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3.00 KB
  • 2021-06-05 发布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六安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是什么促使你买了一件商品?是因为你真的喜欢,还是因为看到到处都在卖或者网络上都在谈论?如果是前者没有问题,如果是后者的话,就要思考一下,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着你去买一个并不了解的商品呢?这种力量,在学术上被定义为“消费主义”。‎ 对于消费主义的研究,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学派有着不同的研究路径,但他们所看到的问题都是一致的,新古典经济学以研究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和消费偏好为基础,提出了索求经济学的主张,并由此生出了“欲求经济学”的理论:这种需求不是来自于商品的真实需求,而是一种“欲望”营造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学派对于消费主义的批判历史更加久远,理论体系更加完备,二战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纷纷对“消费主义”这一时代主题进行了研究和批判。马克思主义者让·鲍德里亚认为,当消费者要从这一产品或服务中获得差别的感受时,就要为这种感受支付差别溢价,这个溢价就是“符号价值”,以此为延伸,学者们提出了“需要”与“想要”两个不同的消费驱动力。需要,是人与商品之间的本质联系,人们关注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想要,是消费者对商品的符号象征性的关注,人的本质在于“需要”,而“想要”在于消费主义符号价值的异化,需要与想要的分离,展现了消费主义时代商品中物质性和符号象征性两者分离的趋势,受消费主义影响的人们关注的是商品符号的象征性,而较少关注商品的物质性。‎ 因此,在被消费主义异化的商品交换过程中,消费者们更看重商品的符号价值而非本身的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远高于其真正的使用价值;消费的需求并非其“需要”。而是通过广告等手段被创造出来的欲望——“想要”。‎ 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商品具有明显的两个特点:使用价值低,交换价值高,消费者购买的不是商品本身的价值,而是其附加的符号价值。‎ - 27 -‎ 消费主义影响着今天中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最典型的比如节日的异化,传统节日的定义不外乎宗教、农业生产特殊节点、宗族纪念,而现代节日的定义则几乎只剩下一个——消费。再比如对于公众人物的异化,现在的当红明星只能称之为明星,并不能称作“演员”或者“歌手”,当今那些“风华正茂”的明星、偶像们,也大多是消费主义产物。从根本上讲,“偶像”这一形象符号能从演员、歌手分化出来,就是消费主义异化的结果。消费主义剥离了明星身上最后一点文化特质(使用价值),把他们变成了网络流量的附属产品。‎ 年轻人为什么沉迷于消费主义?为什么乐于追求符号价值?因为,在资本为王的社会中,传统的“中产阶级”、新兴的“隐形贫困人口”“新穷人”等,在工作中越来越感到疲惫和乏味,这使他们更愿意通过消费来寻求心理补偿,固执地寄希望于在消费的帮助下找回工作中所缺夫的意义和乐趣,其实,这是一种在固化社会中自我麻痹的选择。‎ ‎(节选自赵皓阳日《生而贫穷》,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消费主义是二战后西方社会的一个时代主题,它是人们购买商品的驱动力之一 B.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研究了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和消费偏好,认为“欲望”营造了需求。‎ C. 受“需要”和“想要”的驱动,人们购买商品时更多地关注了商品符号的象征性。‎ D. 被消费主义异化的明星、偶像们,他们只是网络流量的附属品,没有了使用价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新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揭示了消费主义的本质。‎ B. 文章以节日异化和公众人物异化为例证,深刻批判了消费主义对中国社会的不良影响。‎ C. 通过分析当前年轻人沉迷于消费主义的原因,文章指出了自我摆脱社会固化的方法。‎ D. 文章运用了引用、举例、归纳等论证方法,警示读者在日常消费过程中应保持理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克思主义学派更早地对消费主义进行了研究和批判,并拥有更加完备的理论体系。‎ B. 人们的消费需求被广告等手段左右时,商品的交换过程也就被消费主义异化了。‎ C. 消费主义造成了节日的异化,节日失去了传统定义,节日的定义完全被消费取代了。‎ D. 把消费作为心理补偿,进而找回缺失的乐趣,是年轻人沉迷于消费主义的主要原因。‎ ‎【答案】1. A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首先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常见问题有:偷换概念、时空错误、杂糅或遗漏信息、特例普遍混淆、扩大或缩小范围等等。题中A项“消费主义是二战后西方社会的一个时代主题”错误,而原文为“二战后的西方马克主义学者们纷纷对'消费主义'这一时代主题进行了研究和批判”,“二战后的西方”这个定语位置文本中修饰限制“学者们”,而选项中却用来修饰限制“消费主义”,属于张冠李戴,另外根据全文看来消费主义不仅是“二战后西方”的一个时代主题,它应该是自始至终的贯穿东西方的 。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B项,“深刻批判了消费主义对中国社会的不良影响”错误,属于范围缩小,因为原文有“消费主义影响着今天中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C项,“文章指出了自我摆脱社会固化的方法”属于无中生有。D项,“文章运用了归纳的论证方法”错误,属于无中生有,归纳论证方法是运用归纳推理形式所进行的一种证明方法。它是由具有个别性知识的论据证明一般性知识的论题。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首先提取文本中与选项相关的信息,然后联系文本和生活常识加以分析、比对、判断,最后进行选择,不能直接推断对错的话可以借助排除法。题中C项“节日的定义完全被消费取代了”错误,原文中为“现代节日的定义则几乎只剩下一个——消费”,“几乎”一词很关键,不等于“完全”,这属于以偏概全或绝对化的问题。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城市马拉松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功能,举办方可以向世界展示城市优美的发展环境,独具特色的赛道和热情友好的民风,是一张塑造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品位与国际影响力的最好名片。其次,马拉松赛可以作为城市文化传播的载体,促进国内外城市之间的文化传播与发扬。与此同时,马拉松赛还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剂,给城市的餐饮、住宿、交通、旅游、商业等相关产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应,很少有别的体育赛事可以与之媲美。除此之外,城市马拉松赛在推动全民健身快速发展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 - 27 -‎ 当然,由于国内办赛历史不长,一些马拉松赛还停留在组织民众参加的阶段,与其这样花费人力物力,不如在普及推广马拉松、提高全民健身意识方面多下功夫。只有更多民众的自觉参与,马拉松赛事才能具者长久的生命力;城市举办马拉松赛需要淡化利益驱动,秉承严格、科学、缜密、安全的组织管理理念,让马拉松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既是对体育精神的诠释,也是对生命负责的一种态度。马拉松是城市的成人礼,只有扣准时代脉搏、把握办赛规律,办出有特色、高水平的赛事,才是中国体育谋求自身发展的责任所在,更是中国城市自觉融入社会进步的使命所在。‎ ‎(摘自《我国城市马拉松发展分析》)‎ 材料二:‎ ‎2010~2014年厦门国际马拉松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材料三:‎ 作为一家早在2011年便进入中国路跑市场的体育公司,智美被认为是中国马拉松产业的开拓者。至2018年底,公司已累计运营200余场大型城市马拉松赛,成为中国最具规模的产业运营商之一。“我们的优势在品牌《文化打造、赛事传播,以及围绕赛事文化、品牌做的推广手段。”智美体育集团副总裁宋鸿飞说。马拉松要注重个性打造、文化建设、赛事推广,让赛事围绕体育、文化、旅游延展开来,这些会给马拉松注入更多的资源,加上政策的倾斜,体育产业公司完全可以用这些资源去转化成更丰富的产品。‎ - 27 -‎ 临近年末,智美因为几场备受争议的事件,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11月18日苏州马拉松上,在比赛最后关头,志愿者几次给中国选手何引丽递国旗,导致选手被打乱节奏输掉比赛。12月2日南宁马拉松赛,选手获得冠军冲线后,赛场工作人员拽住选手想要与其合影,致使选手摔倒。有评论者认为,以上事件反映了智美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赛事运营的公司尚缺乏应有的专业性。宋鸿飞表示,智美体育还需要更加注重赛事方方面面的细节,智美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推动公司朝着更健康、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智美体育:主动承担责任,助力马拉松发展!》)‎ 材料四:‎ 近年来,马拉松赛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经济发展了,人们也有更多的闲钱和闲暇来多追求健康。”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闫俊涛说。“跑马”除了满足大众的健康需求,还满足了跑者的社交需求,乃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当前,公务员、企业等中青年人是马拉松赛事的主力军。但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并没有足够时间进行跑步训练。闫俊涛指出:“马拉松和平时跑步不一样,是长距离的极限运动。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和储备,盲目跑马一定会带来伤害。”他强调,普通人最容易出现的误区就是“盲目自信”,对自身实力缺乏了解,轻视马拉松难度而贸然上场,“这是不敬畏、不尊重比赛的表现”。对于经验不足又想尝试“跑马”的普通人,闫俊涛建议:一是做好自我评估,最好在专业机构进行耐力能力分析,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水平;二是选择适当的赛地和时间,了解赛道难度,选择适宜运动的时节;三是注意比赛的规范性,尽量少参加未得到国家认证的田径赛事,避免组织不力、服务跟不上的情况出现。‎ ‎(摘编自《马拉松虽“热”,参赛者需“冷”》)‎ ‎4. 下列关于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2014年之前中国马拉松赛事发展比较缓慢,之后赛事数量和参加人次均迅速增长。‎ B. 2016年马拉松赛事场次相比之前增幅较大,这表明在我国该项运动规模超过其他赛事。‎ C. 厦门马拉松收入主要来自运动员后勤消费,酒店接待、观众消费等收入也助推了城市经济发展。‎ D. 2010-2014年厦门国家马拉松总收入持续增加,这符合中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趋势。‎ ‎5.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马拉松能促进国内外城市间的文化传播与发扬。其他体育赛事难以与之媲美。‎ B. 不可否认,城市马拉松项目的迅猛发展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但只要把握赛事规律,就能办出有特色、高水平的赛事。‎ - 27 -‎ C. 智美体育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马拉松产业运营商,在赛事文化及品牌宣传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但其专业性也受到质疑。‎ D.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健身并不是跑马的唯一目的,很多人想通过跑马满足社交需求,乃至更髙层次的精神需求。‎ ‎6. 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促进中国城市马拉松更好发展?‎ ‎【答案】4. B 5. D ‎ ‎6. 举办方①要充分利用城市马拉松的资源整合功能,拉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马拉松的品牌效应;②要普及推广马拉松、提高全民健身意识,调动普通居民自觉参与;③要淡化利益驱动,在活动组织管理上做到严格、科学、缜密、安全,提升赛事专业水准。运营方④要围绕赛事文化及品牌等做好规模经营,丰富马拉松资源;⑤要敢于担责,提升赛事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参赛者⑥不要盲目自信,做好自我评估;⑦要关注赛事的适切性和规范性,做到科学参赛。‎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概括统计图表的信息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注意表格的名称、表头、数据的极值和反应的变化趋势等,重点注意题干中限定的范围。题中B项,“这表明在我国该项运动规模超过其他赛事”无中生有,图表和文章中均无此信息。故选B。‎ ‎【5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题中A项,“城市马拉松能促进国内外城市间的文化传播与发扬。其他体育赛事难以与之媲美”错误,原文“与此同时,马拉松赛还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剂,给城市的餐饮、住宿、交通、旅游、商业等相关产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应,很少有别的体育赛事可以与之媲美”,原文是“别的体育赛事很少有”,选项为“其他体育赛事”扩大范围,原文是在“经济助推方面”相比,选项是“促进国内外城市间的文化传播与发扬”方面;B项,“只要把握赛事规律,就能办出有特色、高水平的赛事”文中无据,原文只是说“只要把握赛事规律,就能办出有特色、高水平的赛事”;C项,“智美体育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马拉松产业运营商”错误,原文“中国最具规模的产业运营商之一”。故选D。‎ ‎【6题详解】‎ - 27 -‎ 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和看法,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要求就应如何促进中国城市马拉松更好发展谈自己的看法,从材料看,文中材料共三则,材料一从组织者的角度报道,材料三从赞助商的角度分析;材料四从参赛者的角度分析,因此可从这三个角度入手,抓住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城市马拉松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功能,……是一张塑造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品位与国际影响力的最好名片”“城市马拉松赛在推动全民健身快速发展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在普及推广马拉松、提高全民健身意识方面多下功夫”“城市举办马拉松赛需要淡化利益驱动,秉承严格、科学、缜密、安全的组织管理理念”“马拉松要注重个性打造、文化建设、赛事推广,让赛事围绕体育、文化、旅游延展开来,这些会给马拉松注入更多的资源”以及材料三中“评论者”和材料四中闫俊涛建议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风(节选)‎ 莫言 我家房后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窄窄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 我们动身很早,河堤上没有行人。雾很重,有时像炊烟,有时又像落下来的云朵。看不见河水,河水在雾下无声无息地流淌。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 雾淡了些,仍然高高低低地缠绕着田野和田野里的庄稼。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梁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在微微颤抖着。‎ 雾越来越淡薄。灰蓝的天空也慢慢地明亮起来,东方渐渐发红,云彩边儿是粉红色的。太阳从挂满露珠的田野边缘上升起来,一点一点的。先是血一样红,没有光线,不耀眼。‎ 后来太阳一下子弹出来,这时候能看到它很快地往上爬,万道红光突然射出来,天地间顿时十分辉煌。田野里还是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 27 -‎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一声笑颠倒了满朝文武 一句话失去了半壁江山 从爷爷唱出第一个音节时,我就把头拧回来。他的头秃了,秃顶的地方又光滑又亮,连一丝细皱纹也没有。瘦得没有腮的脸是木木的,没有表情。‎ 爷爷唱的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从爷爷的歌唱中感受到一种很新奇很惶惑的情绪,很幸福又很痛苦。童年时代就像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爷爷用他的手臂推着我的肉体,用他的歌声推着我的灵魂,一直向前走。‎ 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迷蒙中感到爷爷在推我,已是半下午了。爷爷已经把草捆成四大捆,全背到了河堤上,小车也推上了河堤。‎ ‎“星儿,快起来,天不好,得快点儿走。”爷爷对我说。‎ 不知何时——在我睡梦中茶色的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太阳已挂到西半边,光线是橘红色,很短。‎ ‎“要下雨吗,爷爷?”‎ ‎“灰云主雨,黑云主风。”‎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爷爷在车前横木上拴上一根细绳子,说:“该抻抻你的懒筋了,拉车。”‎ 走出里把路,黑云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一切都不发声,各种鸟儿贴着草梢飞,但不敢叫唤,我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起来了,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响声。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跟着这声音而来的是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药香。‎ 我回头看爷爷,爷爷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我的小心儿缩得很紧,不敢说话,静静地等待着。‎ - 27 -‎ ‎“爷爷!”我惊叫一声。‎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身体前倾,双脚蹬地,把细绳拽得紧紧的。‎ 我们钻进了风里。我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风托着我的肚子,像要把我扔出去。河里的水飞起来,红翅膀的鲤鱼像一道道闪电在空中飞。‎ ‎“爷爷——!”我拼命地喊着。喊出的声音连我自己都没听到。肩头的绳子还是紧紧地绷着。爷爷在我就不怕。‎ 那根拉车绳很细,它一下子崩断了,我扑倒在堤上。我抬起头来看爷爷和车子。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小车在哆嗦。‎ 我看到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爷爷,把车子扔掉吧!”我趴在地上喊。‎ 爷爷倒退了一步,小车猛然往后一冲,他的脚忙乱起来,连连倒退着。‎ ‎“爷爷!”我惊叫着,急忙向前爬,耸身扑到小车上。借着这股劲,爷爷又把腰煞下去,双腿又像生了根似的定住了。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刮过去的是大风。风过后,天地间静了一小会儿。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庄稼慢慢地直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从车上跳下来,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爷爷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7 -‎ A. 文章描写手法多样。同样是描写静,开头用河水流淌和爷爷的脚步来体现清晨的寂静;后面则用鸟儿贴草飞行和野蒿子、野花的气味表现大风来临前的肃静。‎ B. 本文语言贴近生活。“该抻抻你的懒筋”“把腰煞下去”“河里通红通红”等语句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C. 文章多次提到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运用神态描写,塑造了爷爷沉默寡言、木讷迟钝的形象。‎ D. 文章巧用色彩描写。“绿色的草印”“橘红的光线”“红翅膀的鲤鱼”“灰蓝的天空”“黑色的云”,色彩瑰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8. 本文题目为“大风”,结合文本分析“大风”在全文中的作用。‎ ‎9. 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阅读文本,思考本文是如何叙述故事的,并说说这样叙述故事的好处。‎ ‎【答案】7. C 8. ①推动情节发展大风使田野从寂静到狂飘再恢复宁静,使情节跌宕起伏。②丰富人物形象大风来临前,爷爷处变不惊;大风到来时,爷爷奋力抗争;大风过后爷爷从容淡定,从多个侧面突出表现了爷爷的形象。③凸显了主题,遭遇人生中的“大风”一一坎坷挫折时,不必惊慌,努力应对,平静接受生活中的赐予,方能获得从容的人生。 ‎ ‎9.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讲故事,给读者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彰显文章的真实性;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孩子,文章采用孩子的视角,孩子从惜懂、好奇、慌乱到从容淡定,既凸显了爷爷形象,又彰显了“我”的成长,使文章意蕴丰富;“我”的讲述与大段的环境描写相结合,使故事波澜起伏、节奏张弛有度;以时间顺序讲述故事,叙述清晰有序,有散文化倾向。‎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迟钝”有误,不符合爷爷形象。仔细阅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抓住祖孙两人主要的行为活动来概括主要事件即可。爷爷和“我”—起去割草,遭遇大风,与大风搏斗等,可见爷爷是一个坦然镇定、刚毅坚强的人,故选项中的引文主要是展现爷爷的沉默寡言和沉着镇定。故选C。‎ ‎【8题详解】‎ - 27 -‎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中物象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准确把握物象作用的答题角度: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从环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结合“‘星儿,快起来,天不好,得快点儿走。’爷爷对我说”“走出里把路,黑云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一切都不发声,各种鸟儿贴着草梢飞,但不敢叫唤,我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起来了,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响声”“刮过去的是大风。风过后,天地间静了一小会儿”等分析可知,推动情节发展大风使田野从寂静到狂飘再恢复宁静,使情节跌宕起伏。结合“‘星儿,快起来,天不好,得快点儿走。’爷爷对我说”“灰云主雨,黑云主风”“爷爷在车前横木上拴上一根细绳子,说:‘该抻抻你的懒筋了,拉车’”“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爷爷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等分析,丰富人物形象,大风来临前,爷爷处变不惊;大风到来时,爷爷奋力抗争;大风过后,爷爷从容淡定,从多个侧面突出表现了爷爷的形象。结合“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小车在哆嗦”“我看到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等分析,凸显了主题二遭遇人生中的“大风”一一文章意蕴丰富,大风不单是下午田野中刮起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咫风,也可指坎坷挫折。面对困难,努力应对,方能获得从容的人生。‎ ‎【9题详解】‎ - 27 -‎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及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阅读文本,思考本文是如何叙述故事的,并说说这样叙述故事的好处”,需要结合文本的人物、情节发展、环境、主旨等方面分析。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避免的是前后相互交错,力求做到前后一脉贯通。如:爷爷和“我”一起去割草;遭遇大风;与大风搏斗。给读者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彰显文章的真实性。结合“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从爷爷唱出第一个音节时,我就把头拧回来。他的头秃了,秃顶的地方又光滑又亮,连一丝细皱纹也没有。瘦得没有腮的脸是木木的,没有表情”“但我从爷爷的歌唱中感受到一种很新奇很惶惑的情绪,很幸福又很痛苦”“‘爷爷!’我惊叫一声”“‘爷爷,把车子扔掉吧!’我趴在地上喊”“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等分析,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孩子,文章采用孩子的视角,写“我”认识的变化,凸显了爷爷形象,又彰显了“我”的成长。大风来临前,爷爷处变不惊;大风到来时,爷爷奋力抗争;大风过后,爷爷从容淡定,以时间顺序讲述故事,叙述清晰有序,有散文化倾向。“我”与爷爷的对话展现出故事的发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结合“我家房后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窄窄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雾很重,有时像炊烟,有时又像落下来的云朵。看不见河水,河水在雾下无声无息地流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梁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在微微颤抖着”“太阳从挂满露珠的田野边缘上升起来,一点一点的。先是血一样红,没有光线,不耀眼”“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等分析,“我”的讲述与大段的环境描写相结合,使故事波澜起伏、节奏张弛有度。‎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姚希得,字逢原,嘉定十六年进士。授小溪主簿,待次三年,朝夕讨论《六经》、诸子百家之言。调盘石令,会蜀有兵难,军需调度不扰而集,更调嘉定府司理参军。改知蒲江县,巨室挟势,邑号难治,希得绥强扶弱,声名著闻。同知枢密院事游似以希得名闻,召审察,迁行在都进奏院,通判太平州,改福州,徒步至候官,吏不知为通判也。‎ 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 27 -‎ ‎。又言:“财用困竭,民生憔悴,移此不急之费,以实军储,以厚民生,敬天莫大于此,岂在崇大宫宇,庄严设像哉!”又条救钱楮三策,请置惠民局,帝皆以为可行。‎ 入对,言君子小人邪正之辩,且曰:“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小人自植朋党,挤排正人,甘言佞语,一切顺陛下之意,遂取陛下官爵,此乃为身计,非为国计也。”‎ 景定五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乃言用人才、修政事、治兵甲、惜财用四事。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会星变,上疏引咎,乞解机务。度宗即位,授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授参知政事。以言罢,授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谭州、湖南安抚使,以疾甚,辞,乃仍旧职奉祠。寻请致仕,诏不许,力请,以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依旧潼川郡公致仕。咸淳五年,卒。遗表闻,帝辍朝,赠少保。‎ 希得好引善类,不要虚誉,盖有诵荐于上而其人莫之知者。蜀之亲族姻旧相依者数十家,希得廪之终身,昏丧悉损己力,晚年计口授田,各有差。‎ ‎(节选自《宋史·姚希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B. 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C. 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D. 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经”又称“六艺”,是《诗》《书》《礼》《易》《春秋》《乐》的合称,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B. “参知政事”是宋代的一个常设官职,职权相当于副宰相,设置这一官职的根本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C. “致仕”在古代专指官员辞官或者退休,“乞骸骨”指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D. “卒”指大夫死去。古人通常称天子死为崩,公侯死为薨,士死为不禄,庶人死则称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7 -‎ A. 姚希得读书勤奋刻苦,学而优则仕。姚希得进士及第,待次期间精研诸子百家学说;蜀地遭兵难时他负责军需调度,后来调任嘉定府司理参军。‎ B. 姚希得理政颇有政绩,在担任蒲江县知县时候能安抚豪绅扶助弱者,把难以治理的县治理得很好。‎ C. 姚希得才能杰出,深得皇帝信任。姚希得条陈救钱楮三策,请置惠民局,提出用人、修政、治军、惜财四事,皇上都认为可以付诸实施。‎ D. 姚希得做官恪守职责。无论身处何处做官都尽心尽力履行职责,在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时正赶上星相变化,于是上书引咎辞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 ‎(2)希得好引善类,不要虚誉,盖有诵荐于上而其人莫之知者。‎ ‎【答案】10. C 11. A 12. C ‎ ‎13. (1)君子触怒皇上敢于直谏,违逆陛下的意愿,被免官后甘愿自谋生计,这是替国家打算,而不是替自己打算啊。‎ ‎(2)姚希得喜好引荐有才德的人,不求取虚荣美名,大概有被姚希得称赞推荐给朝廷为官而那人自己不知道的。‎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 画线句子的意思是:李韶向朝廷报告说自己患了病,十次上书想离职归乡。姚希得说:“李韶有德行和声望,虽然因病辞官,何不把他留下做京城宫观使,侍奉讲席,也足以成为朝廷的依靠。”‎ 根据语意,“十”指的是“李韶十次上疏”,所以排除A、D两项;根据对话标志“言”,亦可排除D项;“侍经幄”意思是“侍奉讲席”,故“经纬”后应该断开;而“亦足为朝廷重”是指“也足以成为朝廷的依靠”,所以排除B项。‎ 故选C。‎ ‎【11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表述有误。“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就是六种经书,即《诗》《书》《易》《礼》《春秋》《乐》。‎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通读全文,了解文本大概内容,依据选项中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翻译并理解各个选项在文中对应的句子,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C项,原文根据“又条救钱楮三策,请置惠民局,帝皆以为可行”和“乃言用人才、修政事、治兵甲、惜财用四事”可知,姚希得对皇帝提出的有用人、修政、惜财之事,但并无“治军”之事;且皇上都认为可以付诸实施的事,只是指“姚希得条陈救钱楮三策,请置惠民局”。‎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在文中语境进行翻译,需要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翻译时需要注意:‎ ‎ (1)“犯颜”,“触怒皇上”;“拂”,“违逆”;“退”,“被免官”;“家食”,“赋闲,不食公家俸禄”;“为……计”,“替……打算”。‎ ‎(2)“引”,“引荐”;“善类”,“有才德的人”;“盖”,表推测“大概”;“荐”,表被动,“被推荐”;“莫之知”,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莫知之”。‎ - 27 -‎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参考译文:‎ 姚希得,字逢原,嘉定十六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小溪县主簿一职,在候补的三年中,每天从早到晚研究评论《六经》、诸子百家的学说。调任盘石县令,恰逢蜀地有战乱,军需调度没有引起骚乱就已调集完毕,又调任嘉定府司理参军。改任蒲江县知县,当地豪绅大户倚仗势力,这个县号称难治理,姚希得安抚豪强扶助弱者,名声显著。同知枢密院事游似将姚希得的名字上报,皇上召见审察,姚希得升迁到皇上所在都市的进奏院,担任太平州通判,又改任福州通判,他徒步走到福州治邑候官,当地官吏都不知道他是通判。‎ 李韶向朝廷报告说自己患了病,十次上书想离职归乡。姚希得说:“李韶有德行和声望,虽然因病辞官,何不把他留下做京城宫观使,侍奉讲席,也足以成为朝廷的依靠。”又说:“朝廷财政匮乏枯竭,民众生活困苦,挪用不急需的费用,来充实军需储备,使民众的生活富足,敬畏上天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哪里在于把宫室建得很高大,把佛像塑得很庄严呢!”又分条陈述了挽救纸币的三条策略,请求设置惠民局,皇上认为这些都可以实行。‎ 姚希得入朝奏对,指出君子小人正邪的区别,并且说:“君子触怒皇上敢于直谏,违背陛下的意愿,被免官后甘愿自谋生计,这是替国家打算,而不是替自己打算啊。小人自结朋党,培植势力,排挤正直人士,甜言奉承,一切都顺从陛下的旨意,于是得到陛下的官职爵位,这是替自己打算,而不是替国家打算啊。”‎ - 27 -‎ 景帝五年,姚希得被征召担任兵部尚书兼侍读,于是提出选用人才、修明政务、治理军事、珍惜财用四件事。后被任命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恰逢星相变化异常,他上书承认过失,请求解除机务之要职。度宗即位以后,授予他同知枢密院事兼代理参知政事,不久授予他参知政事一职。后来又因为言论被免职,授任参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朝廷起用姚希得担任谭州知州、湖南安抚使,他因病得厉害,推辞(不赴任),便依照旧职做宫观使。不久姚希得请求退休,皇上下令不准许,他坚决请求,终于以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依旧潼川郡公的身份退休。咸淳五年,姚希得去世。遗表奏上,度宗停止上朝,追赠姚希得为少保。‎ 姚希得喜好引荐有才德的人,不求取虚荣美名,大概有被姚希得称赞推荐给朝廷为官而自己不知道的。蜀地依附他的亲戚族人就有几十家,姚希得供养了他们一辈子,婚丧之事全部破费自己的财力,在他们晚年时按人口数分给他们土地,各有不同。‎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③东过连山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④[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一、二句以叙事起,寥寥数笔即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B. 颔联以典明志,“事异”两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名惭”写出诗人对柳士师的敬意。‎ C. “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意境凄惋。‎ D. 诗人以“回雁”、“哀猿”反衬离别之情,诗境也变得凄厉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15. ‎ - 27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柳永名作《雨霖铃》的结句。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铃霖》的结句艺术手法上的异同之处。‎ ‎【答案】14. D 15. 相同点:同为想象别后之景,采用虚写手法。(答出虚写或者想象都给满分)不同点:柳词直抒胸臆,以千种风情衬尽羁旅愁苦,人间别恨;刘诗以想象之景结情,寄离情于山水(答出以景结情或者双关都给分)。‎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内容、手法、主旨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本题D项“诗人以‘回雁’、‘哀猿’反衬离别之情”说法有误,反衬应改为正衬,是以哀景写哀情。‎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翻译诗句并理解诗歌内容;然后明确诗歌所使用的手法,结合内容分析是怎样使用该手法的;最后点出情感或艺术效果。本题是比较阅读,要求“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铃霖》的结句艺术手法上的异同之处”,作答时既要答出相同点还要写出不同点。本诗尾联写柳州和连州有桂江相连,每当桂江向东流经连山之下时,我将和你相互凝望,低头吟诵《有所思》。诗人设想别后,以虚间实,笔姿灵活。“桂江”和“连山”并无相连之处,因此这里并不是实说桂水东过连山。下一句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东西远隔的两地联系起来。原来连接双方的,正是山水相望、长吟远慕的无限相思呵。“有所思”,也是古乐府篇名,这里出现,语意双关。最后两句,一纵一收,转折于空际,挽合十分有力。《雨铃霖》的结句写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也是虚写,直抒胸臆,想象别后无尽的羁旅之愁。‎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表达对秦朝统治者一面横征暴敛,一面又挥金如土的愤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27 -‎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高度概括和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4)韦庄《菩萨蛮》中描写江南人物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奈何取之尽锱铢 (2). 用之如泥沙 (3). 我欲因之梦吴越 (4). 一夜飞度镜湖月 (5). 三顾频烦天下计 (6). 两朝开济老臣心 (7). 垆边人似月 (8). 皓腕凝霜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的提示,根据平日学习积累加以归纳概括,联系题目中的要求和暗示词语思考答案,但要注意不能写错别字,更不能漏字。名句默写功在平时,打好基础。努力做到:把的准,记得牢,写得对,想得远。默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锱铢、度、频烦、济、垆、皓腕、凝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炒热了冷寂的暑期档,成为了全网吹爆的“国漫之光”。《哪吒》的成功,除了精良的制作,关键还是胜在“新瓶装旧酒”。它将________的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创造性改编,让观众喜欢上了这个画着“烟熏妆”的丑哪吒。‎ 中国神话传说,一直是国产动漫取之不尽的巨大素材库。那些神话故事,历经千年而流传不衰,是超越时空、经得起考验的经典,而动漫,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从这个角度看,或许不是动漫选择了神话,而是神话需要动漫。‎ 源于道教神仙谱系、“封神榜”传说的《哪吒》的成功,让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中国动漫或许不需要________,而是在千百年一次次讲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封神宇宙”。当然,构建一个“封神宇宙”,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   )。这不但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而且要有________的创新性“再造”。但唯其艰难,才更显出其意义和价值。‎ ‎“不信命是哪吒的命”,也是中国动漫人的命。中国动漫能否以中国的故事改变世界的文化生产版图?让我们__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耳熟能详  另起炉灶  孜孜不倦  拭目以待 - 27 -‎ B. 耳熟能详  另辟蹊径  谆谆不倦  拭目以待 C. 耳濡目染  另起炉灶  谆谆不倦  翘足而待 D. 耳濡目染  另辟蹊径  孜孜不倦  翘足而待 ‎18.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 B. 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 C. 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 D. 可以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它不只是需要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更是需要对人物和故事再挖掘 B. 它不光是免费“拿来”,还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C. 它既需要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还需要对人物和故事再挖掘 D. 它不是免费“拿来”,而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 第一空: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根据前文的“旧酒”语境,可知此处重在强调“熟悉”,而不是强调“受影响”,故用“耳熟能详”。‎ 第二空: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或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新风格或另找一个新途径、新方法。根据前文的“新瓶装旧酒”和后文的“在千百年一次次讲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封神宇宙’”,可知中国动漫不需要“另起炉灶”,而只需要“另辟蹊径”。因本句语境是“不需要”,故用“另起炉灶”。‎ - 27 -‎ 第三空: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谆谆不倦,恳切耐心地教诲,不知疲倦。此处并不是强调“创新性‘再造’”要恳切、有耐心,而重在“勤奋不知疲倦”,故用“孜孜不倦”。‎ 第四空: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翘足而待,一抬脚的短时间内即可等到,指很快就会实现。此处是说我们对“中国动漫改变世界的文化生产版图”充满了期待,而不是说很快就能实现,故用“拭目以待”。‎ 故选A。‎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本题,‎ 原句有三处语病:“体现”与“人物形象”“场景”搭配不当;“可以使它”表意不明,因“它”的所指不确定而致“谁可以使谁”的语义不明;根据事理逻辑,先说展现人物和场景,再总说它是最适合的形式。据此可以排除ABC三项。‎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本题属于选填衔接句,‎ 根据后文的“这”字,指代出上文需要填写与“情怀式守护”和“创新性再造”相关的内容,而“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并不是“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排除A、C;根据上文“神话传说是国漫取之不尽的素材库”,根据下文“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可知,动漫是可以将神话“免费拿来”的,只是不能光“拿来”而不“创新”,故排除D。‎ 故选B。‎ ‎【点睛】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 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 27 -‎ 七、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 八、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 九、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 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 ‎20.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 A. 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 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 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看准题干要求,即“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内容,认真分析。语言得体题型一般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关于得体,需要我们在平时就要注意文明用语,规范使用现代汉语。‎ A项,“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用在此处指自己不恰当;‎ B项,“绵薄之力”是一种较为谦虚的表达方式,尽管帮助了,却说是只帮助一点点,一般用来说自己,不能用与别人,此处用来形容别人不恰当;‎ C项,“光临”是敬称他人的来访,为敬辞,称宾客来到,此处用来形容“我”,不恰当;‎ D项,语言得体,运用词语恰当。‎ 故选D。‎ ‎21.仿造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是奉献他人的美好情怀。‎ ‎[材料]第一组:报效 关爱 知恩 第二组:老吾老及人之老 报君黄金台上意 吃水不忘挖井人 第三组:心念父母 马革裹尸 羊羔跪乳 善待老人 投笔从戎 乌鸟私情 ‎【答案】(示例)投笔从戎,马革裹尸,报君黄金台上意,这是报效祖国的美好情怀。‎ 心念父母,善待老人,老吾老及人之老,这是关爱老人的美好情怀。‎ 乌鸟私情,羊羔跪乳,吃水不忘挖井,这是知恩图报的美好情怀。‎ - 27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例如本题要注意题干中要求“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所给的材料是:三个词语“报效”“关爱”“知恩”及几句俗语和四字词语(成语);按照“报效”“关爱”“知恩”可将所给词语俗语分成三类:能体现“报效”这一主题意思的有:报君黄金台上意、投笔从戎、马革裹尸(报效祖国);能体现“关爱”这一主题意思的有:老吾老及人之老、心念父母、善待老人(关爱老人);能体现“知恩”这一主题意思的有:吃水不忘挖井、乌鸟私情、羊羔跪乳(知恩图报)。然后再来分析所要仿写的例句:例句中前两个分句都是四字词语,后面一个分句是七字句子,最后一句是“这是……的美好情怀”。据此分析,句子可以仿写为:投笔从戎,马革裹尸,报君黄金台上意,这是报效祖国的美好情怀;心念父母,善待老人,老吾老及人之老,这是关爱老人的美好情怀;乌鸟私情,羊羔跪乳,吃水不忘挖井,这是知恩图报的美好情怀。‎ 六、作文 ‎22.阅读下面一句话,根据要求作文。‎ 有时善良过度,则为懦弱;玩笑过度,则为无礼;礼节过度,则为卑微。唯能进退有度,方可游刃有余!‎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写一篇作文。要求: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把握一个度 ‎“一张一驰,文武之道”,讲的就是我们在为人处世时应把握其中的度。只有把握好度,我们的生活才会过得“如鱼得水”般的快意。所以说,当你做事情能把握好其中的“度”时,你就能取得成功。‎ - 27 -‎ 把握好“度”首先需要我们认清现状。生活本就是我们先去认识现状,再不甘于现状,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它的一个过程。八岁小女孩跳楼自杀原因是觉得生活太累,而造成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她父母对她的期望太高,让原本应该与同伴一起嬉戏的小女孩在学钢琴及参加各类辅导班中度过假期。这个悲剧的发生就提醒了我们做事应把握好度。学知识不应与休息相冲突的,只知一味地学习,那么生活一定会是枯燥无聊的。只有认清现状,切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有利于我们发展的计划,我们才能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假使你一意孤行,不认识清楚现状就盲目地行动,那结果可能是既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所以,做事前请认清现状,把握好“度”去做每一件事。‎ 把握好“度”需要我们勇于接受现实。因“乌台诗案”冤陷囵圄4个月后,苏轼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然而他并没有因地而堕落,而是在寂寞的挫折中沉静下来,用豁达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对于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样的,遇到不开心的事伤心是在所难免的,但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却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应该学会去接受那些不好的事情。所以,敢于接受现实,我们才能把握好做事的“度”。‎ 把握好“度”能让我们生活得更轻松。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万事万物都处在动态平衡的状态。既然已处在动态平衡当中,我们就不应该去打破它。而维持这一平衡的基础需要我们把握好度,就像当我们成功时,我们需警醒自己不能因为一次的成功而把自己当成无所不能的超人,更不应该在一些失意者面前宣传自己的胜利果实。无论成功与否,我们都应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它。正如身处于“高四”的我们面临高考,有期待也有害怕,或许会感到浑身不自在,莫明其妙地想发脾气。即使这一切都是正常和普遍的,但我们也不应沉溺于其中,因为一切所谓烦恼和不愉快都会很快地过去,想想风雨之后便是彩虹。现在所经历的风雨是想看到高考彩虹前所必须经历的,想到这不是一切都释然了吗?凡事有利也有弊,只有当我们把握好其中的度,我们才能生活得更轻松,更加快乐。‎ 如何把握好做每一件事的“度”,是我们要用一生去学的东西,当你学好它时,你的生活必定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在处理事情时,我们学会把握好其中的度吧!‎ ‎【解析】‎ ‎【详解】审题:‎ - 27 -‎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表达的能力。考生要注意本题是属于材料作文写作,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次作文意在启发学生就自己的日常言谈举止、行为处世作一些理性思考,“中庸之道”、“过犹不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意义和价值。材料的核心句子是最后一句“唯能进退有度,方可游刃有余”。“度”,在汉语中意思众多,但在本则材料中指的是“标准、准则”;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说的是在界限里,量的增减不会引起质的改变,但要是超过了界限的量的增减,就会引发质的变化。物极必反,也是这个道理。世间万物,皆有其度,倘若失度,则往往会过犹不及,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涉及一个“度”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好这个“度”。什么事情都适分寸了,有一个“度”,那么你的生活质量就一定是最佳的了。‎ 参考立意:‎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人生需要一个尺度。哲学家言:“无论黄昏时树影有多长,他总是和根连在一起。”树影不敢妄为,因为它懂得万物皆有度,离开了度,它就等于离开了树根,就失去了生命力。“度”是智慧,是艺术。因此待人处世要讲究“度”。‎ 行文结构:‎ 文章以“一张一驰,文武之道”引出中心论点,即“只有把握好度,才能取得成功”;然后从两个方面论述如何“把握好度”,分别是:认清现状、勇于接受现实;接着作者告诉我们,把握好“度”可以让我们生活更加轻松,并且例举了现实的例子来说明这一观点;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论点,呼应开头。‎ 写作素材:‎ ‎1.人活着,不能离开度,说话有度,工作有度,交往有度,相处有度;掌握好度,人才不累,弄清楚度,才不糊涂。做人有度,有时候,需要吃亏;有时候,需要让步;而且首先要学会约束自己,然后做到心中有数。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就要退,该显的时候就要显,该藏的时候就要藏。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于人,于事,都要三思;给人,给事,留三分得余地,看开了就是处处充满生机,想开了就是繁花似锦。‎ ‎2. 人与人之间,往往在于细节,细节的体现更反应了人的修养;有识,懂得谦虚,否则就是骄傲;尊贵,懂得谦卑,否则就是高傲。有了度,才不会贪图和冒失;懂得度,才不会卑微和轻视;做人有度,彰显一个人的修养,展示一个人的内涵。做人做事,要适可而止,这样方能从容转身,话不可说尽,事不能做绝,做事留有余地,是一种智慧,未来琢磨不透,预测不了,给别人生路,也是给自己一条后路。不该记住得就要学会忘记,看透不说透,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人的尊重。‎ ‎3.‎ - 27 -‎ ‎ 人生,把握好度,不小瞧别人,也不高看自己;不轻视别人,也不张扬自己;该争论的时候不放松;该放弃的时候不执着;懂得抓住机会,随遇而安。人生无完美,缺憾亦是美;你无法复制他人的人生,就如同别人无法复制你的人生一样,虽然我们很平庸,但我们的存在都是限量版的,每个人的唯一性,便是生命的独特性。优雅的人生,是阅尽世事的坦然,无论结果如何,重要的是你参与过,生命的经验是无法衡量的,留下的是沧桑饱尝的睿智,也是过尽千帆的淡泊。人生不易,别让自己陷入了困境,把握好尺度,才能掌控好人生。人没有最好,有德天地高,人生要有尺,做人要有度。‎ ‎4.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一个似乎可以通过努力就可以心想事成的年代,很多人逐渐地迷失在不断满足的欲望中。我也时常在想,当很多人都已经品尝到幸福的甜味,为何还要苦苦追寻更大的幸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毕淑敏,遇见了她的《幸福的尺度》。什么样的幸福才是健康的幸福?毕淑敏告诉我们,她应该是在一定尺度下发生的事。那么,我们又该怎么理解这个尺度呢?文中这样的一句话似乎就是最好的回答——“尺度表面上看,很好理解,就是说,物体在不发生质的变化前提下,可以有一点变动的范围,但是,不能过量。”‎ 在深夜里,我与作者促膝长谈,通过她文字;清晨,我与作者交流我的的想法,通过她的文字。在不断品读文章的过程中,我慢慢地去理解她关于幸福的诠释,关于幸福的尺度的真谛。然后,我也开始思考关于我的成长之路。经过一些时间的思考,我慢慢发现,尺度下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做本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 ‎ - 27 -‎ ‎ ‎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