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9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孝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孝”的社会价值与“教”的社会价值是统而为一的。不仅如此,由于血亲意义上的朴素性和普泛性,“孝”正是“教”的伦理基础。
“百善孝为先”,“孝”是最起码的伦理道德,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朴素感情。这种朴素感情是其他一切伦理道德的精神基础。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是个体与社会间沟通的基本的伦理尺度,因而“教”的伦理学基础就是“孝”。“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先民倾向于认为,一个能够“孝”与“悌”的人,是不会“恶于人”“慢于人”或犯上作乱的,而这正是“教”的社会意义的终极追求。
再者,关于行“孝”与学“文”的关系。古人认为人们只有在具有基本内在伦理准备的基础上,行有余力,才可以学“文”,因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视野里,“孝”为本,学“文”为末,本立而道生。反过来讲,学“文”的终极目标也在于强化“孝”的社会政治价值。换言之,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而言,根本的问题不在于学不学“文”,而在于学“文”的目的是什么,不在于学到了多少“文”,而是这些“文”具有多少伦理价值。教育的根本价值就在于立足于血亲意义上的“孝”,达到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圆融和谐,这条道路,也就是由“德”而提升为“道”的道路。
在现代,许多论者认为提倡“孝”是一种悖于现代化的退步行为。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孝”,不是《二十四孝图》所宣扬的愚忠、愚孝,而是在本真的意义上拓展而成的达到个体与群体和谐共处的伦理纽带。本真的孝是平等性而非片面性的,是正常而非反常的,是生成拓展的而非家族本位的。“孝”常相对于“慈”,所以并非“父欲子亡,子不得不亡”,而是体现了亲子的平等性;原始形态的“孝”是子代对亲代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所以并非只是出于哗众取宠或出仕进阶的功利需要的“愚孝”或“伪孝”,而是一种自然情感的真诚流露;孝虽原为奉养父母,却可以拓展为家国天下的一种精神依据,对个体而言,“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对国家而言,“孝以事亲,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孝成为一切伦理规范的内在衡准,“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
如果使“孝”的含义由奉养父母提升为奉献于国家与社会的高度,那么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将是圆满和谐的,而这正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所追求的最为根本的教育价值。
1. 下列各项,不能说明“‘孝’正是‘教’的伦理基础”的一项是( )
A. 在社会意义的终极追求上,“孝”与“教”是一致的。
B. “文”的伦理基础就是“孝”,“文”与“孝”是末与本的关系。
C. “百善孝为先”,“孝”是衡量个人与社会间沟通的基本的伦理尺度。
D. “孝”原为奉养父母,但它可以成为一切伦理规范的内在标准。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将“孝”与“教”的社会价值统而为一的文化。
B. 原始形态的“孝”是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并非只是“愚孝”或“伪孝”。
C. 先民认为,一个能够“孝”与“悌”的人,是不会“恶于人”“慢于人”或犯上作乱的
D.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认为,学“文”的根本目的是发掘其中的伦理价值。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论古今,提倡“孝”都是一种有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进步行为,这是“孝”的故事能流传的原因。
B. “孝”是所有善行的开端,是个体与社会间沟通的基本的伦理尺度,因而是一切伦理道德的精神基础。
C. 在古人看来,一个具备“孝”“悌”品德的人,是不会“恶于人”“慢于人”或犯上作乱的。
D. 中国传统教育认为,只有在具有基本内在伦理准备的基础上才可以学“文”,其目的在于强化“孝”的社会政治价值。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文’的伦理基础就是‘孝’”错,原文第二段:“教”的伦理学基础就是“孝”。故本题选B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先民认为”应为“先民倾向于认为”。故本题选C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都是……进步行为”过于绝对,比如《二十四孝图》所宣扬的就有“愚忠”“愚孝”的成分。故本题选A项。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所要筛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史学大师许倬云
魏承恩
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知道了许倬(zhuō)云的大名。因为他的《汉代农业》是在美国攻读中国史博士学位的必读书,我喜欢这部书,于是我找到许先生的好几部著作来读,被他的渊博知识深深折服,最受启发的是他娴熟的使用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治史。那时候,只知道许倬云是匹斯堡大学历史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后来到了香港,在中文大学跟金耀基教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有一次提到许倬云,耀基师说和他很熟,并说他每年都会来香港中文大学讲学。
过了几个星期,许先生果然到了香港,我闻讯后就让耀基师的秘书帮我约了时间去拜访他。在许先生的办公室里初次见面,他平易近人,十分健谈,没有一点大师架子,许先生著作等身,除了专攻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之外,研究领域还涉及社会学、考古学、科技史、台湾史和中外历史比较等。他还对现实政治保持这浓厚的兴趣,撰写了大量政论,结集出版的就不下十余种,在台湾舆论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好奇地问他何以有如此渊博的学识和广泛的学术兴趣,许先生就和我谈起自己的求学经历。
无锡许家是江南世代的书香门第。许先生的父亲藏书丰富,兴趣广泛。许先生幼年患小儿麻痹而不便于行,就在家里杂读群书。抗战后,他在家乡的辅仁中学读书,这所名校聚集了一批饱学之士。1948年底,他跟随父母到台湾,考取台湾中文大学外语系,第二年转入历史系,本科毕业后又读研究生。当年的台大大师云集,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接触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学派,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题。许倬云受校长傅斯年器重,跟李济学考古,根李总侗学古代史,跟董作宾学甲骨文,向尹耕望、钱穆、沈刚伯等问学。许先生说:“那时台湾的研究生教育和内地不一样,不是一个导师带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由三到五人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共同指导。这样就给我一个想当大的刺激,因为几个指导老师的治学思路都不一样,他们在那里各讲各的,逼得我不得不思考,寻找自己的路子。”
后来他又到芝加哥大学去深造。这所世界顶尖的学府不在意你读什么系,学生的课程可以自己设计。在那里,许先生选课的范围包括经济学、中古史、考古学、宗教学、社会学等。选读宗教学的只有他,老师照样认真上课。他住院开刀,教授及古代史的老教授带着书到病床前去教,一边讲,一边讨论。听到这里,我就想:很多人在讨论现在的中国大学出不了大师,但不是先应该问中国大学有没有这样的教师吗?
许先生说,他选修了那么多似乎和历史学不相干的学科,“但我是拿历史当材料看,拿别的学科当工具看,这样就可以用各种工具处理材料。”
许先生196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主任。1970年起担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史学系及社会系合聘教授,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杜克大学等校的讲座教授,著有专著十余种,论文百余篇。近年来,又常在中国大陆讲学,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授予名誉教授。他是海峡两岸和国际史学界公认的耆宿。听了他的自述,我才算是真正明白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次见面聊天,许先生就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我研究历史的“一日师”。我去学校上课之余,经常会去他那里拜访,聆听他的教诲。有一次,《明报》编务总裁高信疆听我说起许倬云在香港,就说和他是很熟的朋友,要我帮他约一起吃饭聊天。参加那次餐聚的除了许先生夫妇外,还有耀基师夫妇和哲学家劳思光。我在他们中间算是小字辈了。很多年过去了,当晚吃了什么佳肴美味早已忘记了,但大师的风采则历历在日。
上一次见到许先生已经是十多年前了。我有事去台北,听说他也在,就打电话约了时间去看望。言谈之中,他知道我跟随南怀瑾先生在学佛,就说怀师早年在台湾时,自己曾跟随殷海光去拜访过两次,因他的学问路子和南不合而没有再去,但殷老师对他则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他把这段经历写进《许倬云谈话录》里,称南怀瑾是奇人,有吸引力。前年我和老友、中研院副院长王汎森博山聊天。他说,殷门弟子对这一说法大不以为然。我说,十多年前就听许先生说过,事后特地向怀师求证。老人家还兴致勃勃地同忆当年殷海光光跟他学打坐的情景。这也算为我尊敬的许先生辩诬吧。
【相关链接】
①我从9 岁就开始读古文。研究考古学的,古文基础一定要好,这比读近代史的要求要多些。但是有一点,读近代史不如我们舒服。读近代史的会被材料淹死。我们清汤寡面,材料并不多,但你要用心思去组织它,在说不出话的地方砸出话来,挑战性很高。
—专访历史学家许倬云:我以学科为界,不以国家为界
②北宋的张载,曾说过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可以说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期许,同时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四个方向或维度。
—许倬云:知识分子的四种类型
4. 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所起作用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文章最后一段我去拜访许先生埋下伏笔。
B. 通过对许倬云的评价,肯定传主在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
C. 交代作者对传主的倾慕,为后文与传主的接触作铺垫。
D. 简单介绍许倬云,让读者对传主有一个初步认识。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倬云是匹斯堡大学历史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他的《汉代农业》在美国“中国史”专业被列为必读书目。
B. 许倬云随和健谈,不摆架子,与作者初次见面,就畅谈自己的求学和治学经历,这让作者很受感动,之后多次拜访求教。
C. 许倬云认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既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期许,也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提出的要求。
D. “很多人在讨论现在的中国大学出不了大师,但不是先应该问中国大学有没有这样的教师吗?”作者的意思是说,在大陆一个导师带多个研究生,课程全由学校或老师设定,学生缺乏自由度。
6. 许倬云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学术兴趣是哪几个时期形成的?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
7. “我才算是真正明白大师是怎样练成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许倬云成为大师的原因。
【答案】4. A 5. D
6. ①少时博览群书奠定基础。②台湾大学读书期间多位大师共同指导,成就了他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学术兴趣;③在他芝加哥大学深造期间,选课内容丰富,学术兴趣广泛,成就了他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学术兴趣。
7. ①博览群书,执着刻苦。②知识渊博,学术兴趣广泛。③得遇诸多名师指导。④有创新精神。(拿别的学科当工具)⑤ 撰写了大量论文,笔耕不辍。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对最后一段没有埋下伏笔。故本题选A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作者只是感慨,大陆缺少芝加哥大学讲古代史老教授那样的教授。故本题选D项。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这是一道结合全文的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注意明确题干要求在有效的答题区位分析概括,摘录文中的重点词语不要照抄原句。题干问的是他的知识和广泛的学术兴趣是哪几个时期形成”的,这就要关注他兴趣的几个时间段。“许先生幼年患小儿麻痹而不便于行,就在家里杂读群书。”“许倬云受校长傅斯年器重,跟李济学考古,根李总侗学古代史,跟董作宾学甲骨文,向尹耕望、钱穆、沈刚伯等问学。”“后来他又到芝加哥大学去深造。6在那里,许先生选课的范围包括经济学、中古史、考古学、宗教学、社会学等。”综合以上有效答题区间,本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归纳:少时通览群书奠定基础;台湾大学读书期间多位大师共同指导;在他芝加哥大学深造期间,选课内容丰富,学术兴趣广泛。这些原因成就了他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学术兴趣。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归根结底还是考学生信息筛选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全文的信息进行筛选,注意明确题干要求,注意选准答题区位。答题时注意概括,摘录文中的重点词语,不要照抄原句。本题时原因概括题,要抓住“大师是怎样练成的”来分析概括。结合材料如下:“许先生的父亲藏书丰富,兴趣广泛。……就在家里杂读群书。”“我从9 岁就开始读古文。”“许先生选课的范围包括经济学、中古史、考古学、宗教学、社会学等。选读宗教学的只有他”“到台湾,考取台湾中文大学外语系,第二年转入历史系,本科毕业后又读研究生。当年的台大大师云集,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接触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学派,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题。许倬云受校长傅斯年器重,跟李济学考古,根李总侗学古代史,跟董作宾学甲骨文,向尹耕望、钱穆、沈刚伯等问学。”“……著有专著十余种,论文百余篇。近年来,又常在中国大陆讲学,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授予名誉教授。他是海峡两岸和国际史学界公认的耆宿。”
综上概括许倬云成为大师的原因有:博览群书,执着刻苦;知识渊博,学术兴趣广泛;得遇诸多名师指导;有创新精神;勤于写作,笔耕不辍。
【点睛】探究题,既然是探究,其探究结论也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我们说一切要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要从社会存在的事实出发,但这绝对不是要我们做材料或社会存在的效隶,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问题,用自己的脑装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问题。首先要审题,一审命题人的出题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三审答案的模式。这类题目相当于小型作文,观点一定要明确,分析时要有理有据,并且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另外,语言表述要简洁。考场是有时间限制的,写的太少,分析就会不透彻;写得太多,势必要侵占做其它题目的时间。
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①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guǎn]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②[nǜ],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gàn]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新唐书·杜甫传》)
注:①羸服,指破旧的衣服。②挫衄:挫折,失败。
8. 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B.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C.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D.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9. 以下六句话,全都说明杜甫积极进取的一项是( )
① 甫放旷不自检
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
③陛下果委而相之
④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⑤伤时桡弱,情不忘君
⑥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①②⑥
D. ②④⑥
10. 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的叫及第,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C. “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5年。这是用干支纪年法来纪年的。
D. “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11. 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唐玄宗很看重杜甫,命令宰相考查杜甫的文章,提拔他为河西尉。杜甫嫌这个官太小,因此没有接受。后在玄宗祭祀于太清宫期间杜甫献上了三篇赋,又极力赞扬自己的文才,才被提拔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 杜甫为房琯辩护,认为房琯是宰相的儿子,是位学术精纯的儒者,有才能,重情义,但他的缺点是生性过于简慢,希望君主“罪细,不宜免大臣”。
C. 杜甫为了摆脱贫困状态、成就功名,一心为朝廷效力,因而多次献上歌功颂德的文章,他的文章果真打动了皇帝。
D.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正是因为他矢志不渝的忠君报国思想,以及“数尝寇乱”,郁郁不得志的遭遇,他的诗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2)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答案】8. B 9. D 10. C 11. A
12. (1)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2)唐肃宗即位,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被敌人抓获。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的句意是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好论”作句子的谓语,“天下大事”是宾语,句意合理,语法正确,应在“好”之前停顿。排除A、C项。“高”是说杜甫“高谈阔论”而不是“天下大事高”,应在“高”之前停顿。排除D项。段句后,疏通语意: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故本题选B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运用排除法来判断。①是说杜甫的性格特点是“放旷”。排除A 、C项。③句不能体现杜甫的“积极进取”。⑤是说杜甫的性情伤时,不忘君王,忠心朝廷。不能体现杜甫的“积极进取”。排除B项。故本题选D项。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天宝”是用年号纪年。故本题选C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A项,“嫌这个官太小”,无中生有。故本题选A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奇”:“感到惊奇”;“中第”:“科举考试考中”;“困”:“困居”。第二句关键点:“立”:“即位”;“羸服”:“穿着破旧的衣服”;“行在”:“皇帝的临时驻地”;“为…….所”:“被”。
【点睛】“筛选文中的信息”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中的一个重要考点。所谓“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信息。综观近几年各地区高考试题可知,文言文阅读题要求筛选的信息主要有两类: (1)传记类文本中表现人物品格、情操和主要事迹的信息,考查重点为文中所写人物的言行主张、性格特点与品德等。 (2)非传记类文本中体现作者观点的信息,包括重要概念或知识的解释、文章的主旨句、作品中议论性或抒情性的观点句等。 考查题型常为客观选择题,具体命题形式有三种:(1)从阅读文段中选取6个句子,任选3句组成一个选项,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组。(2)从阅读文段中选取8个句子,每两个句子编为一组,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3)题干对文段中的传主形象或作者观点已做归纳,要求考生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一般来说,对于客观题,考生只须明确常见的出题陷阱,将题干信息与原文仔细比对,即可作出准确判断;而主观题除考查以上能力外,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难度会有所增大。二、解题攻略:(一)表现人物品格、情操和主要事迹的信息筛选。1.历年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2)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信息;(4)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2.传记类文章中筛选信息题的常见设题陷阱 (1)所给语句不符合题干要求。传记类文章中传主的品格等往往是复杂的、多变的,但题干要求筛选的信息却只是其中的某一方面,而命题者在设置干扰项时,往往把没有体现传主某种品格的语句也夹杂在了选项中,以迷惑考生。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恕、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
适逢安禄山叛乱,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疲困衰弱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临时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后来杜甫逃了出来,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琬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杜甫谢罪说“琬,是宰相的儿子,年轻时就建立有远大理想要成为纯儒,有大臣的体器。时人认为房琬有三公之才。陛下果然委以宰相一职。我看他深切地为陛下担忧,形色中显出大义,可是他的性情有些傲慢。我感叹他功名没成,志气被挫败,非分地希望陛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着死罪称述,我直言激怒、违背了圣意。陛下赦免了罪当百死的我,又赐我还乡,这是天下的大幸,不仅我独自蒙受圣恩。”这样皇帝从此很少和录用人才了。
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杜甫自身前往鄜州探视。从京城回来,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二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表荐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穿衣服,而性格褊狭放诞,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恨杜甫。有一天想要杀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的钩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只杀了章彝。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于是客居耒阳,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一天大醉后死去,时年五十九。
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鹧鸪天 北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释:(1)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像“不如归去”。(2)行人:离别在外的游子。
13. 下列选项中对诗歌内容的赏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写的是客中闻杜鹃有感,通过咏杜鹃而思归怀人,构思巧妙,情感真挚,语言流丽。
B. 上片写羁旅行人梦中得到杜鹃“殷勤”劝慰。词中所写的美丽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作了反衬。
C. 下片写不断地听杜鹃啼叫后,心情变得十分烦躁,埋怨杜鹃鸟在作弄人。结句以反诘句收束全词,突出行客思归怀人之深切。
D. 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中的猿啼,与晏几道这首词中的猿啼,都表达了对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生活的叹息。
14.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3. D 14. (1)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更能表现了游子思乡的主题。
(2)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
(3)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D项,“都表达了对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生活的叹息”错误,李白的诗表达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的喜悦。故本题选D项。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此题安排了两个测试点,以检测考生解读古典诗词的能力。第①问,检测阅读古典诗词应具备的文化知识。杜鹃,作为抒发离愁的意象,在学生读过的诗词中屡见不鲜,所以此问还有引导考生破解作品情感色彩的作用。第②问与第③问是密不可分的,设置这两问至为必要,意在检测考生理解作品主旨句的能力。品味“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便全然明了作者填这首《鹧鸪天》词的原委了——排遣思乡之情,慨叹有家难归。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10 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3)《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旅夜书怀》中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相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 ____”。
【答案】 (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 使我不得开心颜 (3). 戎马关山北 (4). 凭轩涕泗流 (5). 过春风十里 (6). 尽荠麦青青 (7). 星垂平野阔 (8). 月涌大江流 (9). 春江潮水连海平 (10). 海上明月共潮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摧”“事”“颜”“戎”“凭”“流”“荠”“垂”“涌”“潮”“生”,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来,木栅动物园里的国王企鹅的“大名”可谓____________,尤其在一对企鹅生蛋之后,对他们孵蛋过程的关心与报道,更是达到“举国若狂”的地步。这对企鹅夫妻原本_____________,相处融洽,但自从母企鹅产下企鹅蛋后,_________________的企鹅爸爸便抢着孵蛋,甚至为了争蛋,不惜与企鹅妈妈大打出手。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如此超级新好爸爸,( ),尝到小企鹅未出生便夭折的_____________。
16. 依次填入文中橫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耳熟能详 鹣鲽情深 盼子心切 丧子之痛
B. 耳熟能详 比翼双飞 喧宾夺主 丧子之痛
C. 深入人心 鹣鲽情深 喧宾夺主 切肤之痛
D. 深入人心 比翼双飞 盼子心切 切肤之痛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开创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
B. 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记录。
C. 在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开创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
D. 在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记录。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被大自然的力量彻底打垮
B. 却仍然不敌大自然的力量
C. 大自然的力量却把他打败
D. 大自然的力量让他彻底崩溃
【答案】16. A 17. D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深入人心”,指思想、理论、学说、主张等被大家所深刻理解并拥护。“鹣鲽情深”,侧重强调夫妻之间感情的深厚。语境说的是“企鹅夫妻”相处融洽,很恩爱,。所以选用“鹣鲽情深”。“比翼双飞”,侧重强调夫妻之间相伴不离。“盼子心切”,盼望见到孩子心情十分迫切。“喧宾夺主”,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丧子之痛”,指失去孩子的痛苦。“切肤之痛”,亲身经受的痛苦(强调“亲身经受”),比喻感受深切。语境说的是“小企鹅未出生便夭折”,所以选用“丧子之痛”。故本题选A项。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经过……里”,句式杂糅,是“经过……”和“在……里”两个句式糅合在一起,任意保留其一。排除A、B项。“创下”与“奇迹”搭配不当,可把“奇迹”改成“记录”。排除C项。故本题选D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根据前后陈述主语的一致性,排除C、D两项。此处是讲述企鹅爸爸敌不过大自然力量,尽心尽力孵蛋,但是小企鹅未出生就死去,并不是说企鹅爸爸被大自然力量彻底打垮,这就排除A项。故本题选B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9.下面四句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前几日登门拜访,正巧您不在,您的家父已经把您调离的事告诉我了。我前几日登门拜访,正巧您不在,您的家父已经把您调离的事告诉我了。
B. 我公司在广东电视台电视塔旁有一户外广告大牌招商,欢迎来电垂询!
C. 小儿昨日冲撞了您,就请您看在他的薄面上原谅他吧。
D. 小王和小张是高中同学,毕业后一直没有见面,今日一见,小王高兴地说:“久仰久仰!”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A项,错误。“家父”是谦辞,称自己的父亲;B项,正确。“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也指上对下有所询问;C项,错误。“薄面”是谦辞,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D项,错误。“久仰”意思是仰慕已久,用于初次见面时。故本题选B项。
【点睛】解答语言表达得体要注意: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0.下面是某中学学生写给《语文匠》编辑部的投稿信节选,请选出修改不当的一项( )
我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女生。久闻你刊大名,决定向你刊投稿。现奉上作品《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指正。还望务必拔冗回示为谢!
A. “你刊”改为“贵刊”
B. “作品”改为“拙作”
C. “指正”改为“拜读”
D. “务必”改为“能够”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C项,“指正”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出错误或缺点,以便改正;二是谦逊用语,用于请人对自己的意见或作品加以批评修正。此处选用第二个意思。A项,错误。“你刊”不是敬词,改为敬词“贵刊”。B项,错误。“拙作”:谦词,用于形容自己的作品。把“作品”改为“拙作”。D项,错误。“务必”改为“能够”。故本题选C项。
21.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了 4个短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改写不当的一项( )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功耗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行星际“指南针”。
A.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新型星际“指南针”。
B. 这种新型星际“指南针”的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
C. 它具有重量轻、功耗小、精确度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D. 只要具有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就是新行星际“指南针”。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句子为一个长单句,容易造成令人费解,改为复句可以使之简明,先提主干——科学家设计出指南针,再把附加成分(定状补)换成若干独立单句,最后进行组合,要求顺序合理,不改变愿意,不丢失信息。D项,应改为“它还具有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故本题选D项。
【点睛】解答变换句式时,即把长句变短句题,做题时可以先提取主干,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句,再把附加成分转换为若干独立单句,再按照合理的顺序组织到一起,使之成为一组关系合理的复句。易错点:1、改变愿意。2、重要信息缺失。
22.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对下面一段话提取的关键词正确的一项( )
全国妇联与政府部门联手加强城乡妇女教育培训和推动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完成了三个目标,即培训200万下岗失业妇女,为200万妇女提供就业指导,多渠道帮助200万妇女实现再就业。同时建立了国家创业示范基地,组织了妇女创业师资培训班,发放了妇女创业循环资金,总结推广妇女创业孵化器、小额贷款助创业等经验,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妇女再就业信息指导中心,拓展了广大妇女的创业层次和创业领域。
A. 妇女 就业 帮助 拓展
B. 妇联 创业 帮助 拓展
C. 妇女 信息 完成 推广
D. 妇联 发放 帮助 拓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信息的能力。关键词是指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重要的词语,常出现在文章篇名或文章正文中。要求考生从一段文字中提取出关键词。提取关键词本质上是对语段关键、主要、核心信息的集中。提取关键词本质上是压缩的压缩,精练的精练,关键的关键。解题基本流程:明确话题——寻找谓语——连缀成句——提取关键词。这是一段以记叙为主的语段,关键词:1.明确陈述的话题(对象):妇女、就业;2.寻找与陈述对象(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寻找和明确与主要话题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如“帮助”、“拓展”就是对陈述的对象的陈述。3.将几个词语连缀成句(主谓结构)。话题和谓语等词句选定后,可将几个词语连缀成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妇联与政府帮助妇女就业,帮助妇女拓展创业层次和创业领域。(一般可以表述为:“谁或什么怎么样了”这样一种主谓结构)。4.筛选,提炼出关键词。 最后,把连缀成的句子放入文段中检验,如能基本表达出文段的中心内容,即可筛选并敲定关键词:妇女、就业、帮助、拓展。故本题选A项。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是守住传统文化,还是重视科技发展?你是怎样看的?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明确。
【答案】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
如果说经济的主体是物质丰富的创造,政治的主体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的主体则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传统文化则是民族的认同与归属。然而,在一个人心愈发浮躁功利化的社会,文化俨然成为一种奢侈品,似乎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因此,我们应该重建文化家园,解决精神的归宿与寄托问题,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须要求。
文化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泱泱大国,不曾断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在这曲折迂回但又不曾断流的文化潮流中,我们有着无可比拟的传统建筑,我们有着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着修身养性的史书典籍。我们可以游故言,览皇家王室之恢宏;登长城,观群山环抱之雄伟;赏园林,品江南水乡之柔情。我们可以包饺子,盼游子归家之团圆;赛龙舟,思爱国屈原之情怀;插茱英,念异乡亲友之安危。我们可以吟唐诗,赞平仄音韵之美妙;诵宋词,叹国家兴亡之苍茫;读小说,慨人生命运之起……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徜徉,我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传承悠悠大国之风范,继承光辉文明之伟大,不断地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文化虚无,是对民族文化的否定,是信仰的坍塌时代的悲哀。大文豪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曾批判过对文化的不正确做法。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既充满梦想又不乏困惑的时代。这是一个抛弃传统,丢掉根本,一味奉行“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崇洋媚外,一切都是外国的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正在割断自己的精神血脉,努力把自己打扮成老外的时代,这种虚无主义盛行、缺乏信仰的时代,它正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研究生考试出现的问题,就能理解。中华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仁者爱人”等等思想。这些思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滋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血脉,深深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基因中,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对于所给的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 ,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个具有相当新意、 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阅读这则材料,信封信纸、笔墨纸砚、书香墨宝,代表的是传统文化;飞信微信、鼠标键盘、手机电脑代表的是现代科技。这则材料实际上是引导我们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守住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不能丢,应该坚守。我们也可以从“没有发展便没有一切”的角度立意:如果一味抓住传统文化而不知变通,势必会造成畏葸不前的情况。因此,要注重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辩证立意:既要注重传统文化,又要重视科技发展,这两者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