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2.50 KB
  • 2021-06-05 发布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统测语文试题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统测 语 文 命题人: 审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方文献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颇多。学习的第一步,是厘清概念,校准术语。‎ 一百多年前,法国学者路易·阿韦在其《拉丁文本考证手册》中,将抄本与作者原本相一致的情形称作vérité,将抄本与其所从出的父本相一致的情形称作authenticité。如今我们拟定的对应的中文译名是“正确”和“忠实”。‎ 文本复制传播过程中的“正确”和“忠实”该如何理解?不妨以综艺节目上常见的“拷贝不走样”游戏打比方。具体操作是,比如有A、B、C、D、E五个人,都背对主持人排成一列。主持人让A转过身,给他同时也给观众看一个词语“惺惺相惜”,然后将提示板收起。A让B转过身,在不能说话,不能写字的条件下,通过比手划脚,让B领会这个词语。B再让C转过身,向他模仿A的比手划脚。依次进行,一直到E。如果E能说出“惺惺相惜”,则游戏成功。这个游戏与文本抄写复制传播颇为类似。提示板上的文字,相当于作者原本的表达意图。每一个人相当于一代抄本。‎ 值得注意的是,对前代抄本惟妙惟肖的模仿,并不一定符合作者原本,因为前代抄本可能已经“走样”了。因而对前代抄本“拷贝不走样”,可以称“忠实”,但却不一定“正确”。‎ 第一代抄本如果完全准确、毫不走样地复制了作者原本,堪称“忠实”,也堪称“正确”。如果其后每一代抄本也都能完全准确、毫不走样地复制前代抄本,那么可以说,截至当下,抄本堪称“忠实”而且“正确”。如果其中有一代抄本“走样”了,那么一般来讲,其后的抄本,或许可以称得上“忠实”,但谈不上“正确”。‎ 西方学者将古典文本校勘的目标表述为“重建作者失落了的手稿”。也就是说,“正确”是校勘的终极目标。但由于古典文本的写定时代距今已千百年,作者手稿和早期抄本几乎都已不复存在,很难确定存世文本是否完全符合作者原本。于是人们退而求其次,将考量“忠实”与否作为文本校勘的暂时小目标。实现这个小目标的操作过程西方校勘学叫作“对校”。对校的结果,就是给存世抄本排出前后次序,然后在存世抄本证据的基础上,重建最早可考抄本的文本。‎ 保罗·马斯《校勘学》将现有文献证据条件下能够恢复的文本称作“原型”。“原型”可以说是通过“忠实”度考察,不断剔除“走样”‎ ‎,最后逆溯到在传承环节上接近作者原稿的抄本。“原型”毕竟不是“原本”。想要进一步企及“正确”这个校勘的终极目的,就要在“对校”之后,再进行“修正”。“修正”必须是在“对校”所重建的原型的基础之上。‎ 中国校勘学有“校异同”与“定是非”之说,颇类西方校勘学所谓“对校”和“修正”。其实仍有重要不同。中国校勘学所谓“校异同”,其实不是“对校”,而只是“校对”,其结果只是一个平面的异文列表。西方校勘学所谓“对校”,其实是在考察异文是否前有所承,也就是是否“忠实”。最终结果是追溯到存世最早抄本,重建所谓“原型”。中国校勘学所谓“定是非”,最常引用的是段玉裁《与诸同志论校书之难》:“是非有二,曰底本之是非,曰立说之是非。”所谓“底本之是非”,就是与作者原本一致与否。所谓“立说之是非”,就是作者立说是对还是错。西方校勘学所谓“正确”,其实只相当于“底本之是非”。至于作者立说是对是错,则不是校勘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西方校勘学其实是将中国所谓“定是非”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对校,追求“忠实”,将文本恢复到现存最早抄本。如果对得到的文本仍有怀疑,则要进行第二步,即修正,追求最终的“正确”。正像A.E.豪斯曼所说,对校是科学,修正是艺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按路易·阿韦的说法,校勘学中的“正确”是指抄本与父本相一致的情形。‎ B. 在相继的多代抄本中,如果有一代抄本走样了,那其后的抄本就称不上“忠实”了。‎ C. 校对可以给存世抄本排出前后次序,然后在存世抄本证据的基础上,重建最早可考抄本的文本。‎ D. 要想达到校勘的终极目的,必须在“对校”所重建的原型的基础之上,再加以“修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第二段用“拷贝不走样”游戏打比方,可以让读者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正确”和“忠实”。‎ B. 文章引用保罗·马斯等人的著作,既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又增强了说服力。‎ C. 文章从厘清概念、校准术语谈起,接着指出校勘的目标和步骤,最后通过中西校勘学的对比,表达了对校勘学前景的美好憧憬。 ‎ D. 最后一段既指出了中西方校勘学的相似之处,又重点指出了两者的不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拷贝不走样”游戏和校勘学的终极目标都是“正确”,而非“忠实”。‎ B. 只要做到对前代抄本惟妙惟肖的模仿,便可实现校勘的“正确”。‎ C. 在现有文献证据条件下,通过不断剔除“走样”,可以得到比较接近作者原稿的抄本。‎ D. 西方校勘学只解决抄本与原本是否一致的问题,并不解决作者立说是对是错的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科学素质一般指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科学方面的素质,主要包括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20世纪90年代,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低,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2006年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 ‎《科学素质纲要》颁布以来,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对中小学阶段科学课程课标进行修订,开展科学教师培训,开发科学课程,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快速发展,科普图书、科普报刊、科普影视、科普网站等不断出新,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日、科技周等活动持续开展。10年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显著提高。上述工作有力推动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显著提升。据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比2005年的1.6%提高近四倍。‎ 科学素质是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加大推进力度。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研究表明,201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 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现代公民科学素质服务体系,并实现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的 目标。 (摘编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材料二:‎ 自2006年《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大幅提升,年平均增长由2005-2010年的0.33百分点发展到2010-2015年的0.59百分点,再提升到2015-2018年的0.76百分点,逐步缩小了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将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与公务员作为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点人群。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水平由2007年的10.38%增长到2018年的20.84%,在重点人群中居首位,保持了领先并快速增长的势头;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水平由2007年的2.97%增长到2018年的10.14%;农民科学素质水平由2007年的0.97%增长到2018年的2.62%。‎ ‎(摘编自《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 材料三:‎ 受教育程度是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产生的基础,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明显提升。2018年与2015年相比,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有所下降,在历次调查中首次出现文化程度较高人群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下降的状况。这一方面反映出随着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如何保证具备科学素质的人数也能同比例增长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学素养已进入高位增长和缓慢提升阶段。‎ ‎(摘编自《2018中国公民科学素质主要调查结果》)‎ 1. 下列对材料相关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6.2%,虽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发达国 家有差距,但已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支撑。‎ B. 2006年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大幅提升,年均增长百分点明显提高,按这样的增长速度,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在2020年有望超过10%。‎ C. 2007-2018年,从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等不同人群科学素质水平的比较来看,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的增长率最低,城镇劳动者的增长率最高。‎ D. 对于中国不同文化程度公民科学素质2018年与2015年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都有所下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均有所增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2006年《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促进了我国中小学课程课标的修订、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的开展,大大推动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B. 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我国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的公民科学素质差距却越来越大。‎ C. 科学素质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一种素养,科学素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一个重要指标,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 D. 随着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再加上高文化程度人群科学素养提升缓慢,文化程度较高人群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会自然下降。‎ ‎6. 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那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面,然后伏案写到:“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到:‎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心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肯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 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了,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的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言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据郝运译文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B.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C.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D.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8. 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9. 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亮,字同甫,永康人。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尝著《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曰:“他日国士也!”及葵执政,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时豪俊。‎ 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亮圜视钱塘,喟然叹曰:“城可灌耳!”盖以地下于西湖也。淳熙五年,孝宗即位,又十七年矣。亮更名同,复诣阙上书。书奏,孝宗赫然震动,欲榜朝堂,用种放①故事,召令上殿,将擢用之。左右大臣恶其直言,遂有都堂审察之命。亮待命十日,再诣阙上书。帝欲官之,亮笑曰:“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 遂渡江而归。日与邑之狂士饮,醉中戏为大言,有欲中亮者,以其事首刑部侍郎何澹。澹尝为考试官,黜亮,亮不平,数语侵澹,澹闻而嗛之,即檄状以闻,事下大理,笞掠亮无完肤。孝宗知为亮,及奏入取旨,帝曰:“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划其牍于地。亮遂得免。‎ 居无何,亮家僮杀人,适被杀者尝辱亮父,其家疑事由亮,闻于官。乃囚亮父于州狱,而属台官论亮,情重,下大理。时丞相王淮知帝欲生亮,而辛弃疾素高亮才,援之尤力,复得不死。‎ 亮自以屡遭大狱,归家读书,所学益博。是时,熹与亮往复论王伯之辨②。叶适曰:“同甫既修皇帝王伯之学,上下三千余年考其合散,发其秘藏,见圣贤之精微常流行于事物,儒者夫其指,故不足以开物成务。其说皆今人所未讲,朱元晦意有不与而不能夺也。”‎ 未几,光宗策进士,问以礼乐政刑之要,亮以君道师道对。时光宗不朝重华宫,群臣更进迭谏,皆不听。得亮策,乃大喜,以为善处父子之间。奏名第三,御笔攉第一。既知为亮,则大喜。孝宗在南内,宁宗在东宫,闻之皆喜。授佥书建康军判官斤公事。未至官,一夕卒。年五十五。‎ 亮虽为布衣,家仅中产,畸人寒士,衣食之,久不衰。卒之后,叶适请于朝,命补一子官,非故典也。 ‎ ‎(选自李贽《陈亮传》有刪节)‎ ‎【注】①种放:北宋隐士,曾多次谢绝朝廷的征召,后来被诏到京城。②伯,即“霸”。‎ ‎10.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奏入,不报 报:回复 B. 群臣更进迭谏 更:轮流 C. 襟三江而带五湖 带:引入、带动 D. 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矜:自夸 ‎ ‎11.下列各组中文言特殊句式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他日国士也 今臣亡国贱俘 B. 盖以地下于西湖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C. 何罪之有 彼且奚适也 D. 而刘夙婴疾病 凌万顷之茫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葵担任郡守时读了陈亮写的《酌古论》后,便断言陈亮日后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等到周葵执掌朝政,常指使朝中学子去拜见陈亮。‎ B. 陈亮渡江而回,每天和县邑的狂士喝酒,因喝醉了乱说大话而被人中伤下狱,被拷打得体无完肤,幸亏皇帝干涉才得以幸免。‎ C. 陈亮与朱熹就“王伯之辨”又多次激烈的争论,叶适认为陈亮的学说都是今人没有讲到的,朱熹 对陈亮的观点虽不认同但也不想改变什么。‎ D陈亮在光宗策选进士时状元及第,被朝廷授予佥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然而还没等到上任,在一天晚上突然去世了。‎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 ‎(2)而辛弃疾素高亮才,援之尤力,复得不死。‎ ‎(3)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①‎ 陆游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诸公谁听刍荛②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注】①七兄:指陆游仲兄陆濬,排行七。扬州帅:即淮南东路安抚使。幕:幕府。②荛:樵夫,这里代表普通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二句以简洁的笔墨概括了金兵南犯的经过,同时也交待了诗的写作背景。‎ B.诗人以“刍荛”自比,流露了其因不满现实而产生的归隐之意。‎ C. “空怀畎亩忧”表达了只能徒然为国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 D.尾联移情于景,诗人自己不忍与七兄分别,却不直接道出,而是将这种感情赋予多情的乱絮和飞花。‎ ‎15. 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3) 大漠孤烟直, 。 ,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王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划线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① 李强在科研岗位上兢兢业业三十余载,取得的科研成就可谓罄竹难书。‎ ② 与此同时,业内关于外资并购会引发房地产产业安全的言论甚嚣尘上。‎ ③ 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在霍尔河畔奇迹般地崛起,让人以为自己仿佛到了纽约。‎ ④ 这件古墓中的衣袍,做工精美,丝丝入扣,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工艺品。‎ ⑤ 张明自从做了项目经理,每日起早贪黑,励精图治,立志要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成果。‎ ⑥ 现实的利益考量使他在处理这件事时首鼠两端,最终他错失了良机。‎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密琢高速河北段建成通车使北京大外环河北段全线贯通,有效地缓解了首都地区过境车辆的压力和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 ‎ B. 为了保护快速增长的中国海外利益,以及大量的中国企业与人员的财产与生命安全, 能否围绕“一带一路”构建新的国际安全体系,已经成为中国无法回避的历史使命。‎ C.调查发现,不少民宿客栈,订单数和评价内容都可能是“刷”出来的。一些选址环境甚至装修都不好的民宿,在社交媒体上大肆渲染火起来后,但游客反映实际入住体验很差。‎ D.国庆假期收费公路免费时段从‎10月1日00:00起至‎10月7日24:00结束,普通公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 ‎ ‎19.填人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网络直播一方面打破了地域和空间的界线,而即时通讯的功能,以弹幕相互吐槽的方式, ① 弥补了不少人在现实社交网络的缺憾。另一方面,它也给了普通人一个展现才华、打动人心 的机会。 ② ,网络直播是移动互联时代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 ③ ,对网络直播而言, 最大的挑战, ④ 如何寻找到新的“爆点”, ⑤ 告别无序和野蛮生长, ⑥ 人们都将深受其害。‎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也 可以说 然而 并非 而是 否则 B 同时 因此 当然 不仅要 而且要 甚至 C 并能 总之 同时 不是 更是 不然 D 将 当然 相应的 既要 也要 导致 ‎20.下图是关于“土豆翻身当主粮”的图画材料,请你阅读此图后,完成题目。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5分)‎ ‎(1)土豆能当主粮的优势有哪些?(2分,不超过30字)‎ ‎(2)土豆要进行推广,需要解决哪些问题?(3分,不超过30字)‎ ‎21.根据下面一段介绍性文字,概括“岭南画派”的三点艺术特征。不超过35字。(6分)‎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地域画派,由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二高一陈”早年受业于居廉、居巢。“二居”的绘画风格很传统,到了“二高一陈”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他们创作了大量革命题材的作品,也创作了无数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的大众化作品,用生机勃勃的新国画改观了中国画坛的缺乏生气的面貌。“二高一陈”曾在日本学习西方绘画技法,他们几乎都受到竹内栖凤等人的影响。他们的画作展出后,曾被“广东国画研究会”抨击为“国画叛徒”。他们坚持这种做法,同时运用撞水撞粉法、搓纸法、背后敷粉法等新的绘画技术,使中国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更赋内涵,更具魅力,更令人瞩目。如高剑父的《松风水月图》参加 中德美展,后被德国政府征集收藏于柏林博物院。岭南画派发展到今天,已是闻名遐迩,人才辈出。‎ 赵少昂、杨善深、黎雄才、关山月,这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小明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春天雨水多,道路泥泞,小明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小明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小明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妈妈说:“我就知道你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真棒。” ‎ 要求:小明挑秧的前后变化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写一篇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卷 参考答案:‎ ‎1.D(A项中校勘学中的“正确”是指抄本与作者原本相一致的情形;B项与原文不符,第四段:如果其中有一代抄本“走样”了,那么一般来讲,其后的抄本,或许可以称得上“忠实”,但谈不上“正确”。C项偷换概念,“对校”而非“校对”。)‎ ‎2.C(C项无中生有。文章并没有谈及作者对校勘学前景的美好憧憬。)‎ ‎3.B(据第三段文意:对前代抄本惟妙惟肖的模仿,并不一定符合作者原本,可以称“忠实”,但却不一定“正确”。)‎ ‎4. A 5. C ‎ ‎6. ①制订计划:颁布《科学素质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②加强教育: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推动了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显著提升。③做好重点人群的提升工作:将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与公务员作为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点人群,使他们的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 ‎7.C(A项,不是回报的方式,而是炫耀的方式。第四段中有“为了炫耀”,“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等内容,可知玛兰“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只是出于虚荣心,而不是“回报”。B项,不是“照应上文”,而是引起下文。D项,不是 “虚伪”,而是犹豫、不安、恐惧或者受宠若惊。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可知他的“吞吞吐吐”有误,应是心虚和难以启齿。)‎ ‎8. ①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 ②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③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每点2分,共6分)‎ ‎9. 观点一:启发读者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社会的多种可悲现实;②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③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人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 观点二:引导读者关注人物塑造手法。①在语言和动作描写中运用夸张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②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③正话反说的题目预示小说中不少表达需按这样的思路去理解,通过“保护人”含义的变化,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 观点三:提示读者把握结构方式。‎ ‎①以“保护人”为纽带,编织明、暗两条线索:明线写玛兰主动保护他人,却无意中充当了帮凶;暗线写“保护人”也需要保护;②以“保护人”为中心,提纲挈领,聚拢各种人物矛盾;③围绕“保护人”安排叙事结构,达到平中见奇的效果。(选任一角度均可,每点2分,共6分)‎ ‎10. C 11. D 12. C ‎ ‎13. ①我是想替国家开创数百年的基业,哪里是想借此来换取一个官职呢?‎ ‎②辛弃疾平常就看重陈亮的才学,所以援救陈亮时特别卖力,(陈亮)才能不被处死。 ‎ ‎③我迅速飞起来,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下来,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空然后向南飞呢?‎ ‎ ‎ B“诸公谁听刍荛策”表达了抗敌复国策略不能得到采纳的悲愤;‎ ‎①借景抒情,借描写急雪打窗的情景,表达了内心的痛苦;②细节描写,通过描写与七兄登高望远“涕俱流”的细节,表明诗人心中对七兄的担忧和对国家的赤诚之心。‎ 评分建议: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答到夸张手法等,言之有理,一点得1分。‎ ‎16. (1).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2).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3).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 ‎17. D ‎18. 选D。 A. 缓解进程搭配不当;B项,一面对两面;C项中途易辙,“民宿”没有谓语与之搭配。 ‎ ‎ 19.A ‎20. (1)易种植、易贮藏、易推广、饱腹感更强、比做配菜更健康。(3分)‎ ‎ (2)①提高加工工艺。②需要政策资金扶持。③需要扩大种植面积。(3分)‎ ‎21. ①革新绘画题材;②学习西方绘画技法;③发展中国画的传统技法。‎ ‎22.作文命题解读与评分建议。‎ 甩掉顾虑,奋然前行 评分标准请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并适度降低要求。 ‎ ‎ ‎ 文言文参考译文: ‎ 陈亮字同甫,是永康人。出生时眼睛里有异样的光芒,为人很有才气豪迈不群,爱好谈论兵法,论述评议滔滔不绝,写几千字的文章很快就能完成。曾经写作《酌古论》,郡里的太守周葵看了后说:“这个人将来一定是一个国士!”到了周葵执政的时候,朝廷的士子禀告事情时,周葵一定让他们向陈亮行礼,陈亮因此能够结交当时的豪杰。‎ ‎ 隆兴初年,(宋国)跟金国签订合和平协议,国人很高兴能有这样休养生息的机会;唯独陈亮表示不赞同,于是上呈《中兴五论》,奏章送入朝廷,(皇帝)没有答复。陈亮围绕钱塘城察看,感叹地说曰:“钱塘城将要被水淹没啊”‎ ‎!大概是因为钱塘城的地势低于西湖吧。淳熙五年,孝宗即皇帝位有十七年了。陈亮改名陈同,再次到皇宫上书。奏章呈上后孝宗非常震动,想要将它张贴在朝堂上,仿效种放上书的先例,召请陈亮召上殿,准备破格提拔任用他。皇帝亲近的大臣厌恶陈亮的直言不讳,于是皇上就颁下都堂审察的诏令。陈亮等待诏令十天后,再次到皇宫上书。皇帝想要授予他官职,陈亮笑着说:“我是想替国家开创数百年的基业,哪里是想借此来换取一个官职呢?”于是渡过长江回到了家乡。整天与同县的狂放的士子饮酒,醉酒后讲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有一个想中伤陈亮的人,把这件事向刑部侍郎何澹告发。何澹曾经担任考试官,黜免了陈亮,陈亮愤愤不平,屡次在言语中轻慢何澹,何澹听到后怀恨在心,就把这个情况写下来禀告上司,陈亮因这事在大理寺受审,受到鞭笞拷打,被打得体无完肤。孝宗了解陈亮,等到官员上奏请旨的时候,就说:“陈亮这事是秀才醉酒后胡言乱语,哪里有什么罪过!”便将(治陈亮罪)文牍丢到地上。陈亮这才得以免罪。‎ ‎ 过了不久,陈亮的家奴杀了人,凑巧被杀的人曾经侮辱过陈亮的父亲,那家的人因此怀疑事情是由陈亮指使的,便将他告到官府。于是将陈亮的父亲囚禁在州里的监狱,属台官认为陈亮的案情很严重,便将他交由大理寺处理。当时丞相王淮明白皇上想要救活陈亮,而辛弃疾平常就看重陈亮的才学,所以援救陈亮时特别卖力,(陈亮)才能不被处死。‎ 陈亮屡遭大狱后,归家励志读书,所学十分广博。这时,朱熹与陈亮展开“王霸义利”之争,叶适说“同甫既已经研究皇帝王霸之学,在上下三千多年中考察它的聚合消散,探究它的奥秘,观察到圣贤的精微之处常常在事物之间广泛传布,儒者失掉了它的旨要,所以不足以揭开事物的真象,使人事各得其宜。他的学说都是今人所没有讲到的,朱元晦不予赞成,却不能改变。”‎ ‎ 没过多久,光宗考试进士,拿礼尔政刑等关键问题询问进士,陈亮用君道师道来作答。当时光宗不朝拜太上皇孝宗(重华宫),群臣接连不断的劝谏,光宗都不听。听了陈亮的策对,就很高兴,认为陈亮的话有益于处理父子之间的关系。陈亮被考官列为第三名,光宗亲笔破格提至第一名。后来知道是提拔的是陈亮,就非常高兴。孝宗住在南内,宁宗(宋宁宗赵扩,光宗第二子)住在东宫,他们听说了这件事都高兴。陈亮被授予建康军判官厅公事签书的官职。还未到任,就在某天晚上死去,年仅五十五岁。‎ 陈亮虽然是一个平民,家中只有中等的家产,如果有才能特异家境贫寒的人,他就给衣食供养,长久不衰。去世以后,叶适向朝廷请求,将陈亮的一个儿子补授为官,但是朝廷没有这样的先例。‎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