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汉字形体在从甲骨文到小篆、隶书、草书、楷书的发展岁月中,大体上经历了从图形化到线条化,再到笔划化三个阶段的演变,这个演变过程是一个从难到易、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较规范的进步过程,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不断简化,不断规范化。
汉字之所以要简化,一方面是由于汉字自身的发展需要。汉字起源于图画,本身就存在着笔画繁多,结构复杂、难认难写的缺点;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汉字的使用者和使用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大,要求汉字能够认写迅速、运用方便,而汉字的复杂繁难却使各种抄写、印刷事务不能快捷。正是在这种矛盾之下,汉字不能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而趋速就简。所以,汉字简化是人们在使用汉字过程中自然生长出来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诉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当然,汉字的简化绝不是随心所欲地简化,而是要根据汉字规律,逐步地科学地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汉字有规范可循,更利于汉字在全社会的流通。
汉字之所以要规范化,首先从文字的特性看,文字是代替语言的交际工具,为了适应人们相互交际的需要,必然要求文字使用的规范化。其次,从汉字字形演变和汉字使用看,汉字字形的演变是以产生变异为前提的,无变异就无全部汉字的发展史,而异体的产生是汉字使用者的群众性行为,汉字使用越普及,异体也就越多。但存在过多的异体,将影响汉字在全社会的统一使用。为整理异体字繁乱的现象,使汉字的使用规范化,我国历史上继秦“书同文”以后,每隔几百年就要做一次汉字正字法的整理工作。建国后,党和政府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汉字简化、规范化工作,并建立起了现代的汉字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频繁,尤其是在人类已经进入了大数据信息时代的今天,文字与社会的关系从未有过如此的密切;同时,伴随着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开办,世界上出现了新一波“汉语热”,汉语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高,规范、简化汉字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愈来愈大,弃繁就简已成为现在和未来的大趋势。反观国内,社会上汉字使用的规范化意识仍然不太理想,在一些报刊、影视、商标、广告、牌匾上,滥用繁体字、异体字,生造简化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要求汉字简化的规范化、标准化,比任何时代都显得迫切。
(摘编自邓雪琴《关于汉字简化规范化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起源于图画的汉字形体都经历了由图形化到线条化,再到笔划化二个阶段的演变。
B. 汉字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汉字要简易好用,汉字简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C. 异体字在汉字的规范化过程中,总体表现为消极作用,严重阻碍汉字的统一使用。
D. 我国每个朝代都有汉字正字法,它促进了汉字的发展。如秦朝书同文和现代汉字规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善于从多角度展开论证分析。如分析论证“汉字简化、规范化”的原因。
B. 文章在分析“汉字简化”的原因之后,又提出了汉字简化的要求,条理清晰。
C. 文章论证“汉字规范化”的原因时,按照从外因到内因的顺序逐层深入分析。
D. 文章尾段立足时代又联系国内外具体背景,指出了规范、简化汉字的迫切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由汉字形体的发展可知,一种新的字体常常要经过长期演变而逐渐形成。
B. 汉字形体不断演变,不断进步,让汉字成为了世界上最古老、使用者最多的文字。
C. 汉字简化的原因是社会在不断发展,而汉字又不能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汉字弃繁就简。
D. 汉字在使用过程中都有规范和变异两个方面,汉字没有统一规范,就会失去交际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谣言从原来的人际点对点传播演变成了点对面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影响也更加恶劣。
肆无忌惮地传播谣言,不但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消解难得的社会信任,甚至还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危害国家的安定团结。当虚假信息和谣言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谁能为它们的飞速传播踩下刹车呢?
动物园的大象丢了!这个怎么听都像魔幻电影情节的网络谣言,就发生在五天前。据北京警方发布的通报:本月10日,一网民在网上发布的“海淀区动物园丢失一头大象”的警情通报引发了关注。经核实,这个消息是谣言,造谣人员毛某某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三日的处罚。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打击虚假信息和谣言,尤其是网络时代下的虚假信息与谣言,需要多个体系一齐发力才行。一是完善的法律体系。目前,无论是刑事法律还是民事法律,都有相应的规定,只是需要进一步细化。二是加快诚信建设,诚信不单纯是自律。比如网民自律、企业自律,更多的是能够把诚信通过量化的方式表现出来。
(摘编自“央广网”,《打击网络谣言需要社会合力踩下刹车》)
材料二:
材料三:
近日,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主办的“医疗健康信誉管理专题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会长陈啸宏强调,诚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医疗健康行业信用体系的构建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全民健康至关重要。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疗信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毛振华指出,信用医疗具有深厚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特别是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医疗健康行业的信用管理,涵盖主体机构和个人行为,对于机构而言,信用管理有利于强化诚信在内涵建设中的基石作用,提升主体机构的社会品牌价值及行业影响力,提升个体公共道德观。
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广以公共道德为标准,运用市场手段,使失信者接受社会的“惩戒”,不失为我国医疗健康信用体系建设的前置措施,将有利于受戒者的教育与回归。独立的第三方信用管理专业机构及其开展的医疗信用评价认证工作具有独特作用,对加强社会监督,增强医疗健康机构与患者的信息透明与互动,客观公正地展示行业诚信情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新华网”《以信用医疗为基石,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材料四:
日本的诚信教育几乎贯穿人的一生,在家庭中父母经常教育孩子“不许撒谎”;到学校里耳濡目染的是“诚实”二字;到公司里“诚信”几乎是普遍的经营理念。日本很多学校的校训都有“诚信”二字,如东京文京女子中学的校训是“诚实、勤勉、仁爱”;横滨翠陵中学的教育方针是“自立、诚实、实行”;泰星中学的校训是“诚实,品位和刚毅”,校长解释说,诚实就是对所有人都要以诚相待,有品位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诚实,因为诚实,所以要一诺千金,以坚强的意志实现诺言。
在描述德国人的性格特点时,“严谨、诚实、守信”是经常被提到的字眼。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孩子在四五岁时是培养价值观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最重要时期,97%的孩子的品性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因此在德国的青少年教育体系里,家庭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德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家长有义务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职责。在德国城镇的十字路口随处可见这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为了孩子请不要闯红灯”。据了解,自从立了这块牌子,闯红灯的行人和车辆明显减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互联网对谣言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使法律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就能有效控制网络谣言。
B. 日本学校的校训都有“诚信”二字,德国更是在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家长的职责。
C. 微信朋友圈里的谣言类型可将其分为失实报道、儿童走失等七类。由图中数据可知,民众对失实报道的关注度高于对安全报道的关注度。
D.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构建医疗健康行业信用体系尤其重要,以“公共道德为标准,应用市场手段,惩戒失信者”是其前置措施,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独立的第三方信用管理专业机构的成立,无论是对个人还是机构,都可以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
B.
材料一和材料三主要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中国当前的诚信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法理在诚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C. 根据材料二推断,不实报道被大量转发,可能会严重混淆民众视听,因此民众对相关媒体的报道需要采取审慎的态度。
D. 根据材料四可知,日本和德国尤其重视青少年时期的诚信教育,日本主要通过家庭、学校与社会联动的方式实现这追求,而德国更侧重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6. 一、三、四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飞翔的黄豆芽儿
我8岁那年,母亲去世了。
奶奶把她领进家门。她的脸很像房前的向日葵,很圆很大,眼睛也大;穿着绿色的呢子衣服,上面用金线绣着俗艳的牡丹花,人显得有些虚胖。
她很不拿自己当外人三下五除二扒掉我身上的衣服,我害羞地往后躲,她“嘎嘎”地笑“躲啥躲,小屁孩,从今天起我就是你妈了。”她把我抱到大盆里,给我洗澡。很多很多的肥皂泡几乎给我洗掉了一层皮。她去倒水时,姐姐说:“不许你管她叫妈!”我点点头。我们有事时叫她赵姨。
没几天,我就挨了她的打。她炒了黄豆芽儿,我不吃。她给我夹到碗里,我不知哪来的勇气,端起碗,把整碗饭倒进了泔水桶里。她伸手给了我一巴掌,骂“你这败家孩子,你爸天天人不人鬼不鬼地挣那点儿钱,就是让你这么糟蹋的?”打那一下并不疼,但我很大声地哭。
姐姐站在她面前,大声说:“你少在这儿装大尾巴狼,别以为谁不知道你是‘嫁死’的,我们老齐家的事,你少管。”
我看到她的脸刷地一下子,白成了一张纸。
我问姐什么是“嫁死”,姐没说。没几天,我从邻居嘴里知道,“嫁死”就是嫁过来时给买一份保险,然后就盼着矿上出事,人一死,新娘就可以拿钱走人了。我听了,脊背发凉。
一个黄昏,矿上的警报尖锐地打断了各家各户刚刚升起的炊烟。她踉踉跄跄地跑出去。回来时,脚步扭了麻花儿,不过,她没有像矿上那些女人那样哭天抢地,她的眼里没有泪。
她三天三夜水米没打牙,也没人去管她。叔叔们说“看着她点吧!"奶奶叹了口气说:“算了,腿儿长在人家身上,要走要留随便吧。”第四天,她打开门,洗了整整一杆衣服。晚上,她包了很大很大的白菜包子,她说“他走了,咱们的日子还得过。”
放学回家,我看到院子里摆了两麻袋黄豆。她坐在桌子前挑豆子。我睡觉时,她哗啦哗啦地用水淘豆子。问她这是干什么,她说:“生豆芽儿。”又补充一句:“卖了,挣点儿钱花。”
她伺候那些豆芽儿比伺候孩子还精心,一天不知要看上多少回。每个晚上,我都被搬动盆子的声音惊醒。灯光下,她搬动大铝盆,给豆芽儿换水。那些豆芽儿像可爱的宝宝一样胖起来。而她,如向日葵一样的脸却瘦了下去。
她卖的豆芽儿在矿区很受欢迎,她的吆喝也很有意思,她不像别人光喊“豆芽儿”,而是喊:“老齐家豆芽儿!”
我从学校回家时,常常碰上一个老实的男人在帮她搬麻袋,她让我叫蒋叔。我冲他点点头,没叫出口。我想,守了这些年,她对这个家也算够意思了。我跟姐姐说:“赵姨要走,你别拦着。”话是这样说,可每次回家时,我的心还是悬着。
她没走,风雨不误地生豆芽儿、卖豆芽儿。矿上的人几乎家家的餐桌上隔三差五地就要摆上一盘老齐家豆芽儿。
她来学校看我,给我带来满满一瓶子鸡蛋酱,还带来一件新织的毛衣。她说:“别省着,身体也要紧。”她走时,我注意到,她的鞋后面张了嘴,像一只滑稽的青蛙,每迈一步,它就张一下嘴。她穿的还是那件绿色的呢子衣服。衣服褪了色,洗烂的牡丹花被她用针细细密密地补上了。她到我们齐家十几年了,这是她最好的衣服。我低头看,新毛衣是灰色的,很简单的针法,有好几处漏针的窟窿。
高考结束了,我背着行李卷儿回到矿区。家里空空荡荡的。
邻居说,老二,你赵姨去医院了。我急忙往镇卫生院跑。一路上,我的泪不停地流。
她贫血,眼睛也不好,在卫生院躺了两天,就说什么也不住院了。她说:“那些豆芽儿,烂了根儿,就卖不出去了。”回到家,我说:“你指挥,我来弄。”不就是生豆芽儿、卖豆芽吗?挑豆子,淘豆子,试温度。在卖之前,还要挑一次,把豆芽儿上的皮全都弄出去。挑豆芽儿皮很累眼睛,挑一会儿,眼睛就又酸又涩。我明白了为什么她的眼睛总是流泪,为什么我的新毛衣,会织漏那么多针。我低下头,泪一滴滴落到豆芽儿上。
我干活儿,她就在一旁说陈年旧事。她说:“老二啊,当年你姐说得没错,我是‘嫁死’的。那时候家里真是穷,连饭都吃不饱,我爹听人家说,有这样给矿上做媳妇的,就托人给我介绍。他说,‘赌一把吧,命好,早点儿拿了钱。你弟能娶上媳妇,你也能再走个好人家。’可是,你爸没了,看到你们,我怎么也下不了那个狠心……”
她咳个不停,我停下手里的活儿,给她捶背。
大学通知书来的那天,我去了蒋叔家。那年夏天,矿区里的两大新闻。一是齐家二小子成了矿上第一个大学生,二是齐家姐弟给继母找了老伴儿。
喝喜酒的时候,矿长说:“赵红霞不容易啊,咱矿上飞出了凤凰,是她用黄豆芽儿喂出来的。”
我给她敬了杯酒,叫了声:“妈。”我夹了一筷子黄豆芽儿,泪流满面。
(摘自《新青年》,有删节)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开篇赵红霞出场时的外貌和服饰描写既塑造了人物形象,又为下文情节作了铺垫。
B. 赵红霞在得知丈夫矿难中死去后“脚步扭了麻花儿”,表现了她内心的极度悲痛。
C. 赵红霞一来到“我”家便“很不拿自己当外人”,这表明她是个坚强执着的女性。
D. 小说语言朴实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赵红霞不幸命运的悲悯之情,读来真切动人。
8. 小说中的赵红霞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谈谈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时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9. 小说中的“黄豆芽儿”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
,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B.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C.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D.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御史是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官职。明代洪武皇帝改御史所属官署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又设副都御史。
B.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专业运输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
C. 籍田,古代吉礼。即孟春正月,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亦指天子示范性的耕作。寓有重视农耕、祈求丰年之意。
D. 经筵是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正式制度化,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 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 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此期间,南京凤阳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 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强盗去钧州,听说是他家乡就离开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2)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①燕支北②,秦城太白东③。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虏障:指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③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第二句以“金”“铁”饰“鞭”“骢”,平添力度,“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如在眼前。
B. 颔联紧承送别。“万里外”展现出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回到别筵,极富开阖之力。
C. 颈联对比,连用地名尽显意境之广阔,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归乡无望。
D. 末句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壮气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愁绪。
15. 此诗作为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请结合具体内容试做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登高望远,想到孙权这位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是:“____ _,_____ 。”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 _,___ ___”两句。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代价才开辟了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
(3)《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
“_____ _,____ 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 ),不能自用其才。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 ),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他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 。 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笃,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自用其才,方能成才。
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意气风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且自感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有的甚至义气用事,( ),于事无补,于己有害。
17.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闭门造车 洞明 只要 自暴自弃
B. 韬光养晦 清楚 只要 妄自菲薄
C. 韬光养晦 洞明 而 自暴自弃
D. 闭门造车 清楚 而 妄自菲薄
18. 下列在文中横线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而在于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
B. 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C. 关键要看臣子谋议是否得到施行和采纳
D. 关键就在于臣子的谋议不能得到采纳和施行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
B. 可谓一语打破了贾谊们这种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痼疾。
C. 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贾谊们、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痼疾。
D. 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以及贾谊们的痼疾。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① ?这与租车者素质参差不齐有关系,一些租车者只顾骑、不顾停,不愿意花时间认真摆放单车;这也与单车公司跑马圈地、过量投放、管理粗放有关。除此之外,也要看到,共享单车停车乱,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②______________,抛开老城区不讲,很多城市的新城区在最初交通规划时,压根儿就没给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系统预留足够的通行与停放空间。前期规划缺位,后期管理失位,让停车问题“雪上加霜”。 ③ ,前提是“停”得好。
21.下面是一封邀请函,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岀并做修改。(5分)
我校第五届“挑战杯”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计划于今年10月5日至6日在体育馆召开。会议期间,组委会将拨冗举办论坛,并邀请知名专家忝列现场,就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才培养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
诚邀您拜读此信后,携孩子报名参加大会。我们将鼎力提供服务,期待您孩子的精彩表现能获得评委垂爱。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中有学问,比中有情怀,比中有智慧……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都经历了由图形化到线条化……”错误,原文是“大体上经历了”;
C项,“总体表现为消极作用,严重阻碍汉字的统一使用”错误,原文第三段是“存在过多的异体,将影响汉字在全社会的统一使用”,而不是“异体字”,而且“严重阻碍”表述也错误,原文是说“汉字字形的演变是以产生变异为前提的,无变异就无全部汉字的发展史,而异体的产生是汉字使用者的群众性行为,汉字使用越普及,异体也就越多”;
D项,“每个朝代都有汉字正字法”错误,原文第三段“每隔几百年就要做一次汉字正字法的整理工作”。故选B。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C项,“从外因到内因的顺序逐层深入分析”错误,都是文字本身发展的原因,并无外因。“首先……,其次……”的表述也看不出是递进关系,所以“逐层深入分析”表述错误。故选C。
【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汉字成为了世界上最古老、使用者最多的文字”的原因有很多,不能由原文推出只是因为“汉字形体不断演变,不断进步”,属于以偏概全;C项,“汉字简化的原因是社会在不断发展,而汉字又不能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错误,原文中谈及汉字简化的原因有两个,“汉字之所以要简化,一方面是由于汉字自身的发展需要。汉字起源于图画,本身就存在着笔画繁多,结构复杂、难认难写的缺点;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选项的表述以偏概全;D项,“没有统一规范,就失去交际作用”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答案】4. D 5. B
6. ①材料一侧重报道网络谣言的危害以及治理办法。②材料三侧重报道医疗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意义。③材料四侧重报道学校和家庭要重视孩子们在青少年时期的诚信教育。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答案】7. C
8.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出场时的外貌描写,表明她是个质朴又有灵气(眼睛也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关于陈年往事的述说,直言“嫁死”,突出了她的直爽(率真)。③把人物放在社会大背景中展现性格,小说写了一个物质缺乏的时代,在金钱与人性的考量中突出了她的善良。④其他人物的侧面烘托。如矿长的话表现了她的吃苦耐劳。⑤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如每天搬动大铝盆儿,给豆芽儿换水,风雨不误地生豆芽儿、卖豆芽儿等突出了她的执着、勤劳。
9. ①“黄豆芽儿”是小说的行文线索,贯串全文,使情节脉络清晰。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使情节摇曳生姿)。因为她炒豆芽儿而“我”不吃引出矛盾,为下文作铺垫;因生豆芽儿不易而使“我”感受到继母的辛劳,才有了文末叫“妈妈”的神来之笔。③由日常琐事“炒豆芽儿”切入,使故事的开展自然而不做作。④“黄豆芽儿”象征了人性的美好,使故事有余味。小说结尾写“我夹了一筷子黄豆芽儿”,意味深长,感人至深。⑤使情节形成鲜明对比。“我”由讨厌吃黄豆芽儿到后来主动帮继母生黄豆芽儿,情节的变化包蕴的是情感的变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当时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军事政务荒废松弛,西北的少数民族经常窥伺边境。
(2)(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是最年高而有德望的人,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怨恨他。
【解析】【10题详解】本查学生题考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句中“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是假设关系复句,是说“即使不是他职分之内的事,也是话没有不说完的”。“言无不尽”是固定成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B项和C项;“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是因果关系复句,是说“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
以太子年及四龄”是表示原因的介词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项。此句的完整翻译是“只要事关国家应当说的话,即使不是他职分之内的事,也是话没有不说完的。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懂历史的人,由他们照顾抚养太子,凡是太子的言语举止都要用正道来引导”。故选D。
【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御史是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官职”错误,御史是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错在“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在此期间,南京凤阳遭遇风雨灾害”,原文是“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即“南京凤阳遭遇风雨灾害”发送在马文升担任吏部尚书期间。故选C。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承平”应理解为“天下太平”,“既”应理解为“已经”,“兵政”应理解为“军事政务”,“废弛”应理解为“荒废松弛”,“时”应理解为“经常”。第二句中,“班列”应理解为“朝廷官员”,“耆硕”应理解为“年高而有德望”,“推心”应理解为“诚心诚意”,“莫”应理解为“没有人”,“望”应理解为“怨恨”。
参考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特很有气力。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御史,刚直的品格非常显明。成化初年,被召任南京大理寺卿。平定满四之乱后,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很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之敌,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后返回。后又晋升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之事。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十万石粮食和盐价银五万两去救济。孝宗即位,召他入朝担任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他上奏了十五件事,全都经过讨论后付诸实施。孝宗效仿古天子亲耕藉田,教坊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新登基的天子应当让他知道农事的艰难,弄这些杂戏干什么?”就斥退了他们。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当时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军事政务荒废松弛,西北的少数民族经常窥伺边境。文升严格考查各位将校,贬退了三十多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佞的人十分怨恨他,夜间拿上弓箭等在他门旁,有的人写了诽谤的书信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在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方面,他多次上疏条陈应当做的事情。只要事关国家应当说的话,即使不是他职分之内的事,也是话没有不说完的。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懂历史的人,由他们照顾抚养太子,凡是太子的言语举止都要用正道来引导。山东长久干旱,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朝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孝宗完全彻底地接纳了他的意见。(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是最年高而有德望的人,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怨恨他。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就由马文升替任。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风拔起,马文升请求孝宗缩减饮食、撤去乐舞,修养德性、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不太紧急的事,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事后,文升又上奏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赞赏并接纳了。正德年间,朝政已经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了,接连上疏要求离开,武宗答应了。文升在家闲居时,无事从不到州府去。谈及时政,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正德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马文升文武双全,擅长应对事变,朝中大事往往等他来决断。他在边镇建功立业,国外人都知道他的名声。他特别注重气节,磨练节操,一生走正直之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此地,就放弃抢劫离开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答案】14. C
15. ①内容上:“赴安西”送友人出使安西,“功名万里外”表明友人到边关建立功名。
②景物上:“金鞭”“铁骢”“虏障”“燕支北”是赴边关途中或是边塞特有的景物。
③意境上:“对飞蓬”“万里外”“燕支北”空阔辽远,雄浑阔大。
④情感上:“看取宝刀雄”表达了激昂壮别、激励友人立功异域的豪壮之情。
【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对比手法”错;“归乡无望”解读不准确。“虏障”,指防御工事;“燕支”
,山名,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这里代指安西;“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这一联再一笔宕开,境界进一步扩大。安西与长安,相距万里,关山阻隔,归路茫茫,在地域广阔的画面上,浓墨重彩的勾勒,既是写景,更是托情。
【1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此诗作为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这是考查诗歌的题材。作答时可以从诗的标题、诗人、意象、意境、情感等角度分析。标题“送李侍御赴安西”中“安西”是唐朝时的一个边塞地名;诗人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金鞭”“铁骢”“虏障”“燕支”“宝刀”是边塞诗常见的意象;“对飞蓬”“万里外”“燕支北”描写了边塞雄浑阔大的意境;结尾以“看取宝刀雄”的放声高唱,将诗人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表现了十分充沛。此诗为送友人从军塞外而作,强烈表达了立功异域的战斗激情,和乐观豪迈的昂扬意绪。此诗作为边塞诗,题材特征非常明显。最动人的地方,是融注于诗中的雄壮豪放之情,同时,诗人以意驱象,既有“飞蓬”、“铁骢”的形象描绘,又有广袤万里的空间描绘,这些超迈遒劲、雄浑阔大的形象,不仅体现了诗人感情的豪壮,同时也焕发出昂扬奋发的盛唐时代精神。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答案】 (1). 千古江山 (2).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 地崩山摧壮士死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寻声暗问弹者谁 (6). 琵琶声停欲语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答案】17. C 18. B 19. A
【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第一空,闭门造车:关起门来造车子。比喻不管客观实际,只凭主观办事。韬光养晦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根据语境,这里强调“不懂”隐藏才能,应选“韬光养晦”。
第二空,洞明:透彻地了解,比“清楚”程度更深,更贴合“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的语境。
第三空,“遇到顺境”和“遇到逆境”的情形构成并列关系,用“而”关联更妥帖。“只要”表假设,“遇到顺境”和“遇到逆境”的情形都是假设的情况。既然上一句论及“遇到顺境”的情形省略了“只要”这一关联词,那么“遇到逆境”时也没必要添加。
第四空,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妄自菲薄:过分看不起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根据语境“有的甚至义气用事”“于事无补,于己有害”可知,这里强调甘心落后,不求上进,“自暴自奔”更符合语境。
故选C。
【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A、D两项与前文“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衔接时,均存在两面对一面的错误。C项“施行和采纳”语序不当,应该是先采纳后施行。故选B。
【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文中画橫线的句子“读书人和知识分子”并列不当,可以把“和”改成“或”,可以排除B和C项;D项“读书人或知识分子,以及贾谊们的痼疾”,并列不当。另外B项“打破……痼疾”也搭配不当。故选A。
20. 【答案】 (1). 共享单车为什么停不好 (2). 不合理很有关系 (3). 想要共享单车用得好
21. 【答案】①将“拨冗”改为“用心”或“精心”“隆重”。
②将“忝列”改为“亲临”或“莅临”。
③将“拜读”改为“阅读”。
④将“鼎力”改为“全力”或“大力”。
⑤将“垂爱”改为“欣赏”或“青睐”。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示例:
比或不比,主动权在你
世界上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人也不会拥有一模一样的双手。同一事情总会存在着对立的观点。因为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对问题的见解自然各有表述。正如诗人苏轼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不相同的,用不着和别人比较。活出自己的色彩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其实这样的感叹,中国各朝各代的文人骚客都有,他们不屑与呼风唤雨的大官重臣比权量力,他们坚持自己处世原则,图的是心安理得。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不“比肩”于官场,隐居山水之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写出了“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句子,若不是洁身自好、坚守自我,怎么会有如此宁静淡泊之心境。我想他的桃花源,绝不在茫茫红尘中,只在他“落英缤纷”的心田里。
林徽因说:“真正的安静,不是远离城市的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古往今来,不与别人攀比,只问内心,单纯追求自我价值的名人数不胜数。最终也都获得了各自事业的成功。
不比,是一种人生途径。
也有人说:“我们要常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发挥自己的长处,改善自己的缺点。”《论语》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充分证明了在比较中我们能反思、进步。英国前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就是一位酷爱“比”的女强人。她自小在学校里成绩拔尖,几乎都是第一,哪怕是由于生病导致她下降到第二,她也会鞭策自己在下一次考试中获取第一。乔布斯的苹果也是从残酷的比较中不断创新的。不比较,就不可能有大的成就,正如冰心所言:“你在角落里孤芳自赏,你的世界便小了。”
比较,或许是永远向上的车轮,它来自于内心原始的一种驱动力,促使你超越对手,超越自我,让你或产品成为你自己都想像不到的优秀。
比,也是一种人生途径。
比或不比,在你的一念之间。一念执着,决定你以后的高度。比或不比,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或许一个是秋天般娴静恬适,怡然自得;或许一个如夏天般炽热浓烈,酣畅淋漓。
在学习或事业方面我们应当比!一般的时候,和自己比进步;好的时候,与强者比能力。在生活方面我们应当不比!你是你生活的主宰者,每份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生活是多元的,你可保持自我、活出本色。
人生节奏需要自己把握:可以轻慢如高山流水,浅吟低唱;可以急促如大河奔流,热情奔放。节奏在你,选择在你;比或不比,全看自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比”。在字典里,“比”的义项较多,材料中的“比”应当侧重于“比赛”“比较”“对比”等。但又不能只写“比”,因为“比中有学问,比中有情怀,比中有智慧”,后面的省略号则可由考生自己去拓展,如比中有“志气”“豪气”“理想”“信念”“精神”等都可以。“比中有学问”,这里的“学问”提醒我们,应该明白“比”的意义在哪儿,为什么要去比;比什么,哪些应当比,哪些不能比;又怎么比等。“比中有情怀”,这里的“情怀”可以是对自我的超越,对他人的关照,对家国的担当等。“比中有智慧”,这“智慧”
当放眼长远,立足现实,其最高境界当为“与自己比”,唯有不断地超越自已战胜自己才能超越他人。高手过招,比的正是“修养、自觉、善良、担当”这样的心胸和境界。如果在立意中,能扣住其中某一个关键词深入下去,写出我们的真情实感,会达到最佳效果。如“比”中有智慧,“智慧”二字说来容易,实际上内涵非常丰富。从“比”的对象看,不妨在前进的道路上和优胜者比,但在失意时不妨往后看看,跟后面的人比,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心态的平衡,进退有度。从比较的内容看,最好是在工作、学习等方面和他人比,而不要在物质财富方面比。从比较的时间看,年轻的时候和年老时候又不大相同。当然总是以他人为参照物,就面临丧失自我的危险,所以一个人最应该和自己比较。人生就是不断体验、不断创造、不断成长的过程,与自己比,一个人的身体和灵魂,就始终在前进的道路上了。如“比”彰显敢于争先的气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谈到比,总会习惯性地想到“攀比”,认为“比”带有贬义。实际上,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很多时候,进步与发展就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如果人人都不去比,不在竞争中前进,那么也许我们还停留在原始社会茹毛饮血的阶段。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一个词“看齐”,就含有“比”的意味,其实付诸实践的“看齐”正是一个人自强不息、敢于争先的精神气质的体现。毛泽东的诗句 “欲与天公试比高”就是这种精神的最好注脚。但值得注意的是,“比”必须以客观事实为起点,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原则。如不比之“比”,“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是英国诗人蓝德的名句,它因杨绛先生的引用而为人们所熟知。这句话道出了一种较高的境界,可以同《道德经》上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互为补充。中国人素来看重输赢,看重排名,实际上这里面包含着功利主义的倾向,人生的很多事情过程比结果重要,体验比名次重要,如果一味着眼于“比”,有时候就会丢失过程中的风景,也会丢失自己。考生选取一个角度立意即可。材料在文体上没有限定,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如写议论文,观点要明确,论据要充足,论证思路要清晰;如写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立意角度参考:
1、比要适度;2、比出情怀;3、比的智慧; 4、超越梦想、超越自我;5、当比激越,不比淡然。
相关文档
- 江苏省海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2021-06-0511页
-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2021-06-0511页
- 2021届全国卷新高考高三语文一轮复2021-06-0512页
-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恩施州高一下2021-06-0510页
- 安徽省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教2021-06-0524页
-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2019-2020学年2021-06-0515页
-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2021-06-0512页
-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2021-06-0512页
- 2020年全国Ⅲ卷冲刺高考六月定心试2021-06-0512页
- 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高三月2021-06-05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