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50 KB
  • 2021-06-05 发布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株洲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省株洲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们往往会讴歌“企业家精神”,但却排斥“自利”,殊不知两者是密切相关的。企业家精神很大程度上是自利驱动的,当一个人不能从自己的行动中获得回报时,他就难有激励去发挥自己的才能,鼓励企业家精神就要肯定人的自利。‎ ‎②人都是想改善自己的境遇,企业家当然也不例外。个体的自利动机既有可能是想赢得他人的尊重,也有可能就是想多赚钱,我们不能对这两种“动机”加以区分,事实上也是难以加以区分的。不同的自利动机都有可能促成个体发挥企业家才能。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企业家,不能看他的动机,而要看他是不是敢于承担风险,具有创造性和判断力等等。‎ ‎③在合法的前提下,企业家越是自利,越有可能发挥才能。市场竞争促使企业家努力服务好消费者,只有这样,企业家才能赢利。市场经济的奥妙,就是使得企业家在追求自利的过程中实现公共利益。这也是斯密说的“看不见的手”。既然企业家为他人创造了财富,那么有机会获取利润回报也是自然而然的。‎ ‎④从广义上说,“利他”也是一种“自利”,因为利他也是使自己得到更大满足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关心企业家的动机究竟是自利的还是利他的,而是要关心企业家的行为是不是符合正当的规则。正当的规则保障企业家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是“自利产生公共利益”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那种最有利于他人的行为也是最有利于自己的,这种最有利于自己的行为被越来越多的人模仿,便成为规则。货币、语言和法律都是这样产生的。这些规则协调个体的行动,把无数个体的自利行为结合在一起,构成社会。‎ ‎⑤在这些正义的规则中,一个重要的规则是“产权制度”。企业家精神必须在产权制度上得到体现,实际上,正是企业家的财产权使企业家承担风险,也获取相应的回报。假如没有人为企业的经营承担风险,那么这样的企业严格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合理的产权制度会把企业家的自利和企业的发展协调起来。假如一种制度鼓励企业家付出,但剥夺他从自己的行动中获取收益的机会,那么这种制度就会扭曲企业家的行为。‎ ‎⑥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家的创造性是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肯定企业家的自利,在产权设计上保障企业家的合法收益权,会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创造性,这不仅会促进企业的发展,也会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摘编自朱海就《企业家精神与自利》)‎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企业家精神”完全是“自利”驱动的,两者密不可分,甚至内涵相同。‎ B. 一个人如果能从自己的行动中获得回报,就更有激励去发挥自己的才能。‎ C. 市场竞争能促使企业家努力服务好消费者,只有这样,企业家才能赢利。‎ D. 好的制度既鼓励企业家付出,也保障他从自己的行动中获取收益的机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门见山,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流行观点来印证作者对“企业家精神”的认识。‎ B. 文章第③段引用斯密“看不见的手”的说法,说明了市场经济的一个极其重要特点。‎ C. 文章第④段讨论“利他”与“自利”的关系,论证“自利”后才能“利他”的观点。‎ D. 文章围绕“企业家精神与自利”的论点,从“企业家精神”和“自利”两方面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企业家精神”包括敢于承担风险、具有创造性和判断力等方面。‎ B. “自利产生公共利益”的前提,是企业家的行为符合正当的规则。‎ C. 不能把企业家自利和企业发展协调起来的产权制度是不合理的。‎ D. 充分发挥了企业家的创造性,整个国民经济就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企业家精神”完全是“自利”驱动的,表述错误,原文为 “企业家精神很大程度上是自利驱动的……”范围扩大。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项“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流行观点来印证作者对‘企业家精神’的认识”表述错误。不是印证,作者对流行观点进行了否定,提出相反观点:鼓励企业家精神就要肯定人的自利。C项,论证“自利”后才能“利他”的观点,表述错误。论证的是在正当规则下,“自利产生公共利益”,“成为规则”,最后构成社会。D项,“企业家精神与自利”不是论点,是论题;“从“企业家精神”和“自利”两方面论述”表述错误,只论述了“自利”对企业及企业家精神的做用和对他人社会的意义。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为“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创造性,这不仅会促进企业的发展,也会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说的是“促进”,不是“就能”。故选D。‎ ‎【点睛】议论类文本阅读新高考强调要整体感知,题目要体现文体特征。所以整体把握思路,筛选整合信息,不断章取义非常重要。同时注意论点和论据的对应,分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具体做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中山大学调整包括社会工作在内的18个本科专业,引发关注。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专业首次亮相,也吸引了不少目光。‎ ‎ 高校专业设置并非一成不变,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或“瘦身”,或新增,这既能使学科建设更加科学,也是为了培养契合社会需求与时代发展的人才。但开设新专业并非城门大开,而是要经过申报、答辩、公示、审议等流程。如何让专业增减与个人发展规划、学校教学设置、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我国高等教育绕不开的课题。‎ 材料二:‎ 破除高校专业设置随意之弊,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本身责无旁贷。从教育主管部门角度来看,一定要考虑开设新专业的基本办学标准,比如师资条件、科研条件和物质保障条件,要明确最基本的专业设置国家标准。而从高校角度来说,开设一个专业,要看是否与高校的办学经历相吻合。比如,一所中医药大学,如果过多开设管理类专业或外语类专业,就与高校的办学宗旨不相吻合,这就是有问题的。同时,高校也要考虑专业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匹配度,以及高校所在地其他高校是否有类似专业,其已有的招生人数、就业分配都要综合考虑。‎ 大学专业设置有两个逻辑结构:一是专业的逻辑结构,即按照专业知识结构来设置专业;二是社会需求的逻辑,即社会对哪些方面有需要。这一需求不是像商店购物、点餐那样全部满足,而是要对社会需要进行筛选,进而确定哪些专业可以被设置。还要考虑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考量学生特定方向的发展潜力。近年来,很多高校仅根据以上某一方面的需求来设置专业,这种过度简化专业筛选、较少思考背后的专业逻辑,是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整和精简专业时,也应该有专业评估,应整体考虑这个专业是不是有专业优势、社会需求、师资和学术上的独特性。如果是简简单单根据行政指令进行操作,仅因为某个专业招不到学生、就业率不好就撤销专业,大学专业设置随意的问题仍然不会根本解决。‎ 材料三:‎ 当前学生在中学阶段拼命学习应试内容,职业生涯的课程近乎为零,无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多名教育人士建议,应主动介入,引导青年择业观的形成,如在高中阶段教育中加入职业生涯规划,对年轻学子如何选择未来大学的专业、成为什么样的人、择业价值观等,提前进行规划引导和指导。‎ 而高校实行大类招生,学生可以在进入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后,再细选方向,为不少对生涯规划还存在迷茫的考生预留缓冲期。对于高校来说,则有利于招到适合本校的学生。因此,继续扩大大类招生的高校范围,让大类招生的学生在大二才进行专业分流,更利于学生为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最终专业的选择打好基础。‎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山大金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的专业,引发关注。‎ B. 高校专业设置应该与学生个人发展规划、学校教学设置、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C. 开设什么专业,如何开设,虽然高校也是参与者,但主要责任在教育主管部门。‎ D. 学生应该综合各方面考虑专业的选择,而不能只是选择社会上认为的热门专业。‎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等学校开设新的专业,需要经过申报、答辩、公示、审议等流程。‎ B. 大学专业设置要按照专业知识结构设置专业,其次才兼顾社会需要。‎ C. 学生如果没有职业生涯的规划课程,难以正确选择适合的专业和职业。‎ D. 高校继续扩大实行大类招生,是解决学生专业选择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6.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让中学生更好地选择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请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个人三个方面作答。)‎ ‎【答案】4. C 5. B ‎ ‎6. (1)教育主管部门:要明确最基本的专业设置国家标准;(2)学校:高中阶段教育中加入职业生涯的课程,提前对年轻学子进行规划引导和指导;大学扩大大类招生的高校范围,为生涯规划还存在迷茫的考生预留缓冲期;大学在专业设置方面既要考虑专业优势,社会需求,还要考虑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3)学生:中学生应主动进行职业体验,提前接受职业规划的引导和指导,提前进行职业规划。‎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C项“虽然高校也是参与者,但主要责任在教育主管部门”表述错误。原文只说“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本身责无旁贷。”并没有说谁负主要责任。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B项“其次才兼顾社会需要”表述错误。原文“大学专业设置有两个逻辑结构:一是专业的逻辑结构……二是社会需求的逻辑,即社会对哪些方面有需要”,没有比较主次,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筛选相关信息,材料二有“教育主管部门,要考虑开设新专业的基本办学标准,要明确最基本的专业设置国家标准。”“大学专业设置有两个逻辑结构:一是专业的逻辑结构……二是社会需求的逻辑,即社会对哪些方面有需要……还要考虑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考量学生特定方向的发展潜力。”材料三有“在高中阶段教育中加入职业生涯规划,对年轻学子如何选择未来大学的专业、成为什么样的人、择业价值观等,提前进行规划引导和指导。”“高校实行大类招生,大类招生的学生在大二才进行专业分流,更利于学生为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最终专业的选择打好基础。”个人角度积极参与高中阶段的指导培训即可。对以上信息分类整合,得出答案。‎ ‎【点睛】实用类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假乔二 孙方友 陈州城清化北街路口有一卖大肉包子的,姓乔名二,城北乔村人,干着卖包子的营生,却酷爱评书。每当包子熟了揭笼之后,他将案上的“醒木”一甩,开始书归正传,很受食客称道,观者络绎不绝。肉包置于案旁,吃者自取,掷钱于筐。一场书下来,能卖包数屉。这叫以商养文,又叫以史经商,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因此,乔二的日子不坏。‎ 这一日,乔二刚开张,来了一客,来客年近七旬,银须泼面,双目有神,稳坐一旁,气宇轩昂,一不吃包,二不喝茶,只是听乔二说书。乔二见来客非常,格外下了功夫,换得阵阵喝彩。说到热闹处,老者突然起身,掏出一把银钱掷于筐内,然后望了乔二一眼,扬长而去。乔二见老者离去,情绪顿时低落,出口索然无味,急忙刹书谢场,目光却直直追随老者很远很远……‎ 不料打烊时分,那老者却突然又闪进店内,双手抱拳道:“先生发财!”乔二一见是那老者,让座沏茶。老者并不客气,上首落座之后,顺手拿起那块醒木,笑道:“此木周祖留,文武分龙虎。我辈登场用,其名曰醒木!”乔二一听,同行来了,急忙让人备下酒席,请那老者入了上座。‎ ‎“请问先生贵姓?”乔二斟酒敬上,问道。‎ ‎“免贵!老夫姓乔名二,字轩亭!”那老者笑答。‎ 乔二一听是艺界大名鼎鼎的真乔二来了,面如泥色,急忙磕头谢罪道:“万请乔先生海涵,小的原名乔虎,虽寒门出身,但自幼热爱评书,更是慕先生绝技,赶巧你我同姓,便借了你的大名在此养家糊口!”‎ 老乔二见乔虎真诚,拈须片刻,突然仰天大笑道:“贤弟不必多疚,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能混饱肚皮为上策!”‎ 乔虎一听此言,千谢万谢,连连施礼,让酒又让菜。‎ 酒过三巡,老乔二突然说道:“实不相瞒,我今日也有一事相求。”‎ ‎“先生请讲。”‎ 老乔二叹了一声,凄凄地说:“想我乔二,一生漂泊,被有钱人唤来叫去,如今孑然一身,无依无靠!眼下我已老,底气不足,已不宜在书界留恋!今日来到陈州,是想借您的地盘,讨几个饭钱!”‎ 乔虎一听,满口答应。第二天生意一开张,老乔二登场亮相,“醒木”一拍,果真是开口惊人。一传十,十传百,乔虎的铺子前人山人海。老乔二口喷珠玑,声音庄重,远听如高山流水,近听如琴似筝,一场书下来,盖了整个陈州城。‎ 老乔二一连说书十场,场场爆满。这天生意未开场,场地上已水泄不通。可直到太阳竿子高,却不见老乔二。乔虎甚急,匆匆进了老乔二下榻之处,却不见人影,只见一封书信置于桌子正中。乔虎急忙拆信,上面几行小字:“大凡从文从艺者,不养小不养老!望贤弟悬崖勒马,专心经商,富甲一方!”乔虎暗笑老头儿多事,出门与众人解释一番,然后亲自登场。不料一开口,像一下从高山跌入深谷,书淡如水,大扫了听客兴致,连喝倒彩。原来没比较,如今一比,听客自然有了鉴别。乔虎从此再不敢说书,一心一意卖起包子来。‎ 陈州人再说乔二时,只夸那说评书的真乔二,假乔二无形中恢复了原名,只落个“卖包子乔虎”的名声。没书做引,乔虎的包子生意也开始清淡。乔虎很伤心,只得专心研究包子的质量和销路。不想几年过后,乔家包子的名声越来越大,后来连汴京、上海一带都开了分店。乔虎成了有名的富商。‎ 一日,他突然在《申报》上看到一则消息:“著名评书艺人乔轩亭,因年老多病,穷困潦倒,于×日凌晨投入黄浦江……”乔虎看后,如炸雷击顶,怔然许久才泪流满面地说:“恩公……多亏您当年指点迷津,我乔虎才有今日啊……”‎ 言毕,乔虎匆匆赶赴上海,为乔二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题材具有浓郁的民族传统特色,语言隽永,用笔简练,即事见人。‎ B. 乔虎卖包子时能以评书揽客,以商养文,以史经商,表现出他头脑灵活。‎ C. 小说通过真假二乔说评书的鲜明对比,展现出真乔二评书艺术的高超。‎ D. 乔虎在乔二说书后登台被连喝倒彩,反映了人性的喜新厌旧与世态炎凉。‎ ‎8. 请简要概述小说的情节和小说情节的主要特色。‎ ‎9. 简要分析小说中乔二的人物形象。‎ ‎【答案】7. D 8. (1)假乔二(乔虎)为推销包子冒乔二之名说书;乔二出现、说书、点拨乔虎人生并失踪;乔虎无奈之下专心包子生意,大获成功;乔虎意外得知乔二去世,感恩图报。(2)情节波澜起伏(情节一波三折,摇曳多姿……)。 ‎ ‎9. (1)年近七旬,银须泼面,双目有神,气宇轩昂;一生漂泊,年老孤苦;(2)技艺精湛且对艺术执着。老乔二一连说书十场,场场爆满。即使物质穷困,不改初心。(3)善良,智慧。明知乔虎是假乔二,不当面揭穿;后又巧妙地劝他专心经商,为他人生指点迷津。‎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D项“反映了人性的喜新厌旧与世态炎凉”理解错误。应该是“原来没比较,如今一比,听客自然有了鉴别”,再听乔虎说书,“像一下从高山跌入深谷,书淡如水,大扫了听客兴致”,所以连喝倒彩。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小说情节及鉴赏其特点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情节的题目,首先要根据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简单概括该情节内容,然后分析情节的特点。本篇小说开端第一段是假乔二(乔虎)为推销包子冒乔二之名说书;发展下来真乔二出现在包子铺;到袍子铺说书震动整个陈州城;情节进一步发展,乔二失踪,留信点拨乔虎。高潮是乔虎说书失败,无奈之下专心包子生意,成了富商,大获成功;结局是乔虎看《申报》意外得知乔二去世,感恩图报,为乔二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本文的情节,可谓曲折跌宕,一波三折。本来乔虎因说书不错,包子生意挺好,接着情节一转,真乔二的出现让人心一提,接下来二人平和解决,读者心放了下来。乔二到包子铺说书,震撼满城,本来花好月圆,接着情节又一转,乔二不告而别,乔虎被喝倒彩……后来乔虎成富商,乔二投入黄浦江……。情节波澜起伏,摇曳多姿,引人入胜。‎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乔二出场时有如下描述:年近七旬,银须泼面,双目有神,气宇轩昂;后来他自己说过,“一生漂泊,被有钱人唤来叫去,如今孑然一身,无依无靠”。说书情节有“老乔二口喷珠玑,声音庄重,远听如高山流水,近听如琴似筝,一场书下来,盖了整个陈州城。老乔二一连说书十场,场场爆满。”可看出他技艺精湛,而且是为艺术而艺术,即使物质穷困,不改初心。乔二明知乔虎是假的,却不当面揭穿,后又有:老乔二见乔虎真诚,拈须片刻,突然仰天大笑道:“贤弟不必多疚,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能混饱肚皮为上策……可见其善良;后又巧妙地劝乔虎专心经商,为他人生指点迷津,后来乔成了富商。可见他的智慧。分条整合以上分析,得出答案。‎ ‎【点睛】把握小说情节,可用如下方法。‎ 方式一:根据结构来梳理 可以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 方式二:根据场面来梳理 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 方式三:根据线索来梳理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0.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①衡少善属文。 属:点缀 ②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B. 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②再迁为太史令。 迁:降级 C. ①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制:构造 ②中有都柱。 都:很多 D. ①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应验 ②出为河间相。 出:离开(朝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B.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 孝廉,汉朝中央选拔人才为官,通过考试者称为“孝廉”。‎ D.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为典型的人物传记,记述了张衡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 B. 本文层次清晰,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张衡,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C. 张衡具有先天禀赋,又注重社会实践,年青时已基础深厚,并不断自我提高。‎ D. 本文采用叙事、议论、抒情结合写法,文笔充满感情,寄寓了作者的情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答案】10. D 11. C 12. D ‎ ‎13. (1)张衡于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2)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还原句意,联系日常积累比较区别得出答案。A项,属:点缀,错误,应是连缀,写(文章)。B项,迁:降级,错误,应是迁升。C项,都:很多,错误,应为粗大。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汉朝中央选拔人才为官”表述错误。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是孝顺父母,廉是办事廉正,推举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人做官。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D项文章采用叙事、说明的写法,没有议论、抒情。语言平实、凝练,不是充满感情。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1)拟,模仿;因以,因以之,省略了代词之,用它来;讽谏,讽喻规劝。(2)下车,上任之后;治,治理;整,整饬;禽,通擒,逮捕;政理,政事处理得好。‎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注意体现句式和实词的各种用法及活用类型。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词艺术地表现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 B. 词的上片写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是对开头的阐释与补充。‎ C. 词的下片写菊花“如今有谁堪摘”,表现作者因郁闷已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 D. 作者的生活遭遇,能让人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是本词动人的重要的原因。‎ ‎15. 请赏析词的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答案】14. C 15. 要点:(1)连用七组叠词,富有音乐美和韵律美(2)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营造凄冷、悲凉的氛围。(3)“寻寻觅觅”表现了作者飘泊异地、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了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对自己晚年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整句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体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作者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表现作者因郁闷已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理解错误。“如今有谁堪摘”是如今还有谁来采摘?花因憔悴不堪而没有人来采摘,是对花凋谢的惋惜伤感。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做此类题,要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思,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本题既为炼字,又是关键句。从炼字角度分析,本句炼叠音词,七组叠词连用,极富音乐美和韵律美,从而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营造了凄冷、悲凉的氛围。本句在词的开头,统领全诗。 句意为: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表现了作者飘泊异地、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有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表现了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 直接抒发晚年内心凄苦的情感。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整句从迷茫的精神状态到孤独的生活处境,再到整体哀伤的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作者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手法。答题时注意分角度考虑,防止丢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2)韩愈《师说》认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道理很简单,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唱词“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先天下之忧而忧 (2). 后天下之乐而乐 (3). 闻道有先后 (4). 术业有专攻 (5). 座中泣下谁最多 (6). 江州司马青衫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道、攻 、青衫。‎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榫头 咨嗟 沸反融天 流血飘橹 B. 歆享 骐骥 刎颈之交 一蹶不振 C. 栈道 亢旱 舞榭歌台 前合后偃 D. 国粹 愤懑 羽扇纶巾 残羹冷炙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能力。积累记忆是解决字形题的根本办法。字形记忆一定要结合字义记忆。做题时注意结合具体语境辨析错字。A项,沸反融天应为沸反盈天,流血飘橹应为流血漂橹。故选A。‎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茫茫原始森林枝繁叶茂,绿树成荫,看似风平浪静,实则虎踞龙盘。‎ B. 他从来乐观坚强,但听到这不幸的消息,也是醍醐灌顶,悲痛欲绝。‎ C. 洪水来了,为了帮助群众转移,他们奔忙于鳞次栉比的街巷,不辞劳苦。‎ D. 国产影片在好莱坞大片来势汹汹的压力下步履维艰,但也不断显露生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虎踞龙盘:形容地势险要,一般指山势,这里形容“森林”望文生义;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这里形容不行的消息,不符合句意;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此处指街巷,对象误用;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也指创业经营艰辛,符合语境。故选D。‎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年来,我国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数量已超过近百家,年产销规模已超过近百万辆。‎ B. 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 C. 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代表人物,莎士比亚是敏锐的学习者,也是伟大的创新者。‎ D.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A项,“超过近”不能连用,互相矛盾,需去掉一个。B项,语序不当,应为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D项,由于、为,介词错用,淹没主语,去掉一个。故选C。‎ ‎20.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组是 ‎①在此之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问题。‎ ‎②朱光潜的《谈美》写于1932年。‎ ‎③但这本书主要谈的是人生修养,还没有充分表现朱光潜的美学思想。‎ ‎④该书可以说是作者另一本专著《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 ‎⑤于是,朱光潜写了这本《谈美》。‎ A. ①④③⑤② B. ②①③⑤④ C. ⑤②④③① D. ②④⑤③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做题时要注意:①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②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③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整体把握意思,确定总领句。文段主要写《谈美》一书的由来及主要内容。比较分析,②为总领句。“①在此之前”紧承②的1932年;③的“这本书”指①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故接①;⑤“于是”对应“但”,④结尾。故选B。‎ ‎2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最近进步很大,感谢老师指导,还望今后多提愚见。‎ B. 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 老师的刍议语重心长,很有见地,我们一定要遵照执行。‎ D. 在学习上我们一定要不耻下问,虚心向各科老师请教。‎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做题时可根据词语意思及具体语境分析判断。A项“愚见”为谦辞,说自己的建议。此处错误。C项刍议是谦词,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谈议论,亦指浅陋的议论。说老师错误。D项不耻下问错误,指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只能说别人向自己请教,不能说自己向他人请教。故选B。‎ ‎22.下面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介绍性的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 ‎【答案】答案示例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各要素互联互补,整体发挥作用。‎ 答案示例二: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包括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各要素互联互补,整体发挥作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本题是图文转化的题目,解答本题前首先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归纳概括。本图主要由圆组成,圆心是“全面发展的人”,外圆分为三部分,一是文化基础,二是社会参与,三是自主发展,三部分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由文化基础、社会参与和自主发展三部分构成,综合素质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六部分构成;根据对图标的观察可概括图表内容,得出答案。‎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当代作家富尔格姆的《信条》包括如下信条:‎ 有东西大家分享。‎ 公平游戏。‎ 不打人。‎ 交还你捡到的东西。‎ 收拾好你自己的一摊子。‎ 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 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 吃东西之前要洗手。‎ 便后冲洗。‎ 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有好处。‎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画画画儿,唱唱歌儿,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 每天睡个午觉。‎ 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 要承认奇迹。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的种子:它的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没有人真正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为什么,而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事。‎ 在那杯皿里的金鱼、老鼠、小白鼠甚或那粒种子,它们都会死去。我们也会。‎ 再就是记住迪克们和琼们的识字课本,以及你从那上面学到的头一个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字。‎ 请从以上信条中选择两三条,写一篇文章呈现你的认识。要求选好信条,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答案】珍爱生命,学会分享 分享是智慧的体现,是胸襟的袒露,是一种心灵的交融,更是一种爱的体现,还将会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分享是智慧的体现。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智慧,如果他不学会分享,就不会有人知道他的聪明和智慧。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蔚蓝的海边,住着一个海螺。海螺的壳总是盘旋着尖尖地指向天空,既不圆润也不柔和,在布满礁石和沙粒的海底缓慢的爬着。有一次海浪冲过来时,欢快的对海螺说:“海螺兄弟,和我们一起玩吧”海螺迅速的钻进它的壳里,说:“不用了,不用了,我这里比较安全。”海浪只好失望的走了,转身投入大海的怀抱。‎ 海螺总是把自己藏在又重又笨的壳里,不愿与他人分享它的喜怒哀乐,他怕别人会伤害自己。而现在的它是多么的卑微。他一生只能留在海里唱独角戏,无法享受那广阔澎湃的大海。就像有些人一生不停的抱怨,我的生活为何如此无趣,为什么我只能呆在一个角落孤芳自赏?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不会分享,不懂得分享。‎ 分享是胸襟的袒露。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见,一个人的成功与胸襟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分享都不会,他的胸襟就是很狭窄;如果一个人经常与他人分享,他的胸襟一定很宽广。朋友,记住:学会分享,把自己的胸襟袒露,就能引领你走向成功。‎ 分享是因为懂得生命的宝贵。自然的法则决定了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必须和谐相处,共同缔造美丽的家园,否则,就会受到自然法则的惩罚。这种自然法则最先受到最强大的恐龙的破坏,后来,最先灭绝的,恰恰就是高大威猛、弱肉强食的恐龙。‎ 有的人拼命地想要活下去,却没有了活下去的机会。有的人在拥有大好年华的时候,却弃之如敝履。有的人穷其一生也不知爱的温馨,抓住只是空气。有的人肆意挥霍着别人的信赖和关怀,仍挑剔无比,妄谈文学的爱。有的人死死想抓住时间的尾巴,却眼睁睁看着它溜走。有的人肩负着别人的生命,却毫不在乎,失去了才来珍惜。‎ 分享是爱的体现。如果你连分享都不会,你就不懂得爱。‎ 学会分享,让别人看到你的胸襟,读懂你的心灵,懂得你的爱…‎ ‎【解析】‎ ‎【详解】该题为材料作文。答题前先审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本次作文提供的材料包括做人、做事和生活方面的原则。比如,“有东西大家分享”,强调分享;“公平游戏”强调公平;“交还你捡到的东西”强调做人要诚信;“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强调要恭敬;“吃东西之前要洗手”“便后冲洗”强调良好的生活习惯,要讲卫生;“生命会死亡”强调要尊敬生命;“当你们出门,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强调要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要承认奇迹,承认死亡,以及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等。从中选择两三则信条写作,参考立意如下:(1)生活的信条,如分享、相处。(2)做事的信条,如公平、习惯。(3)为人的信条 ,如拾金不昧、恭敬、责任、尊敬生命。‎ 例文思路分析:文章题目为《珍爱生命,懂得分享》。内容采用并列式结构。分别写分享是智慧的体现,分享是一种胸怀,分享是因为懂得生命的可贵,分享是爱的体现。‎ 素材积累:1、在这个世界上,快乐最重要。人们应该时时都努力保持一份快乐的心情。这样,你才会对生活时刻充满热情。更重要的是,当你找到快乐时一定要与别人分享,因为快乐是可以传递的,就像耕作一样,你播撒的种子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2、人不是因为某个个体而伟大,而是由于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分享成功喜悦,分担失败的痛苦。学会分享,你离成功更近一步!学会分担,生活将少一些风雨,多一些阳光!事实上,分享与分担很多时候是相互依存的。学会分享与分担,这并不只是一句口号,它需要你有一种合作,一份大爱,生命也会因此变得更加饱满充实。对于个人而言,分享与分担是每一个不想被生活孤立的人所应学习的必修课。‎ ‎3、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  比尔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眼睛受了伤,视力不断下降,几个月后将完全失明。妻子为了给他能见到光明的日子里留下点什么,决定把家具和墙壁粉刷一遍。‎ ‎  油漆匠工作很认真。他虽是断了半只胳膊的残疾人,但他很快乐,一边干活一边吹着口哨。一个星期后他完成了粉刷工作,其间也知道了比尔的情况。‎ ‎  比尔对油漆匠说:“你天天那么开心,也让我感到高兴。”算工钱时,油漆匠少算了100美元。‎ ‎  比尔不解:“你少算了工钱。”‎ ‎  油漆匠说:“我已经多拿了,一个即将失明的人还这么平静,你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勇气。”‎ ‎  比尔却坚持要再给油漆匠100美元,他说:“我知道了残疾人也可以自食其力,活得很快乐。”‎ ‎4、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  早晨,一个伐木工人照常去森林里伐木。他用电锯将一棵粗大的松树锯倒时,树干反弹重重地压在他的右腿上。剧烈的疼痛使他觉得眼前一片漆黑。此时,他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是保持清醒。他试图把腿抽出来,可办不到。于是,他拿起手边的斧子狠命地朝树干砍去,砍了三四下后,斧柄断了。他又拿起电锯开始锯树。但是,他很快发现:倒下的松树呈45度角,巨大的压力随时会把电锯条卡住;如果电锯出了故障,这里又人迹罕至,别无他路。他狠了狠心,拿起电锯,对准自己的右腿,自行截肢┅┅‎ ‎  伐木工人把腿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决定爬回去。一路上,他忍着剧痛,一寸一寸地爬,一次次地昏迷过去,又一次次地苏醒过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着回去!‎ ‎5、夏衍临终前,感到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正在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突然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