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50 KB
  • 2021-06-05 发布

2018-2019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渭滨区2018-2019-2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乡村、自然环境,是文明诞生以来,人类生存的三类主要空间。比较而言,城市是多样文明要素高密度聚集的空间,乡村是文明要素低密度聚集的空间,自然环境是还没有人去干预或人类不去干预的空间。适宜人生存的自然空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没有同自然空间的和谐,也就没有城市和乡村的存续、发展。这是思考、推进城乡发展,改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的一个根本性前提。推进城乡融合,需要对城市、乡村、自然环境这三类空间的合理关系进行伦理反思与确认。‎ 在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所理解和推进的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其一,用二元思维理解、营建城乡关系。其实,城乡关系不只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更是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城乡关系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乡村不等于传统,城市也不等同于现代。乡村与城市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与乡村中都有代表人类文明本性与非文明的要素与内容。这样,推进城乡融合就不是简单地把乡村城市化或者把城市田园化的问题,而是具体厘清现有城市与乡村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营建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其二,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理解、推进城乡融合。经济利益至上逻辑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城乡关系问题上,简单地以经济利益至上为主导原则,则会导致城乡空间价值的单一化。漠视城乡关系的复杂伦理内容,其结果可能是城市与乡村的双重破坏、城市与乡村的新型对立。‎ 推进城乡融合,需要超越二元思维,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理念。城乡融合是一个综合的空间转换过程。推进城乡融合,首先需要处理好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类空间之间的关系,营建三者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其次需要处理好物理、社会、心理空间的关系,在城市与乡村同时营建环境美好、社会和谐、心理健康的发展态势;再次,需要处理好历史、现实、未来空间的关系,注重城乡中的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的保护,注重运用新技术为当代人营建更好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并注重为未来发展预留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推进城乡融合,需要改进运行机制,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规范。原来城乡分立式的空间权利结构,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城乡融合的良性推进。一方面,城市土地与乡村土地的空间权利存在巨大差异;另一方面,城市与乡村在诸如交通、医疗、社保、教育等基本公共权利以及工作机会、社会流动性等发展权利方面存在重大差异。虽然国家出台了新的户籍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政策,但城乡在发展权利方面依然差异明显。差异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其改善也不会一蹴而就。调整城乡分立性的公共资源投入机制与公共服务配置方式,推进城市权利与乡村权利的均等化、平等化,对可持续地推进城乡融合,具有方向引导及基础保障作用。‎ ‎(节选自陈忠《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空间不具有文明要素,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决定着城、乡的存续与发展。‎ B.城市与乡村都有文明与非文明要素,只是城市文明程度更高,而乡村的历史更悠久。‎ C.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推进城乡融合,使城乡均遭受破坏,造成了二者之间新型对立。‎ D.推进城乡融合要保护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也要营建适合当代人的生活与工作空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者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推进城乡融合应注意的问题。‎ B.文章分两点阐述如何推进城乡融合,一是突破二元思维的伦理,二是改进旧运行机制。‎ C.文章第二段与三、四两段之间构成了总与分的关系,阐述了推进城乡融合的整体构想。‎ D.文章提出了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营建问题,反思了历史与现实,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对城市与乡村的优势与问题有清晰认识,才能营建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B.在城乡融合中,为未来发展预留生存与发展空间,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C.城乡之间形成巨大差异的原因非常复杂,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做大量工作,并长期坚持。‎ D.改进现有运行机制,并营建合理的空间伦理规范,就能够保障城乡融合持续地推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网络谣言是借助网络平台传播的不实言论,相较于其他谣言,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等特点。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自媒体的日渐兴起给网络谣言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摘编自人民论坛网‎2018年5月15日)‎ 材料二:‎ ‎(人民网北京‎1月18日电)‎1月17日下午,由腾讯公司举办的阳光媒体人暨谣言治理大会在京召开,现场发布了《2018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报告指出,微信平台2018年全年共拦截谣言8.4万多条,辟谣文章阅读量近11亿次。其中,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社会民生等领域均是谣言“重灾区”,如“‎ 菠菜豆腐一起吃会得结石”“洋葱杀死感冒病毒”“MH370坠毁柬埔寨”等均为网民极其关注的谣言案例,平台拆解了这三类谣言的九大套路,从谣言的传播趋势、网民地域分布和相关话题人群画像等数据来剖析其传播度、危害度,进行谣言鉴定。‎ 报告同时指出,中老年网民数量已突破8000万,相较八零后、九零后的青年群体,中老年群体更具传谣倾向,网络谣言成为中老年网民群体遭遇比例最高的网络风险,针对这种情况,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副主任何凌南就谣言治理办法提出了四方面建议:快速生产和发布辟谣内容、利用社交网络阻断谣言传播、生产中老年人“看得懂、传得开”的辟谣内容。增强辟谣内容的权威度和可信度。‎ ‎(摘编自《(2018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发布》,人民网‎2019年1月18日)‎ 材料三:‎ ‎2018年上半年谣言的区域分布情况(单位:个)‎ ‎2018年上半年谣言类型分布情况 材料四:‎ 如今,不少内容平台已应用大数据、机器算法、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识谣辟谣。去年6月,微信团队上线“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阅读或分享过的文章一旦被鉴定为谣言,用户将会收到提醒,截至2017年12月已发送3700余万次提醒。字节跳动旗下平台归档社会、健康等领域的4万多个谣言案例,以“人工审核+机器筛查”方式及时阻断谣言传播,最短拦截时长仅用时60秒。‎ 当然,精准辟谣固然有效,而让真相从源头“跑过”谣言,才能真正还网络空间以清朗。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搭建起顺畅高效的官方信息发布渠道、摸清谣言产生源头,清除谣言滋生温床,用真实信息压缩谣言传播空间。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媒体、科研机构等互联网内容生态建设相关主体也应携手合作,通过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覆盖广泛的传播手段,针对关切,解疑释惑、普及科学,引导网民提升用网素养,增强抗谣免疫力,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摘编自《网络治理重在精准到位》,《人民日报》‎2018年9月27日)‎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网络谣言分布区域情况来看,我国各地区网络谣言数量均高于国际网络谣言数量,足见我国网络谣言治理问题严峻。‎ B.网络谣言分布区域情况的数据显示,华东成为了网络谣言的高发地,网络谣言的分布情况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 C.在2018年上半年的网络谣言类型分布情况中,社会安全方面的谣言数量最多,科学科研方面的最少,这可以反映出人们对科学科研的关注度不高。‎ D.从网络谣言类型的分布中不难发现,网络谣言己经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诸多方面,网络谣言的治理迫在眉睫。‎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和自媒体的日渐兴起,使得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的特点。‎ B.谣言治理报告显示,腾讯公司在谣言拦截和谣言拆解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并且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来鉴定谣言。‎ C.中老年网民更具传谣倾向,快速生产中老年人看得懂传得开的辟谣内容可以有效降低中老年被网络谣言蛊惑的风险。‎ D.大数据、机器算法、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识谣辟谣的效率,拦截时长最短的仅需一分钟。‎ ‎6.根据上述材料,治理网络谣言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承担的责任。(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竟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 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天启初,谥贞肃。‎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B.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C.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D.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B.擢,提拔。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有升、迁、擢、陟等。“擢第”也是“提升”之意。‎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升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竟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乡里老人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进入朝廷状告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平时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他只送了普通物品;当宦官索要钱财时,他则要求对方出具收据,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察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都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②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琅琊溪   欧阳修 ‎ ‎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释: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劝学》中强调学习要善假于物、注意积累、锲而不舍,《论语》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方法是学思结合。‎ ‎②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③习总书记在墨西哥发表演讲时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该是垂柳吧,只是夕阳中的垂柳,才堪比“新娘”;( )艳影倒映在康河的波光中,教人生出热烈纯真的爱恋。徐志摩爱恋康桥,就像爱恋自己梦里的新娘,情意缱绻。而康桥什么最像新娘呢?只有河畔夕阳下的垂柳。垂柳 ,枝条细长,一律下垂,迎风摆荡,顺光看去犹如新娘 的长发,逆光看则如新娘头上那块柔美的红盖头,这不就是传统中新娘出嫁的情景吗?如此天才的想象,只属于徐志摩。未名湖畔的垂柳,其实也 ,风情万种,不知哪位诗人能像徐志摩写得那样美。‎ 我的家乡有一条清亮如练的淦河穿城而过,河畔的垂柳总是让人“相看两不厌”。虽然广场上有 的花草,身形妖娆的名木,但都不及河边的那些垂柳富有韵致。疏浚河道后,河水比以前更加清澈明亮,站在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的水草在悠悠地飘荡,一如徐志摩笔下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岸边的垂柳羡慕起河里的水草了,也探着身子,和水亲近。走在淦河边,垂柳枝乖巧地拂过脸面,柔柔的,嫩嫩的,像婴孩的手,但又不忍伸手去撩开它。‎ ‎14.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会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D.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河畔的垂柳,像身着盛装的新娘,被夕阳染成金色, ‎ B.河畔的新娘,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新娘,‎ C.河畔的新娘,像身着垂柳的盛装,被夕阳染成金色, ‎ D.河畔的垂柳,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新娘,‎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蓊蓊郁郁 飘逸秀美 风姿绰约 数不胜数 B.蓊蓊郁郁 飘逸春秋 蒲柳之姿 数不胜数 C.葱郁浓密 飘逸秀美 风姿绰约 美不胜收 D.葱郁浓密 飘逸春秋 蒲柳之姿 美不胜收 ‎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3分)‎ B超检查时所用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导,而我们的皮肤表面并不是光滑的,超声探头在接触皮肤时,①__________,因此,使用超声耦合剂的目的首先是充填接触面之间的微小空隙,②____________;其次是通过耦合剂“过渡”作用,使探头与皮肤之间的声阻抗差减小,从而减小超声能量在此界面的反射损失;另外,耦合剂③ , 减小探头面与皮肤之间的摩擦,使探头能灵活的滑动探查。‎ ‎18. 下面文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请说明其中的问题。(2分)‎ ‎《杭州晚报》上周刊登的《杭州的塔》一文说:“杭州的塔多建在中轴线西侧。”杭州的塔都是建在中轴线西侧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 ‎ 四、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梁书》)‎ ‎②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以严束也。(《修匿余编》)‎ ‎③施惠勿念,受恩勿忘。(《朱子治家格言》)‎ ‎④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司马光)‎ ‎⑤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林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请选择其中两到三句,谈谈你对此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高二语文答案WB201906‎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1.D(A项,忽视限制性成分“适宜人生存”;B项,“城市文明程度更高”“乡村的历史更悠久”无依据;C项,原文为“结果可能是”)‎ ‎2.C(“总与分的关系”错,应是递进关系)‎ ‎3.D(“就能够保障城乡融合持续地推进”错误,原文是起到“基础保障作用”,还应有其他条件,前者不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4--5题,每题3分;第6题6分)‎ ‎4.D(“我国各地区网络谣言数量均高于国际网络谣言数量”错。B项,“网络谣言的分布情况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这一说法于文无据。C项,“科学科研方面的最少”“反映出人们对科学科研的关注度不高”分析错误)‎ ‎5.A(强加因果)‎ ‎6.涉及网民,网络平台、媒体及科研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等方面其中各方应承担的责任:①网民:提高自身的网素养,不做网络谣言的传播者和制造者。②网络平台、媒体及科研机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提高识谣辟谣效率,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生态。③政府相关部门:完善网络领域的法律法规,建立起顺畅高效的官方信息发布渠道,摸清源头,清除温床,用真实信息压缩谣言传播空间。‎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7—9题,每题3分;第10题10分)‎ ‎7.A(“闻母丧”句意完整,排除D。“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意思是“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继宗”做“力持风节”的主语,排除C。选A项。)‎ ‎8.B(B项“擢第”指科举考试考中、及第。)‎ ‎9.B(“又进入朝廷状告”不正确,文中“入见”是“去拜见”‎ 的意思,应该理解为当面指责。)‎ ‎10.(1)您只管剔除奸猾的人和弊端,劝勉和惩治官吏。如果挨家挨户稽查核对,则是相关政府机构的事,不是御史的职责范围。(译出“但”、“比”,判断句各1分,句意2分。)‎ ‎(2)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致于卖掉子女赔偿。(译出“坐”、“鬻”,定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10分;第11题4分;第12题6分)‎ ‎11.整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几个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12.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景,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三)名家名篇默写(共6分,每空1分,错一个字不给分)‎ ‎1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4分;14—16题,每题3分;17题3分;18题2分)‎ ‎14.B(“特别陶醉那一句……”成分残缺,缺少介词,排除A、D;“领教……新诗”搭配不当,排除C。)‎ ‎15.D(段落的主要内容是说“垂柳像新娘”,排除B、C;原文“只有夕阳中的垂柳,才堪比‘新娘’”排除A。)‎ ‎16.C(“飘逸春秋”意思是潇洒的度过这一辈子。“蒲柳之姿”:蒲和柳皆望秋先凋,引申为早衰。排除B、D;“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美不胜收”用在此处恰当,排除A。)‎ ‎17.①就会有一些微小的空隙存在 ②不使其间空气影响超声的穿透/从而有利于超声波的传导 ③还起到“润滑”作用 ‎ ‎18.答案:批驳者将原文“杭州的塔多建在中轴线西侧”篡改成“杭州的塔都是建在中轴线西侧”‎ ‎。偷换了别人的论点,然后对这个不正确的论点进行批驳。这在逻辑上是典型的“偷换论题”错误。‎ 四.19作文(50分)‎ ‎【参考立意】‎ 组合示例:‎ ‎1.①+④教子以义方,遗子以清白。‎ ‎2.②+④义方严束育后代。‎ ‎3.①+⑤清白家风计长远。‎ ‎4.③+⑤遗子以德不以财。‎ ‎5.②+⑤富贵难永续,严束教子成。‎ ‎【范文展示】‎ 遗之财富不如授之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牙牙学语时,《三字经》便已融铸于中华血脉,华夏自远古走来,穿携古之教化义理,流芳百世;中国向未来而去,伴守传统化育,迎新时代复兴。‎ 古之教化,在明明德。“父之爱子,教以义方”。自夏之禅让,舜便教子以贤,担国之大任。古代历史,风起云涌,德义教化之旗却从未倒下:谢添出身名家,世家大族,富可敌国,但家族的传承让他义无反顾,入仕有为。“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可他一向恭敬,素来坚毅,为汉邦镇守疆域,保一方太平。霍去病身为将门虎子,却非因家境殷实而无所事事,却是传承父亲志向,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舍小家为大家,捐躯报国,以死明志。古人高义,感我中华。‎ 今之传承,在明己志。“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的轨迹刻下中华韵骨,优秀文化不会随时代而消亡,反而熠熠生辉,愈加璀璨。毛泽东教毛岸英以劳动之姿实现人生价值;傅雷家书点点玉墨,缕缕纸香,将教义志向浸润子孙心田;何猷君出身富贵,父亲的化育让他不断充实自我,从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到最强大脑的顶尖选手,他一路前行,明己之志。“富贵不能骄”,传承精神财富的价值更高。遗之财富不如授之教义。 ‎ ‎ 今之时人,日月为证,以优秀的风骨刻下中华道义的华章,重振国之重器。来者发扬,在弘新风。‎ ‎ “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在时代飞速发展的洪流中,优秀家风的教化作用日益珍贵。富贵已不再稀有,贫穷仍存于世间。王心仪一篇《感谢贫穷》让古人圣训再现光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寒门学子志向远大,严于律己,不鹜于声,不弛于惰,故而事业易成。相反,如今富贵之家,溺爱孩子,疏于教化,以至恣意狂放、一事无成者,比比皆是。 ‎ 遗之财富不如授之教义,后之来者,身体力行,以时代新风传承中华文化,再现国之雄风。泱泱中华,红日初升,大道其光。遗后世财富,莫如授之以教义。优良家风世代相传,化育子孙,道义永存,家国同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