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00 KB
  • 2021-06-05 发布

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20 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是从横向的时代性还是从纵向的历史性来看,以儒家思想和伦理价值观念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体系都有着广泛的理论深刻性和全面的融通性。这一体系既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主观能动,又有着合理的规律层次;既有对社会群体内部的管理和约束,更有高层次、宽维度的思考和研究,又蕴含着对于人类、社会、自然发展关系和理想状态的描述与追求,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同时也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许多世界性难题的解决和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我们从伦理道德的维度出发,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设计,实现和谐、可持续的人类伦理生态建构,以此推动社会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在未来应具备更加广阔的格局,完成从“国际大国”向“国际强国”的转变,这需要我们有与国际姿态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打造与国际地位相一致的国际话语体系。‎ 这首先要建立在对自身文化和伦理有充分自信的基础上。对于伦理道德的自信,既要认可与肯定伦理道德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又要不断向伦理道德的更高层次、更高境界跨越和提升;既要有鲜明的方向性和导向性,又要有深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只有如此,人们才能在文化观念和精神境界上表现出自信的姿态。拥有双重自信的共同保障,中华民族才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姿态和良好的形象站立于世界舞台,才能在兼收并蓄中更好地汲取精华,以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魅力且符合国际话语规范的表达形式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精神,增进世界对中华民族的认知、理解和赞许,减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国际交往中产生的文化摩擦。‎ 当前,我国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通过伦理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双重架构,我们将会以更加从容的姿态和气魄,在世界中发出中国声音、设置中国议题、制定中国标准、实现中国倡议。通过文化自信和伦理自信的共同架构,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进而推动世界文化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世界的共同发展进步中,打造世界人民共同认可、普遍尊重、共同响应的中国话语体系。‎ ‎(摘编自《人民论坛》2018年3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7 -‎ A. 中华传统伦理体系有广泛理论深刻性和全面的融通性,使中华文化走向了世界。‎ B. 从伦理道德的维度出发,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设计,有助于推动社会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C. 只有以文化和伦理的双重自信为保障,中华民族才能以更具有中国特色和魅力且符合国际话语规范的表达形式向世界宣传中国。‎ D. 对自身文化和伦理充满自信,中华民族才能以更好的精神姿态和良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舞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文化自信和伦理自信的角度,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B. 文章以对自身文化和伦理有充分自信为前提,呼吁打造中国话语体系。‎ C. 文章在论证中以中国发展的具体情况作为实例,使论证更加充分透彻。‎ D. 文章分析了以伦理自信和文化自信来提升中国的影响力的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想解决一些世界性的难题,我们就需要从伦理道德的维度出发。‎ B. 我国从“国际大国”向“国际强国”的转变,需要我们有与之相应的文化自信和传统伦理体系。‎ C. 只要能架构起伦理自信和文化自信,展现出更加从容的姿态和气魄,就能打造中国话语体系。‎ D. 只有通过伦理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双重架构,我们才能提升国际地位,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 ‎【答案】1. A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A项,“使中华文化走向了世界”说法错误。原文第一段的表述是“同时也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契机”,选项表述太绝对。‎ 故选A。‎ ‎【2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文章在论证中以中国发展的具体情况作为实例”说法错误。应该是作为理论依据。‎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需要我们有与之相应的文化自信和传统伦理体系”说法错误。原文第二段为“这需要我们有与国际姿态相匹配的国 际话语权,打造与国际地位相一致的国际话语体系”。‎ C项,“只要能架构起伦理自信和文化自信,展现出更加从容的姿态和气魄,就能打造中国话语体系”说法错误。原文第四段“通过伦理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双重架构,我们将会以更加从容的姿态和气魄,在世界中发出中国声音、设置中国议题、制定中国标准、实现中国倡议”。‎ D项,“只有通过伦理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双重架构,我们才能提升国际地位,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说法错误。“只有……才”表述太过绝对。原文第四段“通过伦理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双重架构,我们将会以更加从容的姿态和气魄,在世界中发出中国声音、设置中国议 题、制定中国标准、实现中国倡议。通过文化自信和伦理自信的共同架构,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进而推动世界文化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世界的共同发展进步中,打造世界人民共同认可、普 遍尊重、共同响应的中国话语体系”。‎ 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 27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4月1日,我国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通知。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目前,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取得积极进展,新区规划编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材料二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材料三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打造具有相当规模、发展环境更优的集中承载地,一方面,将吸引部分功能在集中承载地集聚发展,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促使北京实现“瘦身健体”;另一方面,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疏解,可以避免零打碎敲、盲目布局,提升疏解效率。‎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举措。通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可以集聚京津冀乃至全国以及国际创新要素和资源,能够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国内领先的科技新城,培育经济发展新亮点。通过推进简政放权、管放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构建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为全国其他地区作出表率和示范。‎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主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及与之相配套的部分优质公共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强化要素资源的空间集聚,打造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优化整合现有城镇体系,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 27 -‎ 河北省与北京市、天津市发展差距悬殊,公共服务水平落差大,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也是全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典型缩影。规划建设雄安新区,通过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提升产业层次、创新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提升河北经济发展的规模水平和质量效益,缩小与京津两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在促进三省市协同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上探索新路子。‎ 材料四 雄安新区在全域组织开展“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计划”,把与老百姓生产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承载集体记忆的物质载体和非物质文化记忆列为普查和保护对象,分门别类建档“存根”。截至目前,共登记不可移动类遗存592处,可移动类遗存345件(套)。‎ ‎2018年初,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全域组织开展“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计划”,这是一次全方位的乡土文化调查登记和传承活动。老房子、老井、老树、老磨盘、供销社、乡村卫生院、影院、戏台、桥梁、水闸、水塔、雄县佐各庄烈士墓、安新端村惨案遗址、圈头音乐会、鹰爪翻子拳、雄州黑陶制作技艺、郭村狮子会、雁翎大刀、大田庄村苇编字花席等,承载着雄安人民共同历史记忆的遗存陆续被建档“存根”。‎ 据援助新区工作的河北省文物局调研员刘洁介绍,从调查成果看,三县大部分村庄均有遗存分布,这些遗存是新区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对于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对于京津冀地区的优化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B. 雄安新区的建设,分为起步、中期、远期三个阶段,由起步区到中期发展区再到远期控制区,区域面积将不断扩大。‎ C.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包括河北雄县、容城、安新3县,这三地虽然具有多方面的发展优势,但也存在着现有开发程度较低的不足。‎ D. 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那些能够承载集体记忆的遗存,它们对于雄安新建设发展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主要意义不仅在于当下,更是立足于未来,所以它是千年大计。‎ B. 雄安新区位于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这应该是设立新区选址的考虑因素之一。‎ C. 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一方面会减轻北京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意义也将逐步削弱。‎ - 27 -‎ D. 文化建设是雄安新区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计划”体现了弘扬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的长远目光。‎ ‎6. 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意义。‎ ‎【答案】4. C 5. C ‎ ‎6. ①促使北京实现“瘦身健体”,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疏解;②打造科技新城培育经济发展新亮点;③打造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④探索三省市协同、协调、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存在着现有开发程度较低的不足”错误。由材料二“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基本条件”可知,“现有开发程度较低”意味着其发展空间大,有利于开发建设,并非“不足”。故选C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意味着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意义也将逐步削弱”错误。由材料三可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指将首都北京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等功能外的其他方面的功能转移出去,雄安新区集中承接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任务,不是要转移北京的首都功能,而是进一步强化和明晰北京作为首都的功能定位。故选C项。‎ ‎【6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意义”,然后到材料三中圈出有关雄安新区设立的意义的内容,再分点进行概括。材料三中,如第一段“将吸引部分功能在集中承载地集聚发展,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促使北京实现‘瘦身健体’”“另一方面,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疏解,可以避免零打碎敲、盲目布局,提升疏解效率”,第二段“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举措。通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可以集聚京津冀乃至全国以及国际创新要素和资源,能够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国内领先的科技新城,培育经济发展新亮点”,第三段“……将进一步强化要素资源的空间集聚,打造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优化整合现有城镇体系,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第四段“……加快提升河北经济发展的规模水平和质量效益,缩小与京津两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在促进三省市协同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上探索新路子”,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柳永 梁衡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但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歪打正着的成就,揭示出了做人成事的道理。柳永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三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27 -‎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捱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亲自圈点放榜时,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他只有卖词为生。这种生活的压力,生活的体味,还有皇家的冷淡,倒使他一心去从事民间创作。他是第一个去到民间的词作家。这种扎根坊间的创作生活一直持续了十七年,直到他终于在47岁那年才算通过考试,得了一个小官。‎ 歌馆妓楼是什么地方啊,是提供享乐,制造消沉,拉你堕落,教你挥霍,引人轻浮,教人浪荡的地方。任你有四海之心、摩天之志,在这里也要魂销骨铄,化做一团烂泥。但是柳永没有被化掉,他的才华在这里派上了用场。成语言:脱颖而出。锥子装在衣袋里总要露出尖来,宋仁宗嫌柳永这把锥子不好,“啪”的一声从皇宫大殿上扔到了市井底层,不想俗衣破袍仍然裹不住他闪亮的锥尖。‎ 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官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是自己的词。比如这首已传唱九百年不衰的名作《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一读到这些句子我就联想到第一次置身于九寨沟山水中的感觉,那时照相根本不用选景,随便一抬手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图。现在你对着这词,任裁其中一句都情意无尽,美不胜收。这种功夫,古今词坛能有几人?‎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限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 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无大无小,贵贱不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有删改)‎ - 27 -‎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鹤冲天》中柳永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表现了他对自己的才华有充分的信心,并且幻想有一番大作为。‎ B. 柳永本想考取功名,却无奈地落到了市井之中,但“奉旨填词”的他反而在逆境中获得人生的精彩。‎ C. 作者说读《八声甘州》有置身于九寨沟山水中的感觉,是用类比的方式赞扬了《八声甘州》杰出的艺术成就。‎ D. 文章标题为“读柳永”,既是读柳永的作品,更是读柳永的人生。作者认为只有深入民间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8.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9. 本文是如何表现柳永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7. B 8. 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指理想世界,“另外一个世界”是指逆境中的世界,“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指一个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个人价值的世界。②当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的生活发生了碰撞,那些在逆境中成大才的人,选择了为梦想而抗争,最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完美世界。 ‎ ‎9. ①对比,柳永不同于大多数文人碰钉子后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成就文名。②引用,文中引用《鹤冲天》表现其洒脱与自信,用《八声甘州》赞美他杰出的艺术成就。③类比,文末将秦皇汉武与柳永相提并论,突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A项,“并且幻想有一番大作为”说法错误。“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是柳永的激愤之语,犹言“即使不做官,也丝毫不弱于公卿将相”。‎ C项,“是用类比的方式”说法错误。此处是用比喻的方式,类比强调的是同类事物的比较,比喻强调的是不同类事物的比拟。‎ - 27 -‎ D项,“作者认为只有深入民间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说法错误。文章的主旨是肯定柳永在逆境中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而选项的说法过于片面、绝对。‎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理解关键词语,如“想着一个世界”另外一个世界”,“想着”的显然是自己的理想,而上天给的则是现实,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让人在痛苦中展现才华,“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是指人创造出的个人价值超越了个人与现实而成为经典;这也提示我们,不能在现实逆境中屈服,而应“矛盾斗争”,从而发挥自己的价值,创造自己的世界。‎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从第二段可以看出,他“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对比他与其他文人的不同选择,突出他的与众不同;《鹤冲天》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他“在内容上把词从宫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是自己的词。比如这首已传唱九百年不衰的名作《八声甘州》”可见他才华出众,诗歌传唱不衰;“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用秦皇汉武来与他类比,突出他的杰出成就。‎ ‎【点睛】对句子的理解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因此不能孤立理解词句,应联系全文。具体答题中要做到“三结合”,及结合句子本身(是否使用修辞手法或其它手法)、结合上下文、结合主旨(句子的含义不能脱离、背离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孔孙,字梦符,其先出辽之乌若部,为金人所并,遂迁隆安。父之纯,为东平万户府参议,夜梦谒孔子庙,得赐嘉果,巳而孔孙生,因丐名于衍圣公,遂名今名。廉希宪居政府,辟为掾。及安童为相,尤礼重之,授户部员外郎,出为南京总管府判官。时方议下襄樊,朝廷急用兵,孔孙谓:“今以越境私贩坐罪者,动以千数,宜开自新之条,俾得效战赎死。”朝论采之。佥四川道提刑按察司事,寻升湖北道提刑按察副使。‎ - 27 -‎ 行部巴陵有囚三百人将死因怒龚乙建言兴银利发其坟墓而烧其家烧死者三人有司以囚图财杀人坐之孔孙原其情减罪。迁浙西提刑按察副使,改同知保定路总管府事,俄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至元二十二年,安童复入相,言于帝曰:“阿合马专政十年,亲故迎合者往往骤进,据显位,独刘宣张孔孙,恬守故常,终始如一。”乃除宣吏部尚书,孔孙礼部侍郎。寻升孔孙礼部尚书,擢燕南提刑按察使。二十八年,提刑按察司改肃政廉访司,仍为使,莅治于大名,一以所没赃籴粟五千斛赈饥民。拜佥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事。亡何,除大名路总管,兼府尹,大兴学校。有献故河堤三百余里于太后者,即上章,谓宜悉还细民,从之。召还,拜集贤大学士、中奉大夫,商议中书省事。会地震,诏问弭灾之道,孔孙条对八事,其略曰:蛮夷诸国,不可穷兵远讨;滥官放谴,不可复加任用;赏善罚恶,不可数赐赦宥;献鬻宝货,不可不为禁绝;供佛无益,不可虚费财用;上下豪侈,不可不从俭约;官冗吏繁,不可不为裁减;太庙神主,不可不备祭享。帝悉嘉纳之,赐钞五千贯。又累疏言:“凡七十致仕者,宜加一官;丁忧服阕者,宜待起复;宿卫之冒滥者,必当革;州郡之职,必当遴选;又宜增给官吏俸禄;修建京师庙学,设国子生徒,给赐曲阜孔庙洒扫户;相位宜参用儒臣,不可专任文吏;故柏安童、伯颜、和礼霍孙与廉希宪等,各宜赠谥。”久之,请老还家,拜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致仕,集贤大学士如故。大德十一年卒,年七十有五。‎ ‎(节选自《元史》,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行部巴陵/有囚三百人将死/因怒龚乙建言兴银利/发其坟墓而烧/其家烧死者三人/有司以囚图财杀人坐之孔孙/原其情/减罪。‎ B. 行部巴陵/有囚三百人/将死因怒/龚乙建言兴银利/发其坟墓而烧其家/烧死者三人/有司以囚图财杀人坐之孔孙/原其情/减罪。‎ C. 行部巴陵/有囚三百人将死/因怒龚乙建言兴银利/发其坟墓而烧其家/烧死者三人/有司以囚图财杀人坐之/孔孙原其情/减罪。‎ D. 行部巴陵/有囚三百人/将死因怒/龚乙建言兴银利/发其坟墓而烧/其家烧死者三人/有司以囚图财杀人坐之/孔孙原其情/减罪。‎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用地、户籍、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 B.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 - 27 -‎ C. 丁忧,古代朝廷官员,无论任什么官职,遭遇父母亲去世,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一段时间,称为“丁忧”。‎ D.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相同的词语还有解褐、解官、请致、致政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孔孙淡泊名利,拒绝趋炎附势。阿合马专政期间,迎合他的亲戚、朋友往往很快升官,只有他安守旧职,始终如一。‎ B. 张孔孙关爱百姓,对百姓有怜悯之心。当时他在肃政廉访司任职时,将所没收赃款买粟五千斛,用来赈济饥民。‎ C. 张孔孙关心国事,提出多项军事策略。比如发生了地震时,他提出不可派兵去蛮夷诸国远征。‎ D. 张孔孙重视教育。他在大名大兴学校,修建京师庙学,设国子生徒,对孔庙的洒扫户给予赏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越境私贩坐罪者,动以千数,宜开自新之条,俾得效战赎死。‎ ‎(2)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答案】10. C 11. D 12. A ‎ ‎13. (1)如今因为越境走私而判罪的人,动不动就用千计算,应该给他们一条改过自新的路,使他们在战场上尽力而为,赎其死罪。‎ ‎(2)仅仅是项羽自己就杀死汉军几百人。他自己也负伤十多处,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 27 -‎ 本题:此句译为:他巡视巴陵时,有囚犯三百人将处死刑,经了解,这些人是因为对龚乙提出开银矿一事不满,挖了龚家的坟茔,烧了龚家房屋,烧死三人,官府认为他们是图财害命。孔孙认为这些人犯法有其特殊原因,减了他们的罪。“有囚三百人将死”中“将死”是谓语,不能和前边拆开,排除BD两项;“发其坟墓而烧其家”中“其家”是宾语,不能和前边拆开,排除A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本题:D项中“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 它和“致仕”意思是不同的;‎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本题:A项“迎合他的亲戚、朋友往往很快升官”中的“他”依据原文“安童复入相,言于帝曰:‘阿合马专政十年,亲故迎合者往往骤进,据显位,独刘宣张孔孙,恬守故常,终始如一。’”,可知并不是“张孔孙”;‎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1)今以越境私贩坐罪者,动以千数,宜开自新之条,俾得效战赎死。译为:如今因为越境走私而判罪的人,动不动就用千计算,应该给他们一条改过自新的路,使他们在战场上尽力而为,赎其死罪。翻译时注意得分点:以,因为;坐,判罪;……者,……的人;以,用;数,数词用作动词,计算;宜,应该;俾,使;死,动词用作名词,死罪;‎ - 27 -‎ ‎(2)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译为:仅仅是项羽自己就杀死汉军几百人。他自己也负伤十多处,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 翻译时注意得分点:独,仅仅;被,遭受,背负;顾,回头看;若非……乎?难道不是……吗?‎ ‎【点睛】参考译文:‎ - 27 -‎ 张孔孙字梦符,其祖先为契丹族之乌若部,该部为金人所并,迁至隆安。父张之纯,为金朝东平万户府参议。有天夜里梦中拜谒孔子庙,赐他嘉果,其后生孔孙。孔孙这名字,表示是孔子所赐的意思。廉希宪主管中书省,召孔孙为属官。等到安童成为相,更加器重孔孙,授予户部员外郎之职,出任南京总管府判官。当时朝廷正计划攻下襄阳,急需兵源,孔孙提出:“如今越境走私而判罪的人,动辄以千来计算,应该给他们一条改过自新的路,让他在战场上尽力而为,赎其死罪。”这意见被朝廷采纳了。孔孙任四川道提刑按察司事,不久升为湖北道提刑按察副使。他巡视巴陵时,有囚犯三百人将处死刑,经了解,这些人是因为对龚乙提出开银矿一事不满,挖了龚家的坟茔,烧了龚家房屋,烧死三人,官府认为他们是图财害命。孔孙认为这些人犯法有其特殊原因,减了他们的罪。后调任浙西提刑按察副使,又改任同知保定路总管府事,不久被任命为侍御史,主持行御史台事。至元二十二年(1285),安童再次为相,向皇帝陈奏道:“阿合马专政十年,其亲戚、朋友和迎合他的人,往往很快升官,占据重要位置,只有刘宣与张孔孙二人安守旧职,始终如一。”于是任命刘宣为吏部尚书,孔孙为礼部侍郎。不久,升孔孙为礼部尚书,又升为燕南提刑按察使。二十八年,提刑按察司改为肃政廉访司,仍以孔孙为肃政廉访使,衙门设在大名府。他在燕南将所没收赃款买粟五千斛,用来赈济饥民。被任命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事;不久,任大名路总管兼大名知府。他在大名大兴学校。该地有人将旧河堤土地三百余里献给太后,孔孙知道后立即上书,请求将这些土地全归还给百姓,得到批准。皇上下召回到朝廷,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中奉大夫,商议中书省事。这时发生了地震,皇帝下诏,征求消灾之道。孔孙进呈八条意见,大意是:蛮夷诸国,不可派兵去远征;已被罢职的无用官员,不可重新起用;赏善罚恶,不可多次赦免;凡献卖宝货者,一律禁绝;供奉佛祖只是白白耗费钱财,应制止;禁止奢侈,要上下一切从俭;裁汰多余的无事可做的官吏;要按时祭祀太庙。皇帝认为这些意见都很好,赐钞五千贯以示奖励。他又建议:“凡七十退休官员,应加官一级;守丧期满的官员,应加起用;宿卫军中有冒名者,应当开除;州郡官吏应选择任用,在某一地方任久的达鲁花赤,应适当地转至别地;增加官吏俸禄;修建京师庙学,设国子生徒,对于曲阜孔庙的洒扫户给予赏赐;相位应参用儒臣,不可一律只用文官;已故宰相安童、伯颜、和礼霍孙与廉希宪等,应各赠谥号。”其后,孔孙告老还家,朝廷拜他为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退休后仍为集贤大学士。大德十一年(1307)卒,享年七十五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昼居池上亭独吟①‎ 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②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③.‎ 注:①此诗写于开成元年,这年刘禹锡被排挤出中央,出任苏州刺史。②法酒,按官府法定规格所酿造的酒。③刘向《杖铭》:“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______‎ A. 夏日的午后,树阴繁密,环境恬静幽雅,诗人独自来到池中的亭子上吟诗。‎ B. 在池亭上看到蜜蜂忙碌的身影和仙鹤美好的仪态,诗人得到了积极的启示。‎ C. 诗人虽然遭到排挤,却不甘沉沦,借饮酒来调适精神,用抚琴来调养性情。‎ D. 颔联和颈联有虚有实,有形有神,写出了诗人美好高雅的情趣,耐人寻味。‎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寓意?请简要说明。‎ ‎【答案】14. B 15. ①诗人直抒胸臆,表示自己心胸开阔坦荡,已经看淡名利得失,毫无机心了。②化用刘向《杖铭》之句,讽刺朝廷不能任用贤士能臣。③含蓄地表达诗人受到排挤后内心的不平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B项,“看到蜜蜂忙碌的身影和仙鹤美好的仪态”错误,“闲想鹤仪形”是想的,并非是看到的。‎ - 27 -‎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思,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的尾联有什么寓意?请简要说明”,这属于综合赏析诗句,然后要从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这是以反问句结尾,隐隐透出内心的不平。“浩然”是形容心胸的开阔,“机”是机心,世人为了争权夺利,机心百出,刘禹锡无意于此,所以说“机已息”,两句含蓄表达了诗人内心再遭到排挤之后的不平与愤懑。同时结合注释三“刘向《杖铭》:‘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可知,最后两句还化用诗句,暗用刘向《杖铭》之意,讽刺朝廷“有士不用”,而又不直接点破,只是说当今为几杖作铭,毫无意义。内心的不平,仅以反语微露而不使泻出,因而诗意就显得更为含蓄了。‎ ‎【点睛】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诗歌赏析: ‎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首联两句写出了一个恬静幽雅的环境,借以衬托诗人孤独闲适的情韵。 ‎ - 27 -‎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颔联写诗人的两个动作:看和想。并从所看所想的内容展现出诗人美好的心灵。池边花草丛生,蜜蜂飞舞。他静静看去,感到很受教益。蜜蜂“繁布金房,垒构玉室。咀嚼华滋,酿以为蜜”(郭璞《蜜蜂赋》),一生何尝偷闲?对于敌害,它们群起而攻,万死不辞,临战何尝退却?这就引起诗人深沉的思考。诗人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并写了大量讽刺权贵的诗篇,这一切都是问心无愧的。但历遭打击,也曾产生过消极退隐的念头。这里“蜂教诲”三字,说明诗人从蜂的勤奋勇敢受到启示。我国古代有“圣人师蜂”的说法。师蜂自励,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一联出句从“看”字引出,是实写;对句“闲想鹤仪形”则从“想”字着笔,是虚写。相传鹤是君子所化(见《抱朴子》),所以“鹤仪形”也就是君子的仪形。在他另一首《鹤叹》诗里有:“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两句,就可以想象出“鹤仪形”的神态,及诗人曲折表达的高尚人格。这里以“鹤仪形”为尚,修德至勤,表现了“身闲志不闲”的高尚情操。总的来说,这两句诗抓住蜂的勤劳勇敢和鹤的志趣高尚的属性,构成了鲜明的感性形象,是极耐人寻味的。 ‎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颈联进一步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法酒”是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古人饮酒,有的纯系纵情享乐,有的是为了消忧,诗人饮酒则是为了“调神气”,即调节精神。这与他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说的“暂凭杯酒长精神”是一致的。下句借清琴以陶冶性灵,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紧承上联仍从“静”、“闲”两字着笔。表面上写得恬淡闲雅,而感情的伏流并不平静。接受“蜂教诲”,应该勤奋工作,勇于为人;取法“鹤仪形”,应该进德修身,心存社稷。但诗人当时已被排挤出朝,无政可从。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使诗人深感苦闷。饮酒、抚琴,既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又是诗人娱情悦志、排遣愁绪的一种方式。显然,渴望用世与琴酒自娱,从写形的角度来看,是相反的,矛盾的;而从写神的角度来看,又是相成的,统一的。颔联和颈联正是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诗人的美好情操。 ‎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尾联作达观之语,正好与“鹤仪形”相契合,不失为君子风度。但又以反问句作结,隐隐透出内心的不平。“浩然”是形容心胸的开阔和澹荡。“机”是机心。世人为了争权夺利,机心百出,刘禹锡无意于此,所以说“机已息”。给几、杖作铭文,往往有自警或劝诫之意。“几杖”在这里是偏义词,主要是说“杖”。刘向《杖铭》:“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本诗末句暗用刘向《杖铭》之意,讽刺朝廷“有士不用”,而又不直接点破,只是说当今为几杖作铭,毫无意义。内心的不平,仅以反语微露而不使泻出,因而诗意就显得更为含蓄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白部分。‎ ‎(1)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每种专业各有其人才,用韩愈的《师说》中两句来形容最恰当: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用《出师表》向后主建议要广开言路,即____________,有犯罪者或尽忠做事的人,应该交给有关部门处理,即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抒发了长年漂泊他乡的悲伤,即__________,想要借酒浇愁,却无奈__________。‎ ‎【答案】 (1). 闻道有先后 (2). 术业有专攻 (3). 诚宜开张圣听 (4).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考生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闻道、攻、诚宜、圣听、付、常作客、潦倒、新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汉字历经________岁月,有着无穷魅力。汉字具有象形和会意的特性。汉字的象形,( ),并随汉字的演变过程不断规范而固定;汉字的会意,与汉字的象形特征密切相联,见到汉字形状就知其意思:象形和会意和谐地融合在汉字结构中。汉字结构,有一种稳重端庄的整体感,这表现在汉字的上下左右都处于相互对应、相互平衡的状态中。还有一种审美感,即人们见到汉字,一种审美愉悦之情就会________而生。这是因为汉字的形态具有艺术特质,也就是说汉字的偏旁、部首大都是对自然形状的描绘,能使人一下子进入到所创造的意境里。汉字的构形往往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质,日常生活中常有借用字形譬况事物形状的现象,如“八字须”“十字路口”“金字塔”“国字脸”等。像这样传达出传统文化的汉字________。这一特性是其他文字所没有的。中国汉字还有神奇的社会功效,就是中华民族在________的生存土地上能维持着南腔北调的民众彼此相沟通的大一统局面,这得益于汉字所起的维系团结的重要作用。今天穿越历史云烟,搜寻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还可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漫长 油然 不胜枚举 广袤无垠 B. 峥嵘 沛然 恒河沙数 一望无际 C. 峥嵘 油然 恒河沙数 广袤无垠 D. 漫长 沛然 不胜枚举 一望无际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是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 B. 是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 C. 是把事物的特征描绘下来,依据事物的形状画形 D. 是依据事物的形状画形,把事物的特征描绘下来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7 -‎ A. 穿越历史云烟,搜寻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还可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 B. 穿越历史云烟,追溯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还可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 C. 穿越历史云烟,搜寻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还可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 D. 穿越历史云烟,追溯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还可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 ‎【答案】17. A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词语。‎ 第一处,漫长:表示长的看不到尽头。形容时间或者道路长得看不见尽头。指的是时间。峥嵘: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也指高峻的山峰,也指岁月的不平凡。语境是说中国汉字历经时间再久也有魅力,故选用“漫长”。排除B、C项。‎ 第二处,油然:自然而然。沛然:指盛大的样子。语境是说人们见到汉字,一种审美愉悦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故选用“油然”。排除D项。‎ 第三处,不胜枚举:数量很多,无法一—列举出来。恒河沙数:像沙子一样多得无法计算,形容数量极多。语境是说像这样传达出传统文化的汉字数量多得无法一—列举。故选用“不胜枚举”。‎ 第四处,广袤无垠:形容广阔无边。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辽阔。语境是说中华民族的生存土地广阔。故选用“广袤无垠”。‎ 故选A。‎ ‎【18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A项,不合逻辑。要先“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然后“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 C项,不是“描绘”事物的特征,而是“描绘事物的形状”;不是“依据事物的形状”画形,而是“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 D项,不是“是依据事物的形状画形”而是“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不是“把事物的特征描绘下来”,而是“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此题考查两个语病点,一是搭配不当,一是语序不当。A、C项“搜寻”与“过程”搭配当,应改为“追溯……过程”;B项递进关系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可以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还可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 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于向光同学爱好广泛:喜欢体育运动,2018获马拉松长跑第7名;作为高中部篮球队的中锋,带领球队参加省高中生篮球比赛获得亚军;爱好书法,参加省中小学生规范汉字硬笔书法书法比赛获得一等奖;喜欢音乐,最近报名参加学校合唱团;热心公共服务,是学校志愿服务的负责人。‎ 最近,于向光同学参加某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请你从上面的介绍中提取相关信息,替他填写“个人特长”一栏,不超过60字(含标点符号)。‎ ‎【答案】本人擅长体育和书法。曾获马拉松长跑第7名,并代表校篮球队在省赛中比赛并获得亚军;也曾获得省硬笔书法比赛一等奖。‎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特别是材料中介绍的于向光同学的爱好和取得的成绩(获得的奖项);再结合题干的要求,替他填写“个人特长”一栏,为此要调动知识积累,明确“个人特长”要用第一人称来答,奖项要概括清楚比赛项目名次;最后要注意字数要求。‎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如果说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先发出通告,而①_____。后者的运作流程是:当地震发生后,离震中最近的几个预警台站会陆续接收到地震信号,触发地震参数快速判测系统;在收到信号的几秒至十几秒内,快速判测系统将②_____ 、发震位置、震源的类型和震级的大小;然后利用这些参数模拟出相关区域内地面运动的强烈程度;根据模拟的结果,抢在相应地震波以前,向不同地区③______。有了地震预警系统后,预警时间增加了,判断决策时间减少了,避险时间得以大大增加。‎ ‎【答案】 (1). 地震预警则与此不同 (2). 估算出地震的发震时刻 (3). 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本题第一个空对应之后的“有了地震预警系统后”,“而”表转折,和“如果说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先发出通告”不同,填入“地震预警则与此不同”;第二个空对应“发震位置、震源的类型和震级的大小”,填入一个类似的词语,排在第一位的,迫切需要知道的是时间,填入“估算出地震的发震时刻”;第三个空对应“根据模拟的结果,抢在相应地震波以前,向不同地区”“有了地震预警系统后,预警时间增加了,判断决策时间减少了,避险时间得以大大增加”,填入条件,即“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 ‎【点睛】正确解答补写句子题,首先要弄清楚语段说的什么。叙事时,要搞清当事人和事情的来龙去脉。描写景物时,要抓住它的特点。论述一个观点的,要明确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还要分析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7 -‎ 材料一:近一年来,西方国家中有一名少女爆红。她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430万粉丝,很多人视她为偶像、环保斗士。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虽然她今年才16岁,却已经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更被评为“2019年影响世界的100人”。她就是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 材料二:2019年9月27日,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到联合国总部领取最高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蚂蚁森林”通过日常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以种植真树,带动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1.22亿棵真树,其中超4成能量由95后青年贡献。‎ 以上两个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有同学为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钦佩,有的同学则不以为然,认为中国青年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更有价值。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是“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反方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立场,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实干成就梦想 主持人、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方的辩题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风车只有在转动是才能磨面,轮机在转动时才发电。人,只有在前进起来才有力量。遇见困难,别发愁,别呆坐着空想。行动,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接触,才能丰富,才能遇见问题。问题其实对身处困境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个性是当一个人手足无措时,如果能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那么困难也就被解决了。所以当你遇见困难并找不到办法时,那就找问题吧!可问题怎样找,还是行动。‎ 其实行动很容易做到,对于要做的事情,先挑容易的做,当你真正投入进去时,事情就变得好办了。‎ 若是只明白浮想联翩,就如停在铁轨上的火车头,甚至对一小块木头也无能为力。如果说成功是我们的目的地,行动就是通往那儿的车。任何一个成功只被有准备,有行动的人而得到,呆呆的守望只能为别人喝彩。我们不能只对自己的未来坐打算,不要总以时间还早为理由,而拒绝行动。我们这个世界缺少实干家。却从来不缺少空想家。行动能够摧毁眼前的冰山,憧憬中的海市蜃楼,能够让我们看到真实的世界,让我们从中获得更多的历练。‎ - 27 -‎ 我想每个人都就应有一个目标,就像抉择一样。也许是想要尽快发财、也许是当领导、也许无论是什么样的目标,我们都要付出实际行动,而不要凭空想象,只有真正的奋斗过,认证的聆听过,才能真正的踏上成功的道路。‎ 人们说:从前有一个充满智慧的教授和一位文盲相邻而居,他们的学历、地位和性格相差的太大,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何尽快富裕起来。每一天,教授都会傲慢的向文盲讲他的致富经,而文盲在一旁认真的聆听着,他十分钦佩教授,并且开始依着教授的致富设想去实现。若干年后,文盲成了一个百万富翁,而教授还在空谈它的致富理论。‎ 一个人要想走向成功就要勇于设想,认真的聆听别人的经验,最重要的是要付出实际行动。如果这些你都做到了,那你就已经在成功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张海迪这个伟大的人物,她高位截瘫,但她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失去斗志。虽然是一位残疾人,但她内心比正常人还要坚强。因此她被誉为当代保尔。应对残酷的命运时,她并没有选取退缩,而是发出挑战,她对生活充满信心。她没有像正常孩子一样,进入校园,她在家自学了小学及初中的全部课程,还自学了许多种外语,并攻读了大学硕士和研究生的学位。还翻译了许多作品,她才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人物。‎ 张海迪与文盲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一个人如果有了远大的目标,就必须要为之奋斗,不要光说不做,要行动起来。如果心里只想:我要成功,我要成功,却不付出实际行动,那就永远也不会成功。‎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观点“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行动”和“呐喊”的关系,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 27 -‎ ‎【审题】题干问的是“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是‘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反方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这是典型的给定情境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情境为辩论会,任务为写辩论词,既要辩护即立论,又要驳斥即驳论;选择辩论方即确定文章立意、观点。两则材料各有所指,材料一指向“呐喊”,材料二指向“行动”,而论题中的“比……更重要”则是对此二者的一种选择;一旦选择,即为文章立意,且在文中必须对二者进行比较,为选择的进行辩护,对未选择的进行批驳。标题可以是论题,也可以自拟。写作内容要体现材料内容,但可以不止于材料内容。辩论是双方互相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去说明一定的事情和问题,以图战胜对方,有时还要揭露对方的矛盾,驳斥对方的错误,力求最后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或共同的意见。‎ 参考立意:“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善于表达自己;语言是思想上的交际工具;行动是基于语言的基础上的等。‎ ‎“行动比呐喊更重要”,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实践出真知;实干铸就辉煌;若无实干,怎来收获;人生成功源于实干等。‎ 行文结构:辩论赛,格式为:主持人、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方的辩题(我方观点)是……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观点……。如选取观点为“行动比呐喊更重要”,写好辩论词要有例证、理论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逻辑,经得起推敲,如果一辩稿中逻辑漏洞太大就容易被对方攻击。如实干为我们打下了成功的基础,实干精神要求我们在学习、工作中要敏动善行,这不是机械死板,相反,它为我们以后的成功铺垫道路;实干让我们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实干使我们的民族实现“中国梦”等。最后可以总结观点,如“在强者如林的时代,我们或许在想怎样才能让自己成为强中手,不被世俗所淘汰,实则很简单,实干才是硬道理”。‎ ‎【素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行动的差异,行动决定一切”,这种思想在我的头脑里根深蒂固,读了这个小故事后,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重要,思想更重要,因为没有认识,也就不可能有行动。然而,行动的差异是直观的,表面的。虽然几乎所有的学生每天都按老师的要求上课、写作业,但是如果他不是发自内心的对所做的事有认识,没有来自内部的动力,而只靠来自外部压力,出于迫不得已,他就不会把正在做的事当成最重要的事去一丝不苟地做好,因此,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要改变人,必须首先改变他思想观念,把老师及家长的认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认识,变被动的行为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因为融入血液的才是真正的营养,从别人的故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悟出的道理才会指导他的行动。‎ 在强者如林的时代,我们或许在想怎样才能让自己成为强中手,不被世俗所淘汰,实则很简单,实干才是硬道理。‎ 燕子不嫌衔枚的单调,踏实干事,终享巢之温暖;蜜蜂不嫌采蜜的烦琐,踏实干事,终享蜜之香甜;蚂蚁不嫌搬迁的辛劳,踏实干事,终享穴之坚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踏实干事,让心中的那份期许有了回音。‎ - 27 -‎ 踏实干事,要心无旁骛。踏实干事的人如离弦之箭,只有前行的靶才是目标,万步穿扬,只因心无旁骛。丁肇中在大学生活期间,生活以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宿舍四点一线,各种社交场合根本见不到他的踪影。我想,他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这种心无旁骛踏实干事的品质应该脱离不了关系吧。无独有偶,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伯根心无旁骛地致力于将经济学与统计分析结合,终于自成一家,踏实干事终成大学问。心无旁骛的人明白自己要干什么,不会迷失了自己心中的灯塔,其光芒携同收获,一起熠熠生辉。 ‎ 习近平主席曾提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政治纲领,让我们看到了作为新一代领导人的深谋远虑。诚然,要完成某个远大的目标,光有美好的想法和响亮的口号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拿出实干精神,付诸实际行动。只有实干,方能开拓未来。‎ 这类人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必然会去把想法去实践。去证明思想的正确性。当一个人有了独立思想,他就不会轻易收人蛊惑。会主动去学一些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去完善自己。使自己可以很好的去适应社会去适应人群!‎ 蒙田曾说过,“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这是人类全部的尊严”;蒋方舟,新青年一代领军人物,响当当的喊出了“忠于内心,清醒成长”的口号;大名鼎鼎的导演李安,更是用他十四年的时光拍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向我们诠释思想的力量……作为独立个体——人,我们得有自己的思想。‎ ‎【点睛】辩论,它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辩论(赛)旨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特辩论人员的双边性:辩论是双边活动,最少两人参加,单一方面只能是议论而已。辩论观点的对立性:双方观点是对立的,或是或非,这样才有辩论的可能,否则就是谈判。论证的严密性:只有合乎思维逻辑的辩论,才可能获胜,否则只能是诡辩。追求真理的目的性:辩论目的是追求真理,取得共识。辩论可以开阔学生思维,锻炼辩者的口头表达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搜索的能力,统筹分析的能力等。让辩者开动脑筋,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发散思维。加强辩论团体之间的默契、团结协助能力,增加友谊。对辩论问题有一个新的看法,追求真理。比较胆小的辩者在辩论中可以锻炼自己的勇气,在大众面前可以侃侃而谈。辩论的过程一般有开始、展开、终结这三个阶段,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阶段都不是一场完整的辩论。因此,一场完整的辩论一般应由论题、立论、驳论、结辩四个部分组成。‎ ‎ ‎ - 27 -‎ - 27 -‎ ‎ ‎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