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讲明目标
1.回顾高考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类试题考纲要求及常见题型。
2.熟练掌握高考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类试题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讲明考向
◇考向一:名句默写
【经典考题回顾】
1.【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 。”
(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
【答案】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解析】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如“呕哑嘲哳” 意思是说,那些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偏旁相同。“诵”是朗诵,诵读,不能写“颂”,也可结合“歌”来记忆,都是说唱的意思。
2.【2016年高考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筋骨之强,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夫以秦王之威, ,辱其群臣。 ,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客喜而笑, 。肴核既尽, 。(苏轼《赤壁赋》)
(4) ,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昨夜雨疏风急骤, 。 ,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答案】(1)蚓无爪牙之利 上食埃土(2)而相如廷叱之 相如虽驽(3)洗盏更酌 杯盘狼籍(4)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5)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解析】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考生在复习备考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复习时,应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特点,结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从提示人生哲理、反映生活真谛、描摹人物情貌、呈现事物真相等角度备考。
【考点深度剖析】
“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常见的名句名篇”主要指高中生应该掌握识记的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重要语句。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题型以主观填空题为主,一是采用“给上句写下句”“给下句写上句”“给出上下句写中间句”,或“给出情境填名句”的考查方式,二是注重考查的“整体性”,即根据设置的情境写出空缺的名句。
【应试技巧点拨】
1.高度重视,化整为零。
名句记忆作为一种语言积累,需要循序渐进,长时间进行。有计划地每天背诵一部分,天长日久,积沙成塔,记住的名句也便越来越多。那种以为单靠高考前一时半刻突击便可即时奏效的想法是幼稚的,也是不足取的。
2.依纲据本,逐课过关。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古诗文背诵篇目(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高中生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教学大纲推荐了古文10篇,诗词曲30首),努力争取全部过关。特别要落实名篇名段中的重点句。高考中名句名篇的默写题对命题材料是有所选择的,限于考题的测试量,名句名篇的默写一般不会出现大的段落,尤其是古文。所以,可以重点突出一些句群,关注一些重点句。这些重点句,除包括篇段中的名句外,还有主旨句、关键句、精彩句、哲理句等。关注的前提是会背诵全篇全段,特别是篇幅短的一定要熟练背诵,目的是提高复习效率和答题的准确度。
3.理解运用,融会贯通。
名句记忆的目的既可以说是为了应付高考中的上下句填充,但又不是仅仅局限于此。名言名句由于言简意赅,影响深远,因而极具说服力。如果在一篇文章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几句名句,就如画龙点睛一样,为文章增色不少。因此,名句不仅要记住,更要理解运用。同时,通过准确的理解,恰当地运用,又会进一步强化记忆,收相得益彰之功效。
4.反复揣摩,注意形意。
注重同音异义词和同义异形词的比较掌握。同音异义词和同义异形词是命题人“设伏”热点,因此考生复习时应注意重点突破,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又知其义,并知其形。如学生在默写 “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萧萧”时,容易写成“潇洒”的“潇”。如果揣摩出诗句展现的是一幅凄凉萧瑟的秋景图,而毫无潇洒之意,就不难正确书写了。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宵”指的是“夜晚”的含义;“晓”指的是“天刚亮的时候”;“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中,理解“锲”是雕刻的意思,自然要运用工具,所以加表示工具的偏旁;而“默契”的“契”是更多指的是买卖房屋地产等的文书,及“投合”之意,揣摩明了句意,自然就不会默写错误。
5.读懂题干,明确要求。
各地试卷名句填空有全部完成和选作完成(如“8选5”“二选一”)等形式,因此考生务必审准题干,斟酌解答,如是全部完成类型则注意,填写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
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选作类型题,则要选自己最有把握的句子填写。无论哪一种题型都要留意试卷所标语句出处,答题时务必保留原文写法。
6.规范书写,杜绝马虎。
这一知识点容易失分,原因除了不会背诵之外,就是书写有误,只要写错一个字,就不得分。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规范书写,杜绝马虎思想,多背多写,做到:准确、规范。否则极易出错,如“一夫作乱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的“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鹜”,都容易误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材”容易写成“才”;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幽”易写成“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暗”易写出“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蹊”易写成“溪”等。
【名题精选练兵】
1.【2017届江苏苏州市高三上期中】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2)商旅不行,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
(6)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
(7)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8) ,子欲养而亲不待。(韩婴《韩诗外传》)
【答案】(1)金樽清酒斗十千 (2)樯倾楫摧
(3)歌窈窕之章 (4)赢得仓皇北顾
(5)鹏之徙于南冥也 (6)渭流涨腻
(7)小人长戚戚 (8)树欲静而风不止
【解析】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性,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情况。
2.【2017届广东湛江市高三上期中调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雎鸠是一种水鸟,雌雄都有固定的配偶,出双入对。《诗经·关雎》开篇提到这种鸟,是为了给“ , ”两句起兴。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提到蜀中要塞剑阁崔嵬高峻,有着 “ , ”的险要地势。
(3) 《赤壁赋》中,苏轼劝说友人,月亮有圆有缺,但终究没有增减,从变化的一面看“ ” 从不变的一面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何必羡慕呢!
【答案】(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以”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考向二:名著阅读
【经典考题回顾】
1.【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证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①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②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
(1)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 。(不超过6个字)(1分)
【答案】去无用之费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是指出“节用”的含义,文本中体现这个意思的词句主要是“去其无用之费”。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睛】这道题其实考查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是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一是概括综合的能力。因此,答题时应该首先读懂文段大意,然后再根据文段大意和题目要求进行归纳概括。
(2)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
【答案】①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②合理地节约用度。③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概括墨子 “为政”的思想,文段中阐述这个思想的句子是“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其实考查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是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一是概括综合的能力。因此,答题时应该手先读懂文段大意,然后再根据文段大意和题目要求进行归纳概括。
2.【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三国演义》通过“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单骑救主”“义释曹操”“水淹七军冶等情节,塑造了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关羽形象。
B.《子夜》里,吴少奶奶与雷参谋的感情信物是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本书和这朵花曾经见证过浪漫、自由的“密司林佩瑶时代”。
C.《茶馆》中,一茶客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另一茶客则抱怨“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这些台词流露出老舍对于底层满族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D.哈姆莱特为复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在死前让霍拉旭活下去并传述他的故事,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执著和对荣誉的珍视。
E.尽管欧也妮的堂弟背叛了她,没有兑现娶她的诺言,欧也妮也没有任何怨恨,始终保存着堂弟送给她的梳妆盒。
【答案】AE
【解析】
试题分析:A “单骑救主”是赵云,“梳妆盒”最后被“葛朗台”占有。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考点深度剖析】
本考点包括“文学名著阅读”“文化经典阅读”“文学常识”三个方面。“文学名著阅读”指考生能够依据《教学大纲》中推荐的课外必读文学名著,解答有关情节分析、人物概述、人物性格分析、名著内涵理解概括等问题。“文化经典阅读”一般注重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分析和概括。“文学常识”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应试技巧点拨】
1.文学名著阅读:
(1)选择题首用排除法,一般不轻易断定那一项是一定正确的,而是怀疑每一项都是错误的细心的情况下是不会错的。关键在于分清错因,有时还需要考虑选择项的错误哪一个更严重;
(2)对于不熟悉的名著,要在高三的点滴时间里看完,每次考试后大家在讲话减压时,都是自己看名著的最好时机。只要在高考前看,都是可行的;
(3)考试时遇到不熟悉的内容,选择题通过排除法避免那一个选择项,简答题要学会猜测情节,推断人物性格和主题。总之,不会不能空白;
(4)平时要注意标准答案里对要点的分类,特别是前几年的高考试卷和几次联考试卷,总结出答题的分类标准。比如说,《三国演义》相关题目常让我们描述战争事件,那么一般分三到四点,起因,经过,高潮,结果,等等;
(5)几点推断和认识:
①选择题和简答题中出现的名著都不会重复,因此,10部名著至少要考到7部;
②《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在简答题中至少会出现一部;
③简答题的第一题分值较小,类似填空题,是靠记忆;第二题分值较大,不仅要记忆,更关键的是理解和归纳要点;
④必须明确,小说考察只有从三方面:情节,人物,主题,和现代文中小说阅读是一样的步骤;
⑤对于其中两部戏剧,一部诗集,要提前了解这两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
2.文化经典阅读:
(1)思想概括题
提问方式:
①以上选段,体现了孔子或孟子的什么思想?
②概括上面选段的主旨。
③从以上选段中可以看出孔子(或孟子)什么样的教育主张(或政治主张等)?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④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孔子(或孟子)认为君子该怎样修为(或治理国家等)?结合现实生活简要分析。
答题技巧:
第一步,通读选段,领悟核心思想,用一句话简明概括相材料中所包含的孔孟思想或观点、主张等;
第二步,结合语段材料(或孔孟主张),进行合理阐述、分析;
第三步,如有联系实际等,则需要适当联系社会相关问题,加以自圆其说。
(2)内容理解题
提问方式:
①结合选段,请简要谈谈你对选段中某句话或某个重要句子的理解。
②结合上面选段,阅读下面选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③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的理解。
答题模式:
第一步,析词述意,简要阐明内涵(观点思想);
第二步,联系孔孟相应的思想主张等加以分析,合理剖析,或扣紧材料进行合理阐述。
(3)观点评价题
提问方式:
①结合选段,谈谈你对选段中某句话的看法。
②结合上面选段,阅读下面选段,我们该如何评价材料中所讲的观点? ③从今天的角度,你是如何评价材料中孔孟的学习观(政治主张、人格修养等)?
(2)答题技巧:
第一步,简要阐述题目中要求评价的某句话(观点)的含意,并结合孔孟思想主张,合理阐述;
第二步,灵活引用化用选段中能支撑自己观点的材料,简要表达自己的见解;
第三步,如有联系实际等,则需要适当联系社会相关问题,加以自圆其说。
3.文学文化常识:
(1)回归课本,适当拓展。
从多年高考命题来看,考查的文学文化常识还是以课文为主,由于高考的竞争性和选拔性,命题也必然涉及到一些课外知识,而这些课外知识又往往是课内知识的迁移或延伸,考题还没有出现过特别艰深、冷僻的偏题、怪题。
(2)分门别类,准确记忆。
文学文化常识内容繁多,涉及的时空广,分门别类的去记忆,容易提高准确率。近年高考语文涉及到的文学常识有:作品的分类,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词牌及诗的对仗,诗词格律,名家名篇名言,时代国籍及文学流派。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清晰准确的记忆,如果记忆模糊或似是而非,答题时就无所适从,特别是作家名和作品名,写错一个字就前功尽弃,非常可惜。
(3)了解干扰手段和错误设置点。
如混淆朝代,说错国别,将作品颠三倒四、张冠李戴、归错类别等等。高考选择题常见的错误点有如下五个方面:①对作家时代的错误判断,②对作家作品的错误配对,③对文学体裁的错误表述,④对作家流派的错误归类,⑤对作品人物的错误分析,⑥古代官职类常识错误,⑦古代朝代类常识错误,⑧古代年龄类常识错误,⑨古代地理类常识错误。
【名题精选练兵】
1.(2016届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名著阅读简答题(10分)
(1)“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
“不得见人的去处”是什么地方?这段话是谁在什么情景下说的?表现说话者怎样的心理?(5分)
(2)《红楼梦》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针对宁国府“五种习俗”采取了哪些措施?表现了她怎样的形象特点?(5分)
【答案】(1)“见不得人的去处”是宫中。(1分)这段话是加封为凤藻宫尚书贤德妃的元春在元宵节归家省亲时说的。(2分)贾妃满眼垂泪,一手搀贾母,一手挽
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骨肉相见,千言万语,化作辛酸泪。)(1分)重逢之喜,难见之悲。(1分)
(2)①措施:订造簿册,依花名册点卯;人员任务分工明确,处罚有定规;登记发牌,核对发放费用。②形象:精明能干;严厉(1点1分)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高考考查理解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就是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内容的记忆,要应对好高考名著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1)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2)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3)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2.(2016届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塞万提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他被誉为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B.《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汇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到了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称《诗经》。它与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C.关汉卿 :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戏曲家,著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风尘》《单刀会》《桃花扇》等。关汉卿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D.海明威:法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学常识注意识记主要的作家作品,注意中外的经典。如从题中的《诗经》、塞万提斯、海明威等都是重要的作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