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调
研语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
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
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
的新的建构方式。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民族
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
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在当代语境
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其容纳了丰富的
历史社会信息,表达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
存活于乡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由于全球化
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
向衰落。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
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
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
很好地开发与利用。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
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
仅就功能而言,既可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如
由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审美性、
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
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衍生性生产不仅保护
了传统手艺,而且还通过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增强了传统手艺
“自我造血”的能力,赋予了手艺与时俱进的品格。
生态化保护还需让传统手艺创意性发展。文化生态论认为,文化传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
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手艺的传承也需要创意性发展,它不是新与旧的简单
更迭,而是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的有机融合,需要更多汲取传统手艺的理念和经验,形
成面向生活的应用和表达。传统手艺及其对物的循环再造、对生态自然的依存,与我们
今天所倡导的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在当代,一批有眼光的
设计师走出工作室,走进田间地头,与传统手艺人有效合作,取得了可贵的创意。以此
创意生活,不仅可以继承和延续传统,而且彰显了一种具有积极的时代性的生活态度。
(摘编自《生态化保护:让民族传统手艺“活”在当
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代表着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传统手艺,正成为地方上文化和经济新的建构方
式。
B.传统手艺的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存核心技艺,特别是对生态语境的恢复性保
护。
C.将传统智慧和当代生活有机融合,就能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并彰显积极的生活态度。
D.实现传统手艺产品从物用形态转向精神或文化形态,是进行衍生性生产的重要途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民族手艺的留传问题,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手艺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以当代语境下民族传统手艺必然衰落为立论前提,由此引出生态化保护的观点。
C.文章第一段提出论点,总领全文,并与末段遥相呼应,形成“总-分-总”的结构。
D.文章以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为例证,表明了传统手艺衍生性生产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民族传统手艺对乡土社区的高度依存,所以建设生态化新乡村是未来发展方向。
B.如果民族传统手艺能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并得到人们关注,就有可能避免走向衰落。
C.将民族传统手艺完整地保留在博物馆中,这不是对传统手艺真正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D.继承延续民族传统手艺,使其创意性发展,能够让其在当代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答案】
1. D
2. C
3. 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
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
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 项,“代表着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
传统手艺”说法错误,原文说传统手艺是一种“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
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的人文资源。B 项,“特别是对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性保护”
中“特别”一词错误。原文中“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只是保存核心技艺的三个方面中
的一个。C 项,“……,就能……”说法绝对。原文意思为这样做可以保护和传承文化
传统并彰显积极的生活态度,并没有说这是唯一的条件。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
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C 项,“形成‘总-分-总’的结构”说法错误,全文是总分结构,第一
段总写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第二、三、四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故选 C。
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
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
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
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
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 项,“因为民族传统手艺对乡
土社区的高度依存,所以建设生态化新乡村是未来发展方向”说法于文无据,且强加因
果。原文并未提及建设生态化新乡村,也不能说因为民族传统手艺高度依赖乡土社区就
需要建设生态化新乡村。故选 A。
【点睛】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
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
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
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
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
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
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
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
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
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
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
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酒 摊
夏天敏
日子漫不经心地把一切熏旧,熏得斑驳、残败、开裂、焦黄,人也不能幸免。昔日的戚
爷早已被历史的风烟卷走,不留一点痕迹。现在的戚爷,是地道的戚爷了,头发枯白,
满脸皱纹,眼睑下垂,两眼暗淡无光。几十年的光阴,他在这个小酒摊上把自己坐成了
一尊颓败、松烂的雕像,但他依旧坐着,直到生命终结。
儿子出落成当年的自己,身材挺拔,相貌端正。他终归是成才了,读完大学,留在省城
的大机关。果然不负心血,没几年,成为最年轻的处长。女儿呢,花样的美丽,诗样的
空灵,有体面的工作,在小城医院做医生。
为了不让他再去摆摊,家里和他产生了诸多矛盾。儿子休假回来,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
接待小城的体面人物。现在,他们的庭院明丽芬芳,花儿常开不败……隐藏在儿子内心
中的,是爹的粗鄙,是那个小城深处癞疮一样的摊位。
戚爷誓死守住他的摊子,耐心的劝导,真诚的谈心,温馨的话语,痛苦的眼泪,统统无
用。戚爷像坚贞的烈女,为了心中的那座牌坊,对任何威逼引诱都无动于衷,因为他心
中有个梦。
年龄越大,那个信念越强;年龄越大,守望越坚。这么多年,戚爷为了那个约定那份守
望闹了多少笑话。他去追过女人,多少次都是又尴尬又失落;他随时瞟女人,以至于大
家都认为他是花痴,是好色之徒……
戚爷还有个怪癖,隔三岔五,他要到那面围墙下睡一夜。他用破披毡盖住了头,耳朵却
支棱着,一有脚步声,立即掀开张望。戚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年在隆隆的枪炮声中,
他和新婚不到半年的前妻走散了。那时,天才蒙蒙亮,黑暗在小街里幽灵样徘徊,东方
的一抹曙光,才轻轻吻住关帝庙前大槐树的末梢。
戚爷爱做梦,尤其爱做和前妻有关的梦。这个梦,似乎是一个故事中的片断,总是不停
地出现,每次都惊得他冷汗涔涔,惶恐惊悚;每次都让他心生悲冷,久久沉浸在梦的氛
围中。
把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梦和关帝庙下算命解梦的刘半仙说了,刘半仙说,这是一个人在
等你,在找你,你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人家要苦苦找你呢?戚爷不敢多讲,刘半仙
的话让他更加坚信,前妻还活着,前妻一定会来找他的,在这座小城,在小街的这座宅
院的墙下。
不知不觉,小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戚爷摆摊的地方,是老城里的古城区,这里陈
旧、古老、历史悠久,这么个地方是不能开发的,就像一个年龄很大的老人,有了病也
不能动大手术,一动就没命了。
可是有一天突然说是要拆迁了,拆迁就拆迁吧,能住上新房子当然好了。也有反对的,
多是老年人,他们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年轻人呢,他们巴不得离开
这个拥挤肮脏的环境。
其实他们不知道,县长和书记并没有要拆迁这片城区的意思,一个连工资都发不了的县
没有实力来做这事,开发商看不上这里。是省上的一个厅级领导,在一次宴会中对小城
的领导说,你们是父母官,关心一下我的老家吧。他说了他的意思,县长说主要是钱的
问题。厅长说,这个嘛你缩小点范围,就搞关帝庙下面那片,钱的事,我帮你们协调。
厅长正是戚爷的儿子,厅长为戚爷死守在小街那面老墙下摆摊的事烦恼不已。
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这里就成废墟了。在这片废墟中,徘徊着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
跚的老人,他孤独无助的眼里,流淌着无奈、凄苦、绝望。他顽强地寻找着,寻找那个
他坐了几十年、守了一辈子的酒摊的位置。终于寻找到了,他搬了个小凳子坐在那残砖
破瓦的土堆上。但轰隆隆的推土机响起来时,他还能坐下去么?
他要坐下去,他要坚守那个等待,那个排遣不掉的梦。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使用了一连串词语形象描绘出戚爷的现状,这和他当年的挺拔端正形成了
强烈的反差。
B.小说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老人和儿子的对比,小城旧貌和新颜的对比,都凸显了
小说的主题。
C.家人对戚爷摆酒摊十分反感,软硬兼施,但戚爷不为所动,这正说明了酒摊对戚爷
的特殊意义。
D.小说描写了戚爷晚年生活中的种种古怪的行为,表现了他人生经历的坎坷和心路历
程的凄苦。
5.小说中的戚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
6.小说以“守摊”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答案】
4. B
5. ①衰老颓败;②孤独寂寞,迷茫无助;③执着坚守,坚守爱情。
6. ①“酒摊”为线索贯穿小说,串连主要情节,使叙事更加简洁;②能更好地表
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突出戚爷人物形象特点;③凸显坚守爱情的主题。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
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
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
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 项,“小城旧貌和新颜的对比”说法错误,原文中
并没有把小城的旧貌和新颜作对比。故选 B。
5.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
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
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的戚爷有哪些形象特点。分析戚爷
形象特点,要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
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比如头发枯白,满脸皱纹,眼脸下垂,
两眼暗淡无光。几十年的光阴,他在这个小酒摊上把自己坐成了一尊颓败、松烂的雕像。
外貌描写,突出了戚爷的衰老颓败。戚爷誓死守住他的摊子,耐心的劝导,真诚的谈心,
温馨的话语,痛苦的眼泪,统统无用。戚爷像坚贞的烈女,为了心中的那座牌坊,对任
何威逼引诱都无动于衷。年龄越大,那个信念越强;年龄越大,守望越坚。突出了戚爷
的执着坚守。徘徊着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他孤独无助的眼里,流淌着无奈、
凄苦、绝望。突出了戚爷的孤独寂寞。他搬了个小凳子坐在那残砖破瓦的土堆上。但轰
隆隆的推土机响起来时,他还能坐下去么?突出了戚爷的迷茫无助。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以某一事件为中心进行谋篇布局作用能力。某一事件为中心
进行谋篇布局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类:(1)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2)突出主题,
点明主旨;(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4)反映作者情
感;(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答题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答。本题要求简要
说明小说以“守摊”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戚爷为了寻
找前妻,等待前妻来找他,他一直坚守在他的小酒摊上,表现了戚爷为爱坚守的主题。
可见本篇小说以“守摊”为中心,交代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同时“守摊”作为线索贯穿
小说始终,串连主要情节,使叙事更简法;也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
感受,凸显坚守爱情的主题。
【点睛】
解答人物形象赏析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
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2.是性
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
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
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
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规范答题 1.概括题
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不能交叉。2.分析题有
两种思路:①概括→分析: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性格的特点,然后在小
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②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
人物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
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
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2011 年 6 月 1 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
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 2016 年组织
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
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 8 月 31 日,全国有 24 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
性法规共 72 部。其中,17 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
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
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 7 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
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 年至 2015 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 163731 万元,有 10 省
(市)累计投入 5000 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
满足实陈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 2016 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 1986 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
市)批准公布了 14928 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
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 70 周岁的已达 50%以上,
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擒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
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
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
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目前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
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
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代的接受度还有待提
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
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
应该做好“非遗十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
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
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
可喜的现象。但是资金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个问题目前无法解决。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要改善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不仅要从自身做
起,坚持和创新是法宝,而且还需要其他社会力量的帮助。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
网红。
D.上述的材料中表明,非遗保护形势严峻,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大众
提高文化修养,提升审美趣味。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
广大群众和非遗传承人的重视。
B.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
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
体的解决办法。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材料
三还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更具鲜明时代特色。
9.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7. A
8. C
9. ①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②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承
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 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③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
关注;④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
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针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 项,“但是资金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这个问题目前无法解决”说法材料并未提及,无法推断。故选 A。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
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最正确
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A 项,“旨
在引起广大群众和非遗传承人的重视”说法错误,应该是引起政府的重视;B 项,“也
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说法错误,材料二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
C 项,“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说法错误,材料一
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和材料三只是从一个角度探寻出路,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
办法。故选 D。
9.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筛选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找出文中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
出符合题目要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题干问的是“如何保护和传承非
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本题貌似探究题,其实是考查学生对
文本内容的理解、筛选和概括的能力。通读文章,答题区域为文章所提供的三则材料,
通读这三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
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 7 省(区、市)省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
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非遗代表
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 70 周岁的已达 50%
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
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
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我们就是
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
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目前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
境”“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
高”“大众对于传统文代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
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
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
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等信息,根据这些信
息进行分析概括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对如何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自己的看法。
【点睛】
实用类文本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
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
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
在的问题要避免。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明确答题的要求,比如本题“如何保
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谈谈你的看法”,考生应先通读材料,根据材料中介绍保
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哪些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
遗产谈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秋节期间,在“传统节日与当代价值”的国际学术对话中,一位年轻的外交官,对传
统节日给出了一个令人 的定义。她认为节日不仅是传承文化,更是人类追
求艺术的极致表达。什么是节日?“节”本意取自竹节,但我们给了它更多的思想内涵
——生活在时间的流里,( )。而八月十五这一天,本就是每年十二个圆月中的
一个,这“节”便成了我们中国人内心深处与幸福紧密相连的时间密码。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终极表达。 ,没有什么能比艺术做得更出色。因为,只
要是真正的美,一定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而这分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
面对时代变化,只有发挥这份创造力,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下,在尊重民心、
民情、民意的前提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诠释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
达,才可能创造出为人民 、有强烈感染力的新的节俗文化产品。开贞起
元, ,此其时也!
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同民族根据不同的文化给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刻度,以此赋予节日不同的深刻意
义
B.不同民族根据不同的文化给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刻度,以此对时间长短进行深度切
割
C.节就是为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的刻度,而不同民族可根据不同的文化对时间进行切
割
D.节就是为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的刻度,而不同民族根据不同的文化赋予这刻度以意
义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耳目一新 移风易俗 喜闻乐见 推陈出新
B.焕然一新 入乡随俗 乐此不疲 革故鼎新
C.耳目一新 移风易俗 喜闻乐见 革故鼎新
D.焕然一新 入乡随俗 乐此不疲 推陈出新
1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前提上,利用包括含
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赋予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
B.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现
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赋予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
C.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现
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传统节日被赋予艺术的多重表达
D.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含
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赋予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
【答案】
10. D
11. A
12. B
【解析】
10.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在文中■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补
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
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
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
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
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这句话之前说的是 “‘节’本意取自竹节,但我们给了它更多的思想内涵——生活在
时间的流里,”陈述的对象是“节”,那接下来的句子也应该陈述“节”怎样,所以考
虑到话题一致性,应排除 A 项、B 项。这句话的后一句“而八月十五这一天,本就是每
年十二个圆月中的一个,这‘节’便成了我们中国人内心深处与幸福紧密相连的时间密
码。”这句话说的是“节”的文化意义,所以考虑到语意的连贯性,应排除 C 项。故本
题选 D 项。
11.试题分析:题干是“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这是
考查成语的运用。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
语境,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
的面貌。此处语意想要表达有人提出一个新奇的观点,让作者感觉新鲜,所以用“耳目
一新”。移风易俗: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遵从当地的风俗习惯。
此处强调艺术改造的力量,所以用“移风易俗”。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乐此不
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不作定语。推陈出
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
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意在表明对传统节日文化的
继承和发展,所以用“推陈出新”。开贞起元,“贞”取自“元亨利贞”,这四字分别代
表仁、礼、义、正。具有万物创始的伟大天圆,亨通顺利的成长,祥和有益前进,贞正
坚固。“开贞起元”意约为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故本题选 A 项。
12.试题分析:题干是“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
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
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 项,“前提上”、“基础
下”不符合搭配,排除 A 项。“利用……,做……”,主语应保持一致,排除 C 项。“包
括含……在内”,句式杂糅,去掉“含”,排除 D 项。故本题选 B 项。
【点睛】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
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
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
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
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
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
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移疾①
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
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榼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帝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
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
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帝怒,切责,
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
首事八人下诏狱。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
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
归葬,葬讫复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
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
②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
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隆庆初,
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有删改)
(注)①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②投荒:被流放边地。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
B.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
C.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
D.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
甲第。
B.丁忧指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
月。
C.诏狱指的是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D.追谥即追加的谥号,是古人在人临终之前依其一生行迹而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
号。
15.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宦官张锐、于经被判处死刑时,有人说进献金银以求赦免其罪,杨慎便常讲《舜
典》来反驳这种做法。
B.嘉靖三年,世宗采纳桂萼、张璁的建议,征召杨慎为翰林学士,杨慎因与桂萼、张
璁主张相左而请辞不就。
C.杨慎恪守孝道,为继母服丧后才担任原官,闻知父亲生病急忙归家探病,父亲去世
后又请求归葬,获准。
D.杨慎自幼机敏,谦虚好学,十一岁便能作诗,老年更甚。他博闻强记,著作丰富,
被誉为明朝第一。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移疾归。
(2)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
【答案】
13. B
14. D
15. B
16. (1)明武宗秘密出行,刚出居庸关,杨慎上书直言极谏皇帝。不久他上书称病,
辞官归里。
(2)杨慎曾经奉命出使经过镇江,拜见杨一清,阅读他收藏的书籍。用不懂的地方询问
他,杨一清都能背诵。
【解析】
13.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
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
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
根据名词代词“人”“资性”“德业”“学问”“理”,虚词“而”,标志性词“曰”,“资性”作
“不足恃”的主语,意思是“个人的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意思独立,结构完整,中
间不能断开,排除 AC 两项。“自……中来”是固定结构,意思是“从……中来”,中
间不能断开,排除 D 项,再结合本句意思:他曾经告诉他人说:“个人的天生资质不
值得依靠,每天新修德业,应该从学习中来。”所以他酷爱学习,穷尽文理,到老而更
加严重。句子可以断开为: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
穷理/老而弥笃。故选 B。
14.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
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
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D 项,“是古人在
人临终之前依其一生行迹而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中“临终之前”说法错误,谥
号,古人对死后的人依其生前行迹而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故选 D。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
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
要求选出“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 项,“征召杨慎为翰林学士,杨慎
因与桂萼、张璁主张相左而请辞不就”说法错误,征召桂萼、张璁为翰林学士,杨慎因
与桂萼、张璁主张相左而不愿与其同列而请求皇帝罢免。故选 B。
1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
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
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微”,秘密地;“始”,刚刚;“谏”,规劝君主、尊长,
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抗疏切谏”,上书直言极谏皇帝;“寻”,不久;“疾”,称病;“寻
移疾归”,不久他上书称病,辞官归里。(2)中省略主语“杨慎”,翻译时补齐;“尝”,
曾经;“奉使”,奉命出使;“过”,经过;“谒”,拜见;“叩”,指询问;“以”,用;“叩
以疑义”,介词结构后置,用不懂的地方询问他;“诵”,指背诵;“皆成诵”,都能背诵。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
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
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
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是少师杨廷和的儿子。二十四岁那年考取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名,
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遇继母丧事,服丧完了以后,仍担任以前的官职。十二年八
月,明武宗秘密出行,刚出居庸关,杨慎上书直言极谏皇帝。不久他上书称病,辞官归
里。明世宗继位,起用他担任经筵讲官。他经常讲授《舜典》,说:“圣人设置赎刑,
那是施用于一般的小过错,使平民改过自新。如果是首恶大奸,没有可以赎罪的道
理。”当时大宦官张锐、于经被判处死刑,有人说进献金银以求赦免其罪,所以他常提
到这句话。
嘉靖三年,世宗采纳桂萼、张璁的建议,征召他们为翰林学士。杨慎与同一官位级别的
三十六个人共同上书说:“我们与桂萼等人学术不同,主张观点也不一样。我们所遵从
的是程颐、朱熹的学说主张。桂萼等人所崇信的是冷褒、段犹的遗绪。现在陛下既然破
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认为我们说的正确,我们不能与他们一同共事,希望赐书罢免了
我们吧。”皇帝很愤怒,严加责问,分轻重给予停发俸禄的处罚。过了一个月,他又与
学士丰熙等一同上书进谏。没有得到答复,又与廷臣跪伏在左顺门力谏。皇帝大怒,下
令将带头起事的八个人逮捕入狱。
嘉靖五年,杨慎听说杨廷和病了,驱马很快赶到家。杨廷和很高兴,病便好了。于是回
到永昌,听说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便率领家丁步卒一百多人,驱马快速赶到木
密所与守卫官员一起打败了叛军。嘉靖八年,他得知杨廷和去世,便跑去告诉巡抚欧阳
重向朝廷请求,获准归葬,葬礼结束之后他又回来。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去世,享年七十
二岁。
杨慎从小警惕机敏,十一岁就能作诗。进入京城后,写了《黄叶诗》,李东阳读后嗟叹
不已,大加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他曾经奉命出使经过镇江,拜见杨一清,阅读
他收藏的书籍。用不懂的地方询问他,杨一清都能背诵。杨慎非常惊异,于是更加努力
学习古学。被流放边境之后空闲时间较多,更博览群书。他曾经告诉他人说:“个人的
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每天新修德业,应该从学习中来。”所以他酷爱学习,穷尽文理,
到老而更加严重。
明代背诵之广博,著作之丰富,当推杨慎第一。隆庆初年,被封赐为光禄少卿。大启年
间,追赠谥号为文宪。
评卷人 得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钜鹿赠李少府
高 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①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②
(注)①投壶: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设投壶一个,宾主依次向壶中投矢,胜者罚负
者饮酒。②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李少府的“薄宦”与其“时誉籍籍”形成对比,突出李少府的声名卓著。
B.“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C.尾联中“神仙”指李少府。诗人以此称之,包含着对李少府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D.全诗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意,风格不同于其边塞诗的雄壮浑厚。
18.请结合诗歌的中间两联,分析李少府的形象特点。
【答案】
17. B
18. ①慷慨大方。李少府经常将骏马借与别人,黄金也和他人分享,由此可见,他
是一个慷慨之人。②射艺高超。“投壶华馆静”是说,李少府投壶之时,大家都凝神观
赏,大厅内一片寂静,侧面表现其投壶技艺的高妙。③潇洒不羁。傍晚时分,凉风习习,
李少府与宾客尽情畅饮,表现出其潇洒不羁的一面。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
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
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 项,“……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
不足”说法错误,“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意为可以以李少府为典范来辨明朋友
的好坏。故选 B。
1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形象能力。赏析诗歌形象,要读懂诗歌,根据诗歌内容进行
分析,赏析诗歌中的形象。本题要求结合诗歌的中间两联,分析李少府的形象特点。仔
细阅读诗歌的中间两联,“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骏
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意思是把骏马借给别人,黄金也留给客人,与客人分享,从中
可以看出李少府是一个慷慨大方的人。“投壶华馆静”说说李少府投壶的时候整个华馆
的人都凝神观赏,华馆内一片寂静,从侧面表现了李少府投壶技艺的高超,吸引华馆内
所有的人凝神观看。“纵酒凉风夕”是说李少府在傍晚时分的凉风习习中与朋友尽情畅
饮,显示了李少府的潇洒不羁的一面。答题时先指出李少府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具体
内容进行分析,答题时不能指注重概括形象特点,而丢了具体分析。
【点睛】
鉴赏诗歌形象题的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
即用一句话“盖帽”。②概括分析。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
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③概括
情感。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评卷人 得分
四、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赞扬宋荣子超绝尘世,宠辱偕忘,并以“_______,_______”两句赞扬
他能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
(2)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
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也曾出现过。
(3)“乌鸦反哺”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李密在《陈情表》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
便是借用乌鸦反哺这个典故来表明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答案】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
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辩、雁、衡、浦、乞。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
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
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
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
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
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评卷人 得分
五、语言表达
20.下面是小王给即将过生日的姑姑的手机短信的一部分,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
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姑姑,明天是您三十岁寿辰,但我因学习特别忙,无法拨冗前往,十分垂念您;等有时
间,我会垂询您的时间,到您家去,到时您恭迎即可。顺颂安康。
【答案】(1)“寿辰”改为“生日”(2)“拨冗”改为“抽时间”(3)“垂念”改为“想
念”(4)“垂询”改为“征询”(5)“恭迎”改为“在家”。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问题得体和语体得体,问题得体主要是要
符合特殊问题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
辞”和“敬辞”的运用,本题主要考核的是语体的得体。本题,题干已经指出语段是“小
王给即将过生日的姑姑的手机短信的一部分,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要求“找出
来并加以修改”。仔细阅读手机短信内容片段,可发现:①“寿辰”,指对中老年人生日
的隆重说法。比如八十寿辰。此处是说姑姑三十岁生日,表达不得体,可改为“生日”。
②“拨冗”,是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此处是说自己无
法愁时间前往,表达不得体,可改为“抽时间”。③“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
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此处是说自己对长辈姑姑想念,表达不得体,可改为“想
念”。④“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此处是说自己
会征求询问姑姑是否有时间,可改为“征询”。⑤“恭迎”,意思是指恭敬地迎接,一
般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此处是说到时姑姑在家里等自己,表达不得体,可改
为“在家”。
【点睛】
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
(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
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
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
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
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
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21.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
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5 个字。
【答案】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海报等作
业;班内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图表说明的
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初步构思框
架”,根据框架图的要素,结合构思的内容分析。注意字数的要求。
评卷人 得分
六、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娘炮,同炮娘,意思是,男生动作表情女性化,娘炮一词来自台湾,属形容词并非脏话。
出自于台湾的一部青春偶像剧《别叫我软柿子》的台词,女主角骂男主角“娘炮”,意思
就是说他生性软弱,怕事跟个娘们一样,有的人就把它延伸出来指男人娘娘腔。
近期,“娘炮”充斥荧屏。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答案】“娘炮”之风当休矣
《开学第一课》中多位“娘炮”男艺人遭到众多家长的反感和批判。众多争议声中,有
人认为”娘炮”缺少阳刚之气,教坏孩子,甚至误国。也有人力挺“娘炮”,认为他们
是多元社会,另一种男子气概的体现,应当给予包容。而在我看来“文质彬彬”并非“搔
首弄姿”,”娘炮”之风当休矣。
首先,“娘炮”,作为一种商业化包装出的产品,给这个社会带来巨大潜在的隐患,他
们会影响年轻人的价值取向,使大众审美走上畸形的道路。年轻人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
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就会让国家未来的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其次,
全民热捧小鲜肉的现象也会让阳刚之气渐渐退化,使一个社会失去文明保存和社会发展
的斗志与力量。试想,我们能指望一群天天描眉、涂指甲的男丁去边防站岗吗?我们能
指望一群端着兰花指的男运动员去打篮球吗?我们能指望一群玻璃心的官员去跟外国
讨价还价吗?
诚然,这个社会有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些非主流审美的确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但凡
事都要有一个限度,所谓”娘炮”就是“嫩”与“精致”过了头的男艺人们。追求个性
没什么不好,但是如果整个社会都去追捧女性化的男明星们,绝大多数男孩子都去追求
柔弱美,国家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我看来“娘炮”之风盛行的原因大致有三点。
其一,是血性的丧失。这个病根自鸦片战争以来就被冠上“东亚病夫”的名号,埋在每
一个中国人心里。虽然之后的抗日胜利、抗美援朝,改革开放使不少国人找回血性,但
随着时局的稳定与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一血性的缺失,又导致了一部分国人的审美偏差。
其二,是社会对主流文化的定位不清晰。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男子阳刚之气为美。近些年
来中国文化既受到邻国与欧美文化的冲击,又在加深着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导
致社会中未形成一个具体的成熟的“美”的定义。
其三,则是人们对社会传媒的思考的深度的缺少与浅薄,为了迎合大众审美快餐口味不
计其数的电视剧综艺节目邀请当红鲜肉赚取流量更是有制作剧情接烂的影视剧靠着拿
天价片酬的鲜肉博取时下年轻人的眼球,不注重演员的自我修养,不管影片的内在含义,
给了这些言之即正义的”娘炮”们称霸荧幕影响人们审美降低,人们思考动力的机会。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推崇“君子动口不动手”,但我们传统文化中所嵌入的和谐有余
血性不足,善意有余狠劲不足,在近代以来战争中的教训显得尤为惨痛。反对“娘炮”
之风并不是让年轻人去做傻大粗,更不是对内秀之美的否定,这只是对阳刚精神与血性
之美的呼唤。
而在当下群狼环伺,弱肉强食的世界格局中,更需要的是有责任、有气魄的男子气概,
所以”娘炮”之风,当休矣!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
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作文的
构思立意,有赖于对材料本身的解读。要仔细品读,揣摩意蕴,把握主旨,从而确定写
作的重点,这是写好该类文章的关键。解读材料构思立意时,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
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
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
本题材料先对娘炮进行具体阐释,指出娘炮是说男生动作表情女性化。在台湾青春偶像
剧《别叫我软柿子》中男主角被女主角骂娘炮,是因为男主角盛行软弱,怕事像个娘们。
有人就在此基础上延伸,把娘炮延伸出来指男人娘娘腔。材料最后指出“近期,‘娘炮’
充斥荧屏”。本题虽说是材料作文,可暗含驱动意味,要求学生对娘炮和娘炮充斥荧屏
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对娘炮和娘炮充斥荧屏现象看法有三类,一类肯定角度,一类
是否定的角度,还有一类是辩证角度。所以作文时,可以根据材料解释的什么娘炮和“近
期,‘娘炮’充斥荧屏”从以上三个角度立意:否定角度:娘炮之风当休矣;顺物之天以
致其性,不要违背生态平衡,扭曲天性;“娘炮”的形象有碍行为正常人的“审美观”;
男人阳刚,女人阴柔才是传统意义上的性别之美,也是性别差异;“娘炮”霸屏有害于
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正确审美观,别让“娘炮”充斥荧屏;等等。肯定角度:在多元
化的社会,应该多包容“娘炮”;精致、细腻、温柔,也可以是男性多元化审美的一种;
尊重人的个性是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主流,允许自我意识的觉醒、复苏是社会发展的必
然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拓宽了性别审美的境域,丰富了
审美标准;人们的审美观念要与时俱进;外表阴柔不能判定内心懦弱,没骨气,没责任
感;美无性别,人人可求;等等。辩证角度: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
各得其所;凡事都应有度,也要注意社会主流文化的引导,反对打压娘炮,更反对热捧
娘炮;社会文化兼容并蓄,多元化发展,要辩证对待“娘炮”;等等。
【点睛】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
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
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
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
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
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
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
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
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
就有几个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