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泉港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二年语文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中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提出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现实。它反映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格局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休戚与共。
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先发国家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获得超额利润,并导致巨大的国际贫富差距。在这一阶段,我赢你输的博弈使发达国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并导致了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
然而,进入全球化的第二阶段,这种输赢分化的博弈正在衰退,代之而起的是命运与共。“命运”一词,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指人的生死、贫富、祸福、苦乐遭遇。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命运与共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在经济上,任何国家的经济危机都会迅速传播和扩散,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再如,在政治和社会等层面,西方国家支持怂恿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动荡导致的难民潮,却使西方国家本身的治安陷入紧急状态。所有这些现象都昭示着,输赢分化的全球化时代行将结束,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时代正在到来。在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阶段,只有相互扶助、相互促进、利益共享,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保安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反映了在全球化新阶段世界利益关系格局的这种新变化。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我们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结构。如,在经济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利益共享,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方利益;各国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人权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维度。全球人权治理的目标,是促使各个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实现。它既是全球治理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又是对全球治理过程、方式和手段的重要“边际约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对全球治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为所欲为,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视角调整个人人权、各国人民的集体人权和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确保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安全和健康。(《解决人类现实挑战的中国方案》,
2017年6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长远利益提出的方案。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开放贸易壁垒,不能搞贸易保护主义。
C.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针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深刻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其中一个要求是依照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立论的前提是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
B.文章在论证中,认为全球化分为两个阶段,并以大量篇幅阐述了第二阶段的特点以及对策。
C.文章分析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日益加深的格局,因此要求各国相互依赖、休戚与共。
D.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先交代时代背景,引出概念,然后逐层分析概念的内涵和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达国家获得巨大利益,导致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和强弱分化。
B. 在全球化的新阶段,虽然一些国家的难民潮会增加西方国家的治安压力,但也给西方国家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
C. 如果西方国家依旧秉持过去的做法,挥舞人权大棒来干涉别国内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永远无法实现。
D. 我们要超越西方狭隘的人权理论,按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世界才能变得和谐美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听海的心
迟子建
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那该是一对母子吧?
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摈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掬一捧海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
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
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
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做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灵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中院子的狗!
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一切可食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会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雷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她的《惊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不忍离去。雷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雷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
雷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给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
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
(选自《青年博览》2017年第19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对母子动作神态做了精细描写,以中年男人精神的萎靡来反衬盲人老妪精神的昂扬,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也凸显了本文的主旨。
B.文章说“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这一思想洋溢着“万物有灵”的神秘气息,给本文带来了瑰丽的神话色彩,令人神往。
C.文章看似散漫,其实匠心独运。从都柏林的海湾到作者故乡的雪原,再到那片缅因州的海,文笔洒脱自如,而精神贯通,充分体现了现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D.文章语言华丽,综合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诗性与智性有机融合,细腻而又张扬。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意。(5分)
6.文章以“听海的心”为标题,有何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分)
阅读下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为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一个持续高速的增长。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确实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每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创新。因为危机淘汰了很多落后的,再一次占领市场的时候必须是先进的。正是危机的不断刺激,才有世界经济的波澜壮阔的发展,才有不断地创新。中国不得不创新。如果不创新的话,依然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技术是人家的,中国依然在一个极低的层面加工产品,而且用的是我们自己的原料、资源和环境。这样发展下去是非常被动的,不仅挣不到很大的利润,而且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资源负担会很重,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或者核心应该是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摘自李义平《中国经济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材料二:
制造业仍然是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活跃创新的重要力量,保持制造业的竞争力和较快发展对于刚刚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中国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土地价格快速上涨,兼之人民币升值、油价和运费提高等因素,“中国制造”赖以依存的低成本优势被严重削弱,中国制造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应对挑战,一方面,要提高传统产业、成熟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体系;要增加对教育和培训的公共投入,完善在职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制造业产业工人的素质;要鼓励企业开展以技术寻求为目的的逆向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境并购,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高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
(摘自李晓华《提高“中国制造”竞争力》)
材料三:
品牌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核心体现,更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灵魂所系。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作为一种高度稀缺资源的知名品牌,正为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产值在2010年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却寥寥无几。新世纪以采,我国工业品牌发展水平虽有提升,但仍与其发展规模和地位不相匹配,我国工业企业的规模效应并来转化为品牌效应。中国企业更依赖利用大批量生产与批发式销售的商业模式来实现企业财富的增长,凭借增加要素投入和加强成本控制来获取成功,而忽视了通过产品、服务和自身形象的品牌化塑造来提升企业价值。
(摘编自张厚明《“中国制造”走“品牌强国”道路》)
材料四:
今天,当世人以全新目光打量中国的时候.中国制造的形象也在悄然改变。中国制造正在把优质、精品、创新等关键词刻印在铭牌之上。“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四品牌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作出重要论述。从中,人们可以发现突围破局之路,可以体会中国制造被赋予的新的时代定义。中国制造,当以创新为灵魂,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中国制造,当以品质为生命;没有优良品质.制造强国的地位就无法确立。像对待生命一样重视品质,以工匠精神锻造世界品牌,中国制造才能焕发斯的生机活力。中国制造当以人才为根本,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人才队伍。相比技术的研发、产品的创新,这一过程更加需要定力和耐心,也更加呼唤企业界、教育界和政府部门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摘编自辛识平《新定义“中国制造”》)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济危机发生,落后的拨淘汰,先进的占领市场,危机的不断刺激促进经济的向前发展。
B.制造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削弱,需要努力提高原有产业的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C.批量生产、批发式销售,形成规模效应,企业财富增长,因此要强化品牌意识提升价值。
D.推动中国制造、速度、产品向中国创造、质量、品牌转变,促进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界经济要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要有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可以刺激创新意识的产生。
B.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就内在而言,就是要重塑新的竞争优势。
C.品牌是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体现,我国工业产品知名品牌少,竞争力不强,国际地位低。
D.将中国建成制造强国,人才是根本,培养人才与研发技术、创新产品不同.需要定力和耐心。
9.请结合材料,谈谈实现“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努力。(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太平兴国五年,年逾弱冠,举进士。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覆试。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雍熙二年,与贾黄中同知贡举。易简幼时随父河南,贾黄中来使,尝教之属辞;及是,悉为同列。
淳化元年,丁外艰。易简续唐李肇《翰林志》二卷以献,帝赐诗以嘉之。他日,易简直禁中,以水试欹器。上密闻之,因晚朝,命取试之。易简奏曰:“臣闻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则天下幸甚。”
会郊祀,充礼仪使。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升配。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从之。知审官院,言初任京朝官,未尝历州县,不得拟知州、通判。诏可。改知审刑院,俄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卒,年三十九,赠礼部尚书。
易简外虽坦率,中有城府。由知制诰入为学士,年未满三十。属文初不达体要,及掌诰命,颇自刻励。在翰林八年,太宗遵旧制,且欲稔其名望而后正台辅①,易简以亲老急于进用,因亟言时政阙失,遂参大政。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光逢遂造谤书,斥言朝廷事,且讥易简。易简得其书以闻,逮捕光逢,狱具,坐弃市。易简以杀光逢非其意,居常怏怏。母薛氏以杀其执切责之,易简泣曰:“不谓及此,易简罪也。”及易简参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
(节选自《宋史•苏易简传》 有删改)
注:①台辅:三公宰辅之位。
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 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B、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C、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D、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但因尚未至壮年,故称“弱冠”。
B、丁艰,即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子女礼须持丧三年,官员须停职守制。丁外艰,旧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丁内艰,则是指母丧。
C、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籍,指做官名册。革职,只是革去现有职务,有重新起用的可能;削籍,则意味着除名,意味着永不录用了。
D
、弃市是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刑法。古代死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枭首等,弃市为死刑的一种,商周时期就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易简聪明好学,二十岁就考取进士,才思敏捷,临殿复试时,很快完成了三千字的答卷, 后来,他和曾经教他作文的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考试。
B、苏易简的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他续写《翰林志》,皇上赐诗嘉奖;皇上认可他关于郊祀和京中朝官任用的建议,让他掌管吏部选官,升为参知政事。
C、皇上听说苏易简好奇心强,喜欢“欹器”这件事后,劝诫他要“慎终如始”,不要玩物丧志。
D、挚友何光逢因贿赂丢官,客居京城时替人代考,被苏易简清除出来,于是怀恨在心,捏造谤 书,因苏易简的举报被定罪诛杀,苏易简因此受到母亲的指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解褐将作监丞。(5分)
⑵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
白帝①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
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15.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⑵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
⑶《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王维的《使至塞上》“ , 。”这一名句,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⑸《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当真是令人______。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细细的思考来却有______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
要“量身定做”,不要 ______。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
要“实用主义”,不要“贪慕虚名”。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 )。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惟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______,牢牢把握断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B. 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C. 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D. 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B.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C.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D.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波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该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B.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该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
C.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该引才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D.人才是否用得好、能否留得住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获悉母校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35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冬日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 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①_________。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②____________,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③____________,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年龄
司马迁(前 145-
不可考)
毛 泽 东
(1893-1976)
钱 学 森
(1911-2009)
姚明(1980——)
15 岁
司马迁接受经学
大师董仲舒、孔 安国教育。
接 受 中 国 传 统
启蒙教育。
就 读 于 北师 大附
中。
身高 1 米 96 的姚明进入
上海大鲨鱼青年篮球队 队训练、读书
18 岁
成为补博士弟子
员。
考 入 湘 乡 驻 省
中学读书。
考 入 铁 道部 交通
大学。
入选王非执教的国家队,
开始篮球生涯。
22 岁
游历祖国大江南
北,“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湖 南 省 立 第 一
师 范 学 校 本 科 大一。
考 取 清 华大 学第
七届留美学生。
以状元秀身份被 NBA 的
休斯敦火箭队选中。
30 岁
作为郎中侍从汉
武帝,足迹遍及 祖 国 的 山 山 水 水,游历学习, 为其后创作伟大 作品打下坚实基 础。
在 广 州 出 席 中
国 共 产 党 第 三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被选为中央 执行委员、中央 局委员、并担任 中央局秘书;诗 词文大气磅礴。
28 岁成为世界知
名空气动力学家,
36 岁任麻省理工 教授,44 岁回国, 致力于工程控制、 物理力学、火箭导 弹 、 航 空航 天领 域。
2003-09 年连续 6 个赛季
(共 8 次)入选 NBA 全明 星阵容,5 次入选 NBA 最 佳阵容。31 岁,姚明正 式宣布退役。
后来
完成“究天人之
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的
《史记》,是中 国 第 一 部 横 贯
3000 多年的第一 部纪传体通史, 被鲁迅先生评价 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当 选 中 央 人 民
政府主席,1949 年 10 月 1 日,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成立,主持开 国 大 典 历 任 国 家主席,领导中 国 社 会 主 义 革 命和建设,成为 一代伟人。
为 祖 国 建设 、科
技、军事诸方面跳 跃 式 发 展做 出了 巨大贡献,获得国 内 国 际 无数 科技 大奖;88 岁,获中 共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颁发“两 弹 一 星 功 勋 奖 章”。
35 岁,成为北京申办冬
奥会形象大使。36 岁, 入选奈·史密斯篮球名人 纪念堂,成为首位中国 人。同年,成为中国"火 星大使"。38 岁,荣获第 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 楷模。
人之一生,成人、成才、发展、成功,轨迹大同小异,关节点非常重要。以上材料触发了作为高中生的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B(A项概括不全。“这是中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提出的中国方案”;C项说法与原文有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对全球治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反思和重构的要求”;D项与原文文意相反。“它要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
2、C (“因此要求各国相互依赖、休戚与共”,强连因果。)
3、B ( “也给西方国家提供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于文无根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D【解析】文章的语言是清新淡雅的,并不以华丽为重。“细腻而又张扬”错,应该是“细腻而又深沉”。
5.该句采用比喻(暗喻)的修辞方法,用“灯”来比喻人感悟烛照自然的各种身体感官,揭示出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3分)无论是肉体的残缺,物质生活的贫困,还是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尘世生活的虚伪表象,都无法阻断人与自然的血肉联系。(1分)只有拥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自然才会向我们敞开它的怀抱,从而展示它全部的瑰丽和神奇。(1分)
6.(1)“听海的心”构成全文的行文线索,将母子、童年的“我”、美国环保先驱雷切尔·卡森有机串联起来,从而使文章首尾呼应,收放自如,一气呵成。
(2)“听海的心”有力揭示了散文的主旨,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痛苦反思,表现出作者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望。
(3)“听海的心”将“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连接起来,塑造了盲人老妪和雷切尔·卡森这两位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答到和塑造人物有关即可)(6分。每点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3分)C(选项中“因此”不正确,原文“而忽视了”为转折关系。此处逻辑关系不当。)
8.(3分)B解析A 混淆条件,错在“就必须要有经济危机”。原文“正是危机的不断刺激,才有世界经济的波澜壮阔的发展”是必要条件,选项变成了充分条件。C 无中生有,错在“竞争力不强,国际地位低”。D 曲解文意,原文意思是都需要定力和耐心,而培养人才是“更加需要”。)
9.(6分)①中国制造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②中国制造需要重塑竞争新优势;
③中国制造需要提升企业品牌价值;④中国制造需要打造新形象。(每答出一点给2分。)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0~13题。(19分)
10、C
11、A(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有误,只有男子到了二十岁才行“加冠之礼”。)
12、C(理解有误。原文是说苏易简借实验欹器这件事情劝诫皇上,告诫皇上要“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而非皇上劝诫苏易简。)
13、⑴易简所作答卷三千多字很快写成,进奏皇上,(太宗)看后称好,提拔为甲科之首。他脱去布衣将要担任监丞。(“立就”,“擢”,“冠”,“解褐”各1分,语意通顺1分。)
⑵(皇上)召薛氏进入宫中,问(薛氏)说:“(你)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成为这样有用的人才?”(薛氏)回答说:“年幼时则用守礼谦让约束他,年长后则用诗书教育他。”皇上看着身边大臣说:“真是孟母啊。”( “禁中”、“令器”、“束”、“幼则束以礼让”的状语后置、“左右”各1分,语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年幼时聪明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捷。太平兴国五年,年满二十,考中进士。太宗 正留心儒术,贡士都临殿复试。易简所作答卷三千多字很快写成,进奏皇上,(太宗)看后称好,提拔为甲科之首。他脱去布衣将要担任监丞。雍熙二年,与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易简年幼时随父亲到河南,贾黄中任使者来河南,曾经教他作文;到此时,成为同列官吏。
淳化元年,遭父丧。易简续撰唐朝李肇的《翰林志》二卷献给皇上,皇上赐诗嘉奖他。有一天,苏易简在宫中值班,用水来试验欹器(古代一种计时个工具)。皇上暗地听说这件事,趁晚朝的时候,命令(苏易简)取来试玩。易简奏:“我听说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器物装满了就会倾覆,事物繁盛后就将衰败。希望陛下保持已成就的盛业,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来加固宏大的基业,那么天下就非常幸运了。”
遇上(碰上、恰逢)郊祀典礼,易简充任(担任)礼仪使。这之前(先前),扈蒙建议把宣祖升到配祀。易简援引唐朝旧例(先例),请以宣祖、太祖一同享祀。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主持审官院,建议初任京中朝官,从未历任州县职的,不得任为知州、通判。下达诏书同意。改为主持审刑院,不久掌管吏部选官,升为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去世,终年三十九岁,追赠礼部尚书。
易简表面虽然坦诚直率,心中却有城府。由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年纪不满三十岁。写文章开始不达要点,到掌管诰命,非常刻苦磨练。在翰林任职八年,太宗遵照旧有制度,想等他名望成熟后任宰相,苏易简因为双亲年老急于被选拔任用,因为及时谈论时政得失,于是参与大政。
蜀人何光逢,是苏易简的挚友,曾经担任过县令,因贿赂被削除官籍,客居京城。正遇上苏易简主管贡部,何光逢替人代试以收取费用,苏易简在考试的人群中把他清除出来。何光逢于是捏造谤书,指斥朝廷政事,并且讥刺苏易简。苏易简获得他的谤书告诉皇上,逮捕光逢,官司审结,定罪诛杀。苏易简因杀光逢不是本意,平时常常怏怏不乐。其母薛氏以杀死挚友严厉责备他,苏易简哭着说:“本认为不会致死,是我的罪过啊。”苏易简任参知政事后,(皇上)召薛氏进入宫中,问(薛氏)说:“(你)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成为这样有用的人才?”(薛氏)回答说:“年幼时则用礼仪谦让约束他,年长后则用《诗》《书》教育他。”皇上看着身边大臣说:“真是孟母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B(B项写“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错,首联“雨翻盆”写大雨已至,“雷霆斗”也非“沉寂”)
15.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2分)诗的颈联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1分)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1分)诗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⑴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⑶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⑸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7、B(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由语境中“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等语句可看出,应用“眼花缭乱”。千人一面: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千篇一律: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由语境中“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结合“之感”的限定,可知,应选“千篇一律”。一哄而上: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蜂拥而上: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根据语境“要‘量身定做’”的提示,应用“一哄而上”。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崭露头角: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根据语境“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可知应用“脱颖而出”。 )
18、C( A项,“人才数量”与“原则”搭配不当;B项,最后一个分句“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表意不通。D项,“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句式杂糅,是“人才数量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与“人才数量是评价引进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则”两种说法的杂糅,兼有“人才数量”与“原则”搭配不当的问题。)
19、A( B项,“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与“是否”“能否”存在着两面对一面的问题。C项,“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把“引才”变成了“人才”,既扩大了概念范围,又偏离了文段的中心话题,改变了文意。D项,“用得好”与“留得住”语序不当,应予以调整。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前后语义的连贯,内容的照应,主语的一致。)
20、 “教书”改为“从教”;“光临”改为“前往”或“参加”;“惠赠”改为“奉上”“奉送”或“敬赠”;“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快来了” 改为“将至”或“将临”。
21、①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②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
③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意思答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