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00 KB
  • 2021-06-05 发布

甘肃省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第一次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但也有很多是满族人的。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 ‎②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体现在红色上。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③服饰不但能凸显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而地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之妙。‎ ‎④总之,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摘编自《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之服饰兼有汉、满特色且不违背清廷禁律,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审美价值高。‎ B. 王熙凤出场见客、袭人回家探亲都会穿“褂子”,“褂子”应该主要是当时满族人加于袍外的礼服。‎ C. 贾宝玉是作者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其服饰的特色体现在红色上,红色可谓他情感内涵的象征符号。‎ D. 从嵌玉紫金冠、“寄名锁”“护身符”这些祈求平安的佩饰上,可看出宝玉在贾府身份、地位特殊。‎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引《清稗类钞·服饰》《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相关内容是为说明《红楼梦》服饰具有满族特征。‎ B. 第③段“服饰不但能凸显……更能显示人的地位”句是文章主要观点,在文中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C. 文章先说《红楼梦》服饰满汉兼具的特征,再论述服饰的作用,最后作出总评,论证层次较为清晰。‎ D. 举例论证是本文主要论证方法,第③段即充分利用例证阐述服饰与人物性格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雪芹根据《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的需要,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精华融为一体,运用到小说的描写中。‎ B. 贾宝玉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斗篷”,这红色是他反抗封建礼教,挣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 C. 邢岫烟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黛玉进贾府时略去对黛玉的服饰描写,都显出她们寄人篱下的困境。‎ D. 曹雪芹没有对尊贵的贾元春的服饰进行细致刻画,这种不写之写更能引起读者对美的联想,比详写用意更加奇妙和深邃。‎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D项,错在 “嵌玉紫金冠”是“祈求平安的佩饰”这个地方。这个“嵌玉紫金冠”是宝玉是贵胄公子地位的象征。‎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本题要求选择“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曲解文意,错在“第③段即充分利用例证阐述服饰与人物性格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这个地方。第③段的论点是“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服饰不但能凸显人的外貌和性格”,是上一段论证的内容、观点。第③段开头“不但……而且”引领的两个分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项,“都显出她们寄人篱下的困境”这个地方表述不当。因为黛玉进贾府时略去对黛玉的服饰描写,并不是为了显示她窘迫中寄人篱下的困境,而是通过黛玉的视角来刻画其他人物,因而不需要写黛玉的穿着。‎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抖音,是一款可以拍短视频的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该软件于2016年9月上线,是一个专注年轻人的15秒音乐短视频社区。用户可以通过这款软件选择歌曲,拍摄15秒的音乐短视频,形成自己的作品。‎ 针对“抖音”短视频平台涉嫌发布售假和有污英雄邱少云的视频,北京市工商局两度对该平台经营主体公司进行约谈,企业负责人表示针对平台涉嫌违规内容已采取删除、封禁措施,并向英雄及其家属致歉。‎ ‎2018年4月10日‎,今日头条旗下短视频平台抖音表示,抖音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4月11日,抖音表示即日起,抖音将对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期间直播功能与评论功能暂停使用,升级后再开通。‎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在今日头条三军合围快手的战局之下,抖音超过火山,成为头条最重要的短视频产品。‎ 抖音的爆发不只是在媒体的报道中,在各大数据机构的表格也有所体现。比如 QuestMobile数据就显示,抖音在除夕当周斩获4200万新安装用户,在2月份活跃用户数增长4600万,一跃成为今日头条旗下短视频三驾马车的头马。抖音在春节期间开足马力,得到不少流量,除了今日头条惯用的主动导流外,百万英雄直播答题,联合12位明星发红包,渠道买量等重重手段助力其日活动用户一度超过6500万。‎ ‎(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3月24日)‎ 材料三:‎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7月23日刊登题为《抖音,全球下载量最多的应用,堪比鸦片》的文章,摘编如下:来自中国的一款应用登上了全球下载量榜首,这款应用名为抖音,国际版名为 Tik Tok。抖音在中国的风靡程度堪比“口袋妖怪GO”,月活跃用户超过5亿人。抖音的成功在于其丰富性,用户可通过关键字筛选视频,也可以让应用算法向他们推荐最合他们胃口的内容。最引人关注的视频常常会赢得用户们的点赞或评论,这在社交网络中已经屡见不鲜。‎ 乍一看,这款应用只是个单纯的娱乐工具。有人认为,抖音只是激起了一种新的娱乐潮流;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抖音开启了新的交流方式。与中国其他应用只在国内市场收获成功不同,抖音也获得了国外用户的青睐——亚洲其他国家也有大量用户使用。‎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这项服务的迅猛发展拍手称快。中国有关方面要求删除一些含有过度性暗示或推崇不良生活方式的片段。抖音上周遭到印度尼西亚政府封禁。印尼通讯和信息技术部长鲁迪安塔拉解释说:“包含过多负面和危险内容,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款应用应当设置最低注册年龄。2018年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66%的中国抖音用户为女性,其中75.5%的女性年龄小于24岁。今日头条公司称,40%的抖音用户年龄在24至30岁之间。今日头条公司也凭借这一数据证明其突破了“Z一代”(指从1990年代中至2000年后出生的人)的障碍,并吸引了年龄更大的群体。‎ 也有人批评这款应用极其容易让人上瘾。22%的用户每天在抖音上花费的时间超过1小时。今日头条公司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題,并为应用增添了提醒弹窗,弹窗会在用户使用时长超过1个半小时的时候出现。作为补充手段,用户还可以设置时间锁,单日使用时长超过两小时后需输入密码才能继续使用。‎ ‎“抖音就是21世纪的鸦片,是人类发展的障碍。”95后作家张启芳(音)说,“如果你想摧毁一个年轻人的未来,就让他下载抖音吧。”张启芳还揭露了抖音对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这样的事已经发生在很多‘网红’身上。抖音告诉大家,如果你颜值高、口才好,那么最好不要学习也不要努力养活自己,而是拍些愚蠢的视频。这是一种能更快获得名声和钱财的方式。”‎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2018年7月25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抖音是一款可拍短视频的音乐创意社交软件,上线以来深受国内外年轻人的青睐,并吸引了年龄更大的群体。‎ B. 通过主动导流、百万英雄直播答题、众多明星发红包及渠道买量等手段,抖音已在今日头条的短视频中领先。‎ C. 抖音用户可以灵活筛选视频,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而最突出的特点是抖音视频会赢得用户们的点赞或评论。‎ D. 张启芳认为,颜值高、口才好的人,无需学习和努力,玩抖音可以成为网红,从而能更快地获得名声和钱财。‎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抖音是全球下载量最多的应用,亚洲其他国家也有大量用户,中国其他应用则只在国内市场收获成功。‎ B. 调查显示,近二成用户每天玩抖音超过1个小时,四成用户年龄在24至30岁之间,六成多用户为女性。‎ C. 玩抖音极其容易使人上瘾,而规定最低注册年龄、增添提醒弹窗和设置时间锁等措施有助于防止沉迷。‎ D. 中国和印度政府相继发出了抖音封禁令,是因为它是当代鸦片,阻碍人类发展,会摧毁年轻人的未来。‎ ‎6. 以上三则材料中,百度百科、搜狐网和参考消息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D ‎ ‎6. ①百度百科侧重介绍抖音常识和相关背景;②搜孤网侧重介绍抖音火爆的原因及表现;③参考消息网转载西班牙《国家报》网站的相关文章,侧重介绍抖音名称、风靡原因以及相关评论。‎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类题目,学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一一比对,选出答案。C项,遗漏信息、说法绝对,“而最突出的特点是抖音视频会赢得用户们的点赞或评论”表述错误,材料三说“最引人关注的视频常常会赢得用户们的点赞或评论”。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曲解文意、强加因果,“中国和印度政府相继发出了抖音封禁令”说法错误,据材料三“中国有关方面要求删除一些含有过度性暗示或推崇不良生活方式的片段。抖音上周遭到印度尼西亚政府封禁”可知,中国没有发出了抖音封禁令。“它是当代鸦片,阻碍人类发展,会摧毁年轻人的未来”,这是“有人批评这款应用极其容易让人上瘾”,和中国以及印尼的做法没有因果关系。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题时要审清题干,找出关键词语,把握答题方向;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理清要点,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最后归纳要点分点作答。材料一百度百科侧重介绍抖音的概念常识,“是一款可以拍短视频的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以及抖音平台的相关背景“抖音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抖音将对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材料二搜狐网侧重介绍抖音火爆的原因是“抖音的爆发不只是在媒体的报道中,在各大数据机构的表格也有所体现”,火爆的表现,抖音“成为头条最重要的短视频产品”。材料三参考消息网转载西班牙《国家报》网站的相关文章,称“这款应用名为抖音……抖音在中国的风靡程度堪比“口袋妖怪GO”……抖音的成功在于其丰富性”,这些是从名称和风靡原因介绍;“有人认为,抖音只是激起了一种新的娱乐潮流;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抖音开启了新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款应用应当设置最低注册年龄”“也有人批评这款应用极其容易让人上瘾”“抖音就是21世纪的鸦片,是人类发展的障碍”等这些信息都是人们对抖音的不同观点评论。‎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答题技巧:‎ ‎①通读材料,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读懂图表。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找准话题,探究材料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 ‎②整合文本重要信息,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归纳整合;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恒的文赤壁 曹矞 熟悉文史的人皆知,赤壁有文赤壁、武赤壁之别。武赤壁,自然指的是史上曾发生赤壁之战的武昌赤壁;文赤壁,指的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误把黄州赤壁当作赤壁之战古战场,曾于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写下不朽的诗赋名篇“一词二赋”的地方。‎ 文赤壁自古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至于为何称之为赤壁,说法不一。或许因其山崖陡峭,壁如刀削,犹如城壁一般,且呈赭红色,故称之。或许当年苏轼见当地人把黄州的赤鼻矶叫作“赤鼻”,误把“赤鼻”当“赤壁”,再观其地形酷似,就不曾深究,误认为它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于是,他排遣愁绪,赤壁怀古,寄情于山水之间,撰妙文于笔端,方有了后人击节赞叹不已的千古绝唱。这真是黄州百姓之荣光,实在是个美丽的错误!‎ 如今,慕名而来游览文赤壁的观光客,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驱车到武汉,向东走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湖北黄州的文赤壁。一下车,就可远远望见儒雅文豪苏东坡,那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为他铸造这么一尊高大石雕,是应该的,苏东坡理所应当是这里的主角。大家纷纷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彪炳千古的大文豪,高兴地和苏东坡合影存照。‎ 我凝视苏东坡良久,他英俊洒脱,气宇轩昂,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无不溢出文人雅士的睿智和大度,仿佛他正在拂袖挪步,缓缓走来。正欲上前与之搭讪时,不禁一愣,哑然失笑。迎面一座山,不高,随同众游人拾级而上。居高临下,山壁下面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在宋代,长江就在这座山脚下拍壁奔流的啊,几百年后已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已盖满了密密麻麻的房子。遥想当年,苏轼就在此地与友人一起两度泛舟游玩,怡情山水,饮酒作乐,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试想,他第一次秋游之后,写下《赤壁赋》;仅仅三个月后的冬天,重游赤壁再写《赤壁赋》时,就曾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何况他去世九百多年后的今天呢?早已星转斗移,时过境迁,江山易改矣。而今虽依然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去,古时东坡赤壁以及泛舟游览情景,唯有梦里再现了。黄州之于苏轼,简直太重要了。黄州是苏轼做官时间最长的地方,有四年零两个月之久。他大体上做了四件事:躬耕东坡、放浪山水、修身养性、激情创作。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他自身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境遇,给了他无穷的创作源泉。谪居黄州期间,苏轼以挥洒自如的笔力,创造了具有开拓意义的新的生活和新的艺术形象,冲破了艺术樊篱,开拓了诗词歌赋反映现实生活的新路子。他一生中最有影响的作品多出自黄州,他艺术上的顶峰是在黄州。据悉,在数量上,在黄州写了753篇作品,其中诗歌214首,词79首,散文457篇,赋3篇。在质量上,文学上的代表作有“一词二赋”,书法上的代表作是《寒食帖》。平均每两天一篇,每周3.3篇。乃至饮食上的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也都是他在黄州时发明的。这些都是黄州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啊。‎ 哦,对了,包括苏轼的号“东坡居士”,也是他躬耕于黄州东坡之时取的。东坡是营地,长期无人耕种,是瓦砾之场,不适合耕种。又因当年大旱,从未躬耕的苏轼饱尝了开荒种地的艰辛,但是他仍然很乐观,很豁达。一个月夜,苏轼拄着拐杖,走在东坡的田间小路上,诗兴大发,写下著名的小诗《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反而为他营造了创作名篇佳作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这真是逆境出成果,逆境造就人才的典范。苏轼个人之不幸,命运的阴差阳错,反而成就了黄州赤壁之大幸,更是中国文学之大幸!苏轼遭遇贬谪,遇厄运而不悲观消沉,失意而不失志,胸襟开阔大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不让人敬佩万分?他文如其人,直抒心灵,率直本真,赤壁怀古之赋、之词,皆于悲愤之中更见其旷达情怀。‎ 永远的苏东坡,永恒的文赤壁。《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曾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作为后人的我们,崇敬仰慕苏东坡如此。我们这些后人的后人,自然还会如我们一般敬仰于他,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苏东坡千古流芳,文赤壁亦随之而名垂千古。‎ ‎(摘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苏轼把黄州的赤鼻矶称作赤壁,是因为苏轼见当地人把赤鼻矶叫作赤鼻,再看它的地形酷似城壁,于是将错就错,把赤鼻矶当成赤壁之战的古战场。‎ B. 文章叙议结合,先叙后议,既叙述了作者游览文赤壁的经过,叙写了苏轼被贬黄州的生活场景,时空转换自然,使得文章事,理,情融为一体。‎ C. 作者说苏轼误把黄州赤壁当武昌赤壁是个美丽的错误,是因为苏轼为此写下不朽的诗赋,并使本来默默无闻的黄州赤壁成了游览胜地。‎ D. 余秋雨认为苏轼个人之不幸成就了黄州赤壁和中国文学之大幸,使黄州名扬天下,并写下了许多在苏轼一生中最有影响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极重的作品。‎ ‎8. 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苏轼的雕像,有什么作用?‎ ‎9. 余秋雨说:“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7. C 8. ①直观地展现苏轼儒雅的形象;②说明苏轼是黄州的主角,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对苏轼在黄州事迹的描述;③表达对苏轼的景仰之情。 ‎ ‎9. ①文学方面,苏轼被贬谪到黄州,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和自己特殊的经历反而为他营造了创作名篇佳作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从而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②思想性格方面,苏轼在黄州开荒种地,但是他仍然很乐观,很豁达,成就了一个旷达洒脱的苏轼。③生活方面,苏轼在饮食上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使之成为黄州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是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比较多,有内容的概括,有技巧的分析,有语言的品味,有主旨的体悟。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把握各选项考查的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分析。‎ A项,“将错就错”说法错误,原文是说苏轼“误认为它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 B项,“先叙后议”说法错误,应是夹叙夹议。‎ D项,“苏轼个人之不幸成就了黄州赤壁和中国文学之大幸”不是余秋雨的观点,而是作者的观点。‎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段作用的能力。具体为要求分析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苏轼的雕像的作用,属于概括题。可从内容,结构和情感等角度来分析。对苏轼的雕像的描写主要集中在3、4两段,结合“为他铸造这么一尊高大石雕,是应该的,苏东坡理所应当是这里的主角”突出苏轼是黄州的主角;“他英俊洒脱,气宇轩昂,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无不溢出文人雅士的睿智和大度”等分析,对他外貌的描写,直观地展现了苏轼儒雅的形象;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是引出下文,引出下文对苏轼在黄州事迹的描述;情感上的作用就是表达对苏轼的景仰之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理解句子,可从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考虑其作用;从句子的表现形式考虑其表达效果;从文章的内容,考虑主旨、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重点要分析黄州在苏轼的一生中的作用。从文章的第6段“黄州之于苏轼,简直太重要了”开始,以后的几段重点介绍了黄州在苏轼的一生中的作用,可结合关键句子来分析。如“黄州是苏轼做官时间最长的地方,有四年零两个月之久。他大体上做了四件事:躬耕东坡,放浪山水,修身养性,激情创作。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他自身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境遇,给了他无穷的创作源泉”“他一生中最有影响的作品多出自黄州,他艺术上的顶峰是在黄州”“乃至饮食上的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也都是他在黄州时发明的。这些都是黄州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啊”“哦,对了,包括苏轼的号‘东坡居士',也是他躬耕于黄州东坡之时取的”“被贬谪到黄州,反而为他营造了创作名篇佳作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苏轼遭遇贬谪,遇厄运而不悲观消沉,失意而不失志,胸襟开阔大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不让人敬佩万分”等。最后根据这些关键句子进行整合,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文学方面,思想性格方面,生活方面。‎ ‎【点睛】‎ 散文阅读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很重要,而作者的行文思路又是为一定的主旨服务的。因此把文章的各部分层次区分出来,把各部分的大意概括出来,然后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就能发现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在此基础上各题解答就容易得多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兰亭始末记 何延之 至贞观中,太宗以听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知此书,知在辨才之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召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自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辨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辨才。辨才熟详之,曰:“是则是矣,然未佳善也。贫僧有一真迹,颇是殊常。”翼曰:“何帖?”辨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伪作耳。”辨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际,亲付于吾。”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 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伏槛上,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辨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辨才出赴邑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辨才。辨才仍在严迁家,未回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才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救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已得矣,故唤师来作别。”辨才闻语哽绝,良久始苏。‎ 翼便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 ‎(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B. 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C. 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D. 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仆射,古代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 B. 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秦置御史大夫,有弹劾纠察之权。汉以后,御史专司纠弹。‎ C. 微服,通常指帝王、官吏等外出时为不暴露身份而换穿便服。‎ D. 旬朔,十日为一旬;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朔。“旬朔”指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时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 B. 唐太宗答应了萧翼提出的条件,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接近辨才禅师,逐步取得他的信任。‎ C. 辨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 D. 萧翼借辨才禅师外出的机会取走《兰亭》帖,后来禅师得知萧翼是朝廷御史并已取走了《兰亭》帖,昏倒在地,很久才苏醒。‎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 ‎(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辨才。辨才仍在严迁家,未回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答案】10. C 11. D 12. B ‎ ‎13. (1)如果作为朝廷的使臣,从道义上讲没有取得的理由。我请求私下到他那里,但必须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所书的几件法帖 ‎(2)萧翼便出示圣旨,把情况详细告诉了驿站的人。派人去召见辨才。辨才还在严迁家,没有回到寺中,突然就被人追赶呼喊,不知其中缘故。‎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结合上下文信息可知,“乃问”的主语应该是辨才,所以应在“乃问”前段开,据此排除A、B两项;“云”意为说,其后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为晦。‎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人寺内……”错,根据“臣请私行诣彼”“翼遂改冠微服”可知,并非唐太宗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若:如果。义:名词作状语,从道义上。诣:到……去。‎ ‎(2)具:详细。召:召见。遽:突然。所以:……的缘故。‎ ‎【点睛】参考译文:‎ 到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一心一意研习书法,临摹王羲之楷书、草书的法帖,购置征集得十分完备,唯独没有得到《兰亭》帖。寻找打听这本法帖,得知在辨才的住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上奏说:“我听说监察御史萧翼,是梁元帝的曾孙,有才艺,多计谋,可以担任这项使命,法帖一定会被取回。”太宗于是召见萧翼。萧翼回奏道:“如果作为朝廷的使臣,从道义上讲没有取得的理由。我请求私下到他那里,但必须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所书的几件法帖。”太宗按照他的要求给了他。‎ 萧翼就换了帽子,穿上平民的服装,傍晚时走进寺庙,巡视走廊来观看壁画,路过辨才的院子时,停在门前。辨才远远地看见萧翼,就问道:“施主是哪里来的?”萧翼就上前行叩拜礼,说:“弟子是北方人,带了一些蚕种来卖,游历寺中随意观看,有幸遇到禅师”寒暄过后,言谈议论能说到一起。‎ 于是没过多长时间,萧翼拿出梁元帝自画的《职贡图》给辨才禅师看,禅师赞赏不已。于是二人论及书画,萧翼说:“弟子的先人,都传授二王的楷书法帖,弟子从小潜心研习,现在也有几幅法帖随身带着。”辨才高兴地说:“明日来,可以带到这里欣赏。”萧翼如期前往,拿出二王法帖给辨才看。辨才仔细观看法帖,说:“这倒是真迹,但不是最好的。贫僧有一真迹,很是不同寻常。”萧翼问:“什么帖?”辨才说:“《兰亭》。”萧翼假装笑笑说:“《兰亭》几经离乱,真迹怎还能存在呢?肯定是以响拓之法伪造的。”辨才说:“我师父在世时保护爱惜,临终之时,才亲手交给我。”辨才自己从屋梁上的暗槛内取出《兰亭》帖。‎ 自从给萧翼看过后,辨才禅师就不再把《兰亭》帖藏于暗槛,而是和萧翼拿出的二王法帖放在一起,并且借来留下放在桌上。辨才当时八十多岁,每天在窗下临摹学习数遍,可见他老了还如此爱好书法。从此,萧翼往来多次,辨才的童子和弟子们不再猜疑他。后来,辨才出门去了邑汜桥南严迁家做法事,萧翼就私自来到房前,对辨才的徒弟说:“我把绸巾丢在床上了。”童子马上为他开门,萧翼就从案上取过《兰亭》帖以及皇上(太宗)收藏的二王法帖,急忙赶到永安驿。萧翼便展示圣旨,把情况详细告诉了驿站的人。派人去召见辨才。辨才还在严迁家,没有回到寺中,突然就被人追赶呼喊,不知其中缘故。等辨才来了,见到御史,竟是在寺中相识的萧翼。萧翼告诉他说:“我奉圣旨来取《兰亭》帖,现在《兰亭》帖已经拿到了,所以叫你来告别。”辨才听到这句话,哽咽着晕倒在地上,过了好久才醒过来。‎ 萧翼于是乘坐驿车出发,到京都上奏皇帝,太宗十分高兴。‎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妃曲二首(其二)‎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前两句中的“毡车百辆”“皆胡姬”分别与下文的“汉恩自浅胡自深”“含情欲语独无处”形成对比。‎ B. 只可惜单于不解风情,王昭君只有琵琶弦上说相思,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 C. 弹琴劝酒之时,还有余暇眼看飞鸿,此从容淡定正与“春风手” 相呼应,表现了王昭君琴艺的高超。‎ D. 全诗胡汉对比,非止一处,汉恩胡恩的浅深是明比,弹劝胡酒中的隔膜与垂泪回首中的知音是暗比。‎ ‎15. 后人对本诗刻画人物的特点非常赞赏,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14. D 15. (1)细节描写。“弹看飞鸿劝胡酒”通过明妃一边弹奏琵琶劝胡人喝酒,一边看飞鸿,巧妙地刻画出明妃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2)衬托手法的运用。“汉宫侍女”的“垂泪”和“沙上行人”的“回首”写明妃琵琶声的感人,衬托出其内心的悲戚。‎ ‎(3)动作描写。无论是写明妃的“含情欲语”“黄金杆拨”“弹看飞鸿”,还是写侍女的“垂泪”、行人的“回首”,都给人如临其境之感,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项, 诗歌前两句中的与下文的“汉恩自浅胡自深”照应;“毡车百辆”“皆胡姬”与“含情欲语独无处”形成对比。‎ B 项,“只可惜单于不解风情,王昭君只有琵琶弦上说相思“错误,不是单于不解风情,“独无处”是说由于语言不通,昭君说话无人理解;‎ C项,眼看飞鸿表现是思乡之情,故不可能“从容淡定”。‎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能力。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正面(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和侧面两个大的类别,解答此题时根据内容分析出相应手法即可。‎ ‎ (1)“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弹看飞鸿劝胡酒”则通过明妃弹琵琶看飞鸿等细节描写来展现出明妃的孤独(她一方面很想自己的家,一方面又不得不留在这里)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2)“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则是衬托手法,通过汉宫侍女和沙上行人的表现来表现明妃弹琵琶技艺之高超,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人们听了她的琵琶声,无不黯然者,由此可见明妃内心悲哀之甚。‎ ‎(3)动作描写。无论是写明妃的“含情欲语”“黄金杆拨”“弹看飞鸿”,还是写侍女的“垂泪”、行人的“回首”,都给人如临其境之感。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通过深渊的蛟龙、寡居的妇女听箫声的感受来侧面烘托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手法,以诗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答案】 (1). 舞幽壑之潜蛟 (2). 泣孤舟之嫠妇 (3). 扪参历井仰胁息 (4). 以手抚膺坐长叹 (5). 飞湍瀑流争喧豗 (6). 砯崖转石万壑雷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幽壑、蛟、嫠、扪、膺、湍、豗、砯、壑。‎ 三、文化常识与语言运用 ‎ ‎17.下面文学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壬戌之秋”句中“壬戌”是古代纪年法的壬戌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 “七月既望”中的“望”是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指已经过了望日,即到了农历十六日。‎ C.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著有《王临川集》等。‎ D. 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其诗集有《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凤凰涅槃》。‎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还有作家作品问题。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凤凰涅槃》不是是徐志摩的作品,而是郭沫若的作品。‎ 故选D。‎ ‎1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 宋朝的朱熹抽取《尚书》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B. “牲”原指供祭祀和宴享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C. 《林黛玉进贾府》中“敕造”指奉皇帝之命建造。“敕”字是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不能当作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 D. 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还有就是作家作品问题。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朱熹抽取《礼记》中的;‎ C项“敕”字是南北朝以后皇帝专用;‎ D项“笔落惊风雨”是杜甫的诗句,是贺知章称赞李白是“谪仙人”。‎ 故选B。‎ 阅读《林黛玉进贾府》选段,回答下面小题。‎ ‎《红楼梦》第三回中有《西江月》词二首如下:‎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①。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②,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9. 下列选项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相关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 “好皮囊”说的是贾宝玉相貌好,小说中描写他第一次出场时“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 B. “怕读文章”说的是贾宝玉不愿读科举时文,更不愿意读那些“圣贤”的说教文章,并不是真的说贾宝玉不读书,其实贾宝玉读的书很多,他只是不愿意为科举而读书。‎ C. “行为偏僻”是说贾宝玉不乐于与人交往,整日只在女儿堆里混;“性乖张”是说贾宝玉性格乖巧、张扬,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富家公子。‎ D. “纨绔”本来指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华美的衣着,后来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膏粱”意为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借指富贵人家及其后嗣。‎ ‎20. 你是否同意词作中划线的两处句子对贾宝玉的评价?请任选一处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红楼梦》中的情节说一说你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 ‎【答案】19. C 20. ‎ ‎①腹内原来草莽:原意是指一个人肚子里全是如杂草一样的无用之物,形容个人没有才学。我不同意这个评价。贾宝玉并非没有才学,相反,他杂学旁收,读书很多,懂得的东西也很多,而且还很有才华。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中,他所题写的“有凤来仪”、“沁芳亭”等匾额和“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等对联的内容都清新脱俗;在晴雯死后撰写的《芙蓉女儿诔》;应邀题写的《姽婳词》中均可见他的博学与才华,可见他其实读书多,知识博,文思快,才情高。“腹内原来草莽”,只是从世俗的评判标准来看,他腹内没有那些迎合科举仕途的八股文章和经济才学。这里是反话,似贬实褒。‎ ‎②行为偏僻性乖张:原意是指一个人行为古怪,性格偏执,不驯服。我不同意这个评价。贾宝玉的行为的确与众不同,比如他爱护呵护丫头婢女,尊重欣赏美好的女孩子们,不喜欢自己一个人天生有玉要摔了它等,表现出与当时那个讲究等级、特权和男尊女卑的社会习俗不一样的行为、态度与价值观。从当时世俗的标准来看,的确是古怪偏执的,但是今天看来,却是可贵的和进步的,是对贾宝玉叛逆性格的集中评价。这里是反语,似贬实褒。‎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 C项,分析错误,“行为偏僻”是说贾宝玉的行为与众不同,偏激古怪;“性乖张”是说贾宝玉性格叛逆,不顺从于世俗的要求。‎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你是否同意词作中划线的两处句子对贾宝玉的评价?请任选一处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小说中的情节说一说你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然后结合名著中的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本题中,“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的意思是:虽然生就一副好面容,肚子里却没有半点学问。“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的意思是:行为奇怪性格乖张,那里管世人对自己不好的评价呢?‎ 但从原文看,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中,以及在晴雯死后撰写的《芙蓉女儿诔》应邀题写的词中,均可见他的博学与才华。而作品中贾宝玉又是一个爱护呵护丫头婢女,尊重欣赏美好女子的形象,因此,这两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 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两首词句句都是反话,集中地描绘了宝玉的叛逆性格,这个典型的意义也在于对封建阶级的反抗。‎ ‎21.‎ 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京剧脸谱”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60字。‎ 在京剧表演中,某些男性角色的脸部常有一种特殊的彩色化装,称之为“脸谱”。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不同纹样的脸谱,用来表明戏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等特征,使观众能观其外表,知其心胸。例如,红色脸常用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等性格,以“三国戏”里的关羽为代表;白色脸则常用来表现奸诈多疑,以“三国戏”里的曹操为代表。京剧脸谱能够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 ‎【答案】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中以夸张变形等手法,用不同颜色、图案、纹样在男性角色脸上勾画的用来表明面容、性格等特征的特殊彩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下定义。下定义类型题是指用一种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做概括说明的方法。既是对相关内容的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在内容上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式上要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再加上对其本特征进行描述的限制。‎ 第一步,根据“定义”的特点,一般是“……是……”的结构方式,本题应是“京剧脸谱是……”的结构方式;浏览文段,依据“男性角色的脸部常有的一种特殊的彩色化妆”,可以明确定义的主干为“京剧脸谱是……的特殊彩妆”。第二步,找到被下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本质特点就是题干提供的材料,注意语段中的“例如”部分是举例,不属于特点;京剧脸谱的特点是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不同纹样的脸谱,用来表明戏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等特征。第三步,把这些特点转化为定语,去修饰“特殊彩妆”,整理得出答案。‎ 答案为:‎ 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中以夸张变形等手法,用不同颜色、图案、纹样在男性角色脸上勾画的用来表明面容、性格等特征的特殊彩妆。‎ 四、写作 ‎22.写作 阅读下面这幅名为《屈原是谁?》的漫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 屈原是谁?‎ ‎【答案】【例文】‎ 勿忘优秀传统文化 屈原是谁?这个简单的问题竟引起四个孩童可笑的回答,有说是歌手的,有说是厨师的,有说是医生的,更有甚者竟然说是运动员!理由也让人哭笑不得。屈原是谁?而被歪解和改编的又何止屈原一人?稚子如此,何况大人?这是否说明曾经辉煌的传统文化,已在社会的洪流下,渐行渐远?所以,我们不应该让其日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勿忘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一天天提高,看起来似乎是好事,但在美剧、日剧、韩剧等外来文化冲击下,还有多少人会记得我们的传统文化?那往日的屈原、杜甫被如今的小鲜肉、帅大叔所取代;那往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彼一人,清扬婉兮”被“老鼠爱大米”“伤不起”等取代;那往日的射礼、守岁被如今的“微信发红包”“群发祝福”所取代……曲水流觞不见了,登高望远不见了,鸿雁传书不见了……我仿佛看到传统文化这年迈的老人,一步一步,叹息着,摇头地,渐渐向西边的夕阳走去;而东边地平线上,一群衣着时尚、打扮新潮的年轻人,正围着韩剧、日影等兴高采烈的笑闹。‎ 正如屈原是谁这个问题,现在很多青少年都回答不出来,甚至还答错了。我们为什么要记住屈原,是因为屈原爱国,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种精神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每年五月初五就有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这是为了更好地让人们记住屈原,记住屈原那种爱国、不怕牺牲的精神,发扬这些精神,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我们要勿忘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我们的责任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历史使命感,它感召华夏儿女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勇担重任,建功立业。正如屈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他在国破家亡之际与国家共进退。因此,我们勿忘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爱好和平,追求和谐,有着巨大的包容性,以中庸之道为哲学基础,体现人与人在社会上和谐与协调。中国至今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不到最后我们中国都以和平方式与世界相处。正如屈原那时,如果当时无战争、和平,或者屈原就不用死了。所以勿忘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切忌勿忘,应继承和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从材料呈现的形式来看,是文字类,还是图片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则漫画作文,作为漫画型材料作文要观察构图。漫画的主体形象是什么,形象处于什么状态,漫画中形象的特殊性(一般表现为夸张的动作、表情、语言),当然也要注意该漫画有无标题。其实,漫画材料多暗含寓意,只是它的寓意是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不妨把它的画面当作“文字”来读。‎ ‎【审题】漫画类作文审题的第一个环节是图文转换:图片中,有四个青少年(从发型和面相推知)在围绕“屈原是谁”这一话题在聊天。眼镜男孩(左一,估计是个电视迷,常看娱乐节目)兴奋地说:屈原是歌手,他唱过《离骚》;口水男孩(左二,应该是个吃货)流着口水说:是厨子,他发明了粽子;三毛男孩(左三,看着年龄最小)很认真地说:是医生,大家都叫他大夫;成熟男孩(左四)露出略带狡黠的笑容,开玩笑似的说:是运动员,他跳过江。‎ 其次,作为漫画类材料作文要揭示寓意。揭示寓意,一般情况下不是“就画论画”。也就是说,不是把画面上的内容作为描述、分析、评价的唯一对象。一般来讲,漫画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喜剧化、夸张化、荒诞化表现。所以,画面中越是夸张得厉害的地方(即漫画的讽刺点)越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要注意透过漫画的夸张(讽刺点)解读其现实意义。这则漫画的主体对象就是四位少年,略显夸张的是:他们竟然不知道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屈原是做什么的(也不排除是故意歪曲)。不知道屈原的作品到底写的是什么,不知道与屈原有关的端午节和粽子的来历,不知道屈原为何跳江和跳江的意义。考生可以从这一主体对象入手,结合《屈原是谁?》这一标题进行立意。‎ 参考立意:‎ 一类立意:对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一知半解,更不能故意曲解,无端黑化;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应得到包括青少年在哪的国人的正视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不能“变了味儿”。‎ 二类立意:就屈原谈屈原,文章内容是对屈原的介绍,是为屈原正名,没有上升到对历史文化名人尊重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高度。‎ 三类立意:将传统文化文化置换为历史文化,将历史文化名人置换为历史英雄、英烈;了解知识要全面,对知识不能一知半解,不能不懂装懂。‎ 行文结构安排: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勿忘优秀传统文化”。然后借助材料引出本文的观点——勿忘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正文主体部分先分析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日益远去的现象,接着结合材料分析记住屈原的原因,最后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我们的责任感”“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两个角度分析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结尾部分收束全篇,指出做法——优秀传统文化,切忌勿忘,应继承和发展。‎ 素材:‎ ‎1.弘扬传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 ‎2.纵有金山银山,难买文化遗产。‎ ‎3.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 ‎4.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明祥和社会氛围。‎ ‎5.用心传承文明,用行成就未来。‎ ‎6.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7.传播传统文化,修身美家平天下。‎ ‎8.传承华夏文明,引领立志修身。‎ ‎9.传承东方典藏,智育华夏儿女。‎ ‎10.传统文化播神州,华夏文明永流传。‎ ‎11.感受文化色彩,领悟遗产真谛。‎ ‎12.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幸福中华。‎ ‎13.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14.传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 ‎15.传统文化,让生活更美好。‎ ‎16.传播东方智慧,辉映卓越人生。‎ ‎17.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 ‎18.留住历史天地间,再现华夏五千年。‎ ‎19.继承中华文明传统,挖掘优秀文化精髓。‎ ‎20.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承千年精粹,为往圣继绝学。‎ ‎22.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立足本国,面向世界。‎ ‎23.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24.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25.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26.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27.承古贤经略,播种栋梁之苗。‎ ‎28.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29.授古人之德,开今人之风。‎ ‎30.承圣贤之德,解天下之事。‎ 尊重传统文化 看过这样一幅漫画,关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画面中的四个小孩莫衷一是,分别说出了“歌手、厨师、医生、运动员”等答案,并且自豪地炫耀着。‎ 看了这幅漫画,我沉思了很久。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源还是因为对于传统文化不了解吧,孩子们对于问题的答案令人发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内在灵魂和血脉。可现在呢?多数人对传统文化轻视,导致新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缺失与误解,何其悲哀。端午节这个蕴含着丰富传统文化的节日,到如今已变成了吃粽子的一天。难道中国传统文化已沦落至此了吗?‎ 也许还有许多人对于漫画仍不放在心里,当做过往云烟看看也就罢了。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体现了这个民族的生命力,流传了五千年的历史遗留精粹,一定有其重要意义。这么多年来,人们的生活也早变得日新月异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摒弃传统文化。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是一个年代的血与泪的见证,是中国人不该忘却的一段历史,它需要我们精心呵护与传承,使其独特的光辉永存。‎ 屈原是中华历史文化中灿烂的一笔色彩,他代表中国人勇敢、坚毅、高洁等优秀品质,即便已相隔多年,但回望今天,我们仍需要他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文化精神。‎ 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保护传统文化吧,不仅要保护,更要去发展它,让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地留在每个人心中。为了不使中国精神文化凋零,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原有的光彩,让它继续发出夺目的光芒,去指引我们更好地前进。‎ 尊重传统文化,发扬中华精神,让我们的精神在这五千年的沉淀中更加熠熠生辉。‎ ‎【点睛】漫画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和写作,一般要做到以下四个步骤:一是要读懂画意、画旨。考生在作文之前,要先仔细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和图中文字。二是要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三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揣摩画中之话和话外之音。联想和想象不但可以加深对画旨的理解,且能获得大量写作材料。四是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画旨,综合构思成文。考生要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一般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分析辩证。‎ ‎ ‎

相关文档