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语 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卡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戏被誉为“百戏之祖”。南戏是以宾白和曲牌联套相结合、以歌舞故事为主体的早期戏剧表现形式。《南词叙录》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部南戏专著,作者徐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作家和戏剧理论家。
南戏和北曲是最早的两大戏曲形式,一些流行的观点认为北曲的地位远远高于南戏,依据是南戏起源较晚,盛行于明初,因此可视为北曲的支流。而依据《南词叙录》,南戏早在宋朝就已经开始萌芽,要早于形成于金末元初的北曲杂剧。这实际上是将南戏从北曲的附庸中脱离出来,赋予了南戏更加独立的历史地位,明确了南戏与北曲为并行的两大戏曲系统。南戏温婉轻柔,北曲刚劲高亢;南戏多以管乐伴奏,北曲多以弦乐配合。这些都从侧面佐证了南戏与北曲虽然相互交流影响,但并不存在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早期的南戏无论在剧本文学上,还是在曲体上,都有其局限性,也正因如此,南戏受到文人学士们的鄙视,但这并不能否认南戏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作为较早戏曲形式之一的历史地位。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南北戏曲的交流,南戏受北曲杂剧的影响与熏陶,其文学性已发生了质的飞跃。南戏从其起源到《南词叙录》的撰写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南戏已从民间的村坊小曲,走进城市,走进宫廷。不论从文辞声律、结构排场,还是思想意义、人物塑造,各方面都已达到不可低估的高度。
南戏是在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南戏以曲牌连缀的形式讲述长篇故事,综合了当时众多的艺术形式,诸如宋杂剧、傀儡戏、歌舞大曲、唱赚以及诸宫调等,因此其文化价值是立体的,可挖掘性很强。
与诗词相比,戏曲常常更接近于口语。南戏来源于民间,戏文的作者多为书会人士,而其面向的观众群也多为市民阶层。这就使其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且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这就为我们今天研究地域性的方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汉语词汇史的书写保留了大量通俗易懂的口语、俗语、谚语、俚语等。
宋代时期,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宋室的南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生,民众的迫切需要,都促使了戏曲的形成与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南戏得以孕育并逐渐走向成熟。南戏的戏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譬如在剧本《赵贞女》《王魁》中,作者强烈抨击了封建制度下文人人性的异化及其给善良妇女带来的迫害和灾难,表达了劳苦大众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争情绪。另外,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南戏中描写的服饰习惯、节庆仪式、民间信仰以及民间巫术等情节都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
据记载,南戏使用南方曲调,不受宫调限制,可随时换韵,多采用五声音阶。南戏在温州形成后,于东南沿海各地广泛传播。到了元代末期,又繁衍出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等四大声腔以及福建泉州、兴化等地的南戏声腔;其角色有生、旦、净、末、丑、外、贴七种,并创造了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在使用曲牌方面,南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连缀习惯,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
(摘编自张立秀《南戏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尽管南戏和北曲是最早的两大戏曲形式,但是一些流行的观点认为北曲的地位远远高于南戏,因为南戏起源较晚,盛行于明初,是北曲的支流。
B. 根据徐渭的《南词叙录》记载,南戏早在宋朝就已经开始萌芽,要早于形成于金末元初的北曲杂剧,这就明确了南戏高于北曲的历史地位。
C. 因为南戏与北曲的艺术风格多有不同:南戏温婉轻柔,北曲刚劲高亢;南戏多以管乐伴奏,北曲多以弦乐配合。所以南戏与北曲没有关系。
D. 早期南戏因为在剧本文学和曲体上的局限性,受到文人学士们的鄙视,他们否认南戏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作为较早戏曲形式之一的历史地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论证,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归结论点。
B. 文章在论证南戏的历史地位时,将南戏与北曲进行对比,阐述南戏与北曲的差异,突出南戏的历史地位。
C. 文章第三段总述南戏的文化价值,后文从语言学价值、音乐价值等多个角度对南戏的文化价值进行阐述。
D. 文章阐述剧本《赵贞女》《王魁》的思想内容,以及南戏中描写的服饰习惯等,为南戏的社会历史价值提供佐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戏讲述的长篇故事综合了宋杂剧、傀儡戏、歌舞大曲、唱赚以及诸宫调等众多的艺术形式,因此,南戏的文化价值是多方面的。
B. 南戏来源于民间,戏文的作者多为书会人士,观众群多为市民阶层,因此,南戏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有口语化的特点。
C. 南戏得以孕育并逐渐走向成熟与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宋室南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生,民众的迫切需要,都促使南戏形成与发展。
D. 南戏可以随时换韵,多采用五声音阶;具有多种声腔、多种角色;有独创的演唱形式和曲牌。这些因素使南戏在东南沿海各地广泛传播。
【答案】1. A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B项,“这就明确了南戏高于北曲的历史地位”错误,第二段说的是“明确了南戏与北曲为并行的两大戏曲系统”,是二者“并行”,并非“南戏高于北曲”;
C项,“南戏与北曲没有关系”错误,第二段说的是“南戏温婉轻柔,北曲刚劲高亢;南戏多以管乐伴奏,北曲多以弦乐配合。这些都从侧面佐证了南戏与北曲虽然相互交流影响”,可见,文中是认为南戏与北曲相互交流影响,并非“没有关系”;
D项,“他们否认南戏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作为较早戏曲形式之一的历史地位”错误,不是文人学士否认南戏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作为较早戏曲形式之一的历史地位,而是作者认为文人学士们鄙视南戏,但这并不能否认南戏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作为较早戏曲形式之一的历史地位。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A项,“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错误,文章第一段只是提出南戏的话题,但没有提出中心论点;“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论证”错误,文章不是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论证的,文章第一段是引出“南戏”这一话题,第二段分析南戏的历史地位,第三段总述文化价值,第四段、五段、六段从语言学价值、音乐价值等多个角度来阐述“文化价值”,由此看来,文本并非总分总的结构,第三段与四、五、六段构成总分结构。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项,“这些因素使南戏在东南沿海各地广泛传播”错误,文章最后一段“南戏可以随时换韵,多采用五声音阶;具有多种声腔、多种角色;有独创的演唱形式和曲牌”是南戏的音乐价值,不是广泛传播的因素。
故选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蚕儿
陈忠实
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
他很年轻,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组扣,站在讲台上,笑着给我们介绍自己:“我姓蒋……”说着,他转过身,从粉笔盒儿里捏起一节粉笔,在木头黑板上,端端正正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以前的老师,从来不在学生面前说自己的姓名。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有一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了一抱最鲜最嫩的桑叶,扔给风葫芦,就往下溜,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嘴里咸腻腻的,一摸,擦出血了,烧疼烧疼。
“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
他牵着我的胳膊朝他住的小房子走去。这回该吃一顿教鞭了!
走进小房子,他从来斗里翻出一团棉花,撕下一块,缠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就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他那按着我的头顶的手,使我想到母亲按抚我的头脸的感觉。
“怎么弄破的?”他问。
“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
“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说的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拍着手,“养蚕的同学多吗?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满沟跑,采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初夏的傍晚,落日的余晖里,霞光把小河的清水染得一片红。蒋老师领着我们,脱了衣服,跳进水里打泼刺,和我们打水仗。我们联合起来,从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泼水。他举起双手,闭着眼睛,脸上流下一股股水来,佯装着求饶的声调,投降了……
这天早晨,我和风葫芦抱着一抱桑叶,刚走进老师的房子,就愣住了。
老师坐在椅子上发呆,一副悔恨莫及的神色,看见我俩,轻声说:“我对不起你们!”
我莫名其妙,和风葫芦对看一眼。
“老鼠……昨晚……偷吃了……几条蚕!”
我和风葫芦奔到竹萝子跟前,蚕少了!一指头长的又肥又胖的蚕儿,再过几天该网茧子了。可憎的老鼠!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萝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风葫芦高兴地喊:“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把他装衣服的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级成一个一个小方格,把那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
陆续又有一条一条的蚕儿爬上萝沿儿,被我们提上网架。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按捺不住,像个小孩,“这是我教的头一班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金,就看见你们了…”
第二天,早饭后,上第一节课了。他站在讲台上,却忘了朝我们点头还礼,一只手把粉笔盒儿也碰翻了。他本来要教我们唱歌的,但后来他自己唱不出来了,就突然转过身,走出门去。
我们一下子拥出教室,挤进老师窄小的房子,全都默默地站着。*
他的被卷和书籍,早已捆扎整齐。他站在来边,强笑着,说:“我等不到丝片儿网成了。你们……把蚕儿……拿回家去吧!”说罢,他提起网兜,背上被卷。
后来才听说,老师被调走是有人把他反映到上级那儿了,说他把娃娃惯坏了!
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得一点儿先生的架式嘛!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握住了蒋老师的手。
他向我讨要我发表过的小说。
我却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拆掉古庙新盖的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记起来该暖蚕籽儿了。我和我的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带着我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老人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蚕儿”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紧紧围绕蚕儿,将“我”和蒋老师相处虽然短暂但却难忘的一段经历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来,谱写了一曲园丁赞歌。
B. 在学生眼中新来的蒋老师与众不同,他身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纽扣,自我介绍时把自己的姓名告诉学生,让学生们感到很新奇。
C. 小说运用行为描写来刻画人物,包扎时“翻出”“撕下”“缠在”“蘸上”“涂抹”细致真切;离开时“提起”“背上”动作斩钉截铁,毫无留恋之意。
D. 小说叙述的故事都是平常事,但是作者写得有波澜,如养蚕却遭到老鼠的偷袭,与老师处得融洽了,可老师却被调走,情节起伏,引人入胜。
5. 小说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写三十年后师生重逢,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増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使老师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②从学生的角度来叙述,有利于表现学生心目中真正优秀老师的形象,突出老师和蔼可亲的特点。③从学生的角度来叙述,便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増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6. ①情节上,三十年后相逢,对蒋老师当年的心愿或遗憾有个交代,小说情节更完整。②人物塑造上,表现了在蒋老师的巨大影响下,我也回到母校当上了老师,证明蒋老师是位优秀老师。③主题上,表现了尊师重教、感恩老师的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项,“离开时“提起”“背上”动作斩截,毫无留恋”曲解文意,这两个动作,有不舍之意,但又无可奈何。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小说中叙述角度作用的能力。本题问的是第一人称“我”的构思好处。考生首先要明白第一人称“我”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有很强的代入感,易于抒情,接下来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具体文本中的作用,最后按照题干要求作答即可。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的好处。小说主要的人物形象是老师,所以第一个方面,从读者阅读效果方面,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増加了真实性,让老师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通过写老师和学生一起养蚕,突出了老师和蔼可亲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学生心中真正优秀的教师的形象;从小说主题方面说,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便于直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和尊重之意,突出了园丁赞歌的主题,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情节作用,把握作者创作意图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把握指定情节的内容,并从对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构成情节逆转、掀起波澜)、对人物(展现人物性格)、对主旨及给读者的感受(增强文学色彩、历史厚重感,丰富文章内容、意蕴,引发读者思考、兴趣、共鸣等等)等方面来思考其作用。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结尾写三十年后师生重逢有哪些作用。可以从小说几个核心要素的角度考虑。首先,从情节上,三十年后重逢,学生“却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这对蒋老师当年的心愿或遗憾有个交代,让小说情节更完整;从人物形象塑造上,写“我”在蒋老师的影响下回到母校当老师,并且保留了老师的做法,表明蒋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从主题方面,“我”见到老师给老师一张丝片和老师最后流泪,表现了尊师重教、感恩老师的美好主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月10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就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接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经济日报记者的联合采访。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5G将带来什么?如何推动?
苗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作用日益凸显,5G具备更高速率、更低时延、更大连接的特点,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入到各行各业,加快生产活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升级,激发出如智能网联汽车、远程医疗手术等各类创新应用,改变我们的社会。5G将构筑万物互联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成为社会数字经济和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引擎。我们不仅要建好5G,更要想方设法解决好5G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加快促进5G终端成熟。5G芯片、终端的研发进程正在全力加速,力争5G终端尽快与用户见面,部分企业有望2019年中推出供用户测试使用的手机。加快网络建设进程。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放了5G试验频率使用许可,下一步将开展5G规模试验,着力打造城市级的高质量5G精品网络。加快培育5G融合应用。不断深化基于C-V2X的车联网标准体系、产业协同和示范应用,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和5G的融合应用,进一步推动5G与农业、交通、医疗、教育等各领域的协同创新,集各方力量共促5G应用发展。
(摘自《中央发布未来动向城市级5G网络成为发展重点》,《人民日报》2019年1月11日)
材料二:
中国、美国、欧盟、日本、韩国5G商用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以后
中国
5G技术研发试验
5G产品研发试验
★5G商用
美国
Verizon固定宽带无线接入
★5G商用
欧盟
5G技术试验
★5G商用
日本
5G技术试验
★5G商用
韩国
KT应用演示
★5G商用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材料三:
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政府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美国三大政府机构司法部、财政部和商务部正对华为展开调查,调查后者是否违反了美国的制裁令,向伊朗出口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华为已经收到来自美国商务部和司法部的行政传票。如果找到华为违法出口的不利证据,美国政府可能会对华为进行行政处罚和商业制裁。继制裁中兴之后,美国对中国科技行业巨头华为不断进行打压,可一直拿不出证据。
美国为什么要在科技领域制裁中国?无非就是因为中国在科技领域追赶美国的速度越来越快。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经济规模在快速增长,用不了10年就将超过美国,这让美国意识到按这种速度发展,中国在科技领域超越美国是早晚的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开始借贸易战打击中国的科技产业。与过去相比,中国在5G技术中已经获得国际领先地位,和美国已经可以分庭抗礼。然而,美国的制裁没有让中国停步。据媒体报道,我国有关部门已批准联通、电信、移动在北京等部分城市试点建设5G网络。从我国三大运营商的实验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在5G网络的商业布局已经展开,现在已经开始进行网络布网测试。
(摘自《美国制裁也没用,中国的5G即将到来!》,2018年4月网络新闻)
材料四:
5G的未来很美好,但在具体应用时遇到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在网络实施方面,4G从标准提出到完成经历了4到5年的时间,而5G标准的完成到真正商用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从时间上看,网络实施任务艰巨,需要大家一起携手克服困难。投资效益也是摆在运营商面前的重要挑战。5G投资需要大规模投资,未来5G基站量将是4G基站量的2倍,5G网络建设对运营商的投资要求至少是4G的1.5倍。如此巨大的投资如何获得回报,是运营商面临的挑战。在行业融通方面,5G要赋能各行各业也是难题。5G的发展实现了从移动互联网扩展到物联网的阶段,但是垂直行业和2G市场完全不一样,怎样去洞察行业需求?我们的解决方案需要完全定制化,用户认同也需要一定的周期,尤其是我们需要跟行业本身共同投入、联合创新。这和4G以及过去的3G完全不一样。范式变革也是面临的挑战之一,目前通信行业技术体系在变革,而技术的变革也要求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做出相应变革去适配。无论是运营商公司内部,还是合作伙伴的公司内部,管理体系、价值体系可能都需要发生变革,不发生变革就难以应对5C的发展。
(摘自《5G商用四重门:美好的未来和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财经日报》2019年1月3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5G以其更高速率、更低时延、更大连接的优点,能加快生产活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升级,激发各类创新应用,从而改变社会。
B. 继制裁中兴之后,美国政府机构司法部、财政部和商务部对中国科技行业巨头华为开展调查,企图进行行政处罚和商业制裁,可一直拿不出证据。
C.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向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放了SG试验频率使用许可,5G精品网络打造、5G终端使用、5G融合发展都处于大规模试验阶段。
D. 5G的未来很美好,但在具体应用时遇到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无论是运营商公司内部,还是合作伙伴的公司内部,管理体系、价值体系可能都需要发生变革,不发生变革就难以应对5C的发展。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5G若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融合,深入到各行各业,构筑起万物互联,必将成为数字经济和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引擎。
B. 通过对材料二的分析就能发现,中国5G发展路线图为技术研发、产品研发和商用三个阶段,而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均没有产品研发试验阶段。
C. 中国的经济规模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科技领域追赶美国的速度越来越快,在5G技术方面更是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已经可以和美国分庭抗礼。
D. 联通、电信、移动三大运营商已在部分城市试点建设5G网络,5G网络的商业布局竞争全面展开,布网测试已经开始,必将取得丰硕成果。
9. 5G在具体应用时将遇到哪些困难?破解这些困难有怎样的举措?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D
9. 将遇到的困难:①网络实施任务艰巨;②投资巨大,效益承压;③行业融通需要各方助力、联合创新,光靠运营商统筹各行各业有难度;④运营商与合作方在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都要做出相应变革,双方改革的步伐难协调。举措有:①加快促进5G终端成熟;②加快网络建设进程;③加快培育5G融合应用;④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并统筹协调相关行业齐心协力、联合创新。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选项中说“5G精品网络打造、5G终端使用、5G融合发展都处于大规模试验阶段”错,原文是说“下一步将开展5G
规模试验”,并且“力争5G终端尽快与用户见面,部分企业有望2019年中推出供用户测试使用的手机”。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5G网络的商业布局竞争全面展开”的分析错误,原文只是说“我国在5G网络的商业布局已经展开,现在已经开始进行网络布网测试”,“布局竞争”没有依据。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遇到的困难集中于“材料四”,结合“而5G标准的完成到真正商用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从时间上看,网络实施任务艰巨,需要大家一起携手克服困难”“投资效益也是摆在运营商面前的重要挑战”“5G投资需要大规模投资,未来5G基站量将是4G基站量的2倍,5G网络建设对运营商的投资要求至少是4G的1.5倍。如此巨大的投资如何获得回报,是运营商面临的挑战。在行业融通方面,5G要赋能各行各业也是难题”“目前通信行业技术体系在变革,而技术的变革也要求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做出相应变革去适配。无论是运营商公司内部,还是合作伙伴的公司内部,管理体系、价值体系可能都需要发生变革,不发生变革就难以应对5C的发展”等分析概括。破解的举措集中于“材料一”,须关照“材料四”。结合“加快促进5G终端成熟。5G芯片、终端的研发进程正在全力加速,力争5G终端尽快与用户见面,部分企业有望2019年中推出供用户测试使用的手机”“加快网络建设进程”“加快培育5G融合应用。不断深化基于C-V2X的车联网标准体系、产业协同和示范应用,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和5G的融合应用,进一步推动5G与农业、交通、医疗、教育等各领域的协同创新,集各方力量共促5G应用发展”“在行业融通方面,5G要赋能各行各业也是难题。5G的发展实现了从移动互联网扩展到物联网的阶段,但是垂直行业和2G市场完全不一样,怎样去洞察行业需求?我们的解决方案需要完全定制化,用户认同也需要一定的周期,尤其是我们需要跟行业本身共同投入、联合创新”等分析概括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
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咸淳末,除知安吉州。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之。已而范文虎①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阁自经②。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节选自《宋史·赵良淳传》)
注:①范文虎,原为宋大将,投降元军,又成元大将。②自经:自缢。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
B. 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
C. 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
D. 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荫,封建时代因先辈有功而给予子孙权利,让子孙继承先辈的官位和爵位。
B. 冗官,泛指闲散无事的官吏。宋代冗官泛滥,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昏庸腐败。
C. 吏胥,职官名,指古代地方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小吏。
D. 太守,古代一种地方官职,一般为郡一级行政区的长官。文中是赵良淳用以自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良淳是原丞相赵汝愚的曾孙,少时求学于乡贤,具有良好素质。任官后办事精明干练,后经朝廷考察荐举符合标准,改调到分宁县任行政长官。
B. 赵良淳在分宁县多方改变当地不良习俗,一面礼尊敦厚孝顺的人,树立榜样,一面对称霸地方、为非作歹、桀骜不驯的人施以法治,使社会风气稍有改变。
C. 赵良淳主管安吉州时善于解决聚众哄抢事件,当时正值粮荒,抢劫频发,他不同意用武力镇压,命令僚属晓以大义,众人丢下武器归家,效果良好。
D. 赵良淳在安吉防守战中组织抗击元军,吴国定打开南门让敌军进入,良淳见大势已去,命士兵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不愿逃命,自杀尽忠,舍生取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
(2)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
【答案】10. D 11. A 12. D
13. (1)有抢了别人的财货到主人那里去谢罪并归还人家的人。
(2)赵良淳见吴国定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如“其乡”“先生”“饶鲁”“节”“泰宁主簿”“淮西运辖”等,然后根据语法关系、句式以及句意进行排除。
“饶鲁”是“先生”的名字,而且“知立身大节”的主语还应该是“赵良淳”,不是“饶鲁”,所以应在“饶鲁”后断开,排除AC两项;
“知”的宾语是“立身大节”,句子结构完整,且“及”意思是“等到”,说明后面是另外一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故在“大节”和“及”之间断开,排除B项。
这句话是说“从小跟从他们乡的先生饶鲁求学,懂得人存身于世应具备的节操。等到做了官所到之地他都因为干练有治理才能而著称,却不曾求人举荐。开始是因祖先的官职循例担任泰宁主簿,后多次升迁至淮西运辖,在闲职任上升升降降达二十多年”。
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荫,……让子孙继承先辈的官位和爵位”错误,“荫”是指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不一定是指继承先辈的官位和爵位。
故选A。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良淳见大势已去,命士兵逃生”错误,文中说的是“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可见并不是良淳命士兵逃生。
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掠”,抢掠;“诣”,到;“谢过”,谢罪;“还”,归还;“有……者”,有……的人。(2)中,“大言”,高谈阔论;“意”,动词,料想;“其”,代词,代吴国定;“请于朝”,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朝请”,“于”,向;“戍”,防守。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赵良淳字景程,是丞相赵汝愚的曾孙。从小跟从他们乡的先生饶鲁求学,懂得人存身于世应具备的节操。等到做了官所到之地他都因为干练有治理才能而著称,却不曾求人举荐。开始是因祖先的官职循例担任泰宁主簿,后多次升迁至淮西运辖,在闲职任上升升降降达二十多年。因为考核被评定为及格,改任分宁县知县。分宁,是江西的大县,当地习俗喜欢吵闹和攻击别人,赵良淳治理该县,不用刑法惩罚,没有任用掌管簿书案牍的小吏,而是选取忠厚孝顺的人,亲自尊敬礼遇他们,对那些特别桀骜不驯的人,才绳之以法,坏的习俗稍微有所改变。咸淳末年,赵良淳被任命担任安吉州知州。赵良淳到任后,每天和属吏讨论用来守城和御敌的方法,全都予以实行。当时饥荒,百姓聚在一起成为盗贼,处处蜂拥而起。有人请求出兵打击他们,赵良淳说:“百姓难道愿意当盗贼吗?时势艰难又遇大旱,所以相继剽掠以求苟活罢了。”命令僚属对他们晓以大义,众人都扔下武器散去回家,那些不走的人众人把他们捆住献给官府。有抢了别人的财货到主人那里去谢罪并归还人家的人。赵良淳劝富人拿出粟米赈济他们,曾经对人说:“假如太守的身体能够用来帮助百姓,我也不敢吝惜。”他的话非常诚恳,足以打动人们,人们都倒出谷仓的粮食响应他。不久范文虎派使者拿着书信前来招降,赵良淳烧掉书信斩杀使者。元兵来到,驻扎在安吉城的东西两门。在此之前,朝廷派大将吴国定增援宜兴,宜兴已经危急,他不敢去,就到安吉见赵良淳,愿意留下来帮助赵良淳守城。赵良淳见吴国定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不久吴国定打开南门]接纳外面的元兵,元兵进入城中呼叫道:“众人散去,元帅不杀你们。”于是众人大声哭泣散去。赵良淳命令驱车回府,士兵阻止他说:“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侍郎你应当为保全自身着想。”赵良淳呵斥众人离去。让家里人出去躲避,自己就关上门自杀。有士兵解救了他,他醒过来后, 众人一边围绕着他下拜一边哭泣说:“侍郎何必折磨自己呢?逃走仍然可以求生。”赵良淳叱责他们说:“我难道是个逃生的人吗?”众人仍然围守着他不走,赵良淳大声呼叫道:“你们想作乱吗?”众人只好哭泣着出来, 他就又上吊而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忆 秦 娥
房舜卿
与君别,相思一夜梅花发。梅花发,凄凉南浦,断桥斜月。
盈盈微步凌波袜,东风笑倚天涯阔。天涯阔,一声羌管,暮云愁绝。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上阕开头两句,词人借梅花一夜绽放似乎是因词人相思之苦丽形成的结果,直抒胸臆,表达出自己与佳人离别后的思念愁苦之情。
B. 上阕后面三句,借用“南浦”“断桥”“斜月”这些在古诗词中一般用来表达离愁别绪的意象,描写自己在与佳人离别后无限的惆怅凄凉之情。
C. 下阕通过“盈盈微步凌波袜”,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佳人步履轻盈娜多姿的美感形象,“东风笑倚”写佳人在东风中微笑,足以慰藉词人远走天涯的悲凉心情。
D. 下阕后三句着“愁绝”两字,赋予“暮云”以人的情态,恰当描写出自己远走天涯,羌管悠悠,暮霭沉沉的羁旅愁思。
E. 这是一首怅别词。词人写的不是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凄恻,而是描写刚刚作别、乍然离去时的旅途相思情怀。
15. 请结合全词,赏析本词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
【答案】14. AC 15.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词人通过对“梅花”“南浦”“断桥斜月”“羌管暮云”等羁旅天涯中所见景物的描写,渲染烘托了一幅游子远走天涯的萧瑟凄清的画面,表达词人羁旅途中对佳人的无尽相思之苦。
(2)虚实结合。“盈盈微步凌波袜”“东风笑倚”通过想象,细腻生动地写出佳人步履轻盈婀娜多姿,在春光烂漫中微笑美丽的形象,而自己在现实中却与佳人离别、远走天涯,虚实结合,更添相思痛苦之情。
(3)象征(比喻也可)。词人运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梅花,实际上借一夜全部开放的梅花象征自己在春天远走天涯与佳人渐行渐远的浓厚的相思离愁。通过对梅花的反复咏叹,更加生动形象表达了词人行旅中的那种难言的相思惆怅思念之苦。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词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间接抒情,借梅花发写相思之苦。C项,“东风笑倚天涯阔”写词人想象美丽佳人如在眼前而自己却远走天涯,更添相思痛苦之情。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词,赏析本词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分析诗词的艺术手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包括情景关系)、结构技巧等。《忆秦娥》这首词中,词人写的是刚刚作别、乍然离去时的旅途情怀。上阕“与君别,相思一夜梅花发”,词人借梅花一夜绽放似乎是因词人相思之苦而形成的结果,间接抒情,表面上是写梅花,实际上借一夜全部开放的梅花象征自己在春天远走天涯与佳人渐行渐远的浓厚的相思离愁。“梅花发,凄凉南浦,断桥斜月”,词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用“南浦”、“断桥”、“斜月”这些在羁旅途中常见的意象营造萧瑟凄清的画面,表达离愁别绪,抒写自己在与佳人离别后无限的惆怅凄凉之情。下阕“盈盈微步凌波袜”,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佳人步履轻盈婀娜多姿的美感形象。“盈盈微步凌波袜,东风笑倚天涯阔”又是虚写,词人通过想象,细腻生动地写出佳人步履轻盈婀娜多姿,在春光烂漫中微笑美丽的形象,“天涯阔,一声羌管,暮云愁绝”是实写,词人写出了自己远走天涯,羌管悠悠,暮霭沉沉的羁旅愁思。这两句虚实结合,更添相思痛苦之情。
点睛: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 ,_____”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知还。
(2)《滕王阁序》中描写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天空晴朗的两句“______,______。”
(3)《逍遥游》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李密在《陈情表》中写自己在奉诏就职与照顾祖母间进退狼狈的句子是:“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__________,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答案】 (1). 云无心以出岫 (2). 鸟倦飞而知还 (3). 云销雨霁 (4). 彩彻区明 (5). 我决起而飞 (6). 抢榆枋而止 (7). 欲苟顺私情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岫”“销”“霁”“决”“抢”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聘任制与终身制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出有进、能上能下,有助于剔除庸才懒人,让朝不虑夕者没有市场。当然,聘任制也有劣势。
②如果说,卡扎菲政权已日薄西山,“倒卡”无论如何都只是利比亚人的短痛,那么这种因内战而强化的地域、部族裂痕,就将注定是利比亚人的长痛。
③为了给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地等了两个多小时。
④天空飘着细雨,行人已渐渐稀少,只有我和父亲形影相吊。父亲闷着头。一句话也没有,我也只是机械地移动着。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沈从文早在20 世纪30 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
朝不虑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句中说人特点,成语使用不当。
日薄西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符合语境。
茕茕孑立: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句中说母亲一个人等候,成语使用不当。
形影相吊:身体和自己的影子互相慰问,形容孤独。句中有两个人,成语使用不当。
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这里用来形容杨老师对我的教导的珍贵。
名噪一时:名声传扬一个时期。符合语境。
故选C。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文运同国运相牵,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示,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作出更多振奋人心的作品。
B. 3日,中美友谊文化图片展在美国休斯敦的孔子文化中心拉开帷幕,这是深化中美友谊的一大举措。稳定、健康的中美关系不仅会惠及整个世界,也将使双方受益。
C. 要形成健康绿色的网络传播生态,除了依靠法治手段,还要重视网络伦理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
D. 交通拥堵已成为我市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市政府科学调配资金,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解放路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减轻东西方向的堵车问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B
项,“不仅会惠及整个世界,也将使双方受益”语序不当,“不仅……也”表递进关系,此处属于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仅会使双方受益,也将惠及整个世界”。
C项,“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氛围”。
D项,“减轻东西方向的堵车问题”搭配不当,应为“减轻……压力”。
故选A。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_______,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湖水。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
②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
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
④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
⑤它跃起是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
A. ④⑤③②①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①④⑤③ D. ①②④③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本题改编自课标《语文读本2》中梭罗的《瓦尔登湖》,体现了高考命题以本为本的指导思想。解答这道题时,可先把五句话分类,其中的③④⑤三句是描写鱼跃出水面的情景,应该组合在一起,排列为④⑤③。①中的“或许”和第一空后的“或许”相照应,应排在一起。而②句的“其时”,应该是指当湖“波平如镜”的时候,故放在最前。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如本题可先把五句话分类,其中的③④⑤三句是描写鱼跃出水面的情景,应该组合在一起,排列为④⑤③。①中的“或许”和第一空后的“或许”相照应,应排在一起。而②句的“其时”,应该是指当湖“波平如镜”的时候,故放在最前。
20.下面是某文学社开展“寻访诗仙”文学采风活动构思框架,请你根据这个构思,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为全体社员介绍本次采风活动的安排情况。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100 字。
【答案】示例:各位同学(文友),大家好。本次“寻访诗仙”采风活动大家要事先查阅资料,了解诗仙,并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行装。采风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和诵诗会,活动结束后每人交一篇习作参展。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某文学社开展“寻访诗仙”文学风采活动的构思框架,根据框架图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读图:图的最下面圆圈写有“寻访诗仙”四个字,这是这次活动的主题。上面有两个圆圈,表示活动的构思,左边的圈里写着“准备”字样,右边的圈里写着“实施”字样,这就表示嘎斯活动分两步,先“准备”,后“实施”。“准备”有分出两步:查资料、物品行装。“实施”分四步:参观、访谈和诵诗会、习作展。综上分析:本次“寻访诗仙”采风活动大家要事先查阅资料,了解诗仙,并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行装。采风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和诵诗会,活动结束后每人交一篇。
【点睛】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是概括图文反应的内容,针对反应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类型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本次“寻访诗仙”采风活动大家要事先查阅资料,了解诗仙,并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行装。采风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和诵诗会,活动结束后每人交一篇习作参展。本题需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21.下面是一封推荐信片段,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现有我校高三(10)班**同学,打算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他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都很好,担任学较“×××”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春雨杯”作文大奖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作品发表在省市文学刊物上。特此推荐。
【答案】①“现有”改为“兹有” ② “打算参加” 改为“拟参加” ③“你校”改为“贵校” ④“他”改为“该生” ⑤“很好”改为“很优秀”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现有”“打算参加”“他”“很好”是口语,应用公文用语或书面语“兹有”“拟参加”“该生”“很优秀”;“你校”应用敬称“贵校”;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人说,退路什么时候都很重要。就像老鼠在嘲笑猫的时候,它身边一定要有个鼠洞;否则,它就会一败涂地,甚至惨死猫口。
有人说,没有退路,自断退路,成功的机会就更大。例如,项羽当年破釜沉舟,自断退路,一鼓作气,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
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我是一个过河的小卒
我是一个过河的小卒,看着我身边的“战车”和“大炮”,我似乎已经慌了神,早知如此就等战局稳定我再过“河”,然而我知道我已经没有了退路。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一开始就没退路”“我们承认吧”。是的,像我这样身份卑微的人,似乎命运不允许我有更多的选择。我想起了易水河畔的荆轲,永远埋葬他乡的王昭君,烽火硝烟中的狼牙山五壮士,不禁潸然泪下。也许我有点脆弱,但我想人没有了退路就没有出路了吗?不是还有在强敌面前破釜沉舟,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大破秦军的项羽吗?还有不到天竺(印度),誓不回头,终于取回真经的唐玄奘吗?影片《莫斯科保卫战》中一位苏军战士也曾这样说:“祖国虽大,但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在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我想我也一定能找到我的出路,不,应该是“进路”。
当时我过河的时候,有人劝我说:不要盲目地向前冲,跨出勇敢的一步需要冷静。我现在想说:“跨出勇敢的一步后需要冷静。”断了退路,应该让自己直视前进的方向。我还记得一位创业者这样说:人没有了退路,自然就会往前走。世界上第一位讲授成功学的杰出人物、世界成功学鼻祖拿破仑•希尔,在他全球畅销几千万册的《思考致富》中,曾经提出了这样一个成功学理念——“过桥抽板”。当然,他所倡导的“过桥抽板”,绝不是教导我们要忘恩负义,而是告诉我们在做一番不能轻易成功的事业时,最好把自己的退路切断,让自己无路可退,这样才能激发我们所有的潜力,调动所有的激情,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
断掉退路来逼着自己成功,是许多智者的共同选择。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同,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于是,雨果把外出的所有衣服锁进柜子里,把钥匙扔进了湖里,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心写作,最终写成了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溜达溜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正是凭着这种专心执着的精神,戴摩西尼最终成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让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之上,正是面临这种后无退路的境地,人才会集中精力奋勇向前,从生活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位置。给自己一个没有退路的悬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给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
想到这,我知道我这个过河的卒子没法倒退回去了,我唯有一直向前走。因为,人生没有退路。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审题】材料中的两段话是围绕“退路”来谈的。第一则是肯定“退路”的重要性,第二则是否定“退路”。因此,作文时,我们可以围绕“退路”这一话题来写。可以否定“退路”,一个人在生活中,如果事事留有退路,就意味着这个人在事情还未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准备要承受失败了,那么他成功的概率肯定小,因为,退路潜藏着懈怠、自我安慰,发展到最后,可能导致自我麻痹、自我毁灭。“留有退路”的利处,却成了导致失败的“坏处”。而“不留退路,才有出路”则是强调了做事尽量求得事事成功,这样做是负重前进,给自己加压,挤掉“懈怠”“自我毁灭”等不利因素。常言道:有压力才有动力。如项羽的“破釜沉舟”即为“不留退路,才有出路”的典范。论述时一定要体现出辩证的思想。也可以肯定“退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看到前面的“进路”,不考虑“退路”,殊不知当你转过身的时候,你的“退路”就成为你的“进路”。一个善于为自己留后路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我们不仅自己要留后路,而且也要给别人后路,比如,当我们自以为断绝敌人的机会时,也可能正为他制造了另一机会:而当我们把敌人所有的机会全都阻绝的时候,却可能也失去了自己的机会。其实退路很简单,它只是退一步想,做一个相反的假设。譬如办园游会时设避雨篷、跳伞时带一份备用伞、飞机上准备逃生器、高楼设置防火梯等,毕竟退路可以使我们不至于一败涂地。它为你在绝望时带来希望,如此说来,“退路”何尝不是另一种“进路”。
参考立意:留“退路”,必然导致失败;“退路”何尝不是另一种“进路”;“退路”并非一无是处;正确认识“退路”等。
行文结构:题目《退路》。开头确定话题“不要给自己留下退路,人生没有退路”。然后可以用三个小标题来写,一写“冰鱼”的故事;二写沙漠中一棵树为了生存拼尽全力,书写英雄人生;三以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写人类的精神。最后写因为我的人生没有退路,我只能前进,我的双手绝对不放。
【素材】1、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他的许多作品是被“逼”出来的。记者细问究竟,金庸才说了自己主动被“逼”自断退路的事。原来,他在写作《连城诀》时,一度产生了厌倦懈怠的心理,有时一天也写不出1000字。他觉得这样不行,于是就主动与报社签订了连载的合同,合同规定他每天必须得完成多少字,违约就得赔偿。这样一“逼”,他只好控制了自己的心理,让自己静了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中,每天以5000字的速
度抢写,最后竟提前完成了小说。后来,他在写作其他小说时也这样与报社签约后再写,不断尝到了给自己断退路后的丰硕成果。
2、另外一个世界级的法国大作家雨果也曾这样自断退路。1830年,雨果和一家出版商签订了合约,半年内要写出一部长篇小说出版。出身贵族的雨果有着广泛的社交圈,常常要去参加各种宴会晚会等活动。后来,他觉得这样下去太影响写作了,于是想了一个绝招:把身上所穿的内衣和毛衣以外的其他华贵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然后把钥匙丢进了小湖的深处!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逼得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埋头写作,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就完成了。这部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成为世界文学经典的巨著《巴黎圣母院》。
3、其实,自断退路的事在古代屡见不鲜。最典型的当属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与秦将章邯决战时的“破釜沉舟”之举:他让士兵将渡河的船沉入河里,将吃饭的大锅也砸烂了,表示出不战胜敌人就不回去的决心,最后以少胜多,大败章邯。不久,与赵国交战的韩信也运用了类似的方式,来了一个“背水一战”,将军队背河布阵,让士兵断绝了回去的想法,绝地反击,同样取得了大获全胜的结果。由此可见,古人所说的“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话确实是至理箴言。
4、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时,为了锻炼自己的演说能力,经常躲在一个地下室里练习发音以及演说技巧。20多岁正是爱玩的时候,他由于耐不住寂寞,练一会儿就想出去溜达一下,心里总也静不下来,所以练习的效果不佳。为了控制自己,他一狠心,亲自动手把自己的头发剃去一半,变成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因为发型怪异让他羞于见人,只好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专心练习。就这样一连数月,他足不出户,天天苦练,演讲水平突飞猛进,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大家。
5、自断退路,当然显示了决心之大、信心之强。而有时,别人对你的一逼、一压,尽管并非你所愿,却往往在客观上断了你的退路,同样起着极大的激励作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有一个作曲家乔治•格什温,他刚刚小有名气时,从来没有写过交响曲。有一次,美国最著名的斯坎德爵士乐团的著名指挥家非常欣赏他的才华,盛情地邀请他为交响乐团写一部交响曲。格什温虽然深受感动,可是由于他对交响乐一窍不通,怕写不好丢面子,就一口拒绝了。指挥家一再劝他写,他仍执意不肯。这位指挥家见他如此固执,也来了固执的劲儿,竟然不经格什温的允许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说20天后音乐厅将上演格什温的最新作品——交响乐《蓝色狂想曲》!这份报纸发行量非常大,一下子让满世界都知道了消息。不知就里的格什温看到报纸上的广告大惊失色,慌忙来质问指挥家为什么让他难堪出丑。
指挥家微笑着对他说:“反正这件事全城人都知道了,你就看着办吧。”格什温见事已至此,只好硬着头皮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开始了人生第一部交响乐的创作。这一逼不要紧,他硬是用两周的时间完成了交响乐《蓝色狂想曲》。他自己也未料到,首场演出竟大获成功,格什温的名气也迅速传遍美国,后来一跃成为美国好莱坞最著名的作曲家。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