意材料中心的把握,看待这件事,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室卫生”应该由谁负责,如何做好“教室卫生”上。应聚焦在劳动教育这个“大问题”上,可从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角度立意。‎ 参考立意:(1)从学校角度,劳动教育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2)从家长的角度,家长不能越俎代疱,更不能雇人做卫生;(3)从学生成长角度,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温室长不出栋梁之材。‎ 结构示例:确立标题:温室里长不出栋梁之材,首先分析材料因此观点: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太让人担忧了。然后反向提出不同的观点“很多事情的确事出有因”“学校卫生是学校的事,应该学校请人来搞”进行反驳;再从“自食其力教育也是教育一部分”“多劳动其实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有好处的”进行正面论证;最后提出“任何时候,自立自理的精神都不能丢”收束全文。‎ 温室里长不出栋梁之材 有新闻报道说,这两天,杭州大批钟点工被家长叫去学校,给孩子教室搞卫生。因为新学期的班级打扫和布置开始了,老师征集家长志愿者,可家长们大多也要上班,只好约了钟点工。钟点工阿姨到学校一看,发现隔壁打扫教室的也是自己的同行,然后大家呼朋唤友地干起活来了。‎ 曝光之后很多人吐槽这事:什么时候开始这些事成了钟点工的活?如果可以花钱,那学生会不会仿效着开家长会时也花点钱请个爹来代劳?或者干脆书也让家长念得了。还有人认为,家长竟然请钟点工替学生打扫卫生,学习再好有什么用?都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太让人担忧了。‎ 倒不是说绝对反对让钟点工来打扫教室,很多事情的确事出有因。正如一位妈妈说,现在不仅家长都抽不出时间,而且很多活一般的家长还做不了。现在教室的课桌椅一动就容易在地板上留下黑色的划痕,不用说一学期,过两个星期,地板就会很脏。光靠学生平时扫一扫拖一拖,清理不干净。的确,以往学校会使用水磨石或耐脏防滑的瓷砖作为教室地面,如今不知为何,越贵族的学校越喜欢铺设浅色地板,好看是好看了,可这卫生打扫起来,真是令人吐苦水了。希望教育部门对这问题引起关注。‎ 但有种观点说,学校卫生是学校的事,应该学校请人来搞,也不应该把这个工作落到学生和家长身上。学校虽然不是消费场所,但是也是公共服务机构,保持卫生是分内之事,正如难道去餐厅还自己抹桌子?‎ 这种说法实不能苟同,因为自食其力也是教育一部分。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些不都是学生做的吗?那时当个小队长带着小伙伴们一起把厕所打扫得挺干净,倒还觉得挺有成就感的。学生自己打扫教室,不仅培养动手能力,而且更能深切体会劳动不易,保护环境的必要,孩子的成长就要在摔打中历练。学校、老师和家长如果不重视对学生和自己孩子的热爱劳动的良好教育,忽略培养劳动锻炼的良好习惯,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正如一个网友所说,院子里溜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栋梁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更重要的是,多劳动其实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有好处的。我感觉那些从小就自己动手干事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读书也不错,干事很有条理,解题时写出的过程也是井井有条。但反面的例子,正如我的儿子,一直到读完小学,连水果都是我削好塞到他嘴巴里。这样的小孩,一直丢三落四不说,做作业常常是一个字大一个字小,卷面一塌糊涂,写着写着数学式子不知道写到哪里去了,反映出条理性非常欠缺。我觉得天长小学丁洁老师评论得很好:“有的家长总是困惑,为什么有的孩子做事条理性差,注意力不集中,思路容易混乱?做家务、劳动打扫就是眼前最好的训练。”简单一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当然,一些家长担心的地板问题,以学生的能力还不能擦得很干净。不过,任何时候,自立自理的精神都不能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