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00 KB
  • 2021-06-05 发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文学是直面读者的文学,所写的内容与读者的生活紧密相关,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接地气、树正气、有情趣,它往往能拨动读者的情感之弦,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读者的内在潜能,激起读者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 表面上看,那些玄幻、穿越、架空历史等类型的网络小说所构筑的想象世界似乎离现实生活很远,但它离读者的情感其实很近。它通过奇遇、金手指、开挂等途径让主人公由“废柴”变成可以“逆天”的世间强者,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会经历各种磨难,但会凭借过人的智慧、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闯过一道道关,其中还会有友情、爱情等方面的故事,涉及团队精神、家国情怀、人生境界等精神层面的问题。这样的故事给读者的精神影响是积极正面的,它给读者以梦想,也强化了幸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帮助那些渐渐长大的青少年读者逐渐获得独立意识并找到自我。‎ 在那些直面现实的作品中,很多作者都现身说法,以自己为原型来写作,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写进小说,让读者获得参与感,并从中获得生活的经验。鲍鲸鲸的《失恋三十三天》、李可的《杜拉拉升职记》、曼陀罗天使的《七年之痒》等网络小说以切近现实生活的笔触,和读者一起面对生活难题,作者用生活智慧教会读者如何经营情感、事业、家庭,如何面对阶段性的人生困境,如何活得更精彩。这些作品的理念是,小说是有用的,而不只是简单的消遣品,它们洞明世事、通晓世故人情,能帮助读者提升认识生活的能力。‎ 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主要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的,读的人越多,作品产生的影响才会越大。网络文学在面对读者群时,是自觉分类的,根据读者的需求“量身定制”,类似玄幻、历史、穿越、悬疑、游戏、职场、言情等作品的分类标签,针对的是不同读者的口味,这种分类细化的做法类似文化超市里陈列的各类文化产品。读者在选择这些作品时,选择的是一种情调和趣味,粉丝读者群是通过趣味“扎堆的”,通过阅读中的互动,共同探讨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获得不同层面的精神生活体验。‎ 与大多数通俗文学一样,网络文学的价值观念是持中的,是大多数读者能接受的,少有价值观的探寻,多的是对已有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明晰和强化。网络文学传承通俗文学的传统,类似古代说书场的故事,又有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印迹,在环环相扣的故事中,既有传统精神价值的弘扬,也有对现代观念的书写。‎ 网络文学对读者的引导是通过人物故事、人物形象激发读者的认同感,通过一些感悟式的“格言”“警句”,为读者舒缓压力,放飞梦想,识理明志。几乎每一部走红的网络小说都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被读者津津乐道,有一些“名句”被粉丝读者转录、传阅。读者阅读故事时,不知不觉地和人物同呼吸,并从中汲取精神动力,化为自身心智情感的一部分。网络文学以寓教于乐的方式,‎ 启发读者思考生活,勇敢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 ‎(选自周志雄《网络文学与当代现实生活》,有删改)‎ ‎1.下列关于“网络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文学的内容与读者的生活紧密相关,它接地气、树正气、有情趣,是直面读者的文学,可以激起读者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 B.网络文学与其他文学一样,主要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其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作品产生的影响大小与读者的多少有关。‎ C.网络文学的价值观念是持中的,是大多数读者能接受的,它很少探寻价值观,较多的是明确和强化已有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念。‎ D.网络文学激发读者认同感的途径是讲述人物故事、塑造人物形象,它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启发读者去思考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玄幻、穿越、架空历史等类型的网络小说的主人公,常常由“废柴”变成世间强者,这样的设定往往能够给读者以积极的精神影响。‎ B.《失恋三十三天》、《杜拉拉升职记》等网络小说不属于消遣品,它们教人如何面对人生困境,如何活得精彩,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C.有些直面现实的作品能让读者获得参与感并从中获得生活经验,原因在于作者现身说法,在作品中写了自己的生活经验。‎ D.玄幻、历史、穿越、悬疑、游戏、职场、言情等作品的分类标签,是网络文学在面对读者群时,针对不同读者的口味自觉细化分类的作品类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的网络小说写励志故事,阐述幸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这样的作品影响是积极正面的,能够帮助青少年获得独立意识。‎ B.网络文学往往根据读者的需求“量身定制”,其粉丝读者群是通过趣味“扎堆”的,他们通过阅读中的互动来共同探讨问题。‎ C. 网络文学传承通俗文学的传统,这两种文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侧重书写现代观念,后者则侧重弘扬传统精神价值。‎ D.网络小说若想走红,不仅要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还应该有一些感悟式的“格言”“警句”,使读者受到思想上的启迪。‎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最近,11岁的唐安琪将要动身去美国参加游学。为了短短13天的行程,她的妈妈秦女士支付了3万多元的费用。除了游学,秦女士还给女儿安排了暑期培训,花费5000元。许多孩子的暑假,如今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烧钱季”,不少家长感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其实,这种“烧钱游戏”的性价比并不高。一些游学机构动辄将出境旅游产品贴上“游学”的标签,改头换面之后抬高价格。实际上,很多项目仅仅是参观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而已。这类产品价格虚高,内容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游而不学,很难实现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效果。‎ 另外,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暑假填得满满当当。在北京,一些培训机构里有的孩子一天5节课,10个小时的教学时间。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安排下,孩子不仅难以用心投入学习,反而容易滋生厌学情绪,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摘编自《暑假变烧钱季,金钱和时间堆不出牛娃》,《中国青年报》2018年7月24日)‎ 材料二  图1 2015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数量调查表 图2 2015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数量调查表 材料三 剧场之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但是如果前排观众为了看得更清楚,或者一些其他原因站了起来,周围的人劝不了,“剧场管理员”又熟视无睹,那么后排的其他观众为了看到演出,就只好被迫站起来。最后的结果是,全场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都坐着与都站着相比,都是看戏,但是所有人都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也更累了。这种情景被称之为“剧场效应”。 (摘编自《校外教育须警惕“剧场效应”》,光明网2018年1月8日)‎ 材料四 “减负”不等于降低课程难度、不要学生刻苦学习、让孩子无节制玩耍,而指的是减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负担”。对于“减负”,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 ‎“加”在积极引导、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上。比如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安排自己放学之后的生活:读书、做手工、练书法……通过积极引导,真正从育人角度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 ‎“加”还在延展书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上,让孩子们清楚知识的逻辑,明白成长的真谛,拓展思维的视野。科学“加”的最终目标是育人,每次活动要从主题出发,设定合理的课程目标,把握活动内容的关键要素,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以及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协助支持下,探究知识、发展素养、体验情感、塑造人格。‎ ‎(摘编自《减负:“减”的背后应科学地“加”》,《中国教育报》2018年7月22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被调查的各年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参加了课外辅导班,说明在大多数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课外辅导是非常受重视的。‎ B.从数量上看,大多数被调查学生参加过辅导班,参加两个及以上课外辅导班的人数将近一半。其中,初中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比重最高。‎ C.调查发现,选择纯文化课程补习的远超过其他类型,几乎撑起了课外辅导的半边天,可见,来自文化学科方面的压力仍是主要的。‎ D.选择证书考级培训、学科竞赛辅导的比例达到了21.6%,说明学生参加课外辅导也不完全是为了学习文化,而是为了培养艺术情操、提高身体素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个堆砌时间与金钱的“烧钱游戏”,而不尊重基本的教育规律,这样必定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B.中小学生假期竞相参与校外培训,就是“剧场效应”在教育中的典型体现。它折射出公众对教育的焦虑、无奈以及随大流的态度。‎ C.面对教育部门提出的“减负”口号,教育工作者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这种“加”包括降低课程难度,有效介入课后活动。‎ D.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孩子们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暑假,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也更需要孩子们自己的争取。‎ ‎6.假期“补课热”导致的负面影响有哪些?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画 家 马 晓 红 高速公路在山间蜿蜒几十公里,满眼都是大大小小的山。高低起伏,浓淡相间,宛如一幅山水画。‎ 我就在这山沟沟里爬了十几年,“爬”进了县城的中学,“爬”进了省城的大学,“爬”进了大都市的高楼大厦。‎ 工作近十年,整天忙忙碌碌,却总觉得前路很是迷茫。整天对着灰蒙蒙的天冷冰冰的楼真真假假的网络,有时会不免会想起家乡的青山碧水野果父老乡亲。‎ 暮春,请了几天假,回家探望一下老父亲,顺便 “思考人生”。‎ 汽车越过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山下就是生活过六年的县城。‎ 但眼前的县城却不是记忆中的样子了。‎ 在我记忆里,说是县城,也就两横一竖三条街,街窄房矮树多。每天早读,总是伴着鸡鸣狗吠开始。早读完,跑到街尾买两根油条还能跑回来上第一节课。‎ 现在,撞进我眼里的,俨然一个发展中的现代化城市。‎ 宽阔大气的广场,周围矗立着十几幢高楼大厦。四五条宽阔的水泥路,以广场为起点,向四周延伸。路两旁,是一排排新建的高高矮矮的大楼。远处,还有高高的塔吊在云端旋舞。白云的间隙,隐隐约约露出些青绿色。‎ 走到广场中央,想好好打量一下这座新城,却被一个老人吸引住了。‎ 老人身着长袍,满头白发,面前撑着画架,专注地在画布上涂抹着。‎ 夕阳穿过远山,穿过高楼,落在老人身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金黄。‎ 看老人如此专注,我也不忍打扰,就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他画画。‎ 画的内容很是奇怪——‎ 眼前,高楼耸立,尘土飞扬。身边,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画布上,却是青山巍然,苍松挺立,绿水环绕,茅舍俨然。‎ 老人有时抬头看看高楼,低头画上一棵古树;有时对着柏油路凝视良久,在河面描上几圈涟漪;有时观察匆匆的路人,在田间添上几个农夫……‎ 良久,老人搁下画笔,后退两步,欣赏自己的作品。‎ 只见田间阡陌交通,河面白鹭翻飞。一叶渔舟,漂于青山碧水之间。船尾立一老人,青衣白发,弯腰摇橹,河面水波微起,游鱼相伴。船头坐一老妇,红裙青丝,手挽竹篮,篮中红荷初绽,娇艳欲滴。‎ 仔细一看,那老人的衣着神态,赫然就是画家自己。‎ 突然,我在画上看到了自己:田间小路,布衣草鞋,戴笠荷锄,牵一头褐色水牛,驻足欣赏路边绿油油的水稻和彩蝶似的蚕豆花。‎ ‎“老人家,你画的是……”看眼前的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画的就是这里。”他在稻田旁添上一棵杏树,“几十年了,变化太大,有些东西也记不清了,只能靠想像了。”‎ ‎“那画里的人……”我迟疑了一下。‎ ‎“划船的是我,摘荷花的是我妻子,田埂上牵牛的人就是照你的样子画的。”老人笑了笑,“我妻子一直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但直到去世都……我现在带她回来了,可惜家乡变了……”‎ ‎“你就是南山先生吧!”我去年参观过他的画展。他的山水油画带着浓浓的中国风,画展的主题就是“自然和谐,天人合一”。‎ 他不置可否,开始收画架。‎ ‎“我也是这里的人,家就在那边的山里。”我指指远处的群山。‎ 老人停了手,看着我。‎ ‎“我也好几年没回来了,变化太大了!”我看着眼前的大厦,“整天对着灰蒙蒙的天,冷冰冰的楼,挺怀念家乡的山水,可现在……”‎ ‎“社会总要发展的嘛!”老人继续收拾画架,“不过……”‎ ‎“总是破坏了才知道补救!”我指指周围,“你看,这小小的山城都还在不断扩张。”‎ ‎“是该觉醒了!”画家抬起头,背起画架,慢慢远去了。‎ 天色尚明,去广场中心大厦看看,给老爸买点东西吧。‎ 大堂正在布置图片展,宣传城市建设的成就。一张名为“伟大启航”图片上,县长站在挖掘机前,建筑师一手拿着规划图,一手指着远方的群山。‎ 图片下的文字说明,介绍了这个驰名中外的建筑设计师,赞扬他“感恩故里”“回报乡梓”。‎ 那个建筑师,赫然就是广场上那位老画家——南山先生。(选自《玉融文学》2018)‎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记忆中的小城而今俨然成为一个发展中的现代化城市,今昔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令人感慨不已。 B.本文以“我”为线索,塑造了投身于家乡城市化建设中的南山先生的光辉形象,表达了“我”由衷的赞美之情。 C.“是该觉醒了”中的“觉醒”是说我们既要城市化,也要给青山绿水田园乡村留出空间,不能盲目发展。 D.本文在描写画家作画时,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把画家刻画得生动形象亲切可感。‎ ‎8.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南山先生的人物形象。(6分)‎ 9. 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6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 ‎,无敢为非议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袭帕误耳,纳贡称籓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狯如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 ‎(节选自《明史·曾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 B. 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 C.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 D.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儒教国家化由此开始。 ‎ B.礼:含义丰富,主要有三,一指礼制,指全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二指礼仪,指具体的礼节仪式;三指礼貌,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 ‎ C.洪武:明朝第一个年号,当时在位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击破各路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定都北京,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 D.京畿:本意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后来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中国唐时有京畿道,宋时有京畿路。 ‎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鲁记忆超群,博古通今。他少时就能一字不漏的背诵《五经》,并通晓漫长历史中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等知识,其文章才学颇为闻名。 ‎ B.曾鲁文采出众,常得褒奖。他草拟的诏书以及赋写的诗歌,也深得皇上赞赏,皇上认为他的文章可以反映出文运的昌盛,为此破格提升了他的官职。 ‎ C.曾鲁谙熟礼法,深得器重。当时议礼者与之有辩诘,他一一列举传记告知对方;高丽的文书、安南陈叔明的上表,均被曾鲁看出礼法细节上的错误,因此,他受到皇帝的器重。 ‎ D.曾鲁编撰有功,赐赏丰厚。他担任总裁官负责《元史》的编撰,书成之后,以他为首功,给予金帛赏赐;他打算辞官归隐,却未得允许,朝廷又留下他负责编类礼书。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 ‎(2)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 (一)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步出城东门(汉)无名氏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注],高飞还故乡。‎ ‎【注】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话不在多,意不在巧;平平淡淡地说来,却如一曲纯净的旋律,一往情深。‎ B. 开头两句写主体人物的活动,交代了抒情主人公的立足点和遥望的方向,为下文抒发思想情感作铺垫。‎ C.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自己的朋友分明前日沿此路而去,今日却说河水无梁可渡,暗含对世事不如人意的感慨。‎ D. 在风雪中送别友人归去,诗中此处通过实写友人离去的场景,渲染凄伤的氛围,衬托出抒情主人公不能和友人一样回返故乡的自伤自怜之意。‎ ‎15.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联系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一)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飞湍、瀑流、山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 ‎(2)《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宋荣子豁达面对社会中的赞誉和责难。‎ ‎(3)《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作者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古人说:“一生一死,乃见交情。”这话不错,患难之交最珍贵。可凡事都有悖论:瓷器越华贵,越经不起碰摔;交情越深厚,越经不起伤害。楚汉之际,张耳与陈余结为        ,后来只因一次误会,竟        ,刀戈相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价值观不一样很难交朋友。许多人觉得薛宝钗最配贾宝玉,宝玉偏不喜欢。无他,        。有的人交朋友很实际,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可是一旦目的达不到,就翻脸不认人,所谓的“好朋友”成了“狗屎一堆”。有一首诗写得好,说朋友是“雪夜的火炉,雨中的红伞,无言的牵挂,彼此的忧欢,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可是,我们无须背诵华丽的辞藻,不必探寻朋友的哲理内涵。人之交友出于天性。“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人生路上伙伴,走得不寂寞。‎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莫逆之交 针锋相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见利忘义 ‎ B刎颈之交 水火不容 话不投机半句多  唯利是图 C刎颈之交 针锋相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唯利是图 ‎ D莫逆之交 水火不容 话不投机半句多  见利忘义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秉性相同,还能互补,关系不大 B秉性不同,关系不大,不能互补 C秉性不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 D秉性相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人生路上不寂寞 ‎ B为的是能有几位人生路上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C为的是人生路上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 D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人生路上 ‎20.下面是一名娱乐圈明星在其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片段,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今天是我的大作发布会,也是我三十华诞,感谢各位嘉宾和粉丝前来恭贺。这部作品是我的呕心沥血之作,我将惠赠给在场的每位朋友,渴盼你们拜读后提出宝责的意见。 我一定听取你们的高见,以便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上更上一层楼。‎ 21. 小明为教会爷爷使用微信进行语音聊天,画了一幅简易操作图。请你将下图转化成相应文字,帮助老人理解。要求表述得体、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科.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2018年10月24日,故宫博物院的家具馆对外开放,许多参观者第一次欣赏到宫廷紫檀家具的绝美。紫檀虽美,但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 ‎2.当下,对“超速”的渴望正涌动成一股潮流,高铁要提速,5G时代已经来临,生活节奏在加快。“我报翻译速成班,一个月就能拿下口译资格证”“我刚买了明星快速养成手册,正在琢磨如何一夜成名”“我养猪只要两个月都能催肥”“一对一补课,保你每次提10分”,人们急于工作,急于学习,急于生活,急着看成效。‎ ‎3.中国2017年GDP增速为6.9%,2018年GDP增速为6.5%,GDP减速的原因是为了提高经济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好的社会稳定和更广的发展空间。‎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A “接地气、树正气、有情趣”是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的特点,不是所有的网络文学作品的特点。‎ ‎2.B “不属于消遣品”错误,原文说的是《失恋三十三天》、《杜拉拉升职记》等小说并“不只是简单的消遣品”。‎ ‎3.C“前者侧重书写现代观念,后者则侧重弘扬传统精神价值”于文无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D(“而是为了培养艺术情操、提高身体素质”错,该情况说明学生希望在短期内强化自己的应试能力。)‎ ‎5.B(A.“必定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说法过于绝对。C.“降低课程难度”错。D.“也更需要孩子们自己的争取”无中生有。)‎ ‎6.负面影响:①家长经济负担增加,不堪重负;②孩子容易滋生厌学情绪;③监管不力,导致教育秩序被破坏,集体受损。(每点2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B小说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歌颂南山先生对家乡建设的贡献,而是通过对这一形象的塑造来表现城市建设与留住乡愁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 ‎8.①出色的画家。南山先生是一个知名画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浓的乡愁。②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这个出名的建筑设计师有着深深的社会责任感,他的设计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③充满乡愁的游子。南山先生以前是一位游子,他为了回报家乡,为家乡亲自设计发展蓝图,可是又丢掉了心中的故乡,发人深省。④不断自我反思的学者。小说结尾南山先生说“是该觉醒了”,表明他在不断地深思总结,城市的快速发展扩张与乡愁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⑤笃爱妻子的丈夫。在画作中,南山先生把故去多年的妻子画得美丽动人,表明他对妻子的爱是真挚而浓烈的。‎ ‎9.①结构上照应标题和前文。结尾的“老画家”与标题“画家”照应,也与前文先生作画照应。‎ ‎②丰富了人物形象。小说最后明南山先生“赫然就是广场上那位老画家”。南山先生就是一位立体式的人物。‎ ‎③深化作品主题。作品体现了“乡愁与发展、理想与现实、成功与失落”等诸多矛盾。‎ ‎④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启发读者思考。‎ 二.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 A  ‎ 11. C(定都南京——应天府) ‎ ‎12.B(文中并没指明破格提升官职是因为他的文章) ‎ ‎13.(1)曾鲁因为“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而推辞,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得分点:“以”“辞”、“持”、“不之许”宾语前置各1分,句意1分) ‎ ‎(2)(曾鲁)凭借文章才学在当时闻名。元朝至正年间,曾鲁率领乡里豪杰,召集少壮男子保卫家乡。(得分点:“以文学闻于时状语后置”、“帅”、“集”各1分,句意2分)‎ 译文:‎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七岁时,能默诵《五经》,一个字不漏。年岁稍长,博通古今。凡几千年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没有不能够道出的。依凭文章才学闻名于当时。元朝至正年间,曾鲁率乡里豪杰,召集少壮男子保卫家乡。他多次准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逆的道理。大家都遵守他的规约,没有人敢做不义的事情。人们称他们乡为君子乡。 ‎ 洪武初年,撰修《元史》,召曾鲁为总裁官。《元史》修成,赏赐金银玉帛,以曾鲁居首功。曾鲁请求归乡,适逢编修归类礼书,又留用了他。当时议论礼的人蜂起。曾鲁在众人中扬言道:“某礼应依据某说则对,依从某说则不对。”有与他争辩诘问的,他一定一一举传记来告知。不久曾鲁被授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去世,高丽派遣使者来拜祭。曾鲁索取高丽文书一看,文书外边裹袭金龙黄帕,文书不署洪武年号。曾鲁责备道:“用袭帕是错误的,纳贡称藩却不奉正朔,有何居心?”使者为过错道了歉,马上命令换去。安南陈述明篡位自立,害怕被讨伐,派使者入朝进贡以观测朝廷的意图。主客曹已经接受了安南的进表,曾鲁取其副本审视,告诉尚书,尚书诘问使者道:“安南以前的王名日熞,如今为什么突然改名?”安南使者不敢隐讳,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实。皇帝道:“岛夷竟狡狯到如此程度啊!”退回了安南的进贡。从此器重曾鲁。 ‎ 洪武五年二月,皇帝问丞相:“曾鲁是什么官?”丞相答道:“主事罢了。”皇帝当日便破格提升六个品级,拜曾鲁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戍边将领捕获倭人,皇帝命令放归他们。儒臣草拟诏书,皇上看了曾鲁的稿子后大喜道:“不久前陶凯为文已能引起人的感叹,曾鲁又能如此,文运大概昌盛了吧!”不久,被命令主持京畿乡试。甘露降临钟山,群臣用诗赋敬献给皇帝,皇帝只褒奖了曾鲁。这年十二月,曾鲁称病告归,于路途中去世。淳安徐尊生曾说:“南京有博学之士二人,用笔为舌的是宋景濂,用舌为笔的是曾得之。”曾鲁作文不留稿子,他的门徒里偶有辑录,也没有成书。‎ (一)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D项,三四句的场景描写是虚写。‎ ‎15.(1)孤独之感,“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友人顶风冒雪离去,抒情主人公遥望朋友离去的方向,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担忧和羡慕,以及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之感。‎ (2) 惆怅之情,“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欲渡而不得,表现出现实中有让人无可奈何的阻碍,产生了有家不能回的痛苦和不能与友人同回的惆怅之情。‎ (3)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想化身黄鹄高飞还故乡,抒发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 想与友人同回故乡的迫切愿望。‎ (二)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答案:B 解析:①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简单地说就是志同道合。“刎颈之交”与上文“交情”“深厚”照应,使用正确。②水火不容: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容。后多用于比喻人与人之间有深仇大恨,不能在一起。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意见、观点等尖锐对立。后文出现的“刀戈相见”这一结果是由水火不容造成的,故“水火不容”使用正确。③‎ 话不投机半句多:彼此心意不同,谈话不能相契,干脆就沉默不言。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形容一方有意一方无意,多用于形容恋爱中的“单相思”或“暗恋”现象。此处不存在“单相思”或“暗恋”现象,故“话不投机半句多”使用正确。④唯利是图:指只贪图利益,不顾及其他。见利忘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此处未涉及“义”,故“唯利是图”使用正确。‎ ‎18.答案:C 解析:这句话重点是强调“能互补”,以期与后文“很难交为朋友”形成对比,故排除B项;根据文中语境可知,“秉性不同,关系不大”,朋友间能够互补,故选C项。‎ ‎19.答案:C 解析:原文语序不当,“人生路上”应该做状语,修饰“能有”,故排除A、D。“几位”,量词,修饰“伙伴”,语序为“几位同行的伙伴”,故选C项。‎ ‎20.①“大作”改成“新作”②“三十华诞”改为“三十岁生日”③“恭贺”改成“祝贺”④“惠赠”改成“敬赠”或“赠送”⑤“拜读”改成“阅读”‎ ‎21.点开微信图标,让屏幕显示图1所示。(1分)在“微信”界面找到联系人(1分)或点开“通讯录”查找联系人。(1分)点击联系人,进入聊天界面。切换屏幕上的“小喇叭”和“小键盘”图标,直到出现“按住 说话”字样。(1分)按住说话,说完松手就可以发送语音信息。(1分)或手指上滑即可取消语音信息。(1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科.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解析:本次作文试题与新课标相联,与当前的快节奏生活相联,与我们的心灵、灵魂、理性、意愿相联,有着时代的痕迹,有着生活的温度,有着自我的思考。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我们的心灵总跟不上身体的脚步,于是到处充斥着迷茫和失落。我们必然要开启一场心灵的净化之旅,不要让灵魂滞后,让灵魂也跟上时代的步伐。放慢脚步,等一等你的灵魂才能体会到生命中更多精彩的过程,才能让生命更加有意义。川端康成浅浅一句:“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瞬间润湿了多少心灵,有多少人早已在日益浮华、分秒必争的社会中丢弃了当初的闲情逸致,丢掉了原本的安逸。放慢脚步等一等你的灵魂,只有这样,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起青春时才能感叹生命无悔!所以,在超速的时代,我们要围绕“慢”审题立意。‎ 本题材料是多则材料组合类,题目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择角度。 我们要细读三则材料,不妨这样审题立意。‎ 第一步:解读材料,整体感知。‎ 第一则材料:紫檀虽美,但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材料从艺术角度,强调“慢”的好处,属正面材料。‎ 第二则材料:“超速”成为一股潮流,高铁提速,5G生活提速,报各种速成班,模仿成速,补课速成,“人们急于工作,急于学习,急于生活,急着看成效”。材料从人们的生活角度切入,暗示“快”的弊端,属于反面材料。‎ 第三则材料:我国GDP减速是为了提高经济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好的社会稳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材料从国家层面角度切入,强调“慢”的好处,属正面材料。‎ 第二步:抓住关键,领悟深意。‎ 第一则材料:内容上,说的是宫廷紫檀木堪称绝美之原因在于“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我们不妨得出这样的结论,优秀的物质文明大多需要“慢”的积累与沉淀。“慢”,成就精品,成就经典,成就传奇。‎ 第二则材料:内容上,谈的是对“超速”的渴望与“超速”的表现。材料的关键在于人们急于工作,急于学习,急于生活,急着看成效。我们可以看出“超速”带来的危害,即(1)急功近利;(2)基础不牢;(3)虚荣攀比;(4)风险低估。总之,快源于浮躁,源于太想要看成效,反映了社会整体风气的不正。应该放慢脚步,慢慢思考。‎ 第三则材料:内容上,国家有意识地减缓GDP的增速;慢下来社会发展才会更稳健,包括提升经济质量、提升社会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稳定、提供给社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步:综合归纳,准确立意 对比三则材料我们发现,材料的核心意思在于:在超速、提速的时代,我们要静下心来思考,慢工出细活,慢慢走,慢慢欣赏,不仅在个人、国家层面,更要深入灵魂、心灵、理想、意愿等方面去思考,深度挖掘。‎ 参考立意 ‎1.超速时代生活需要慢下来。 2.超速时代放慢心灵的脚步。‎ ‎3.超速时代仍需要慢工。 4.快节奏里不妨适当放慢脚步。‎ ‎5.快是速度、是发展,慢是品质、是格调等。 6.慢比快更安全、更智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