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
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
B.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抽象思维。那时候,人们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
C.古人类充满智慧,能够从众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之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字。
D.概括让人们认识到了事物的共性,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因而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2.下列正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所以从某个意义上而言,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B.事物的性质与事物不可分离。形容词是对事物性质的抽象概括,当人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之后,形容词才有可能出现。
C.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用具体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D.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辩证发展。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文字是考察原始思维的宝贵资源。因而,当下对古文字的研究与保护,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
B.文字的产生是以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因而,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
C.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人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这说明古代东西方人的思维中存有相同的因子。
D.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发展,推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7分)
借给你的温暖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B.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
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D.小说的结尾应了题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使得吴亚龙“诚信”的形象更为突出。
E.小说《借给你的温暖》宣扬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信,一种互助,一种信任,一种大爱。
5.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6分)
6.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三)阅读选段,完成第7—10题。(16分)
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数罟不入洿池 数:多次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武器
C.王无罪岁 罪:归咎,归罪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河东凶亦然②填然鼓之,兵刃相接
B.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是何异于剌人而杀之
C.①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②寡人之于国也。
D.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9.下列有关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因为他在灾年能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
B.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自己关于民本的终极理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地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D.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认识到他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己,本质上与邻国并没有区别。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四)阅读选段,完成第11—13题。(9分)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11.对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B.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C.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D.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3分)( )
①即为孙叔敖衣冠 ②请以人君礼葬之 ③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⑥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忧孟言辞职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
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C.孙叔敖十分看中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D.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史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11分)
钱塘观潮
[清]施闰章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①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注】①鸱(chī)夷:皮袋.这里借指潮神伍子胥。据《吴越春秋》等记载,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劝谏吴王夫差而被疏远、赐死。伍子胥临死时,嘱咐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或者把头割下来悬挂在南城门上,以便看到吴国的灭亡。吴王大怒,下令用鸱夷把他的尸体包裹起来。投入钱塘江。后来伍子胥化为钱塘江潮潮神。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表明作者是在雨中观潮,潮水来时,在迷蒙的雨点和潮水冲击下,海色随潮水展开。潮来时浪涛飞向钱塘江上的观潮台,极写潮水声势之大。
B.颔联“声驱干骑疾,气卷万山来”同时运用了比拟、夸张、视听结合等修辞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潮仿佛驱赶着千军万马,又仿佛将千万座山席卷而来的气势,惊心动魄。
C.前三联写观潮所见之景象,诗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极力描写潮声之大,水势之猛,写实中渗透想象,描摹形象生动,体现了作者非凡的语言驾驭能力。
D.“轻舟故溯洄”一个“故”字,写江中弄潮儿故意在潮水上涨时随着潮头起伏腾跃,在水中回旋,写出了弄潮儿的高超本领。“故”与“愁”两字的对举富有生趣。
E.“绝岸愁倾覆”中运用一个“愁”字,通过写岸边峭壁被潮水拍打时生怕被冲垮,写出了诗人对潮水冲垮堤岸的担忧之情。
15.诗歌的尾联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六)名句默写(10分)
16.《荀子·劝学》《师说》理解性默写(一题一分,共10分)
(1)荀子在《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状况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已不足的道理。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
(5)《苟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一样的。
(6)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________,________。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7)《师说》中,上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8)中国是一具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9)本文用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10)《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18分)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纷纷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
B.今年6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将在2020
年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在发射10年后实现探测器采样返回。
C.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节目组在武汉的精彩表演,受到了武汉商校学生的热烈欢迎.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D.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就会更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好。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青年作家王十鹏一直认为,文学应该直面时代最主要的真实。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最能直面当代真实的,打工文学肯定是当仁不让。
②关注自我感受而漠视规则约束,強调个体价值而忽略奉献他人,那种雷锋式的高尚精神在某些人的观念里己经是大音希声了。
③不滥施刑罚,不以言获罪,即使一人犯法,也不搞朋坐族诛,这才是法制社会应有的基本准则和精神气度。
④他虽然没读过几年书,却能管中窥豹,从别人的一言一行中揣摩到他们的心理,这种洞察力让人叹服。
⑤从层层伪饰中看别人所看不到的真相,这就是柯南·道尔笔下所塑造的迷雾重重中洞若观火的神探夏洛克·福尔摩斯。
⑥中央领导三令五申地强调,官员要率先垂范,坚决杜绝公款浪费,尤其要刹住一些机关年底突击消费的歪风。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19.填入下列空中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如果善良与邪恶分别是两棵树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人们拒绝善良的道理所在。如果仅仅从生长与结果来判断树的价值,那也只是他的价值之一,而不是价值的全部。当人们把眼光投入果实时,善良之树在做什么呢?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善良也有果实,那就是人性的纯粹和人性的辉煌。
①恶之树茂盛,绿叶如盖,果实鲜艳②在地下默默地固沙③在清新每人吸入的氧气④善良之树生长缓慢,不引人注目,有时没有果实⑤好看的是邪恶之树⑥在没有人烟之处亮出一片风景
A.①⑤④③⑥② B.⑤①④②⑥③ C.⑤④①②③⑥ D.①④⑤③②⑥
20.下面是某高中团委副书记为初中学校入校参观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中有三处不要之处,请指出并修改。(3分)
①亲爱的各位同学们:欢迎大家参观我校。②
我是贵校团委副书记,今天由我为大家进行相关解说。③我校创办于1906年,前身是由清廷史部尚书李端棻牵头创办的通省公立中学堂。④自创办以来,它培养了周逸群、肖序常、陈祖武、谢六……等在各领域具有杰出成就的人才。⑤如今,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高中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观山湖畔,它在群山绵延,绿水环绕中孕育灵气,继续为国家输送人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①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朱敏才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
②上海退休教师洪照生,无微不至地照顾与洪家没有血缘关系的沈曾静老太太,迄今已经37年。在洪照生及其家人的照料下,没有子女的沈老太太,健康长寿地迎来了百岁寿辰。
③周万平坚持25年守护烈士陵园,始终牢记当初向组织许下的“为烈士守护”的承诺,不管是在家庭经济困难时期,还是几个子女都成家后,她都坚守承诺,愿意一辈子在烈士陵园守候。
上述三个人物中,哪一个人更让你感动?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级语文半期考试参考答案2018. 11
1.D扩大范围,原文“早期文字中,几乎……”,选项D表述忽略了“早期文字。”
2.C原文“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选项“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3.B “说法绝对”。原文是“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D选项中“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有误。
4.B(2分)C(3分)【解析】B项,对王老汉没有外貌描写,对吴亚龙没有心理描写;C项,小说并非在讲述“感恩的故事”,时代背景也不是“大饥饿时代”。
5.①第一处:“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渲染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1分)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的故事的叙写。(1分)②第二处:“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1分)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做铺垫,(1分)也暗指了吴亚龙选择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实意并不在偷。(1分)
6.(一)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①形象塑造上,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着墨最多,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细节以及正侧面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②内容主题上,小说的结尾写到“门口堆了一些东西”“竟找不出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虽只字未提王老汉,但很明显能看出是王老汉的善举,从而体现人性之美,深化了主题。③情节结构上,作为明线,王老汉的活动贯穿情节始终。④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中的“借给”也昭示着主人公应是王老汉。(二)我认为吴亚龙是主人公。①形象上,小说虽然对吴亚龙的描写刻画着墨不多,但吴亚龙勤劳、憨厚、淳朴、善良、诚信的形象非常突出。②内容上,正是因为有吴亚龙偷“苕片”留借条,有吴亚龙与他父亲的那番对话,才有了结尾的那幕感人场景。③主题上,小说《借给你的温暖》宣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推,一种互助,一种信任,一种大爱,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的主题。④结构上,吴亚龙借粮食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小说始终。(三)两位都是主人公。①形象上,两位都是着力塑造的形象。②主题上,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颂扬人性美的主题。③结构上,两个人物的活动作为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小说始终。④内容(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是建立在两人的高尚人格上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理由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只有观点没有分析不给分。)
7.A(“数”这里是“密”的意思)
8.D(A项,①这样,②用在词尾;B项,①表转折关系,②表递进关系;C项,①给,②对于;
D项,①②均为结构助词“的”)
9.B(B项,“终极理想”的说法是错误的,文章原文说“使民养生丧死无憾”是“王道之始也”)10.(1)粮食与鱼鳖之类的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了。(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11.C(于是庄王派人把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此事。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位贤人,待他很好。)
12.C(①为优孟所用的计策,④是优孟的迂回之策,⑥是优孟计策的实施。①④⑥可以排除。)
13.B(B项中“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应该是“商定三日之后再来(决定是否)为相”,“又责怪庄王”是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
优孟原是楚国的老歌舞艺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方式劝诫楚王。楚庄王时,他有一匹喜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的绣花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睡在没有帐幔的床上,用蜜饯的枣干来喂它。马因为得肥胖病而死了,庄王派群臣给马办丧事,要用棺槨盛殓,依照大夫那样的礼仪来葬埋死马。左右近臣争论此事,认为不可以这样做。庄王下令说:“有谁再敢以葬马的事来进谏,就处以死刑。”优孟听到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哭的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请用人君的礼仪来埋葬它。”庄王说:“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于是庄王派人把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此事。
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位贤人,待他很好。孙叔敖患病临终前,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死后,你一定很贫困。那时,你就去拜见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过了几年,孙叔敖的儿子果然十分贫困,以卖柴为生。一次路上遇到优孟,就对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临终前,嘱咐我贫困时就去拜见优孟。”优孟说:“你不要到远处去。”于是,他就立即缝制了孙叔敖的衣服帽子穿戴起来,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过了一年多,模仿得活像孙叔敖,连楚庄王左右近臣都分辨不出来。楚庄王设置酒宴,优孟上前为庄王敬酒祝福。庄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又复活了,想要让他做楚相。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妻子商量此事,三日后再来就任楚相。”庄王答应了他。三日后,优孟又来见庄王。庄王问:“你妻子怎么说的?”优孟说:“
妻子说千万别做楚相,楚相不值得做。像孙叔敖那样地做楚相,忠正廉结地治理楚国,楚王才得以称霸。如今死了,他的儿子竟无立锥之地,贫困到每天以打柴谋生。如果要像孙叔敖那样做楚相,还不如自杀。”接着唱道:“住在山野耕田辛苦,难以获得食物。出外做官,自身贪赃卑鄙的,积有余财,不顾廉耻。自己死后家室虽然富足,但又恐惧贪赃枉法,干非法之事,犯下大罪,自己被杀,家室也遭诛灭。贪官哪能做呢?想要做个清官,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唉,清官又哪能做呢?像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靠打柴为生。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于是,庄王向优孟表示了歉意,当即召见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堪个四百户之邑封给他,以供祭祀孙叔敖之用。自此之后,十年没有断绝。
14.B(2分)E(3分)
B“视听结合”不是修辞手法。E“愁”是拟人手法,通过写岸边峭壁怕被冲垮写出潮水气势。
15.①最后一联,把钱塘江的滔天巨浪及其排山倒海的不凡气势,想象成是伍子胥充满遗恨的冤魂兴起的(2分)。②借以江潮的怒态象征伍子胥的“遗恨”之大之强(1分)。③表达了作者对伍子胥充满深深的同情、惋惜与慨叹(2分)。④深化了诗歌的思想主题(1分)。
16.(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6)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7)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9)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0)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7.D【解析】A动宾搭配不当“排出废气和噪声”B项语序不当,应为“中国计划将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C项句式杂糅,结构混乱,“给予”改为“得到”。
18.B
19.B【解析】由“这就是人们拒绝善良的道理所在”提示前句是原因④,进而反推④前应是⑤①,按从地下到地上的顺序推出②⑥③
20.①“同学们”改为“同学”,②“贵校”改为“本校”,③“……等”改为“等”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①处前面有“各位”与“们”重复,应该去掉“们”;②处“贵校”是对别人学校的尊称,不能用来形容自己的学校;③处“等”就有省略的感思,不能再用省略号。
21.②不是有了浓厚的兴趣,就必将取得好成绩;
③不是有了好成绩,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22.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