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去 蜀①
杜 甫
五载客蜀郡②,一年居梓州。
如何③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注] ①这首诗当作于永泰元年。这年4月,诗人的朋友严武病逝;5月,诗人离蜀。②蜀郡,即成都。③如何,犹岂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两句,诗人回顾五年流寓之足迹,万千感怀尽在其中。
B.颔联写关塞险阻不能北返长安,只好远游潇湘,可见离蜀之不得已。
C.第五句诗人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可已黄发满头,表明身衰体弱至极。
D.“随白欧”,即与鸥鸟相随隐居湖山。此句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意同。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的能力。“即与鸥鸟相随隐居湖山”错,“随白鸥”,在本诗中为“随白鸥四处漂泊”之意。
答案:D
2.明人王嗣奭评此诗“结语乃失意中自宽之词”,请结合此句对尾联作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结语乃失意中自宽之词”的含意,即指诗歌的尾联是诗人在人生失意中自我宽慰的话。然后我们需要判断尾联的情感是失意还是自我宽解。尾联字面意思是:国家安危大计自有当政大臣支撑,自己就不必泪水长流了。显然从字面意思看此联为自宽之词。但结合此时的写作背景以及诗人的生平,可知此联实为反语。由颔联“如何关塞阻”可知,此时社会动荡不安,尾联“安危大臣在”,实为对大臣们承担不起匡扶社稷的重任的不满,而“何必泪长流”,则饱含诗人得不到重用,理想难酬的失意之情。
答案:尾联看似自我解脱自我宽解,实则是位卑忧国理想难酬的失意之语。尾联字面上说的是国家安危大计自有当政大臣支撑,自己不必为此泪水长流。实则是在说,这些当政大臣承担不起国家安危大计的重任,而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久遭扼杀,国之将覆,不能不忧心流泪。
诗歌鉴赏:首联叙说诗人在成都客居了五年时间,其中一年还是在梓州度过的。颔联言当前到处兵荒马乱,关塞交通阻塞,我为什么反要远赴潇湘作客呢?这是以设问的语气表达难言的隐衷,是问自己,也是问一切关心他的亲友。言下之意是自己是知道时局如此纷乱不宜远行的,表隐衷而出以设问,无奈与愤激之情自见。颈联说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可头上发丝已由白转黄,表明身衰体弱至极;而展望此去前程,又是那么渺茫难测,余生只能像江上白鸥一样到处漂泊了。这是在去意已决之后,抚今追昔的感慨,“去蜀”之举更显其悲。尾联说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枉自老泪长流呢!表面是在负气说话自我解脱,其实是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明知那些王公大臣只会以权谋私,承担不起国家顶梁柱的重任,而自己“致君尧舜”的理想久遭扼杀,国之将覆,不能不悲。寄忠诚忧国之思于愤激言辞之内,感人的力度更见强烈。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卜算子①
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 ①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本词作于此时。②矰缴: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词“以物喻人”,借旅雁来写自己,是这首词的最大特色。
B.次句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借指如风雨骤来的战争。
C.下片第一句,承接上句“寒汀立”,写旅雁下到寒汀后,未获同类的同情,有鸥鹭难亲之苦。
D.失群的孤雁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如李清照的“雁过也,正伤心”。
答案 D
解析 D.李清照该词句中的“雁”并非“孤雁”。
(2)本词中的“旅雁”有怎样的特点?结合创作背景,试分析词人通过“旅雁”的形象,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答案 旅雁的形象:①失群孤独;②饥寒交迫;③心忧迷惘;④凄苦哀鸣。(答出三点即可)
画面:①风雨中大批民众仓皇逃难;②人们饥寒交迫,衣食无着;③前途渺茫,无所寄托;④亲人失散,哭声不断。(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题干中“旅雁”的特点其实就是其形象,可从词中“群相失”“饥渴辛勤”“
苦难亲”“忧相逼”“无处归”“谁听哀鸣急”等概括。至于画面,可先在理解本词以物喻人手法的基础上,结合句意进行合理想象,然后组织即可。
白话诗歌
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
沙鸥和白鹭苦于难以亲近,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维诗的三、四句,写山色苍翠、空明的特点,人行在山中,置身于一片翠绿的山色中,似乎感觉到细雾湿衣的凉意。
B.王维的诗描绘了白石粼粼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鲜明,富于诗情画意,营造了萧索孤寂的氛围。
C.王勃诗的一、二句写自己羁旅他乡,悲愁至极,眼前的长江似是因自己的悲苦而停滞不前。诗人把悲情注入长江,使长江人格化。
D.王勃诗的第一句,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悲已滞”,化动为静,衬托诗人内心始终难解难平的悲伤。
答案 B
解析 B.“营造了萧索孤寂的氛围”错误,整个景色欢快明丽,没有萧索孤寂的氛围。
(2)两首诗都写到了“叶”这一意象,二者有何不同?
答:
答案 王维《山中》的“红叶”是静态的,王勃《山中》的“黄叶”是动态的;王维《山中》的“红叶”体现的是一种闲适之情,王勃《山中》的“黄叶”体现的是悲伤之情。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题目是要求答出不同之处。分析诗歌内容,比较二者可知,王维的诗中,“红叶”是静态的,诗句意境优美,诗人是悠闲自得的。王勃的诗中,“黄叶”
是动态的,意境凄凉,诗人是伤感的。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白话诗歌
王维
《山中》
荆溪潺湲流过,水中白石粼粼显露;天气变得寒冷,红叶稀稀落落。弯曲的山路上原本没有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得仿佛就要润湿了人的衣裳一样。
王勃
《山中》
我悲叹久留异地,眼前长江似因我的悲愁而迟滞不前;远隔万里,内心盼望把家还。况且正赶上秋风晚间吹起,山山岭岭都只见黄叶飘零。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东马塍①
朱淑真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①东马塍: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图,第一句从视觉上用虚笔勾画了东马塍碧草如茵、沟塍纵横的迷人风光。
B.“芊芊”“穿”等的使用,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软红的春光照耀下芳草竞绿、繁花争俏、溪水轻唱的美丽景色。
C.诗歌第三句通过写蚕事的“忙”、农事的“急”,巧妙地烘托出农村一派繁忙、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D.诗歌把农事安置于芳香浓郁的水彩画里,使诗不局限于咏景抒情,更为突出地表现了“以食为天”的农民们的勤劳。
答案 A
解析 A.“虚笔”错误,第一句是实写。
(2)第二句中的“暗”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 “暗”字意为“默默地”“悄悄地”,用拟人手法将“活水”人格化,描绘了渠中之水静静地穿过碧绿芳草和满目繁花流入田间,默默地润泽农作物的景象,极富画面感,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解析 解答本题,先指出“暗”
字的含义及其手法,再描绘所呈现的画面,最后指出诗句蕴含的情感。
白话诗歌
东马塍绿草茂盛,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人们从早到晚忙着蚕事和农事,也不知道春色为谁而如此美丽。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已是霜凝更雨湿”表明是在降霜、下雨时分,交代了时令、环境,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婉的基调。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紧承首联,具体展示了早春景象,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复苏的梅花已悄然开放。
C.“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穷日日”与“遍村村”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寻春的执着和发现新春之难。
D.“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两句呼应题目,写诗人振作起来,等待朋友斯远新诗寄到,让自己一洗昏沉之态。
答案 D
解析 A.“凄婉的基调”错,诗歌中体现着生机和希望。B.“复苏的梅花已悄然开放”错,由原诗“定有”可知,梅花悄然开放只是作者的猜测。C.“从空间角度,写出了……”错,应为“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写出了……”。
(2)有人评价“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诗情:虽然还看不到一点点痕迹,但春天正在悄悄来临,让人在寒霜冷雨中感到暖意。
哲理:①磨难中有希望,寂灭中有新生。②新事物萌生之初,需要人们细心观察。③兴衰荣枯,生机永恒。(意思对即可)
解析 根据题目“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可知,要依次分析“诗情”和“哲理”。“诗情”指句中蕴含的情致,春天在一天天来临,只是悄无声息,让人在寒霜冷雨中感觉到暖意。“哲理”可升华到普遍道理,“春天”
是新事物的象征。新生事物的初生阶段,特征不明显,需要人们细心观察。但新事物总是会出现并成长的,即使环境艰难,在困难中总可以看到希望。
白话诗歌
正是春寒料峭、霜华凝结、寒雨交加的时候,春天虽然慢慢来临,但却悄无声息,无处可见。不要伤感草色仍黄,没有生机,一定还有一些梅花正在悄然绽放。只要天天到各个村落去细细寻访,定会在梅树梢头发现新春的消息。从今天开始我要擦亮自己患病的双眼,等待着朋友你的诗作来一洗我昏昏沉沉的颓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