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4.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关键点 4:披文入情,寻捷径—— 散文赏析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5 分)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①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
在虹关①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
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
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②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
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
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
关于徽墨的记忆。
③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
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延浙岭,聆听“吴
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
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
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
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
里故园。
- 2 -
④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
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
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
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
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⑤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
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
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
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
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⑥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
立成墨黑的姿势,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
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
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
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
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⑦虹关徽墨,不小心遗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
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
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
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
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
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
- 3 -
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
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
想真不容易。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
宝。
⑧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
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
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
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
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
徽墨。
⑨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
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
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
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
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
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
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⑩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
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
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
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磨
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与
- 4 -
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
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
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菜花簇拥的虹关,
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
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
文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
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
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耀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细雨敲开的绿
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
时光铺陈,岁月静好。
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
我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注】①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
今江西省婺源县。
第①段写一个人执着地追寻徽墨。
第②段进一步写寻找徽墨之难,突出自己的决心。
第③段写追寻中,有领略如画美景的欣喜,有昔日美好行将消逝的忧
伤。
第④段写现实以及记忆里的徽墨遗韵。
- 5 -
第⑤段写徽墨式微的现实因素。
第⑥段写徽墨辉煌的历史及在今天重新受到重视的现状。
第⑦段写遗失的徽墨重现生机与活力。
第⑧段写偶遇老者及进入他的阁楼的感受,为下文张本。
第⑨段写叶姓隐者制作徽墨时的生动情景以及我对这样诗意的生活的
向往。
第 段联想自己儿时与徽墨的联系,“乡愁”更属精神层面的。
第 段写寻找徽墨的深层原因,对文化的敬畏,对心灵的涤荡。
第 段写寻到徽墨,精神的出口得到释放,同时照应了开头。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问题答卷采样 问题诊断
答题卡
1
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
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
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
态。
缺少情感
分析。
掌握赏析题答题的步
骤:
手法+内容+情感
答题卡
2
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
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
徽墨书写时润物无声的特
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
效果分析
不具有针
对 性 , 情
感分析脱
效果分析和情感分析
要结合具体的对象进
行针对性的分析。
- 6 -
情。 离文章。
划重点——高频失分类型统计,明确失误点,规避雷区
高考考查四角度
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四角度
鉴赏角度 1.用词之美
表
达
效
果
炼
字
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白、突出、
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等。
叠
字
①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艺术表现力,具有
绘画美;②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③叠字可以组成整
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④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使上
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
表
达
效
反复 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引用
化用
引用诗词、化用典故——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 7 -
果
鉴赏角度 2.句式之美
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的运用,整句散句的结合。句式参
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鉴赏角度 3.修辞之美
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修辞句的运用,使语
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鉴赏角度 4.描写之美
白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有色有声)、对比衬托、
铺陈渲染等,使文章具有层次美。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15 分)
温 暖
樊亚丽
①今天是女神节,朋友圈里洋溢的幸福与欢笑,让人深感温暖。在
被封闭的这些日子里,总被感动与泪水包围着,需要记下这些温暖的记
忆。
②庚子鼠年的春节,上天和我们开了一个并不好笑的玩笑,我们就
这样被病毒关在了家里。从大年初一到二月十五,40 多天了,我们还没
有听到解封的消息。从刚开始的迷茫无措到后面的互相鼓励,再到后面
的泰然处之,我们从寒冬走进了暖春。
③刚刚被封闭起来的日子,焦虑、惶恐,每天刷着不断上涨的确诊
- 8 -
数字,我们更加不安。刚封闭的第五天,给爸爸妈妈去送食物,熟悉的道
路被截断,步行回家。在那一刻,突然感觉武汉人民真的好伟大。我当
时在想,如果真的把爸爸妈妈他们全封闭,坚决不让进村且如果里面有
疫情,我们外面的亲人该是多么担心啊。而武汉城里,有多少人的孩子,
多少人的父母等亲人啊,他们为了不让疫情扩散,不让更多的人感染,
毅然决然地自我封闭,这是一种怎样的担当啊。在这里,真的要发自内
心地向武汉人民致敬。
④后来,我们逐渐适应了这样的日子,在家做做美食,做做家务,感
觉也还行。特别是当我们看到每日递减的确诊病例时,感觉阳光就快要
穿透雾霾,照在我们身上的那种轻松感,真好。
⑤中国从来都是一个不缺英雄的国家。但,哪有天生的英雄?只不
过是有些凡人在灾难来临时,挑起了重担,负起了责任。84 岁的铁人钟
南山院士,73 岁的钢铁战士李兰娟院士,当所有人都逃离武汉的时候,
他们选择了逆行,用自己的铮铮铁骨,为中国撑起了一片天,给中国人
带去了许多温暖与安慰。
⑥如果说,他们我们还可以道上姓名,那千千万万支援武汉的白衣
天使,就是奋战在一线的无名英雄。我不知道你是谁的孩子,也不知道
你是谁的家长,穿上隔离服的你们,就是天使的模样。一张张去武汉的
请战书,一把把剃掉的头发,一个个深深的压痕,一双双泡发的手,这就
是共和国给你们挂上的最崇高的勋章。你们比谁都了解病毒的危险,但
没有人退缩,没有人喊怕,你们是新时代的英雄。你们给武汉人民,给全
国人民带来了温暖。
- 9 -
⑦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是守在小区门口值班的单位职
工,是顶风冒雪坚守在路口的警察,是不眠不休修建火神山、雷神山医
院的建筑工人,是连夜采摘蔬菜驰援武汉的菜农,是慰问一线的志愿者,
是那些和我们一样平平凡凡的普通人。我们每个人都竭尽所能,希望给
阴霾下的中国带去一丝温暖。
⑧一架架飞机从世界各地飞回中国,飞机上是一箱箱华人抢购的
医用防护物资;一辆辆购物车冲进超市、药店,买光所有的防护物资,运
回中国。在那一刻,每一个远在他乡的游子,用尽自己的力量,与祖国共
渡难关,用自己的热血温暖着我们伟大的祖国。
⑨一个个中国企业化身霸道总裁,使劲地宠着这个叫作“中国”的
国家。口罩不够用,五菱汽车率先把厂房改成生产车间,成为第一家做
口罩的汽车企业。口罩不够用生产口罩机,测温工具不够生产测温车。
华南最大规模纸尿裤生产线改造设备,让世界最高速口罩机落地。陕汽
的护目镜,吉利的空调滤芯,红豆的防护服隔离衣……完成生产第一时
间送至疫区,分文不收。这就是中国的企业。
⑩……
这就是中国的力量。
面对一天天减少的确诊病例,我们不禁松了一口气,然而,这口气
还没有放下,其他国家又发生了疫情。今天以前,没有人想到,中国,会
成为诺亚方舟。当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相继大爆发,航班取消,签
证受限,安置遇困……数百万同胞有家难回。2 月 19 日,漂泊近一个月
的“钻石公主”号终于靠岸,当欧美等国还在为如何安置人员纷争不断
- 10 -
的时候,中国早派了一辆大巴守候在码头,车头用中文写着“走,咱们回
家”。从游轮上走下来的 300 多名同胞瞬间泪流满面。2 月 1 日凌晨,
中国政府派出首架民航包机,接 70 多名湖北同胞从泰国回家;2 月 5
日,230 多名湖北同胞从日本回家;元宵夜,60 多名同胞从印尼回家……
机场里,熟悉的中文令人泪目。祖国啊,你就是我们的坚强后盾,你就是
我们永远深爱的家。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在这场抗疫战中,祖国与人民互相
温暖,祖国妈妈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我们永远是热爱您的子民。多
难兴邦,天佑我巍巍华夏。
你看杏树上已经鼓起了一个个花苞,麦苗已经挺直了腰杆,田野
里的这一抹新绿已经生意盎然,温暖的春天已敞开怀抱,拥抱走过寒冬
的中国。
(写于 2020 年 3 月 8 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第②段中“我们从寒冬走进了暖春”一语双关,既指季节上天气变暖,
也写出了疫情结束后,我们内心由最初的焦虑、惶恐到我们逐渐适应了
这样的日子。
B.作者从自己身边写起,逐层深入到国家、世界面对疫情的态度,用温
暖之人、之事展现了中国的伟大,字里行间有了强烈的自豪感。
C.第⑨段中的“宠”字用得极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国企业对于祖国
那强烈的爱。列举五菱、陕汽、吉利等企业积极投入,分文不取,有详
- 11 -
有略,又显得真实感人。
D.“温暖”既是文章的标题,又是全文的中心。文章结尾的环境描写也
呼应标题“温暖”,寓意这场战斗会以胜利结束。
2.结合全文,请谈谈第 段中画线句子“这就是中国的力量”的含意,
再从不同角度谈谈这句话在文中的表现。(6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以第 段为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6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5 分)
棉 之 舞
段吉雄
①冬天,早起的农人抓一把雾,从手心的潮润里发现太阳的讯息,
惊喜泛起。于是,藏在农人背篓里的棉花登场,待太阳从雾霭中露面,院
子里已铺满大地的云朵。
②棉花在阳光下慢慢苏醒,伸伸腰,弹弹腿,一下一下挺直身子,也
把散落的阳光一点一点收集、储存起来。正午的阳光温暖,细微的风蹑
手蹑脚撩拨着。它们欠起身子,侧耳分辨村庄外面传来的脚步声。
- 12 -
③一张弓、一只槌、一个大木盘进了院子,一同进来的还有路途的
匆忙。那弓有六七尺长,弓背用成人手腕粗细的硬木做成,两头带着弯
曲的鼻钩,一根劲道的牛筋把两端紧紧地拴在一起。木槌油光发亮,汗
水渗透了每一条纹路。槌头上痕迹纵横交错,那是经年累月和牛筋弦缠
斗的结果。掂在手上,除了沉甸甸之外,还有一种随时会滑落的紧张。
而那木盘,同样也闪动着亮光,尤其是底面和把手,光润得完全看不出
年轮,简直可以映出人影。
④匠人把一条宽大的皮带系到腰间,一根竹竿附在上面,顶端垂下
来带钩的绳子,把弓拉了起来。抖抖肩膀,试试皮带的松紧,竹竿上下摇
晃,带动着下面的弓也急剧抖动起来,牛筋弦闪动着,睁大着眼看着雪
白的棉花,跃跃欲试。
⑤一切准备就绪,乡村的一场好戏即将上演。
⑥“嘡——”木槌拉开了序幕。埋在棉花堆里的牛筋弦在槌击之
下,发出了沉闷的第一声。原本安静的棉花来不及反应,就已经跃在空
中飞舞,纷纷扬扬。藏在棉花里面的阳光此时也喷出了诱人的味道,有
夏天花儿开时的清香,秋天果实成熟时的恣意,还有冬日深藏的浓郁。
⑦“嘡——嘡嘡——”余音还在盘旋,木槌已经落下第二槌,第三
槌……再看那匠人,脖子伸得长长的,半弯着腰,左手握住弓背,右手攥
着木槌,槌头在弦上敲一下,就顺势刮一下弓弦。本就震颤的弦经过这
一刮,更是急剧摆动,如巨浪中的一叶扁舟,棉花也一浪又一浪地翻腾
起来。那张弓在近处时,他微曲着腿,把竹竿压得弯弯的,让弦深埋棉花
之中;到远处的时候,匠人的身体已经绷得笔直,甚至把一条腿伸起来,
- 13 -
把弦尽量朝前伸。但不管是近还是远,他的左手始终牢牢握着弓背,稳
稳地控制着弦的方向和平衡。
⑧“嘡——嘡嘡——”匠人背着弓,围着那堆棉花开始打转。有节
奏的步伐、流动的声音和漫天飞舞的棉花……这哪里是劳动,完全是一
场优美的舞蹈。他用一把“大竖琴”演绎季节的更替交换,打破冬天的
寂静、冷凝,把春天的浪漫、夏天的激情,还有秋天的沉甸甸一槌一槌
地敲回来。村庄就在这声音中慢慢苏醒。那些棉花在牛筋弦孜孜不倦
的拉扯下,化成一缕缕的棉丝,和着弦声在空中蹁跹。它们飘啊飘,落在
了房梁上,弹弓上,匠人的头发上,眉毛上,还有围观者的鼻端,痒得他
们忍不住打几个喷嚏。
⑨棉花蓬松起来,几乎堆满整个房间,被用竹竿挑起来放进纸箱。
按照主人家要求的尺寸,匠人再把弹好的棉花一层层铺在木板上面,再
用红色的纱线加以固定。一来一去,雪白的棉花上便现出两条平行的红
线,像一条开满百合的道路。片刻间,匠人已经在棉花上织好了上百道
纱线。当最后一根线完成时,他们相互恭喜,匠人夸这人家会过日子,生
活圆满,连纱线都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主人会说匠人技术高超,做出来
的活儿漂亮又省材料,说话间赶紧递过来一杯浓酽的蜜糖水,让他润润
嗓子……
⑩匠人接着从地上抄起木盘,鼓腮吹走灰尘,丢到软软的棉被上。
二三十斤的木盘跌进了棉被中,打着转缓缓地朝前匍匐。木盘的每一次
转动都小心翼翼,温柔得生怕弄乱了那些纵横交错的棉线。它滑过的地
方,棉花服帖了,中间没有一丝缝隙,这样才能抵抗三九天的寒冷。
- 14 -
弹好的棉花被好看的布料紧紧包裹,当雪花飘舞的时候,拿出来
盖在身上,软软的,暖暖的。梦境里,有太阳在升腾……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开头语言富有诗意,写农人通过感知空气的湿度,将棉花晾晒到
场院之中,棉花像是大地上开出的洁白云朵,为下文做好铺垫。
B.文中对匠人弹棉花的工具先整体介绍,后局部加以描述,其间还渗透
着作者的主观感受,让读者对弹棉工具印象深刻。
C.随着“嘡——嘡嘡——”声响起,乡村优美的舞会开场,优美的节奏,
流动的声音,漫天飞舞的棉花,将主角弹棉匠人的劳动诗化。
D.棉被制作完成后,匠人恭喜农人,突出农村物质生活条件的艰苦,赞
美广大劳动人民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优秀品质。
2.请赏析文章第②段文字。(6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说明标题“棉之舞”的含义。(6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15 -
关键点 4:披文入情,寻捷径—— 散文赏析题
///数据链·失分诊断区///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
法、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徽墨沿着纸的纹
理在翩翩起舞”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
时鲜活灵动的状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
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这句
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答案:①善于想象,把磨墨时的无声,幻化为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②拟
人手法,写出了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③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如“舀、
磨、铺、挥洒”,写出了对隐者生活的向往。
///模拟练·冲刺双一流///
1.A A 项,“写出了疫情结束后”错误,第②段中“我们从寒冬走进了
暖春”应该是指在疫情期间,疫情逐渐好转。故选 A。
2.【解析】题目要求结合全文谈谈第 段中画线句子“这就是中国的力
量”的含意,再从不同角度谈谈这句话在文中的表现。文章重点叙述疫
情爆发后,中国社会各界人士对疫情地区人民的关心和帮助。例如,武
- 16 -
汉人民为了不让疫情扩散,不让更多的人感染,毅然决然地自我封闭;
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选择了逆行,用自己的铮铮铁骨,为中国撑起了
一片天,给中国人带去了许多温暖与安慰;千千万万支援武汉的白衣天
使,奋战在一线,给武汉人民,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温暖;守在小区门口值
班的单位职工,顶风冒雪坚守在路口的警察,不眠不休修建火神山、雷
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连夜采摘蔬菜驰援武汉的菜农,慰问一线的志愿
者,每个人都竭尽所能,希望给阴霾下的中国带去一丝温暖;每一个远
在他乡的游子,用尽自己的力量,与祖国共渡难关,用自己的热血温暖
着我们伟大的祖国;一个个中国企业化身霸道总裁,使劲地宠着这个叫
作“中国”的国家;中国政府组织包机和大巴迎接滞留海外的同胞回
国……正是有了这些关心和帮助,我们才能驱赶雾霾,渡过难关,迎接
春天,这些关心和帮助让我们感到温暖,获得力量。画线句子“这就是
中国的力量”就是对这些关心和帮助进行简单的概括和罗列,表达了作
者对疫情来临时,中国社会各界展现的担当、奉献、责任等表示由衷的
赞美和真诚的感谢。学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作答。
答案:含意:在疫情来临时,中国社会各界展现的担当、奉献、责任让人
感到温暖,感到有力量。
表现:(1)我们每个人都竭尽所能,希望给阴霾下的中国带去一丝温暖。
自我封闭的武汉人民,驰援武汉的逆行英雄,坚守岗位的警察、工人、
职工还有志愿者,与祖国共渡难关的海外华人。(2)中国企业的无私奉
献、积极担当。(3)中国政府的坚强后盾作用及勇敢作为。
3.【解析】题目要求以第 段为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第 段重点叙
- 17 -
述了中国政府组织包机和大巴迎接滞留海外的同胞回国。从修辞手法
的角度来看,第 段综合运用了排比、对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表现
了中国政府的坚强后盾作用及勇敢作为。例如,“中国,会成为诺亚方
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中国”比作“诺亚方舟”,让人感受
到中国的伟大与温暖;“当欧美等国还在为如何安置人员纷争不断的时
候,中国早派了一辆大巴守候在码头,车头用中文写着‘走,咱们回家’”
一句将欧美等国与中国进行对比,反衬出中国政府的伟大担当。从句式
的角度来看,第 段句式灵活多变,既有长短句的使用,又有整散句的结
合,形成了一种杂乱美,长句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
奏快。例如“航班取消,签证受限,安置遇困”等短句的使用突出了海
外同胞有家难回的困难之大,但在中国政府主动作为下得到很好的解
决。从内容和情感之间的关系来看,本文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情
感充沛饱满,容易感染读者。例如“祖国啊,你就是我们的坚强后盾,你
就是我们永远深爱的家”,“后盾”一词让人感到踏实,一个“家”字
就让人感到温暖。
答案:(1)排比、对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如将中国比作“诺
亚方舟”,让人感受到中国的伟大与温暖。(2)既有长短句的使用,又有
整散句的结合,句式灵活多变。如“航班取消,签证受限,安置遇困”等
短句的使用突出了海外同胞有家难回的困难之大,但在中国政府主动
作为下得到很好的解决。(3)情感充沛但语言明白晓畅、浅显易懂。如
“祖国啊……你就是我们永远深爱的家”,一个“家”字就让人感到温
暖。(4)记叙和抒情、描写相结合。几次列举中国政府接海外同胞回家
- 18 -
的时间和人数,真实感人,突出了中国政府的担当,让海外游子为祖国
行为感到温暖。
///预测练·命题风向标///
1.D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
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
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
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 项,“突出农村
物质生活条件的艰苦,赞美广大劳动人民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优秀品质”
错误。散文主旨在赞美传统手工艺人精湛绝伦的技艺,匠人恭喜农人的
话正是文章主旨的生动再现。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语段及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
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
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
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意,语言上有怎样的特
点。
结合“苏醒,伸伸腰,弹弹腿,一下一下挺直身子,也把散落的阳光
一点一点收集、储存起来”“蹑手蹑脚撩拨着。它们欠起身子,侧耳分
辨村庄外面传来的脚步声”分析,运用拟人手法,把“棉花”“风”人格
化。结合“慢慢苏醒,伸伸腰,弹弹腿,一下一下挺直身子”“收集、储
存”“蹑手蹑脚撩拨”“侧耳分辨”等分析,生动地描写出棉花在阳光下、
在微风中舒展开来的情态。“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从“细
微的风蹑手蹑脚撩拨着”可以看出,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风
- 19 -
以人的性情和动作。“蹑手蹑脚”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风的细微和轻
柔。为下文赞美劳动蓄势铺垫。
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将“棉花”和“风”人格化;(2)生动地描写出
棉花在阳光下、在微风中舒展开来的情态;(3)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
之情,为下文赞美劳动蓄势铺垫。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本标题内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题
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
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
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作用要注意结
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是文
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结合“原本安静的棉花来不及反应,就已经跃在空中飞舞,纷纷扬
扬”“如巨浪中的一叶扁舟,棉花也一浪又一浪地翻腾起来”“那些棉花
在牛筋弦孜孜不倦的拉扯下,化成一缕缕的棉丝,和着弦声在空中蹁
跹”等分析,指棉花在匠人劳作时“飞舞”“翻腾”“蹁跹”的情态。
结合“伸”“半弯”“握住”“攥着”“敲”“刮”等动作描写,一连
串动词,准确形象地写出了匠人弹棉花时脖子、左手、右手的具体动作;
结合“埋在棉花堆里的牛筋弦在槌击之下,发出了沉闷的第一声”“余
音还在盘旋,木槌已经落下第二槌,第三槌……再看那匠人,脖子伸得
长长的,半弯着腰,左手握住弓背,右手攥着木槌,槌头在弦上敲一下,
就顺势刮一下弓弦……稳稳地控制着弦的方向和平衡”“匠人背着弓,
围着那堆棉花开始打转。有节奏的步伐、流动的声音和漫天飞舞的棉
- 20 -
花……这哪里是劳动,完全是一场优美的舞蹈”等分析,指弹棉匠人在
弹棉花时的动作、节奏、声音等,完全是一场优美的舞蹈。
结合“那些棉花在牛筋弦孜孜不倦的拉扯下,化成一缕缕的棉丝,
和着弦声在空中蹁跹”“匠人背着弓,围着那堆棉花开始打转。有节奏
的步伐、流动的声音和漫天飞舞的棉花……这哪里是劳动,完全是一场
优美的舞蹈”,这里将匠人弹棉花的场景比作“优美的舞蹈”,表达了
作者对匠人高超技艺的赞美和对乡间传统手工艺的欣赏。
答案:(1)“棉之舞”既是指棉花在匠人劳作时“飞舞”“翻腾”“蹁跹”
的情态。(2)又是指弹棉匠人在弹棉花时的动作、节奏、声音等,完全
是一场优美的舞蹈。(3)“棉之舞”包含着作者对匠人精湛的弹棉技艺
的赞美,更是对劳动的赞美。
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