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0 KB
  • 2021-06-05 发布

河北邯郸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1)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4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上海的几位学者提出“重写文学史”,不光影响到现代文学作品和理论研究,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古代文学研究。一些上海本埠女作家如王晓玉、唐颖、陈丹燕、陆星儿等人的都市小说,最大程度地再造和运用了上海的“主体形象”,一种独特的上海韵味形成在她们的作品中,海派文学在她们的笔下完全家长里短、风花雪月、活色生香起来。与此同时,海派曾经建立在一种复杂的空间形态之上,1949年以后,由于新中国的户籍制度,上海人逐渐建立起一种主客观合一的身份认同,这种认同积淀了30年以后变得固执而胶着,这与海派原有的开放、混乱、多变,以及由之而产生的先锋性恰恰背道而驰。因此,对上海的描写似乎变得越来越鲜明而有特征,但另一方面,某种“上海本位主义”的保守也发生了。‎ 这种保守性最明显地与世纪之交的怀旧话语连接了起来,如王安忆的写作与城市传统的深度结合。《长恨歌》中,一方面,小说所塑造的弄堂女儿的形象被迅速编织进“上海本位主义”的话语系列中,另一方面,王安忆也正是从《长恨歌》开始获得了超越这一话语系列的可能,90年代弄堂女儿的死于非命意味着一曲怀旧之歌已被更直接的“欲望”力量粗暴打断。王安忆的一系列作品,如果从海派文学的角度来看,表现出对城市空间性的种种新的领悟与强大的拓展。‎ ‎  (摘编自张屏瑾《新中国70年海派文学创作:流动与沉浮》)‎ 材料二:‎ ‎  柳青和路遥的创作几乎都有着同样的根基和底色,那就是对“人民性”的坚守和发扬。‎ 柳青的《创业史》可以说开创了不仅仅局限于农村题材而对于当代文学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范式。《创业史》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部经典作品,虽历经磨难和争议,但柳青身上所体现的一种“与时代共歌哭,与人民血肉融通”的文学精神是可贵而永存的。《创业史》的价值和意义已远远溢出了它的文本本身,特别是对于当下文学所存在的诸如“精神的缺钙”“庸俗的泛滥”“思想的迷失”“恶俗的流布”等一些不良文坛怪象、病象,有警示和反拨作用。‎ 柳青的可贵之处,首先体现在他对于作家身份的清醒认知意识和对这种认知的全身心践行。柳青在陕西长安县皇甫村一待就是14年,他以执着的“为人民”书写的精神,进一步验证和丰富了“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的美学内涵,而且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人民性”精神指向树立了样板。‎ ‎  《创业史》的文学史意义和价值,还在于塑造了梁生宝这个崭新的中国农民形象。梁生宝既不同于鲁迅、茅盾等笔下的那些麻木、愚昧、贫苦、愁容满布的旧式农民形象,也不同于赵树理笔下的小二黑、小芹、李有才等民间新人。梁生宝是一个没有“前史”的农村新人,他对新中国、新社会、新制度的认同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柳青通过这一形象,完成了对中国农民创造历史的想象性建构和本质化书写,这也是他所追求的“为人民”而写作的理想化实现。‎ 路遥的写作卓然践行了“以人民为本位”的根本原则。这首先表现在他将作家的身份定位、写作行为与书写对象并置,深入贯穿到“人民”的身份意识之中。路遥视文学创作如“父亲在土地上的劳动一样”,提醒作家“永远不要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正是这种对作家自我身份的清醒认识,使他的创作总是不满足于社会问题的再现,而是苦苦求索社会问题的发现;人民不再是作家代为发言的群体或深受同情的阶层,而是作家个人及其作品的主体性存在。‎ ‎  《平凡的世界》不妨看作《创业史》在改革时代的文学延伸,孙少平也是梁生宝的生命延续。路遥把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一种文学价值追求的实践理性,积极投身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和文学变革。对现实的积极参与,是路遥创作的主要目的。他的现实主义文学一方面把握当代中国现实生活的各种关系;另一方面又发掘潜藏在生活深处的理想之光,将其熔铸到人物形象和生活图景之中。由书写个人的命运到对历史走向的判断,从对民族历史的把握深入到对民族精神的探察,路遥的创作将对宏伟历史与繁复现实的表现上升到新的审美层次,使他的现实主义追求具有了更加广博的内涵。‎ ‎  路遥的作品有一种大悲悯、大同情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的形成,源于他“对中国农村的状况和农民命运的关注尤为深切”。这种对于民众的强烈感情色彩的关注,充分体现在他对于民众创造历史的“苦难”书写。在路遥的文学世界中,普通民众苦难的奋斗史沉郁、悲壮而崇高。在这种苦难的奋斗史中,容纳着他们对历史、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坚定不移的信念、追求和牺牲精神,充满着积极进取的乐观态度。我们从这样的苦难的奋斗史中得到的不是忧伤、凄婉和悲哀,而是厚重、刚健、满怀着昂扬激情的精神力量。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平凡的世界》成为一部被读者“读”出来的经典。‎ ‎(摘编自于敏、赵学勇《“人民性”的精神坚守与时代品格》) ‎ 材料三:‎ 传统文学理论认为,文学创作决定着文学作品的基本面貌。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最终都是文学创作的直接结果;文学创作也是文学活动中最能体现主体性的环节,从构思到写作,都是创作主体的精神劳动。‎ 中国古典文论对文学创作主体性的强调更为突出,“言志说”“缘情说”“物感说”“养气说”“载道说”等,尽管具体针对性各有不同,但都一致肯定了作家主体性在文学创作中的主导作用。以作者为中心的理论体系之所以在中、西文学传统中都长期占据主流地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文学创作的主体性的高度重视。‎ ‎20世纪以来,上述关于文学创作的两个基本认识都遭到了质疑和挑战。一方面,文学的阅读和接受环节受到空前的重视,读者通过文学阅读过程不仅参与了文学意义的生产,而且读者的审美需求和阅读习惯也可能直接影响到作家的创作。因此,文学创作不再是由作家及其创作过程单方面决定的,读者和文学接受同样参与了创作过程。另一方面,在后结构主义的冲击下,主体性哲学摇摇欲坠,主体不再是一个固有的、稳定的存在,而是被各种社会因素建构起来的,并始终处于不断被重构的状态。因此,对于文学创作的主体性,也有必要进行重新认识。‎ ‎(摘编自《中国古典和西方文论,强调文学创作主体性,时至今日有什么变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受海派学者“重写文学史”的影响,上海本埠作家再造了上海的“主体形象”,使其文学形成一种家长里短、风花雪月、活色生香的上海韵味。‎ B.柳青和路遥对文学主体的坚守和发扬,使《创业史》和《平凡的世界》具有了农村题材的文学范式及对医治文坛乱象的警示反拨作用。‎ C.路遥作品的大悲悯、大同情的精神境界,源于中国民众的苦难历史,表现在路遥对中国农村的状况和农民命运带有强烈感情的关注。‎ D.材料三认为中西方对文学主体性的认知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国传统理论对文学创作主体的强调确认了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主导作用。‎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海派曾基于新中国的户籍制度而逐渐建立起一种主客观合一、固执而胶着的身份认同,与海派因开放、混乱、多变而产生的先锋性背道而驰。‎ B.伴随着海派文学对上海的描写越发鲜明而有特征,“上海本位主义”的保守性与世纪之交的怀旧话语在某些上海作家的作品中也有表现。‎ C.按照传统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文学创作中从构思到写作,均属创作主体活动,是文学创作决定性作用的具体体现。‎ D.读者通过文学阅读过程参与文学意义的生产,其审美需求和阅读习惯均可能影响到作家创作,故读者和文学接受同样参与了创作过程。‎ ‎3.下列说法中,对海派文学创作特征形成原因的论据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上海本埠女作家王晓玉、唐颖、陈丹燕、陆星儿等作为创作主体及其都市小说对上海“主体形象”进行了最大程度再造和运用。‎ B.海派学者“重写文学史”的观点,既是海派女作家作品中的上海韵味产生的原因之一,也直接导致“上海本位主义”创作现象的产生。‎ C.海派文学是基于一种复杂的空间形态建立的以书写上海人故事为主体,展现上海变迁,以凸显上海70年文学成就为目的的文学流派。‎ D.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对弄堂女儿形象的塑造使其实现了对“上海本位主义”的超越,表现出对上海城市空间性的领悟与拓展。‎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5.选文围绕文学创作主体性展开,联系材料,简要概括你对此问题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救赎 薛培政 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护林员老长泰便肩扛板斧,带着猎犬“黑豹”,走在了杂草没膝的山道上。‎ 一条盘旋在路边的花蛇,似乎听见了脚步声,昂头吐着信子望了望,“簌簌”地爬向杂草深处;卧在草丛中的野兔,支楞耳朵听了听动静后,也“嗖”的一下跃进灌木丛中;还有那群被惊动的山鸡,“咕咕、咕咕”的叫着飞向远处。‎ ‎“咦——瞧恁小样儿,俺老汉又不是妖怪——”他边说边苦笑着坐在那块卧牛石上。老长泰年轻时一身蛮力气,两三人抬不动的物件,他双手搬起走得呼呼生风;当兵练投手榴弹,出手就是百十米,枪打得也不赖,因斗字不识一升,复员回了家。饭量也大得出奇,一顿饭能吃五六个大饼子,为这家里每年开春就断粮,快三十了还打着光棍。‎ 那年腊月,鹅毛大雪下得铺天盖地,当人们都窝在家里猫冬时,野狼血洗了生产队的羊圈,一夜之间,七只山羊命丧狼口,看着未被叼走的几只死羊,全队的人都流泪了。‎ 望着哀哀戚戚的人群,女队长萧桂英铁青着脸发话了:“还有爷们吗?若有就给我站出来!这狼得逞后,肯定还会来叼羊,谁若能把狼打死,我一分钱彩礼不要,就嫁给他!”‎ 犹如石破天惊,大家惊愕的目光投向了女“掌门”。‎ 醒过神来的小伙子们,立马变得跃跃欲试,可再看那血肉模糊的死羊,又个个怂得耷拉下了脑袋。就见站在人群后边的长泰,往前挤了挤瓮声瓮气地问道:“此话当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过你要提死狼来见俺!”桂英怒眉一扬,干蹦脆地把话撂给了他。‎ 长泰一言不发回到家后,找了一根碗口粗的枣木,又到村代销点赊了五斤地瓜烧酒。入夜,他便反穿羊皮袄蹲到了羊圈边。‎ 在冰天雪地里连守两夜后,第三天清晨,他穿着那件被撕扯掉前襟的破羊皮袄,带着满身的血印,拖着死狼敲开了桂英家的门。‎ 这下,傻大黑粗的长泰露脸了。县长为他披红戴花,奖他一辆金鹿牌自行车,公社奖他一支猎枪,大队安排他做了护林员,女队长萧桂英也没食言。‎ 此后,长泰就像威风凛凛的大英雄,每天身背猎枪,带着猎狗,长年巡逻在黑虎山涧。久了,他对各类鸟兽的习性,熟悉得就像自己的手掌,平时斩获的猎物,就连村里乡亲也没少分享。‎ 可那年过了秋,乡邻们就见他像着魔了似的,两眼呆呆地望着远处,嘴里还不停地叨叨:“鸟兽也是有性命的主儿,也拖儿带女的啊!”‎ 妻子桂英也觉出异常,再三追问下,长泰哭着道出实情。‎ 为防野猪糟蹋庄稼,那个阴雨密布的傍晚,他在一片玉米地旁布下了猎套。翌日晨起查看时,不由得惊呆了:两头狍子幼崽在雨中围着那头被套死的野生母狍子,发出撕裂般的哀鸣。他想起了幼时爹下葬时的情景,心里顿时涌起一阵悸痛,懊悔地朝自己身上挥了一拳后,泪水就和着雨水流了下来。打那后,他再也没有动过狩猎的念头。‎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常年风餐露宿在深山密林里的长泰,在日复一日的巡山护林中变老了。村里的护林员已换过几任,老伴儿也跟着子女进了城,他却死活不肯下山,说惦记着那笔心债哩。‎ 记不清从何时起,“野味热”像山里人打摆子一样弥漫开来,山下的镇上,远处的城里,星罗棋布的野味馆散发出诱人的浓香,安详静谧的黑虎山却失去了往日的平静。‎ 乡亲们就发现老长泰变得越来越暴躁了,像跟谁结下仇似的,还在巡山的路上骂起了人:“挨千刀的王八蛋,作孽吧,总有一天会遭报应的!”‎ 听说老长泰曾赤手打死过野狼,不断有人找上门来。那天,俩外乡人驾车找上门来,送上两箱好酒和厚厚的一沓现钞后,求他帮助猎杀一头野狼,并说事成后再加倍付款。哪知老长泰像受了侮辱似的,晃了晃手中的板斧,怒目圆睁地吼道:“带上这些破玩意,给我滚蛋!”‎ 那些年,巡山的老长泰不停地与盗猎者周旋,一次次拆除对方布下的猎套、陷阱和细网,仍不时发现被网粘或绳套的鸟兽尸体。‎ 心力交瘁的他,三番五次跑乡里、到县上找领导:“再不禁猎,黑虎山上的带毛的东西就被猎光了!”‎ ‎“断人财路遭人恨呐——”老长泰说那次巡山,见一只黄羊被套住了,正要上前解绑,两支火药枪从身后对准了他:“再他妈挡道,就送你老东西上天!”幸亏猎犬“黑豹”猛扑上去,盗猎者才吓逃了。‎ 后来,成为自然保护区的黑虎山,组建了专业护林队,年近八旬的老长泰也被省政府评为护林模范。‎ 老长泰似乎没拿这荣誉当回事,每天依然在莽莽林区中巡逻。当县里派专车进山接他到省城接受表彰的时候,却见他住的窝棚上落锁了,只有眼前满目的青翠和阵阵的鸟鸣声。 ‎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8期)‎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小说开头对林中环境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老长泰的话表现了他对林中动物的亲昵与喜爱。‎ B.女队长萧桂英料定狼还会来叼羊,用“激将法”鼓励男人们杀狼除害,展示了这位山村女子的经验丰富与豪爽泼辣。‎ C.老长泰看到雨中野生母孢子被套死、幼孢子哀鸣的惨状,想起幼时父亲下葬的情形,良心发现,痛改前非,不再狩猎。‎ D.小说中描写盗猎者的贪婪和凶残,从反面衬托了老长泰的正直与尽职尽责,也批判了当下现实中部分人的畸形消费观。‎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小说描写老长泰打狼时匠心独运,重点描写了他那件被撕扯掉前襟的破羊皮袄和满身的血印,打狼的具体过程则用虚笔。‎ B.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显示人物的变化,如老长泰以前热衷打猎,后来呼吁禁猎,从前领了奖威风凛凛,后来不去接受表彰。‎ C.老长泰这个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丰富,小说使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来表现他的憨厚老实。‎ D.小说结束处宕开一笔写景,“只留下满目青翠和阵阵鸟鸣”使整篇小说如优美的乐章,余韵不尽,表现了老长泰洒脱的情怀。‎ ‎8. 这篇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曲折有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 这篇小说以“救赎”为题目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晚泊浔阳望庐山①‎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③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本诗是孟浩然出仕不第,漫游东南时所作。浔阳,现在江西九江。香炉峰,庐山的主峰。挂席即扬帆。②远公:东晋时的高僧惠远。③东林精舍:东林,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精舍,僧人所居。‎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颔联中的“始”字呼应首联中的“名山都未逢”,也侧面写出了诗人漫游之久。‎ B.颈联诗人借高僧惠远点明庐山绝弃尘俗,令人始终心怀向往。‎ C.尾联诗人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展现自己泊船浔阳的所见所闻,照应题目晚泊。‎ D.本诗前两联重在抒情,稍带叙事,落笔空灵;后两联以情带景,可谓寓情于景。‎ ‎11.后人评价此诗说“诗人的感情一波三折”,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每空2分,共14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 , ”观点一致。‎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观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 这是中国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尽责担当的重要一页。面对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提出中国经验,介绍中国主张,阐述中国倡议,作出中国贡献。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    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来自中国的“四点倡议”,(    ),赢得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  国际社会公认,中国发挥的建设性作用,为世界各国合力战胜疫情注入了正能量,带来了新希望。疫情在全球多国多点    ,中国基于本国业已取得的抗疫经验积极    他国,推动国际合作。中国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柬埔寨、巴基斯坦派遣医疗专家组,实施对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抗疫援助,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近20场经验分享视频会议,让世界同感中国    的情怀、天下为公的胸怀。‎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狙击 暴发 支持 患难与共     B.狙击 爆发 支援 同甘共苦 C.阻击 暴发 支援 患难与共     D.阻击 爆发 支持 同甘共苦 ‎1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以团结合作为基调,既强调加强疫情防控又兼顾世界经济发展 B.以团结合作为基调,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既兼顾世界经济发展又强调加强疫情防控 C.既强调加强疫情防控又兼顾世界经济发展,以团结合作为基调,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 D.以团结合作为基调,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既强调加强疫情防控又兼顾世界经济发展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面对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介绍中国经验,提出中国主张,阐述中国倡议,作出中国贡献。‎ B.针对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阐述中国经验,介绍中国主张,作出中国倡议,提出中国贡献。‎ C.面对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提出中国经验,作出中国主张,阐述中国倡议,介绍中国贡献。‎ D.针对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介绍中国经验,阐述中国主张,提出中国倡议,作出中国贡献。‎ ‎16.《感动中国》年度颁奖词,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感动永远不该缺席。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中国——我最崇敬的抗‘疫’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钟南山、李兰娟、韩红、汪勇和李文亮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符合人物特征,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10分)‎ 四、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迈不过的坎。当新冠病毒疫情来临时,白衣天使们不畏艰险,逆风而行;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公安交警不辞辛苦,奋战前线;社区物业人员守土有责,毫无怒言;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守护群众安全;媒体记者快速反应,及时报道。‎ 爱心人士志愿者捐款捐物,世界各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学校师生网络教学,生产服务一线员工坚守岗位,守望相助……各行各业携手同行,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当代国人的“硬核”担当。‎ 也有人刷流量、蹭疫情,盲目传谣,哄抢物资,甚至谩骂工作人员、袭击干警。‎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从材料中任选一个对象,以“抗疫路上,为你而歌”为标题,给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硬核”担当的国人写一封慰问信。‎ ‎②为开学“科学道德素养与战胜灾难”的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 ‎③生命因独特弥足珍贵。反思疫情爆发、抗疫过程,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给世界疫情发展严重的国家写一封建议书,落款为“来自中国的一名考生”。‎ ‎④“山河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日本援赠的物资与标语典雅而温暖。生于非典,考于肺炎的你,在这个特殊的春节,一定有不少温情的故事,请写一篇文章,讲述抗疫故事,要求以记叙文为主。‎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A【解析】B项,“柳青和路遥对文学主体的坚守和发扬”错,偷换概念,原文为“柳青和路遥的创作几乎都有着同样的根基和底色,那就是对‘人民性’的坚守和发扬”,且“‎ ‎《创业史》和《平凡的世界》具有了农村题材的文学范式……反拨作用”无中生有,原文为“《创业史》的价值和意义已远远溢出了它的文本本身……文坛怪象、病象,有警示和反拨作用”;C项,“源于中国民众的苦难历史,表现在路遥对中国农村的状况和农民命运带有强烈感情的关注”错,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原文为“路遥的作品有一种大悲悯……对于民众创造历史的‘苦难’书写”;D项,“中西方对文学主体性的认知有着明显的差异”错,曲解文意,由原文“以作者为中心的理论体系之所以在中、西文学传统中都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可知。‎ ‎2.B【解析】B项,“伴随着海派文学对上海的描写越发鲜明而有特征”错,曲解文意,淆乱时序,原文为“对上海的描写似乎变得越来越鲜明而有特征”。‎ ‎3.A【解析】B项,“也直接导致‘上海本位主义’创作现象的产生”错,强加因果关系,根据原文,“上海本位主义”产生的原因是“海派曾经建立在一种复杂的空间形态之上,1949年以后,由于新中国的户籍制度,上海人逐渐建立起一种主客观合一的身份认同,这种认同积淀了30年以后变得固执而胶着”;C项,“海派文学是基于一种复杂的空间形态建立的以书写上海人故事为主体”错,偷换概念,原文为“海派曾经建立在一种复杂的空间形态之上”,且“展现上海变迁”“以书写上海人故事为主体”于文无据;D项,“对弄堂女儿形象的塑造使其实现了对‘上海本位主义’的超越”错,淆乱时序,曲解文意,原文为“王安忆也正是从《长恨歌》开始获得了超越这一话语系列的可能”,是对论据的或然性阐释,而选项则为必然性阐释。‎ ‎4.①选文以“柳青和路遥对‘人民性’的坚守和发扬是其文学创作的根基和底色”为论点,从柳青和路遥的文学创作实践角度予以阐释论证;②选文主体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论证思路和“总分式”的论证结构,阐释了柳青《创业史》的意义和价值,论述了路遥对现实主义的追求及对人民苦难的强烈关注;③文本主要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进行论证分析。‎ ‎5.①材料一从文学流派角度,阐释了海派的作家构成特征、上海“主体形象”的韵味特征、形成原因及其个案表现;②材料二从作家创作的文学形象角度,以柳青的《创业史》、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例,阐释了梁生宝和孙少平文学形象的意义,说明坚守和发扬“人民性”是坚持人民文学主体的时代品格;③材料三从文学创作主体角度,用对比方法,阐释了传统文学主体理论所受到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文学创作主体性进行重新认识。‎ ‎6.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小说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错在“良心发现,痛改前非”。老长泰见母狍子被杀、幼狍子哀鸣的惨状,触景生情,不再打猎,说“良心发现”言过其实,“痛改前非”说法也有误,为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去打猎不能叫“非”。‎ ‎7.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点的能力。C项,“憨厚老实”概括不准确。老长泰是个质朴、善良的人,也嫉恶如仇,但小说并没有表现他的“老实”的性格特点。‎ ‎8. ①运用倒叙手法。小说先是展现老长泰清早巡山的护林员形象,然后叙述老长泰年轻时勇敢杀狼为民除害的故事。②故事情节突转。成为护林员后老长泰热衷打猎,但后来出人意料地坚决不打了,然后交代原因,情节波澜起伏。③结尾出人意料。老长泰两次与偷猎者交锋,保护了山林并获省政府奖,但却以他不去省城领奖结尾,耐人寻味。‎ ‎【解析】本题考查作品的情节结构及构思的妙处。解答此类题目可从情节设置的一般手法和首尾特色等角度解答。情节设置基本技巧:倒叙,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常用技巧: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本题开头1—3段写老长泰带着“黑豹”巡山,4段开始回忆他年轻时的事,是倒叙手法;4—12段写他热衷打猎,13—16段写他不再打猎,交代原因,情节上形成突转,波澜起伏;17—21段写他护林,21—22段写他获省政府奖,但却不去省城领奖,结尾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9. ‎①统领故事情节。老长泰年轻时打了不少野兽,后来做护林员,为了保护野兽同各种盗猎分子坚决斗争,故事的主体是心灵的救赎。②丰富人物形象。老长泰外表粗犷,但内心细腻,性情淳朴,救赎的过程使得他的形象更加丰满。③暗示小说主旨。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但人类为了个人享受和私利猎杀动物,大肆掠夺自然,引发读者思考人类需要怎样的救赎。‎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人物、情节、主旨、本身特殊效果几个方面来答,有修辞的要答出修辞并分析效果。答题时要具体分析,不能只说套话。本题可从情节方面答,统领故事情节,但是分析时要按照情节发展概括内容;从人物方面答,丰富人物形象,也需要具体解释出如何丰富,增加了哪些内容;从主旨方面答,暗示小说主旨,注意要把主旨概括出来。 ‎ ‎10.D【解析】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D项,“前两联重在抒情”错误,本诗前两联重在叙事,稍带抒情。《晚泊浔阳望庐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律。此诗上半首叙事,略微见景,稍带述情,落笔空灵;下半首以情带景,以空灵之笔来写内在的情感。‎ ‎11.①首联写诗人在东南一带漫游了很长时间,想寻访名山大川,寄情山水,却始终不遇,此时诗人的心情带有一种失落感。②颔联一个“始”字流露出诗人对庐山向往已久终得见到的喜悦之情;颈联借对山中高士的仰慕与怀念,流露出浓厚的隐逸思想。③尾联写诗人虽已快到远公的栖息之所,但物是人非,先前的喜悦又被淡淡的惆怅笼罩,何去何从,诗人感到矛盾和迷茫。‎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晚泊浔阳望庐山》,开篇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的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诗的起势高远。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写出来了。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气直下,以空灵之笔叙事;感情却从“都未逢”、“始见”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上半首是从眼中所见直写“望”庐山之意,下半首则是从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此刻,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作了古人,诗人因此而感到惆怅和感伤。诗的末尾,写夕照中从东林寺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把诗人惆怅、怀念的感情抒写得更为深远。山寺都是朝暮鸣钟,“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日暮闻钟,带给人忧郁感和神秘感。而“空”字,表明高僧已逝,钟声空闻,从而传达出诗人的怀念、惆怅等复杂的感情。后四句字面上没有出现“望”字,但诗人遐想高僧和聆听暮钟,却透露出了“望”意。‎ ‎12.(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3.C【解析】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对方的行动,是公开的对抗和较量,目的是阻敌前进、断敌退路。狙击:暗中埋伏、伺机袭击,这是一种偷袭的作战方式。依语境应填“阻击”‎ ‎。暴发:着重指突然而且猛烈发作,多半由外部条件促成。爆发:(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依语境应填“暴发”。支援: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支持:支援,赞同鼓励。依语境应填“支援”。患难与共: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同甘共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依语境应填“患难与共”。‎ ‎14.D【解析】前文是“来自中国的‘四点倡议’”,后文是“赢得国际社会积极响应”,说明中间部分是“四点倡议”能赢得国际社会积极响应的理由。“基调”是基础和背景,应该放在最开头。先“立足当下”后“着眼长远”,与之搭配的,应是先“加强疫情防控”后“兼顾世界经济发展”,更符合逻辑层次。‎ ‎15.D【解析】本题主要错点均是搭配不当。前半句的“面对”强调“遭遇”疫情,“针对”强调述说的对象,更符合我国介绍经验的语境。后半句“经验”应该搭配“介绍”,“倡议”搭配“提出”,“贡献”搭配“作出”,“主张”可以“阐述”。故选D。‎ ‎16. 示例:‎ ‎1、钟南山:最美“逆行者”‎ 颁奖词:耄耋之年,“抗非英雄”逆行一线。科学求是,悬壶济危世,美在纯真仁爱!粤鄂连线,领誓“白衣战士”火线入党,美在责任担当!“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齐聚克难关!”院士,战士,国士,众士协力保平安!‎ ‎2、李兰娟:蕙质兰心,巾帼战士 颁奖词:她雷厉风行,“杀伐果断”,“武汉封城”,打响阻“疫”战。她开拓人工肝技术,奠基感染微生态学,科学报国。抗击非典,冲锋在前。战新冠肺炎,提出“四抗二平衡”方案。大医仁心,执着果敢;民族脊梁,国士李兰娟。‎ ‎【解析】本题需要学生熟知钟南山、李兰娟、韩红、汪勇和李文亮的事迹,如钟南山奔赴抗议前线;李兰娟开拓人工肝技术,奠基感染微生态学,抗击非典,抗击新冠;韩红成立爱心慈善基金会,冲锋在前,驰援武汉;李文亮警醒新冠病毒“人传人”,实事求是,不忘初心上火线;汪勇,一位快递小哥,自大年三十的晚上连续22天,尽己所能为医护工作者提供后勤保障。然后根据颁奖词的特点,运用修辞手法作答。‎ ‎17.【写作指导】本题是指令多元化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旨在考查考生的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个人发展,培养担当意识。本题目语料贴近现实,体现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写作理念。近年来,高考作文的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的思想一以贯之,在此核心思想指导下,本题涉及“大爱”“责任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常见话题。‎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四个任务指令的选择是有考量的。指令①体现的是对于那些“硬核”担当的国人的关爱和赞扬;指令②是对考生在疫情方面的科学道德素养的考查;指令③侧重于在疫情反面有指向性的反思;指令④是在指定写记叙文的前提下更为直观的抗疫展现。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但每个任务又是相对独立的,不应该将各个任务混杂在一起进行写作。‎ 在具体的任务指令之下,考生应该尽可能地联系材料情境,明确写作指令的具体要求,实现畅达自然的沟通与交流。在行文过程中,如果能有突出的对话意识,则会使作文大为增色。 ‎ 参考立意:‎ ‎1.(任务①)抗疫路上,为你而歌。‎ ‎2.(任务②)秉承科学理念,正确对待疫情。‎ ‎3.(任务③)硬核抗疫,共克时艰。‎ ‎4.(任务④)“疫”中温情,因为有你。‎ ‎【例文】‎ 执尔之手 共克时艰 尊敬的邻国友邦:‎ 您好!‎ 我是一位来自中国的高中生,当下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在强大的病毒面前,我深刻意识到了生命的无助和渺小,深深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独特和珍贵。中国武汉的紧急封城行动,党中央和政府高度重视的态度,让我明白,抗“疫”我们在路上。 ‎ 我想用手中的纸和笔,为你们送上我小小的建议和祝福。‎ 敬畏自然,和谐发展。‎ 一只小小的蝙蝠,为全世界带来了一场重大的灾难;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通通想尝个遍,于是对野生动物滥捕滥杀,对大自然毫无敬畏之心。而与此相对的是,大自然一次又一次对人类的报复和惩罚。同为地球的子民,我们都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明白敬畏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地球是人和动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拒绝滥捕滥杀,拒绝野味。‎ 上下一心,其利断金。‎ 各位友邦,此次疫情,中国虽最先承受了苦难,却为全世界树立了抗“疫”的榜样。“中国速度”是有目共睹的,转眼之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防疫物质源源不断;我们依靠不只是发达的科技,更重要的是团结一心的民族精神。在中国,每一个人都在奉献属于自己的力量。白衣天使不畏艰险,逆风而行;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公安交警不辞辛苦,奋战前线;社区物业人员守土有责,毫无怒言;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守护群众安全;媒体记者快速反应,及时报道。上下一心,其利断金,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迈不过的坎。‎ 执尔之手,共克时艰。‎ 疫情当前,不分国界,也不应分你我。中国最先遭“疫”之时,各国主动捐来的物资与祝福,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也十分感谢贵国的关心和帮助。“山河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话语一直回荡在我们的心中;反观近日疫情正在贵国肆虐,中国作为邻邦,绝不会袖手旁观,我们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你们提供最好的医疗设备与物资,为你们的抗“疫”提供经验。而你们也不要害怕、不要气馁,要相信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相信团结一心的力量,相信爱与希望终将战胜病毒。‎ 山河异域,风月同天,执尔之手,共克时艰。祝愿你们国家早日战胜疫情,顺利渡过难关。‎ 此致 敬礼!‎ 来自中国的一名考生 ‎2020年5月8日 ‎【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从文中可见小作者思维之敏捷、立意之深入、言语之优美。作为一篇考场作文,文章成功完成了任务指令③的规定动作:化抽象为具体,选定论题“执尔之手 共克时艰”。首先在进行疫情反思的基础上,集中阐释“‎ 敬畏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随后聚焦“上下一心,其利断金”的抗疫经验,具体、细致、深入地呈现了团结一心的好处;最后卒章显志,照应题目,完成论题。其中妙用例证,使论据准确、典型、新颖。更难能可贵的是,全文语言丰盈妙宜,整散结合,且体现出了“理悟”之美,尽显哲思光芒。这背后是基本功与思维力的双重支撑,也体现了考生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深厚的文学积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