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00 KB
  • 2021-06-05 发布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各题。‎ 古代文章(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无所不至。‎ 宋代以来,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一些治经史之学的文人,十分轻视文章评点,甚至对它进行严厉批评。这种偏见影响十分深远,直到今天依然还有很多人认为,古代文章评点的主观随意性很大,缺乏科学性、严谨性、体系性等等。尽管如此,文章评点自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尤其是日本,不仅刊刻了许多中国文章评点之作,而且日本人自己也从事中国古文的评点,产生了一些著名的评点家,如赖山阳、竹添光鸿等。文章评点能广泛流行,一是形式灵便活泼,文字要言不烦,见解新颖独到,给人启发;二是能指导写作,有助于读书人在科举考试中写出合格甚至优秀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 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数量相当庞大,因此今天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这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以往我们一般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明清时期,形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文学批评风气,即很多作家在写出作品后寄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和弟子阅读。这些人阅读之后,往往会有一番评论。很多作家在刊刻自己的文集时,就会把这些评论也附在每篇作品之后。这样一来,就使明清时期的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视而不见,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编制出一个尽量完备和详细的古代文章评点文献目录,才能谈得上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盲人摸象。这需要学界同人齐心协力,长期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余祖坤《略谈古代文章评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以来研究经史的文人对文章评点很不重视,对其严厉批评,这种偏见影响深远。‎ B.古代文章评点普遍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并缺乏科学性、严谨性、体系性等。‎ C.古代文章评点广泛流传的根本原因是能帮助读书人提高应对科举考试的写作能力。‎ D.编制出完备和详细的古代文章评点目录,是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章评点的当务之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古代文章评点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并由此提出了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的主张。‎ B.文中运用日本刊刻并从事中国古代文章评点的事例,旨在证明中国古文评点对日本影响巨大。‎ C.文中阐述了古代文章评点存在的多样方式,旨在强调开展文献调查应该注意的问题。‎ D.文本先指出古代文章评点的内涵,接着分析其流行的原因,最后提出开展文献调查的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要研究古代文章评点的价值,就必须消除对它的各种偏见,并对其进行全面考察。‎ B.如果不能被读者所接受,古代文章评点就不可能会流传广泛并对一些外国文化产生影响。‎ C.只要不局限于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就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 D.明清时期的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可见文章评点的流行能使文人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影子 刘建超 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 老街的门店多,许多都是老招牌。看着不起眼的小店,门口的招牌上却是乾隆康熙所赐,在老街度过岁月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郑板桥之类的文匠骚客,他们题写的招牌楹联,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犄角旮旯的小店中。老街的古物多,古董遍地都是。老街家里打一口井,就能挖透几个朝代。老街流传个笑话,两个青年打架,一个用铁锨拍人,结果人没有拍到,却拍倒了一段土墙。这个小青年就被逮走了——被他拍倒的是隋朝古城墙,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老街以前的私塾多,教书先生多,有许多还给皇亲国戚做过先生。所以,老街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 霍老、乔老、贾老都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在老街,只要是有沾点文化色彩的事情,三位老者是必被邀请的。三位老者都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往场合里一站,就觉得文风氤氲,儒气荡漾,场合就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 三位老者聚到一起,抱拳作揖,称兄道弟,一派和祥。其实,背地里谁也不服气谁,论年龄,三人同庚,出生月份不同;论资格,都是毕业于北京的名牌大学;论学识,也都出版过自己的文集著作。老街有场合时,请一位还行,如果是三位都到场,如何排座次就是个费死脑筋的问题了。常常是因为前后的次序不满意,有的老者就会拂袖而去,弄得主家不尴不尬。‎ 天下事没有难得住老街人的。有人就刨根问底儿,看看是谁最先发表过文章。三老提供的资料竟然都是同一年。那就看看谁发表的报刊级别高,居然也都是当年的《人民日报》。那就再看谁发表的文章字数多,三人都含糊着说记不清了,反正是版面挺大的。就有好事的人,去了京城的图书馆,查到了三老当年发表的文章,还复印回来了。结果是霍老的文章815字,乔老的文章770字,贾老的文章602字。霍、乔、贾的排序就被默认了。霍老自然就是德高望重的领头羊了。老街的一些脸面的事务,霍老也就当仁不让地坐在主席台子的中间。‎ 面子上的事情解决了,心理感受还是不舒服的。在有的场合上,有意无意地就会涌出点暗波。霍老若是发了言,乔老随后就会提点不同看法,与之“商榷”。乔老若是发言了,贾老也要从另一个角度看看问题,把乔老的意见给间接地损一番。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也都心照不宣,却能相安无事,得过且过。‎ 贾老是心里最不安分。三个人当中,只有他年龄虽大,比霍老早来到世上二十五天,比乔老早活了四十五天。贾老也比那两位早毕业一年,在学校也是一支笔杆子,若不是当年自己把不住滑,犯了点小小的作风问题,早留在京城混出个摸样了。在老街混到一把年纪了,还是个“小三”,这让贾老很是不爽。排在老三,实际上就是个搭头,有你没你都一样。‎ 老伴最能理解贾老的心境,安慰他说,现在要看谁能熬过谁。我看那老霍老乔都不如你结实,好好锻炼吧,机会都是留给活得最长的人。贾老心中豁然开朗,制定了一整套的健身养身计划,把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出席一些场合,他就特别注意观察老霍老乔的状态,闲聊听他俩念叨这个脂肪高那个血糖高的贾老就特别受鼓舞,自己啥都不高,就是心气高。‎ 事情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先是霍老中风住院去世,乔老接替了一大堆的名誉头衔。后是乔老心梗,撒手人寰,贾老继承了一大堆名誉头衔。以后,只要有车接,有饭局还有点小意思,贾老都会显身于各种场合。‎ 贾老在场合上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在正中间了。坐在中间的位置上,似乎只是坐着,因为场合上的发言不是长官就是老板经理董事长,轮到贾老该说话时,就到了饥肠辘辘的开宴时分,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贾老也就没有了讲话的兴致。‎ 有一次,贾老坐着场合的中间,百无聊赖,忽然觉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肉身,在场合上空游荡,看到自己的那幅没有灵魂的空壳,就如同影子一样在耗费钟点。贾老恍然,其实在场合上,自己就是被用来做影子的。‎ 贾老觉得影子很好玩。‎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老街人办事爱请三位老者,主要是因为他们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有他们在场,场合就一下子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主家也就有了面子。‎ B.相对于其他两位,年龄最长的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他对自己是个“小三”耿耿于怀。他所制定的一整套健身养生计划,其实是在为日后的人生上位做准备。[]‎ C.小说开头说老街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可是后来在场合上,轮到贾老说话时,大伙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这说明大家对贾老并不尊重,老街尊师重教是徒有虚名。‎ D.小说人物个性鲜明,语言诙谐幽默,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既有历史的厚度,又融进和散透出浓烈的地方文化气息。‎ ‎5.小说第二段写老街之“老招牌”“老古董”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标题“影子”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予以探究。(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鲍勃·迪伦一直是个谜 鲍勃·迪伦的原名是罗伯特·艾伦·齐默曼,他在大学开始唱民歌时改名鲍勃·迪伦。他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模仿美国电视节目中的西部英雄马特·狄龙。他的民谣生涯是从考上明尼苏达大学开始的。鲍勃和不少当时的年轻人一样,厌倦枯燥无味的大学生活,他常出入酒吧,试图从音乐中找到自己。当时的摇滚乐还没有成型,不少年轻人都嫌弃“三件套”式的音乐,于是鲍勃把手里的电吉他换成了一把钢丝弦的吉布森民谣吉他,随着时间的沉淀,迪伦慢慢摸索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风格。‎ ‎1961年1月,他寄住在别的民谣歌手家,他和别人组队去看望住院的偶像伍迪·格斯里。后来他的偶像成了他的贵人。在签约CBS唱片公司后,迪伦崭露头角。1962年,迪伦在自己的第一张同名专辑的封面上略带羞涩地望着镜头,任由别人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年轻的民谣偶像。‎ ‎1963年和1964年的演出使得他的名声到达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也渐渐地从伍迪·格斯里的影响中走出,成为独一无二的民谣国王。1963‎ 年的一场演出中,迪伦念了一首自己写作的献给伍迪·格斯里的长诗,这既是致敬,也是告别。在这一阶段里,鲍勃·迪伦的主要创作方向是抗议民谣,这个时代的迪伦是最为人熟悉的,似乎全世界的乐迷都愿意他沿着这个模式永远走下去。‎ ‎1965年初,受到披头士等英国摇滚乐队的影响,迪伦用时髦的西装和尖头皮鞋代替了皱巴巴的牛仔裤和工装服,在接受采访时也越来越“没正型”。在电视访谈节目中谈及准备制作的新电影时,他回答说那将是一部牛仔恐怖片,当问及是否在片中扮演牛仔时,他回答说:“不,我扮演我妈妈。”‎ 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让迪伦在1965年的新港民谣音乐节上遭受了来自歌迷的敌对情绪。在演出前一天,迪伦突然擅自决定挑战民谣音乐节的惯例,决定要带一支完全电声化的乐队上场。当场的情况乱成一团,抗议歌手和歌迷认为他“背叛”了民谣,迪伦尊崇的民谣领袖皮特·西格尔甚至愤怒地用斧头把扩音器的电缆斩断。他和乐队只演了三首歌就在嘘声中匆忙下台。即使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歌迷们都难以忘记迪伦的离经叛道,为他取了个“犹大”的绰号。‎ 后来的一场车祸让迪伦开始远离聚光灯的中心,而他的音乐风格也再一次地发生了改变,歌词也不再犀利地直指社会现象。关于车祸后自己的转变,迪伦曾说:“我不知道别人的幻想是什么,但是我幻想能够朝九晚五地工作,在绿树成荫的地方有一所带白色栅栏的房子,庭园里盛开着粉红色的玫瑰。那会很好。那就是我最深邃的梦想。”‎ 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主流评论开始推崇迪伦文学方面的造诣,有批评家称他为现代美国继卡尔·桑德堡、罗伯特·弗罗斯特之后最伟大的诗人;1976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竞选活动中引用迪伦的诗句并称其为“伟大的美国诗人”;1990年,法兰西文学院向迪伦颁发“文学艺术杰出成就奖”。外界的各种褒奖没有使迪伦沦陷,他对自己的评价调侃而中肯:“无论我到哪里,我都是一个60年代的游吟诗人,一个摇滚民谣的遗迹,一个从逝去时代过来的词语匠人,一个从无人知晓的地方来的虚构的国家首脑。我处在被文化遗忘的无底深渊之中。”‎ ‎(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新京报》《深圳商报》等)‎ 相关链接:‎ ‎①鲍勃·迪伦,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诗人,201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②鲍勃·迪伦创作的歌词,实际上都是最直白、最简单的诗歌,这种简单直白的诗歌形式,非常朴素,带有民间色彩。(《专访作家肖复兴:谈鲍勃·迪伦——文字会骗人,音乐不会》)‎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鲍勃·迪伦在自己第一张专辑上的照片略带羞涩,很不情愿别人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年轻的民谣偶像。‎ B.一场车祸改变了鲍勃·‎ 迪伦,他认为,自己最深的梦想是,有标准的工作时间,有优美、温馨的房子住,有这些就很好。‎ C.鲍勃·迪伦德才兼备,当外界褒奖他时,他很清醒,认为自己属于过去时代的诗人,不骄不躁,评价自己很中肯。‎ D.本文从一个青涩的民谣歌手,到不断改变的摇滚斗士,再到天生的吟游诗人,多角度展现了鲍勃·迪伦其人其事。‎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鲍勃·迪伦是从考上明尼苏达大学开始自己民谣生涯的,他抛弃了大学学业,出入酒吧,想从音乐中找到自己。‎ B.因为受到偶像伍迪·格斯里的赏识,所以鲍勃·迪伦在签约CBS唱片公司后就崭露头角,后来逐渐成为民谣领袖。‎ C.鲍勃·迪伦受到了披头士等英国摇滚乐队的影响,无论是着装造型,还是接受访谈时的语言,都非同寻常。‎ D.鲍勃·迪伦在新港民谣音乐节上,遭到歌手和歌迷的抗议,他们做出非同寻常的举动,用斧头把扩音器的电缆斩断。‎ E.鲍勃·迪伦在文学造诣受到一些主流评论的推崇,他的歌词被人认为是质朴的诗歌,他获诺贝尔文学奖并不令人意外。‎ ‎9.鲍勃·迪伦在音乐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元行钦,幽州人,为刘守光裨将。与李嗣源战于山北,身中嗣源七矢。拔矢而战,反中嗣源。屡败,乃降嗣源。嗣源谓其壮士,以为养子。从战,数立功。庄宗闻其骁勇,取之为散员都部署。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①‎ 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 (节选自《新五代史·元行钦传》)‎ ‎【注】①明宗:李嗣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B.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C.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D.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此处“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 B.“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处从后文评价看,元行钦想保全生命。‎ C.“刺史”是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有检核问事之意,主要负责对地方政府进行监察。‎ D.“先皇帝”是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经去世的父亲,这里用“先”表示对已经亡故君主的尊敬,也用来区别现任皇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行钦作战勇敢,不惧危险。与李嗣源作战时身中七箭,他拔出箭继续作战,反而射中李嗣源;庄宗被梁军包围,元行钦匹马击退敌军。‎ B.元行钦忠心为君,深受宠信。庄宗曾抱着元行钦哭着说:“富贵和你共享!”赵在礼在邺城谋反,元行钦没有攻下,也并未因此受到斥责。‎ C.元行钦颇有谋略,眼光长远。在和明宗李嗣源合力讨伐赵在礼时,他预见到李嗣源兵变,率军撤退至卫州,并上奏皇帝李嗣源谋反一事。‎ D.元行钦誓死报国,但晚节不保。形势危急时,他和众大臣发誓以死报主;唐庄宗遇害后,他却仓皇出逃,后被捉拿,斩于洛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朝人,少怀壮志,与祖逖相互激励,常闻鸡鸣而起来舞剑。‎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诗歌起笔即交代了泊船湘江的特定处境:滚滚湘江,阴云笼罩,暮雨将临,孤舟受阻,照应了标题。‎ B.颔联对仗工整,写景壮丽。写湘江沿岸,木芙蓉铺天盖地,丛生的薜荔经秋雨一洗,越发苍翠可爱,摇曳多姿。‎ C.诗人悲叹自己远离家乡、生不逢时,深感自己的境遇竟和那生长在淮北的枳相像,所以说:“乡思不堪悲橘柚”。‎ D.“王孙”代指自己出身高贵,然而流落异乡,连身份卑微的打鱼人都对自己不闻不问,失意之感油然而生。‎ E.诗歌运用用典、比喻、借景抒情等多种手法来表达情感,情感由悲愤到雄壮的变化极易打动人心。‎ ‎15.诗歌于尺幅之中写尽深沉之情,结合全诗,分析表达了哪些情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逍遥游》一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希望后人吸取经验教训,如果“_______________”,那么后人又为后人哀伤,让人痛惜。‎ 第Ⅱ卷 表达(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中国梦与世界各国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秉承人类命运共同性的理念,携手国际社会,相濡以沫,推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②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产品创新与售后服务两不误,才能如釜底游鱼,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③如一部电视剧热播,那么它的原著也可能攀龙附凤,成为畅销书,相关产品也会获得极大的商业利润。‎ ‎④年轻人在工作中要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勤学好问,做到“专”与 “博”结合,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升。‎ ‎⑤据统计,我国从均捐赠额不如发达国家和经济水平相类的国家,要促进慈善捐赠,就必须细大不捐,尊重捐赠者的意愿。‎ ‎⑥相比发达城市,中小城市不仅经济比不上,人文环境和文明素养也只能望其项背。‎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台北故宫博物院首次针对亲子观众推出“故宫亲子数码艺术展”在台北市华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幕,以趣味互动的方式吸引家长与孩子,让家长与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古典文 化的魅力。‎ B.国际法庭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查捕鲸”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反了国际公约,于3月31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停止以任何名义捕鲸。‎ C.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尽怅惘。‎ D.“人才饥渴”已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产业大发展的一大瓶颈,旅游人才开发面临着供给少、水平差、待遇低、体制弱、市场缺和保障不足。‎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著名心胸外科专家刘教授,下面请刘教授发表他的拙见。‎ B.这是我最近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请惠存。‎ C.您的犬子在这次全国青少年书画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真是可喜可贺啊。‎ D.您是当代有名的作家,我已经拜读了您的大作,并对其中几处斗胆进行了斧正。‎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自助式养老是近年来人们在探寻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显然,不依靠政府养老,这就使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沉重的养老负担。而熟悉的人们在一起生活,就不会发生矛盾;不发生矛盾,人们的心情自然就舒畅;这样,每个人都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①熟悉的人在一起,不一定就不会发生矛盾。‎ ‎② 。‎ ‎③ 。‎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 ① 。一种是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它是一种潜在的智力,一般在20岁后达到顶峰,30岁后降低,这是不可逆的。另一种是晶体智力:指已经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② ,主要由后天教育和经验决定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 ③ ,只是到了25岁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进行写作。(60分)‎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关于“放下”或“不放下”,你有怎样的看法呢?‎ 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答案 ‎【社科文答案】‎ ‎1.D 2.B 3.C ‎【解析】‎ ‎1.A原文说“宋代以来,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一些治经史之学的文人,十分轻视文章评点”,而选项说“宋代以来研究经史的文人对文章评点很不重视”,扩大范围。B.原文“直到今天依然还有很多人认为,古代文章评点的主观随意性很大,缺乏科学性、严谨性、体系性等等”,很多人认为的并不能等于就是事实“普遍存在”。曲解文意。C原文“文章评点能广泛流行,一是形式灵便活泼,文字要言不烦,见解新颖独到,给人启发;二是能指导写作,有助于读书人在科举考试中写出合格甚至优秀的作品”并没有说第二个是根本原因,这是无中生有。‎ ‎2.“旨在证明中国古文评点对日本影响巨大”错,旨在证明“文章评点自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 ‎3.作者说只局限于一个文献类型,“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但不等于就是“只要不局限于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就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只要……,就……”推断绝对,曲解文意。‎ ‎【小说阅读答案】‎ ‎4.C C项“老街尊师重教是徒有虚名”不符文意,有以偏概全之嫌。‎ ‎5.①照应文章首句,突出老街历史悠久的特点;②点明人物活动的场所和背景,增加老街的传奇色彩;③为三个老学究的出场作铺垫(导引主要人物出场)。(1条2分,3条5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6.①浅层含义:“影子”代指虚假的东西,文中指贾老灵魂出壳后的肉体。②中层含义:“影子”是指被官员或富商用以装点场面、沽名钓利的工具。③深层含义:一个人在乎名利,就会丧失灵魂,成为受人摆布和利用的傀儡。‎ ‎(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传记答案】‎ ‎7.A(“很不情愿别人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年轻的民谣偶像”曲解文意)‎ ‎8.CE(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A“抛弃了大学学业”夸大其词。B因果关系牵强。D“用斧头把扩音器的电缆斩断”应为民谣领袖皮特·西格尔)‎ ‎9.①善于模仿,坚持自我。从模仿西部英雄马特·狄龙,到慢慢摸索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②突破自我,敢于尝试。挑战民谣音乐节的惯例,带着一支完全电声化的乐队上场,改变人们心目中最熟悉的形象。③他模仿别人,后成为“独一无二的民谣国王”,之后“背叛”民谣。经历车祸后,他的歌词也不再犀利地直指社会现象。(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答案】‎ ‎10.C ‎ ‎11.B B项,“此处指元行钦想保全生命”错误,“断发”,表达的是誓死报君的决心。‎ ‎12.C C项,“他预见到李嗣源兵变”不正确,原文是“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意思是“李嗣源兵变,与赵在礼会合。元行钦听闻此事,率军撤退屯驻卫州”,可见“预见”之说纯属猜测。‎ ‎13.(1)将士们离开(1分)家乡父母多年,没有皇帝的旨意就急切归家(1分),后悔哪里来得及呢(1分)?倘若您在皇帝面前替他们说说好话(1分),将士们还能改过自新。(句意1分)‎ ‎(2)臣原本只是一个卑贱之人(1分)‎ ‎,承蒙陛下爱护体恤,官至将相之位。如今危难之时,却不能报效(1分)国家,即使(1分)死了也无法推脱自己的责任(1分)。(句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元行钦,幽州人,是刘守光的偏将。和李嗣源在山北作战,身中七箭。元行钦拔出箭继续作战,反而射中李嗣源。多次失败,于是投降李嗣源。李嗣源认为他是猛士,把他收为养子。跟随李嗣源作战,屡立战功。庄宗李存勖听说元行钦骁勇善战,收纳在身边做散员都部署。庄宗与梁军作战,战败而溃逃,被数百梁兵追赶,重重兵器包围。元行钦单马驰来,夺剑砍断敌军长矛两支,斩首一级,包围的梁兵退去。李存勖抱着行钦哭道:“富贵和你共享!”从此,元行钦在诸将中最受宠信。‎ 赵在礼谋反。唐庄宗于是任命元行钦为邺都行营招抚使,率领二千兵马前去讨伐。元行钦用诏书劝降赵在礼。赵在礼登城对行钦道:“将士们离开家乡父母多年,没有皇帝的旨意就急切归家,后悔哪里来得及呢?倘若您在皇帝面前替他们说说好话,将士们还能改过自新。”元行钦道:“天子将你们视为对国家有功之人,一定会赦免你们的小过错。”赵在礼拜了两次,把诏书给士兵们看。皇甫晖从一旁夺过诏书,将之撕毁,军士都吵闹不止。‎ 元行钦久攻邺城不下,而庄宗想亲自帅兵前往,群臣都进谏阻止,于是唐庄宗只得派明宗李嗣源前去平叛。李嗣源驻扎在城西,而元行钦则驻军城南。不久,李嗣源兵变,与赵在礼会合。元行钦听闻此事,率军撤退屯驻卫州,上奏皇帝李嗣源已经谋反。庄宗派遣李从璟快速赶到李嗣源处核实事情真伪。李从璟,是李嗣源的儿子。到了卫州,当时明宗已经反叛,行钦于是拘禁从璟,将杀他。从璟请求回到京师,行钦于是同意了。不久,李嗣源率军南下,元 行钦便返回京师。后来,元行钦又随唐庄宗前往汴州(今河南开封),行至荥泽时,闻听李嗣源已经到达黎阳(今河南浚县)。庄宗便欲派李从璟去面见并劝降李嗣源,但元行钦认为不可,并将李从璟杀死。‎ 这时,李嗣源进入汴州,唐庄宗不能前进。唐庄宗对元行钦说:“你跟随我这么久,荣华富贵险急患难共同经历。如今情势危急,你们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到荥泽,要单枪匹马自己去求见李嗣源,你们各自陈说利害关系。如今让我到了这样的境地,你们怎么办呢?”元行钦哭着回答道:“臣原本只是一个卑贱之人,承蒙陛下爱护体恤,官至将相之位。如今危难之时,却不能报效国家,即使死了也无法推脱自己的责任。”于是和众将一百多人,都解开发髻,剪断头发,放在地上,发誓以死报主,君臣相拥痛哭。‎ 唐庄宗遇害后,元行钦出逃,被村夫捉拿,刺史石潭打断元行钦的双脚,用囚车将他送到洛阳。李嗣源见到元行钦后,大骂道:“我儿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元行钦怒目直视道:“那先帝又有什么对不起你的!”于是李嗣源将元行钦斩于洛阳闹市。‎ 唉!死亡可贵的原因,是能为道义(而死)而不苟且偷生。在李嗣源发动兵变之时,诸将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而只有行钦把谋反的消息及时上报,至于断发自誓,他的节义实在值得嘉奖。等到唐庄宗驾崩后,他不能自我决断,反而逃跑来苟且偷生,最终被抓住处死。他的言辞虽然慷慨不屈,但是他的死并不是他自愿的,哪里有什么可贵之处呢?‎ ‎【诗歌鉴赏答案】‎ ‎14.DE D项,“王孙”出自《楚辞·招隐士》,指隐居的贤士,后来也指游子。且诗人的失意不是因为渔夫的冷漠,而是因为怀才不遇。E项,情感的变化是由雄壮到悲愤。 ‎ ‎15.①表达了奋发振作、立志救时的抱负和决心。用刘琨深夜舞剑的典故写豪情壮怀。②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生长在北方的枯萎的橘树作比,夜宿湘江、滞留在外也是身不由己。③表现了怀才不遇的凄苦、悲凉。感慨无人重视漂泊在外的自己。④表达了世无知音的孤独。暗用屈原与渔父的典故,屈原尚有渔父与之对话,而自己不被世人理解。(每条2分,答对3条即可给6分,意思对即可)‎ ‎16.名句默写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且字有无均可)(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7.【答案】B ‎【解析】①相濡以沫:比喻人同处困境,相互救助。小词大用,不合语境。②釜底游鱼:比喻在极端危险境地的人,望文生义。③攀龙附凤:指巴结或投靠有权势的人。张冠李戴,不合对象。④学无常师: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要善于向各种有学问和长处的人学习。⑤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⑥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一般用于否定句式,搭配不当。‎ ‎18.【答案】C ‎【解析】A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在“推出”后面加“的”;B项,不合逻辑,去掉“停止”;D项,成分残缺,“面临着”缺少宾语,加上“的困境”。‎ ‎19.【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拙见,称自己的见解。C项,犬子,称自己的儿子。D项,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又叫指正。‎ ‎20.【答案】②不发生矛盾,人们的心情不一定就舒畅。‎ ‎③心情舒畅,不一定都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答对一条给2分,答对两条给3分)‎ ‎21.【答案】① 智力可分为两种②它是后天习得的③并不因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每空2分)22.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