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哈密第15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选自2016年01月20日《人民日报》)
1. 根据文中“家国情怀”的阐释,下列经典名句不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
A. 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D. 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人们的意识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情怀就是生命自觉或家教传承。
B. 家国情怀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它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C. 因为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所以感念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
D. 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我们只要正家风、齐家规就可以构建起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将对国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
B.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
C.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以伟大担当塑造伟岸人格,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D. 有了家国情怀的丰润,我们的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就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作品中重要概念的理解。
A项表达了民族存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这样的一种担当精神;
B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等。
C项,表达了在国家危难之际,理应奋不顾身、挺身而出的家国情怀;
D项,只是抒发荣归故里的自豪;没有“家国情怀”,所以是错误的。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意。
B项,从第三段看出“人们的”应是“中国人的”,选项扩大范围;从三四五段看出“是生命自觉或家教传承”中“或”应为“和”字,应该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选择关系,选项曲解文意;
C项,从第三段“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看出C选项因果倒置;
D项,“只要……就”表述绝对化,错误。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A项,偷换概念,从由第五段比对原文可知,“将对国的情意”应为“将对家的情意”;
B项,表述范围不当,由第五段比对原文可知,“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应为“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D项,曲解文意,由第五段比对原文可知,“以伟大担当塑造伟岸人格”错误,应是“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
点睛: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原文,比对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千年庭院
余秋雨
①二十七年前一个深秋的傍晚,我一个人在岳麓山上闲逛。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儿,乘着当时称之为“革命大串连”的浪潮,撒落在这个远离家乡的陌生山梁上。
②眼前出现了一堵长长的旧墙,围住了很多灰褐色的老式房舍,这是什么地方?这个庭院,不知怎么撞到了我心灵深处连自己也不大知道的某个层面。这个层面好像并不是在我的有生之年培植起来的。如果真有前世,那我一定来过这里,住过很久。我隐隐约约找到了自己。自己是什么?是一个神秘的庭院。哪一天你不小心一脚踏入后再也不愿意出来了,觉得比你出生的房屋和现在的住舍还要亲切,那就是你自己。
③我在这个庭院里摸到一块石碑,凭着最后一点微弱的天光,我一眼就认出了那四个大字:岳麓书院。
④这个庭院的力量,在于以千年韧劲弘扬了教育对于一个民族的极端重要性。我一直在想,历史上一切比较明智的统治者都会重视教育,他们办起教育来既有行政权力又有经济实力,当然会像模像样,但为什么没有一种官学能像岳麓书院那样长久呢?汉代的太学,唐代的宏文馆、崇文馆、国子学等等都是官学,但政府对这些官学投注了太多政治功利要求,控制又严,而政府控制一严又必然导致繁项哲学和形式主义成风,教育多半成了科举制度的附庸,作为一项独立事业的自身品格却失落了。说是教育,却着力于实利、着意于空名、着眼于官场,这便是中国历代官学的通病,也是无数有关重视教育的慷慨表态,最终都无法落实的原因。书院的出现实在是一批高智商的文化构想者反复思考、精心设计的成果,它既保持了一种清风朗朗的文化理想。又大体符合中国国情,上可摩天,下可接地,与历史上大量不切实际的文化空想和终于流于世俗的短期行为都不一样,实在可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让人赞叹不已的创举。中国名山间出现过的书院很多,延续状态最好、也最有名望的是岳麓书院和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⑤让人反复缅思的是一些执着的人和一项不无神圣的事业。这项事业的全部辛劳、苦涩和委屈,都曾由岳麓书院的庭院见证和承载,包括二十七年前我潜身而入时所看到的那份空旷和寥落。空旷和寥落中还残留着一点淡淡的神圣,我轻轻一嗅,就改变了原定的旅程。
⑥教育固然不无神圣,但并不是一项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事业,一个教师所能做到的事情十分有限。我们无力与各种力量抗争,至多在精力许可的年月里守住那个被称作学校的庭院,带着为数不多的学生参与一场陶冶人性人格的文化传递,目的无非是让参与者变得更像一个真正意义的人,而对这个目的达到的程度,又不能企望过高。
⑦突然想起了一条新闻,外国有个匪徒闯进了一家幼儿园,以要引爆炸药为威胁向政府勒索钱财,全世界都在为幼儿园里孩子们的安全担心,而幼儿园的一位年轻的保育员却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没有预告的游戏,她甚至把那个匪徒也描绘成游戏中的人物,结果,直到事件结束,孩子们都玩得很高兴。保育员无力与匪徒抗争,她也没有办法阻止这场灾难,她所能做的,只是在一个庭院里铺展一场温馨的游戏。孩子们也许永远不知道这场游戏的意义,也许长大以后会约略领悟到其中的人格内涵。我想,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个缩影。面对社会历史的风霜雨雪,教师掌握不了什么,只能暂时地掌握这个庭院,这间教室,这些学生。
⑧为此,在各种豪情壮志一一消退,一次次人生试验都未见多少成果之后,我和许多中国文化人一样,把师生关系和师生情分看作自己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不否认,我对自己老师的尊敬和对自己学生的偏护有时会到盲目的地步。我是个文化人,我生命的主干属于文化,我活在世上的一项重要使命是接受文化和传递文化,因此,当我偶尔一个人默默省察自己的生命价值的时候,总会禁不住在心底轻轻呼喊:我的老师!我的学生!我就是你们!
⑨不仅仅是一个亲热的称呼。不,我们拥有一个庭院,像岳麓书院,又不完全是。别人能侵凌它,毁坏它,却夺不走它。很久很久了,我们一直在那里,做着一场文化传代的游戏。至于游戏的终局,我们都不要问。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撒落在这个远离家乡的陌生山梁上”这一句中的“撒落”运用比拟手法,非常形象贴切,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处境。
B. 作者在第二段介绍这个特别的庭院,并对其进行描写,直在第三段才指出自己看到的庭院是岳麓书院,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C. 作者认为,教育不是一项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事业,因为一个教师所能做到的事情十分有限,无力与各种力量抗争。
D. 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描写,通过对岳麓书院这个千年前的庭院所蕴含的精神的探讨,表达了对教育被冷淡的委婉批评。
5. 文章第⑦段引用国外的一条新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画线部分的理解。
【答案】4. D 5.
引用具体事例,说明上文的观点,使文章形象生动;为后文关于教育的坚守的议论做了铺垫;丰富了文章内容,给读者以启发。
6. 在理想主义遭到打击和消退后,中国的文化人应当坚守教育这块圣地,接受文化和传递文化。不管社会世事如何变化,不管结局如何,我们都不应当放弃对自己神圣责任的坚守,这是我们生命的价值所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作品情节内容、又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原文,再逐项分析,注意细节。本题要求为“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项,“本文以记叙为主”表述错误,文章由书院谈及教育问题,以议论为主;此外“表达了对教育被冷淡的委婉批评”不合文意,第四段中“但为什么没有一种官学能像岳麓书院那样长久呢?汉代的太学,唐代的宏文馆、崇文馆、国子学等等都是官学,但政府对这些官学投注了太多政治功利要求,控制又严,而政府控制一严又必然导致繁项哲学和形式主义成风,教育多半成了科举制度的附庸,作为一项独立事业的自身品格却失落了。说是教育,却着力于实利、着意于空名、着眼于官场,这便是中国历代官学的通病,也是无数有关重视教育的慷慨表态,最终都无法落实的原因”只是对古代官学办学方式进行了批评,并不代表着教育被冷淡,“表达了对教育被冷淡的委婉批评”的说法属无中生有。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段落作用能力。考生应认真阅读文本,从内容、结构、主旨效果等角度综合分析。从内容上来看,第七段写的是当劫匪闯入时保育员镇定地铺展一场温馨的游戏让孩子们免受心灵伤害,强调了教育和教师工作的内涵;从结构方面分析,第七段属于中间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承接上文“教育是陶冶人性人格的文化传递,目的无非是让参与者变得更像一个真正意义的人”的观点,又为下文关于教育的坚守的议论做了铺垫;从表达效果来看,引用具体事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丰富了文章内容,情节典型生动、吸引读者,并能引发读者思考。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和对主旨的探究思考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分析其含义,看这句话有没有比喻义、引申义。了解文章写作思路,结合全文领会文章的主旨。本文由岳麓书院写起,主体谈的是教育问题,“不,我们拥有一个庭院,像岳麓书院,又不完全是。别人能侵凌它,毁坏它,却夺不走它”这里的“庭院”代表文化理想,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是文化的根基,虽遭摧残,迫害,但无论如何都不可动摇;“文化传代的游戏”即教育,这里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延续性;“至于游戏的终局,我们都不要问”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重在过程,接受文化,传递文化,让学生领略人格内涵,教师要有自己神圣责任的坚守,不管社会世事如何变化,不管结局如何,我们都不应当放弃。考生根据以上分析,整理作答即可。
【点睛】文学类文本中“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
(1)首段常见的作用:包括统摄全篇,总领下文;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引出下文,行文巧妙;欲扬先抑,形成对比;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2)结尾段常见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深化主题,升华感情;提出问题,引起思考等。
(3)中间段常见的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衬托铺垫,照应前文;扩展思路,具体展示;丰富内涵,深化主题等。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中国联通全球产业链合作伙件大会”正在上海举行,百度携手联通发布了“小度在家”。除了一般智能音箱所具备的讲故事、定闹钟、查天气、问百科等功能,带有屏幕的“小度在家”可实现视频通话、语音拍照,成为新一代“智慧家庭控制中心”。
“小度在家”的背后,展现出可观发展前景的智能硬件市场。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测称,2019年我国智能硬件终端和服务市场可达5411.9亿元。而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估计,2020年我国智能硬件终端和服务市场可达万亿元规模。
千亿甚至万亿元级体量的智能硬件市场中,加载人工智能技术的“小玩意”成为产业布局的热点。去年10月,360发布具备“AI人脸识别功能”、可实现门前异动监控的智能门铃,发现门口有人停留时间超过15秒就会向主人手机推送警报信息。
走过概念发展期的国内对话式人工智能逐渐落地,带动了智能硬件市场的崛起。人工智能技术场景落地让大众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好处,反过来也进一步推动了相关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新华网2019年4月25日《把AI装进“小玩意”人工智能硬件成布局热点》,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有多少数学家投入到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研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等多位院士的发问引发业界共鸣,被称为“徐匡迪之问”。“徐匡迪之问”直击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关键问题,“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很难走向深入、也很难获得重大成果”。
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现状如何?事实是,产业发展过度依赖开源代码和现有数学模型,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东西并不多。依靠开源代码和算法是否足够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为什么要有自己的底层框架和核心算法?
“如果缺少核心算法,当碰到关键性问题时,还是会被人‘卡脖子’。”有算法之“根”才能撑起产业“繁茂”。所谓“树大根深”,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是同样道理,越在底层深深扎下根基,越能够发展出强大的产业。那么,借助开源代码,“半路出家”的AI产业为什么会难以为继?算法的进阶一定是来源于“原创者”,而不是“跟随者”。
孔德兴解释说,在获得同样数据的前提下,以开源代码运行,AI深度学习之后或许能输出结果,但由于训练框架固定、算法限制,当用户进行具体的实际应用时,将很难达到所期望的结果,而且难以修改、完善、优化算法。呼吁国家政策、企业科技创新和数学家自身多方参与,才能让数学不再置身人工智能之外。
(摘编自张佳星《核心算法缺位,人工智能发展面临“卡脖子”窘境》,2019年4月30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在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阶段,我国逐渐从“追赶”到“跟跑”,在部分领域技术还实现了“领跑”。可是,下一代人工智能的方向在哪里?这都值得深入思考。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能力,探究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方向,这是我国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
继“脑的十年”阶段之后,21世纪初美国、欧盟等国又兴起了新一轮的脑计划浪潮,以求推动脑的原理解析与类脑智能研究。我国也高度重视,积极规划,布局脑科学发展,提出了发展“人工智能2.0”的战略方向。
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使机器达到人类理解自然语言的水平。当前人工智能采用的深度学习算法,在“感知”智能上已取得突破性成果。人工智能“感知”主要分为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强化学习被认为是未来自主人工智能主动学习的最重要训练模式。
(摘编自丁雅诵《下一代人工智能在哪里》,2019年3月3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7. 下列关于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据估计2020年我国智能硬件终端和服务市场可达万亿元规模,在智能硬件市场中加载人工智能技术的“小玩意”成为产业布局的热点。
B. “徐匡迪之问”直击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关键问题,我国需要有自己的底层框架和核心算法,这样当碰到关键性问题时,才不会被人“卡脖子”。
C. 人工智能终极目标是使机器达到人类理解自然语言的水平。当前人工智能采用的深度学习算法,在“感知”智能上已取得突破性成果。
D. 人工智能的“感知”主要分为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无监督学习被认为是未来自主人工智能主动学习的最重要训练模式。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带有屏幕的“小度在家”可实现视频通话、语音拍照;而360发布具备“AI人脸识别功能”可实现门前异动监控的智能门铃。
B. 以开源代码运行,AI深度学习之后可以输出结果,当用户进行具体的实际应用时,还可以修改、完善、优化算法,从而达到所期望的结果。
C. 有算法之“根”才能撑起产业“繁茂”,所谓“树大根深”,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是同样道理,越在底层深深扎下根基,越能够发展出强大的产业。
D. 21世纪初美国、欧盟等国又兴起了新一轮的脑计划浪潮,以求推动脑的原理解析与类脑智能研究,我国也提出了发展“人工智能2.0”的战略方向。
9. 结合上述三个材料,概括促进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措施。
【答案】7. D 8. B
9. (1)加快人工智能硬件市场的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场景落地;
(2)激励大批数学家投身人工智能的发展,力争在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底层框架和核心算法;
(3)高度重视,积极规划,布局脑科学发展,提出了发展“人工智能2.0”的战略方向。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D项,“无监督学习被认为是未来自主人工智能主动学习的最重要训练模式”理解错误,原文指出“强化学习被认为是未来自主人工智能主动学习的最重要训练模式”选项把“强化学习”理解为“无监督学习”,偷换概念。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B项,“AI深度学习之后可以输出结果”错误,原文是“或许能输出结果”,选项忽略了“或许”这一限制词;“还可以修改、完善、优化算法”错,原文是“将很难达到所期望的结果,而且难以修改、完善、优化算法”。故选B。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作答。本题三则材料分别从三个角度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分析,第一则材料,从人工智能硬件市场发展的角度,就我国目前部分科技企业的发展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场景落地让大众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好处,反过来也进一步推动了相关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二则材料,从我国目前人工智能领域还缺乏底层框架和核心算法来看,需要激励大批数学家投身该领域,避免关键时候被人“卡脖子”。第三则材料,从21世纪美国和欧洲都在积极谋划新一代脑科学研究这一事实出发,提出我们发展“人工智能2.0”的战略方向。
【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答要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10.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1.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 鲰生: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鯫,浅陋、卑微。
B. 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兄,名词活用为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C. 籍吏民:官吏、百姓的户籍。
D. 约为婚姻: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婚姻:古今异义词,古义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骂鯫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
B. 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C. 紧急形势下,张良只要刘邦去见项伯,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
D. 项伯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10. D 11. D 12. C
13. (1)项伯于是连夜赶到刘邦的军营,秘密地见了张良,把事情都告诉了他。
(2)特意派遣将领守护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发生)。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所选文段出自课内,难度不大,考生可依据自己对课文的掌握情况直接选出正确答案。如对课文不熟悉,联系“秋毫无犯”这个成语,可知“秋毫不敢有所近”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AC两项;再考虑到“籍吏民”“封府库”结构相同,说的事却是两件事,中间应断开,据此就可以排除B项。故选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及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文言文词语含义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中,C项,“官吏、百姓的户籍”不正确,“籍”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登记户籍,“籍吏民”的意思就是登记官吏和百姓,就是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分析错误,由原文“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可知,得知了项羽的计谋,张良并没有慌乱,而是给刘邦出了关键的一计,引见刘邦去见项伯,并且让刘邦借项伯向项羽道歉,这就为次日鸿门宴上刘邦脱险埋好了伏笔。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夜”,名词作状语,连夜;“之”,动词,到;“私”,秘密、私下;“具告以事”,状语后置句,即“以事具告”,把事情都告诉了他。(2)中的“所以”,表示原因,……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偏指“入”,进入;“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之事;“……者,……也”,判断句标志,整个句子是判断句。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比得上项王的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比不上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因此他特意来告知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二)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①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②。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③竟未休。
【注释】①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作《登楼赋》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②扁舟: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助其实现霸业后,乘扁舟归隐五湖。③鹓雏:传说中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庄子自比鹓鶵,将惠子比作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全诗使用了多个典故,盘郁顿挫,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B. 首联点题,上句极写安定城楼高拔且连续绵延的气势,下句描绘了一幅绿树与洲渚接连一片的阔大之景,此乃登楼之所见。
C. 颔联用典,既有人生失意之悲,更通过“王粲春来更远游”一句表达自己振作精神、重整旗鼓之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D. 颈联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虽遭困顿,可依然有凌云之志,他希望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归隐江湖。
15. 说说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怀才不遇之悲。通过贾谊、王粲的典故。 ②既要扭转乾坤,但并不贪恋禄位的崇高理想。通过范蠡功成身退、泛舟湖上之典。 ③清高自守的人格自况,对猜忌小人的无情嘲讽。通过庄子寓言。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注意认真对诗句进行理解,注意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仔细甄别选项内容的表述和原文的差异。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C
项,“王粲春来更远游”一句主要还是诗人的身世自况,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情感没有那么积极。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把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从以下角度考虑,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题干的“哪些”“简要分析”,就是答题的提示,要注意认真研读本诗歌,此诗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比如借用古人典故即是体现自身的境遇及情感。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6.(1)在《沁园春·长沙》里,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秦晋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沉默”预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软泥上的青荇 (4).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 以其无礼于晋 (8). 且贰于楚也 (9). 不沉默中爆发 (10). 就在沉默中灭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携、峥嵘、稠、荇、萧、贰、爆。
【点睛】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比如求师问道,比如社会实践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
B. 2019年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全体队员不畏强敌,英勇拼搏,铩羽而归,完成了赛前的既定任务。
C. 旅居国外已30年的黄老先生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最近,他写信给老家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D.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积累成语知识,并熟知成语题目设置的陷阱,比如成语色彩失当、对象误用、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毛病。
A项,处心积虑:意为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借以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含贬义)。这里用来形容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应该是我们长久追求的东西,褒贬误用。
B项,铩羽而归:被摧落羽毛后逃回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不光彩地返回。形容失败归来,最早指战场失败后又形容事情不成功失意退回。根据句义,中国羽毛球队获取成功,用“铩羽而归”,前后矛盾。
C项,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由“旅居国外30年”知黄先生长年生活在国外,不合语境。
D项,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为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此处指对世界文学殿堂的收藏丰富而感叹,符合语境。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电影《疯狂外星人》无疑是春节最受关注的华语片之一,但部分观众认为细节的缺乏、情节的破碎,是导致《疯狂外星人》在情节的想象中流于形式化概念的主要原因。
B. 《2018微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微信支付的绑卡用户已经超过9亿多人。
C. 温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民警告诉记者,为改变“骑车不戴头盔”现象,近日他们通过免费送头盔、发放宣传单,劝导市民骑电动车时要带好头盔。
D. 4月15日
清晨,法国著名地标式建筑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凶猛的火势导致有着将近800年历史的箭形塔尖倒塌。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A项,句式杂糅,“是导致……原因”改为“让整部电影在飘渺中流于形式化的概念”。B项,语意重复,“超过”“多”去掉一个。C项,成分残缺,“通过”后缺少宾语,应在“通过免费送头盔、发放宣传单”后面加“的形式”。故选D。
【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9.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西汉刘向整理,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C. 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的最后一字必为平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
D.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化文学常识识记能力。文化文学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C
项,“上联的最后一字必为平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说法错误,应该是“上联的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平声”,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仄起平收。故选C。
20.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几乎已不再使用。
B.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临行时祭祖先,是古时常见的一种送行仪式,这里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 “为变徵之声”,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壮。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C,“祖,临行时祭祖先”理解有误。是祭路神。故答案选C。
21.以下选项中,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大王来何操?
A. 父母宗族,皆戮没
B.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 沛公安在
D. 籍独不愧于心乎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句式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对句式知识的积累情况,抓住标志性的词语进行判断。所给例句为宾语前置句,“何操”的正常语序为“操何”。A项,被动句,“为”表被动;B项,判断句,意思是“依靠他人的力量又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C项,宾语前置句,“安在”的正常语序为“在安”;D
项,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籍独不于心愧乎”,故选C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特殊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分析时要注意结合句子特征进行,还可以依据固定结构来判断,如宾语前置句的标志有“唯……是”等;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为”“见”“于”“见……于”等;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等。
22.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两个作为开头,仿照例句写两句话。
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的特征;②句式与例句一致;③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橘子洲 康桥 雨巷 丁香 云彩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脉脉含情,你的天然风韵,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2). (2)雨巷,你的凄婉迷离,你的幽怨冷漠,你的若即若离,不正好应和了我彷徨的心境吗?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要仿照前面的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来写。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所给词语中的一个词语作开头,能够体现景点或意象的特征;句式一致;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结合例句中的“雄奇伟岸”“大气磅礴”“壮丽多姿”“豪情”等,我们不难发现试题要求写出“康桥”的“温婉艳丽”“脉脉含情”,写出“边城”的“优美健康”“淳朴恬静”,写出“雨巷”的“哀怨惆怅”“凄美孤独”,写出“蜀道”的“峥嵘崔嵬”“逶迤崎岖”等。
六、命题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方挥之不去的风景,让你流连忘返;或一片蓝天,或一湾碧水;或一声蝉鸣,或一丝幽香;或一抹微笑,或一缕柔情……
请以“我心中的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表达你独特的情怀,不少于800字。
【答案】我心中的风景
在一生中,我会遇见很多人,他们匆匆路过我的生命,成为我心中的一幅幅风景,黑白或彩色,他们只是我生命中的过客。可是你,妈妈,却是我一生中的守望者。
还记得吗?你在雨中伫立,那白色的衣衫与红色的伞,是印在我心底难以磨灭的风景。
我去绘画比赛那天,你病了。比赛场地不算近但也不太远,我想自己走着去,于是好说歹说你才同意我独自前去。可就快出门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倾盆大雨,这下你说什么也不干了。“那么大的雨,你又要拿颜料画笔什么的,怎么行啊?”你用沙哑的嗓子这样对我说。妈妈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你要带病还冒雨送我呢?
走在路上,我想替你拿伞,毕竟你是病人,可你却坚决要自己拿,“你拿伞的话和我不送你有什么两样?”我拗不过你,只好将伞交给你。雨很大,我却一点也没有淋湿。走在我们前面的两个人也是同撑一把伞,他们怎么都有一半的身子湿了呢?我转头看你,原来你把伞向我这边靠着,我轻轻将伞推往你那一边,可过一会儿你又将手中的伞向我这边倾斜。你看着我疑惑的眼神忙说:“这把伞太重拿不稳。”这是一个多么拙劣的谎言啊,却又那么的美丽动人。妈妈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你明明是故意的却装作无心呢?如果是真的又为什么明知拿不稳还硬要帮我撑伞呢?
到了考场我看见有些家长也送了过来,他们都不停地在叮嘱孩子要怎么怎么样,而孩子们都不耐烦地挥挥手就进了考场。你却什么都没说,事实上从我们出发开始就没有多说几句话,几乎一路沉默。你说过怕传染给我。我走进考场后回头看,却发现你并没有走开,你朝我做了个加油的手势,然后对我笑了。妈妈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你不快点回家呢?为什么我看见你的笑心中顿时充满力量?我想我明白了,都明白了……
后来我在主题为“爱”的绘画比赛中画了这样一幅图画:在一片灰暗中,一个撑着红伞的人在笑,她的身上有滴下的水珠,白色在灰暗背景中显得格外亮,而红色的伞又让这幅在雨天的画显得带着些暖意。我给它取名为《风景》。
是因为爱吧,你带病冒雨送我去考场;是因为爱吧,你把伞向我倾斜;是因为爱吧,你既怕传染给我又想为我加油鼓劲;是因为爱吧,我看见你的笑容才会感到一种温暖的力量……
那是我心底的风景,火红的伞就是你那热切的心;滴水的白衣则是你爱的雨露,对吗?
这是留在我心底的一幅,爱的风景。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审题要点:每一个命题作文试题本身就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词或短语,正确理解命题中关键词语的内含和外延,是准确审题的重中之重。分析关键词内涵时,要注意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等,只要自己所写内容在这三者之内,就不会有离题之虞。本题要抓住“风景”“我”等词语审题立意。注意体裁是记叙文。
具体过程:
本次作文的题目“我心中的风景”是一个偏正短语,“风景”是中心词,“我心中”是定语。这个题目审题时要注意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我心中”,选材时就要注意其范围。第二个要素是“风景”,这是写作的重点。立足点应是可以写学校、家庭、社区,而不要虚构自己不熟悉的事情。所以写作的重点是“风景”,要写“我”“心中”的“风景”才能符合题目要求。那么“风景”是什么呢?“风景”一词的比喻意义,将风景的含义分为两类。一类是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这是实指,这暗示我们可以从风景的本义来写,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可将文章写成游记、写景抒情类作品。二是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二者是从“风景”的比喻意义立意的,其中前者虚指美好的情感,后者借指美好且让人难忘的生活场景。也就是说,使用“风景的比喻意义写作时,既可以写实(生活场景)也可以写虚(人间真情)。
【立意】本次作文的立意非常广泛,一切正能量的思想品质都可以成为本次作文的立意,如:善良的风景;感恩生命中的美好遇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才是最美的风景;勇于承担责任,是一道美景;诚实的风景……。
【素材】1、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同走在街上。(海子)
2、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3、撒哈拉之心
一望无垠的黄沙,连到天的尽头,让人心惊,让人畏惧。然而三毛选择了撒哈拉,选择了这片广阔的、赤裸的沙漠。不大的房子,简单的生活。每天开着小吉普去沙海里兜几圈,等丈夫回家,看书,写作,如此而已。她的心是广阔的赤裸的简单的,正如这沙漠。她说,撒哈拉之心——那是我在这世上唯一的名字。
4、敲钟人卡西莫多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企图占有吉普塞女郎未遂,便诬蔑她,使她被判死刑。圣母院敲钟人卡西莫多冒死将她救出。但教会有诬蔑艾斯梅哈尔达为巫女,将其绞死在圣母院楼顶。卡西莫多被这无耻的行径激怒了。他将副主教从楼顶上推下。之后,自己便在艾斯梅哈尔达坟前。
5、铁打的保尔
一个普通工人的孩子,努力拼搏、顽强斗争,成长为一个不屈的英雄。不怕牺牲,同外国占领军、白党匪进行战斗。身带弹伤、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却高昂着头顽强的抗争着。他便是那钢铁打造的保尔.柯察金。钢铁般的精神。
6、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天火,宙斯为了惩罚他,指派威力神和暴力神用铁链把他钉在高地深处。在加索山上。他依然不屈,拒绝河神与众神使者的各种诱和,最终在宙斯的雷电中沉论于大地的深处。
【结构】本文可以实写自然风光,但是要从自然景观中提炼出某种象征意义,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某种情思。也已写那些特殊的人物,叙写他们的感人事迹,表达对他们的仰慕之情。还可以把这两者结合祁连,先对自然景象的描写,然后指出景物的象征意义,并联想到某些人物,如屈原如椒丘兰草,苏轼如江上孤舟,李白如天上明月,周敦颐如泥淖之莲……这些美好景物,自然会写到一些美好的人物,从而歌颂人物的美好情操。还可以写亲人、朋友、路人……,将这些人的某些美好的行为所在的场景写得具体些,成为一幅画,一番风景。
【点睛】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等等。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诗意的生活》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1.完全式命题作文。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2.材料式命题作文。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过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人生处处是考场》。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谈意气》。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路》。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