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70 KB
  • 2021-06-05 发布

【语文】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  人类和自然共享一个地球,人类本应有道德责任和义务保护自然环境,爱惜野生动物和植物,但为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自我贪欲的满足,人类不断去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一些人认为,人类凭借科学理性可以穷尽宇宙的一切奥秘,万物的一切应该臣服于人类的利益,服务于人类的需求。‎ ②  从道德境界的角度来看,这种道德观念,实质是一种“天人二分”的思维模式:把人当作自然界的唯一主体,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只是具有低级生命体征或无生命体征的客体。实际上,人类来自大自然,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能为了自我欲望的满足,不遵守大自然生物链的平衡原则,肆无忌惮地去破坏大自然。人类应该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保护自然界的一切,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③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以人类为事物的中心的学说被称作人类中心主义,这一学说认为人不仅是自然的中心,也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目的,自然界一切事物的价值都应当按照人类的价值观去解释。人类中心主义曾经在历史上起到过积极作用,帮助人们摆脱中世纪神学统治,将人从天国拉回人间。但是,随着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为了追求更好更舒适的生活,为了经济的发展,在自我贪婪的欲望中,肆无忌惮地去破坏原本和谐的大自然。‎ ④  如果说人类中心主义具有致命的自负流弊,那么,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否就具有道德上的正义?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应对人类中心主义而产生的一种学说。这一学说认为人们应当进行一次彻底的“伦理革命”或“道德革命”,让自然的一切存在物享受道德主体的地位和道德资格。但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一样,只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因为,倘若将大自然的一切存在物都纳入道德共同体范围,那么人们就连踩死一只蚂蚁,拍死一只苍蝇,甚至是杀死自己豢养的一头猪,都应该承担道德责任。人们在大自然面前,将失去主体性和能动性,面临较大的危险。‎ ⑤  恩格斯曾经这样说:“新的自然观就其基本点来说已经完备:一切僵硬的东西溶解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恒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恩格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对流动的处于永恒变化的自然做了正确的解答。因此,我们既不要痴迷于人类中心主义,也不要沉溺于非人类中心主义,而是要坚持辩证的有机的自然观。同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在科技伦理和道德原则的框架内进行,而不是以“去道德化”的立场为所欲为。‎ ①  总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节选自欧阳辉纯《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道德哲学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人类和自然共享一个地球,因此人类理应保护自然环境,爱惜野生动物和植物。‎ B.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恩格斯认为新的自然观是处理好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 C.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加剧了人类欲望的膨胀,使大自然遭受了更严重的破坏。‎ D.“天人二分”的思维模式无视了人类来自大自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的事实。‎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论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证。‎ B.文章既不回避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不否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论证理性而辩证。‎ C.文章具体分析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利弊,得出了二者应有机结合的结论。‎ D.文章用人踩死蚂蚁等行为都要承担道德责任的推断,来论证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持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人,为了经济的增长和贪欲的满足,在破坏大自然时也会有道德上的负担。‎ B.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只要处理好这一关系,人类发展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C.科技伦理和道德原则会限制科技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这种限制将使自然免受科技发展的伤害。‎ D.非人类中心主义在道德上将人和自然的一切存在物置于同等的地位,使人类丧失主体性和能动性。‎ ‎(二)论述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①  文化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近年来,哈尔滨以“文化创城”为牵动,打造冰城符号。通过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培育出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精神,展现出生机勃勃、大气厚重的文化新境界和文明新高度。‎ ②  哈尔滨是一座音乐之城。19世纪末,歌剧、芭蕾、爵士乐等传入哈尔滨,与本地文化交融,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音乐学院和交响乐团。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数以百计的业余合唱团定期、定点活动,音乐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2010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音乐,是哈尔滨深入骨髓的文化印记,也是哈尔滨“文化创城”的发力点。‎ ‎2019年6月至10月,哈尔滨音乐厅、老会堂音乐厅等演出场馆及专业文艺院团,陆续推出135台264场国内外经典演出。‎ ①  从今年起,道里区提出打造具有冰城音乐文化特色的10公里“松花江文化旅游观光带”。将东起中东铁路公园、西至松花江公路大桥的沿江10公里地带打造成集休闲、活动、学习、展示于一体的文旅融合观光带。‎ ‎(摘编自姜雪松《“文化创城”打造冰城符号,滋养一座城市》)‎ 材料二:‎ ①  文化符号是记载人类发展历程的重要工具。文化是由多种多样、五彩缤纷的符号组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符号体系,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地选择并运用文化符号。对于文化符号的提取可以从当地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礼仪等方面入手,也可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深入挖掘具有代表象征意义的符号。建筑本身就是凝结的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恰到好处的文化符号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 ②  城市文化符号包罗万象,如文字符号、色彩符号、图象符号、特色建筑等多种样态。城市文化符号是构成城市文化的最外层,当人们提及北京这座城市时,我们就会想到胡同、四合院、天坛、京剧等。法国作家雨果曾讲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③  位于黄河中游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在这座拥有浓厚文化的古城中有一条西大街,西大街的建筑体现的是仿唐建筑的风格。经过多年的岁月洗礼,现代人发现了西安西大街珍贵的文化内涵,将其进行新的改造。整个建筑立面的改造上延续着传统的历史文脉,对沿街原有的和新建的建筑都采用以唐风为主的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并下大功夫恢复了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城隍庙牌坊,大大增强了古城的历史特色。‎ ④  建筑立面的设计也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手段,它通过色彩、形态、均衡、比例等造型元素,体现着建筑外立面对城市文化符号的表达。建筑美不美观,好不好看,它需要经历岁月的检验,这些都是与建筑的色彩、形态、光影、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的,往往这些就是设计师们所要表达的。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史需要不断地传承与弘扬,即通过对建筑立面的设计运用“象征”“引用”等表现手法来展现它深刻的寓意。在中国人的思想里那些缺乏寓意的造型符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那些蕴涵着丰富文化内涵、代表着城市文化的城市文化符号应用于建筑立面的设计中才有真正的深刻寓意。‎ ⑤  一座城市的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面貌的特点和视觉连续性,体现着城市文化特征,也可以说城市建筑设计的改造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在改造中,以尊重原有年代风格和特点为核心,保留结构,改变外观,将城市文化符号运用到现代建筑立面的设计上,不仅提高了使用价值,也提高了其艺术欣赏价值。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应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在大和谐中寻求小变化,以城市文化符号为设计手法进行改造设计,让现代建筑立面成为一种 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实用艺术。‎ ‎(摘编自李梅红《浅谈城市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三:‎ ①  每天一份报纸,每月固定的《读者》和《知音》,这些许的文字信息需求,在小区门口的报刊亭就能逐一实现。作为城市重要“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承载着许许多多海口市民以及阅读爱好者的美好回忆。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迅猛普及,这一原本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风景线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正在逐渐消失。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对海口市的多家报刊亭进行了实地走访。‎ ②  ‎“以前的报刊亭很多,相隔一公里就有一个,现在两三公里都不一定能见到一个,甚至有些新的小区周边乃至整条街上都没有一个。”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报刊亭没有那么深的需求,但像他们这拨人都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阅读习惯了,每天一份报纸是必不可少的。‎ ③  经营者也普遍反映生意不好做,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收入也就相应的少了很多。经营者章女士告诉记者:“原来一天从早到晚开门12个小时,现在能有4、5个小时就不错了。没有生意守着也白守,你看现在好多人都增加了很多‘副业’,要不然真没办法。”‎ ④  每天在报刊亭购买报纸的人鲜而有之,记者蹲守海口某处报刊亭2个小时,才有一人路过购买一份报纸。市民李女士也表示,定期阅读的那些杂志和期刊,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了。“现在工作都比较忙,能闲下来阅读一下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杂志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虽然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是手机不离手的,加上电商的出现也对传统书店和报刊亭等行业的冲击很大。但对于我们普通市民来讲,回家的途中路过报刊亭,买上一份读物,很方便的,这对于我来说才是‘生活’。”李女士说,现在的报刊亭少了,没有以前那么方便了,但就算多走两公里也还是希望到店里翻一翻、看一看,这是一种情怀。‎ ⑤  希望这一抹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风景线不会消失,而是更好地为那些心存情怀的阅读爱好者们营造一个文化驿站、一个心灵港湾,也为这个城市,留下充满人情味的无限美好与遐想……‎ ‎(摘编自《海口城市“文化符号”--报刊亭现状:经营难“副业”多》)‎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各种符号按既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庞大的符号体系,形成了世界上各具特色的文化。‎ B.哈尔滨着力打造冰城符号,提升城市魅力,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境界和文明高度。‎ C.作为城市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文化符号诸如文字、色彩等可成为城市的标志。‎ D.材料三以记者实地调查的形式报道海口文化符号报刊亭的现状,比材料一更具权威性。‎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音乐作为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演出常态化、多样化,而且深入市民内心,成为城市文化印记。‎ B.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造城市建筑设计的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城市文化符号又居于建筑立面改造的重要地位。‎ C.设计师在建筑立面中艺术化地表达各种造型符号,就能赋予建筑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现这些符号的深刻寓意。‎ D.城市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的文化特征,对城市建筑立面的恰当改造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的实用功能以及审美价值。‎ ‎6.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四合院屋檐上雕刻的蝙蝠与寿字等,使北京四合院成为蕴涵着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建筑。‎ B.徽派建筑,以白墙黛瓦,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黛色又称青色,合在一起谐音为:清白。‎ C.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鸟巢、水立方传遍世界,这些建筑无疑成为北京的代表。‎ D.旧时南京秦淮河两岸商铺林立,许多文人在乌衣巷、朱雀桥边尽显诗酒风流,一片繁华。‎ ‎7.作为海口“城市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近年逐渐消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分析。(5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①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 ②  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③  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④  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坳,回到小庙里。‎ ⑤  ‎“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⑥  ‎……‎ ⑦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①  老瞎子的心弦断了,现在发现那目的原来是空的。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衰老。‎ ②  直到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直到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③  他想自己先得振作起来,但是不行,前面明明没有了目标。‎ ④  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 ⑤  ‎“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不错,那意思就是说:目的本来没有,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可是他又想:能把一切都告诉小瞎子吗?老瞎子又试着振作起来,可还是不行,总摆脱不掉那张无字的白纸……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 ⑥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 ⑦  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想那么等死。老瞎子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哀。老瞎子把他拖进一个山洞,他已无力反抗。‎ ⑧  ‎“我想睁开眼看看,师父,我想睁开眼看看!”‎ ⑨  ‎“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 ⑩  ‎“您已经看见了吗?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 ⑪  小瞎子挣扎着起来,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⑫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⑬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⑭  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⑮  ‎“怎么是一千二,师父?”‎ ⑯  ‎“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 ⑰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选编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 代相传,流毒深远。‎ B.与老瞎子相比,小瞎子对世界和人生则有更多的憧憬和向往,青春的躁动在血液里奔腾跳跃,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瞎子的可爱和他的自不量力不切实际。‎ C.小说结尾再次出现“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这样的描述时,我们看到的是悲凉,是对命运不公的愤慨。‎ D.“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便为整篇小说定下了悲凉的基调,让你感觉到一种直逼心底的生命的沉重与无奈。‎ ‎9.结合原文说说小说中的“药方”和“命若琴弦”各有什么含义。(6分)‎ ‎10.结合老瞎子的形象,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旨的认识。(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题,共16分)‎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分)( )‎ A.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此处“法”可以译为“效法”。‎ B.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此处“王”的活用为使动用法。‎ C. ‎“苟可以利民”,此处“利”的活用为意动用法。‎ D. ‎“而循礼者不足多”,此处“多”是形容词做谓语。‎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分)( )‎ A.“治世不一道”,此句不是特殊句式。‎ B. ‎“反古者不可非”,此句“非”通假为“诽”。‎ C. ‎“孝公既用卫鞅”,此句译为“秦孝公想要任用卫鞅”。‎ D.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此句两个“疑”可以译为“犹豫”。‎ 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分)( )‎ A.“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此处“如”译为“比得上”。‎ B.“相田文”,此处“相”为意动用法。‎ C.“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此处“属”都译为管辖。‎ D.“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此处“乃”译为“竟然”。‎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分)( )‎ A.“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此处第一个“之”为定语后置句。‎ B.“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此处“之”译为实词“到”。‎ C.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此句“坐”译为“因……获罪”。‎ D. 文言文中被动句都是有鲜明的标志的,例如“为---所”“见”“被”“受”“于”。‎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分)( )‎ A.“顾而谓吴起曰”,此处“顾”虚化为只是。‎ B.“起对曰”,此处“起”译为“然后”。‎ C.“美哉乎山河之固”,此句是主谓倒装句。‎ D.“若君不修德”,此处“若”译为“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莫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16.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B.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C.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 是不遁也 D.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解。解兄子断杨掾头。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上闻,乃下吏捕解,解亡。临晋籍少公素不知解,解冒,因求出关。吏逐之,迹至籍少公。少公自杀,口绝。久之,乃得解。‎ 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翁伯。‎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改写自《史记·游侠列传》)‎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B.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C.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D.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郭解内心阴险,睚眦必报,对举报他的杨县掾,一怒杀之;杨的家人告状,又被他杀死在宫门下。‎ B.郭解残忍冷酷,杀人如麻,但又因为对方行为的合理性而放走了杀了他外甥的凶手。‎ C.郭解自喜为侠,不矜其功,重江湖道义,很受推崇。落难时,有人选择牺牲自我,也要保全他。‎ D.郭解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他虽然一世没有做官,却凭自己的侠义举动名扬四海,但这种侠义行为是受儒家排斥的。‎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9.诸公以故严重之,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5分)‎ ‎20.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1-22题。‎ 有美堂①暴雨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注】①有美堂:现在位于浙江杭县吴山最高处。‎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开篇写声如惊雷和漫天乌云的景象,烘托了阴沉压抑的气氛,为后文描写暴雨蓄势。‎ B.暴雨如倾,诗人并不感到惊惧与焦虑,反而意兴勃发,在有美堂举起金樽饮酒,欣赏羯鼓表演。‎ C.诗歌三、四句说天外之风掀起滔天巨浪,暴雨从江的对面飞扑而来,想象奇特,用语夸张。‎ D.尾联场面瑰奇,描绘了飞泉如鲛室的琼玉倾泻而出,使诗人想唤起沉醉的李白,用飞泉洗脸。‎ ‎22.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了风雨,但抒发的情感迥然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真实,具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强大力量。它可以穿越时空,更可以感动人心。最重要的是,对于难以再现、难以还原的历史的原生态记录,将成为一种见证, 地存在于天地之间。初读《方舱记忆》时,我们会感觉有些 。由于写下这些文章的,并非专业人士 ,‎ 缺乏良好的文字功底,语句重复、程式化的表达,以及口语带来的不严谨表述,都很难与现今诸多市面上文字优美动人的图书相提并论。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很快就会被书中记录所流露出的真实所打动,甚至感受到一种震撼。‎ 方舱医院,在这场战“疫”中,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ICU、重症病房里,(甲),那里是人类与病毒抗争最为激烈的前线。在普通居民小区,老百姓则以宅家的生活状态为主,与医疗系统的交集较少。而方舱医院,以收治轻症确诊病人为主。在这里,病毒对生命的威胁必须直视,但又不像重症那样 。面对大灾,(乙),都如此真实地得以 。‎ ‎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无可辩驳 粗粝 咄咄逼人 展现 ‎ B.无可非议 粗粝 盛气凌人 表现 C.无可非议 粗陋 咄咄逼人 表现 ‎ D.无可辩驳 粗陋 盛气凌人 展现 ‎24.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都让它很难与现今诸多市面上文字优美动人的图书相提并论。‎ B.都很难与现今市面上诸多文字优美动人的图书相提并论。‎ C.都让它很难与现今市面上诸多文字优美动人的图书相提并论。‎ D.都与诸多现今市面上文字优美动人的图书很难相提并论。‎ ‎25.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A.(甲)医生紧张忙碌,病人生命垂危 ‎(乙)人性中的乐观、良善,乃至焦虑烦愁 B.(甲)医生紧张忙碌,病人生命垂危 ‎(乙)人性中的焦虑烦愁,乃至乐观、良善 C.(甲)病人生命垂危,医生紧张忙碌 ‎(乙)人性中的焦虑烦愁,乃至乐观、良善 D.(甲)病人生命垂危,医生紧张忙碌 ‎(乙)人性中的乐观、良善,乃至焦虑、烦愁 四、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实中,人们难免会陷入困局。识局者生,破局者存。面对困局,我们该如何破局?‎ 请结合当下现实或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恩格斯只是提出了新的自然观,而D项是作者的观点)‎ ‎2.C (文章没有讨论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利)‎ ‎3.D (A持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人在破坏大自然时不会有道德的负担。C科技伦理和道康原则对科技的限制不能使自然免受破坏。B人和自然地关系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但不足唯一问题)‎ ‎4.B(A项,“按既定规则组合在一起”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文化是由多种多样、五彩缤纷的符号组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符号体系”,可见并不是“按既定规则组合”,选项主观臆断,于文无据。C项,“作为城市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城市文化符号是构成城市文化的最外层”,“最外层”不等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表意有区别。D项,“材料三……比材料一更具权威性”说法错误。写作的内容和目的决定了表现的形式,两则材料在这一方面无法比较)‎ ‎5.C(C项,“设计师在建筑立面中艺术化地表达各种造型符号,就能赋予建筑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现这些符号的深刻寓意”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恰到好处的文化符号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并不是只要“艺术化地表达各种造型符号”,就一定能赋予精神文化内涵。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6.D(D项,“旧时南京秦淮河两岸商铺林立……一片繁华”说法不正确。选项陈述的是秦淮河相关的历史事实,而材料二中主要论证对象是城市建设中的文化符号,选项内容不属于“城市建筑中的文化符号”)‎ ‎7.①城市不断发展报刊亭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或者“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②互联网迅猛发展,阅读纸质刊物的人更少,对报刊亭需求降低,营收额少使经营难以维系。③电商大量出现,对报刊亭等实体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8.D(B项,“不切实际”表达有误,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哪怕他身有残疾。C项,“我们看到的是悲凉,是对命运不公的愤慨”,表达错误;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悲凉,而是坚韧的毅力、对生命过程执着的追求和美好的期盼,是强烈的生存动力。A项,“流毒深远”,于文无据。)‎ ‎9.“药方”喻指虚设的目标,希望,有如神和上帝,是生活的依托。“命若琴弦”意为:生命就像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拉紧了”是指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活下去的理由,美好的目的,弹好就够了,即使希望落空但只要活下去就行了。‎ ‎10.文中的老瞎子①努力进取,坚毅顽强;②技艺精湛,疼爱徒弟;③责任心强,传承大爱。本文主旨:我们普通人也会像老瞎子那样遭遇意外的打击或灾难,在重大危机面前我们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美好的愿望或目标,用这个希望和目标激励自己坚强活下去,即使这个目标不能实现,也要给下一代树立希望,让他们继续努力奋斗下去,勇敢坚强地活下去。‎ ‎11.A ‎12.D ‎13.A ‎14.C ‎15.C ‎16.C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其次分析四个选项,把选项两两分组,根据相同点的多少可知A、D两项为一组,B、C两项为一组。然后分析两组不同之处:“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此处主语为“此人”,谓语为“有”,后跟宾语“痴名”,“闻”为动词,后面需要跟宾语“其”。由此可见“痴名”后必定停顿,可排除A、D两项。比较B、C两项,不同点有两处“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和“僮仆亦奔散无留者”,语句“僮仆亦奔散无留者”两种断法皆可,重点分析“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此句中的“时”必定归到上句,即“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由此可排除B项,确定答案为C项。‎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当时世宗在位时日已久,不再上朝听政,深居皇宫西苑,专心一意斋戒祀神。朝中大臣,自从杨最、杨爵(因上疏劝谏)获罪后,没有谁再敢议论时政。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唯独海瑞一人上疏。世宗皇帝看了奏章大怒,把它扔到地上,回头对身边的宦官说:“赶紧把他抓起来,别让他跑了。”宦官黄锦在一旁说:“此人一向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难免一死,就买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子儿女,在朝廷待罪。家中僮仆也都打发走了没有留一个,这表明他并不打算逃走。”世宗皇帝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皇帝又拿出奏章来看,(就这样)一天之中看了多次,被感动而叹息。皇上曾经说:“此人可与比干相比,只是我不是纣王罢了。”‎ ‎17.A(本题中,“强”是强行的意思,修饰“必灌之”,所以在“强”前面断开,排除B;“之”为代词,做“灌”的宾语,所以在“之”后断开,排除C;“拔刀”和“刺杀”是两个连续的动作,联系紧密,中间不断开,所以在“拔”前断开,排除D。整句话的翻译为: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干杯。如果人家的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却强行灌酒。那人发怒,拔刀剌死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 ‎ ‎18.A(A项,“一怒杀之”“ 又被他杀死在宫门下”是错误的。两次杀人的主体都不是郭解) ‎ ‎19.译文: 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城中年轻人及附近县城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辆车子,请求把郭解家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 得分点为:“严重”,特别尊重;“过”,拜访;“舍”,句意分2分。‎ ‎20.译文:郭解以平民身份行侠,玩弄权诈之术,因为小事而杀人,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 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 得分点为:“布衣”,以平民身份;“以”,因为;“此罪甚于解杀之”,介词结构后置句,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当”,判罪,句意分1分。‎ ‎21.B (颈联用金樽中美酒凸起和敲起激烈的羯鼓这两个比喻,从画面和声音两个描写了大雨倾盆的景象,而不是诗人喝酒赏乐的场景。)‎ ‎22.①苏诗写出了暴雨之急促、声势之浩大,表达了对自然壮美景象的赞美,也寄寓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怀。(3分)‎ ‎②杜诗遭受风雨侵袭、床头屋漏,表达了处境困窘的悲凉。“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句,写出了对天下寒士的关怀,表达了诗人的悲悯情怀。(3分)‎ ‎23.A“无可辩驳”表示道理很明白或事实很清楚不能否定;“无可非议”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指言行符合情理。句中用“无可辩驳”强调《方舱记忆》作为历史见证的真实性和说服力。“粗粝”, 粗糙;“粗陋”,粗糙简陋,或粗俗丑陋。“咄咄逼人”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盛气凌人”仅指傲慢的气势逼人,没有气势凶猛、嚣张的意思。“展现”指显现出,展示,偏重于客观;“表现”指表示出来,有主观意味。)‎ ‎24.C(原句错误二:一是成分残缺,不能与其他图书相提并论的是这本书而不是书中的缺点,故要补充“让它”。二是语序不当,多重定语中,表领属的“现今市面上”在前,表数量的“诸多”在后)‎ ‎25.D(病人生命垂危是因,医生紧张忙碌是果,前因后果,所以排除A、B;展现乐观等积极面很正常,展现焦虑等消极面则不容易,所以程度更重,排除C)‎ ‎26.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