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南阳市2019年秋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包括网络文络动漫、网络直播等不同形态的网络文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当代文艺建设的主力军。然而,飞速发展的网络文艺仍存在低俗、庸俗、批量生产、原创匮乏等问题,其整体的艺术追求和美学要素仍无法完全做到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当前网络文艺的紧迫使命就是要深耕时代沃土,回答时代课题,创作出与时代主流价值观共鸣共振的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描摹时代现实画卷。我国正处于飞速变革的新时代,网络文艺创作不可能脱离时代文化语境去表达和传达数字空间的虚幻想象,而必须立足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描摹时代画卷。近年来网络文艺的现实题材逐渐增多,体现出网络文艺创作的观念调整和美学转向。根据阿耐同名网络小说《欢乐颂》改编的电视剧至今已播出两季,引起很大反响:齐橙的网络小说《大国重工》连载于起点中文网,聚焦我国重型装备领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是网络文学现实主义题材的重要代表作。可以看出,这类现实题材的网络文艺皆因关注时代现实生活及人物命运起伏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成为全民热烈讨论的文艺形式。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绘写时代精神图谱。盛唐诗歌有磅礴浑厚之气,晚明戏曲小说追求思想解放之风,“五四”新文学吹响启蒙与救国的号角,当代文学与文艺讴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那么,网络文艺又将如何绘写新时代精神图谱呢?首先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向往和追求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要在注重流量和粉丝经济的同时,脚踏实地去感受新时代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和气象万千的现实生活,为人民创作有温度、有筋骨、有情怀、有道德的文艺作品。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引领时代文化风向。网络文艺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以文化自信为文艺培根铸魂,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近年来,中国网络游戏、网剧、网络小说及其改编的影视剧等,纷纷走出国门,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以网络小说为例,阅文集团为代表的网络文学平台不断加大出海布局,通过翻译平台、数字出版和实体书出版等形式将中国网络文学传播至海外市场,并逐渐掀起中国网文对外传播的热潮。
但客观而言,与席卷全球的好莱坞电影、韩剧、日本动漫等文化产品成功的文化输出相比,中国网络文学扬帆出海的历程和经验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对外传播的文化影响力也还不够。以网络文络文艺若要持续引领文化风向,除了不断加强原创品质的提升,还应更加敏锐、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反映时代精神,才能以多姿多彩的中国故事和中国旋律在世界文化版图彰显中华文化影响力。
(摘编自刘桂茹《网络文艺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文艺存在诸多问题,其艺术追求和美学要素做不到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
B. 时代正在飞速变革,网络文艺创作不可能脱离时代文化语境去运用想象进行写作。
C. 网络文艺关注现实生活及人物命运起伏便可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D. 网络小说通过不同形式传播至海外市场,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以网络文艺发展的现状为前提展开论述,思路清晰,显示了很强的逻辑性。
B. 第二段中作者以网络小说为例,阐释了网络文艺创作正在进行观念调整和美学转向。
C. 文章第三段把不同时代的文艺精神面貌进行对比,论证网络文艺要绘写时代精神。
D. 文章末段指出中外文化输出产品及影响等方面的差距,提出今后网络文艺的发展措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创作出与时代主流价值观一致的作品,推动国家文艺繁荣发展,这是当前网络文艺的紧迫使命。
B. 绘写新时代精神图谱,需要创作者在吸取传统文艺精神的基础上,先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上的需求。
C. 未来网络文学要提升原创品质,反映时代精神,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彰显文化影响力。
D. 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和本文的理念是相通的。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说法不严密,错在“其艺术追求和美学要素做不到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原文是“其整体的艺术追求和美学要素仍无法完全做到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选项丢掉了“无法完全做到”这一说法。
B项,误解文意,错在“不可能脱离时代文化语境去运用想象进行写作”。原文为“网络文艺创作不可能脱离时代文化语境去表达和传达数字空间的虚幻想象”。原文说的是“表达和传达想象”,并不是不能采用想象的手法。
C项,选项中的“便”字语气绝对,以现实为题材未必都能引起人们共鸣,且该选项把“热烈讨论”曲解为“热烈欢迎”。原文是“这类现实题材的网络文艺皆因关注时代现实生活及人物命运起伏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成为全民热烈讨论的文艺形式。”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错在“文章第三段把不同时代的文艺精神面貌进行对比”。论证方法说错。此处不是对比,而是举例论证网络文艺要绘写时代精神。。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B项,“在吸取传统文艺精神的基础上”文中无据。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十一黄金周:消费升级亮点纷呈
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消费市场繁荣兴旺。据商务部监测,l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4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9.5%。
黄金周期间,各地有机食品、时尚服饰、金银珠宝、超高清电视、智能手机、智慧家居用品、绿色家装材料等商品销售红火。看电影、观演出、逛博物馆、泡图书馆等充满文化味儿的过节方式成为潮流。很多家庭带着孩子走进剧院、博物馆、科技馆,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黄金周前4天,全国接待国内游客5.02亿人次,同比增长8.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169亿元,同比增长8.1%。除景点观光外,乡村体验、红色旅游、亲子娱乐、登高赏秋等个性化、定制化、高品质旅游产品成为新宠。网络购物、网上订餐、共享民宿、移动支付等新消费模式持续火热。黄金周前6天,一些电商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20%以上,一些网络订餐平台订单数同比增长50%以上。北京众多餐饮企业通过第三方外卖平台扩大消费群体,利用微信、手机APP等手段与消费者互动,受到年轻群体欢迎。
材料二:
图l:国庆黄金周银联网络交易数据(2018年10月9曰《人民日报》)
(综合自《光明目报》、西安商网,有删改)
图2: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图(2018年9月30日《每日经济新闻》)
消费升级,一般指消费结构的升级,是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它直接反映了消费水平和发展趋势。消费体制升级是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顶梁柱”、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消费是整个经济循环中的起点也是终点,既是生产的目的也是生产的动力。立足市场经济,消费成了阳光、空气与水,注定会被持续关注。从普通百姓视角看,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皆是消费;从宏观经济视角看,消费已连续多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强劲马车,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言而喻。重视消费,是重视人民生活的基本盘,也是重视国民经济的基本面。
与高收入国家动辄50%以上的居民消费率相比,我国国内消费潜能依然巨大。只有进一步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努力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切实满足基本消费,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大力培育新兴消费,才能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激发潜在消费。
要正视国内大量“廉价消费”有待升级这一事实。消费是国情的一面镜子。无论是助推更多人的“生活提质”,还是倒逼电商平台的“产品提质”,都有赖于进一步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要实现此目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不可少,只有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才能为扩大消费提供根本动力。
(摘自何鼎鼎《消费“马车”提速,还需制度拉动》)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8年国庆黄金周银联网络交易创新高且增长势头迅猛,充分说明我国民众消费需求旺盛、消费潜力巨大,消费升级步伐不减。
B. “十一”长假期间,人们在交通出行、宾馆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幅增长,反映出旅游业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生力军。
C.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在食品烟酒、衣着上的支出所占收入比重持续下降,说明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们越来越不看重“吃穿”。
D. 在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提升,证明了我国消费升级的趋势,也从侧面显示出我国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消费,无论是对提升普通百姓的生活品质,还是对拉动宏观经济发展都意义重大,重视消费问题、提升消费水平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B. 要挖掘国内消费潜能,需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需要努力在满足基本消费需求、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品质、培育新兴消费等方面下功夫。
C. 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归根结底是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因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不可少。只有充实更多人的钱袋子,才能让消费升级成为可能。
D. 近几年,我国扩大消费规模、提升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仍然存在大量“廉价消费”的现象,需要合理的提升物价水平。
6. 从上述材料看,我国居民消费升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D
6. ①传统消费提质升级,传统商品向高端、智能、健康、环保方向发展。②文化性消费成为潮流,消费呈现个性化、定制化、高品质的特点。③新兴消费模式持续火热,微信、手机APP等手段受到消费者青睐。④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人们越来越不看重‘吃穿’”说法错误,我国居民在食品烟酒、衣着上的支出所占收入比重下降是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但并不能证明人们不看重“吃穿”。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解决“廉价消费”问题需要激发消费潜能、提升消费水平,而和物价水平没有关系。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注意题干中“我国居民消费升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说明”的要求。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中。如材料一中“黄金周期间,各地有机食品、时尚服饰、金银珠宝、超高清电视、智能手机、智慧家居用品、绿色家装材料等商品销售红火”、“看电影、观演出、逛博物馆、泡图书馆等充满文化味儿的过节方式成为潮流”、“除景点观光外,乡村体验、红色旅游、亲子娱乐、登高赏秋等个性化、定制化、高品质旅游产品成为新宠”、“网络购物、网上订餐、共享民宿、移动支付等新消费模式持续火热”;材料三中“只有进一步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努力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切实满足基本消费,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大力培育新兴消费,才能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激发潜在消费”。抓住这些关键句子进行整合即可。
【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内容要点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和综合两种,局部指答题的区间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指答题的区间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还是综合,局部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勋章
契诃夫
“我有事找你商量。”军事初级中学教员,十四品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对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说,“要不是极其需要,我也就不来麻烦你了。好朋友,请你把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借给我。
今天,我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他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再者他又有两个女儿,……
娜斯嘉和齐娜,……我是把你看做朋友才跟你说的……你借给我吧,劳你的驾!”普斯佳科夫这些话是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而说出口的。
中尉骂了几句,然后同意了。
普斯佳科夫坐上出租马车到斯皮奇金家去。他略微敞开皮大衣,看他的胸口,别人的勋章在他胸口金光闪闪,釉子发亮。
“不知怎么,自己都对自己多添了几分敬意呢!”教员想着,嗽了嗽喉咙。“区区一个小玩意儿,至多也不过值五个卢布,却造成多么大的声势!”
到斯皮奇金的家门口,他敞开皮大衣,开始慢吞吞地把车钱付给赶车的。赶车的,依他看来,一见到他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似乎就愣住了。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昂起头,挺起胸脯,走进大厅里。
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想到就要被人揭穿,普斯佳科夫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或者往回跑。可是勋章缀得很结实,往后退也已经不可能。他赶紧用右手盖住勋章,拱起背来,很别扭地向大家一鞠躬,同谁也没握手,沉重地在空椅子上坐下,却恰好坐在他的法国同事对面。
仆人在普斯佳科夫面前摆下一盆汤。他用左手拿起汤匙来,然而又想起在上流社会不宜于用左手吃东西,就赶紧声明已经吃过饭,不想再吃了。
普斯佳科夫灵魂里充满钻心的苦痛和煎熬般的烦恼:汤盆里腾起馋人的香气,清蒸鲟鱼冒出异常开胃的热气。教员有心放开右手,用左手盖住勋章,可是这显得颇不方便。“天主啊,快点结束这顿饭!我要到饭馆里去吃它一顿!”他对自己说。
他胆怯地用一只眼睛瞥一下法国人。发现对方正瞧着他,却也是极其忸怩不安,也是什么东西都没吃。两个人互相看着,越发慌张,就低下眼睛看面前的空碟子。
“他识破了,这个混蛋!”普斯佳科夫暗想。
吃第五道菜了,有人提议:“为在座的女士们的青春干杯!”宴席上的人乱哄哄地站起来,普斯佳科夫也站起来,用左手拿起酒杯。
“列甫·普斯佳科夫,请您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斯皮奇金让人递给他一杯酒。
这令普斯佳科夫大为恐慌,他不得不使用右手了。勋章和勋章上那根揉皱的红丝带终于见了天日!教员脸色煞白,低下头去,心虚地往法国人那边瞥一眼一法国人正在看他,眼睛里满是惊讶和疑问,嘴唇却很快露出狡猾的笑意,困窘神情也很快消失了。
“尤里·特兰勃良!”主人又转头对法国人说,“请您把这瓶酒放回原处!”
特兰勃良迟疑不定地伸出右手去接那个酒瓶,于是……啊,真是时来运转!普斯佳科夫看见他胸前原来也有一枚勋章,而且是安娜勋章!法国人也在捣鬼!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
“啊啊,……嗯!”斯皮奇金看见教员胸前的勋章,哼哼哈哈地说。
“是啊!”普斯佳科夫说,“真是怪事,尤里·特兰勃良!年前我们那儿呈报上去领勋章的人多么少呀!我们那儿的人那么多,可是领到的却只有您和我!这可真是怪事!”
特兰勃良快活地频频点头,亮出他的左边衣领,那上面赫然闪着一枚安娜三级勋章。
饭后,普斯佳科夫走遍各处房间,让那些小姐看他的勋章。虽然他饥肠辘辘,可是心里却轻飘飘的,逍遥自在。
“要是我早知道这样,”他嫉妒地瞧着同斯皮奇金谈勋章的特兰勃良,心里暗想,“那我就会戴上一枚符拉季米尔勋章。此时和主人聊天的就应该是我了。唉,真没想到啊!”
只有这个想法才使得他难过。至于其余方面,他倒是完全幸福的。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一个低等文官借勋章赴宴的故事为题材,戏剧性的情节充满讽刺意味,展示了一幅十九世纪末俄罗斯社会风俗画。
B. 一枚小小的勋章却让人平添了对普斯佳科夫的敬意,连赶车的见到衣服上的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也对普斯佳科夫肃然起敬。
C. 法国教员特兰勃良的勋章显然也是借来的,而且他戴的安娜三级勋章比普斯佳科夫的要高级,也因此更受主人青睐。
D.
小说细节描写是一大亮点: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充分揭示了人物性格特征和起伏跌宕的心理变化。
8. 小说开篇写主人公找朋友借勋章这一情节,试分析其作用。
9. 契诃夫的小说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著称,将犀利的笔触指向整个社会。请结合文章情节,完整概括小说主旨的几个层面。
【答案】7. B 8. (1)通过言谈举止描写,刻画了主人公普斯佳科夫狡猾、胆怯、虚伪的形象;(2)借主人公之口,侧面描写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3)交代故事的开端,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同时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9. (1)小说以对社会中下层的人物的刻画来讽刺贪慕虚荣、弄虚作假的社会风气,普斯佳科夫和特兰勃良不约而同地借不属于自己的勋章参加宴会,说明这个社会虚荣、作假成风。(2)小说以对社会上层人物的刻画来批判虚伪势利的不良风气,中尉的傲慢举止,商人只认勋章不认人的武断态度,都揭露了上流社会的势利。(3)小说以勋章来暗示俄罗斯社会的等级分化严重,批判俄国社会的不平等,一枚勋章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荒谬而具有讽刺意味。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B项,原文“赶车的,依他看来,一见到他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似乎就愣住了”中的“依他看来”,说明这只是普斯佳科夫一厢情愿的想法,是他虚荣心的体现。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情节的作用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分析小说开篇写主人公找朋友借勋章这一情节的作用。回答本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内容上,要从情节本身,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以及主题等方面分析。结构上,要分析与下面情节的关系。还有写作手法方面的作用。阅读小说可知,第一节通过主人公普斯佳科夫找朋友借勋章一事,交代故事的开端。“‘要不是极其需要,我也就不来麻烦你了。好朋友,请你把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借给我。今天,我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他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再者他又有两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我是把你看做朋友才跟你说的……你借给我吧,劳你的驾!’普斯佳科夫这些话是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而说出口的。”这里,通过对普斯佳科夫言谈举止描写,刻画了主人公狡猾、胆怯、虚伪的形象,同时,侧面描写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里充满了贪慕虚荣、弄虚作假的社会风气。后面情节写到了法国教员特兰勃良的勋章也是借来的,而且也因他戴的安娜三级勋章更高级而更受主人青睐。所以开头写普斯佳科夫借勋章就位后面的情节作铺垫。为什么赴宴还要借勋章呢?这就在结构上制造了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主旨的能力。回答本题时,首先要读懂小说的情节,然后透过这些故事情节分析作者将犀利的笔触指向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批判了社会现实中哪些丑陋的现象。小说主要写了普斯佳科夫和特兰勃良不约而同地借不属于自己的勋章参加宴会一事,作者对他们在席间先是遮挡勋章,最后发现彼此戴的都是借来的勋章而心安理的描写。同时小说还写到“他嫉妒地瞧着同斯皮奇金谈勋章的特兰勃良,心里暗想,‘那我就会戴上一枚符拉季米尔勋章。此时和主人聊天的就应该是我了。……’”,普斯佳科夫向他的朋友借勋章时,“中尉骂了几句”,“‘列甫·普斯佳科夫,请您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斯皮奇金让人递给他一杯酒。‘尤里·特兰勃良!’主人又转头对法国人说,‘请您把这瓶酒放回原处!’”这里刻画了社会上层人物的虚伪、势利,社会中下层人物的贪慕虚荣、弄虚作假,中尉举止傲慢,商人只认勋章不认人的武断态度……总之,小说以“勋章”来揭露了社会虚荣、作假成风的社会现象,。通过一枚勋章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暗示了俄罗斯社会等级分化严重,批判俄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1)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亲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2)然后根据情节,分析因果。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3)借助原文,明辨技巧。这道题时常考查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表达技巧。(4)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往往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胜,定远人。及长,雄勇多智略,与兄国用俱喜读书,通兵法,元末结寨自保。太祖略地至妙山,国用偕胜来归,甚见亲信。命国用典亲兵,委以心腹。卒于军,年三十六。太祖哭之恸。国用之卒,子诚幼,胜先已积功为元帅,遂命袭兄职,典亲军。洪武元年兼太子右詹事。
坐小法贬一官,为都督同知。引兵溯河,取汴、洛,下陕州,趋潼关。守将宵遁,遂夺关,取华州。还汴,谒帝行在。授征虏右副将军,留守汴梁。寻从大将军征山西。久之,元太尉纳哈出拥众数十万屯金山,数为辽东边害。二十年命胜为征虏大将军,以步骑二十万征之。帝复遣故所获纳哈出部将乃刺吾者奉玺书往谕降。胜出松亭关,分筑大宁、宽河、会州、富峪四城。
驻大宁逾两月,留兵五万守之,而以全师压金山。纳哈出见乃剌吾惊曰:“尔尚存乎!”乃剌吾述帝恩德。纳哈出喜,遣其左丞、探马赤等献马,且觇胜军。胜已深入,逾金山,至女直苦屯,降纳哈出之将全国公观童。大军奄至,纳哈出度不敌,因乃剌吾请降。胜使蓝玉轻骑受之。玉饮纳哈出酒,欢甚,解衣衣之。纳哈出不肯服,顾左右咄咄语,谋遁去。胜之婿常茂在坐,遽起砍其臂。都督耿忠拥以见胜。纳哈出将士妻子十余万屯松花河,闻纳哈出伤,惊溃。胜遣观童谕之乃降,得所部二十余万人,牛羊马驼辎重互百余里。而都督濮英殿后,为敌所杀。师还以捷闻并奏常茂激变状尽将降众二十万人入关帝大悦使使者迎劳胜等械系茂会有言胜多匿良马,使阍者行酒于纳哈出之妻求大珠异宝,失降附心,又失濮英三千骑,而茂亦讦胜过。帝怒,收胜大将军印,命就第凤阳,奉朝请,诸将士亦无赏。胜自是不复将大兵矣。时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蓝玉诛之月,召还京。逾二年,赐死,诸子皆不得嗣。
(选自《明吏》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师还以捷闻/并奏常茂激变状尽/将降众二十万人入关,帝大悦使/使吏者迎劳胜等/械系茂/
B. 师还似捷闻/并奏常茂激变状/尽将降众二十万人入关,帝大悦/使使者迎劳胜等/械系茂/
C. 师还/以捷闻/并奏常茂激变状尽/将降众二十万人入关/帝大悦使/使者迎劳胜等/械系茂/
D. 师还以捷闻/并奏常茂激变状/尽将降众二十万人人关/帝大悦/使使者迎劳胜等械系茂/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卒”是古代对死的称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日“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
B. “洪武”属于年号。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
C. “行在”,也称“行在所”,既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又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指后者。
D. “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占称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朝见为“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冯胜智勇双全,多有战功。在哥哥英年早逝后承袭了他的职务,掌管亲军并多次率军征战。
B. 冯胜征讨辽东,指挥有方。元太尉纳哈出本已以献马为名刺探军情,见情势不利,也只好请求投降。
C. 冯胜遇事冷静,很有主见。在常茂激变后能及时收降纳哈出部众,获胜归来如实上报军情。
D. 冯胜仕途坎坷,几经浮沉。最终因藏匿良马索求珍宝而被太祖免去大将军之职,不再统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大军奄至,纳哈出度不敌,因乃剌吾请降。胜使蓝玉轻骑受之。
(2)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大军突然来到,纳哈出估计不能抵挡,通过乃剌吾请求投降。冯胜派蓝玉率轻骑兵前往受降。
(2)太祖年事已高,对人多有猜忌。冯胜功劳最多,多次因为小事违背皇帝心意。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尽将降众二十万人入关”的意思是率领投降的二十万人全部进入关内。句中的“尽”是“全部”的意思,是说二十万人全部进入关内。所以应在“尽”之前停顿。这样排除A、C项。“械系茂”的意思是给常茂戴上刑具拘禁起来。句中“械系”作谓语,“茂”作宾语,句意完整,语法合理,应在“械系茂”之前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A项,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
D项,“藏匿良马索求珍宝”是别人的说法,未必是实情,而这也只是免去大将军之职的原因之一,还有其他两个原因。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奄”:“突然”;“因”:“通过”;“轻骑”:“率轻骑兵”;“度”:“估计”。第二句关键点:“春秋”:“年龄”;“数”:“多次”;“以”:“因为”;“细故”:“微小事情的缘故”;“失”:“违背”。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冯胜,定远人。等到长大,英勇多谋略,与哥哥冯国用都喜好读书,通晓兵法,元末筑寨自保。太祖攻占地盘至妙山,冯国用和冯胜一起前来归顺,很受亲近信任。太祖命令冯国用掌管亲兵,用为心腹委以重任。后来他死在军中,时年三十六岁,太祖为他痛哭。冯国用去世时,儿子冯诚还年幼,冯胜先前已经积累功劳担任元帅,于是命他继承哥哥的职务,掌管亲军。洪武元年,冯胜兼任太子右詹事,因犯小错降官一级,任都督同知。带兵沿黄河而上,攻取汴、洛,打下陕州,直奔向潼关。守将连夜逃跑,于是夺取潼关,攻取华州,返回汴梁,在皇帝驻地拜谒皇帝,被授任征虏右副将军,留守汴梁。不久跟从大将军伐征山西。过了很久,元太尉纳哈出带领几十万部众屯兵金山,多次为害辽东边境。洪武二十年,命冯胜任征虏大将军,率领步兵、骑兵共二十万征讨纳哈出。皇帝又派以前俘获的纳哈出部将乃剌吾手持圣旨前往劝降。冯胜兵出松亭关,分别构筑大宁、宽河、会州、富峪四城。驻扎大宁超过两个月,留兵五万镇守,而率全军压向金山。纳哈出见到乃剌吾,吃惊地说:“你还活着呀?”乃剌吾讲述皇帝恩德。纳哈出很高兴,派他的左丞、探马赤等前来献马,并且窥探冯胜的军队。此时,冯胜军已深入,翻越金山,到达女直苦屯,招降纳哈出的将领全国公观童。大军突然来到,纳哈出估计不能抵挡,通过乃剌吾请求投降。冯胜派蓝玉率轻骑兵前往受降。蓝玉与纳哈出饮酒,非常欢快,脱衣服给他穿。纳哈出不肯穿,环顾左右咄咄地说了几句话,商量逃跑。冯胜的女婿常茂在座,突然起身砍伤他的臂膀。都督耿忠抓住他去见冯胜。纳哈出的将士妻子儿女十多万人驻扎在松花河,听说纳哈出受伤,惊慌溃逃。冯胜派观童告谕他们投降,得到他的部众二十多万人,牛羊马骆驼辎重绵延一百多里。而都督濮英殿后,被敌人杀害。军队返回,(冯胜)把捷报上报,并上奏常茂行动过激引起变乱的情况,率领投降的二十万人全部进入关内。皇帝大喜,派使者迎接慰劳冯胜等人,给常茂戴上刑具拘禁起来。碰上有人说冯胜隐藏了很多良马,派门人给纳哈出之妻斟酒索求大珠奇宝,失去了投降者诚心归附之心,又损失了濮英的三千骑兵,常茂也攻击冯胜的过失。皇帝大怒,收回了冯胜的大将军印信,命令他回到凤阳府第,定期参加朝会,众位将士也不再赏赐。冯胜从此以后不再统领大军了。当时诏令排列威望高的功臣八个人,冯胜位列第三。太祖年事已高,对人多有猜忌。冯胜功劳最多,多次因为小事违背皇帝心意。蓝玉被诛杀的那一月,被召回京城。过了两年,被赐死,他的几个儿子都不得继承他的官职。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苏幕遮·草
梅尧臣①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窣地春袍③,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二十余岁以门荫入仕,但应试进士不第,仅任过主簿、知县等职。②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③窣[sū]地,拂地,拖地。窣,突然,出其不意;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
14. 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四句描写春草嫩绿无边、春意蓬勃,只是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
B. “窣地春袍”描写宦游少年身着拂地的青色官服,不言“青袍”而言“春袍”,更让读者联想到少年的风华正茂、前程美好。
C. “堪怨王孙”是谁存怨呢?词人没有明言,既可能是王孙自怨,也可能是运用拟人手法,草在怨。
D. “嫩色宜相照”与“翠色和烟老”遥遥相对,明写草色,暗寓人生遭际,情郁于中。词人构思巧妙,词意隽永。
15.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爱春、伤春之情。词人上片描写春草鲜嫩无边,春意蓬勃,深含爱恋。下片却写春草易衰、春光易逝,表达伤春之情(或对春天逝去的无可奈何)。②倦游思归之情。词人上片写少年初入仕连的英姿勃发,下片写春光将逝,草怨归迟,表述了对仕途的失望之情和思归之意。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
项,“开头四句描写春草嫩绿无边、春意蓬勃,只是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错误,从词中来看,这首词是咏物抒怀词,“春草”和“少年”同为词中主要形象。故不能说“只是为下文少年的出场做铺垫”。故选A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其情感并非一种,故考生要从多个方面分析情感。先看词中的景,从上片来看,上片起首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的别墅在如烟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接下来一句总写芳草萋萋。“雨后江天晓”,是用特定的最佳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精神,描绘出雨后万物澄彻、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写景中暗含词人对这春景的喜爱。而下片所写之景却截然不同,“落尽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诗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 ,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在消逝。结拍两句渲染了残春的迟暮景象。“老”字与上片“嫩”字遥相呼应。于春草的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也正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写照。再看词中的人,“独有庾郎年最少”三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意。“庾郎”本指庾信。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宋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用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上片中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而词的下片转而抒写宦游少年春尽思归的情怀。“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 ,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考生根据这些内容答题即可。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颓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以_________来表达误入官场的错误不可挽回的痛悔之情,李密在《陈情表》中____________一句,用鸦有反哺之义的典故来表奉养祖母到终年的愿望,从而达到拒绝官场的目的。
【答案】 (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潦水尽而寒潭清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悟已往之不谏 (6). 乌鸟私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誉”“沮”“潦”“清”“凝”“已往”“谏”,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明只有 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文明 ,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文明永续发展,需要 、代代守护。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____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万紫千红 图谱 一脉相承 遗弃
B 姹紫嫣红 画卷 薪火相传 遗弃
C. 万紫千红 画卷 一脉相承 摒弃
D. 姹紫嫣红 图谱 薪火相传 摒弃
18.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
B.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
C. 人类在历史漫长的长河中,发展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
D. 在人类漫长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化。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执意改造乃至取代其他文明,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在认识上是愚蠢的。
B. 执意取代甚至改造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灾难性的,在做法上是愚蠢的。
C. 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
D. 执意取代乃至改造其他文明,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在认识上是愚蠢的。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
“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多指繁盛的春色,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两者都可形容花朵颜色娇艳。差别在于“姹紫嫣红”偏重于“花朵的明丽”,“万紫千红”着重于“花种繁多、色彩缤纷”。语境说的是“文明”像花朵一样,只有明丽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所以选用“姹紫嫣红”。
“画卷”:成卷轴形的画;比喻动人的壮丽场面。“图谱”:按类编制的图集。图谱是为了通过图像更好的了解事物的一种形式。指有系统的分类编辑而可用来说明事物的图表,是根据实物描绘或摄制而成。根据语境“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这里强调“文明”就像按类编制的图集一样。所以选用“图谱”。
“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两者的区别主要是使用对象不同。语境说的对象是“文明”。所以选用“薪火相传”。
“遗弃”:抛弃;对自己应该赡养或抚养的亲属抛开不管。多用于人或具体事物。“摒弃”:指舍弃,放弃,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抛弃一些东西,也形容思想上的抛弃、丢弃。多用于习惯,思想等较抽象的事物。结合语境中说的是“傲慢和偏见”可知,应选用“摒弃”。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文中句子的“发展和创造”缺少主语,同时词序不当,应该是“创造”后“发展”。
A项,缺少主语。把“人类”置于句首。词序不当,把“发展和创造”颠倒顺序,改为“创造和发展”。搭配不当,把“文化”改为“文明”。
C项,“发展和创造”词序不当,把“发展和创造”颠倒顺序,改为“创造和发展”。
D项,“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缺少主语,把“人类”置于句首。搭配不当,把“文化”改为“文明”。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本题要重点考虑词语或句子之间的先后关系。“改造乃至取代”是递进关系,排除B、D项。“认识上”和“做法上”是顺承关系,应该先说“在认识上……”,后说“在做法上……”,排除A项。
故选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看到蟑螂“小强”,人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想踩上一脚。据最新一期《科学·机器人》报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中国清华大学的科学家团队联合研发出一种新型柔性“机器小强”,不仅爬行速度快,①__ 。用其自重100万倍的负荷踩扁它,②__,不过速度将会减半。研究人员表示,将原型“机器小强”的一条腿换做两条,其爬行速度会更快。③__,未来可在环境探索、结构检查、信息侦察和救灾等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答案】 (1). ①而且不怕踩 (2). ②它还能继续爬行 (3). ③“机器小强”的速度和坚固性是目前其他机器人无法比拟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做题时,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要注意提示性词语,总结性词语,还要注意句中的标点符号,要在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的语境分析概括。阅读语段,根据“不仅爬行速度快”中的“不仅”可知,第①处,所填写的句子与之形成递进关系,再根据前句中的“人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想踩上一脚”,和后句“其自重100万倍的负荷踩扁它……不过速度将会减半”,可以推知第①处应该填写“而且不怕踩”。第②处,根据后句“不过速度将会减半”,可知此处说的是“机器小强”“还能继续爬行”。第③处是对以上语句的意思总结,总结上面语句说的是“机器小强”的速度和坚固性是目前其他机器人无法比拟的”。这句话可以填在第③处。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的一般要求“在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下面是某位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写给长郡中学的自荐信正文的一部分,其中有 五处在用语等方面不得体,请找出四处并改正。
本人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大学期间八次总评,囊括六个第 一。本人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都颇有建树。本人有良好的语言 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与同学们玩得非常融洽,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如能 在贵校就教,我将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
【答案】①将“囊括”改为“荣获”; ②将“颇有建树”改为“取得优异成绩”; ③将“玩得”改为“相处”; ④将“爱戴”改为“喜爱”; ⑤将“就教”改为“任教”。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语言得体要注意文体的得体和语体的得体,文体的得体要符合文体的特殊要求、注意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的区分;语体得体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对象,以及尊卑的关系。本题中“囊括”:全部包罗在里面,而文意只是说八次获六次第一,故错,可改为“荣获”。“颇有建树”:常用来称赞别人,不能用于自称,可改为“取得优异成绩”。“玩得”不能与“融洽”搭配,可改为“相处”。“爱戴”意思是敬爱并且拥护,根据语境不能受老师敬爱拥护,可改为“喜爱”。“就教”:向对方求教,向人请教,这里使用错误,应改为敬辞“任教”。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沈从文在小说((边城》的结尾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纯真的翠翠,就在不可预知的未来执拗孤寂地等待傩送,等待爱情的归来。有人说,等待是种美丽的坚持,只要等待就有希望;也有人言,不是所有的等待都有结果,放弃等待是对彼此的成全。对于翠翠的等待,你有怎样的建议?请联系现实生活,给翠翠写一封信,告诉她如何才能获取美好幸福的未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书信格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给翠翠的一封信
亲爱的翠翠:
我看你一眼就生喜欢:你清明如水晶般的眸子,你柔柔坐在水边,你健步跑在那些小径上边,都真得如同森林里小小麋鹿那种单纯,那种真实,那与自然融合的一切。对于一个在被城市侵蚀的农村里长大的我来说,既是回忆又是向往。
翠翠啊,你生活在那片民风淳朴,一个宁静、质朴、美丽而又神秘的湘西小山村,风日里长养者。性格是那么的单纯,率真而又野性。你对于自己喜好的事物和人从来不设防,你整天想者的都是些好的事情,从不发愁,也从不动怒,任何人见着你,见着你的那双清澈的眸子,以及你那娇羞的神情,还有那被自然养的黑黑的皮肤,你倔强嘟起的小嘴,还有跟爷爷撒娇的语气,一切的一切是那么惹人怜爱。翠翠啊,你知道吗,世上女子千千万万,你却是尘世中最可人的一个。
可是,翠翠啊,你还在那渡船上等着傩送吗?为什么不放弃等待呢?
你又太单纯了,你不知道,你让我又喜欢又怜爱,却又忍不住的埋怨啊,怨你为什么不能抓住自己的幸福,每次都是那样擦肩而过。你为什么就不能伸长你的小手,你为什么就不能、哪怕很含羞的说上一句你的心意呢,那是所有人都认为的,属于你的幸福啊。翠翠啊,你的幸福谁都不能给你,大佬不行,二佬也不行的。你别怪我打击你,富家弟与穷家汉一辈子都会有着的一道隔阂,这是他们出身的背景与生长的环境造就的。你记得吗,二佬在大佬遇难后下川东时说了一句话:“我喜欢那个小的,就是家中那个老的说话办事不利索,讨人嫌”。二佬永远也体会不到爷爷当时那种因为让你出身贫贱的无奈和自责的心境的。这就是隔阂啊,翠翠。还有你不明白的,大佬的死只是个意外,可是顺顺家多多少少都将它怪罪于你的头上了,认为你是个不祥之人,原本还勉强的同意你和二佬的婚事也被耽搁下来。这时的二佬明知这事与你无关,却一点都不为你考虑,相反他做了逃兵,一走了之。一个原先还是爱你的人在责任和事端面前、在流言蜚语面前他退缩了。他将你一人推到要承担爷爷的离去、爱人远走、大水冲走了渡船这一系列的困难面前。翠翠,二佬一个不能为你分担痛苦的男人,一个不能为你扛起责任的男人,一个遇见困难只会退缩的男人。这是一个不值得你等待的人,就算还记得当初爱情来的浓烈与花前月下的浪漫,也是不必要等待的。所以,翠翠啊,你就是跟二佬在一起了也未必能幸福的。我给你一个建议,“找个一样出生清贫而心地善良又疼爱你的人就嫁了吧,别再傻傻的等待二佬回来了。”
我这样说你可能不太接受,我希望你能明白,放弃等待才是给你自己选择的自由,才能让你继续无忧无虑,快乐生活。多少人走进社会,遇到复杂的人际关系,就有不可避免的勾心斗角。翠翠啊,你不适合那种生活的。人在世,最重要的是要活出自己,不要轻易就因为世间事物而忘了自己的本性。如果你嫁到二佬家,多少会把自己放到一个很容易就忘了自己本性的地方,这多可惜。爷爷一直爱着你,也一直很尊重你的选择,你要感到庆幸啊,爷爷没有强逼者你嫁给大佬,或是嫁给二佬,当媒人提亲时,爷爷第一个想到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这点不容易啊。所以,翠翠啊,放弃等待吧,不要去坚持那本不属于你的。多希望你还是那个美丽山乡里的单纯、善良、质朴、与世无争的的女孩。愿你一切安好!
关心你的人
XX年X月X日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要点:这是一道情景任务明确的作文命题。情景任务作文命题常常通过一个事件或者对某个问题的讨论从而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目的是让考生进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直面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并引发多维度的思考或反省,进而找到内在的驱动力,去完成命题规定的写作任务。与传统作文明显不同在于,命题设置了“我是谁”“写给谁”“在什么情形下写”等问题。
具体过程:此命题取材于沈从文中篇小说《边城》结尾处的两句话,并就翠翠的“等待”设置了两个观点,审题立意的难度不大。作文要求是给翠翠写一封信,这里的翠翠只能是《边城》中那个情窦初开、单纯善良的翠翠。考生需要按此预设情境来进行写作,否则视为偏题甚至离题。写作内容可以告诉翠翠坚持等待,只要等待就有希望;也可以告诉翠翠其实放弃等待是对彼此的成全。不管考生告诉翠翠怎样选择,都要联系现实生活,告诉她如何才能获取美好幸福的未来。
抓住材料关键词:等待
【立意】鉴于材料中的两种不同看法,可以立意为:
1、放弃等待是一种智慧
2、坚持等待是一种勇气
【素材】1、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等待中有甜蜜、有快乐、有忧愁、有痛苦、有失望,不是每一次等待都能云开见日出,不是每一次等待都能姹紫嫣红满园春。无谓的等待让人沮丧,遥遥无期的等待让人沉沦乃至绝望。等待能磨练人的心智,考验意志。如果缺少耐心、如果不能坚持,那近在眼前的美丽景色就变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多少人啊,就是无法忍受等待的煎熬,而放弃了享受成功的时刻。
2、天总会亮的,花总会开的,等待让人成熟。用愉悦的心情去等待,带着昂扬的斗志去等待,抱着必胜的信心去等待,生活就会多姿多彩。即使青丝变白发,也一样神采飞扬,飘逸动人!
3、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要学会等待:等待春天的第株小草发芽时、等待春天的第一场春雨来临时等待树上开出第一朵花时、等待蜜蜂与蝴蝶来闻花香。
4、人生之中不能没有等待,也不能缺少等待。没有等待的生活是苍白的,缺少等待的生活是空洞的。阴郁的时候,我们等待天空的晴朗;烦躁的时候,我们等待宁静的来;忧伤的时候,我们等待快乐的时光;受伤的时候,我们等待伤口的应合;失望的时候。我们等待希望的降临;思念的时候,我们等待心灵的相约;分离的时候,我们等待重逢的时刻。等待,是种幸福。
5、愿你放下执念,放下没有意义的等待。从今以后,只负责精彩自己的人生。往事不回头,未来不将就,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结构】构思方面,该作文可以首先谈你建议翠翠是否应该等待,然后结合现实谈你如此建议的理由,即谈选择等待或者放弃等待与获取幸福未来的关系。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