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0 KB
  • 2021-06-05 发布

2018届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全国)(2)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届一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 训练(全国)‎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2分)‎ 江平:我所能做的是呐喊 ‎10月4日‎,江平搬离养老院,回到位于北京南四环温泉公寓的住所。公寓里的一切保持原貌:几盆绿植长势喜人,墙壁上挂着他最钟意的一幅照片——某次演讲时,他双手分开,向上延展,整个姿态仿佛在呐喊着什么。‎ 尽量减少外出时间,让自己习惯于老年生活——他即将迎来85岁生日,“老去”的困境无法逃脱,只能接受。让他矛盾的是,某些重大时刻,他又忍不住在公众场合出现,思考、发声、呐喊。‎ 纵观江平的一生,法治二字始终贯穿。他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立法的历程,尤其是从起草民法典到《物权法》出台,长达近30年。面对争议,江平选择与一众法学家集体高调回应。‎2007年3月16日,“五年八审”的《物权法》终于高票通过。十多年后,回顾这段历史,江平总结,当时遭遇的最大困难,是法律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或者说,法律本身也被当作一种工具,容易受领导意志和行政力量干预。‎ 江平是那一代人中声誉最隆的法学家之一,更重要的是,终其一生,他都在为推动中国的民主法治和宪政思想无限呐喊。他曾说自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学家,因为掉入时代的缝隙,没有读过多少书,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的法学专著。“我是一个法律活动家,我以社会为舞台,在立法、司法、政府部门和企业等诸多领域为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助推了一把力。”‎ 从某种意义说,江平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学工作者的生命,从50岁才真正开始。那是1979年,他终于摘掉戴了22年的“右派”帽子,回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律课程。重回学校不久,江平便提议开设复兴民法传统的罗马法和西方民商法课程。他用当年留学苏联所积累下来的理论和资料编写教材,法大所有选修这两门课程的学生都由他授课。‎ 现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副庭长的孔祥俊是江平的博士生,他说听姜老师的课,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我们这些学生,更多的是从具体层面、制度层面看待案例,他却能把制度融进案例,从里面抽出一个精神来”。孔祥俊回忆,当年的课堂上,江老师常常给他“醍醐灌顶”之感。‎ 江平常说,包括他在内的这一代法律人,在法学界的作用,就是一架“人梯”,在接受过现代法律教育,拥有法治理念后,被投放到教育岗位,为硕士生、博士生,花费七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搭建一架学习法律的梯子。他用这样一种方式唤醒未来中国的法律人。直到现在,法大每一个学生都会在毕业的时候穿上一件文化衫,上面印着江平在30年前手书的一句话:只向真理低头。‎ ‎63岁那年,江平卸任一切公职,继续通过写文章、发表演讲和在公共法律事件上表达意见来发挥影响力。到广东打工的湖北大学生孙志刚在收容所被殴打致死后,江平激烈抨击收容遣送制度。重庆李庄案第二阶段,已经81岁的江平顶着巨大的压力,加入李庄案法律顾问团,为捍卫中国律师制度和律师合法权益鼓与呼。‎ 总有人问这位跌宕一生的老人,对中国的未来怎么看。他总是笑眯眯的:“这个社会总是朝向一个更美好的前景发展,这是我始终相信的。所以在困难的时候,我也总是乐观的。”在江平看来,属于自己的时代正在缓缓落幕。“我们这一代法律人的历史使命,就是承上启下,培养出一批具有现代法律意识、法律观念的学生。”他愿意一点一点地看着国家改变,“希望能够看到我们国家的自由、民主、人权更好一些”。‎ ‎(选自《人物》,有删改)‎ 链接材料:‎ ‎①从《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到《合同法》《公司法》《信托法》,再到近年来《物权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与颁行,被称为“中国法学界良心”的江平,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喊,扮演着法治“布道者”的角色。‎ ‎②在北京西山劳动反省时,一次抬重物过铁轨,由于心力交瘁,他被风驰电掣的火车带倒,直拖出去十来米远,性命保住了,但无情的车轮碾碎了他的一条腿。江平写下的诗中有我们难以体会的心境:“残肢逆遇何足悲,伤情失意安得摧。愿将惭怍五尺躯,送与世炉万般锤。”‎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搬离养老院回到住所,即将85岁的江平虽接受了“老去”的困境,尽量减少外出,但某些重大时刻又忍不住在公共场合发声、呐喊。‎ B.从起草民法典到《物权法》出台,多年来,法律从未受到重视,只是被当做工具,受到领导意志和行政力量的干预,江平对此极为不满。‎ C.摘掉“右派”帽子的江平回到大学,教授复兴民法传统的罗马法和西方民商法课程,教材则用他留学苏联时所积累的理论和资料编写。‎ D.法大每一个毕业生在毕业时都要穿一件印有江平手书“只向真理低头”的文化衫,这既是对江平的敬仰,又是对法律精神的继承。‎ ‎【答案】B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物权法》的出台是江平参与和见证的中国立法进程的一个缩影。面对争议,江平和一众法学家高调回应,《物权法》最终高票通过。‎ B.我国的法制建设,不仅需要在专业领域著作等身的法学专家,也需要像江平一样著作不多而以社会为舞台为法制助力的法律活动家。‎ C.江平这一代法律人甘当学习法律的人梯,他们能带领学生从具体层面、制度层面思考法律,更能把制度融会贯通,向学生传递法律精神。‎ D.江平在北京西山劳动反省时,因为所抬物品过重行走艰难,被火车带倒而碾碎了一条腿,但他身残志坚,赋诗表达了对命运的不屈。‎ E.江平信心满怀,在他看来,他的时代已经终结,其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但是他认为中国的自由、民主、人权会越来越好。‎ ‎【答案】AB ‎【解析】C项,范围扩大,“江平这一代人”不当;D项,原因错误;E项,他的时代“在缓缓落幕”并非终结。‎ 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 ‎(3)对中国法治建设,江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4分)‎ ‎【答案】①立法方面:促使众多法典出台,弥补了一些法律盲点,促进了法律的建立健全;努力改变法律得不到重视的状况,使之少受领导意志和行政力量的干预;‎ ‎②教育方面:课程建设方面,亲自编写教材,开设法律方面课程;培养人才方面,搭建学习法律的梯子,用这种方式唤醒未来中国的法律人;‎ ‎③社会活动方面,他通过在公开场合鼓与呼,发挥影响力,促进了法律的完善。‎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2分)‎ 冰心的文学之路 阎纯德 ‎1919年,摧枯拉巧的暴风骤雨洗刷着中国的河山,造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冰心,就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之一。女作家中同期的如庐隐、冯沅君和苏雪林虽曾有与冰心齐名之誉,但终没有她那样的名气,稍晚一些的凌叔华、沉樱、白薇、陈学昭等人也不能相比。‎ ‎1918年秋,她从贝满女中毕业后即考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学习。冰心说:“我是从入了正式的学校起,就选了医生这个职业,主要的原因是我的母亲体弱多病,我和医生接触较多。后来请到了西医,我就更感兴趣了,他用的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我觉得这些器械是很科学的,而我的母亲偏偏对听胸、听背等诊病方法,很不习惯,那时的女医生又极少,我就决定长大了要学医,好为我母亲看病。”冰心的父亲也鼓励她说:“‘东亚病夫’的中国,是很需要良医的,你就学医吧!”冰心从小立志学医,所以尽管爱好文学,但对于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物以至于天文、地质等科都特别用功,她都争取学好考好。‎ 冰心在协和女子大学预科一年级时,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年。后来女大并入燕京大学,称燕大女校。“五四”运动的第二天,冰心就被女校的学生会叫来当文书,投入爱国运动的行列。同时又被选为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的成员。白天,她跟着当代表的大姐姐们上街宣传,去大会旁听,募捐,晚上就写反帝反封建的各种文章。群众游行示威、演说、火烧赵家楼……使这位刚跨入青年行列的文静女子感奋不已。冰心说:“从写宣传文章,发表宣传文章开始,这奔腾澎湃的划时代的中国青年爱国运动,文化革新运动,这个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有压迫和呼喊……都会引起我的许多感喟。”‎ 那时,联合会除了会刊登他们的宣传文字,还要他们再找报纸去发表。冰心找到《晨报副刊》,因为她的表兄刘放园先生是《晨报》的编辑。那时她才正式用白话写作,用的是她的学名谢婉莹,发表的是职务内应作的宣传文字。冰心说:“放园表兄觉得我还能写,便不断寄《新潮》《新青年》《改造》等新出的杂志给我看。我从书报上,知道了杜威和罗素,也知道了托尔斯泰和泰戈尔。这时我才懂得小说里有哲学的,我的爱小说的心情,又显著地浮现了。我酝酿了些时,写了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很羞怯地交给放园表兄。用冰心为笔名,一来是因为‘冰心’两字,笔划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意;二来是我太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个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 三天之后,小说居然发表了。刘放园抓住冰心毫不放松,竭力鼓励她再写。当时,发表的喜悦也使她无法放下那支已经“写得滑了手”的笔,一口气做下去,几乎每星期都有出品,多半是“问题小说”,如《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雨秋风愁煞人》《庄鸿的姊姊》等等。这时冰心,几乎完全陷入了创作的冲动之中。由于社会宣传活动和写作,她的理科功课落后了很多,对于学习的前途,冰心有不少焦虑。在她左顾右盼之时,周围的人都劝说她弃理学文。朋友的意见终于使她改变了初衷,于1921年理预科毕业后,就改入了文本科,而且还跳了一级。从此,她立志要走文学这条道路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下了学,便把书本丢开,一心只想做小说,眼前的问题做完了,搜索枯肠的时候,一切回忆中的事物,都活跃了起来。快乐的童年,大海,荷枪的兵士,供给了我许多的单调的材料。回忆中又渗入了一知半解,肤浅零碎的哲理。‎ ‎(选自《冰心自述》)‎ ‎②她以为“文艺好像射猎的女神”而她是“勇猛的狮子”,在她“逾山越岭,寻觅前途的时候”,受了文艺的“当胸一箭”,于是便从“万丈的悬崖上,倏然奔坠于”文艺的“光华轻软的罗网之中”。‎ ‎(选自茅盾《冰心论》)‎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冰心为能在报纸上发表宣传文字,才用白话写作并署学名,但在发表小说时心中有顾虑,就用“冰心”作为笔名。‎ B.由于社会宣传活动和写作,导致理科功课落后,这使冰心很焦虑,最终在朋友的劝说下,她改变了学医的初衷,弃理从文。‎ C.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在与她同期和稍晚的一些女作家当中,她应是最为有名的一位。‎ D.冰心立志学医,除了对学医有兴趣外,也因她对母亲的孝心,她要为母亲治病,同时父亲也鼓励她为救国学医。‎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A项“在报纸上发表宣传文字”不当,结合原文内容“写了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很羞怯地交给放园表兄”。‎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通过冰心与同期和稍晚的一些女作家在名气上的对比,表现出冰心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也为下文写冰心最终弃理从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B.“五四”运动爆发后,冰心做了燕大女校学生会的文书,又被北京女学界联合会选为宣传股成员,这是因为冰心名气很大,成绩优异,写宣传文章很积极。‎ C.冰心受到表兄刘放园的鼓励和新出版的杂志书报的影响,对小说有了更深的认识,懂得了小说中是有哲学的,也从回忆中汲取素材,写出了不少“问题小说”。‎ D.文中叙写冰心的人生经历,表现冰心的思想变化,突出冰心的文学追求,多次借用冰心的原话,有利于凸显内容的真实性,让文章更具说服力。‎ E.冰心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指出自己是如何走上文学之路的,她认为自己被文艺俘获,在文艺的影响下,原本狮子般勇猛的她变得柔软文静了。‎ ‎【答案】CD ‎(3)冰心曾说,是“五四”运动的惊雷把她“震”上创作道路的。请结合材料,就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时代产生作家(作家随时代产生),冰心就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或:冰心受到“五四”文化革新运动的时代潮流影响,从写宣传文章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②时代影响作家的创作,冰心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当时中国的社会问题都促使冰心的创作关注社会生活。‎ ‎③作家创作反映时代,冰心创作的“问题小说”反映了当时自己的经历和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12分)‎ ‎“为学,苦事也,亦乐事也”‎ 郭齐勇 熊十力的一生与世俗浮浅习气决绝,鄙弃随波逐流、追慕声誉、震慑于权威的奴才性格。他说:“为学,苦事也,亦乐事也。唯真志于学者,乃能忘其苦而知其乐。盖欲有造于学也,则凡世间一切之富贵荣誉皆不能顾。甘贫贱,忍淡泊,是非至苦之事欤。虽然,所谓功名富贵者,世人以之为乐也。世人之乐,志学者不以为乐也。”这表达了熊十力的自立之道。抗战时期,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先生作为民族的哲人,虽生活穷困,却凭着他对国家、民族、人民和传统文化执着的爱,发愤忘食,努力著述、讲学。‎ 此时的熊十力潜心从事哲学研究,住在重庆北碚穷乡破庙中,老来颠沛,愈加贫困,勉力握笔,阐释、发挥中国哲学精义。在流亡困厄之中,他仍神游玄圃,对于哲学创作,情有独钟。他确乎做到了“以理想滋润生命,以生命护持理想”。‎ 对传统文化深挚的爱,使熊十力虽长年居无定所,饱受贫困、病痛的折磨,仍以忧乐圆融的情怀,肩负起振兴中华文化的责任。在抗战年代,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除写作了大量书札短论外,最主要的是拿出了两部巨著:《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和《读经示要》,这是他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结晶。‎ 熊十力一生有一个难圆之梦,就是由他自己来主持一个哲学研究所,可惜好梦难圆,原因在于经费问题无从着落。然而,国民党最高当局的资助,被熊十力拒绝了。‎ 就在1946年这一年中,熊十力曾两次退回蒋介石资助他办哲学研究所的经费。一次发生在是年春,熊十力从后方回到湖北,住在汉口亲戚家。蒋介石曾令陶希圣打电话给时任湖北省主席的万耀煌,让他送一百万元给熊十力办研究所。万耀煌派人给熊送去,熊当场退掉。来人说如不收下,回去不好交差。熊说,这不关你们的事,我熊某对抗战既无寸功,愧不敢当。‎ 这年6月,徐复观将熊十力的《读经示要》呈送蒋介石,蒋令何应钦拨款法币两百万元资助先生办哲学研究所。熊十力再次拒绝。他给徐复观写信“吾生已六十有二,虽不敢曰甚高年,而数目则已不可不谓之大,不能不自爱护也。何敬之先生款,既不办研所,自须璧还,否则将成笑话也……如今士类,知识品节两不败者无几。知识之败,慕浮名而不务潜修也;品节之败,奉虚荣而不甘枯淡也。举世趋此,而其族有不奴者乎?当局如为国家培元气,最好任我自安其素。我所欲为,不必由当局以财力扶持。但勿干涉,即是消极扶持。”‎ 这一封信最清楚不过地表明熊十力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名誉、自尊和学术生命,保持气节操守,坚持独立人格。虽然他非常想办哲学研究所,但因是政府最高当局资助,他宁可不办,也不能拿这笔钱。他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最后由徐复观把这笔钱转赠了他处。‎ 相关链接:‎ ‎(1)熊十力:著名哲学家,信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在哲学家自成一体,“熊学”研究者也遍及海内外,《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蔡元培称熊氏乃两千年来以哲学家之立场阐扬佛学最精深之第一人。马一浮先生更将熊十力与王弼、龙树并提,称其学识创见乃超越道生、玄奘、窥基等古代佛学大师。‎ ‎《熊十力:一头特立独行的熊》‎ ‎(2)说到著述,熊十力既不是同代学人中笔耕最勤的,也不是著书最多的,但如果说用心深细、用思艰涩,则又非《新唯识论》莫属。其第一稿撰写于学佛期间,此后,1923.192(3)至1928年已经有4稿写出,经过1930稿直到1932年,才形成文言文本的定本;又经过12年的磨砺,到1944年方形成语体文本的定本。说到用心,在撰写《新唯识论》时,他曾为自己题一幅联:“道之将丧也,文不在兹乎?”,由此可见其人的自负与担当;说到心不旁骛,他在北大任教的数十年中,每周只上两节课,且只在家里上,其余时间都用来读书、写作,可见其用心之专与用力之勤。‎ ‎(丁为祥《熊十力与<新唯识论>》)‎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熊十力认为做学问就不能考虑世间一切之富贵荣誉,只有真正有志于学问的人才能忘其苦而知其乐。‎ B.熊十力潜心研究中国哲学,在流亡困厄之中仍能神游玄圃,并且对哲学创作情有独钟。‎ C.对传统文化深挚的爱,使得熊十力长年居无定所,饱受贫困、病痛的折磨,但他仍以振兴中华文化为己任。‎ D.蒋介石曾经下令何应钦拨款法币两百万元资助熊十力办哲学研究所,但熊十力坚决拒绝,并给徐复观写信解释自己不接受的理由。‎ ‎【答案】C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本开头引述熊十力自立的一段话,既照应了题目中的“为学,苦事也,亦乐事也”,又引出了对熊十力一生艰难生活的叙述。‎ B.熊十力年老的时候居住在重庆北碚穷乡破庙中潜心研究哲学,即使贫困仍竭尽全力阐释、发挥中国哲学精义。‎ C.熊十力在抗战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写出了《新唯识论》和《读经示要》两部巨著,他的《读经示要》后来还被徐复观呈送蒋介石。‎ D.熊十力一直想建立一个由自己主持的哲学研究所,但又拒绝了蒋介石的资助,这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对抗战没有功劳,于是拒绝了。‎ E.熊十力著作丰厚,在同时代学人中论笔耕勤奋、用心深细、用思艰涩、心无旁骛,恐怕无人能够超出他。‎ ‎【答案】B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3)熊十力是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文中熊十力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4分)‎ ‎【答案】(1)甘愿贫贱,淡泊名利,坚守理想:虽老来颠沛,居无定所,却钟情于哲学创作。(2)热爱国家,具有忧患和责任意识,在抗战年代,拿出了两部巨著;(3)爱护名誉、自尊,保持气节操守,多次拒绝不当资助。‎ ‎【解析】题干 “熊十力是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文中熊十力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答题关键 “人格魅力”,联系文章内容答题,适当加入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1)要点须全面;(2)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