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语文学科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共75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戈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则《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B. 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D. 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 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深入的印象。
C. 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D. 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
B.
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C. 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D.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答案】1. A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错误,选项张冠李戴。从文中来看,韩非子的看法是“侠以武犯禁”,而“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是把双刃剑”等是作者的看法。C项,“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错误,选项强加因果。聂政、荆轲不能称之为侠,并非没有担当精神,是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是一种工作。D项,“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文中“很少存在”与“存在”在范围上差别大,且侠与“豪侠”在概念上没区别。故选A项。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错误,结合全文可知,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侠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尽管文章对 “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表达了忧虑,但这是文章内容的一个点,不能以此归纳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故选C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错误,不能根据是否有社会身份等特征推知两者“毫无共同之处”,这种推断过于武断。并且第一自然段末提到西方的骑士等在中国有“侠缘”可以推至他们之间有共同之处。故选A项。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
艾 平
在我六岁的那一天,我亲爱的老祖母,你把我举在马背上,我的腿够不到马镫,你就用红缎子把我捆在马鞍子上。你手牵着马缰绳在前面走,一连走了三个屯子,带我拜见了三个可靠的人。你说的话,现在每一次想起来,总是忍不住流泪。
“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叔叔了,请你教给他套马的本领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舅舅了,请你教给他养牛的手艺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姑父了,请你教他当一个勇敢的男人吧!”……
我一直记得那个早上,我闻到了你锅里喷香的奶茶味,睁了睁眼睛,又闭上。你把我拎出蒙古包,一直带到牛圈里。你两腿夹着奶桶挤牛奶,让我去把半个月大的小牛犊抱过来撞撞奶。
那小牛犊抻开四条腿跑,我追上它,却拦不住它,我拦住了它,却抱不住它,我抱住了它,却抱不走它……你把小牛犊撒在草原上,让我每天去抓抱,直到我把小牛犊抱到母牛的身底下。你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我就这样在草原上跟着你度过了一春又一秋,一头头小牛犊长成了大奶牛,我也练成了臂力强壮的小牧童。
你把羊群交给了我,一遍遍嘱咐我:“遇到事情不要慌。那几头大肚子的母羊要生,你就远远地看着它。如果遇上难产的母羊,你就慢慢地帮着它。”
阳光温暖。我看见一头母羊正在分娩,我按着你教给的办法,果然一头湿漉漉的小羊羔就在我的手里诞生了。不一会儿,又有一只母羊生出了一只黑脑袋瓜的小羊羔。
我正想把羊群拢起来往回走,发现一只小个子母羊也有了生产的迹象。也许是头一次生产,它显得十分惊慌。天色暗下去,老鹰出现了,它闻到了母羊生产的血腥味,在羊群边上盘旋着。我的耐心变成了急躁。当我使着劲把小羊羔从小个子母羊的身体里拽出来的时候,母羊的子宫被我给拽脱落了。
当我急吼吼地求助你的时候,你不慌不忙,轻轻地托起母羊的子宫,用温水冲洗干净,一点点送回母羊的腹腔。你又令我提起母羊的后腿,往下顿了几下,还在母羊的下腰处系上了一条皮带,然后把母羊放在蒙古包里照看了一夜。第二天,那小个子母羊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那样开始吃草了。
你两天没有给我一个笑脸,第三天,你告诉我,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牲畜冷了,你也知道冷;牲畜饿了,你也知道饿;牲畜疼了,你也知道疼……你说牛儿羊儿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
那个冬天的雪花好大。早上一推开包门,我就看到了那只灰色的大母狼。它离我们的蒙古包不到五十米,面向我们趴着,一动不动。
我急忙翻身上马,操起套马杆。我知道一出手就可以套住狼脖子。就在这时,我的肩膀被你甩出的放羊鞭击中了。你不让我去擒拿这只闯入我们家园的狼。
它掏你的马群了吗?它叼你的羔子了吗?它向你发出凶狠的吼叫了吗?
你告诉我这条狼不是来祸害人的,它肯定是遇到难处了。
你拎着一块羊腿肉,走到离那只狼五六米远的地方,把羊腿肉往狼跟前一扔,可那狼没有动。
“嗥……嗥……”,直到夜晚,那条狼终于发出了非常微弱的叫声,甚至你拴在羊圈前的牧羊犬都没有被惊动。突然,我听见狼微弱的叫声被放大了不知多少倍,“嗥……嗥……嗥……”,那声音凄厉又高亢,打破了寂静的夜空。我定神一看,啊?竟是你,我的老祖母,你在帮着那狼大声地叫着!
母狼的伙伴听到了呼救声,赶来了。那母狼把头低向身旁的草丛,叼起一只小狼崽。接着,每一条狼都叼起一只小狼崽,飞快地离开了。原来,那母狼是为了守护身底下刚刚出生的孩子。它冒死从早晨坚持到夜晚,才敢召唤同伴来救助。
事实证明你说的对,这群狼的家就在周围的草场上,而我们的畜群却不曾被袭击。
我亲爱的老祖母,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
(选自2017年7月16日《文汇报》,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前两段回忆老祖母带“我”去拜见三个可靠的人时的情形,透露出“我”的身世之苦,也表现了老祖母为了教育“我”而煞费苦心。
B. 文章对老祖母训练“我”抓抱小牛犊的描写,既形象又传神,生动地展现了“我”一步一步成为一名臂力强壮的小牧童的成长过程。
C. “我”在给小个子母羊接生时,由于急躁竟然给它造成极大伤害,老祖母不但没有生气,还耐心教导“我”要体会牲畜的冷饿病痛等。
D. 老祖母阻止“我”伤害母狼、试探母狼、帮母狼呼唤同伴等细节描写,表现了老祖母善待生灵的思想,也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5. 画线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联系全文说说标题“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有何含义?
【答案】4. C 5.
①内容上,紧扣主题。作者以“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牛儿羊儿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表现老祖母是如何教育“我”作为草原的儿女要学会与草原上的所有生物和平共处、患难与共的。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我”给小个子母羊鲁莽接生的教训的总结,也为后文老祖母帮母狼渡过难关作铺垫。
6. ①标题中“你”指老祖母,象征牧人的前辈;“我”是老祖母的孙子,象征牧人的后代。“这样”是指祖母把草原交给我的方式,包含着祖母在言传身教中严格地训练我。②标题表明牧人的后代从前辈那里继承了与草原的相处之道,折射出应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草原上的生灵。③体现对草原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的坚守传承。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老祖母不但没有生气”错误,文中说老祖母“两天没有给我一个笑脸”,可见祖母对于“我”因为急躁给小个子母羊造成极大伤害是生气的。故选C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画线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分析画线部分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然后要先看内容上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再看这一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从文中来看,内容方面,画线部分紧扣标题中的“就这样”,写老祖母是怎样“把草原交给了我”的,她教育“我”如何做一名好牧人,突出了文章主题。结构方面,画线部分位于文章中间,上承“我”给小个子母羊鲁莽接生,下启老祖母帮母狼渡过难关,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考生围绕这些内容答题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联系全文说说标题‘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有何含义”,然后理解标题中“你”“我”“草原”分别指代什么,再结合文章内容按照由浅入深地分析标题的含义。从文中来看,“你”是指老祖母,也指牧人的前辈,而“我”既指老祖母的孙子,也指牧人的后代,“这样”是指祖母把草原交给“我”的方式、对待草原的态度、与自然的相处之道等;结合文章来看,老祖母让“我”抓抱小牛犊,体现出对“我”的严格训练,交给“我”羊群,嘱咐“我”如何对待要生产的母羊,教育“我”“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你说牛儿羊儿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不让“我”伤害需要帮助的“狼”,这些都祖母交给“我”的东西,这其中包含着老祖母在言传身教中对我的严格训练,让我懂得了如何养牛羊,如何面对、爱护草原上的生灵,这其中折射对对草原应有的态度——平等尊重、互惠互利,要与草原对话,要与自然交流。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理解标题的含义即可。
【点睛】解答句段作用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开头段的作用,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看与标题的关系,即点题,照应标题,二是看与下文的关系,引起下文,如为下文写……做铺垫(张本,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中间段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段是呼应上文,卒章显志。
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
(一)课内知识检测(15分)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五四”时期重要作家之一。《匆匆》 《绿》 《背影》 《荷塘月色》等是其散文创作的经典作品。
B.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其诗气魄宏伟、慷慨悲凉,鲜明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是《诗经》的精华。
D.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然后依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D项,“《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错误,《孔雀东南飞》应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离骚》。故选D项。
8.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B.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古代农历每月二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C.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然后依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B项,“下九,古代农历每月二十九为下九”错误,下九是农历每月十九。故选B项。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苟余情其信芳 自可断来信
B. 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
C. 留待作遗施 采之欲遗谁
D. 适得府君书 少无适俗韵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副词,的确/名词,媒人。B项,动词,辞别/动词,告诉;C项,动词,赠送。D项,副词,刚才/动词,适合。故本题选C项。
10.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 昼夜勤作息 嬉戏莫相忘
B. 共事二三年 可怜体无比
C. 处分适兄意 汝岂得自由
D. 叶叶相交通 便利此月内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考生可以把词语的今义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A项,“昼夜”古今都指“白天和黑夜”;“嬉戏”都指“游戏,玩耍”。B项,“共事二三年”中“共事”古义指“在一起过日子”,今义指“处于共同的事业范围内”;“可怜体无比”中“可怜”古义指可爱,今义指值得怜悯。C项,“处分适兄意”中“处分”古义指处置,今义指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汝岂得自由”中“自由”古义指自作主张,今义指不受拘束,不受限制。D项,“叶叶相交通”中“交通”古义指交错连接,今义各种运输与邮电通信的总称;“便利此月内”中“便利”古义指吉利,今义指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故选A项。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B.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C.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D.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偏义复词设题,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偏在哪个字上。本题中,D项,“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中“否泰”意思是“坏运气和好运气”,不是偏意复词。A项,“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中“公姥”偏在 “姥”,即“婆婆”。B项,“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中“父兄”偏在“兄”,即“兄长”。C项,“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中“父母”和“弟兄”分别偏在“母”和“兄”上。故选D项。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难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弟:堂弟。
B. 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既可指帝王之死,也可指诸侯之死。
C. 大忧:忧,本指父母的丧事,文中“大忧”指皇帝的丧事。
D. 丰穰: 丰收。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B.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C.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D.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B. 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父母亲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C. 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殇帝即位之初,宫里丢了一箧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亲阅宫人,察颜观色,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
D. 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成为太后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用以救济灾难困苦,天下恢复了太平。
15.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见文中划线处)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3)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答案】12. B 13. A 14. B
15. (1)和帝说:“别人都把获允经常进入禁宫走动当做荣幸,而你却反以为忧虑,深深地自我克制,常人的确难以相比啊!”(或:和帝说:“别人都把经常能到禁宫走走当做一种光荣,而你反而把它当作可忧虑之事,深深地自我抑制宁愿吃亏,的确是难能可贵而为别人所做不到的啊!” )
(2)已经把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大西边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晋国又从哪里取得(领地)呢?
(3)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常常想起来,就痛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解析】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崩……也可指诸侯之死”错误,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故选B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这段话是说“等到殇帝去世,邓太后决定迎立安帝,仍临朝听政。因接连遭受大丧之事,老百姓苦于差役,殇帝的随葬品以及各项丧葬之事,事事都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抓住关键名词“安帝、朝政、百姓、殇帝、事事”和分数表示法断句,“太后定策/迎安帝”一句中间可断可不断,然后抓住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临”是动词,宾语应是“朝政”,故应在“政”后断开,排除BC两项;“减约”的主语应是“事事”,故应在“丧礼”和“事事”之间断开,排除D项,故选A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但她对皇上特许她父母亲入宫探病……”错误,文中是说“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可见皇上是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并非“父母亲”,故选B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以……为”,把……当作;“数”,多次,经常;“抑损”,克制;“诚”,的确,果真;“及”,比得上。第二句中,“既”,已经;“东封郑”的“封”是名词意动,把……作为边界;“肆”,扩张;“西封”的“封”是名词,疆域,边界;“若”,如果;“阙”,侵损;“焉”,怎么,从哪里;“之”,代词,土地。第三句中,“太息”,叹息;“流涕”,流泪;“每”,常常;“念”,想起;“于”,到;“顾”,只是;“耳”,罢了。
【点睛】
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和熹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父亲邓训,是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堂弟之女。邓皇后五岁时,太傅夫人很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夫人因为年龄大眼睛昏花,误伤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忍住痛苦不吭声。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邓皇后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读《诗经》《论语》。她的哥哥们每次诵读经书,她就谦恭和顺地虚心请教。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邓皇后难以违背母亲的话,白天操练女工,晚上就诵读经书典籍,家人称呼她为“诸生”。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
和帝永元七年,邓皇后与诸家女子一同选入宫中,进入掖庭成为贵人,当时的年龄是十六岁。她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有规有矩,和帝深深地嘉许而喜爱她。邓皇后生病,皇帝特许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服侍医药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宫的日数。邓皇后对和帝说:“宫中禁地至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宫之地,对上来说让陛下蒙有偏袒私幸的讥讽,对下来说使我获得不知足的诽谤。上下两相受损,我实在不情愿啊!” 和帝说:“别人都把经常能到禁宫走走当做一种光荣,而你反而把它当作可忧虑之事,深深地自我抑制宁愿吃亏,的确是难能可贵而为别人所做不到的啊!”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晋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
元兴元年,和帝去世。殇帝刚出生只百余日,邓皇后就迎立他为皇帝。新帝尊邓皇后为太后,太后临朝听政。这个时候刚刚遭受大丧之事,法规禁条没有完备。宫中丢失了一箧(qiè)大珠,邓太后考虑到,如果加以拷问,必定伤及无辜。于是亲自检看所有宫人,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左右侍从没有不叹服的,认为邓太后英明圣哲。等到殇帝去世,邓太后决定迎立安帝,仍临朝听政。因接连遭受大丧之事,老百姓苦于差役,殇帝的随葬品以及各项丧葬之事,事事都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自从邓太后临朝听政以来,水旱之灾共有十年,周边外夷入侵,国内盗贼兴起不绝。太后每听到老百姓饥荒,有时通宵不能入睡,亲自减少或撤除生活供给,用以救济灾难困苦,所以天下恢复太平,年景还得到丰收。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塞上曲
顾况
黠虏初南下,尘飞塞北境。
汉将怀不平,雠①扰当远屏。
金革卧不暖,起舞霜月冷。
点军三十千,部伍严以整。
酣战祈成功,于焉罢边衅。
注释:①雠:仇敌。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标题“塞上曲”表明这是首边塞诗,前两句的“黠虏”和“塞北”也表明了这一点。
B. “雠扰当远屏”一句是对唐将心理的揭示,“远屏”就是远远地拒敌于国门之外。
C. 第七句写兵士众多,第八句写军容严整,表明了唐军战斗力之强,预示了战争的胜利。
D. 末二句强调唐将取得了消除边衅的胜利,以“酣”修饰“战”表明胜利来之不易。
17.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6. D 17. 这首诗表达的是唐将在听到敌人入侵的消息后,决意扫清外患、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末二句强调唐将取得了消除边衅的胜利,以‘酣’修饰‘战’表明胜利来之不易”错误,从第九句的“祈”字看,胜利尚未到来,诗中以“酣”修饰“战”表明了战争的激烈。故选D项。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从诗歌标题来看,“塞上曲”表明这是首边塞诗,边塞诗一般表达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从诗中的内容来看,诗的前两句写狡猾的敌人开始向南侵犯,,战争的尘烟飞扬弥漫着北部的边境,突出了唐朝边境紧张的战争形势,三、四句写唐朝的将士对敌人的侵扰充满了激愤,下决心要将敌人驱除得远远的,“金革卧不暖”是说将士们睡觉时披革戴甲,已做好了战斗准备,“起舞霜月冷”指将士们在寒月秋霜中起身舞剑,这两句表现了唐将意欲杀敌建功、保家卫国的心理,七、八两句,一写兵士众多,一写军容严整,突出了唐军的战斗力之强,预示了战争的胜利,最后两句与开头写的敌人的气势、上两句所写的唐军的战斗力形成呼应,“祈”表现的是对战争胜利的渴望,由此可知,全诗表现了唐将决意扫除外患、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氓》中,强烈地抒发一腔怨愤,诉说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的两个比喻句是“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是“_____,______”。
【答案】 (1). 背绳墨以追曲兮 (2). 竞周容以为度 (3). 淇则有岸 (4). 隰则有泮 (5). 羁鸟恋旧林 (6). 池鱼思故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墨”“曲”“竞”“淇”“隰”“泮”“羁”等。
第II卷 表达题(共75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迭、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 。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 ,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 。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 );虽然对“主流”的儒家 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方面固然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B. 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C. 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D.
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且“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
B. “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
C. 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
D. 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
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四分五裂 纷至沓来 迥然不同 一如既往
B. 支离破碎 纷至沓来 大相径庭 一如既往
C. 四分五裂 摩肩接踵 迥然不同 始终不渝
D. 支离破碎 摩肩接踵 大相径庭 始终不渝
【答案】19. D 20. C 21. B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画线句子有三处错误,“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第一处,“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结构混乱,“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和“是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两句杂糅,可删掉“造成的”;第二处,“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语序不当,应改为“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第三处,“免不了没有”不合逻辑,多重否定不当,可改为“不免”。所给四个选项中,A项,“固然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成分残缺,“免不了没有”不合逻辑;B项,“由于……造成的”结构混乱;C项,“免不了没有”不合逻辑;D项,修改准确,故选D项。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本题括号前面的句子是“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根据关联词语“不仅”与句子主语的关系,可确定前后分句应该共用一个主语“他们”,排除A、B两项,因为这两项中另换主语;再根据关联词语“不仅……也”的搭配关系,可排除D项。故选C项。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四分五裂”,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第一处,文段中修饰“记载”,是说“记载”很零散,应用“支离破碎”。“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第二处,这里是指“西洋和东洋的学者”纷纷到来,并非人多拥挤,用“纷至沓来”合适。“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一点儿也不相同。第三处,“迥然不同”语意太重,而且西洋学者与东洋学者“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之间并非完全不同,故选“大相径庭”更恰当。“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始终不渝”,指感情,态度、信仰自始至终不改变。第四处,这里修饰“研究”,用“一如既往”合适。故选B项。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今天惠临贵公司参观学习,确实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为此特向你们表示诚挚谢意。
B. 当记者提到外界给他的“学界泰斗”这一称号时,这位院士直摇手,连声说:“同行谬赞,不敢当。”
C. 重阳节到来,小李给老师打电话表达登门拜访之意,老师说:“欢迎叨扰。”
D. 你们家现在几口人?你的内人现在在哪里工作?有需要帮助的吗?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B项,“谬赞”,谦辞,过奖的意思。使用正确。A项,“惠临”是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句中说自己,使用不当。C项,“叨扰”,指打扰,谢人款待的客套用语。句中说对方,使用不当。D项,“内人”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句中称呼对方的妻子,使用不当。故选B项。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前影视创作出现一大怪象:①一部影视剧制作出来,制作人关注的②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准,③靠绯闻、炒作等戏外话题来吸引观众。对出品方而言,④炒作可能会带来“差评”, ⑤在“热点一天一换”的网络时代,⑥他们宁愿用“差评”换来关注度。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就是 虽是 但是 尽管 / 可能
B. / 不但是 而且是 一旦 那么 也许
C. 即 是 还有 不管 / 大概
D. / 不是 而是 尽管 但 或许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然后根据关联词语的搭配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行选择。第①处前有冒号,若再用“就是”或“即”则犯了语法错误,空着最恰当,排除AC两项;第②③处语段本意是否定一方,肯定一方,照应开头的“怪现象”,选用“不是…而是…”;第④⑤处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选用“尽管…但…”恰当;最后一句是推测出来的,故第⑥处选用“或许(可能、也许)”合适,但不能用“大概”,因为“大概”一般放在主语“他们”后面,排除B项。故选D项。
四、作文(60分)
24.按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类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大仲马
耐心等待,风车从不跑去找风。——斯克利维斯
桃花三月开,菊花九月开,各自等时来。——民谚
关于“等待”,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思考?以上材料又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性或抒情性散文,不得抄袭;请试着努力将它写得深刻些。
【答案】等待太阳的微笑
深夜是有故事。每当晚风习习,我总会开始淡淡的回忆,偶尔偷偷落泪。为了母亲眼角复出的鱼尾纹,为了父亲越来越消瘦的身影,更多是在思索未来的自己。
我常常在追梦的路上寻找烂漫的春景,渴望遇到一片能承载渺小心愿的绿洋,可是越往前走,越觉得挫折捆绑住了我的双脚,让我窒息和迷茫。最近初三几次模拟考试的失败,已经让我忘记了生活和快乐。当别人触手可及的握住胜利的羽翼飞向高空,而光着脚丫的我仍在风雨坚持奔跑,看着他们幸福的样子,我对着镜子摆弄不出一丝牵强的笑意。因为羡慕别人的所得给自己种下了怀疑的种子和埋怨的幼苗。渐渐地也不喜欢这样消极的自己。
青春里汗水应该是多于泪水的,所以成长才会有酸咸的味道。过去的荣光在现实社会面前似乎如秋天的黄叶只能埋葬在厚实的土地里,只有在平凡下长出绿意葱葱的姿态,才能吸收更美好的阳光。也许,磕磕碰碰过后才真切明白梦想的份量。
人从出生就有亲情的眷顾,有自然的恩惠,所以也要经得住万物的变幻和聒噪的繁音,保持住内心质朴的律动。无论世俗把人生逼得多狭窄,总要学会减负。接受这一切不公给你创造的苦难,慢慢营造坚强,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水里的鱼,守护远山外的世界;火里的我,等待黑暗里的重生;今夜,无眠。我在倔强行走,挥一挥泪眼婆娑的曾经。哪怕路途万里,也要豁达追寻。释怀后,星空璀璨。
远方的客人,你是否和我一样寂静随想,一个人青葱年少的光影,一个人在孤独落寞的歌唱。但愿未来的阳光照亮黑暗中的你我。慢慢走,慢慢看,放弃悲伤的追忆。只不过是路上多了云雾,不至于盖住金色的梦想。左手一半拽着委屈,右手一半捧着微笑,双手拥抱就会看见冉冉升起的太阳,属于未来也属于青春里的年轻人。
经历是值得品味的。哪怕跌倒了十万次,也是在向亿分之一的成功一点一点地靠近。如果说结果可以左右追梦者的心情,那么每个阶段的起落可以丰富探索者的心路。
昏鸦归巢,黄花落。不妨在山顶上等待太阳的微笑。不要做沉睡的骆驼,不要做墙壁上的藤蔓,用脚踩出梦想的阶梯,用信念凝汇奋斗的石桥,记得永远向阳,等待太阳微笑。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话题作文,首先解读话题。“等待”,即不采取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等待”是一个中性词,积极的等待是冷静的思考,是积蓄力量,磨练耐心,等待时机,是为成功做准备;消极的等待是空等,无任何积极行动,几乎等于放弃。从等待的对象来看,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可以是个体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个体与整体之间的相互等待。作文时可以写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友人之间的相互等待,可以写师生之间的等待,可以写民众与干部之间的等待,可以写贤臣对明君的等待,可以写对手乃至敌手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个体对某件事情的等待,事情可大可小,可以是身边事,也可以是天下事。从等待的时间来看,可长可短,短至几秒,长至千年,赛场上,运动员由各就各位到发令枪响,等待的时间可谓短矣;中国入世,十五年艰辛谈判,可谓征途漫漫;由嫦娥奔月到阿姆斯特朗登月,人类的历史跨越了千年,可谓千年等一回。从等待的距离来看,可以是近在咫尺,可以是远在天涯,可以是等到心痛,可以是等到惊喜。从等待者所处的环境来看,可以是顺境,可以是逆境,可以是太平盛世,可以是烽火岁月。从等待者的态度来看,可以是主动积极的,有目的的,在等待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抓住机遇,大显身手,一鸣惊人,可以是被动消极的,盲目的,在等待中虚度韶光,磨平了棱角,挫失了锐气,丧失了良机,最终一事无成。从等待的心情来看,可以是自由的,自信的,乐观的,浪漫的,憧憬的,悠闲的,快乐的,美丽的;可以是压抑的,犹豫的,悲观的,无聊的,绝望的,焦急的,忧郁的,灰色的。从等待的结果来看,可能是香瓜,也可能是苦果;可能是笑颜,也可能是泪水;可能是团聚,也可能是分离;可能是希望,也可能是无奈。从三则材料来看,都突出“等待”的价值,如“等待”的智慧,如“等待”需耐心,如“等待时机”,三则材料其实是对话题“等待”的拓展,考生可以立足于三则材料进行立意。从要求来看,“关于‘等待’,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思考?以上材料又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性或抒情性散文”,考生可以写与“等待”相关的经历,也可以写对“等待”的思考。材料要求写“记叙文”或“抒情性散文”。如写记叙文,考生可以以时间为经线展开故事,交代“等待”中的外界环境的变化或者人物心理的演变过程,如果做到了细腻真切,自然有打动人心的魅力。
参考如下:
等待是一种美丽的情愫,等待也是一种追求
等待并非无所事事,等待是一种明智,是一个积蓄的过程
在等待中变得成熟睿智,在等待中成就人生
等待是一种积极的生存智慧,人生就是一个等待的过程
在等待中显现美好品质和高雅人生
【点睛】话题作文写作技巧:①善于联想。比如话题“风”,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韩流、金庸热等等。比如以“水”为话题的文章,你可以叙述一个停水后的故事,你可以说明水的性质、用途,你可抒发对“水”的情感,你可以议论“水滴石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你可叙述“水”的童话,你可以想象说资源枯竭后地球的劫难等等。②化虚为实。比如“靠”这个话题,往实处“靠”,爸妈靠科技致富,学生靠勤 奋成才,运动员靠拚搏夺冠。③化大为小。比如以“美景”为话题:“校园美景”“家乡美景”“心中的美景”“美景其实也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