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50 KB
  • 2021-06-05 发布

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网络检测语文试卷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语文试题 ‎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 ‎2.塾师老汪 ‎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  ‎ ‎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   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 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 ‎   老范:“为啥?”‎ ‎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   老季:“不为老汪。”‎ ‎   老范:“为啥? ”‎ ‎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 ‎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塾师的他迂腐无能。 B.文中老汪毎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C.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D.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E.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 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将军赋采薇 ‎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 ‎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 ‎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 ‎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年5月26曰,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 ‎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以马驮载。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20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裳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属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 ‎ ‎   相关链接: ‎ ‎   ①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俱,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 ‎(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 ‎   ②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澜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 ‎(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 3.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曾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  “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日:“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  “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重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三、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残春旅舍 ‎ 韩偓①‎ ‎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五、语言表达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①_______________。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②_____________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③_____________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8.下面是联合国发行的“联合我们的力量”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六、材料作文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七、选择题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__________,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②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__________,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③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____________,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A.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B.墨守成规      故步自封      抱残守缺 C.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D.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1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竦不欢甚至吃辣上瘾。 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__________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癮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参考答案 ‎1.答案:1.A; 2.C; 3.B 解析:1.曲解文意。第一段说的是“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不重要”不意味着“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 2.强加因果,文中并没有“由于……所以”的因果关系。 3.丢掉了基本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使“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变得绝对化;同时又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原文并没有说“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 ‎2.答案:1.CD; 2.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②关注老汪“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 3.①老汪自己孤独不乐,所以从《论语》中读出的出是孤独不乐,反映的是其个人心境;②老汪通过曲解《论语》来证明“圣人”也有同样的孤独感,以此抚慰自己的孤独;③结尾处老汪“发现”老范就是自己的朋友,虽常在身边却宛如远来,这也就照应了他此前的理解。 4.相似之处: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不同之处: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 解析:1.本题考査对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涉及细节描写、 对比手法、情节安排和语言特色。 A项,“迂腐无能”的说法不正确。B项, “真相大白”的说法不妥当。E项,所举的例子不能证明“北方村镇”,且 “白描手法”表述错误。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性格时要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时可以结合文本人物的行为、语言、细节描写进行分析。文中几个关键的事件:自己家的私塾允许别家孩子随听;关心老汪的生活,但又注意保护别人的隐私;容忍别人的缺点,没有听人劝告赶走老汪。 3.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和文中重要语句内涵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先理解题目中所给句子的含意,然后再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题干中“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一句是对我们答题的提示,给我们解题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和重点。由此根据文中老汪的故事即可理解他对“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 4.本题考査文本人物与课内人物形象的比较,应先答出两个人物的相同之处,再答出不同之处。孔乙己是课本中的人物,学生应该很熟悉, 解答本题时可以着眼于他们的性格特点、精神状况和经济状况等方面。‎ ‎3.答案:1.DE; 2.①国难当头,应以民族大义为重,戮力同心,共赴国难;②宗的见解卓越,报道真实感人,是少有的爱国志士;③作为莫逆之交,只应相互敬重,不能彼此防备。 3.①第一首借诸葛亮远征平定蛮夷的事迹,说明自己率领的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表达了荡平敌寇、解民于倒悬的信念;②第二首借秦始皇开拓疆土的事迹,表达超越秦皇、弘扬国威的壮志,抒发了澄清宇宙、安抚黎庶的气概。 4.①超越党派利益,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②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③关爱家人,情真意切, 侠骨柔肠,勇于担当;④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⑤英勇善战,指挥若定,治军有方,视死如归。‎ 解析:1.A.“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 《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无中生有。B.“唯一”错,除了放心不下“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还有牵挂父母。C.“要他申请难民身份”错,原文是“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 ‎4.答案:1.D;2.C;3.C;‎ ‎4.(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解析:1.本题考査的是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理解文意。结合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并不难懂,可以直接凭意思和语法等断句。由语法分析, 可以判断“数见军旅”和“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的后面一定要断开, 据此可排除A、C两项;“所”和“住”构成“所字结构”,意思是“所居住的(地方)”,故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项。‎ ‎2.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泛泛地只说是长子继承制,不准确。‎ ‎3.C项的分析概括说来护儿敢于直言劝谏,后来被奸人杀害;说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行文至此,也都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但下文又说,宇文化及要杀来护儿时,炀帝没有设法保护,这不符合原文意思。因为来护儿被抓时,炀帝已经被宇文化及杀了,因而不可能再去保护他。‎ ‎4.关键词语有“军旅”“咨怨”“游幸”三处。“军旅”指军队,也可指军事;这里指军事、战事;“咨怨”指嗟叹怨恨。(《蜀道难》中的“侧身西望长咨嗟”);“怨”字与怨恨、抱怨有关;“游幸”指帝王或后妃出游。关键词语有“凶逆”“王室”“泉壤”三处。“凶逆”指凶恶悖逆,也指凶恶悖逆的人,这里指后者;“王室”指朝廷;“泉壤”指黄泉之下,地下。‎ 参考译文:‎ 来护儿,字崇善,护儿还不记事便成了孤儿,后被伯母吴氏抚养。吴氏对他关怀教育,给予他许多慈母般的训诲。年纪虽小,但聪明出众,初次读《诗》,便放下书感叹地说:“大丈夫在世应当如此,一定为国家消灭贼寇以求取功名,怎么能专门从事笔砚一类的事昵?”‎ 周围的人对他的话感到惊奇,并感叹他志向的宏大。长大以后,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非常人所及。遇到周国军队平定淮南绲回到家乡。他所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护儿常常想建功立业。开皇初年,宇文忻等人镇守广陵,平陈战役,护儿立有战功,进升上开府,赏赐缣帛一千段。仁寿初年,调任瀛州刺史,以善政闻名,多次受到文帝的勉励。炀帝即位,被征入朝,当地百姓拽住他的车恋恋不舍,以致几天不能出境,到朝廷上书挽留的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过去国家没有安定时,卿是名将,如今天下无事,又是良二千石,可以说是兼得其美啊!”大业六年,隋炀帝到江都,对护儿说:“衣锦还乡,这是古人所看重的,卿今天就是这样。”于是赏赐他缣二千段以及牛和酒,叫他谒拜先人的坟墓,宴会同乡父老。又叫三品以上的官员一齐到他的住宅,畅饮一整天,朝野上下非常羡慕他。大业十二年,炀帝出游江都,护儿进谏说:“陛下兴起战事,百姓容易产生怨叹,陛下驾车巡游,我深深担心不适宜。我希望陛下暂留在洛阳休息一段时间,陛下如今去江都,是臣的家乡,臣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陛下听闻后,变色而起,几天都没让护儿晋见。稍后怒气缓解,才叫人引进,对护儿说:“公意既然如此,朕还有什么指望呢?”护儿于是不敢说话。当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护儿深为忌恨。那天早晨将去上朝,被叛贼捉拿。护儿说:“陛下现在哪里?”旁边的人说:“如今被拘捕了。”护儿叹窗说:“我为大臣,担负国家重任,不能肃清凶逆,以致使王室落到此地步,让我抱恨黄泉,如此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于是被杀害。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泊财利,不经营产业。至于出征用兵,谋计特多,每次阅览兵书,说:“这难道也是异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处分严明,所以士兵都愿为他效力。‎ ‎5.答案:1.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2.秦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解析:1.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承接“忆咸京” 三个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 “抱” “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好似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 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的能力。 颈联“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情景。诗人心中烦闷,流落他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甚,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酒只能使诗人得到一时的陶醉,醒来之后,将是更大的悲伤。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他要好好地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 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6.答案: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本题考査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则”字易疏忽。(2) “拨”字易错。(3) “锁”“乔”二字易错。‎ ‎7.答案: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解析:第①句由上文“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下文“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可知,横线处应填入类似于“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的句子。‎ 第②由上文“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下文“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可知,横线处应填入既与记忆性阅读死记硬背相对,又与下文形成转折的内容,类似于“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第③由上文“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下文“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可知,横线处应填入表示通过一定途径来形成一定的问题,类似于“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8.答案:图形由橄榄枝和多面旗帜组成,这些旗帜又巧妙地构成一只飞翔的鸽子。旗帜代表不同国家,鸽子代表和平,飞鸽衔着橄榄枝,强化了和平寓意,整个图形表示各国应齐心协力、维护和平。‎ 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査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仔细观察图形,找出图形中的各种构图要素, 准确理解图形的寓意。该图的构图要素主要有橄榄枝、旗帜、鸽子。撖榄枝、鸽子寓意和平,多面旗帜寓意各个国家。多面旗帜组成了飞鸽的形象,寓意各国合力维护和平。‎ ‎9.答案:见解析 解析:【文题点拨】    这个材料向我们展示了三种人(科学的典型、技能的典型、艺术的典型)的生活方式,关系着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虽然迥异然而都很精彩的精神境界。    在小李的身上,我们可以挖掘到“积累”“思考”“远大志向”“创新”等成功要素,如果你认为小李最具风采,那么你可以持论: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能够在某个领域做出重大突破的创新型人才,他具有远大的志向并愿意不断努力,在长期的积累中不断思考,做出某个领域的创新。老王的特点在于爱岗敬业,如果你认为老王最具风采,那么你可以持论: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普通人,他爱岗敬业,将自己的技能发挥到极致。小刘不是某一领域内最优秀的人,他更多地象征着一种精神追求,如果你认为小刘最具风采,那么你可以持论: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食粮的艺术家,他用自己之所长,丰富了人们的内心世界。    材料中的“谁更具风采”意味着必须对三个人物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阐明你的理由。理由即他们各自的成就,成功的原因,以及对他们的贡献、价值、意义的评判。应该说,选择谁更具风采都可以,问题是要自圆其说,说出理由,说出道理,让人信服。 【示例1】                                       土豆花,摇曳在春天    大千世界,每一个生命个体,莫不热望在纷繁的红尘里,‎ ‎ 绚烂成一朵瑰丽的花,开在成功的峰巅。奈何,想望恰如天边的云彩,美丽却令人倍感空杳。很多人,很多时候,那一番曾经的热切憧憬,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冷却,仿佛从未有过,那个梦。    老王的“出处”,是一名职高生,但是他用自己的一双普通的手,将粗糙呆板的金属,焊接成完美无瑕的艺术品,成为众人“须仰视才见”的英雄——“大国工匠”。英雄莫问出处, 英雄并非将相贵胄不可。这无疑给在暗影里自怨自艾的土豆花们的血液中,注射了一支强心剂,使之也有了在群芳吐艳的春天摇曳倩影的自信。    生活中太多的是千百万平凡的“老王”,然而平凡的可以是我们的出身,可以是我们的容颜,但绝不可以是我们的激情我们的梦想。有一块普通的石头,静静地躺在无数个同类之中,只是它很想像鸟儿一样飞向高空,哪怕是只有短短的几秒钟。庄子于是说,当你长成一座大山的时候,我帮你完成你的心愿。这块石头从此更加努力地成长着,不分昼夜地汲取天地精华。当有一天它终于长成一座高山的时候,庄子召来大鹏鸟拍击大山,于是“乱石穿空”,这块曾经无比平凡的石头,飞上了梦寐许久的蓝天那些当初嘲笑过它的其他石头,所缺乏者,就是这样一种在平凡中执着坚守啊。    老王由职高生华丽变身为焊接大师,绝然不是蝉蛹变成鸣蝉仅需一夜的功夫。我们完全可以试想一下,当年的职高生“小王”,在无数个白天或者深夜,在无数次焊接火花的光弧中,他可能累得握着焊枪睡着了,他可能被飞溅的铁屑灼伤,他可能抱着书籍钻研从日落到日升……    哲人说,阻挡我们前行的不是高山,是细沙。藏身于鞋中的细沙,其实不就是工作生活中的琐屑和慵懒吗?因为平凡,因为是以一颗土豆的姿态存在,往往就不由自主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期许。他们会说,春天里已经有足够多的名花佳卉我就不凑热闹了。只是那些成功的花儿,也曾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浸透了奋斗的泪泉,然后才拥有了令人惊慕的明艳。    平凡不是平庸,平凡的生命里都有一颗不羁的灵魂。柏拉图说:“征服自己是最大的胜利”,只要勇于自我征服自我超越,平凡的岗位上依然可以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所唯者, 是一颗不甘平凡的心,心若在,梦就在,土豆花,摇曳在春天,一样的美丽无极限。 【示例2】                                            职业选择谁说了算?                                            【设问,引人注目!】    小王兴致勃勃地坐在职业分析电脑前。“请输入个人信息。”屏幕发出指令。小王输入了自己的身份证代码。    屏幕发出一束蓝色的光,将小王的头像扫描一遍。屏幕发出指令:“请按‘确认’。”几秒钟后。打印机输出一张纸条:“根据你的血型、星座、属相、性格、气质综合分析,你适合的职业是高级技工。”【尚科技!信还是不信?】    小王倒吸了一口气,【细节描写。】无精打采地【神态描写。】走出电脑室,碰到小郭:“小郭, 你适合的职业是什么?”“国际金融规划师。”“可是,”小王说,“你想过这辈子最喜欢做的是什么工作吗?”小郭耸耸肩:“想有什么用,电脑分析不是最准确的吗?”【伏笔。】    小王摇摇头,忐忑不安地回到家里。“儿子阿,你的职业分析的结果是什么啊?”爸爸关心地问。小王耷拉着脑袋说:“高级技工。”妈妈高兴地说:“好啊,好啊!你外公就是高级技工。”“可是,我不喜欢当技工啊!我想当科学家,去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呀!”小王说。爸爸皱了皱眉头说:“喜不喜欢不是个人说了算,是电脑说了算的。只有按电脑决定的职业,才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出色的成绩。”【再伏笔。】   ‎ ‎ 是的,小王的爸爸是物理学家,妈妈是律师,都是业界很有名望的人物。他们之前职业的选择不也是由电脑分析决定的吗?爸爸拍拍小王的肩膀说:“电脑是不会有错的,你得知道,如果你不按照职业分析电脑的决定填写志愿的话,没有一所学校会录取你的。儿子,你还是开开心心地去当你的高级技工吧!”    职业分析电脑果然没有错,【真的没有错吗?】小王从职业高级技术学校毕业之后,当上了某航天公司的高级技工,他爱岗敬业,勤奋执著,求真务实,追求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小王变成了老王,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含辛茹苦,积劳成疾,终于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创新之路,成为火箭发动机焊接技术的领军人物。在焊接行业中,老王占尽所有【“所有”?绝对化了吧!】先机,独揽了科技创新的风采。为此,公司为他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庆功宴会,人们都向他举杯祝贺。    老王独揽了科技创新的风采,但离他的梦想却越来越远。身心疲惫的他,突然抛下大厅里为他祝贺、纵情狂欢的人们,来到母校的电脑室,重新输入自己的信息。【神来之笔!】几秒钟后,分析结果显示:“老王,根据你的血型、星座、属相、性格、气质综合分析,你最适合的职业是科学家。”【陡转。呼应前文的一再伏笔,足见构思之功】    面对这份迟到的、天差地别的职业分析结果,老王啼笑皆非,其心情无以名状。 [简评]这是一篇科幻小说,人物形象鲜明、丰满。小说的主人公老王虽然从事的是自己并不喜欢的职业,但是他爱岗敬业,勤奋执著,求真务实,追求完美,最终成为火箭发动机焊接技术的领军人物,独揽了科技创新的风采。作者精于构思,想象奇特。文章一波三折,特别是出人意料的结尾非常精彩,第二次 “职业分析”,揭开"电脑才是最准确的”谜团,增强文章的讽刺效果,告诫人们只有把"职业选择”的主动权掌控在自己手中,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为美好的梦想展示自己的风采,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标题一语双关,文面是电脑说了算,实际上是自己说了算,对芸芸众生颇多启迪。 【示例3】                                             平凡人的不平凡坚守    小李,徜徉于生命科学的海洋,跻身于国际学术前沿,让人敬仰;小刘,流连于自然山水间, 定格于时间的美景,惹人心动;而老王,也许没有小李的聪慧敏思,也没有小刘的超脱风流,但他却能在看似卑微的工作中,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了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概述材料,材料作文的必要步骤之一。】我以为,这样的老王最具风采!【表明作者的态度。】    回望上下五千年,能够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一笔的,要么是王侯将相,要么是文人墨客——似乎,他们把历史装点得生龙活虎,一出出跌宕起伏的舞台剧好像天天都在上演。然而,掩卷而思,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些金戈铁马的英雄故事并不是生活的常态;我们也很容易发现,普天之下,芸芸众生的故事从来都很少引人关注,因为他们太过平凡,平凡如微风般在历史的天空轻轻拂过,仿佛什么都没有留下。【对比着展开笔墨,引发读者的思考。】殊不知【提倡在议论文中用此类词汇,它们会让你显得“高大上”。】,正是这些平凡人,用他们的智慧,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辛勤工作着,在点滴积累的经验中迸发出虽小但也足够亮眼的火花——而他们,在我眼里,本该是最具风采的!【解读“为什么”。】    正如老王,也许,他们就是我们身边一位再普通不过的邻居、朋友,亦或路人;也许,他们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也默默无闻。是的,也许,历史的天空不会留下他们的任何痕迹,但是他们已然飞过!【化用泰戈尔的诗句,彰显文化品位。】但是,正是这样一些“沉默的大多数”,正是这些低头俯首的“孺子牛”,他们出于对生活以及工作的热爱和责任,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也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一如爱岗敬业的老王,在荆棘丛生的环境里,他竟然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路,我以为,这样的老王,当然最具风采!【继续解读“为什么”。】    诚然,平凡的人能走出一条不平凡的路,是最令人动客最具风采的。因为,这样的人往往位居社会的底层,他们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他们关注生活的柴米油盐——那是生活最原始的味道,虽然他们没有那些高高在上之人的光鲜与荣耀,但他们往往对生命更加执著。那些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对他们来说,那就是自己的全部世界,是自己倾之以全部心血的杰作,于是,坚守的汗水凝聚成光彩夺目的明珠——平凡的事,因为他们不平凡的坚守,闪耀出夺人眼球的风采。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你我也许没有耀眼的外表,没有超乎寻常的智慧,也没有纵情山水的情怀,【连续三个“没有”,旨在凸显下面的“有在坚守与执著中迎来不平凡的未来。】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风采会随之远去,因为,平凡之人也能在坚守与执著中迎来不平凡的未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但是,平凡的人,可以有不平凡的坚守。我们仿佛一只只平凡的蜗牛,背负生命之重,凭着那一点属于自己的执念,缓慢地爬行。【蜗牛之说,形象生动。】 请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等到某一天,再回首,回望那条湿湿的生命的轨迹,那里有我们和老王一样的不平凡的风采…… 【简评】    为什么老王最具风采?因为世间更多的是平凡的人,而野百合也有春天,平凡如老王, 因为坚守也可以变得不平凡。老王的经历更能给世人以鼓舞。    作者于不动声色间把道理讲清楚了;其间,还有不少文化氤氲,诸如“跌宕起伏的舞台剧”“金戈铁马的英雄故事”“历史的天空不会留下他们的任何痕迹,但是他们已然飞过”“沉默的大多数”等等。‎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结合语境可知B项最恰当。‎ ‎11.答案:B 解析:本题从偷换主语、不合逻辑、成分残缺三个角度考査对病句的辨析。 A项,偷换主语或中途易撤,“依旧热情不减”的主语不是“地坛书市”。 C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前后不一致。“能”与“好坏”不能对应, 可改为“能否”。D项,缺少介词,可在“父亲”前加“在”,组成介宾结构, 充当状语,让“梅兰”作句子的主语。‎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经过分析可知,所选的句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所选句子的主语应是上句所讲的“这些兴奋性的剌激”,而宾语则是下句的主语,即内啡肽。由此可得出答案为C。‎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