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17 KB
  • 2021-06-05 发布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过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 但仍未彻底消失。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 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时尚黄腔”。到了 当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其实,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令大家折服的一个好例子, 就是历来很边缘、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 不少远方的年轻人乘飞机去观赏,竟成一种时尚。 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 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的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 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和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 帜,其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理由究竟何在。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 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部分年轻人对戏曲的疏离现状,培养出更多“粉丝”,甚至将 来在他们中还会产生新的戏曲工作者,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建功立业。 同时,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单向化、狭隘化理解,认为他们“喜新厌旧”或“喜 旧厌新”。趣味不能划一,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都需要。所谓新与旧是相对而言, 实质上都是当代艺术家在戏曲深厚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比如《曹操与杨修》是从无到有, 再如《牡丹亭》的文本剪裁、音乐伴奏、表演与导演、服饰与灯光,都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 心血,是一种追求古典韵味的隐形化现代处理。有了古典美,还有现代美,戏曲的道路才宽 广。 一要美,有戏曲的、剧种的、声腔的、演员个人的独特之美;二要真与善,在陶冶情性 的艺术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的时代的某种真实感,有利于观众的心灵建设。戏曲能做 到真善美的有机结合,一定可以征服偏见或成见,赢得年轻人,也贏得更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周飞亚、王瑉《戏曲艺术与年轻观众》,《人民日报》2020 年 7 月 16 日) 材料二: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 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 在艺术回归的时代,全媒体是技术、是背景、是视角,也是价值观和审美观,但它不是 内涵和内容。它的内涵和内容仍然是人的身体、声音、情感,以及其所依附的乡土和家国, 这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全媒体背景下的极其珍贵的个别性、独特性。我们可以拥有一万台相 同的电脑,但透过屏幕却能映射出一万张不同的面庞。这一万张不同的面庞因不同的人种、 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宗教而构成不同的表情。如果一万台电脑映射出的是同一张面孔、同一 个表情、同一副眼神,那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就是人类文明的灾难。 人类在进入新世纪、新时代方才意识到,我们一直所追求的现代化、国际化,为我们带 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资产——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正日益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2001 年的 5 月 18 日,坐落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方略。美 国是致力推进现代化的急先锋,可就是在美国,人们已经意识到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多样性 的危机。于是,在全媒体时代的文化风气当中,就有一种非常自觉的对传统文化回归的趋向。 - 2 - 各民族、各地城在任何时代都不像在 21 世纪已经过去的这 19 年中,对本土文化予以如此高 度的重视。再以舞台艺术为例,2016 年在美国首演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它所使用的音乐元 素既非欧美的古典音乐,也非美国当下的流行音乐,而是古老的非洲乡土音乐,甚至于乡土 歌谣。而恰恰是这种地域的、民间的歌谣和说唱艺术,构成了今天最为时尚的嘻哈音乐。音 乐剧的发展也已逾百年,现在的百老汇,最好的剧场、最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使用的表演元 素大都是最传统的,而这个最传统的表演元素显示出来的品质却是最现代的。 正像在中国一样,最古老的艺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恰恰焕发出最现代的魅力,比如 昆曲、梨园戏等。因此,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正视人的内心世界,更加正视不同文 化背景的独特传统和独特表达。从某种意义上看,回归就是创新,传播也是传承。创新需要 内容的支撑,这个内容就是要在标准化、统一化的共同模式中展示个别性的传统。而传播本 身的意义,即是在更大的范围内用更现代的科技手段有选择性地传播你所要传承的文化内容。 因而,传播本身就变成了传承。所以,当我们迎接全媒体时代到来之时,我们恰恰所要喚醒 的就是向传统、向内心的回归,更加自觉地在全媒体的背景下展示出各自的独特,这也是中 国戏曲生命力的传承。 (摘编自罗怀臻《传统戏曲的全媒体生命力》,《光明日报》2020 年 3 月 1 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多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是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年轻 人更多追求时尚文娱。 B. 只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多创造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有更多接触,就能够拉 近他们之间的距离。 C. 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推动艺术与文学向更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所以要在作家作品中 形成时代间的代际感。 D. 全媒体时代如果将创新融入戏曲艺术,那么即使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也可以呈现 出最现代的艺术品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观众的喜欢,我国的戏曲艺术也不例外,而且当代戏曲 艺术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相对变小了。 B. 梨园戏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新戏《董生与李氏》让不少年轻人不远千里去观赏的 原因是该剧实现了传统和时尚的结合。 C. 既不使用欧美古典音乐,又不使用美国当下流行音乐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取得成功, 应归功于其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回归。 D. 现在有最好剧场和音乐剧演员的百老汇,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最现代的品质,这 一点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河南豫剧院普及全民美育“DOU 艺计划”,和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抖音一起探索 短视频戏曲艺术的传播传承。 B. 厦门举办“礼赞新中国 逐梦新时代”优秀剧目展演季,26 场新创排的地方戏曲轮番 上演,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 C. “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世纪剧院三个晚上连演上中下三本,吸引了很多的年轻人, 每晚演出都是座无虚席。 D. 1995 年冬,作为“京剧走向青年”的巡演剧目,《曹操与杨修》在北京海淀剧院上演并 且取得意想不到的轰动效果。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 分) - 3 - 5.你认为如何才能使戏曲拥有更多的年轻观众?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6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执着者 张丽 ①时隔十年,我再次因为残疾教师王新来到笔架村。当年,我那篇《十年坚守,不让一 个孩子辍学》的新闻发表后,默默无闻的王新变成了省道德模范,我也因此被领导赏识进了 城。 ②两次去笔架村,见的是同一个人,心境却截然相反。那时我二十出头,才在乡政府当 通讯干事不久,梦想着妙笔生花,一鸣惊人。大清早在笔架村书记的带领下,翻越八座大山, 走过几十道山岭,才在傍晚时分抵达。 ③夕阳的余晖把群山抹上了一层金色,散落的泥巴土屋零零星星从密林里冒出来,蓦然 一看,像是插在山腰上的几只狼毫。学校在一处开阔地上,有四间土砖墙教室。书记介绍, 笔架村方圆十多里,山高石头多,难得有块地势平坦的地。这房子是李先念带领的新四军第 五师建的,做过后方医院。王新师范学校毕业后来支教,当上了几十个娃娃的孩子王,他的 腿就是在冰天雪地里为救学生被野猪追赶咬伤的。 ④孩子王正在上课,他一只手拄拐,一只手执粉笔,背影在低矮的课桌前单薄得像悬挂 的毛笔。我问他,别的老师来了又走,你怎么能在山里扎根呢?他回答,因为这里贫穷,交 通闭塞,文化落后,我不能眼看孩子们当睁眼瞎,一辈子困在山里…… ⑤自那以后,我格外关注王新。听说他娶了一个山里妹子,媳妇每天帮他接送学生,还 为留校的学生洗衣做饭烧水;他一个人教 5 个年级,难得片刻休息;他教过的学生陆陆续续 有 20 多个考上了大学;笔架村也被列入省市扶贫重点村,建了新学校,修了公路。教育局、 民政局、残联、义工联……总有单位和个人去送温暖。 ⑥新修的公路沿山势盘旋,左边是山,右边是悬崖绝壁,我的车不时与私家车、公共汽 车相遇。陪同我的乡干部说,这路修到村口和学校了,到乡里县里的班车一天十多趟。我把 车停在校园里,种种疑虑涌上心头。王新出现在眼前,已是两鬓斑白。他并不带我们参观新 的校舍,而是请我们去活动室坐坐。 ⑦活动室很干净,有办公桌也有棋牌桌。他边给我们泡茶边说:“我知道你们的来意,咱 们是老熟人,我直接交底——这学校有名无实,没有学生。”茶雾袅袅飘散,暮色四合,远山 如黛,这样的坦白开场让我无言以对。王新像是自言自语:“城里教学好,娃娃们都跟爸妈在 城里读书,有福啊!”我越发困惑,问道:“没有学生?你还保留学校,接受扶贫资金,岂不是……” 他摇头叹气,“我并不想欺骗。娃娃们走了,学校空了,我拿退休金落得清闲自在。可有人要 把学校拆了建祠堂,我哪能愿意?你还记得那篇《为了最后的坚守》吧?”我当然记得,写的 是王新为了两个山里娃不辍学,仍然窝在笔架村教书。文章煽情,连教育局长都感动了,特 批过一笔教育经费。“那也是我造假!你看,村里路路通,年轻人一个个像燕子往城里飞,赚 了钱在城镇买房安家,老屋空了巢,哪还有学生在这里读书?”他顿了下继续说,“那俩学生 是我的孙子,我强留他们读书,并让人去宣传,才保住了学校。” ⑧“你可真行!”我由衷地插了一句。王新苦笑道:“难哪!孙子去年上初中走了,我想学 校空着不是个事,就和书记商量,让村里的孤寡老人住进来,可吃住得有钱。要是把学校废 了,我也失去宣传利用价值,资金从哪儿来?”我接茬说:“把空置的学校变养老院,挪用教 育资金养老,难怪有人举报你弄虚作假!”我把举报信递过去。王新看完,脸涨得通红,急急 - 4 - 地说:“这个举报人就是想拆学校建祠堂的,不能让他得逞,学校一定得保住!”我瞅着王新 ——这个把青春和热血献给大山,处处为山民着想的执着者,暗暗为他担忧,就问:“你就不 怕处分?”“咋不怕?担心得很哪,可这事不做不行!好在山高皇帝远,又有书记支持,总能化 险为夷。这一年扶贫干部来得多,大多到乡里搞个捐赠仪式就收场。难得有进村的,书记带 着转悠,搞点野味忽悠走。连写报道的也只听听汇报,哪像你恁认真……” ⑨王新的话让我无语。他看我的脸色沉重,更加着急地恳求:“刘记者,咱村能得到上级 扶持是享你的福。这次,你可不能太执着。笔架村以前穷,男人娶不上媳妇,现如今仅老光 棍就有 14 个。有的从来没出过山,苦了一辈子,老了没个亲人,咱不能不管吧?你要笔下留 情啊,不能让学校没了!” ⑩窗外群山莽莽,雾霭沉沉,我心潮起伏。脑子里翻滚出一个又一个新闻标题:《大山里 的老年学校》《笔架村最后的乡村教师》《空校,不空心》《执着者》……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两次去笔架村,见的是同一个人,心境却截然相反”,这其中截然相反的心境分 别是“兴奋、激动”和“沉重、疑虑”。 B.“教育局、民政局、残联、义工联……总有单位和个人去送温暖。”这既昭示了社会的 大爱精神,也说明了王新给笔架村带来的影响。 C.那篇《为了最后的坚守》的相关内容,是王新为了保住学校造的假,他不想将学校改建 成祠堂,而是让村里的孤寡老人有个安居之所。 D.“扶贫干部难得有进村的”“连写报道的也只听听汇报”,这反映了当时扶贫干部及记者 的浮夸的工作作风,揭示了某些社会问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第③段中写“我”第一次到笔架村时所看到的环境,笔法细腻,形象生动地突显了 笔架村的贫穷、闭塞。 B.“一只手拄拐,一只手执粉笔”“背影像悬挂的毛笔”,此处使用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 再现了王新上课的具体情景。 C.小说第⑦⑧段主要写人物语言,通过人物对话侧面交待了与王新有关的背后的故事,丰 富了人物形象和小说的情节。 D.小说以“我为使用哪个新闻标题而大费周折”结尾,能引起读者对王新人生故事深入的 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 8.小说中的“王新”主要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述。(4 分) 9.“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乃,字永夷,洺州广平人。少聪颖志学,暗记《六经》,日数千言。及长,文章清雅, 为当时推重。天宝中,举进士,寻丁父艰,居丧以孝闻。既终制,从调选曹。乃常以文部选 才未为尽善,遂致书于知铨舍人宋昱曰:“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 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近代主司,独委一二小冢宰,察言于一幅之判,观行于一 - 5 - 揖之内,古今迟速,何不侔之甚哉!诚能先资以政事,次征以文学,退观其理家,进察其临 节,则厖鸿深沉之事,亦可以窥其门户矣。”其载,补剡县尉,改会稽尉。宣州观察使殷日用 奏为判官..,宣慰使李季卿又以表荐,连授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转运使刘晏奏令巡覆江西, 多所蠲免。改殿中侍御史、检校仓部员外、民部郎中,并充浙西留后。佐晏征赋,颇有裨益, 晏甚任之。大历十四年,崔祐甫秉政,素与乃友善。会加郭子仪尚父,以册礼..久废,至是复 行之。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词义典裁,祐甫叹赏久之。数 日,擢为给事中,旬迁权知兵部侍郎。及杨炎、卢杞为相,意多丑正,以故五岁不迁。建中 四年夏,但真拜而已。其冬,泾师作乱,驾幸..奉天。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以甘言诱之, 乃称疾笃。又令其伪宰相蒋镇自来招诱,乃托瘖疾,炙灼遍身。镇再至,知不可劫胁,乃叹 息曰:“镇亦尝忝列..曹郎,苟不能死,以至于斯,宁以自辱膻腥,复欲污秽贤哲乎?”歔欷而 退。及闻舆驾再幸梁州,乃自投于床,搏膺呼天,因是危惙,绝食数日而卒,时年六十。德 宗还京,闻乃之忠烈,追赠礼部尚书。(选自《旧唐书•刘乃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则知人/官人斯为重 任/ B. 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 重任/ C. 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 重任/ D. 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 重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判官是中国古代官名,始于隋唐,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职责主要是辅理政事。 B. 册礼是古代册立、册封的一种礼仪,唐代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 C. 驾幸,敬辞,专门指古代封建皇帝亲临某地,在文中指德宗皇帝到奉天巡游。 D. 忝列,谦辞,表示自谦的说法,在文中是“自己排列其中感到惭愧”的意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刘乃笃志好学,才华超众。他从小就立志学习,暗记《六经》;他才思敏捷,文笔清新 雅致;所撰写的册文典雅规范,受到了赞赏。 B. 刘乃通晓典籍,见解独到。他写信给宋昱,引用《虞书》,指出文部选拔官员的弊端, 认为应从政事、文学、理家和临节四方面考核。 C. 刘乃为政宽简,颇具才干。他在巡察江西时,为百姓免除了很多赋税;在辅助刘晏征 收赋税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得到刘晏信任。 D. 刘乃心系朝廷,忠贞不渝。叛贼作乱时,他想尽办法,坚决拒绝叛贼的招诱,最终为 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令叛贼感到羞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4 分) (2)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4 分) 14. 刘乃因恪尽孝道而闻名,请结合文本用你的语言予以说明。(3 分) - 6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南轩竹 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 B.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C.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D.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 1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 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17. 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诫兄子严敦书》中,第二段对当世贤良的作为得失加以对比评析,都是自己观察社 会人生得来的经验之谈。其中“ ”“ ”的比喻,警拔 有力,发人深省,是传之千古的警句。 (2)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 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3)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仙人同游与明月长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 ”, 即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5)《诗经·静女》中描写了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 其中描写动作行为的诗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站在雪山之上,“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我就站在天底下,我就凌驾于尘世之上。 云真低啊,___________,可我舍不得伸手相扰。看她们自由自在,旁若无人地生活。恍 惚间,我就迷失在那云里。平时行色匆匆,赶着地铁追逐客户,贴着地面卑微行走,从来不 会抬头看看云,偶尔在小阳台收衣服时匆匆一瞥,只看见那云黑着脸,脚步混乱,行色匆匆, 也在赶地铁吗?即便是脚步慢了些,出场的背景也总是混混沌沌,她在高楼背后躲躲闪闪, 眉眼低垂。 - 7 - 我竟然会把两种迥异的风格混搭起来!我应该是最天才的设计师。眼前藏地的云,我就 固执地觉得她是万历年间苏州小巷的哑女。她不取悦谁,在自己的天空从容寂静,自在独行。 她当窗梳妆,她织素裁衣,她洗手做羹汤。她没看我,我却在寻找目光;___________,我却 应声驻足。她独行在杏花春雨江南的青石街道,躲在油纸伞下安静欢喜。她浅浅一笑,我便 觉得心上的冰碴子扑簌簌地往下落,落成千年初雨。她终于看向我,清澈见底,一眼万年。 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 A. 比喻、通感、比拟 B. 排比、对偶、反语 C. 比喻、借代、通感 D. 对偶、设问、引用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她清晨当窗精心梳妆,白天辛勤而精细地织素裁衣,傍晚 贤惠地洗手做羹汤”也很有表现力,为什么作者采用原句的写法?(4 分)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8 个字。(4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面是高一某班班长在班会上的发言,其中四处语言表达有问题,请指出并做修改,使语 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随着期末考试临近,学习任务加重,部分小组出现了随意不上体育课,延长学习时间 和减少课外活动。②这样的“努力”背后带来健康隐患。为改变这种现象,促进大家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我班将于 2020 年 12 月 1 日举办班级体育文化日活动。③本次活动围绕“智 慧学习,活力青春”为主题,展现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形式,不以体育竞技为主要形式。④ 希望同学们精心准备,积极参加。⑤也欢迎家长们前来观看指导,届时将惠赠节目单一份。 22. 请对下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5 个字。(3 分) 航母对来自潜艇的威胁历来特别谨慎,远超过对空中威胁的关注。因为海洋太广阔,无 论固定翼反潜机还是直升机每天都只能出动 2~3 次,次数再多飞行员太疲劳,无法做到 24 小时不间断探测。除了狭窄的海域可以采用空中反潜外,一般海域无法做到。反潜机靠吊放 声呐探测目标要受海况影响,且使用一次性声呐浮标费用昂贵,编队驶离这片海区声呐浮标 - 8 - 就失去作用。核潜艇不同,它可以在水下进行连续探测,发现异常情况即时报告,航母编队 立刻转向安全海域航行,舰载反潜机协同核潜艇搜寻、攻击目标。核潜艇拥有出色的航程和 航速,常规潜艇的航速是跟不上航母编队的。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在一场电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 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针对梁某的困惑, 三位嘉宾作出了这样的人生提示: 甲: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 十多年的教育?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乙: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丙:我觉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 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 思考和价值判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 - 9 -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答案】1. D 2. D 3. A 4. ①首先指出年轻人对戏曲疏离的原因,引出中心论点“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并用 年轻人乘飞机去欣赏《董生与李氏》加以佐证;(2 分)②接着论证戏曲应该怎样吸引年轻观 众,指出古典美与现代美都是他们需要的;(1 分)③最后得出结论:真善美结合才能赢得年 轻观众的青睐和戏曲美好的未来。(1 分) 5. ①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②传统戏曲艺术与新兴技术相结合,使 古典美与现代美完美结合;③回归传统内容,创新戏曲的传播方式。(6 分)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理解文本信息的能力。 A 项,“太多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是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的主要原因”错误,“主要 原因”一说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 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这是原因之一,文中并没有说是“主要原因”。 B 项,“只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多创造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有更多接触,就能够拉 近他们之间的距离”中“只要……就能够”错误,过于绝对化,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当务 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 们感受和领略,……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 部分年轻人对戏曲的疏离现状,……”,文中说“有可能”。 C 项, “……所以要在作家作品中形成时代间的代际感”错误,选项错置因果,材料二第一 段说的是“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 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 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和“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都是“科 学技术每一次进步”的结果,二者之间不是因果关系。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D 项,“这一点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音乐剧的发展也已 逾百年,现在的百老汇,最好的剧场、最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使用的表演元素大都是最传统 的,而这个最传统的表演元素显示出来的品质却是最现代的”“正像在中国一样,最古老的艺 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恰恰焕发出最现代的魅力,比如昆曲、梨园戏等”,这里以百老汇和 中国的昆曲、梨园戏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在全媒体时代的回归,并不是说百老汇和中国的昆 曲、梨园戏在“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最现代的品质”方面是相同的。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 首先要把握材料一的观点。材料一的观点是“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 B 项,“厦门举办‘礼赞新中国 逐梦新时代’优秀剧目展演季,26 场新创排的地方戏曲轮番 上演,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吸引大批年轻观众”可以证明“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 这一观点; C 项,“《牡丹亭》在北京世纪剧院三个晚上连演上中下三本,吸引了很多的年轻人,每晚演出 都是座无虚席”,“座无虚席”可以证明“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 - 10 - D 项,“《曹操与杨修》在北京海淀剧院上演并且取得意想不到的轰动效果”,“轰动效果”可以 证明“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 A 项,“河南豫剧院普及全民美育‘DOU 艺计划’,和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抖音一起探索 短视频戏曲艺术的传播传承”,这是说明在全媒体时代该如何来传承这些戏曲艺术,如何传承 传统文化,不能证明“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这一观点。故选 A。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论证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出自《戏曲艺术与年轻观众》,所以这则材料应该是探讨戏曲艺术和年轻观众之间的关 系,关键词就是“戏曲艺术”和“年轻观众”;共有五段文字,第一段“现在一些年轻人,和 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的形成……有历史……”“现实的原因有很多……”,这些信息告 诉我们,第一段指出年轻人对戏曲疏离的原因,第二段在第一段年轻人疏离戏曲的基础上指 出“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提出观点;第三段“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 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的目标。当务 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以及第四段“同时,我们不应把……”是分析戏 曲如何才能吸引年轻观众;第五段“一要美……二要真与善,……戏曲能做到真善美的有机 结合,一定可以征服偏见或成见,赢得年轻人,也贏得更美好的未来”,这是由上文得出结论。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以及借助文本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你认为如何才能使戏曲拥有更多的年轻观众”。考生可以筛选出年轻人对待戏曲 的态度、年轻人这样对待戏曲的原因、年轻人的喜好以及一些成功的案例,根据这些内容进 行概括。如材料一指出“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是现状,接着在材料一第 三段指出“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 他们感受和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帜,其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理 由究竟何在”,根据这个可以概括出第一点;如材料一第四段“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 单向化、狭隘化理解……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都需要……有了古典美,还有现代 美,戏曲的道路才宽广”,根据这个可以概括出第二点;如材料二“在全媒体时代,……回归 就是创新,传播也是传承。创新需要内容的支撑,这个内容就是要在标准化、统一化的共同 模式中展示个别性的传统。而传播本身的意义,即是在更大的范围内用更现代的科技手段有 选择性地传播你所要传承的文化内容”,根据这个可以概括出第三点。 6.B(“也说明了王新给笔架村带来的影响”错,应为“也说明了我那篇文章给笔架村带来的影 响”) 7.C(“侧面交待”错,应为“直接交代”) 8.①执着,有信念;②有担当,不怕苦;③善良,有爱心;④善权变,为留住学校不惜造假。 (每点 1 分,共 4 分) 9.①“我”作为小说的叙述人,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②“我”要去调查王新被举报的原因, 由此生发的所思所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③“我”作为记者进行的前后两次采访,增强了 小说的真实感,易于感染读者。(每点 2 分,共 6 分) 二.古诗文阅读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崔祐甫让两省官员撰写册封文书,没有符合上意的;于是召请刘乃到官署中起草册封文 书,刘乃立刻就写好了。 (“撰”,撰写;“称”,符合,相称;“草”,草拟,起草;“就”, 完成。4 个得分点,各 1 分,共 4 分) (2)刘乃卧病在家中,叛贼朱泚派人用好话诱降他,刘乃说自己病重(拒绝了)。 (“私第”,自己家中,旧时官员私人所置的住所;“以”,介词,用;“甘言”,好话。“笃”, - 11 - 严重。 4 个得分点,各 1 分,共 4 分) 14.天宝年间,刘乃考中进士,因父亲去世返家守丧尽孝道,服丧期满后,才进入掌管选才授 官的部门(选曹)任职。(3 分) 【10 题详解】 “知人则哲”“官人则惠”句式对称,在“能”前面需要断开,排除 A 项、D 项。 “知人官人”是辩别人与任用人的意思,“斯”为那么、就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斯” 前面需要断开,排除 C 项。 句意:《虞书》上说:“能辨别人才优就显得明智,能任用人才就是仁爱。”而如今的吏部,从 选拔人才开始,到授官任用终结,这就是《虞书》上说的辩别人与任用人,所以责任重大。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 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 项,“在文中指德宗皇帝到奉天巡游”错误。结合“其冬,泾师作乱,驾幸奉天”分析,这 年冬天,驻守在泾的军队叛乱,德宗逃到奉天。是指德宗逃到奉天。 故选 C。 【12 题详解】 D 项,“最终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错误。结合“及闻舆驾再幸梁州,乃自投于床, 搏膺呼天,因是危惙,绝食数日而卒,时年六十”分析,“最终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 错误,而是“等到听说皇上又去了梁州,刘乃自投于床,捶胸呼天,因而病情加重,绝食几 天后去世”。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 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 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令”,让;“撰”,撰写;“册文”,册封文书;“称”,符合,相称;“草”,草拟,起草; “之”,代词,指册封文书;“就”,完成。(2)“私第”,自己家中,旧时官员私人所置的住所; “以”,介词,用;“之”,代词,指刘乃;“笃”,严重。 参考译文: 刘乃,字永夷,是洛州广平(河南伊阙)人。少年时代就聪敏好学,默读背诵《六经》,一日达 数千字。等到长大成人,文章写得清丽高雅,被当时人所推重。天宝年间,考中进士,不久 回家为父亲守丧,因恪尽孝道而闻名。服丧期满后,就被调入掌管选才授官的部门任职。刘 乃认为吏部选取人才的方法并不完善,于是写信给主持选才授官事务的中书舍人宋昱说:“《虞 书》上说:‘能辨别人才优就显得明智,能任用人才就是仁爱。’而如今的吏部,从选拔人才 开始,到授官任用终结,这就是《虞书》上说的辩别人与任用人,所以责任重大。而近代掌 管考试授官的部门,将重任只委托给一两个小小的家宰之官,从一幅判词中考察其主张,从 一个拱手礼中观察其举止,古今选人快慢繁简不同,为什么相差如此之远!如果能够先用政事 问答,其次考验文学,再观察他治理家庭的能力,又考察他面对节操的表现,那么就是广大 深远之事,也可以窥知其门户了。”这一年,刘乃被补授为剡县尉,后改任会稽尉。宣州观察 使殷日用上奏推荐他任判官,宣慰使李季卿又上表举荐,因而接连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兼监 察御史。转运使刘晏上奏朝廷叫他巡行查访江西,他免除了百姓的许多赋税。改任殿中侍御 史、检校仓部员外、民部郎中,并充任浙西留后。帮助刘晏征税,特别有成就,刘晏对他很 - 12 - 信任。大历十四年,崔祐甫任宰相,他一贯和刘乃关系友善。适逢朝廷要加赠郭子仪尚父头 衔,由于册封礼仪废除已久,到这时才恢复施行。崔祐甫让两省官员撰写册封文书,没有符 合上意的;于是召请刘乃到官署中起草册封文书,刘乃立刻就写好了。词语义理文雅得当, 崔祐甫赞叹不已。几天后,提拔刘乃为给事中,不久代理兵部侍郎事。等到杨炎、卢杞任宰 相,一心想着嫉害正直之士,因而刘乃五年不曾升官。建中四年夏,只正式拜授兵部侍郎而 已。这年冬天,驻守在泾的军队叛乱,德宗逃到奉天。此时刘乃卧病家中,叛贼朱泚派人用 甜言蜜语诱降他,刘乃称自己病重(拒绝了)。朱泚又派伪相蒋镇亲自出马前来招抚诱降,刘乃 又以有病不能说话来推辞,并用火艾灼遍全身。蒋镇再次来劝降,知道不可能胁迫他,于是 叹息道:“我蒋镇也曾在各部各司任职,苟且偷生而不能为保全节操而死,以至于此,怎可用 自己所受的膻腥之辱,再来玷污贤哲之人呢?”然后戲欷着返回了。等到听说皇上又去了梁 州,刘乃自投于床,捶胸呼天,因而病情加重,绝食几天后去世,终年六十岁。德宗回到京 城,听说刘乃的忠烈事迹,下令追赠他为礼部尚书。 【答案】15. D 16. 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曾诗中的竹子虽遇冰 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郑诗中的竹子面对肆虐狂风的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2 分) 不同点:①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无论是旱天、雨中、霜后都呈现出其潇洒 的姿态;(2 分)②郑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岩”石 缝中,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2 分) 【15 题详解】 D 项,“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错误。写的应该是自然界的南 轩竹。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 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 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 竹子形象的异同”,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需要分别分析两首诗。本诗,结合“应须万物冰霜后, 来看琅玕色转明”分析,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风吹已送烦 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 象。“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 态,意趣盎然。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 郑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 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 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 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 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 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7.【答案】(8 分) (1)刻鹄不成尚类鹜 画虎不成反类狗 (2)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3)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5)俟我于城隅 三、语言文字运用 【答案】18. A 19. ①原句运用白描手法,展现哑女的日常生活场景,充满画面感,刻画了 哑女勤劳又自由从容的美好形象。②原句使用短句,富有音韵美,语言简洁明快,人物形象 更鲜明。 (4 分) - 13 - 20. (1) 低得触手可及 (2) 她没唤我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别能力。 “看她们自由自在,旁若无人地生活”“云黑着脸,脚步混乱,行色匆匆,也在赶地铁吗?” “她在高楼背后躲躲闪闪,眉眼低垂”等运用了比拟手法;“我就固执地觉得她是万历年间苏 州小巷的哑女”运用了比喻手法;“她浅浅一笑,我便觉得心上的冰碴子扑簌簌地往下落,落 成千年初雨”运用通感手法;“她当窗梳妆,她织素裁衣,她洗手做羹汤”运用了排比; “我 是雪域最大的王”运用了引用手法;“赶着地铁追逐客户,贴着地面卑微行走”运用对偶手法。 “脚步混乱,行色匆匆,也在赶地铁吗?”是疑问,不是设问;文中没有“反语”和“借代” 手法。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原句“她当窗梳妆,她织素裁衣,她洗手做羹汤”,改句“她清晨当窗精心梳妆,白天辛勤而 精细地织素裁衣,傍晚贤惠地洗手做羹汤”。两者的区别首先是原句没有改句中“清晨”“精 心梳妆”“白天辛勤而精细地”“傍晚贤惠地”这些细致的描写,原句纯用白描手法,描写哑 女的日常生活场景,充满画面感,刻画了哑女勤劳又自由从容的美好形象。第二个区别是句 式长短的问题,原句使用短句,构成排比,富有音韵美,语言简洁明快,人物形象更鲜明。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 第一处,前面强调“云真低啊”,后面又说“可我舍不得伸手相扰”,说明云低得手能够得到, 因此填写:低得触手可及。 第二处,注意分号,句式应与前面的“她没看我”一致,内容要照应“应声驻足”,因此可填 写:她没唤我。 21.【答案】(4 分)(1)“活动”后加“的现象”;(2)“带来”改为“存在”(或删除“背后”); (3)“围绕”改为“以”(或“为”改为“的”);(4)“惠赠”改为“赠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等能力。 ①句“出现了”后面缺少宾语,在“活动”后加“的现象”; ②句“背后带来……隐患”搭配不当,将“带来”改为“存在”或删除“背后”; ③句“围绕……为主题”句式杂糅,“围绕”改为“以”或“为”改为“的”; ⑤句“惠赠”是称人赠与的敬词,这里是指赠给家长,将“惠赠”改为“赠送”。 22.【答案】潜艇对航母的威胁远超空中力量的威胁,核潜艇对航母的护航作用更重要,其优 势其它装备远不能及。(3 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能力 这段文字写的是核潜艇对航母的作用。第一句是总领句“航母对来自潜艇的威胁历来特别谨 慎,远超过对空中威胁的关注”,可压缩成“潜艇对航母的威胁远超空中力量的威胁”;第二 至四句解释原因,这个层次是对第一句的解释,可不做重点;第五、六句是核潜艇的优势, 如“它可以在水下进行连续探测,发现异常情况即时报告,航母编队立刻转向安全海域航行, 舰载反潜机协同核潜艇搜寻、攻击目标”,以及与其他装备对比的优势“核潜艇拥有出色的航 程和航速,常规潜艇的航速是跟不上航母编队的”,可压缩为“核潜艇对航母的护航作用更重 要,其优势其它装备远不能及”。 - 14 - 23.写作 一、材料的基本解读: 属任务驱动型作文,它由材料主体与作文要求两个部分组成。 (一)材料主体 1、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 “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这是学生梁某大学期间的求学经 历。说明他求学勤奋努力,追求卓越,并且,他取得的学历是与法律、金融、新闻传播相关 的专业,这些专业是当今社会的热门专业,取得这三者任何一个学历,都可以成为将来毕业 后获得理想物质生活,进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 基于此可知,学生梁某的人生困惑“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并不是指找不到 好工作,而是“不知道做什么工作”,或者说他的困惑是不知学与用的关系,人生缺乏明晰的 职业方向。 对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进行探究,可能存在以下一些原因: (1)只知努力学习,对进入社会有一种本能的抗拒,还没做好足够的准备,从而产生迷茫; (2)人生因拥有太多可能,有太多选择,爱好太多,不知如何取舍; (3)对自己适合做什么并不清楚,从而迷失了自我; (4)好高骛远,现实太近,理想太远,不知如何抉择; (5)所爱非所学,所学非所爱; 2、甲乙丙三位嘉宾给的是“人生提示”: (1)甲的人生提示是“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本材料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 么工作,你觉得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甲的这句话是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说 的,人读书的目的不应只是想着为自己,而应多为社会着想,这里的核心是“读书的价值”, 读书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也就是材料中甲所说的“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第二句话“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对第一句话的进一步延伸,这是高晓 松所作的歌曲《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里的一句话,讲的是近与远的关系,人不应只看眼 前,而应志在远方,胸怀理想,追求超越现实的理想生活。材料里的“近”是指“苟且”的 生活状态,只顾自己,只图眼前,“远”是指胸怀远大抱负,“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选 择职业当把目光放长远点,应志存高远,问问自己心中的理想是什么。 (2)乙的人生提示是“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 乙强调职业选择应立足当下,脚踏实地。它是“诗”和“远方”的基础(前提)。但并不完全 否定“诗和远方”,乙只不过更为强调“眼前的苟且”(当下)的重要性!“远方,除了遥远, 一无所有”是以“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为前提的! 相对于甲的人生要有高远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等宏大的主题, 乙更为强调“近”与“小”。从这一角度出发,脚踏实地,才能奔向远方,或者是做好“眼前”, 不要奢谈“大而空”的东西。 (3)丙的人生提示是职业选择要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丙谈的是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中的铭言“认识你自己”。人只有先正确地 认识自己,有清晰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并把事情做得好。 这里的“认识自己”与爱好、特长、责任、理想、现实等有关。 - 15 - “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尽管天空高远,但鱼不能“迷 恋”,因为鱼只适合海洋;尽管海洋辽阔深蓝,但鸟不能“痴情”,因为鸟只属于天空,这句 话用假设推论从另一角度进一步阐明了人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在对自己的爱好、特长、责任、 理想、现实等有到位的认识基础上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相比前两位嘉宾大且远的建言,丙的建言更实际,更具针对性。 (二)材料要求: 1、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 一是甲乙丙三个人都有道理,二是谁更有道理。 特别注意“更”字:“更”是副词,有“更加”的意思,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结合本题来 说,应该是甲乙丙三个人都有道理,但谁最有道理呢?这就要求考生写作时必须对甲乙丙三 个人进行比较(对比),表明了必须用“比较(对比)的写法”作文,在比较(对比)中说明 你的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在作出选择后,主要笔墨应该集中在更有道理的那个人上面,而不应把 大量的笔墨放在否定论述上,否则,中心将难以突出,主题也就不够鲜明了! 考虑到本材料作文审题有一定难度,考生只要紧扣主体材料分析,并对三个嘉宾的建议作出 选择,并充分阐明选择理由,亦算符合题意。 2、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价值判断。 【1】所谓“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就是要求考生围绕材料中的核心事件,形成像样的、 可以阐述的看法,体现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非核心事件可以涉及,但是不能 “喧宾夺主”,叙述非核心事件只是为了更好地议论核心事件。就本材料而言,学生梁某的人 生迷茫和困惑是核心事件,考生不能撇开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而谈其他。 【2】体现你的思考与价值判断。 “思考”的含义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判断”的前提是要先进行“权衡”与“选 择”。要求中虽然没有明确说明“权衡”与“选择”,但“权衡”与“选择”却是“判断”的 一个逻辑前提!“权衡”的含义是比较、衡量、考虑;“选择”的含义是挑选。写作任务就是 要思考、权衡、选择,然后作出价值判断。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价值判断”中的“价值”这两个字:这不是一般的判断,而是“价值” 判断。什么是价值?一般来说,价值是一种客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就本材料而言,也就是 作为主体的学生梁某和作为客体的社会(世界)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是有 关“人生价值(意义)”的问题,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关键是因为他不知道人生的价值 (意义)是什么?换句话说,他不知道人为什么而活?更遑论人怎样生活?——这是人生价 值观的范畴,考生不能脱离这个“价值”要求! 【3】选好角度。针对这一点,教育部考试中心(余闻)明确指出,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角度 有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之分。因此考生写作时就事要抓住核心事件来 确立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明白了这些要求,再按照这些要求来写就符合命题者命题意图。 就本材料而言,核心角度或者说重要角度是:面对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他不知道自 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三位嘉宾分别给出的人生提示——甲的人生提示是“生活不只是 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乙的人生提示是“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 丙的人生提示是“先弄清‘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立意角度: - 16 - 甲:(1)人生要有高远的目标(远大的理想);(2)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乙:(1)脚踏实地,才能奔向远方;(2)做好"眼前”,不要奢谈“大而空”的东西。 丙:(1)只有先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2)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 才能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